从企业内部供应链到全行业的供应链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2
价值链、供应链与产业链的联系与区别1.三个概念的定义所谓价值链(Value Chain),是指企业在一个特定产业内的各种活动的组合,它反映企业所从事的各个活动的方式、经营战略、推行战略的途径以及企业各项活动本身的根本经济效益。
企业价值链分析示意图所谓供应链(Supply Chain),是指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络结构.所谓产业链(Industry Chain),是指经济布局和组织中,不同地区、不同产业之间或相关联行业之间构成的具有链条绞合能力的经济组织关系。
我国通用航空全产业链2.三个概念内涵的区别由定义可见,价值链主要是相对于一个企业而言的,是针对企业经营状况开展的价值分析,其目的是弄清楚企业的价值生成机制,剖析企业的价值链条的构成并尽可能加以优化,从而促进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企业不同其价值生成机制也不同,在这些企业的价值链条构成中各有其价值生成的重要节点,有的在生产,有的在研发,有的则在营销或管理上。
如果企业某一节点上的价值创造能力在同行中遥遥领先,我们可以说这个企业在这方面具有了核心竞争能力。
供应链往往是相对多个企业而言的,除非是大型的企业集团,否则很难构建其自身的供应链,即便如此,有时也难免向集团外部延伸.因此,供应链可以说是企业之间的链条连接。
供应链来自于物流范畴,对其的管理及供应链管理一般来讲指的是跨企业的物流管理。
但是,随着现代电子商务的发展,许多企业在完成其自身流程的变革后实现同其他企业的连接已不仅仅局限在物流管理层面上,这使得供应链管理的内涵增加了商流的内容。
供应链管理的发展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推动的,同时也是企业实施战略联盟和虚拟经营的结果。
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目的,一方面是为了降低成本,另一方面是提高反应速度,其本质目的是为了构筑企业的核心能力。
供应链则是现代物流管理理论与实践发展的一个产物,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现代化管理理念,并已在制造业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
一、供应链管理的五个发展阶段社会组织和自然界的一切生命体一样,都存在一个起源——成长——发展——成熟——衰退的生命周期。
企业要想达到供应链管理的最高阶段,一般需要经过五个发展阶段,由企业内部的协调分工到企业间的协作与联盟,最后实现网络经营一体化,如图1所示。
1、第一阶段——企业内部功能集成本阶段的特点是企业关注于内部部分功能、流程的改进与集成,例如原材料采购与库存控制集成为物料管理功能,送货与分拣、拣选等集成为配送功能。
在美国,为了指导早期的实践,许多企业采用供应链委员会开发的“计划、采购、制造、运输”供应链运作参考(SCOR)模型。
在这一阶段,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将最初的关注焦点放在了原材料采购和物流两大功能。
然而,大多数企业在这一阶段不能实现整个企业的均衡发展,他们只满足于由部分功能集成化带来的少量利润,认识不到功能一体化能够给企业带来的益处。
因此,他们反对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也就不会建设对整个公司有利的信息系统。
2、第二阶段——企业一体化管理本阶段的特点是企业内部物流一体化,整个企业供应链系统的优化,把各项分散的物流功能集中起来作为一个系统管理。
过去,企业多为分项管理,即把采购、运输、配送、储存、包装、库存控制等物流功能割裂开来,各自为战。
各职能部门都力图使自己的运作成本最小化,却忽略了整个企业的总成本,忽视了各功能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而事实上,各部分的优化并不能保证整个企业的最优化,因为企业的各功能要素之间存在冲突。
在这一阶段,企业开始意识到企业实施供应链一体化管理所产生的利润,并且力求在这一进程中领先。
原材料采购上升到了具有战略意义的地位,并且承担了决定第二阶段全部交易成败的责任。
随着企业把注意力集中于最有战略意义的供应商,企业间的关系发展到更高级的买卖关系。
同时,企业的物流部门开始关注资产的利用和配送系统的效率,但关键之处在于寻求最好的物流服务供应商承担准确、及时的运输配送业务。
交易活动的自动化与信息化使得各部门之间保持信息畅通,有助于装卸、搬运及仓库管理人员满足顾客的需求。
供应链的心得体会7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工作计划、心得体会、讲话致辞、教育教学、书信文档、述职报告、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reflections, speeches, education and teaching, letter documents, job report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供应链的心得体会7篇心得体会是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思考和领悟,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人生的方向和目标,心得体会让我明白了学习的过程是艰辛的,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供应链的心得体会7篇,供大家参考。
一、(1)供应链:是指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
(2)供应链的结构:一般来说,供应链由所有加盟的节点企业组成,一般有一个核心节点企业(可以是产品制造企业,也可以是大型零售企业),节点企业在需求信息的驱动下,通过供应链的职能分工与合作,以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为媒介实现供应链的不断增值。
(3)供应链的特征:复杂性;动态性;交叉性;面向用户需求。
(4)供应链的类型:稳定的供应链和动态的供应链;平衡的供应链和倾斜的供应链;有效性供应链和反应性供应链。
(5)供应链管理的定义:从提供产品;服务和信息来为用户和股东增添价值的,从原材料供应商一直到最终用户的关键业务过程的集成管理。
(6)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的联系和区别:联系: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供应链管理通过物流联结企业各部门或各节点企业供应链管理实质上是通过物流将企业内部各部门及供应链各节点企业联结起来,改变了交易双方利益对立的传统观念,在整个供应链范围内建立共同利益的协作伙伴关系。
供应链管理目标之一:整体物流最优化。
区别:管理内容不同供应链管理不仅包括物流管理,还包括对于商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管理。
研究重点不同物流管理主要研究旨在改善物流效率的物流管理技术和方法。
供应链管理不仅限于技术方法的研究,更加注重“合作”、“双赢”等管理理念的研究。
管理目标不同由于不涉及资金流,物流管理的主要目标是最低成本。
相反,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最大价值。
二、(1)价值链:一个企业用来进行设计、生产、营销、交货及维护其产品的各种活动的集合。
企业各项活动之间都有密切联系,每项活动都能给企业带来有形或无形的价值,价值链不仅包含企业内部各种链接活动,还包含企业外部各种链接活动。
(2)特征:是增值链,是电子链,是协作链,是虚拟链。
(3)供应链与价值链、产业链的关系:联系:价值链并不是孤然的存在于一个企业内部,而是可以进行外向延伸或连接。
我对供应链的认识一、供应链的概念二、供应链的产生和发展三、供应链的分类四、供应链管理五、供应链管理的促进作用六、供应链管理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影响七、我国企业实行供应链管理中碰到的问题一、供应链的概念供应链就是指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所牵涉的原材料供应商、批发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共同组成的供需网络。
即为由物料以获取、物料加工,并将成品送至用户手中这一过程所牵涉的企业和企业部门共同组成的一个网络。
供应链通常分成内部供应链和外部供应链。
它们的区别就是外部供应链范围小,牵涉企业众多,企业间协同更困难。
二、供应链的产生和发展供应链最早源于彼得•德鲁克明确提出的“经济链”,而后经由迈克尔•波特发展沦为“价值链”,最终日渐演进为“供应链”。
思想就是在20世纪80年代明确提出,在1982年首次发生在学术文章中,企业必须存活就必须降低成本,但是轻易从企业内部降低成本的空间和可能性越来越大,经营环境的变化,使原来各个集中的企业逐渐意识到,必须在惨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就必须与其他企业创建一种战略伙伴关系,同时实现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各企业的核心能力,并且在横跨企业的内置管理模式下,并使各个企业能统一协同出来,才能适应环境代莱环境变化。
三、供应链的分类根据相同的分割标准可以将供应链分成以下几种类型:1、根据范围不同:分为内部供应链和外部供应链内部供应链就是指企业内部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牵涉的订货部门、生产部门、仓储部门、销售部门等共同组成的供需网络。
外部供应链是指企业外部的,与企业相关的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厂商、储运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组成的供需网络。
二者共同共同组成了企业产品从原材料至成品至消费者的供应链,可以说道内部供应链就是外部供应链的增大化。
2、根据稳定性不同:分为稳定和动态供应链基于相对平衡、单一的市场需求而共同组成的供应链稳定性较强,而基于相对频密变化、繁杂的市场需求而共同组成的供应链动态性较低。
供应链的横向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企业增长在战略上可分为一体化扩张和多样化扩张。
一体化扩张又可分为横向一体化(水平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垂直一体化)。
横向一体化战略也叫水平一体化战略,是指为了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巩固企业的市场地位、提高企业竞争优势、增强企业实力而与同行业企业进行联合的一种战略。
实质是资本在同一产业和部门内的集中,目的是实现扩大规模、降低产品成本、巩固市场地位。
经济学上,沿产业链占据若干环节的业务布局叫做纵向一体化。
纵向一体化是企业在两个可能的方向上扩展现有经营业务的一种发展战略,它包括前向一体化和后向一体化。
前向一体化战略是企业自行对本公司产品做进一步深加工,或者资源进行综合利用,或公司建立自己的销售组织来销售本公司的产品或服务。
后向一体化则是企业自己供应生产现有产品或服务所需要的全部或部分原材料或半成品。
产业组织理论表明,在线性定价方式下,横向一体化获得的利润更少,产品的零售价格会更高,这就是双重边际效应的由来。
企业纵向一体化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双重边际效应。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管理的创新,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制造企业内部的管理已趋于完善。
企业加强了与供应商和销售商的合作,以期带来更多效益。
另外,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为了增强竞争优势,企业集中发展自身的核心业务,而利用其他企业的特殊资源和技术知识的更大优势,将非核心业务外包,逐步形成了低成本发展战略。
在这种环境下,密切供应商、制造商和销售商之间的关系,共同合作,将有可能极大地增强合作者的竞争优势,从而获得更大的利益。
为了开发现代企业的潜能,使企业同时具有高效率和高效益,用供应链管理的理念改造现有企业,无疑是很有价值的策略。
企业通过业务外包,利用外部企业的优势形成自身的优势,建立起良好的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实现“双赢”战略,使企业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实现效益最大化或成本最小化。
这就是供应链的横向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
长期以来,出于对生产资源管理和控制的目的,企业对为其提供原材料、半成品或零部件的其他企业,一直采取投资自建、投资控股或兼并的“纵向一体化”管理模式。
用友N C企业应用解决方案白皮书提供先进的软件和专业的服务,帮助我们的企业在全球化竞争中获取优势,并且与我们的客户一起分享他们的成功经验。
这就是用友NC。
©版权所有1989-2001用友软件,保留所有权利2001年11月∙V1.2未经用友软件公司书面许可,本白皮书任何部分的内容不得被复制或抄袭用于任何目的。
本白皮书的内容在未经通知的情形下可能会发生改变,敬请留意。
本白皮书提及的一些产品或技术可能是其它产品供应商的权益。
I B M、V i s u a l A g e、W e b S p h e r e、M Q S e r i e s、C I C S、E n c i n a、D B2、U D B、I A A、A I X、O S/400、O S/390、R S/6000、A S/400是I B M公司的注册商标。
M i c r o s o f t、W i n d o w s、W i n d o w s N T、W i n d o w s2000、W i n d o w s X P、.N e t、C O M、D C O M、C O M+、D N A、M T S、A S P、M S M Q、S Q L S e r v e r、I E是M i c r o s o f t公司的注册商标。
S u n、S u n O N E、S o l a r i s、J a v a、J a v a B e a n s、J2S E、J2E E、J2M E、E J B、J S P、A p p l e t s、S e r v l e t是S u n公司的注册商标。
B E A、W e b L o g i c、T u x e d o是B E A公司的注册商标。
i P l a n e t、i P l a n e t A p p l i c a t i o n s S e r v e r是i P l a n e t公司的注册商标。
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 ,简称SCM)目录[隐藏]∙ 1 供应链管理的定义与内容∙ 2 供应链管理方法∙ 3 为什么要实施供应链管理∙ 4 供应链管理与优化的方法∙ 5 供应链管理提出的时代背景[1]∙ 6 供应链管理中的关键问题∙7 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趋势∙8 供应链管理理论的演进[2]∙9 供应链管理的载体[7]∙10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要求[7]∙11 供应链管理的方法∙12 供应链管理的步骤∙13 供应链管理面临的挑战∙14 供应链管理的四大支点o14.1 1、以顾客为中心o14.2 2、强调企业的核心竟争力o14.3 3、相互协作的双赢理念o14.4 4、优化信息流程∙15 供应链管理思想∙16 供应链管理的八大管理原理∙17 供应链管理的战略意义[7]∙18 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对策[7]∙19 SCM在制造业的实施[1]∙20 供应链管理案例分析o20.1 案例一:中国石油电子商务[8]o20.2 案例二:丰田汽车精细流程[8]o20.3 案例三:戴尔公司[9]o20.4 案例四:德州仪器的供应链管理[10]∙21 相关链接∙22 参考文献[编辑]供应链管理的定义与内容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 ,简称SCM):就是指在满足一定的客户服务水平的条件下,为了使整个供应链系统成本达到最小而把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有效地组织在一起来进行的产品制造、转运、分销及销售的管理方法。
供应链管理包括计划、采购、制造、配送、退货五大基本内容。
计划:这是SCM的策略性部分。
你需要有一个策略来管理所有的资源,以满足客户对你的产品的需求。
好的计划是建立一系列的方法监控供应链,使它能够有效、低成本地为顾客递送高质量和高价值的产品或服务。
采购:选择能为你的产品和服务提供货品和服务的供应商,和供应商建立一套定价、配送和付款流程并创造方法监控和改善管理,并把对供应商提供的货品和服务的管理流程结合起来,包括提货、核实货单、转送货物到你的制造部门并批准对供应商的付款等。
供应链管理概述一、引言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逐渐将目光投向了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是指对企业内部及外部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进行有效整合,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整体竞争力的一系列活动。
本文将对供应链管理的内涵、核心要素、关键环节、发展趋势等进行概述。
二、供应链管理的内涵1.物流管理: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环节,主要包括运输、仓储、装卸、包装、配送等环节。
通过对物流活动的有效管理,实现商品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的快速、准确、低成本流动。
2.信息流管理:信息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支撑,涉及企业内部及外部信息的传递、处理、共享等。
通过构建高效的信息系统,实现供应链各环节的实时沟通与协同,提高决策效率。
3.资金流管理:资金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关键环节,涉及企业内部及外部的资金筹措、运用、回收等。
通过合理配置资金,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保障供应链的顺畅运作。
4.价值链管理:价值链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旨在通过优化供应链各环节,实现产品价值的最大化。
企业需关注产品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等方面的创新,以提高产品附加值。
三、供应链管理的核心要素1.供应商管理:供应商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基础,涉及供应商的选择、评价、合作等。
企业需建立完善的供应商管理体系,确保供应商的质量、交货期、成本等满足企业需求。
2.库存管理:库存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关键环节,涉及库存水平的确定、库存结构的优化、库存周转的控制等。
企业需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设置库存策略,降低库存成本,提高库存周转率。
3.客户关系管理:客户关系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客户需求分析、客户满意度提升、客户忠诚度培育等。
企业需关注客户需求,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客户期望。
4.协同管理:协同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要素,涉及企业内部及外部各环节的协同作业。
企业与供应链管理之间的关系⼀份涉及供应链实施后效果的调查显⽰,通过对供应链管理案例分析,企业取得效益包括;总供应链成本占销售成本的⽐重下降0以上;中型企业的准时交货率提⾼5;增值⽣产率提⾼0;绩优企业的资产运营业绩提⾼5;中型企业的库存降低3。
然⽽,实施供应链管理需要耗费⼤量的时间和财⼒,在美国也只有少量的企业实施了供应链管理。
但是供应链可能耗费整个公司⾼达5的运营成本,⽽对于⼀个利润率只有3的企业来讲,哪怕降低5的供应链费⽤,也⾜以使企业的利润翻番。
对于核⼼企业来讲,供应链连接其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以及⽤户、⽤户的⽤户的⽹链。
在供应链中,每⼀个企业是⼀个节点,节点企业之间是⼀种供应与需求的关系。
因此,供应链涉及两个以上通过关联在⼀起的法律上独⽴的组织,供应链实际上是以⾃⾝企业为核⼼的全部增值过程的⽹络。
理解了供应链,也就可以界定供应链管理了。
供应链管理是对供应链所涉及组织的集成和对物流、信息流、资⾦流的协同,以满⾜⽤户的需求,从⽽提⾼供应链整体竞争能⼒。
简单的说,供应链管理就是优化和改进供应链活动,其对象是供应链的组织和他们之间的“流”;应⽤的⽅法是集成和协同;⽬标是满⾜⽤户需求最终是提⾼供应链的整体竞争能⼒。
也就是说,供应链管理业务的实质是深⼊供应商和价值链的增值环节,以最短的时间,最经济的成本,将最恰当的货供给需要的客户。
如果接受西蒙“管理就是决策”的观点,那么供应链管理就可以界定为优化供应链性能的决策。
供应链管理的“芯”供应链管理⽇益引起⼤家的重视,除了有赖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外,还主要是越来越多的企业接受了现代供应链管理的理念,认为从供应商到企业⾃⾝、到分销商、到最终⽤户之间的关系是合作的、协同、信息共享、全程优化、相互利益的认同和共同赢利的。
供应链管理的理念⼤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见图),阶段⼀:追求本企业的效率与价值;阶段⼆:追求与交易伙伴共同实现效率与价值;阶段三,追求从⽣产到消费流通全过程的效率与价值。
ERP知识摘要:什么是供应链?供应链是什么意思?供应链基本结构是什么?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售,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
形象一点,我们可以把供应链描绘成一棵枝叶茂盛的大树:生产企业构成树根;独家代理商则是主杆;分销商是树枝和树梢;满树的绿叶红花是最终用户;在根与主杆、枝与杆的一个个结点,蕴藏着一次次的流通,遍体相通的脉络便是信息管理系统。
供应链上各企业之间的关系与生物学中的食物链类似。
在“草一兔子一狼一狮子”这样一个简单的食物链中(为便于论述,假设在这一自然环境中只生存这四种生物),如果我们把兔子全部杀掉,那么草就会疯长起来,狼也会因兔子的灭绝而饿死,连最厉害的狮子也会因狼的死亡而慢慢饿死。
可见,食物链中的每一种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的,破坏食物链中的任何一种生物,势必导致这条食物链失去平衡,最终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同样道理,在供应链“企业A—企业B一企业C”中,企业A 是企业B的原材料供应商,企业C是企业B的产品销售商。
如果企业B忽视了供应链中各要素的相互依存关系,而过分注重自身的内部发展,生产产品的能力不断提高,但如果企业A不能及时向他提供生产原材料,或者企业C的销售能力跟不上企业B产品生产能力的发展,那么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企业B生产力的发展不适应这条供应链的整体效率。
注:“价值链”,它与供应链是同一个观念。
还有提到的所谓全球运筹管理,实际上也跟供应链是相通的,所讲的范畴都是一样。
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将其定义为生产与流通过程中所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供应链的分类1、内部供应链内部供应链是指企业内部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涉及的采购部门、生产部门、仓储部门、销售部门等组成的供需网络。
2、外部供应链外部供应链则是指企业外部的,与企业相关的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厂商、储运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组成的供需网络。
什么是供应链管理所谓供应链,其实就是由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构成的物流网络。
同一企业可能构成这个网络的不同组成节点,但更多的情况下是由不同的企业构成这个网络中的不同节点。
比如,在某个供应链中,同一企业可能既在制造商、仓库节点,又在配送中心节点等占有位置。
在分工愈细,专业要求愈高的供应链中,不同节点基本上由不同的企业组成。
在供应链各成员单位间流动的原材料、在制品库存和产成品等就构成了供应链上的货物流。
供应链结构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到,供应链实际上是由所有加盟的节点企业(或企业单位)组成,其中一般有一个核心企业,节点企业(或企业单位)在需求信息的驱动下,通过供应链的职能(制造、转运、分销、零售等)分工与合作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不断增值。
图1供应链结构图所谓供应链管理,就是指在满足一定的客户服务水平的条件下,为了使整个供应链系统成本达到最小而把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有效地组织在一起来进行的产品制造、转运、分销及销售的管理方法。
从上述定义中,我们能够解读出供应链管理包含的丰富内涵。
首先,供应链管理把产品在满足客户需求的过程中对成本有影响的各个成员单位都考虑在内了,包括从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到仓库再经过配送中心到渠道商。
不过,实际上在供应链分析中,有必要考虑供应商的供应商以及顾客的顾客,因为它们对供应链的业绩也是有影响的。
其次,供应链管理的目的在于追求整个供应链的整体效率和整个系统费用的有效性,总是力图使系统总成本降至最低。
因此,供应链管理的重点不在于简单地使某个供应链成员的运输成本达到最小或减少库存,而在于通过采用系统方法来协调供应链成员以使整个供应链总成本最低,使整个供应链系统处于最流畅的运作中。
第三,供应链管理是围绕把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有机结合成一体这个问题来展开的,因此它包括企业许多层次上的活动,包括战略层次、战术层次和作业层次等。
尽管在实际的物流管理中,只有通过供应链的有机整合,企业才能显著地降低成本和提高服务水平,但是在实践中供应链的整合是非常困难的,这是因为:首先,供应链中的不同成员存在着不同的、相互冲突的目标。
《供应链管理》答案学号:姓名:专业层次: 分数: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1.供应链: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供应链管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上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等。
并进行组织、协调和控制生产延迟:生产延迟主张根据订单安排生产产品,在获知客户的精确要求和购买意向之前,不做任何准备工作。
联合库存管理:是一种在VMI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权利责任平衡和风险共担的库存管理模式ECR:由生产厂家、批发商和零售商等供应链节点企业组成的,更好、更快并以更低的价钱满足消费者需要的目的的供应链管理分流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30分)1.供应链是一个网链结构,由围绕核心企业的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和用户、用户的用户组成。
其主要具有复杂性、动态性、交叉性和面向用户需求等特征。
2.在对供应链进行构建时应注意考虑客户优先、定位明确、防范风险、等方面的问题。
3.作业流程是指进行一项或多项投入,以创造出顾客所认同的有价值产出的一系列活动。
它可以分为核心流程、支持流程两部分。
4.所谓询价采购,就是向选定的若干个供应商发询价函,让它们报价,然后根据各个供应商的报价来选定供应商的方法。
5.从节点企业与节点企业之间关系的角度来考察,供应链网络结构主要包括链状结构、网状结构、核心企业网状结构三种。
三. 论述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1.请论述基于供应链的运输决策的要点有哪些?在供应链中进行运输决策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使运输战略与竞争战略保持一致管理人员必须确保运输战略有利于竞争战略的实施。
为实现这一目标,管理人员应当设计各种运输激励机制。
(2)考虑内部运输和外部运输企业必须将公司的内部运输和外部运输结合起来,以满足自身的运输需要。
(3)设计能适应电子商务需要的运输网络适应新经济要求的快速反应型运输系统,企业应当寻求一切机会进行联合运送,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与竞争对手进行联合,以便降低小批量送货的成本。
导读:在工业经济时代,特别是在制造业的鼎盛时期,制造业约占一个工业化国家国民生产总值(GNP)的30-50%,故传统的MRP-II及最初的ERP都是面向制造业的管理,并且基本上是对企业内部的供应链进行管理。
在工业经济时代,特别是在制造业的鼎盛时期,制造业约占一个工业化国家国民生产总值(GNP)的30-50%,故传统的MRP-II及最初的ERP都是面向制造业的管理,并且基本上是对企业内部的供应链进行管理。
由于第三产业的飞速发展,金融业已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信息产业日益变为现代经济的主导,随着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进程的推进,第三产业的崛起,人们再一次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工作和生活的方式,由工业经济主要是制造业转变为制造业和服务业逐步一体化。
特别是近年来,知识经济初显端倪,制造业占GNP的比重一直在逐年下降,目前在发达国家中至多只有20%左右,而制造业从业人数则下降的更快。
即使从制造业本身来看,与传统的制造业相比,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增加了许多知识和科技的内容。
为此,这些都在客观上要求ERP打破以往那种只局限在传统制造业管理的旧的观念和格局,在应用范围上实现更为宽广的扩展,把它的触角伸向各个行业。
在经济发达国家,ERP的应用几乎已涉及到所有的行业,特别是对第三产业中的金融业、零售业、通信业、高科技产业等更是情有独钟,例如排名全球首位的ERP软件供应商SAP公司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市场环境,在新近发布的R/34.0版本中推出了17种不同行业的特殊解决方案,其中包括银行业、零售业、通信业、高科技产业、公共事业、运输业、工程和建筑业、证券行业等。
并且,ERP已不再局限于企业内部供应链的管理,而是拓展到整个行业的原材料供应、生产加工、配送环节、流通环节以及最终消费者,即整个供应链的管理。
这种在整个行业中上下游的管理能够更有效地实现企业之间的供应链管理,关于这种供应链,其广义的概念是指由物料获取并加工成中间件或成品,再将成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一些企业和部门所构成的网络。
当企业面临全球化的大市场竞争环境时,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在所有业务上成为世界上最杰出者。
如果所有的业务都由企业自己来承担,它必然面对所有相关领域的竞争对手。
因此,只有联合该行业中其它上下游企业,建立一条业务关系紧密、经济利益相关的供应链实现优势互补,才能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竞争环境,共同增强市场竞争实力。
在这个供应链中,由于其需求的拉动是来源于下游的流通领域,为此在目前市场已显疲软的今天,流通领域对某一个行业的发展、甚至对整个市场的繁荣都是尤为重要的。
因此在流通领域中更应该引入和加强这种供应链上的ERP 管理。
而我国以往在流通领域中的ERP管理尚很欠缺,为数不多的一些ERP管理也仅仅局限于生产制造环节的企业内部,这就限制了企业,特别是流通环节上的企业更好地利用全行业中的资源来实现优化经营和管理。
首先,在整个行业中建立一个环环相扣的供应链,使众多企业能在一个整体的ERP管理下实现协作经营和协调运作。
把这些企业的分散计划纳入整个供应链的计划中,从而大大增强了该供应链在大市场环境中的整体优势,同时也使每个企业之间均可实现以最小的个别成本和转换成本来获得成本优势。
例如,在供应链统一的ERP计划下,上下游企业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库存,使所有上游企业的产品能够准确、及时地到达下游企业,这样既加快了供应链上的物流速度,又减少了各企业的库存量和资金占用。
通过这种整体供应链ERP管理的优化作用,来到达整个价值链的增值。
其次,在市场、加工、组装环节与流通环节之间,配送环节是联结的桥梁,起到了重要的纽带作用,它可使这二者的供需连接更为紧密。
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为了加速产品流通,往往是以一个配送中心为核心,上与生产加工领域相联,下与批发商、零售商、连锁超市相接,建立一个有机的联系,把它们均纳入自己的供应链来进行管理,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以此实现其业务跨行业、跨地区甚至是跨国的经营,对大市场的需求作出快速的响应。
在它的作用下,供应链上的产品可实现及时生产、及时交付、及时配送、及时地交达到最终消费者手中,基本上实现了零库存管理。
最后,先进的IT技术已为这种全面供应链的管理提供了底层的技术手段,如网络技术、Internet/Intranet技术、EDI技术、条码技术、电子商务技术
/gat/1387.html
/gat/1386.html
/gat/1385.html
/gat/1384.html
等,使得各企业在业务往来和数据传递过程实现电子方式连接;在管理技术上,ERP也为企业提供了从内部到外部各环节上的管理工具,特别上当今的ERP系统,已将上述先进的IT技术融入了自己的系统,完全可为企业提供这种全行业的供应链管理功能。
实践证明,这种供应链的管理可降低整体物流成本和费用水平,加快资金周转率和信息传递,使供应链上的各项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合理利用。
因此全行业的供应链管理是适应国际经济发展潮流、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的最佳选择。
当前市场经济趋向国际化,地域经济趋向全球化,生产环境更加复杂多变,消费者的需求瞬息万变,多样化趋势更加强烈,企业为了适应这种需求,纷纷求助ERP管理。
据美国先进制造研究报告,1996年全球企业资源计划和供应链管理软件的年销售额超过了50亿美元,而且将持续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增长。
国外的应用结果表明,企业采用供应链管理后,提高了服务质量,降低了成本。
例如,美国的惠普公司在多个相关项目中应用了供应链管理,每个项目每年为公司节约1-4万美元。
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宏观经济调控逐步到位,已从短缺经济初步转向剩余经济、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资源约束转为需求约束,消费者的需求多样化也逐渐成为明显的趋势。
培育消费者的新需求、适应其多样化的发展已成为经济发展、企业解困的强大推动力。
为此,在管理上要求实行全行业、跨地区的供应链ERP管理,以最大限度地为产品市场提供完整的产品组合,大大缩短产品生产和流通的周期,使产品供应环节进一步向流通环节靠拢,缩短供给市场与需求市场的距离。
我国虽然已有一部分企业在其内部的供应链中实现了ERP 管理,有些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但迄今为止,尚未在任何行业中形成这种上下游集成的供应链中实现ERP管理。
目前,我国的产品普遍存在着转移成本和流通成本较高、流通环节过多、市场信息的传递滞后性和不透明性太强,造成产品供给落后于市场和消费的需求,导致了产品“物不美而价不廉”,大量积压。
因此,进一步扩大和提高供应链上。
ERP管理的范围和水平,力争实现全行业跨地区的供应链管理已不失为企业摆脱困境、增强实力的一种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