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复习资料(kc)

  • 格式:doc
  • 大小:87.50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填空题15分15题选择题20分10题简答题28分4题论述题13分1题材料分析题24分2题

一教育的概念

一、教育的词义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教育方式——上施下效式)“育,养子使作善也”(教育内容——使人向善)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二、教育的概念

1、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活动。(动物界是不存在教育现象的)

2、教育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社会活动。(动物类似于人类的教育活动是本能活动)

3、教育是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培养人是教育的本质属性。)

三、教育的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知识、技能、思想、观点、道德、行为、习惯)、教育手段:(物质手段——物质设备和设施;精神手段——教育方法、教育艺术、教育组织形式)教育环境:(广义上指家庭教育环境、社区教育环境、学校教育环境。狭义上指学校中的课堂教学情境。)

四、教育的形态

1、以教育系统自身形式化的程度为标准划分为制度化教育和非制度化教育

2、以教育活动的规范程度为标准划分为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

3、以教育活动的存在范围为标准划分为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

五、学校教育

1、内容:学校教育属于狭义教育,它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在人为创

设的教育场所——学校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或体力,高效率高质量地促使学生个体的社会化与个性化,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一定社会的需要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2、特点:明确的目的性、严密的组织性、体制的系统性、内容的全面性、手段的多样性、人员的专业性、结果的

高效性

二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一、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观点: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法国的利托尔诺、英国的沛西·能)

二、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观点:原始的教育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美国的孟禄)

三、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

1、以生产力为根据和标志的划分:原始教育、古代教育和现代教育。

2、以生产关系为根据和标志的划分:原始社会教育、奴隶社会教育、封建社会教育、资本主义社会教育和社会

主义社会教育。

3、以教育本身在历史进程中所显示的特征为标志的划分:以使用石器为主要标志的原始社会的教育;以使用铜、

铁制手工工具为主要标志的古代社会的教育;以机器大生产为主要标志的现代社会的教育。

四、现代社会教育的特点

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现代教育培养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同时,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的工人。)

2、教育的科学性日益提高(现代教育从内容、手段、组织形式等方面不断走向科学。)

3、教育日益被普及,义务教育的年限逐步延长

4、教育形式的多样化与教育内容的综合性

三教育价值

一、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

1、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要循序渐进,不能凌节而施)

2、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应采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

3、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均衡性(为确定适宜的教育时间和在特定的时间内进行相应的教育提供重要的生理心理依

据。)

4、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要因材施教)

二、影响人的发展的主要因素:遗传、环境、教育、发展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1)遗传素质在个体身心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个体的不断成长,这一作用将日益式微。

(2)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具有巨大的主导作用,但并不是说教育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三、教育的文化价值

1、教育的文化传递价值(上一代人依靠教育把创造积累下来的文化传递给下一代人)

2、教育的文化传播价值(教育实现文化的共享性,在传播深层文化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教育的文化选择价值(对本国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取舍)

4、教育的文化创造价值(教育塑造和提高人的创造能力,促使他们主动创造积极的进行文化创造;教育为创造文

化并促使新文化发展创造必须的社会心理环境;教育促进文化交流,创造出新的文化;教育工作者创造文化)

四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1、社会本位论主张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认为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人,使受教

育者社会化,以保证社会生活的稳定与延续。(孔德、迪尔凯姆)

2、个体本位论主张教育的目的应当从受教育者的需要和本性出发来确立,充分发展受教育者的理性和个性,增进

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卢梭、洛克、佩斯泰洛奇、杜威)

二、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坚持中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

2、坚持培养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3、坚持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大批各级各类人才

4、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五教育内容

一、学校教育内容的特征

1、学校教育内容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预见性。

2、学校教育内容不仅具有认识价值,还具有促进学生整体发展的价值。

3、学校教育内容具有高度的信息含量和高度的科学性、有序性。

4、学校教育内容被两个处于不同地位而又密切联系的主体共同利用。

二、教育内容的构成(1)知识(2)技能与能力(3)态度与价值观

七教师

一、教师的若干重要专业素质

(一)专业知识

1、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基本哲学理论知识、现代科学技术的一般常识、社会科学的理论与观点)

2、学科专业知识及相关知识(内容知识,即各学科有关的事实、概念、原理、理论以及学科的最新发展

等;实质知识,即一个学科领域的主要诠释架构与概念架构;章法知识,即研究者对知识的追求与探

究的标准或思考方式等。除此之外,教师需要了解该学科的发展历史和趋势,了解推动其发展的动因,

了解该学科对于社会、人类发展的价值以及在人类生活实践中的多种表现形式。)

3、教育学科知识(深化和落实传统的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学科教学法等方面的知识之外,还必须突出教

师在开发与实施新课程方面的知识,突出教师把握动态、开放的课堂方面的实践知识。

(二)专业能力

1、教学能力

教学设计能力指教师在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的基础上,能够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根

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设计出适当的年度和单元教学计划的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是教师在一般教学情况下

有效地实施所设计的教学计划,并能根据实际情况控制教学情境的能力。教学检查评价的能力是指教

师在教学过程中收集资料,运用各种评价方法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判定教师是否完成了预定的教

学目标,学生是否达到了预定的学习目标,从而根据反馈的信息来补救或改进教学工作的能力。

2、表达能力

正式语言能力是符号化的语言能力,如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书面语言表达能力。非正式语言能力是指

肢体语言能力,包括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声音暗示、服装及其他装饰品等,这是正式语言的补充,

其作用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是不可忽视的。教师既要注意正式语言的锤炼,又要注意非正式语言的妙用。

3、组织能力

教师的组织能力是指对学生进行组织、领导、监督和调节的能力,这是教师发挥作用的组织保证,对

于担任班主任工作的教师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