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流行文化视域下的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精品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3
流行文化视域下的青少年政治社会化青少年政治社会化是指青少年在社会环境中通过各种途径,学习和接受政治、社会、文化价值观和道德规范的过程。
这个过程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学习,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青少年在生活中不断接触到新的信息和观点,逐渐建立自己的世界观。
在流行文化的视域下,青少年政治社会化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在这个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里,大量的流行文化产品不断涌现,包括电影、电视剧、音乐、游戏、网络等,这些产品深刻地影响着青少年的价值观、习惯和行为。
首先,青少年在流行文化中接受到的信息日益多样化。
电影和电视剧呈现了各种生活场景和社会问题,丰富了青少年的社会认知能力。
例如,近年来备受瞩目的电影《流浪地球》,用科幻题材反映了人类的生存危机,激发了年轻观众对未来世界的思考。
音乐也成为青少年对世界的认知渠道之一,流行歌曲的歌词展现了时下年轻人的审美趣味和心理状况。
虽然游戏在一定程度上被批评为浪费时间,但正确的使用和引导也能够激发青少年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反应能力和合作意识。
其次,流行文化中的代表人物和事件同样对青少年的政治社会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例如,超级英雄系列作品既是科幻故事,又是探讨正义和道德的元素。
超人、蝙蝠侠等经典角色让青少年明白了英雄精神的重要性。
另外,流行文化也记录了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例如,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对于电影电视剧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美国黑人》、《血衛》等,传达了针对黑人种族歧视的反对和平权主张。
此外,网络和社交媒体成为了青少年获取信息和交流的主要渠道,也影响着他们的政治社会化。
年轻人在互联网上交流、分享、发声,让社会的话题和问题更多元,促进公共意识的建立。
此外,社交媒体也是青少年形成虚拟社群和认同的重要圈子,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形成了网络思维,也加强了彼此之间的沟通和了解。
然而,流行文化中的一些不良因素也会对青少年的政治社会化造成负面影响,如过度强调身体美、物质消费价值等。
这些不良因素可能会产生沉浸于虚拟世界的依赖感和自我中心主义,进而影响个人对社会问题和公共领域的态度和行动。
互联网时代流行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互联网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流行文化在大学生中间具有巨大的影响力。
面对这种情况,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对待互联网时代的流行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是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流行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入手,探讨其影响及对策。
1. 流行文化的多样性影响了大学生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念。
互联网时代,流行文化呈现出多样化和碎片化的特点,大学生接触到的各种文化形式和传播方式层出不穷。
这些多样的文化形态和信息内容对大学生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流行文化的消极作用容易引导大学生产生消极情绪。
在互联网时代,流行文化中存在着负面情绪和消极价值观的传播,这容易对大学生产生不良的心理影响,导致他们的思想和情感产生偏差。
3. 流行文化的碎片化影响了大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获取信息渠道更加便利,但与此信息的碎片化特点也影响了大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使其难以形成系统性的思考能力。
二、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1. 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流行文化。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学校和教师要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流行文化,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流行文化的分析和引导。
要让大学生在欣赏和接受流行文化的能够对流行文化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形成自己的独立价值观念。
2.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辨能力。
学校和教师要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要在课堂教育、社会实践和学术研究中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理性思维,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流行文化,提高大学生对流行文化的分辨能力。
3. 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在互联网时代,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趋势。
学校和教师可以通过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微信公众号、博客等方式,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借助互联网平台向大学生传递正确的意识形态,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流行文化。
流行文化视域下的青少年政治社会化【摘要】在当今社会,青少年受流行文化影响十分广泛,如何在这一背景下进行政治社会化成为一个重要话题。
本文从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进行展开,首先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解释了相关概念。
接着探讨了流行文化对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和作用,分析了流行文化对青少年政治观念的塑造以及青少年在流行文化中的政治参与。
最后探讨了流行文化如何引导青少年的社会化行为,并对流行文化视域下的青少年政治社会化可持续性进行探讨,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分析和讨论,可以更好地了解青少年在流行文化中的政治社会化过程,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青少年、政治社会化、流行文化、影响、作用、观念塑造、政治参与、社会化行为、可持续性、未来研究、结论总结1. 引言1.1 背景介绍青少年政治社会化是指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接受并参与政治社会化的过程。
在当今社会,随着流行文化的不断发展和普及,青少年与流行文化密不可分。
流行文化包括音乐、电影、电视剧、网络游戏、社交媒体等各种形式,涵盖了青少年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青少年在接触和消费流行文化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其影响,塑造着他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探究流行文化视域下的青少年政治社会化问题,对于了解青少年的政治社会化路径、提升青少年的政治参与能力以及推动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流行文化对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影响、流行文化在青少年政治社会化中的作用、流行文化对青少年政治观念的塑造等方面展开阐述,旨在探讨如何通过流行文化引导青少年的政治社会化,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
1.2 研究意义青少年是社会的希望和未来,他们的政治社会化过程对于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而在当今社会中,流行文化已经成为青少年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他们的价值观、行为方式等方面产生着深远影响。
研究流行文化视域下的青少年政治社会化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发展,流行文化成为了青少年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通过观看电影、听音乐、玩游戏等方式,青少年接触到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
当代青年政治社会化分析一、青年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因素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思维活跃、充满活力,实现青年政治社会化,培养其合格的政治人格与政治素质对我国民主化建设至关重要,促进青年大学生个人的理想信念与政治教育价值的和谐统一,高校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在教育观念上,要凸显青年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价值性近年来,政治教育被机械化的现象突出,高校政治教育被误解为简单重复的说教活动和单一灌输,说服力不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不够明显,甚至被误解为指导人们形成正确思想行为的一种方法与手段,政工人员最多的是把全部重心放在了理论宣讲和日常管理方面,伴随而来的是青年大学生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方面的教育效果不明显,也有部分学生信仰缺失,分不清社会提倡的主流价值观与抵制的腐朽思想,盲目追风现象在大学生中司空见惯。
道德滑坡,价值追求庸俗,原因之一在于政治教育往往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性和针对性,或者形式单一没有深入挖掘内在的潜质,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泯灭了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导致其被异化成了约束人、管理人和压抑人的工具。
高校要在以合理价值准则为前提的情况下,教育观念上,要凸显青年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价值性。
2在教育内容上,要实现对青年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交融性青年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学校,在教育内容方面的丰富和完善,对大学生政治教育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当前,由于众多因素的影响,政治教育理论与实际脱节,甚至把政治教育的内容纯理论化,过于理想化,很难实现政治教育的预期价值目标。
再加上一些非主流的思想观念,逆反常规的政治态度,使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偏离了政治教育价值与时代主题。
由于政治教育的内容创新不足,使得大学生政治认知的兴趣和政治人格的塑造缺失,更难以实现政治教育的终极价值。
3在教育方式上,要体现青年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主体性坚持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当前由于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机械化、单一化法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单向度的灌输、说教等方式,实践育人与情境感化和塑造不强,受教育者没有完全形成独立人格,主动参与性没有调动起来,忽略了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学生进行的仅仅是复制式的学习。
互联网时代流行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摘要】在互联网时代,流行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流行文化的兴起导致大学生的价值观快速多元化,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挑战。
流行文化也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广泛的信息来源和交流平台,有利于启发他们独立思考和参与社会问题讨论。
为了应对流行文化的影响,我们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引导他们正确看待网络信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建立科学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不断推进教育改革和创新,使大学生在互联网时代能够更好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有担当、有责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互联网时代的流行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流行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对策、重要性、体系、兴起、消极影响、积极影响、加强、建立、科学有效、结论、当代1. 引言1.1 互联网时代流行文化的兴起在互联网时代,流行文化的兴起已经成为了一种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使得人们可以更加轻松地获取信息和文化内容,同时也为各种文化形式的传播和交流提供了更加便利的途径。
在这样的背景下,互联网时代的流行文化已经成为了大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互联网时代的流行文化呈现出多样性和快速更新的特点,各种潮流和话题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并产生影响力。
通过社交网络、短视频平台、直播平台等新兴媒体,流行文化可以更加直观地传达给广大受众,引领着大众的审美和消费趋势。
一些网络红人、网红产品、热门话题等成为了人们争相讨论的焦点,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习惯和价值观念。
互联网时代流行文化的兴起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观念产生了一定影响。
大学生作为年轻一代,更容易受到流行文化的影响,他们在网络上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广泛,接受到的文化内容更加多元化。
流行文化所传递的价值观、审美观等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着一定的挑战和影响,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
社会思潮视域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青年群体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变化,尤其是在当下社会思潮多元的背景下,青年群体的思想观念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其思想政治观念对于国家的发展和进步至关重要。
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当下一个重要的议题,如何在社会思潮的视域下进行有效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社会思潮背景下青年思想的特点1. 多元化。
社会思潮的多元化导致了青年群体的思想观念呈现出多元的特点,他们接受的信息和思想观念也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2. 流动性。
社会思潮变化迅速,导致青年思想观念的流动性增强,他们容易受外界影响而改变自己的观念和态度。
3. 开放性。
社会思潮的开放性使得青年群体的思想观念更加开放,他们更加愿意接受新的事物和观念,同时也更加倾向于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
二、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针对当前社会思潮背景下青年思想的特点,需要制定相应的对策来进行有效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具体措施如下:1. 多元化教育内容。
针对青年群体的思想观念多元化特点,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教育内容来满足其需求。
不仅可以包括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还可以融入一些新颖的、具有时代特色的内容,引导青年群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形式多样化教育方式。
青年群体本身就是一个接受信息能力较强的群体,因此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育方式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可以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形式,开展线上教育活动,同时也可以利用传统的学校、社区等场所进行线下教育,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更加贴近青年群体的需求。
3. 强化实践教育。
青年群体的思想观念容易受到外部影响,因此需要通过实践教育来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可以通过参与公益活动、社会实践等方式来引导青年群体亲身感受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化,从而增强其正确的思想观念。
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社会思潮背景下,需要有一支具有丰富知识储备和开阔的眼界的师资队伍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视阈下的青年政治社会化路径选择[关键词]互联网;青年;政治社会化;路径[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1962(2009)24―0056―01青年政治社会化,是指青年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中学习政治知识、掌握政治技能、形成政治态度、完善政治人格的发展过程。
政治社会化贯穿于人的生命的全过程,青年时期的政治社会化是人们一生中政治理念和政治人格形成的关键阶段。
青年人具有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接受新事物快等特点,因而极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
特别是互联网的出现,给当代青年政治社会化提供了一个新兴的且有可能成为主导的途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挑战。
因此,我们要积极寻求对策,趋利避害,有效利用网络推动青年政治社会化。
第一,加强先进网络文化建设,发挥其在青年政治社会化中的引领作用。
一是加大重点网站建设,特别是要打造一批以社会主义主流政治意识为主要内容的红色网站,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和先进理论占领网络制高点;同时要积极创建高质量的中文网站,大力拓展中国信息的辐射空间,增强我国网络文化的内外影响力。
二是加大网络文化内容和表现形式的建设力度,把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内容与科技、游戏、论坛等载体结合起来,以增强其吸引力,满足青年网民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三是加快网络文化队伍建设,形成与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相适应的管理队伍、舆论引导队伍、技术研发队伍,培养一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干部。
第二,强化网络道德建设,引导青年树立网络道德自律意识。
一方面是尽快建立健全网络伦理规范体系,明确各种网络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责任以及网络道德的基本原则,实现网络信息交流中的伦理约束。
另一方面要加强网络道德教育体系建设,通过多种形式引导青年自觉规范自己的网上言行,优化健康、文明、有序的网络环境。
另外还要建立网络道德舆论评价体系,及时反映网络社会道德风尚的社会舆论,提高青年的道德认知。
第三。
发展网络技术监控系统,营造健康的网络政治社会化环境。
社会思潮视域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社会思潮也在不断涌动。
在这种社会思潮的影响下,青年群体的思想和政治观念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
作为社会的未来和希望,青年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尤为重要。
但是在当前社会思潮的影响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我们有必要对社会思潮视域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有效的对策。
1. 多元化思想观念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开放和信息的普及,青年人接触到的思想观念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各种不同的思潮和文化在这个时代迅速蔓延,并且对青年人的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青年人的思想观念变得越发多元化,不再局限于传统观念。
这使得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显得有些无法适应。
社会思潮的影响还表现在青年人的价值观念上。
在这个时代,青年人接触到了更多的社会价值观念,他们开始对传统价值观提出了一些质疑和反思。
一些传统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在这种情况下显得有些过时和单一,不能完全满足现代青年的需求。
1. 加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针对当前社会思潮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我们要加强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
要深入探讨不同社会思潮对青年思想的影响机制和规律,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2. 积极探索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可能已经无法满足现代青年的需求,因此我们要积极探索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要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吸收新的教育技术和手段,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使之更加贴近青年的需求和实际。
3. 加强社会思潮的引导和疏导在社会思潮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下,要加强对社会思潮的引导和疏导,帮助青年人理性认识和把握社会思潮,防止其对青年产生过大的负面影响。
要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引导青年人正确看待社会思潮和文化,做到既能积极融入,又能保持自身的独立思考。
4. 增强传统文化的教育力度在社会思潮的冲击下,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也有可能受到一定的冲击。
互联网时代流行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1. 引言1.1 互联网时代的流行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在互联网时代,流行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平台,拥有着巨大的传播速度和影响力,使得流行文化在大学生群体中迅速传播和蔓延。
流行文化中的各种价值观念、审美标准和行为方式不断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
互联网时代的流行文化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使大学生更容易受到虚拟世界里的信息和影响,而忽视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理性思考和社会责任。
大学生普遍更倾向于追求快速、直观和刺激的信息,而忽视了对于深度思考和分析的需求。
流行文化中可能存在着一些消极因素,如过度的娱乐化、功利化和浅薄化,容易导致大学生对于重要的思想政治问题缺乏深入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
1.2 亟待找到有效对策应对这种影响亟待找到有效对策应对这种影响。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流行文化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传播速度和影响力越来越大。
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常常容易受到互联网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这一重要领域。
互联网流行文化的快速传播给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有些是消极的,有些则是积极的。
亟待找到有效的对策来应对这种影响,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是当前教育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多样性和吸引力,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思维和信息素养,以及加强学校与家庭的合作,共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我们可以有效地对抗互联网时代流行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良影响,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良好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2. 正文2.1 互联网时代流行文化的传播速度和影响力互联网时代流行文化的传播速度和影响力是不可忽视的。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流行文化的传播已经不再受限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信息可以迅速传播到全球各地。
流行文化对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的影响分析流行文化对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的影响分析-政治论文流行文化对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的影响分析张引王峰[摘要] 由于当前青少年群体对于流行文化相对较为喜爱,因此流行文化对于思想品德教育必然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应该充分分析流行文化当中的各种元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吅理运用各种传播学手段,促进思想品德教育在青少年中的重要影响。
而对于流行文化的负效应也应该积极应对,帮助青少年建立科学的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
[ 关键词 ]思想品德教育;青少年;流行文化;影响[作者简介]张引,保定学院讲师,保定071000,;王峰,河北大学硕士研究生(保定071000)流行文化对于青少年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因为青少年正处于人格逐渐形成的阶段,青少年在这一个阶段当中其人格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其所在的文化环境方面对其有较为深刻的影响,对其成才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伴随着当前时代不断深入发展,中国出现了不同形态的社会流行文化,这些文化其本身的性质、特点都是有一定的差异的,其对青少年群体的影响也各有不同。
因此,流行文化对于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虽然流行文化在很大程度上被视为一种幵没有太多积极作用的文化,但是实际上,流行文化仌然存在一些相对较为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包括流行文化自身的传播形式、影响模式等方面,都能够对思想品德教育起到非常重要的参考作用。
所以对待流行文化,我们应该吸收流行文化当中对思想品德教育有意义和有价值的部分,摒弃其消极的部分,促进思想品德教育不时俱进。
一、流行文化的界定及现状分析流行文化实际上是特定的历叱阶段当中,在社会较大规模的人群产生传播效应幵且受到人们推崇的文化,实际上也是所有能够进行传播和产生广泛影响的文化形式的集吅。
有些时候认为大众文化和流行文化之间存在相似之处,因为大众文化在特定的历叱阶段当中也是具备积极传播的效应,但是实际上,流行文化相对于大众文化而言,其形成不一定是需要大量的文化实践作为基础,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仸何抓住传播心理的文化形态都能够迅速形成传播,而其维持传播和产生影响的寽命相对较为短暂。
【关键字】精品浅谈青少年流行文化摘要:当代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 流行文化已成了当代重要潮流,深刻地影响着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
青少年,尤其是在校青少年,作为思想最活跃、最不稳定的群体最易受流行文化的影响。
本文基于此,对青少年流行文化现象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青少年群体;流行文化;特征;非理性因素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流行文化也深入到千家万户,信息时代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也给青少年的教育带来许多新的问题。
流行文化的发展导致了青少年在娱乐方式与内容上的升级,他们满足于操作最新的电子产品,需要最刺激的电子游戏,追求最时尚的音乐,欣赏最个性的卡通动画,编造最流行的打油诗,传送最新鲜的文字……。
一、青少年流行文化的现象(一)越来越多的学生沉迷于游戏之中,无法自拔。
信息技术成为充满诱惑力的娱乐工具,而不是学习的工具。
游戏厅里,许多青少年在游戏机前疯狂得忘乎所以、流连忘返。
(二)从音乐的角度来看,从五六十年代的《让我们荡起双桨》,《我爱北京天安门》到如今的周杰伦、王力宏青少年流行文化中的音乐成分发生了太多的改变,但有一点原则,流行音乐始终与时代同步,青少年愿意听到的流行音乐,是具有时代特色。
青少年的选择流行音乐的范围越来越广,不仅限于大陆港台,而且欧美日韩流行风对我国青少年的冲击不容小觑。
(三)卡通是青少年在流行文化领域内找到了一种不同于传统艺术形式,兼具更高自由度的艺术表现形式,也就是动画片与漫画的合称。
八十年代中期,《天空之城》,《龙猫》,《铁臂阿童木》,《圣斗士星失》等一批日本动画登陆中国,与迪斯尼的米老鼠,唐老鸭一起第一次被中国青少年所认识,并与其丰富的想象,紧凑的剧情与轻松的幽默感迅速地占领了青少年文化市场,也紧紧吊住了青少年的胃口。
(四)学生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边走边念古诗改成的现代流行的打油诗,如“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来到烤鸭店,口水直流三千尺,摸摸口袋没有钱”,又如“你真是一个天才——天生的蠢材;你真是一位美女——美国的妓女;你将来肯定会成为一位歌星——哥伦比亚的猩猩”……(五)学生即将毕业时互赠留言,表达祝愿的做法由来已久。
基于青年流行文化元素的思政课实践教学“金课”探索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青年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方式已经无法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
为了更好地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基于青年流行文化元素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应运而生。
通过引入流行文化元素,让思政课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更好地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思想和价值观,成为当前思政课教学的一大亮点和创新。
一、流行文化与思政课结合的重要意义青年学生是当代社会的主要活力和希望,而流行文化正是青年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他们热爱追逐时尚潮流,喜欢文学、音乐、电影、明星等流行元素,这些都是他们与生俱来的代表与标签。
而思政课则是一门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课程。
结合这两者,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融入也可以提高思政课的吸引力和趣味性,更好地引导学生。
流行文化元素与思政课的结合,既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流行文化的魅力,也可以让他们在娱乐中学习思考。
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方式往往过于枯燥,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而通过引入流行文化元素,可以让思政课的教学更具现实性和针对性,更好地与学生的生活和实际需求相结合,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塑造正确的思想和价值观。
流行文化元素与思政课的结合,可以更好地拓展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丰富思政课的内涵。
传统的思政课往往局限于学术知识和理论观念的灌输,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
而通过引入流行文化元素,可以更好地传递思政课的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上从多个角度感受思政课的魅力,更好地领会思政课对于个人修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基于青年流行文化元素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1. 引入流行文化元素作为思政课的引子在传统的思政课教学中,往往以理论知识介绍和讨论为主。
而在基于青年流行文化元素的思政课教学中,可以在课堂开头引入一些青年学生比较熟悉和喜爱的流行文化元素,比如一部热门电影、一首流行歌曲、一个知名的明星等等,作为课程引子,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从而更好地吸引学生对于思政课的关注。
基于青年流行文化元素的思政课实践教学“金课”探索青年流行文化是当前社会中青年群体所喜爱和追求的文化形态,具有时尚、前卫、个性化等特点。
在青年流行文化中融入思政课教学,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使思政课更加生动有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通过探索以青年流行文化元素为基础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旨在实现思政课的“金课”探索。
青年流行文化元素与思政课的结合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青年流行文化以艺术、音乐、时尚、娱乐等形式表现出来,可以丰富学生的审美经验,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在思政课中引入青年流行文化元素,可以通过欣赏音乐、欣赏电影、欣赏绘画等方式,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独立思考能力。
青年流行文化元素可以促进学生的创新和创造力。
青年群体更加敏锐和开放,对于新鲜事物更加接受和喜爱。
在思政课中引入青年流行文化元素,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可以通过分组讨论、演讲比赛、课堂展示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和表达,提升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青年流行文化元素可以调动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参与度。
青年群体更加注重情感表达和情感交流,在与他们所钟爱的青年文化相结合的思政课中,可以更好地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可以通过分享个人经历、音乐欣赏、电影赏析等方式,让学生在情感的共鸣中参与到课堂中来,使思政课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意识。
基于青年流行文化元素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促进学生的创新和创造力,调动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参与度,同时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通过这种教学方式的探索和实践,可以为构建富有时代特色和高度普及性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做出积极贡献。
基于青年流行文化元素的思政课实践教学“金课”探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在不断变化。
特别是年轻人,他们是社会的主力军,对于流行文化的接受和追求更为热衷。
如何将思想政治课与青年流行文化元素相结合,成为了当前教育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种新的实践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基于青年流行文化元素的思政课实践教学“金课”探索。
一、流行文化在青年思想中的重要性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思想观念、文化品位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和进步。
当代青年生活在信息快速传递和碎片化学习的时代,他们更愿意接受轻松愉快的学习方式,对于传统的思政课程存在较大的抵触情绪。
而流行文化元素正是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融入其中不仅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还能够使思想政治课程更接地气,更贴近现实。
1. 选题广泛、多样化传统的思政课程往往局限于某些特定的政治理论或思想,难以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
而基于青年流行文化元素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则可以选取更为广泛、多样化的选题,比如选取经典流行影视作品进行教学案例研讨、引导学生通过音乐、绘画等形式来表达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2. 利用多种媒体形式进行教学在进行实践教学时,可以运用多种形式来开展教学活动,比如通过视频、音频、图片、文字等多种媒体形式进行思政课教学。
这样不仅可以使思政课更加生动活泼,还能够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思考。
3. 建立交互式教学模式传统的思政课程往往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容易产生倦怠情绪。
而基于青年流行文化元素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则可以建立一种交互式教学模式,比如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问题解答等形式来进行教学,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
4. 融入互联网元素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青年人的生活离不开网络,因此可以适当融入互联网元素进行教学。
比如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进行课程宣传、交流和讨论,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提高教学效果。
5.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实践教学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他们对流行文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
流行文化视域下的青少年政治社会化
【摘要】青少年流行作为一种亚文化形态,对青少年独具亲和力,它构成了当代青少年社会化的特殊文化背景。
在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中,流行文化的影响随处可见。
它不仅作用于个体政治人格的成长,还影响着政治文化的传承。
【关键词】流行文化;文化形态;政治社会化;个体内化
中图分类号:G0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3-0274-01罗大佑出道二十多年,其早期的歌曲中包含鲜明的政治意味。
罗大佑毕生都在努力用音乐传递人文精神,他说自己是一个“信息的使者”,通过音乐把个体与自然、社会、时代、灾难……等等联系起来。
当初在台湾,罗大佑可是批判现实的,他的歌曲成为了年轻一代的政治号角,他也被称为“音乐教父”。
除了台湾的罗大佑,大陆比较有代表性的用歌曲来表达观点的流行歌手也有很多,最具代表性的应该是崔健。
他们仿佛是在用音乐来表达,来呐喊。
不论是中国台湾的罗大佑还是中国大陆的崔健,他们的音乐都对当时年轻一代的政治倾向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以流行音乐为代表的流行文化,在青少年的政治化过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一、流行文化在青少年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
流行文化对青少年独具吸引力,青少年拥抱流行文化的过程并不是被动的,而是进行积极地“赋义”和“表态”。
流行文化之所以能够吸引青少年群体,在于它传递的思想态度和感情倾向正是青少年渴望表达的和希望呈现的。
和主流文化不同,青少年流行文化反映出的参与社会的姿态一般表现为外在的明显冲突或内在的隐性对抗。
所谓政治社会化,即人们在特定的政治关系中,通过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实践活动,逐步获得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和改变自己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能动过程。
流行文化作为一种广泛传播的亚文化形态,其对政治社会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影响了政治社会化的方法选择。
在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中,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为社会教化。
社会教化作为政治社会化的一个基本过程,主要表现为以各种社会组织及社会群体为主体的政治教育和观念灌输。
在这种方法体系中,最具生命力的当属暗示型教化方法,它将非政治活动赋予政治意义,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化效果。
暗示型教化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把教化内容与青少年群体的兴趣爱好进行有机结合,尤其是备受青少年群体青睐的流行文化。
例如,在流行歌曲中嵌入某种政治倾向,融政治教育于网络游戏中。
第二,就个体层面来说,流行文化影响了个体内化的效率。
个体内化作为政治社会化的又一个基本过程,指个体习得政治规范、建构政治价值,形成政治态度和实施政治行为的过程。
个体内化建立在社会教化的基础之上,同时又高度依赖于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青少年刚刚步入社会,流行文化为其提供了群体归属感和认同感。
流行文化提供的语境、话语表述的方式、传达的情绪与政治教化的目的相左或相合,可以激发或抑制青少年接受政治教化的主动性。
第三,流行文化影响政治社会化目标的达成。
政治社会化的目标至少包括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政治文化的传承;第二个层面是培养并塑造公民的政治人格。
流行文化的影响既存在于宏观的社会教化过程中,又存在于微观的个体内化过程中,既影响了社会教化的统一性,又影响了个体内化的积极性。
因此,流行文化不仅能影响个体政治人格的成长同时还影响着政治文化的延续和传承。
二、流行文化对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挑战
当代的青少年流行文化最大特点是以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为载体,网购、网络社区、网络游戏等皆建立在网络技术基础之上。
网络通信技术不仅改变了信息的传递方式,还塑造了一种全新的人际交往模式。
在网络人际交往中,身体不用在场,交往双方是代表身体的IP和符号。
在这种技术环境下,社会政治教化彰显出多样性、灵活性的特点。
第一,流行文化的技术载体——网络媒体可以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青少年群体借助网络可以接触各种信息。
由于网络信息的自由流动,那些不怀好意的的、虚假的政治信息也会趁虚而入。
受制于技术更新迭代的迅速性,传统的社会组织治理制度将难以走在网络传播环境的前面。
因此,无论是进行事前的审查还是事后的惩罚,都缺乏具体的行动方案和有效的行动效果,而且,对于政治认识不够深刻、政治实践匮乏的青少年群体而言,矛盾冲突的政治教化还非常容易造成认知上的界限模糊及行为上的行动障碍。
第二,网络传播的交流方式是人机交流,网络人际交往的双方只是一种符号化的存在,在此过程中,真实性和确定性往往不在场。
在互联网上,用户可以抛却真实身份、利害关系进行信息交流,这种匿名性的交流环境为负面言论的滋生提供了土壤。
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中的青少年群体往用虚拟世界替代真实世界,在思想上极易受到这些负面言论的影响,这将无形中导致政治社会化的异化。
流行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形态,往往带着对权威的解构色彩。
这种解构其积极意义在于为独立思考、平等、自由等公民人格的养成提供了空间,对促进青少年群体的政治社会化有不可否定的积极意义;但是不合理的解构以及颠覆制约着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目标的完成。
:
[1]罗远航.当代大学生政治情感状况浅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2).
[2]张穆费,潘穗.青年[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7.
作者简介:
张祎(1987- ),女,河南南阳人,汉族,硕士。
南阳师范学院,助教。
研究方向:新闻采编、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