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787.0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课标解读】

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移动为基础,叠加海陆位置和下垫面等因素,形成了世界上复杂多样的气候,这是学生需要形成的基本认识。课标要求具体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通过案例分析的形式让学生理解气候的形成实际上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而不要求系统学习气候类型的成因。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对气候的影响,比较好的例子是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受西风带控制);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比较好的例子是热带草原气候(信风带和赤道低压带的交替控制)、地中海气候(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等。

【教材分析】

大气环流是产生风云变幻的天气现象的直接原因,也是气候形成的重要因子,对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着重大影响,因此本节在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中起着重要作用,是承前启后的纽带。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是前面两部分知识的深入和运用,是课标要求学生理解掌握并灵活运用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教学的难点内容。因此,应要求学生能够举例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掌握气候的分布及其与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关系。利用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分析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帮助学生对比分析各种气候类型在气温、降水及其组合方面的差异,这对于学生掌握气候类型的成因,理解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非常重要。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能够分析低压控制下降水少,高压控制下降水多;从海洋向陆地吹的风湿润,从陆地向海洋吹的风干燥。但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对地图的阅读能力和地理术语表达能力还不是很强,还缺少洋流知识,需要教师设计活动加以引导,逐渐生成结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理解太阳辐射、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2.了解世界气候分布规律,掌握气候特征的分析、表达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填图、列表比较、分析气候特征及成因,掌握影响气候的因素、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相关分析过程,认识地理是探索和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形成良好的地理学习方法。

【设计思想】

本节的文字较少而需要掌握的内容繁多、理解难度大,常规方法教学无法达成教学目标。需要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抓住分析气候的影响因素和学会从图表材料中获取信息、提炼信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内容处理上的设计思路是:首先通过了解世界气候类型和气压带风带分布模式获得对主干知识的整体了解,其次通过案例分析和拓展延伸理解局部地区气压带、风带如何影响气候;然后分析亚洲太平洋沿岸地区和亚欧大陆中高纬度气候特征的差异以及温带海洋性气候在北美和欧洲西部分布位置、范围的差异,从整体的层面分析影响气候的其他因素,获得知识迁移的能力。

教学方法上的设计思路是:通过“三段教学”的形式开展教学,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在“互动解疑”中通过3组问题的设置为学生搭桥、降低难度,使学生充分活动,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最终得出答案和结论。具体体现在:第一、通过活动一让学生获得必备知识;第二、通过活动二的表格、辅助提示和拓展延伸突破本课重点;第三、通过活动三设置的问题和多媒体辅助,分小组探究问题突破本课难点;最后通过“归纳拓展”总结本节课知识结构和增强知识迁移的能力。

【教学重点】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对气候形成的影响。

【教学难点】

综合分析影响气候形成和分布的因素。

【教学方法】

读图填图法、案例分析法、比较法、分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

【创景设问】

投影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的景观图片

教师设问:两张图片的景观是在不同气候影响下形成的,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气候的形成呢?气压带和风带是重要影响因素。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气候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

【互动解疑】

活动一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活动一相关问题,小组讨论、展示答案,同学补充完善答案。

教师引导:要学习本节知识,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必要的地理概念和原理,结合教材内容和学案的辅助信息完成活动一相关内容。

1.大气环流的意义:大气环流把热量和水汽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个地区,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和得到交换,产生了不同的水热组合,形成了不同的气候。气候的两个最基本要素是和。

2.结合教材P34图2.10和P39 图2.16填出下图空白处相对应的气压带、风带和气候类型。

90°

70°

35°

25°

10°

北半球气压带、风带和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

3.据上图说出热带、温带、寒带各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分布?

4.据上图说出自赤道向极地,大陆东岸和大陆西岸分别有哪些气候类型分布?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学生展示答案,同学补充完善答案。

教师小结和过渡:我们知道影响气候最重要的因素是:气压带和风带,通过填表我们我们可以观察出一个结论:不同的气压带、风带控制下会形成不同的气候。然而,气压带、风带是如何影响气候的呢?我们书上举了三个案例,我们通过分析案例填出活动二的表格并对案例进行提升总结:

活动二

1.案例分析:结合教材P39案例完成下表。思考:三种气候分别是在什么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下形成的?三种气候特征的季节变化有何差异?

总结提升(从气压带、风带单一控制或交替控制对气候特征影响的角度分析):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学生展示答案,同学补充完善答案。

教师小结:先展示答案,我们还可以总结如何表述气候特征,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用“全年怎么样”来表述;受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用“夏季怎么样,冬季怎么样”来表述。然后用动画演示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是如何交替影响地中海气候的,让学生获得直观的感受。

2.拓展应用

结合教材P35图2.11“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

动图”和活动一中“北半球气压带、风带和气候类

型分布模式图”分析右图中的热带草原气候是在什

么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下形成的?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学生说出答案,同学补

充完善答案。

教师强调和过渡:追问学生从气压带、风带性

质考虑湿季受什么影响,干季受什么影响?通过以

上活动我们知道了气压带、风带会影响气候,那么 影响气候的因素还有哪些呢,下面我们通过活动三的相关材料来逐一分析。

(提示信息:在课件中的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图上分别沿亚洲太平洋沿岸地区和亚欧大陆中高纬度地区画一箭头和线段,再投影欧洲西部和北美主要气候和山脉分布图,让学生通过提示和问题题干自主分析出答案。)

活动三

阅读教材P39图2.16和P40图2.17,完成以下要求。

1.结合图2.16以亚洲太平洋沿岸地区为例(找出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极地气候的分布,并从图2.17中找出对应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试从“气温”的角度比较自低纬至高纬各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的主要差异,以及出现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

(1、2、3小组)

2.结合图2.16以亚欧大陆中高纬度地区为例(找出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布,并从图2.17中找出对应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试从“降水”的角度比较大 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