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防油助剂,拒水拒油剂,防水防油污整理剂,防水防油防污助剂,皮革拒油拒水剂,防水整理剂,防水防油防污助剂
- 格式:docx
- 大小:22.21 KB
- 文档页数:4
3. 结论(1)以N-羟甲基二甲氧基磷酸酯酰胺为有效成分的阻燃剂PEKOFLAM DNP、非耐久阻燃剂XR-600与含氟拒水整理剂WR-1同浴整理效果较好,对阻燃、拒水、拒油效果影响小。
(2)与单纯进行阻燃整理相比,同浴整理会增大织物断裂强力的下降幅度。
对色差的影响不显著,同浴整理后织物撕破强力出现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阻燃剂PEKOFLAM DPN对织物撕破强力影响较小。
(3)综合考虑同浴整理对织物拒水拒油及阻燃效果的影响,可阻燃剂PEKOFLAM DPN与WR-1同浴整理棉织物,且对棉织物的物理机械性能影响较小。
阻燃剂FPK8002是针对于纯棉、麻、粘胶等纤维素织物研发的耐久阻燃整理剂。
该产品的主要成分是含氮有机磷酸酯类化合物,与树脂等化学助剂联合使用,采用浸轧—焙烘工艺。
处理后的织物具有耐久的阻燃效果:无续燃和阴燃现象;残留甲醛含量低于300ppm;强力损失小;对织物的手感和色泽影响低,毒性低;耐水洗和干洗。
广泛应用于各种室内装饰、床上用品、睡衣、童装及玩具、野营帐篷;飞机、船舶、汽车上使用的各类纺织品。
国家棉纺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及中国纺织科学研究测试中心一致证明:FPK8002通过了GB 50222-1995标准。
HERST公司主要产品有:防紫外整理剂、抗紫外线整理剂、抗菌整理剂、抗菌助剂、纺织抗菌剂、纳米银抗菌处理剂、吸湿排汗整理剂、吸汗速干加工剂、纳米香味微胶囊整理剂、香味加工剂、织物面料抗菌剂、纳米维生素微胶囊加工剂、阻燃整理剂、防火整理剂、纺织阻燃剂、阻燃涂层胶剂、阻燃助剂、甲壳素整理剂、防螨抗菌整理剂、抗菌防霉防螨整理剂、皮革防霉抗菌剂、防霉整理剂、抗静电整理剂、防静电剂、防蚊加工剂、防虫加工剂、防油防水整理剂,含氟拒油拒水防污整理剂、芦荟丝素胶原保湿剂、无甲醛免烫整理剂、纳米银抗菌剂、羽绒抗菌除臭剂、纺织品防霉剂、纳米负离子加工剂、纳米远红外加工剂、远红外负离子发生剂、高发泡印花浆、珠光印花浆、金粉印花浆、银粉印花浆、仿活性印花粘合剂、富锗整理剂、天然物(丝素蛋白、绿茶、艾蒿、卵磷脂、仙人掌)整理剂、舒适性(凉感、调温、唐辛子暖感、自发热)整理剂等精细化工产品。
鲁道夫三防剂EEE三防整理剂(提供鲁道夫三防吊牌)三防整理剂三防助剂RUCOSTAR EEE三防整理剂鲁道夫三防整理剂产品成份:氟碳类化合物,碳氢化合物基质和超分子星状高聚物,阳离子鲁道夫三防整理剂使用领域:适用于所有纤维织物的防水防油防污处理,赋予卓越耐洗性鲁道夫三防整理剂产品性质:- 浅褐色乳液-比重20℃约1.03g/cm3-pH值2-5-无可燃性-无溶剂-易在冷水中被稀释-建议在软水中使用-通常与各类N-羟甲基化合物兼容-无需很高的烘焙温度-赋予柔软,饱满的手感-防水防油防污-耐水洗-比较传统耐磨擦鲁道夫三防整理剂应用:RUCOSTAR鲁道夫三防整理剂可单独或与其他整理剂结合使用,用于纤维织物及其人造纤维混纺织物的永久性防水,防油,防油处理。
在加入RUCOSTAR鲁道夫EEE三防整理剂之前,请将浴液PH值应按1ml/l醋酸(60%)调节一般,全氟化合物的耐剪切力很有限,因此应该尽可能控制液体的流动。
如高速搅拌,乳液会破乳,并产生奶油色泡沫。
在液体表面聚集的泡沫必须清除掉需处理的织物必须进行充分的前处理,以确保没有表面活性剂残留物RUCOSTAR鲁道夫EEE三防整理剂如与三聚氰胺的交联剂结合使用时,浴液稳定性有所降低,可通过以下得以提高,加入 5 - 10 g/l RUCO-GUARD WEB永久性防水防油防污处理为了取得极好的永久防污性同时赋予棉及其人造纤维混纺织物的防水性,我们推荐30 - 50 g/l RUCOSTAR鲁道夫EEE三防剂轧液率60 – 80 %烘干通常温度烘焙140℃,2分钟160℃,1分钟就烘焙温度而论由于RUCOSTAR 鲁道夫EEE三防剂的高活性,即使温度和时间的波动,烘焙效果也会得到弥补。
同时烘焙温度和时间可以降低。
如果是白色或浅色织物,150℃/2分钟的烘焙条件是充分的。
就渗透问题而论如有渗透问题,我们推荐加入三防专用渗透剂10 - 20 g/l RUCOWET FN以确保一个好的,均匀的轧液率,渗透剂必须在其他液态化合物之前加入。
防水防油助剂,拒水拒油剂,防水防油污整理剂,防水防油防污助剂,皮革拒油拒水剂防油防水整理剂HS1100是以纳米含氟高分子材料为主要成分的拒水拒油整理剂,适用于天然纤维、化学纤维,及混纺织物的三防整理。
处理后的织物具有优异的防水、防油、防污的效果;同时赋予织物丰厚的手感,使织物远离各种有害细菌及污染。
HS1100一般采用于浸轧——焙烘工艺,对织物的手感与色泽影响低;且对人体安全,对皮肤无刺激、透气舒适;耐水洗和干洗。
目前广泛应用于雨具、风衣、油田工作服、台布、帆布、帐篷及包装用布等。
多家权威检测机构一致证明: HS1100整理后的织物拒水性可达到90分以上;拒油性可达到4级;无芳香胺残留物;无PFOS和APEO;PFOA的含量<1ppm。
韩笑防水、防油、防污多功能后整理技术研究进展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谢孔良【摘要】本文综述了防水、防油、防污多功能后整理技术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有机氟系列防水、防油、防污多功能整理剂的结构特征、联合增效效应、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和发展方向,并对今后工作提出了建议。
1.前言根据国内外纺织品的发展趋势和人们生活的需要,技术含量高的多功能产品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
越来越多的纺织品如服装面料、无纺布、装饰用纺织品、地毯、产业用纺织品等迫切要求进行同时具有防水、防油、防污等多功能整理,而又不改变织物在透气、透湿等方面的性能,这方面的后整理已引起人们的关注。
在防水领域里,我国目前使用的防水剂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①石蜡一铝皂,由石蜡、硬脂酸铝皂等配成的乳液②吡啶季胺盐和硬脂酸铬络合物③羟甲基三聚氰胺衍生物④有机硅型防水剂⑤聚醚、聚氨酯系列⑥有机氟系列以上几种防水剂真正起到防水、防油、防污性能而又具特效作用当属有机氟系列,实际上,随着近年来有机氟工业的发展,有机氟精细化学品和含氟功能性高分子材料已经成为新兴氟化学领域的重要分支,含氟织物整理剂是有机氟精细化学品代表之一。
由于有机氟织物整理剂能够赋予织物以优异的拒水、拒油、防污、抗静电等特性,因此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非常活跃,本文重点论述这类整理剂的结构特征和研究进展。
面料三防助剂成分
一、引言
面料三防助剂是指用于提高面料防水、防油和防污性能的化学助剂。
这些助剂通过特定的化学反应和吸附作用,使面料具有更好的防护性能,延长面料的使用寿命,提高穿着者的舒适度。
本文将详细介绍面料三防助剂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
二、防水剂
防水剂是面料三防助剂的重要成分之一,主要成分为聚合物材料。
这种聚合物材料具有极低的表面能,能够在面料表面形成防水屏障,使水滴难以附着在面料上。
当水滴接触到经过防水处理的面料时,会形成水珠状自动滑落,从而达到防水效果。
常见的防水剂有有机硅防水剂、氟系防水剂等。
三、防油剂
防油剂的作用是使面料具有抗油污性能,能够抵御各种油性污渍的渗透和附着。
防油剂的主要成分包括含氟化合物、硅酮树脂等,这些成分能够在面料表面形成一层疏水疏油的涂层,使油性污渍无法渗透或附着,从而易于清除。
防油剂对于维护面料的清洁度和美观度具有重要作用。
四、防污剂
防污剂是一种具有广谱防护性能的面料助剂,能够有效防止各种污渍对面料的渗透和附着。
防污剂的主要成分包括有机硅树脂、丙烯酸酯等,这些成分能够在面料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防护层,阻挡污渍
的侵入。
此外,防污剂还具有一定的抗菌和防静电性能,可以提高面料的易护理性和穿着舒适度。
五、总结
面料三防助剂的主要成分包括防水剂、防油剂和防污剂。
这些助剂通过各自的化学作用,使面料具有优异的防水、防油和防污性能,提高了面料的防护效果和使用寿命。
了解和掌握这些成分有助于更好地选择和使用面料三防助剂,为生产高品质的面料提供有力支持。
第七章纺织品功能整理第一节防水、拒水和拒油整理第二节阻燃整理第三节抗静电整理第四节卫生整理第五节生物整理第六节防污和易去污整理第七节微胶囊整理第八节柔软整理第九节抗皱整理第七章要点第一节防水、拒水和拒油整理拒水拒油原理rθr sr Lr sL表面粗糙拒水拒油条件=r<0 珠缩失,r L、r s L形成常见拒水拒油剂:拒水拒油剂:整理工艺:烘干40℃,70%轧余率150℃,3min.有机硅类拒水剂与有机硅柔软剂混用工艺流程多浸多轧整理液:甲基含氢硅烷乳液30g/L羟基硅烷乳液70g/L胺化环氧交联剂14.2g/L醋酸锌10.8g/L氯氧化锆 5.4g/L一乙醇胺 4.5g/L水至1000拒油整理工艺:整理液:有机氟FC-208 133g/LVelan PF 80乙醇80醋酸钠26水至1000拒水拒油性能测试:第二节阻燃整理纺织品的燃烧性:化、熔融氧化燃烧模式纤维热裂解玻璃化温度(Tg)熔融温度(Tm)热裂解温度(Tp)燃烧温度(Tc)LOI = 燃烧热火焰最高温度需氧指数LOI燃烧骨架效应:阻燃方法二、阻燃机理棉织物在~200℃开始裂解,500℃以上炭化,其间温度分解形成可燃物。
棉阻燃剂涤纶的阻燃机理:气体焦油状物残渣裂解成分30种以上。
产生烟雾火焰反应ROOH RO ROO 2 2 OH + CO CO涤纶阻燃剂MX M + X MX HX + M‘+ HX H OH + HX H 截获H ·、·OH ,阻燃。
阻燃剂:阻燃剂金属氧化物、卤化物硼砂磷酸盐有机磷阻燃剂阻燃剂使用:多种复合,综合效果。
阻燃整理工艺:1、棉织物的阻燃整理不耐洗阻燃整理半耐洗阻燃整理耐洗性燃整理工艺:浸轧42、涤纶织物的阻燃整理3、涤/棉混纺织物阻燃整理纺织品阻燃性能测试方法:第三节抗静电整理---摩擦带电序+抗静电方法:-P-ONa OHO抗静电整理剂及其应用: 1、非耐久性抗静电整理剂2、耐久性抗静电剂静电大小的测量:第四节卫生整理卫生整理目的:微生物细菌---原核细胞型真菌---真核细胞型病毒---非细胞型致病性有益型抗菌机制卫生整理剂和卫生整理工艺: 1、有机硅季铵盐抗菌整理剂DC-5700℃)织物增重0.1~1%2、二苯醚类抗菌剂3、芳香族卤化物抗菌剂4、其它抗菌剂卫生整理测试:养基上,隔时检查菌落数,与空白对比。
PFOS的禁用与含氟防护整理的动向杨栋樑全国染整新技术应用推广协作网原载:第七届全国印染后整理论文集(2008.12);一、问题的由来美国杜邦公司是最早企图利用含氟聚合物赋予纺织品新的防护(拒水、拒油-防污和易去污)功能的尝试,而3M公司(Minnesota Mining Monufactering)则是首先实现含氟共聚物成为防护功能整理(Scotchgard Protector)商品化。
据称:这类防护功能整理剂的开发创意,来源于一个偶然现象。
即在1953年某一天,年轻的化学家Petery Sherman不小心将某种氟化合物液体洒在新买的网球鞋上,随后发现网球鞋在穿用过程中不易被沾污;3M公司对这一发现的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由Petery Sherman 和Sam Smith共同研究,终于在1956年研发成Scotchgard Protector商品,此后,其应用范用逐渐向皮革,造纸等领域推广。
由应用含氟化合物的面影响生态环境受到指责的,最早在氟烷烃(即氟利昂)使臭氧层出现空洞,并不断扩大而引起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
从上世纪90年代起,由于禁用氟利昂使家用冰箱的制冷技术逐步向无氟制冷技术方向发展。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美国环境保护署基于对环境管理以及对人体键康考虑,中止了全氟辛基磺酸化合物(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s PFOS C8F17SO3-)的生产和使用,并注意到美国杜邦公司生产的不沾锅中,含有可能使人体致癌的有机氟化合物问题。
随后,各国对PFOS的毒理性与生态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欧洲议会,于2006年12月27日发布"限制全氟辛基磺酸化合物(PFOS)销售及使用的指令"(2006/122/EC),并重申欧洲议会于2006年10月25日通过的有关PFOS的限量规定,将于2007年12月27日前成为各成员国的国家法律,同时,2008年6月27日起实施。
含氟整理剂拒水拒油原理
一、氟碳化合物
含氟整理剂的主要成分是氟碳化合物,其分子结构中的氟原子取代了碳原子上的氢原子,形成了具有极低表面能的分子。
这种分子结构使得含氟整理剂具有超低的表面能,使水滴和油滴在接触整理剂表面时产生“荷叶效应”,难以停留和渗透。
二、表面能低
由于含氟整理剂的表面能极低,其表面的分子间作用力非常弱,使得水和油无法在整理剂表面形成有效的润湿和附着。
水滴和油滴在接触整理剂表面时会形成球状,易于滚落和擦拭,从而保持表面的清洁和干燥。
三、氢键排斥
含氟整理剂的分子结构中,氟原子的电负性极强,能够与水分子中的氢原子形成强烈的氢键排斥作用。
这种作用使得水滴在接触整理剂表面时无法形成有效的附着,易于滚落和擦拭。
同时,这种氢键排斥作用也使得油滴难以在整理剂表面停留和扩散。
四、疏油性能
由于含氟整理剂具有超低的表面能,其表面的分子间作用力非常弱,使得油滴无法在整理剂表面形成有效的附着。
含氟整理剂的疏油性能非常好,能够有效防止油污的吸附和扩散,保持表面的清洁和光滑。
五、持久性
含氟整理剂的拒水拒油性能具有很好的持久性。
由于其分子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含氟整理剂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受到外界因素(如紫外线、氧化等)的影响,不易发生化学变化和性能退化。
此外,含氟整理剂的加工工艺成熟稳定,能够确保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持久性和可靠性。
总之,含氟整理剂的拒水拒油原理主要归功于其超低的表面能、氢键排斥作用以及良好的疏油性能和持久性。
这些优点使得含氟整理剂成为一种高效、环保、持久的整理剂,广泛应用于纺织品、皮革、纸张等材料的防水防油处理。
拒水拒油整理剂HS1100构造或组分:含氟有机化合物;用途及应用方法:合用于天然纤维、化学纤维,及混纺织物的防水、防油整理;1、浸轧工艺:〈1〉用量: 10~ 50g/l〈2〉工艺流程:浸轧(轧液率: 60~70%)→ 干燥(110℃×2~3min)→ 焙烘(170℃×1min)包装储存: 60kg 铁桶包装。
0℃以上常温储藏,保质期一年。
韩笑棉型机织面料的易去污整理工艺研究何艳芬 1,武晋 2,张芳 1 1.嘉兴学院服饰与艺术设计学院.浙江嘉兴 31400l;2.欣悦印染有限企业技术中心.浙江嘉兴314016【纲要】采纳易去污整理剂 AL-12 对不一样机织面料进行易去污整理,经过改变整理剂浓度、浴比,变换焙烘温度和时间等影响易去污成效的因向来优化整理工艺,进而剖析出拥有较好易去污成效的面料及与之对应的工艺,同时对整理前后边料的悬垂性、强力、透气性和抗皱性等服用性能进行了测试和比较,试验结果表示,整理后边料在保持原有服用性能的同时兼具较好的易去污能力。
【重点词】:易去污整理;工艺;性能;剖析【中图分类号】 TS l.95 文件表记码: B 文章编号: l 005-9350(2009)ll-0023-04跟着科技发展和人类进步,各行业生产效率日趋提升,生活节奏愈来愈快,为适应这一要求,防污和易去污整理崭露头角。
经易去污整理的织物可大大减少清洗困难,缩短洗衣时间,所以,织物易去污整理符合时代发展要求。
织物的易去污整理 [1] 是指织物。
旦沾污后,污垢在正常清洗条件下简单洗净,而且在清洗液中不会从头沾污。
易去污整理是使纤维减弱对油污的吸附,沾污后易于洗除和清洗时不再沾污的一种加工方法[2] 。
织物经易去污整理后‘般拥有以下特征: (1)防污:排挤污物,使之不易沾污到织物上。
(2)易去污:污物即便沾附在纤维上,也能简单经过清洗等手段使之零落。
(3)防再沾污:清洗后从纤维上零落的污物不易再沾附到纤维上。
1.非织造布后整理:对非织造布产品进展深加工的过程,是纤维网经固网形成非织造布后,所经过的一系列旨在改善产品外观和内在质量、提高产品使用性能、赐予产品特别功能的加工过程。
例如:染色整理、印花整理、抗静电整理、阻燃整理、抗菌整理、亲水整理、拒水整理、防紫外线整理、防电磁波整理。
2.非织造布后整理的作用:通过物理的、化学的和物理化学的方法改善非织造布的手感和外观。
改善非织造布的内在质量。
赐予非织造布特别的功能。
增加最终产品的附加值。
3.后整理的方法及分类后整理方法分类物理机械整理具有代表性整理方法轧光、轧花、磨毛、收缩依据加工的工艺性质分类按整理剂的施加方式分类按整理加工使化学方法整理物理-化学综合法整理浸渍整理浸轧整理涂层整理复合整理喷洒整理干整理树脂整理,阻燃整理等吸尘整理、抗静电整理等亲水整理、抗静电整理和阻燃整理等抗菌整理、拒水整理等树脂整理、静电植绒非织造布之间叠层或与其他机织、针织布层压芳香整理、阻燃整理等热收缩整理、机械松软整理、轧光、轧花整理等拒水整理、亲水整理、阻燃整理、抗静电整用的介质分类湿整理理及染色、漂白等常规性整理烧毛、磨光、磨绒整理等按非织造布产品防污、防紫外线、抗静电、抗菌、拒水、拒油整的功能性质分类特别功能整理理以及涂层、复合、芳香整理等。
4.外表活性剂:是指含有亲水亲油基团,能在相界面上进展有效的定向吸附,并在极低的浓度下,显著降低溶液〔水〕的外表张力的物质。
面 5. 外表活性剂的分类阴离子外表活性剂 R-COONa羧酸盐R-OSO3Na硫酸酯盐 R-SO3Na磺酸盐R-OPO3Na 磷酸酯盐离子型表表 面活性剂活 性 剂 R-N+H3·Cl - 伯铵盐R-N+H2R ’·Cl - 仲铵盐阳离子外表活性剂 R-N+HR’2·Cl - 叔铵盐R-N+R’3·Cl - 季铵盐R-NHCH2-CH2COOH 氨基酸型两性外表活性剂 R-N+(CH3)2CH2COO-甜菜碱型 两性咪唑啉型非离子型外表活性剂 R-O(-CH2CH2O) nH 聚氧乙烯型R-COOCH2C 〔CH2OH 〕3 多元醇型6. 临界胶束浓度〔 CMC 〕:水外表张力到达最低值所对应的外表活性剂的最小浓度叫做外表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
防油防水整理剂HS1100是以纳米含氟高分子材料为主要成分的拒水拒油整理剂,适用于天然纤维、化学纤维,及混纺织物的三防整理。
处理后的织物具有优异的防水、防油、防污的效果;同时赋予织物丰厚的手感,使织物远离各种有害细菌及污染。
HS1100一般采用于浸轧——焙烘工艺,对织物的手感与色泽影响低;且对人体安全,对皮肤无刺激、透气舒适;耐水洗和干洗。
目前广泛应用于雨具、风衣、油田工作服、台布、帆布、帐篷及包装用布等。
多家权威检测机构一致证明: HS1100整理后的织物拒水性可达到90分以上;拒油性可达到4级;无芳香胺残留物;无PFOS和APEO;PFOA的含量<1ppm。
韩笑含氟防水防油剂1 前言自本世纪初人造纤维工业化生产以来,至今化纤已占了纺织纤维中的五成以上。
其中,涤纶产量又占了化纤产量的一半以上,因此涤纶是纺织用化学纤维中左右全局的最大一个品种。
近年来,随着涤纶细旦、超细旦纤维的迅猛发展,除了在仿真丝薄型服装面料方面应用广泛之外,用于装饰和产业方面,如:帐篷、高性能清洁布、汽车,飞机等内装饰布、地毯、沙发面料、墙布等也愈来愈广泛。
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纺织产品向功能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已成为未来纺织品发展的主要趋向,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纺织品除了传统的坚牢、耐用等力学性能要求外,各种舒适性能、外观性能和特殊性能等越来越受到重视。
一些经过特种整理的新型纺织品能给人们提供各种优异的功能,从而满足特殊用途的要求,涤纶织物的防水透湿及拒水拒油整理就是其中之一[4]。
2 防水与防水透湿整理2·1 防水性织物的防水性是指织物阻抗水分子透过的性能。
传统的处理方式是在织物的表面涂上一层不透水的涂层,如聚氯乙烯树脂、聚氨基甲酸酯类树脂等,以消除其透水性,此类方法过去应用较多,但却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因为这种涂层不能透过水蒸汽,它限制了人体汗液蒸发后的散发,并使水汽冷凝在织物的内表面,穿着很不舒服。
拒水、拒油与防水、防油有何区别?
技术支持:广州庄杰化工有限公司
采购咨询:壹叁捌贰玖柒零陸陸陸壹(雷小姐)
拒水剂、拒油剂习惯上也称为防水剂和防油剂,但拒水、拒油与防水、防油在本质上是不同的两种概念,拒水剂、拒油剂是一种具有特殊分子结构的整理剂,能改变纤维表面层的组成,使水和油不易在织物表面展开。
整理后的织物的纤维间或纱线间仍保存着大量的空隙,这样织物扔保持良好的透气透湿性,不会恶化织物的手感和风格,有助于人体皮肤和服装之间微气候调节,增减穿着舒适感,适用于服装面料。
而防水、防油剂则是一种能成膜的物质,整理后通过在织物表面形成一层不透水、不溶于水的连续薄膜来赋予织物防水、防油性,如橡胶等借物理方法阻挡水、油的透过,以致经防水防油整理的织物往往不透气和不透湿,手感也比较粗糙,一般只用于室外的通过涂层整理得到的防雨材料、遮阳材料,如雨衣、雨伞、帐篷、篷布等。
防⽔剂⼴州联庄科技有限公司防⽔剂⽬录1.FCB025⾼防油三防整理剂2.氟系防⽔防油剂FCB0063.FCB018油性防⽔防油剂4.LY-399⾼浓防⽔剂5.LZ-501A 防⽔剂6.FCB007纳⽶耐静⽔压拒⽔拒油整理剂7.LZ-706 防⽔防油剂8.LZ-XR88防⽔整理剂及氟素整理增效剂9.FCK009易去污整理剂10.FCG012耐久性抗菌除臭剂11.FCK007吸湿排汗整理剂12.FCH003棉⽤抗静电整理剂FCB025⾼防油三防整理剂1. 特性① FCB025能赋予不同类型织物优异的防⽔防油效果;② FCB025能赋予合成纤维优异的防⽔防油效果;③ FCB025具有优异的贮存稳定性;④ FCB025具有良好的加⼯稳定性;⑤ FCB025是⾮易燃产品;⑥ FCB025不含APEO。
*聚氧⼄烯烷基苯酚混合物乳液2. 理化特性外观⽩⾊或淡黄⾊乳液离⼦性弱阳离⼦pH 3.0~6.5⽐重 25℃ (77°F) 约1.12主要组份 30.0%含固量7.7% 丙⼆醇62.3% ⽔溶解性易溶于冷⽔运输与储存⾮危险品⾮易燃品FCB025应储存在 -5℃ and 30℃ (23°F and 86°F)条件下3. 应⽤指南A) 建议⼯艺配⽅织物⽤量涤纶 10 – 30 g/L尼龙 10 – 30 g/L⼀浸⼀轧带液率: 30-90%烘⼲与焙烘: 160-180℃ (320-356°F) ×0.5-2 min棉 30 – 50 g/L涤/棉混纺织物 20 – 40 g/L⼀浸⼀轧带液率: 40-70%烘⼲与焙烘: 150-160℃ (302-320°F) ×2-4 minB) 涤纶及尼龙耐久性整理配⽅FCB025 20-50 g/L三聚氰胺树脂 3-6 g/L催化剂 1-3 g/L⼀浸⼀轧带液率: 40-70%烘⼲与焙烘: 160-180℃ (320-356°F) ×1-2 minC) 棉及涤棉混纺织物耐性整理配⽅FCB025 40-80 g/L封闭型异氰酸酯 10-20 g/L⼀浸⼀轧带液率: 40-70%烘⼲: 100-120℃ (212-248°F) × 1-2 min焙烘: 150-160℃ (302-320°F) × 1-3 min氟系防⽔防油剂FCB006概述结构的有机氟化合物,具有很低的表⾯张⼒,能够在织物表⾯形本产品是C6成致密的交联薄膜,⽤于各种纤维织物的防⽔防油整理,特别适⽤于涤纶、尼龙等合成纤维织物。
洁威化工C8防水剂JV-002一、产品介绍C8防水剂JV-002是一种氟素防水、防油、防污整理剂,适合于各种纤维,能赋予天然纤维如棉,化纤如涤纶、尼龙及它们的混纺织物优异的防水防油易去污效果。
二、技术指标外观:白色乳液pH 值:6-8离子性:非/弱阳离子水溶性:室温下,易溶于水相溶性:可与树脂配伍,不适合与阴离子助剂同浴三、主要性能1、赋予天然纤维及化纤极好的拒水、拒油、易去污性能;2、具有良好耐水洗、干洗的性能,尤其加有免烫树脂效果更佳;3、与其它化学品有良好兼容性,可与树脂等常用试剂同浴使用;4、化学稳定性好,乳液稳定性基本不随工作液的pH值变化而变化;5、具有良好的渗透、低泡性能,因而应用效果更佳;6、不含可燃性溶剂,处理方便,对人体无毒;7、应用时无头尾差现象,对色光影响小;8、整理后的织物手感柔软;9、环保产品,不含APEO、PFOS,PFOA含量在1ppm以下四、使用工艺最佳用量需根据待处理织物的组织结构及拒水、拒油的要求而定。
1、普通防水防油建议配方织物纯棉涤棉聚酯锦纶用量(g/l) 25-50 15-20 5-10 10-20用冰醋酸调工作液pH值至4-5工艺条件:一浸一轧,轧余率50-80%,烘干110-130℃×0.5-2min,焙烘150-160℃×2-4min或180℃×1-2min2、耐久整理建议配方织物纯棉涤棉聚酯锦纶用量(g/l)25-50 20-40 10-20 10-20树脂30-40 20-40 20-30 20-30催化剂10-15 7-15 7-10 7-10工艺条件:一浸一轧,轧余率50-80%,烘干110-130℃×0.5-2min,焙烘150-160℃×2-4min或180℃×1-2min3、增加手感建议配方柔软剂可以和防水剂同时使用而增加织物的手感。
五、包装贮存125kg /桶;置于阴凉干燥处,密封保存,保质期6个月。
荷叶效应与拒水拒油织物董旭烨(西安市西安工程大学710048)[摘要]:介绍了拒水拒油的基本原理,织物获得拒水拒油性能的途径以及测试织物拒水拒油性能的方法。
[关键词]:拒水,拒油,织物,荷叶效应前言拒水拒油织物是纺织产品不断向高性能、多功能发展的一种功能化织物。
这种织物在服装、装饰、产业等领域应用的重要性已被人们逐渐所认识。
它作为服装既能抵御雨水、油迹、寒风的入侵和保护肌体,又能让人体的汗液、汗气及时地排出,从而使人体保持干爽和温暖。
同时,应用在装饰、产业领域中的具有拒水拒油功能的餐桌布、汽车防护罩等也备受青睐。
因此它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 拒水拒油机理拒水和拒油都是以有限的润湿为条件和前提的,表示在静态条件下,反抗水和油污渗透作用的能力。
因此,要讨论织物拒水和拒油机理,就要从润湿理论出发。
润湿是指水或其他液体在固体表面扩展的过程,当液体在固体表面不能铺展时,在固体表面就呈现一定的形状。
通常用接触角θ来表示液-固界面的特性。
1.1 接触角当液体在固体表面不能铺展时,则液体以一定形状停留于固体表面,由固体表面和液体边缘切线形成一个夹角θ,(见图1-1)这个角称为接触角,用来表示液体对固体的润湿性能。
(a)θ=0°(b)0°﹤θ﹤90°《河北纺织》2006 年第三期专题研究20(c)90°﹤θ﹤180°(d)θ=180°图1-1 接触角从上图所示的接触角大小比较容易判断出润湿状态:当θ=0°时,液体完全润湿固体,无拒水作用;当0°<θ<90°时,液体部分润湿固体,有一定的拒水作用;当90°<θ<180°时,固体表面稍被润湿,拒水作用一般;当θ=180°时,固体完全不被润湿,拒水作用优良。
1.2 临界表面张力液滴在固体表面上受到下列平衡力的作用,三相交界点的合力为零。
液滴在固体表面上的接触角主要决定于固体和液体的表面能以及液体与固体的界面能。
根据Young 方程式:YSL -YS+ YL COSθ= 0图1-2 液滴接触角式中:γs --固体与气体界面的表面能(即固体的表面能);γl --液体与气体界面的表面能(即液体的表面能);γsl--液体与固体界面的表面能。
由润湿方程可知,当γS增大,则θ减小,即固体表面能越高,润湿越易发生,而要使拒水性增加,必须使θ增大,因而固体的表面能越低,表面越不易发生润湿。
一般情况下,液体表面能与固体表面能越接近,越难以润湿。
但是确定固体表面能比较难,所以由表面能判断是否润湿也不太容易。
然而,接触角和液体的表面张力是较易测定的,而通过物体的表面张力,容易得到液、固接触时的接触角,从而确《河北纺织》2006 年第三期专题研究21定是否润湿。
Zis man 等人测定了同系物液体在同一固体表面上的接触角,以其COSθ对液体表面张力作图将所得直线外推至COSθ=1处所对应的表面张力值,将其定为该固体平面的临界表面张力,称为γC。
液体的表面张力低于γC者,能在固体表面自行铺展,而液体表面张力大于γC者,则不能在固体表面自行铺展。
γC值越低,能在此表面上铺展的液体越少,其润湿性越差。
因而,若改变固体表面的临界表面张力,使γC降低,则其拒水性提高。
随着γC值的降低,当低于油的临界表面张力时,则必使油在此界面上不能自行铺展,从而达到拒油目的。
表1-1列出了一些常见聚合物固体表面的临界表面张力。
表1-1 不同聚合物的临界表面张力此表说明,高分子固体的γC与其组成的分子元素有关。
氟原子的引入,使γ C降低,而其他杂原子的引入,使γC升高。
同一类原子取代越多,则效果越明显。
从中也可说明,有机氟引入到织物纤维表面,使纤维的临界表面张力大幅度下降,从而使拒水拒油性大幅度提高。
这也是目前在该领域大量应用有机氟的原因所在。
表1-2给出了几种具有不同表面结构的低表面能固体的γC数据。
表1-2 表面结构与γC的关系表1-2 进一步证明了表1-1的结果,当固体表面以-CF3基团紧密排列后,具有最低的表面能和临界表面张力。
而当H代替F后,其临界表面张力成倍增加,这就为我《河北纺织》2006 年第三期专题研究22们合成以降低表面张力为目标的全氟化合物提供了依据。
2 织物获得拒水拒油性能的途径2.1 荷叶效应纳米技术应用于织物拒水拒油整理是基于最新的研究成果“荷叶效应”(Lotus-effect)原理。
近三十年来,德国科学家通过扫描电镜和原子显微镜对荷叶等2 万多种植物的叶面微观结构进行观察,揭示了荷叶拒水自洁的原理。
荷叶的表面具有双微观结构,一方面是由细胞组成的乳瘤形成的表面微观结构,另一方面是由表面蜡晶体形成的纳米结构。
乳瘤的直径为5~15μm,高度为1~20μm。
荷叶效应的秘密主要在于它的微观结构和纳米结构,而不在于它的化学成分。
荷叶表面的蜡质晶体首先是拒水的,其次其表面的双微观结构是粗糙的。
虽然表面乳瘤的直径为5~15μm,高度为1~20 μm,超过了1μm,但是荷叶表面具有双微观结构,在乳瘤的表面有一层毛茸纳米结构,毛茸的直径远小于1μm,可以达到纳米水平。
所以,荷叶的粗糙表面,使其拒水的能力显著增强。
图2-1 荷叶的表面微观结构图2-2 荷叶的自洁原理示意图根据对荷叶结构研究,荷叶拒水必须具有以下条件:(1)表面材料必须拒水,水在其表面接触角必须大于90°。
(2)表面必须是粗糙的而且粗糙程度必须是纳米水平或接近纳米水平。
《河北纺织》2006 年第三期专题研究23人们正在对这种方法进行深入研究,相信不久就会有显著效果。
荷叶效应能够在理论上突破常规的拒水材料研制思路,将降低材料的表面能和产生微观结构的粗糙度结合起来,使织物的拒水、拒油性能提高,并使织物具有良好的透气性。
2.2 碳氟拒水拒油整理拒水拒油整理是以具有低表面张力的整理剂处理织物,改变纤维的表面特性,使织物表面不易被水或油润湿和铺展,从而达到拒水拒油的目的。
从表面化学的因素分析,若使液体(包括水、油、油性污垢)不能润湿固体表面,则固体的临界张力必小于液体的表面张力。
所以拒水整理比拒油整理容易,只要使经整理后纤维表面能对表面张力较大的水(72.6 m N/m)能产生较大的接触角,就能达到拒水的目的;而拒油整理要使纤维表面改性后临界表面张力大幅度下降,对表面张力较小的油(20~40 m N/m)也产生较大的接触角,使纤维产生拒油的效果。
含氟拒水拒油整理剂含有连续排列的长全氟烷链(Rf),由于其特殊化学性质,它的表面张力很低,不仅远低于水的表面张力,也低于油类的表面张力。
通过对织物整理,含氟整理剂沉积和吸附于纤维表面,通过极性基团与纤维结合,而Rf长链在外层,形成拒水拒油膜层,见图2-3,使织物表面布满疏水性基团,减少或消除纤维对水或油的吸附作用,使得纤维临界表面张力下降,从而使织物获得拒水拒油性能。
图2-3 Rf化合物处理织物的表面3 拒水拒油织物的性能测试3.1 拒水级别测试对织物的拒水级别的测试,一般用淋水性能测试方法,大多参考AATCC22--1997实验方法,截取18×18(㎝)的试样一块,紧绷于试样夹持器(金属弯曲环)上,并以45°放置,使织物的经向顺着布面水珠流下的方向,实验面的中心在喷嘴表面《河北纺织》2006 年第三期专题研究24中心下的150mm 处,将250ml 冷水迅速倾入玻璃漏斗中,使水约在25~30s 内淋洒于织物表面,淋洒完毕,取起夹持器,使织物正面向下成水平,然后对着这一硬物轻敲两次,将实验织物与标准图片对照,评定拒水级别。
●●100分(5级)90分(4级)70分(2级)●●●●80分(3级)50分(1级)0分(0级)图3-1 评级图3.2 拒油级别测试拒油等级测试大多采用AATCC118--1992 标准。
首先是用最低编号的实验液体,以0.05ml 液体小心滴于织物上,如果在30s 内无润湿和渗透现象发生,则紧接着用较高编号的实验滴于织物上,实验连续进行,直至实验液体在30s 润湿液滴下方和周围织物为止,织物的等级以30s 内不能润湿织物的最高编码的实验液体表示。
这种测试方法的实质是用不同表面能的液体测试织物的表面能,所用液体如下表所示。
表3-1 拒油级别测试标准试液表面能(mj/m 2 )拒油级别白矿物油31.45 165%白矿物油35%正十六烷29.6 2正十六烷27.3 3正十四烷26.35 4正十二烷24.7 5正癸烷23.5 6《河北纺织》2006 年第三期专题研究25正辛烷21.4 7正庚烷19.75 8表3-2 含氟织物整理剂和普通拒水整理剂的比较性能氟树脂硅酮树脂氮苯系石蜡系拒水性●●●●拒油性●▲▲▲耐洗性●●●▲染色摩擦牢度●▲▲▲机械稳定性●■▲▲手感●●▲▲注:●—优良■—一般▲—差4 结束语拒水拒油织物不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如拒水拒油家俱布、拒水拒油透气雨衣等,而且也是优良的产业用和装饰用纺织品,如建筑用拒水拒油织物、拒水拒油高透气生物防护服等等。
从织物的微观结构和降低织物表面能两方面入手,研制出具有耐久的、良好的拒水拒油透气性能的织物,对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相关产业的进步,推动我国对外纺织贸易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1] 杜文琴.荷叶效应在拒水自洁织物上的应用[J].印染,2001,27(9):36~37,43[2] 汪建等.纺织品拒水拒油整理的机理与应用.河南化工,1999(10):38~40[3] 薛迪庚.织物的功能整理.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 ,107~115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