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无线定位及追踪系统
- 格式:doc
- 大小:455.00 KB
- 文档页数:3
无线电定位原理与技术TOA是通过测量信号从发射器发射到接收器接收的时间来确定距离的。
当无线电信号从发射器发出后,经过空气传播到达接收器,接收器接收到信号后会测量从信号发出到接收到的时间差,再根据信号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以及时间差来计算距离。
RSSI则是通过测量接收到的信号强度来确定距离的。
由于信号在传播过程中会遇到阻尼、衰减等因素的影响,接收到的信号强度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弱,因此可以根据接收到的信号强度来推测距离。
多普勒效应测量则是通过测量接收到的信号频率的变化来确定移动物体的速度和方向的。
当移动物体靠近接收器时,接收到的信号频率会变高;当移动物体远离接收器时,接收到的信号频率会变低。
通过测量频率的变化量,可以推测物体的速度和方向。
GPS是使用最广泛的无线电定位技术之一,它利用一组卫星在轨道上发射无线电信号,并通过接收器接收到这些信号来计算自身的位置。
通过接收到多个卫星的信号,并使用三角测量的原理,可以准确地确定自身的位置。
基站定位是通过使用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基站来确定移动设备的位置。
当移动设备与基站进行通信时,基站会记录下与设备通信的信号参数,通过测量被记录的信号参数的变化,可以计算设备的位置。
无源定位是一种通过被动地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来确定设备位置的技术。
这种技术适用于无法主动发送信号的设备,例如无线电频谱分析仪、无线电信号监测系统等。
通过分析接收到的信号参数,并结合信号传播模型和统计方法,可以推测设备的位置。
总之,无线电定位技术通过测量信号的到达时间、信号强度和频率变化等参数来确定移动设备或物体的位置。
通过不同的实现方式和算法,可以实现各种应用场景下的定位需求。
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WR-G33DDC 型无线电监测接收机原理及故障处理张雁(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501台,云南安宁650302)【摘要】本文介绍了WR-G33DDC 型无线电监测接收机的结构原理,比较了与之前几代无线电接收机的结构区别,并分析了WR-G33DDC 型无线电监测接收机的软件功能及常见的故障处理方法。
【关键词】接收机;软件无线电;原理;故障WR-G33DDC 型无线电监测接收机基于国际最新的软件无线电技术,采用射频直接采样和数字下变频技术,接收频率范围为9KHz —49.995MHz 。
我台采用WR-G33DDC 型无线电监测接收机实时监测本台发射机播音频率,为我台广播发射质量监测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手段。
1WR-G33DDC 型接收机结构原理传统的接收机将接收到的射频信号,经过模拟元器件,如调谐电路、放大器、滤波器、混频器以及振荡器的处理后产生中频信号,中频信号经过解调器解调,输出音频信号。
所用的处理过程均采用硬件实现。
随着软件无线电(SDR )的发展,产生了第一代SDR 接收机。
第一代SDR 接收机的软件功能仅局限于两个方面:一是,为用户提供方便的操作界面;二是,通过计算机声卡来进一步处理解调后的音频信号。
接收机的滤波功能、解调功能仍依靠硬件实现。
即使这样,第一代SDR 接收机仍被视为无线电接收机与计算机的第一次结合。
第二代SDR 接收机采用了模数转换器(ADC ),中频信号经过模数转换器变为数字信号,随后进入计算机进行数字信号处理(DSP ),依靠软件完成包括信号滤波、解调功能。
基于DSP 的滤波器相比模拟滤波器更加精确,同时滤波器通带可以连续变化已匹配接收信号带宽以及最大程度的提高信噪比。
基于DSP 的解调方式为接收机增加新的解调模式提供了便利,只需进行简单的软件编程,而硬件无需改动便可实现。
第二代SDR 接收机的另一个优点是可以将中频信号的实时频谱显示出来,用户不仅能听到信号声音还能够看到信号及相近频率信号的频谱。
车辆定位防盗系统设计与实现摘要:经济的高速发展促进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作为人们日常中的代步工具,伴随生活经济水平的提高也在不断的增多,汽车数量的持续增长,伴随而来的车辆被盗事件也在频繁的发生。
传统的车辆防盗产品,功能单一,技术落后,虽也具备声光报警功能,但防盗功能有限,特别是车主远离后,或者车辆停放位置无人时,声光报警功能显得非常的无力,这时就需要一种具有多功能、远程监控报警防盗系统的设计。
本文设计的车辆防盗系统主要功能就是利用GPS技术和GSM网络通信技术提供一种移动远程车辆报警定位防盗系统。
本文设计的车位定位防盗系统采用STM32F103C8T6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的定位防盗系统,主要是利用GPS来实时的获取当前车辆的经纬度位置信息,并通过GSM网络发送报警信息和经纬度信息到车主的手机上,车主可通过手机发送控制指令来控制当前车辆的工作状态。
关键词:GPS, GSM, 震动传感器, 手机控制概述车辆定位防盗系统是通过STM32单片机作为控制端,震动传感器检测到异常,通过远程通信子系统把车辆的报警信息用短信的形式通知车主,车主收到短信回复相应短信内容,系统收到短信读取并解析,然后采取熄火、远程控制门锁等相应的措施,从而实现对被盗车辆移动的限制;再通过GSM网络将车辆的位置通过显示屏显示出经纬度的一种GPS跟踪定位设备。
1系统设计本设计使用STM32F103C8T6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的定位防盗系统,且用户手机可以通过发送短信对车辆进行远程控制。
设计使用到了STM32F103C8T6单片机、传感器技术、GPS定位技术、GSM无线通信网络技术来完成。
1.1系统的整体方案设计实现系统的总体方案如图1所示。
图一1.2主控系统主控系统将选用STM32单片机中的STM32F103C8T6为处理器,STM32F103C8T6有48个IO口,内置64K字节的闪存存储空间,具有USB、CAN端口,以及7个定时器、2个模数转换器、9个通信端口,运行频率高达72MHz,因此处理能力很快,拥有周期乘法、硬件除法的存在,因此跑指令功能特别强。
人员定位系统管理制度目录一、总则 (2)1.1 制定人员定位系统管理制度的目的和重要性 (2)1.2 适用范围及对象 (3)二、系统架构与技术支持 (4)2.1 人员定位系统架构图 (5)2.2 关键技术支持及功能描述 (7)2.3 设备配置与选型标准 (8)三、安装与维护管理 (9)3.1 设备安装规范与要求 (10)3.2 设备维护与保养制度 (11)3.3 故障排查与应急处理机制 (12)四、人员定位操作流程 (13)4.1 人员注册与信息录入 (15)4.2 定位标签佩戴与使用规定 (16)4.3 定位数据收集与传输 (17)五、数据管理与分析应用 (18)5.1 数据采集、存储与备份 (19)5.2 数据安全保护措施 (20)5.3 数据分析与报告制度 (21)六、培训与考核管理 (21)6.1 培训内容与形式 (22)6.2 考核标准与流程 (23)6.3 持证上岗制度 (24)七、违规处理与奖惩措施 (25)7.1 违规行为认定与处理程序 (26)7.2 奖惩制度及实施细则 (27)八、系统升级与改进建议 (28)8.1 系统升级计划与实施方案 (30)8.2 用户反馈与改进建议收集渠道 (31)九、附则 (32)9.1 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属 (33)9.2 本制度的修订与完善记录 (34)一、总则为了加强人员定位系统的管理和使用,提高工作效率,确保人员安全,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人员定位系统设备的管理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室内外定位终端设备、管理软件及相关硬件设备。
人员定位系统管理遵循“安全、稳定、高效”确保系统正常运行,保护用户隐私,防止信息泄露。
人员定位系统管理应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相关政策,严禁利用人员定位系统进行违法违规活动。
公司各部门应加强对人员定位系统的管理和监督,确保系统正常运行,及时发现并解决系统故障和安全隐患。
人员定位系统使用者应遵守本制度,合理使用系统资源,不得擅自修改系统设置,不得将系统信息用于非法目的。
追踪器原理追踪器,又称为定位器或跟踪器,是一种能够实时监测和记录目标位置的设备。
它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汽车定位、物流追踪、宠物定位、儿童安全等领域。
追踪器的原理主要基于GPS(全球定位系统)和GSM(全球系统移动通信)技术,通过这两种技术的结合实现对目标位置的准确定位和实时监测。
GPS技术是追踪器最核心的定位技术之一。
GPS系统是由一组卫星、地面控制站和接收设备组成的定位系统,它能够提供全球范围内的三维定位信息。
追踪器通过接收来自GPS卫星的信号,并通过内部的计算和处理,能够准确计算出目标的经纬度坐标,从而实现对目标位置的定位。
另一项重要的技术是GSM技术。
GSM是一种移动通信技术,它能够实现对移动设备的通信和数据传输。
追踪器通过内置的GSM模块,能够将获取到的GPS定位信息通过GSM网络传输到指定的监控中心或用户手机上,实现对目标位置的实时监测和追踪。
追踪器的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通过接收GPS卫星信号获取目标的经纬度坐标,再通过GSM网络将定位信息传输到监控中心或用户手机上,实现对目标位置的追踪和监测。
在实际应用中,追踪器通常还会结合地图软件、互联网平台等,提供更加便捷和智能的定位服务。
除了GPS和GSM技术,一些高级的追踪器还可能会结合其他定位技术,如北斗卫星系统、GLONASS系统等,以提高定位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同时,一些追踪器还可能会具备防水防尘、长续航、远程控制等功能,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定位需求。
总的来说,追踪器的原理基于GPS和GSM技术,通过获取GPS定位信息并通过GSM网络传输实现对目标位置的追踪和监测。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追踪器在定位精度、功能丰富性和使用便捷性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将会在更多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定位的概念和方式一、引言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定位技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在商业领域、交通运输领域还是其他各种领域中,人们都需要准确、高效地确定目标的位置。
定位技术的发展不仅推动了各行业的进步,也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本文将深入探讨定位的概念、方式以及定位的策略与实践。
二、定位的概念定位是指确定某一物体或某个目标的位置,涉及地理坐标和环境信息等数据的获取。
定位技术通常需要依赖特定的设备和传感器,如全球定位系统(GPS)、无线局域网(WLAN)、蓝牙(Bluetooth)等,以获取精确的位置信息。
在定位过程中,一般包括两个步骤:一是确定自身位置,二是根据自身位置和目标位置的信息来确定目标的位置。
三、定位的方式1.全球定位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是使用最广泛的定位技术,通过接收来自多颗卫星的信号,可以精确确定地球上任意一点的位置。
GPS具有全球覆盖、高精度、实时性强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导航、军事、物流等领域。
2.无线网络定位(WLAN):WLAN定位通过无线网络设备(如路由器)发送的信号来识别位置。
这种方法常用于室内定位,如在商场、机场等场所。
WLAN定位精度较高,但受限于无线网络设备的分布和信号质量。
3.蓝牙低功耗(BLE)定位:蓝牙低功耗技术通过蓝牙信号传输数据,适用于短距离通信。
通过多个接收设备接收到信号的时间差,可以计算出位置信息,尤其适用于室内环境的定位。
4.惯性导航(Inertial Navigation):惯性导航基于运动传感器的数据,通过测量物体的加速度和角速度来推算位置和姿态信息。
这种定位方式不依赖外部信号,但随着时间推移误差会逐渐累积。
5.地标识别(Landmark Recognition):地标识别通过识别周围环境中的标志性建筑或地标来确定位置。
这种方法常用于户外导航,结合地图数据库可以较为精确地进行定位。
四、定位的策略与实践在具体应用中,定位策略的选择需要根据应用场景、精度要求、成本预算等因素来综合考虑。
许瞳煤矿井下WiFi无线通信(精准定位)系统技术规格书许瞳煤矿井下WIFI无线通信(精准定位)系统,要求通过系统建设,实现井上下无线WIFI信号全覆盖、人员(设备)精准定位功能,无线基站集成有线工业交换机、WIFI模块、UWB精准定位模块等,为自动化控制、人员(设备)定位、监测监控、WiFi通信、无线视频、应急广播、智能巡检、物联网终端、智能照明等煤矿井下各监控系统提供统一的数据交互通道,将具有感知、监控能力的各类采集、控制装备技术不断融入到工业生产过程各个环节,提高生产效率,提升安全保障水平。
一、许瞳煤矿现状与需求分析(一)工业环网现状2020年,许暄煤矿完成了工业环网升级改造,采用光纤工业以太环网+现场总线的模式,建设万兆光纤环网传输平台。
地面综合信息机房安装2台赫斯曼MACH4002-24G+3X-L3P作为工业环网核心交换机;老主井车房、新主井车房、东压风机房各安装一台MACH104-20TX-FR作为接入交换机,与核心交换机形成地面千兆工业环网;井下中央变电所、-800变电所、33上部变电所、82下延一中变电所、82下部变电所、82中部变电所、83下上部变电所、-730 变电所各安装一台赫斯曼MACH 104-16TX-PoEP+2X-E,与核心交换机形成井下万兆工业环网。
网络拓扑图如下:新主井车房千兆链路(二)人员定位系统现状许瞳煤矿人员定位系统2013年建设,系统采用RFID区域定位技术,依托矿工业环网建设,实现井上下人员的区域定位。
(三)井下环境井下部分巷道分支叉口路多,巷道弯曲点多,且有个别地方转角最大可以达到90度角;采煤工作面进风巷或个别巷道呈现波浪状起伏。
(四)井下供电电源大巷、车场、掘进头等区域已有照明或摄像机电源引入, 电源电压为AC127V。
但考虑到无线通信系统供电的可靠性、稳定性,需从专用开关敷设专用供电线路。
(五)井下光纤从环网交换机分支到每个巷道处原有电缆,需单独敷设新光缆。
基于WiFi技术室内定位系统设计随着无线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WiFi技术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基础设施。
除了提供网络连接,WiFi技术还可以被应用于室内定位系统中,通过WiFi信号的强度和到达时间来实现对室内位置的精准定位。
本文将介绍基于WiFi技术的室内定位系统的设计原理和实现方法。
一、引言室内定位系统是指在室内环境中通过无线信号或其他技术手段来实现对人、物体或设备位置的精准定位。
室内定位系统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包括室内导航、人员管理、资源调度等方面。
而基于WiFi技术的室内定位系统由于其成本低、易部署和准确度高的特点,目前已成为了室内定位领域的主流技术之一。
二、基于WiFi技术的室内定位系统设计原理基于WiFi技术的室内定位系统主要依靠WiFi信号的强度和到达时间来进行定位。
其设计原理主要包括信号强度指纹定位和到达时间测量定位两种方法。
1. 信号强度指纹定位信号强度指纹定位是指通过事先构建好的WiFi信号强度指纹图来进行室内定位。
在系统部署阶段,可以在需要定位的区域内进行WiFi信号的测量,然后将测得的信号强度数据和对应的位置信息存储起来,形成一个信号强度指纹数据库。
当需要进行定位时,通过手机或其他设备测得当前位置的WiFi信号强度数据,然后将其与存储的信号强度指纹数据库进行匹配,最终得到定位结果。
2. 到达时间测量定位到达时间测量定位是指通过测量WiFi信号的到达时间来实现室内定位。
在这种方法中,需要利用多个WiFi接入点同时发送信号,并通过接收设备测得这些信号的到达时间差。
通过测量不同接入点与接收设备之间的信号到达时间差,可以计算出接收设备到各个接入点之间的距离,进而得到接收设备的位置信息。
三、基于WiFi技术的室内定位系统设计实现基于WiFi技术的室内定位系统的设计实现主要包括硬件设备的部署和软件算法的开发两方面。
1. 硬件设备的部署在进行基于WiFi技术的室内定位系统的部署时,首先需要在需要定位的区域内部署一定数量的WiFi接入点。
LinkPro系统用户使用手册竭诚感谢您使用本公司的产品本手册就产品的使用方法与安全事项进行说明*熟读本手册,并在使用过程中注意安全。
*保留本手册,放在合适的地方以便随时查阅。
更新日期:2023年10月目录1安全 (4)1.1安全警告事项 (4)2行业背景 (5)3系统应用场景 (6)3.1智能制造 (6)3.2煤矿隧道 (7)3.3办公室/展馆 (7)4系统介绍 (8)4.1系统结构介绍 (8)4.2系统数据结构 (9)5系统硬件说明 (10)5.1D-MAX-BS-S(室内基站) (10)5.2D-MAX-BS-B(室外防爆基站) (11)5.3D-MAX-BS-T(隧道基站) (12)5.4D-MAX-HELMET-A(安全帽标签) (13)5.5D-MAX-HELMET-B(安全帽分体式标签) (14)5.6D-MAX-HELMET-C(安全帽内置标签模块) (15)5.7D-MAX-WATCH-A(人员手环标签) (15)5.8D-MAX-WATCH-B(心率版人员手环标签) (16)5.9D-MAX-PER-A(人员工牌标签) (17)5.10D-MAX-ROBOT-A(机器人标签A) (18)5.11D-MAX-ROBOT-B(机器人标签B) (18)5.12D-MAX-ASSET-B(物体资产标签) (19)6定位系统说明 (21)6.1确定基站位置并安装 (22)6.2基站与服务器连接 (24)6.3定位系统软件说明 (24)7注意事项 (27)8售后 (28)8.1质保期限 (28)8.2质保范围 (28)8.3免责范围 (28)9更新日志 (29)安全注意阅读本手册后,请妥善保管以便查阅。
这里展示的是注意事项和安全相关的重大内容,所以请一定要遵守,标志意思如下:警告在操作时违反本警告事项所示的内容,可能会导致人员死亡或重伤。
注意在操作时违反本注意事项所示的内容,可能会导致人员负伤或造成物品损坏。
无线定位及追踪系统
1.系统功能简介
▪无线终端定位及追踪系统,基于Cisco业界领先的统一无线平台,在无线覆盖情况下对无线终端及贴有RFID标签的人员或物品进行定位和追踪。
▪实现仓储无线管理。
▪配有移动服务引擎的思科无线控制系统,用于实现精确的资产跟踪。
▪终端定位及追踪系统网络方案示意图如下:
2.系统先进特性
▪迅速交付服务和应用:从控制和网络平面中提取服务和应用,以便它们能各自独立发展,提升工作人员的效率。
▪管理:此移动服务引擎是各种增值服务的集成点,所有移动服务都通过与无线控制系统的集成而集中管理。
▪准确:思科无线定位及追踪系统可以利用思科无线局域网控制器和思科轻型接入
点,跟踪无线设备的物理位置,结果可以准确到几米之内。
▪无线安全和快速排障:思科无线定位设备让IT经理可以迅速、准确地发现及排除安全威胁,例如恶意接入点和设备,从而进一步加强WLAN的安全。
3.系统配置说明
▪无线定位及追踪系统(详细报价请向思科销售部门问询)
-Cisco 4400系列和WiSM无线控制器和各类AP对企业进行无线覆盖;
-WCS无线网管系统通过导入建筑平面图,使无线管理可视,直观的显示覆盖区域和性能,为终端定位搭建平台;
-Cisco MSE移动服务引擎与思科统一无线网络和思科统一通信解决方案集成,充分利用现有企业移动投资。
它所支持的各种服务,包括收集人员、事物和资
产相关环境信息的能力,能够优化业务流程。
4.系统应用领域
▪终端定位及追踪系统可以满足以下需求:
-需要实现精确的资产跟踪定位,实现投资保护。
-提高员工的办事效率。
-力求改善客户满意度,尽量减少客户等待时间。
-全自动化流水线无线定位需求
▪终端定位及追踪系统可以部署到在以下行业应用系统中:
-医疗业:实时病患追踪和遥测,医疗器械的定位和追踪
-交通运输业:对仓库里的货物进行定位,提高货物配送效率
-企业用户:对公司贵重设备进行定位,实时有效的进行固定资产管理-高校及图书馆:无线设备分布及管理
-其它定位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