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合理容量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54.00 KB
- 文档页数:3
人口合理容量-湘教版必修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2.掌握人口数量和人口质量的关系;3.在分析人口合理容量时,能够考虑到各种因素。
二、教学重点1.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2.人口数量和人口质量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在分析人口合理容量时,能够考虑到各种因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材料:一个人口统计报表通过报表,引出人口问题和人口增长引起的压力。
2. 学习•概念解释:1.人口合理容量:指一个地区或国家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最大人口数量,也就是这个地区或国家可以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
2.人口数量和人口质量的关系:人口质量主要包括人口的教育程度、卫生状况和生活水平等,人口数量和人口质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如果人口数量过多,将会影响到人口质量。
•分析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是人口合理容量的重要因素,包括土地、水资源、气候、生态等。
2.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也是人口合理容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果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相应地生态环境保护也会更好,可以支持更多的人口。
3.社会政策:社会政策是影响人口数量的因素之一,比如计划生育政策可以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速度,从而达到控制总人口数量的目的。
•案例分析:以中国为例,引导学生分析人口合理容量和人口数量、质量的关系。
从自然环境、经济发展和社会政策等方面,分析中国当前的人口状况和未来的趋势。
3. 拓展邀请当地的人口研究专家,就人口合理容量进行讲解和交流。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和人口数量和人口质量的关系,能够分析人口合理容量时需要考虑到的各种因素,达到教学目标。
六、总结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和重要性是必修课程的重点之一。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分析和拓展,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人口问题,提升对人口增长引起的压力的认识,以期在未来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政策中更好地控制人口数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人口的合理容量-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口增长的定义、速度和影响;2.掌握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3.了解人口增长控制的基本措施。
二、教学内容1.人口增长的定义、速度和影响;2.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3.人口增长控制的基本措施。
三、教学重点1.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人口增长控制的基本措施。
四、教学难点1.人口合理容量的计算方法;2.如何制定有效的人口增长控制措施。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2.案例分析法。
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介绍本节课将学习的内容:人口增长的定义、速度和影响,以及如何计算人口合理容量和制定人口增长控制措施。
2. 讲解(30分钟)1.人口增长的定义、速度和影响(10分钟)讲解人口增长的概念和影响,以及人口增长速度的计算方法。
通过图表示例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增长速度。
2.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10分钟)讲解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并利用案例分析教学,让学生明白不同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的差异,以及如何通过环境承载力等因素来确定人口合理容量。
3.人口增长控制的基本措施(10分钟)介绍人口增长控制的基本措施,包括政策调控、生育意识的提高、对家庭计划生育的鼓励等。
3. 案例分析(40分钟)通过对中国、印度等国家的人口增长状况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和解决方法。
4. 总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并与下一节课内容作铺垫。
七、教学评价1.学生在案例分析环节中的发言情况;2.学生对于人口合理容量计算方法和人口增长控制措施的掌握情况。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途径了解人口问题并学习人口增长控制的方法。
但是,教学过程中应对案例分析环节中学生的发言进行更好的引导,增加案例的数量和适当加强表格、统计图等形式,以提高教学效果。
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章节:一、引言二、人口增长与资源的关系三、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与意义四、人口合理容量的评估指标五、实现人口合理容量的途径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口增长对资源的影响。
2. 使学生掌握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及其意义。
3. 培养学生运用评估指标分析人口合理容量。
4. 引导学生思考实现人口合理容量的途径。
教学内容:一、引言1.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人口增长现状及对环境、资源的影响。
2. 提问:如何理解人口的合理容量?二、人口增长与资源的关系1. 讲解人口增长对食物、水资源、土地、能源等资源的影响。
2. 分析过度人口增长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
三、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与意义1. 讲解人口合理容量的定义。
2. 阐述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如保障资源可持续利用、维护生态环境等。
四、人口合理容量的评估指标1. 介绍人均资源占有量、人口密度、人口增长率等评估指标。
2. 分析各指标在评估人口合理容量中的作用。
五、实现人口合理容量的途径1. 讨论控制人口增长、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科技进步等途径。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政策、制度、教育等方面着手实现人口合理容量。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
2. 利用图表、数据等直观手段展示人口增长与资源的关系。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人口合理容量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实现人口合理容量的途径。
六、案例分析:人口合理容量的实际应用1. 选择典型案例,如我国部分城市、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实践。
2. 分析案例中人口合理容量的评估方法、实施措施及成效。
七、人口合理容量与可持续发展1. 讲解人口合理容量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 阐述如何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考虑人口合理容量。
八、人口政策与人口合理容量1. 分析我国人口政策对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
2. 讨论优化人口政策以实现人口合理容量的可能性。
九、国际合作与人口合理容量1. 介绍国际组织在人口合理容量领域的作用。
《人口合理容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2)理解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能分析不同区域环境人口容量大小的差异。
(3)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能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实现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2)通过对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计算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地理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和环境观,增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2)培养学生关注全球问题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感,激发学生为实现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而努力的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2)实现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
2、教学难点(1)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2)如何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相对性。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演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世界人口增长的图表和数据,引导学生思考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关系,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人口合理容量。
(二)讲授新课1、环境承载力(1)概念: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衡量指标:人口数量。
2、环境人口容量(1)概念: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影响因素①资源: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资源越丰富,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②科技发展水平:科技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③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④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通过案例分析,如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让学生理解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
3、人口合理容量(1)概念: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一、教案基本信息1. 科目:地理2. 课题:人口的合理容量3. 课时:1课时4. 年级:八年级5.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及重要性(2) 让学生掌握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3) 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问题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 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及重要性(2) 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3) 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问题及对策2. 教学难点:(1) 人口合理容量的计算方法(2) 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人口合理容量的知识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影响因素及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问题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应用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探究能力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人口合理容量的重要性2. 讲解概念:讲解人口合理容量的定义及其重要性3. 分析影响因素:分析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各种因素4. 案例分析:呈现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问题及对策6.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人口合理容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7.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五、教学反思1. 课后总结:回顾课堂教学,总结成功与不足之处2. 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3. 教学改进:针对不足之处,调整教学方法及策略,提高教学效果六、教学内容与目标1. 教学内容:(1) 掌握人口合理容量的计算方法(2) 分析实际案例,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应用(3) 探讨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问题及对策2.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人口合理容量的计算方法(2) 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3) 使学生能够提出针对我国人口合理容量问题的解决策略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人口合理容量的计算方法2. 讲解计算方法:讲解人口合理容量的计算方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3. 案例分析:呈现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问题及对策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人口合理容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6.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口合理容量的计算方法及实际案例分析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应用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探究能力九、教学难点1. 人口合理容量的计算方法2. 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人口合理容量的知识十、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人口合理容量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对问题的理解程度4. 综合测试:通过测试了解学生对人口合理容量知识的整体掌握情况十一、教学内容与目标1. 教学内容:(1) 分析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问题(2) 探讨解决我国人口合理容量问题的对策(3) 了解人口合理容量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2. 教学目标:(1) 使学生能够分析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问题(2) 培养学生提出解决我国人口合理容量问题的对策的能力(3) 让学生理解人口合理容量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十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问题2. 分析问题:分析我国人口合理容量存在的问题,让学生了解实际情况3. 探讨对策:探讨解决我国人口合理容量问题的对策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提出针对问题的解决策略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人口合理容量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6.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十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问题及对策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应用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探究能力十四、教学难点1. 分析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问题2. 提出解决我国人口合理容量问题的对策十五、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我国人口合理容量问题及对策的掌握情况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对问题的理解程度4. 综合测试:通过测试了解学生对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知识的整体掌握情况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详细地编写了关于“人口的合理容量”的教案,共包含十五个章节。
《人口合理容量》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区分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2、分析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探讨不同区域人口合理容量的差异。
3、认识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2)分析不同区域人口合理容量的差异。
2、难点(1)区分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2)探讨如何实现人口合理容量。
三、知识链接1、环境承载力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
2、人口容量人口容量是指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最高人口数量。
四、学习过程(一)引入想象一下,如果地球上的人口无限制地增长,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土地资源是否能够满足所有人的居住需求?水资源是否足够供应?粮食产量能否养活不断增加的人口?这些问题都与人口合理容量密切相关。
(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例如,一个地区的资源能够供养 100 万人舒适地生活,但如果人口达到了 150 万,就可能会出现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问题,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而如果人口只有 50 万,那么资源就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也不利于地区的发展。
(三)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环境承载力强调的是环境能够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是一个极限值。
而人口合理容量则是在考虑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未来发展的前提下,一个较为理想的人口数量。
环境承载力通常受到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自然因素的限制,而人口合理容量还会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文化习俗等社会因素的影响。
比如说,在一个资源匮乏、生态脆弱的地区,环境承载力可能较低,但通过提高科技水平、优化资源利用方式等,人口合理容量可以有所提高。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人口的合理容量》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人口的合理容量。
2.掌握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冲突和协调关系。
3.能够分析人口问题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4.意识到人口问题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影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人口的合理容量的意义和影响。
2.人口问题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对人口较多的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进行深入剖析。
2.帮助学生认识到人口问题的复杂性以及解决人口问题的必要性。
三、教学内容1. 任务一:了解人口的合理容量1.1 前置知识1.人口增长率、自然增长率、死亡率、出生率。
2.人口分布规律、人口迁移、人口老龄化等人口变化现象。
1.2 学习内容1.阅读《人口的合理容量》教材内容。
2.分析世界各国人口变化情况及其影响。
3.了解人口的合理容量及其影响。
4.讨论如何控制人口数量和增长率。
2. 任务二:分析人口问题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2.1 前置知识1.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影响。
2.人口健康、教育、就业等方面的问题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各国的人口政策和实践。
2.2 学习内容1.分析人口增长与经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
2.分析人口问题对经济发展、资源环境、社会稳定的影响。
3.探讨解决人口问题的政策措施和实践。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世界各国人口变化情况及其影响,让学生深入认识人口问题的复杂性和解决人口问题的紧迫性。
2. 讨论法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分析人口问题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并思考政策措施和实践。
五、教学评价1. 考试1.理解人口的合理容量及其意义和影响。
2.分析人口问题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3.掌握相关人口政策和实践。
2. 课堂表现评价1.能否理解教材内容的正确性和深度。
2.能否独立思考、沟通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3.能否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并进行相关话题的讲述。
六、教学反思人口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本次教学授课中运用案例分析法和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人口问题的严重性。
人口的合理容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分析我国人口现状,探讨人口合理容量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3.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提高学生的人口素养。
二、教学重点1. 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我国人口现状及人口合理容量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人口合理容量的计算方法。
2. 如何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人口合理容量的重要性。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人口现状及人口合理容量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3.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人口数据资料。
2. 准备投影仪、幻灯片等教学设备。
3. 准备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关的视频资料。
六、章节内容提要1. 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与计算方法2. 我国人口现状及其特点3. 人口合理容量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4. 人口合理容量与资源环境的关系5. 人口合理容量与人口政策的关系6. 树立正确的人口观的重要性7. 如何树立正确的人口观8. 国际社会对人口合理容量的探讨9. 我国在人口合理容量方面的实践与探索10. 学生实践与反思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您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进度,对教案进行调整和优化。
希望这份教案能够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如有需要,请随时向我提问,我会竭诚为您解答。
六、章节内容提要6. 树立正确的人口观的重要性解释为何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讨论正确人口观对个人行为、政策制定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七、如何树立正确的人口观7. 如何树立正确的人口观指导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参与讨论和分析案例来形成和巩固正确的人口观。
强调科学知识和伦理道德在人口观念形成中的作用。
八、国际社会对人口合理容量的探讨8. 国际社会对人口合理容量的探讨介绍国际社会对人口合理容量的研究和讨论,包括联合国的相关政策和议程。
人口的合理容量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人口增长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介绍人口合理容量的定义和意义。
探讨人口增长对社会环境的潜在影响。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入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人口增长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人口合理容量的理解和认识。
收集学生的案例分析报告,评估他们对人口合理容量的实际应用能力。
第二章:人口增长对社会环境的影响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口增长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实现人口的合理容量。
2.2 教学内容探讨人口增长对社会环境的各种影响,包括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住房紧张等。
介绍实现人口合理容量的方法和策略。
2.3 教学方法通过数据和图表展示人口增长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实现人口合理容量的方法和策略。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人口增长对社会环境影响的认识。
收集学生的讨论报告,评估他们对实现人口合理容量的方法和策略的理解。
第三章:人口合理容量的计算与评估3.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计算和评估人口的合理容量。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人口合理容量。
3.2 教学内容介绍计算和评估人口合理容量的方法和工具。
探讨如何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人口合理容量。
3.3 教学方法讲解计算和评估人口合理容量的方法和工具。
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计算和评估人口合理容量。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了解他们计算和评估人口合理容量的能力。
收集学生的操作结果,评估他们确定人口合理容量的准确性。
第四章:实现人口合理容量的策略与措施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实现人口合理容量的策略与措施。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中推广和实施这些策略与措施。
4.2 教学内容介绍实现人口合理容量的各种策略与措施,包括政策引导、经济发展、教育普及等。
一、教案基本信息《人口合理容量》教案适用年级:八年级学科:地理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9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掌握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
2.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我国人口政策的认识。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增强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理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人口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实际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4. 运用讲解法,明确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提问:什么是人口合理容量?为什么说人口合理容量很重要?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3. 课堂讲解讲解人口合理容量的定义、影响因素,如资源、环境、经济等。
4.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人口政策及其实践效果,让学生认识到人口合理容量在实际中的应用。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合理控制人口数量,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人口合理容量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提问:什么是人口合理容量?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有哪些?2. 课堂讲解讲解如何根据人口合理容量制定相应的人口政策。
3. 小组讨论讨论如何在我国实现人口合理容量,提出建议。
4.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部分地区在实现人口合理容量方面的成功经验。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正确的人口观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6. 课后作业六、课堂活动与学生互动1. 课堂提问:在讲解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时,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疑问。
2. 小组讨论:在讨论如何实现人口合理容量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观点。
3.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部分地区在实现人口合理容量方面的成功经验,让学生从中获得启示。
第三节合理容量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明确三者之间的关系和区别。
2.使学生了解和理解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和它们各自在环境人口容量估计的影响力;理解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知道环境人口容量估计的几种观点以及这些不同观点形成的原因。
3.使学生了解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估算和前景,结合我国实例,了解控制人口数量的重要意义。
4.使学生理解人类要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各国须采取相应措施。
过程与方法
1.运用推理、分析找出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这三个概念,明确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通过读图分析对比,使学生了解世界和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如何估计,理解对某一国家(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估算结果为什么会出现多种数值,以及这些数值甚至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异的原因。
3.结合中国当前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进一步认识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这两大基本国策的重要性,具体实施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学会处理复杂社会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
2.树立人口可持续发展观念,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我国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两项基本国策的认识。
二、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1.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
2.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的理解。
3.由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紧迫性和解决措施结合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现状认识我国人
口政策的合理性。
教学难点
1.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
2.如何使学生正确理解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三、教学方法
综合分析法、图表分析法和归纳推理法
教学过程设计
1.乐观者:未来人口不会达到环境人口容量极限
2.悲观者:目前人口已大大超过地球环境人口容量
3.介于上述二者之间,认为地球环境人口容量在100亿左右本节课堂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