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361.50 KB
- 文档页数:16
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考试总分:100分 考试时长:80分钟)
一、 单选题 (本题共计 31 小题,共计 62 分)
1、下列关于人体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B.微量的激素就能显著影响靶细胞的生理活动
C.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一体液调节
D.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升高
2、某种群的年龄组成如甲图所示,增长曲线如乙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一定会保持不变
B.防治害虫时,应该在其种群数量达到K/2之后进行捕杀
C.甲图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在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
D.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种群数量一定会增加
3、免疫是机体的一种重要的保护性功能。下列不属于免疫过程的是
A.效应T细胞裂解靶细胞 B.移植的器官被排斥
C.抗体清除HlN1流感病毒 D.抗生素消灭致病菌
4、发生矿难被埋在矿井下的人长时间没有饮水进食,其体内发生的变化是
A.肝脏中储存的肝糖原减少 B.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下降
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D.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减弱
5、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
A.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直接相关的是呼吸﹑消化﹑循环﹑泌尿四大系统
B.突触小体中的线粒体可以为突触小泡的运输提供能量
C.某患者腹腔严重积水,为了利尿排水可以给她输入血浆蛋白
D.激素与靶细胞受体特异性结合后可以持续发挥作用
6、下图为特异性免疫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的B细胞和T细胞都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成,并在骨髓中发育成熟
B.①和②过程都需要细胞膜上蛋白质的参与,⑤过程主要发生在内环境中
C.该免疫过程有T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的参与,因此属于细胞免疫过程
D.机体再次受到同种抗原刺激时,可在短时间内发生⑤反应,因为③过程可迅速完成
7、如下图表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的联系,不正确的分析是
A.下丘脑是内分泌的枢纽,又是神经中枢,但不受大脑皮层控制
B.图中下丘脑、垂体也能分泌激素,如下丘脑分泌多种促激素释放激素
C.若图中内分泌腺是甲状腺,当它的分泌物增多时,可抑制垂体和下丘脑的活动
D.当人体饮水不足或食物过咸时,下丘脑分泌并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
8、关于种群和群落的说法错误的是
A.群落是一定区域的不同种群组成的
B.火灾后森林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C.1:1的性别比最有利于种群数量增长
D.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
9、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保证
B.把沼泽地改造成人造林是增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C.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保护无经济价值的物种是为人类生存发展保留空间
D.绿萝有吸收甲醛、净化空气的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10、运动对某基因突变鼠和正常鼠的血糖浓度的影响如图,基因突变鼠出现图中状况的原因最可能的是
A.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
B.细胞无法将葡萄糖转化为脂肪等非糖物质
C.进食但不运动后,血糖浓度较低,说明细胞缺乏胰岛素受体
D.进食且运动后,血糖浓度更低,说明细胞缺乏胰高血糖素受体
11、下列有关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引入外来物种是增加当地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之一
B.规定禁渔区和禁渔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一项重要措施
C.温室效应是由于地球生物对CO2的代谢释放量大于吸收量导致的
D.大量开垦森林和草原是解决非洲人口增长过快造成粮食短缺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
12、下图为从温带原始裸地开始的群落演替过程中两种量值的变化曲线.它们表示的是
A.Ⅰ表示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Ⅱ曲线表示整个植被的生物量(质量)
B.Ⅰ表示整个植被的生物量,Ⅱ表示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
C.Ⅰ表示土壤中腐殖质总量,Ⅱ表示植被的种类数量
D.Ⅰ表示食肉类的种类,Ⅱ表示食肉类的生物总量
13、小明的手指不小心被刀割伤时,由于疼痛而咬紧牙关。在这个过程中,他的兴奋传递途径是
①传入神经②传出神经③手部感受器④脊髓⑤牵动上下颌的肌肉⑥脑
A.③①④⑥②⑤ B.③①⑥④②⑤ C.③①⑥②④⑤ D.③⑥④①②⑤
14、下列政策措施与对应的目的,正确的是
A.实施二孩政策,是通过提高出生率来改善我国人口的年龄组成
B.捕鱼时要控制网眼的大小,目的是维持鱼群正常的性别比例
C.规定禁渔期和禁渔区是禁止对相关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
D.建立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是对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保护
15、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的组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
B.淋巴细胞包括吞噬细胞、T细胞和B细胞等
C.T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
D.免疫调节是依靠免疫系统来实现的
16、2017年的十九大报告中,习主席就生态问题发表了如下讲话:“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下列关于生态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近阶段人口增长较慢,所以提倡“二胎”政策
B.生活中减少含磷洗涤剂的使用可以降低赤潮发生的概率
C.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会导致温室效应、酸雨等环境问题
D.保护森林就是将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和保护森林资源有机结合起来
17、下列有关人体内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运动时,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可使心率加快,说明激素是高能化合物
B.进食后,胰岛素水平升高,促进糖原合成,说明激素具有酶的催化活性
C.生长期,生长激素水平升高,既可加速蛋白质的合成,也可作为细胞的结构组分
D.青春期,性激素水平升高,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与受体结合可促进机体的发育
18、甲、乙、丙三组小鼠不同的免疫器官被破坏,其中甲组仅有体液免疫功能,乙组和丙组丧失了特异性免疫功能。现给三组小鼠分别输入造血干细胞,发现仅有乙组恢复了细胞免疫功能,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
A.甲组骨髓被破坏,乙组胸腺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B.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胸腺被破坏,甲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C.丙组骨髓被破坏,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D.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19、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及调节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正常生长发育的棉花幼苗,其侧芽生长受抑制是因为细胞分裂素浓度过高
B.植物体各个部位都能合成乙烯,其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的成熟
C.植物根冠和萎蔫的叶片等处能合成脱落酸,主要作用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D.植物生长调节剂通过调控植物细胞的基因表达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
20、如图是突触的结构模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②④⑤共同构成突触
B.①的形成需要高尔基体的参与
C.③作用于④,只能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D.由于③只能由②释放作用于④,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21、关于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①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体现出群落存在垂直结构
②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
③森林群落有垂直分层现象,草原群落中植被类型主要为草本,不存在垂直分层现象
④某河流沿河岸到河床有不同的植物配置,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A.① B.①③ C.②③ D.①③④
22、下列有关神经中枢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低级中枢的活动往往受高级中枢的调控
B.脑和脊髓中分布着许多不同的神经中枢
C.条件反射的建立往往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D.调节人体呼吸频率的神经中枢位于下丘脑
23、在探究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2,4-D)对月季插条生根作用的实验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促进插条生根的2,4-D最适浓度是10-8mol/L
B.该实验说明2,4-D作用具有两重性
C.色氨酸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能转变成2,4-D
D.2,4-D的浓度不同生根效果也不同
24、如图表示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和个体的从属关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丁多样性的形成受无机环境影响
C.捕食关系对维持丙的稳定没有作用
D.乙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不再发生变动
25、(2分)图示为某些生物学概念间的关系,其中Ⅰ代表整个大圆,Ⅱ包含Ⅳ。下列各项不.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A.Ⅰ体液 Ⅱ细胞外液 Ⅲ细胞内液 Ⅳ组织液
B.Ⅰ突触 Ⅱ突触前膜 Ⅲ突触后膜 Ⅳ突触间隙
C.Ⅰ免疫细胞 Ⅱ淋巴细胞 Ⅲ吞噬细胞 ⅣT细胞
D.Ⅰ免疫 Ⅱ特异性免疫 Ⅲ非特异性免疫 Ⅳ细胞免疫
26、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对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完成非常重要。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内环境的稳态都要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来实现
B.组织液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血浆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C.体温恒定是维持细胞内酶活性的前提,其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D.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时,会引起细胞吸水,此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
27、利用鸭的杂食特性,鸭稻共作生态系统对防治水稻害虫有明显效果。科研人员就不同处理的稻田中水体底栖动物物种丰富度及部分动物数量比例进行了研究,数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圆田螺的种群密度调查方法可采用标志重捕法
B.分析数据可知,由于稻鸭共作,原本在群落中优势明显的多足摇蚊地位下降,而尾腮蚓优势地位明显上升
C.稻鸭共作能显著降低稻田底栖动物的物种丰富度
D.实验结束后若停止人工管理,两种稻田均将会经历次生演替
28、用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压力激素(一种激素,与情绪波动有关)处理5组健康小鼠后,其血液中葡萄糖含量的变化如下图曲线。每种激素在不同组别的剂量均相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激素处理前几小时应对小鼠禁食以使其血糖含量维持在常规水平
B.胰高血糖素与肾上腺素之间具有协同作用,与压力激素之间具有拮抗作用
C.肾上腺素与胰高血糖素引起的效应相比,前者较为渐进、较持久、幅度较大
D.情绪激动时肾上腺素和压力激素分泌增多,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
29、正常发育的婴幼儿,随着年龄增长,尿床现象逐渐减少。该现象说明
A.婴幼儿在夜间产生的尿液较白天多
B.婴幼儿排尿反射的传入神经兴奋只到达脊髓
C.无意识排尿不属于神经反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