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射洪外国语学校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2周周考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71 MB
- 文档页数:6
2025届四川省射洪市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1.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下面给出的生活中常用物品工作时原理与此现象相同的是A.投影仪B.照相机C.放大镜D.望远镜2.关于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利用投影仪可以把图片缩小B.利用望远镜可看清血液中的细胞C.照相机可成倒立、放大的虚像D.放大镜可成正立、放大的虚像3.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则像的特点是()A.倒立缩小B.倒立等大C.倒立放大D.正立放大4.在“用托盘天平称物体的质量”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B.调节横梁平衡时,应先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C.称量时右盘应放置待称量的物体,左盘放置砝码D.观察到指针在分度盘中线处,表明横梁已平衡5.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中,能够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的是()A.用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听声音的变化情况B.当音叉发出声音后,让乒乓球沿切线方向靠近音叉,乒乓球会被弹起来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观察纸屑跳动的情况D.小刚轻声说话,小丽通过“土电话”听到小刚的声音6.如图所示,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观察到了不同颜色的光,则()A.A处应是紫光B.只有AB之间有光C.将照相底片放到B的外侧,底片不会感光D.将温度计放到A的外侧,温度计液柱会上升7.为了研究光的传播规律,小明在水槽底部安装了一微型光源S,S发出一束光照在右侧壁上形成一光斑,小明在光斑处固定了一小块橡皮泥P(如图所示)。
四川省射洪外国语学校2014-2015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学期第13周周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3分,共36分)361、要改变力的作用效果()A.必须同时改变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B.力的三要素中,只要有一个改变就可以C.力的三要素至少改变其中的两个D.无法确定2、如图甲所示,一块长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现用一水平力F,向右缓慢地推木板,使其一部分露出桌面如图乙所示,在推木板的过程中木板对桌面的压力F、压强p和摩擦力f的变变化情况是BA.F、p不变,f变大B.F、f不变,p变大C.F变小,p、f变大D.F、f不变,p变小3、下面是日常生活中与压强有关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A.图钉帽面积大是为了增大手指对它的压强B.水坝的形状上窄下宽是因为液体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C.用吸管吸饮料是利用了嘴的吸力D.高压锅能很快地煮熟食物是因为锅内气压增大水的沸点降低4、先在溢水杯中装满水(水面与溢水口齐平),然后放入一块重2N的木块,溢出的水全部用小烧杯接住(如图所示)则()A.溢水杯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增大,小烧杯中水的重力小于2NB.溢水杯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减小,小烧杯中水的重力等于2NC.溢水杯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不变,小烧杯中水的重力大于2ND.溢水杯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不变,小烧杯中水的重力等于2N5、如图所示是测量大气压强的装置,玻璃管长约1m,槽内装有水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装置是一个连通器B.第一次利用此装置测出大气压强的科学家是帕斯卡C.玻璃管竖直放置时测出的大气压强一定为76厘米汞柱高D.将此装置从山脚移到山顶,管内外汞液面高度差减小6、用一根细绳悬吊着一个重为4N的物体,当其完全浸没在水中时,测得它排开的水重为3N,那么松手后,此物体会A.悬浮B.上浮C.下沉D.无法判断7、一封闭容器没有装满水,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如下图(左)水对容器底产生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F1、P1;当把容器倒放在桌面上,如下图(右)所示,静止时水对容器底产生的压力与压强分别为F2、P2,则A.F1=F2,P1>P2B.F1=F2,P1<P2C.F1>F2,P1<P2D.F1<F2,P1>P28、(2012•威海)如图所示的是常用指甲刀的实物及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杠杆ABC是一个省力杠杆B.杠杆D处刀刃较薄,是为了增大压强C.杠杆ABC上有粗糙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D.指甲刀只有两个杠杆,一个省力杠杆和一个等臂杠杆9、把质量相等的实心铁球和铝球分别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并浸没水中,则A.挂铁球的测力计示数大B.挂铝球的测力计示数大C.两测力计的示数一样大D.无法判断哪个示数大10、处于平衡状态的杠杆 ( )A.一定是静止不动 B.一定是匀速转动C.一定是静止在水平位置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11、如图5所示甲、乙两个装置,已知A在地面上滑动时所受的摩擦力为40牛(不考虑绳与滑轮的摩擦)。
八上第1周物理学科周考试卷教师寄语青春起航,我们一起前行,你的梦想我们助你一起成功。
班级姓名得分1.长度测量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测量之一,图中的四种工具不属于测量长度的是()2.下列物体的长度,单位应该是dm的是()A.兵乓球的直径是40;B.男生公寓慧仁居高213.4;C.八年级某同学的身高是163 ; D.头发丝的直径大约为0.1.3.若四次测量一本书的宽度记录为:12.38cm,12.36cm,12.38cm,12.34cm,则这本书宽度平均值是( )A.12.38cm. B.12.365cm. C.12.36cm.D.12.37cm.4. 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误差的产生只与测量工具有关B. 真实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差异始终存在C. 误差不能避免,但是可以尽量减小;错误也不可避免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5.小轩用刻度尺测量铁块的长度(图1-1所示),方法正确的是〔〕6.下列各式中表达正确的是( )A.17.2m=17.2×100=1720cm. B.17.2m=17.2m×100=1720cm.C.17.2m=17.2×100cm=1720cm. D.17.2m=17.2m×100cm=1720cm7.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以下几种记录数据中正确的是( ) A.50.40毫米 B.50.5 C.50.5毫米 D.5.050厘米8.工人师傅为了安装教室里损坏的一块窗户玻璃,选择下列哪种刻度尺最合适()A. 分度值为1cm的1m长的刻度尺B. 分度值为1mm的 1.5m长的刻度尺C. 分度值为1mm的20cm长的刻度尺D. 分度值为1cm的 1.5 m长的刻度尺9..关于刻度尺的使用说法,错误的是:()A.使用刻度尺时,尺要沿着所测物体 B.记录结果时,要在数字后加单位 C.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必须将尺的最左端与被测物体左边对齐D. 尺的放置和读数时视线均不能歪斜10.下列说法中正确是()A.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消除因测量工具不精确而产生的误差B.测量时选用的工具越精密越好C.学生用钢尺的量程为0~15cm,但是可以用它来准确测量长度约为50厘米的课桌的长度 D.测量长度时,也可以使用零刻度线磨损的尺子11.如图所示为测某种硬币直径的几种方法,其中正确的是()12.要测量1分硬币的厚度,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是:()A.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硬币地厚度;B.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C.用刻度尺测量10个1分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平均值;D.用刻度尺分别测量10个1分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13.科学探究的第一步是()A.猜想与假设 B.交流合作 C.提出问题 D.分析论证14.关于“猜想”,下列给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猜想是对未知事物的一种猜测 B.猜想一定要是正确的,否则就是谬误C.猜想有时会与客观事实相差很大 D.猜想是否正确,必须通过实验验证二、细心填一填(每空1分,共计30分)15.物理学分为力学、热学、电磁学、声学、光学等许多分支学科,研究不同的学科需要不同实验器材,依据你在实验室中的收获,温度的测量仪器,时间的测量仪器。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2025届物理八上期末综合测试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是一定质量的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A.该物质是非晶体B.该物质的熔点是50℃C.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且温度升高D.该物质在第15分钟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2.风平浪静时,在清澈见底的水里能观察到“水底的鱼儿在白云中穿梭”的景象,对于“鱼”、“白云”两种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鱼”、“白云”都是反射形成的B.“鱼”是反射形成的,“白云”是折射形成的C.“鱼”、“白云”都是折射形成的D.“鱼”是折射形成的,“白云”是反射形成的3.下列物态变化中,都吸热的一组是()A.熔化、汽化、液化B.凝固、液化、凝华C.汽化、熔化、升华D.升华、凝固、凝华4.一位同学站在平面镜前并向平面镜靠近,则他在平面镜中的像应该A.远离平面镜,且大小不变B.靠近平面镜,且大小不变C.远离平面镜,且越来越小D.靠近平面镜,且越来越大5.关于内能、热量和温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温度低的物体可能比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多 B.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C.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从外界吸收热量D.物体温度升高,它的热量一定增加6.用力敲铜锣,铜锣发出声音,停止敲击,铜锣“余音未止“,用手按住锣面,锣声消失了,手开始有点麻的感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余音未止”是回声的现象B.有余音说明停止敲击,铜锣仍在振动C.手感到“麻“与锣振动无关D.锣声消失了,是手阻碍了声音的传播7.图所示的四个事例中,能说明液体可以传声的是()A.听声音不像外婆B.机械手表放在枕头下影响睡眠C.利用声呐探测鱼群D.对着山峰大喊能听到回声8.对下列所描述的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凝重的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放热B.缥缈的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吸热C.晶莹的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放热D.洁白的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吸热9.下图是“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示意图,图中停表的示意图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B、C三点的时刻,B点是全程AC的中点。
四川省射洪外国语学校2015-2016学年八年级物理12月校考试题(适用年级:八年级测试时间: 90 分钟满分: 100 分)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总分人复查人登分人得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以下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普通课桌的高度约为100dm B.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2m/s C.一位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0kg D.人的正常体温为38℃2.小明说:地球同步通讯卫星在高空中是静止不动的,则他选择的参照物是()A.太阳 B.月亮 C.火星 D.地球3.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6m/s,终点时的速度为8m/s,则她全程的平均速度是()A.6m/s B.6.25m/s C.7m/s D.8m/s4.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
它说明了( )A.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最快5.乐队演奏时,听众能分辨出二胡声和小提琴声,主要是因为这两种声音的( ) A.响度不同B.音色不同 C.音调不同 D.频率不同6.二胡是我国民族乐器中的一种,在演奏前需要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这样做的目的是调节琴弦发声时的()A.响度 B.音调 C.振幅 D.音色7.家住二楼的小明早上醒来,听到同学小华在楼下喊他一起打球。
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小明能听到楼下的叫喊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B.小华的叫喊声很大,说明他的音调高C.小明从叫喊声中听出是小华,他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D.小明的妈妈提醒他下楼时脚步要轻些,这是为了减弱噪声8.如图所示是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示意图,其中温度计使用正确的是( )9.“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扮着我们生活的时空”。
这是一首描述物理现象的抒情诗。
对这首诗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A.“缥缈的雾”是汽化现象 B.“晶莹的露”是升华现象1C.“凝重的霜”是凝华现象 D.“轻柔的雪”是凝固现象10.水无常形,变化万千。
○…………○…………内…………○…………装…………○…………订…………○…………线…………○……○…………○…………外…………○…………装…………○…………订…………○…………线…………○……考 号姓 名班 级2015年秋半期考试 物理 试题(适用年级: 八年级 测试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总分人复查人 登分人 得分第I 卷(选择题部分)一、选一选(每小题只有一个最合适的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1.2014年国庆节早晨,小明在家中发现暖水瓶的瓶盖打开不冒“白气”,小明问自己为什么?想到可能是暖水瓶不保温,倒了一碗尝尝发现“烫”.又想到可能是因为房间的温度较高,将暖水瓶拿到屋外,看到很多“白气”.“小明就倒了一碗尝尝”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哪个环节(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D.交流与合作2.某同学先后四次测量同一物体的宽度,测得的数据分别是2.57cm、2.57cm、2.58cm、2.58cm,则测得该物体宽度为( )A.2.58cmB.2.57cmC.2.575cmD.2.577cm3.2008北京奥运圣火传递活动中,某记者同时拍下了固定在地面上随风飘动的旗帜和附近的甲、乙两火炬照片,如图所示.根据旗帜和火焰的飘动方向,可以判断 ( ) A.甲火炬可能向右运动,乙火炬可能静止 B.甲火炬一定向右运动,乙火炬一定向左运动 C.甲火炬可能向右运动,乙火炬一定向左运动 D.甲火炬一定向右运动,乙火炬可能向左运动4.下列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成语中与物理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最相近的是( )A. 一日千里B. 大步流星C. 风驰电掣D. 迅雷不及掩耳 5.下列数值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 B. 一个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00mm C.最舒适的房间温度约为37℃ D. 一张课桌的宽度约为20cm6.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两车的速度之比为3:1,所用时间之比为1:2,则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 ( )A、1︰6B、6︰1C、3︰2D、2︰37.马航客机MH370失联后,中国派出多艘舰船到南太平洋海域进行水下搜寻,其中用到“超声测位仪”,其原理如图所示,发射器向某一方向发射超声波,在发射的同时开始计时.超声波在传播途中碰到障碍物被反射,接收器收到反射波就停止计时.设某次搜寻中计时器记录的时间为t,(已知电磁波在空中和海水中的传播速度分别为C 1和C 2;声波在空中和海水中的速度分别为v 1和v 2)则发射点与水中疑似物之间距离为( )A.22t C B. 22t v C. 21t v D.2)(22tv C +8.小明在学校运动会100m 赛跑中以16s 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他在50m 处的速度是6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A.6m/s B. 6.25m/s C.12m/s D.7.5m/s9.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下列关于公式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速度v 与路程S 成正比B.速度v 的大小与路程S、时间t 都没有关系 C.当速度v 一定时,路程S 与时间t 成反比 D.速度v 与时间t 成反比10.甲、乙两小车运动的s-t 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 A .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 .甲车的速度为10m/s,乙车的速度为2m/sC .经过6秒,甲、乙两车相距2mD .乙车静止,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11.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超声波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下列事例中,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是( )A.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B.用超声波清洗眼镜片 C.用B 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 D.用超声波对钢铁钻孔 12.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错误..的是( )13.一艘快艇在平静的湖中起动并向湖边驶去,在这个过程中,水中的鱼、岸边飞翔的鸟、散步的人都可以听到马达声。
四川省射洪外国语学校2015-2016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10周周考试题教师寄语美,是智慧,是静谧。
请用你的勤奋还青春一张完美的答卷!班级姓名得分一、精心选一选(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1.关于光的传播与反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m/sB.光垂直射到平面镜上时,其反射角为90ºC.镜面反射遵循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反射定律D.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2.人能够看到物体,是因为 ( )A.物体一定是光源 B.人眼发出的光射到物体上C.物体反射或发出的光进入人的眼睛 D.物体和眼睛在同一条直线上3.如下图所示,为验证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光线沿路径PO入射至平面镜上的O点,那么,反射光线沿下列哪条路径射出()A.OA B.OB C.OC D.OD4. 如上图,小明和小华在操场上沿直跑道跑步,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小明做匀速直线运动,小华做曲线运动B. 前2s内,小明跑得更快C. 8s内,小明的速度是5m/sD. 8s内,小明跑的路程更长5.小明和小红多次进行百米赛跑,但每次小明总比小红提前10m到达终点.现在让小明后退起点l0m,小红仍在起点赛跑,则()A.小明先到达终点B.小红先到达终点C.两人同时到达D.无法确定6. 关于参照物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任何情况下,都应选地面为参照物B.我们看到月亮在云朵里穿行,是以月亮作为参照物的C.我们看到五星红旗徐徐升起,是以旗杆作为参照物的D.杨利伟在飞船中,感觉舱内物体均静止,是以地球作为参照物的7.为了在雨后晴朗的夜晚不会踩到地面上的积水,以下的判断中,正确的是()A.迎着月光走时,地上发亮处是水;背着月光走时,地上暗处是水B.迎着月光走时,地上暗处是水;背着月光走时,地上发亮处是水C.无论迎着月光走,还是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都应是水D.无论迎着月光走,还是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都应是水.8 、假如光在同一均匀物质中不沿直线传播,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A.地球上没有昼夜之分B.做操时更容易排直队伍C.阳光下的人影更清晰D.更容易形成日食和月食9、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用力拨动,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听它发出声音的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A. 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B. 响度与物体振幅的关系C. 音调与物体振动频率的关系D. 音色与发声体的哪些因素有关10.我们曾听到鸟与飞机相撞而引起机毁人亡的报道,空中飞翔的鸟对飞机构成了巨大威胁,鸟与飞机相撞引起机毁的原因是()A.鸟飞行的速度很大B.以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C.鸟飞行的速度很小D.以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小11.一束阳光照射到平面镜上,与镜面的夹角是25°,转动平面镜,使光束与镜面的夹角增至3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间的夹角与原来相比[ ]A.减少5°B.减少10°C.减少15°D.减少20°12.甲乙两物体通过的路程之比为4:3,速度之比为3:2,则甲、乙两物体行驶时间之比为()A、9:8B、8:9C、2:1D、1:213.如右图所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α角,要使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增大20°(入射光线不动),则平面镜应()A.沿顺时针方向转动10°B.沿顺时针方动20C.沿逆时针方向转动10°D.沿逆时针方向转动20°14.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间的夹角为120°,则反射光线与镜面间的夹角为A.120° B.150° C.30° D.60°15、如下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二、细心填一填(每空1分,共计24分)16、完成下列单位换算:5m/s=km/h 108km/h=m/s17.将粗细均匀的金属丝在笔杆上密绕30圈,如图所示,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线圈长度是 cm,金属丝直径是 cm,这种测量方法叫。
四川省射洪外国语学校2015-2016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3周周考试题1. 下列描述的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一个巨大的星系正在吞噬一个小星系 B.大城市里滚滚的车流C.桂花香分子在空气中运动 D.地震形成的滑坡2. 关于参照物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任何情况下,都应选地面为参照物B.我们看到月亮在云朵里穿行,是以月亮作为参照物的C.我们看到五星红旗徐徐升起,是以旗杆作为参照物的D.杨利伟在飞船中,感觉舱内物体均静止,是以地球作为参照物的3.关于速度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B.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C.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D.物体在相等的路程内,所用的时间越长,速度越大4.下列哪辆车的运动速度最快:()A. 甲车在10s内行驶0.8kmB. 乙车在15s内行驶150mC. 丙车在0.5h内行驶了28kmD. 丁车在0.5min内行驶450m5.甲乙两物体通过的路程之比为4:3,速度之比为3:2,则甲、乙两物体行驶时间之比为()A、9:8B、8:9C、2:1D、1:26.如果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共运动了6s,已知它在前4s内通过20m的路程,那么它在第6s 的速度是()A.20m/sB.10m/sC.5m/sD.无法确定7. 用毫米刻度尺测得物体长度的五个数据:2.24cm. 2.26cm. 2.25cm. 2.28cm. 2.32cm.则物体的长度为()A 2.27cm B2.26cm C 2.260cm D2.2575cm8.用刻度尺测得某物体的长度为1.700m,则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A、1mB、1dmC、1cmD、1mm9.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分子运动的是:()A、墙内开花墙外香B、寒冬雪花飞舞C、八月丹桂飘香D、向开水内加糖,水变甜10. 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以下记录数据中正确的是()A. 12.30mmB. 12.4C. 12.4mmD.1.240cm11.观察图中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 B. 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C. 甲车一定向右运动,乙车可能向右运动D. 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12、小强与小亮两同学在多次进行的100米短跑对抗中,每次总是小亮跑到终点时,小强刚好跑了90米,如果他们保持先前的速度再次进行比赛时,小亮比赛的距离是110米,而小强比赛的距离是100米,那么他们的结果是( )A. 小强先到终点B. 小亮先到终点C. 两人一齐到终点D. 无法确定13.曾经有报道说,一位公路旁的行人被从一辆快速行驶的客车里扔出的馒头砸晕,这或许是新的马路杀手吧,行人被馒头砸伤的原因是( )A .馒头飞行的速度很大B .以行人为参照物,馒头的速度很大C .馒头飞行的速度很小D .以行人为参照物,馒头的速度很小 14. 学习、生活中所涉及到的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 .人体正常体温约为40℃B .八年级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cm C.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 D .正常人10次脉搏的时间约为1min二、细心填一填(每空2分,共计38分) 15、完成下列单位换算:(1)5nm = mm = m 0.024dm = mm = nm (2)5m/s =km/h 72km/h =m/s16.如右图所示是森林动物“运动会”中龟兔赛跑的情景。
第1周周考试卷温馨提示:所有题的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否则不得分。
教师寄语学习知识是一个坚持的过程。
班级姓名得分1.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力可以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B.两个物体只要相互接触,就一定有力的作用C.两个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没有力的作用D.有力的作用就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2.以下数据中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的是()A.一个大西瓜大约重10NB.一个普通初中生的体重大约500NC.1kg的鸡蛋大约有100个D.一瓶标有“550ml”的饮用水的质量大约为1kg3.手通过绳子提起水桶,手受到向下的拉力,这个拉力的施力物体是()A.手 B.水桶 C.地球 D.绳子4.坐在船上的人用桨向后划水时,船就会向前进,则在平静的水面上,使船前进的力是()A.人手作用在桨上的力 B.桨向后作用于水上的力C.水作用于桨的力 D.水作用于船体的力5.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带电的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轻小物体并不吸引带电体B.指南针能够指南北,说明有些物体受力不一定有施力物体C.相互接触的物体,一定有力的作用D.如果物体形状发生了改变,则物体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6.如图所示,物体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7.存图中面出了力F1与F2的示意图,由图可知( )A.F1>F2 B.F1=F2C.F1<F2 D.无法判断F1和F2的大小8.如图,不计悬绳的重量,把B、C两个物体悬吊在天花板A点.当物体静止后,下面哪一对力是相互作用力()A.天花板对绳的拉力和绳对B物的拉力B.上段绳对B物的拉力和下段绳对B物的拉力C.下段绳对B物的拉力和下段绳对C物的拉力D.下段绳对B物的拉力和B物对下段绳的拉力9.下列过程中,有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三个不同类,它是()A.把橡皮泥捏成不同造型B.进站的火车受阻力缓缓停下C.苹果受重力竖直下落D.用力把铅球推出10.在下图中,A、B两球相互间一定有弹力作用的图是 ( )11.小明用在水平方向完成校“0”的弹簧测力计测量一个重10N的物体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A.大于10N B.等于10N C.小于10N D.无法判断12. 关于重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斜面上向下滚动的物体所受的重力方向是沿斜面向下的B.投出的篮球上升过程中不受重力,下落过程中才受重力作用C.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D.熟透的苹果,掉到地上,这是由于物体受到重力作用的缘故13. 如图是描述地球上不同位置的人释放手中石块的四个示意图,图中的虚线表示石块下落的路径,则对石块下落路径的描述最接近实际的示意图是()14.关于g=9.8 N/Kg所表示的意思是()A.1Kg=9.8 N B.物体受到的重力是它质量的9.8倍C.质量是9.8Kg的物体重1N D.质量是1Kg的物体重9.8N15.下列图象中能用来表示物体的重力跟质量的关系的是()A .B .C .D .16.如果没有重力,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河水不再流动,再也看不见大瀑布 B.人一跳起来就离开地球,再也回不来C.物体将失去质量 D.杯子里的水倒不进口里面17.把弹簧测力计的一端固定,另一端用3 N的力拉它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 N,若将弹簧测力计的固定端取下,两端各施一个3 N的拉力而使弹簧测力计静止,如下图所示。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柳树镇2017-2018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调考试题理科综合共200分,包括物理、生物二部分,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物理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并检查条形码粘贴是否正确。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人推车时,人也受到车给的推力B.两个物体不接触,就一定不会发生力的作用C.排球运动员扣球使球的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D.用手捏一下易拉罐,易拉罐变瘪了,表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2.摩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面关于摩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利用火柴与火柴盒之间的摩擦使火柴头的温度上升而燃烧B.利用货物与传送带之间的摩擦把货物送到高处C.机器上安装的滚动轴承,它可以使摩擦大大增加D.气垫船通过船底向下喷气,在船底和水面之间形成一层空气垫使航行的阻力大大减小3.物理课本放在水平桌面上,文具盒放在物理课本上,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理课本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物理课本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物理课本对文具盒的支持力和文具盒对物理课本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C.桌面对物理课本的支持力和文具盒对物理课本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物理课本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物理课本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4.把一个质量是0.5kg的篮球竖直向上抛出,假定运动过程中空气对它的阻力恒为0.5N,则篮球在竖直上升和降落过程中所受力的合力分别是(g取10N/kg)A.5N,4.5N B.4.5N,5.5N C.5.5N,4.5N D.5.5N,5N5.下列现象中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A.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越大,跳远成绩往往越好B.用力将物体抛出去,物体最终要落到地面上C.子弹离开枪口后仍然能继续高速向前飞行D.古代打仗时,使用绊马索能将敌方飞奔的马绊倒6.如右图所示,由A、B、C三个底下互相连通的玻璃管组成一个连通器,在连通器中盛有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C 管的底部受水的压强最小,A 管的底部受水的压强最大B .A 管的底部受水的压强和压力最大C .各管底部受水的压强相等,受水的压力也相等D .各管底部水的压强相等,但A 管底部受水的压力最大 7.如下图所示,采用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增大压强的事例是起重机通过履带与地面接触 用锋利的菜刀切菜 铁轨铺在路枕上 滑雪时穿着宽大的滑雪板A B C D8.下列现象中与大气压有关的是A .茶壶盖上开小孔B .三峡大坝旁修建船闸C .装香水的瓶子要盖紧D .用力将钢笔中的墨水甩出9.甲、乙两个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已知甲、乙两个物体的重力之比为2:1, 甲、乙两物体与桌面接触面积之比是3:2,则两个物体对桌面的压强之比为 A .4:3 B .3:4 C .3:1 D .1:310.甲、乙、丙三个容器中分别盛有密度不同的液体,已知a 、b 、c 三点处液体的压强相等,液面高度相平,如图所示,则各容器中液体密度、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大小排列顺序都正确的是A .,=P P P ρρρ<<=甲乙甲乙丙丙B .,P P P ρρρ<<<<甲乙甲乙丙丙C .,=P P P ρρρ>>=甲乙甲乙丙丙D .,<P P P ρρρ>><甲乙甲乙丙丙11.在火车站或地铁站的站台上,离站台边缘1m 左右的地方标有一条安全线,人必须站在安全线以外的位置上候车。
1. 测得方凳的高度为49.25cm,可以判断所选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A. 1mm
B. 1cm
C. 1dm
D. 无法判断
2、如图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一条形金属片的情形,该刻度尺的分度值和金属片的长度分别为
()
A. 1cm 5.50cm
B. 1cm 8.30cm
C.1mm 8.30cm
D. 1mm 2.80cm
3. 某把刻度尺是用金属制成的,这种材料受温度影响很明显(热胀冷缩),那么在严冬季节用
它测量物体长度,其测量结果将()
A. 偏大
B. 偏小
C. 不变
D. 无法判断
4. 用毫米刻度尺测得物体长度的五个数据:2.25cm. 2.26cm. 2.25cm. 2.27cm. 2.32cm.则物体
的长度为()
A 2.27cm
B 2.2575cm
C 2.260cm
D 2.26cm
5.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测物体长度时,下列记录中正确的是()
A . 184cm
B . 18.4cm
C . 1.84cm
D . 184.0cm
6.关于误差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B.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总是出现的。
C.由于人为造成的误差可以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
D.采用的长度单位越小,误差就越小。
7.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A.12.56 cm=12.56×10-2 m=0.1256 m
B.12.56 cm=12.56 cm×10-2 m=0.1256 m
C.12.56 cm=12.56÷102 m=0.1256 m
D.12.56 cm=12.56×10-2 cm=0.1256 m
8、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 . 鱼翔浅底,鹰击长空
B .蜗牛在慢慢爬行
C .月亮升起来了
D .水凝固成冰
9、关于微观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原子结构与西瓜很相似,西瓜籽就如同分布在原子中的电子
B.原子结构与太阳系很相似,质子、中子和电子就象行星绕太阳运动一样在绕核运动C.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则由更小的粒子组成
D.只要视力足够好,人们凭肉眼就能看到电子
10、明代诗人曾写下这样一首诗:“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中;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
”其
中“桥流水不流”之句应理解其选择的参照物是()
A 水
B 桥
C 人
D 地面
11、下列关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世界那么大总可以找到绝对不动的物体
B.物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情况可能不同
C.在研究物体的运动的时候,有时可以不选参照物
D.我们说地球是运动的,那么我们选择的参照物一定是地球上静止的物体
12.下列运动中,属于物理学中描述的机械运动的是()
A、汽车在高速公路上以每小时100km的速度行驶。
B、“五四”运动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标志。
C、小明和小方用手机进行了通话。
D、我校9月10日举行了“尊师典礼”活动
13. 一百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微观世界领域不懈地探索着。
下列微粒按空间尺度从大到小排
列的顺序是()
A.分子夸克质子电子 B.分子原子核质子夸克
C.原子核电子质子分子 D.分子原子电子原子核
14、随着“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我国已实现三次载人航天飞行。
在火箭推动飞船上升
阶段,航天员是被固定在飞船座舱内的,相对下列哪个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A.太阳 B.地球 C.月球 D.飞船
15、在2008北京奥运圣火传递活动中,现场某记者同时拍下了固定在地面上随风飘动的旗帜和附近的甲、乙两火炬照片,如图所示。
根据它们的飘动方向,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火炬一定静止
B. 乙火炬一定向左运动
C. 乙火炬一定静止
D. 甲火炬一定向右运动
二、细心填一填(每空1分,共计36分)
1、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68cm= m= km
(2)82mm= μm= nm= m
2、使用刻度尺有“3放”,分别是、
、。
3、一位同学用毫米刻度尺对同一物体测量了4次,测得的数值分别为2.41cm、2.42cm、2.41cm、
2.50cm。
(1)4次测量过程中,发生测量错误的数据是__________,计算平均值时________(选填“要”
或“不要”)去除该数据。
(2)该物体长度是________。
4、坐在温馨的教室,仔细想想:你平时走路的步幅约为50 ,
上体育课时你跑100m所需时间约为16 (填上合适的物理量单位)。
5、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__________,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
______ ,物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情况
6、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其中“看山恰似走
来迎”是以参照物;“是船行”,以为参照物。
7、.在平静的湖面上行驶的游船上坐着的乘客,以______为参照物他是运动的,以______为参照
物他是静止的.。
8、地球同步通讯卫星,它相对于地球是______的,相对于太阳是 ______的。
9、电影《闪闪的红星》中一句歌词是“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歌词中第一句“小
小竹排江中游”是以__________为参照物,第二句“巍巍青山两岸走”是以__________为参照物。
10、甲、乙两辆车以相同的速度向北运动,如果以甲车做参照物,乙车是__________(选填“运
动”或“静止”)的,地面是向_________(选填“南”或“北”)运动的。
11、物体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他们与分子是运动情况有关,请按分子运动的剧
烈情况由大到小排列: 、 、
12、如右图所示,是用来说明原子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由图可知:原子是由原子核和
组成,原子核又是由中子和 组成。
13.(2005年桂林市)吸烟有害健康。
在空气不流通的房间里,只要有
一个人吸烟,整个房问就会充满烟味,这表明分子
在 。
在公共场所,为了他人的健康,请你给吸烟者提出一条合
理的建议: 。
14、一次测量中一位同学测得一本课外书的长度是18.35cm ,则该同学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
是 ,测量中的准确值是 ,估计值是 。
三 .实验与探究题(1、2和3题前3问题每空2分, 3题最后一问每空1分。
共19分)
1、将下图中各测量结果填在相应的横线上:(4分)
(1)木板长度为_______________; (2)铜丝直径为______________。
2、下表的大表盘分度值为 ,小表盘的分度值为 ,
31233435637
8
39
4110
4312
1445164718
49
2051225324
26
55
57
2859012678910113451213143、体育课上老师安排男女同学分组打篮球,小华发现男女同学组的篮球落地后都会反弹,但
反弹的高度却不同。
篮球由静止开始下落,反弹的高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小华与大家一
起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不同的猜想。
猜想1:篮球反弹的高度可能与球的型号有关。
猜想2:篮球反弹的高度可能与下落的高度有关。
猜想3:篮球反弹的高度可能与地面材料有关。
于是,小华用两只充足气的#7(标准男子)、#6(标准女子)篮球及刻度尺,在水泥地面和木制地板上进行了实验。
通过实验,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1)为了验证猜想1,需要选用实验序号为的两组数据进行分析。
(2)为了验证猜想3,需要选用实验序号为的两组数据进行分析。
(3)通过比较2、3两次实验数据可知:。
(4)通过他的实验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篮球反弹的高度与、有关;与无关。
八上第2周物理学科周考试卷
一、精心选一选(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
1、(1)、
(2)、、
2、、
、
、
3、(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三.实验与探究题(1、2和3题前3问题每空2分, 3题最后一问每空1分。
共19分)
1、(1)(2)
2、、、
3、(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