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2
- 格式:ppt
- 大小:463.50 KB
- 文档页数:14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法进行描述。
方法一:通过酸和碳酸盐的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首先,我们可以使用强酸(如盐酸或硫酸)与碳酸盐(如碳酸氢钠或碳酸钠)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
化学方程式如下:
2HCl + Na2CO3 → 2NaCl + CO2 + H2O
在这个反应中,盐酸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氯化钠和水。
实验过程如下:首先,将一定量的盐酸注入反应管中,然后逐渐加入适量的碳酸氢钠固体。
观察到管中产生气泡,并将气泡收集在一个气体收集瓶中。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将气体收集瓶倾斜使二氧化碳进入瓶内,然后将瓶口封闭,保存得到的二氧化碳样品。
方法二:通过金属和酸溶液的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另一种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是使用金属与酸溶液反应。
此方法常使用碳酸钙(石灰石)作为反应物,但其他金属也可以使用。
化学方程式如下:
CaCO3 + 2HCl → CaCl2 + CO2 + H2O
在这个反应中,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氯化钙和水。
实验过程如下:首先,取一定量的碳酸钙固体加入到待定容器中,然后逐渐加入盐酸。
观察到产生气泡并通过气体收
集瓶收集二氧化碳。
最后,将瓶口封闭以保存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样品。
通过这两种方法,我们可以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
切记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并确保在合适的实验条件下进行操作。
考点20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一、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1.原理及试剂的选择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CaCO3+2HCl CaCl2+H2O+CO2↑。
注意:(1)液体不能用稀硫酸,因为稀硫酸与碳酸钙反应会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硫酸钙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使反应逐渐停止。
(2)也不能用浓盐酸,因为浓盐酸易挥发,挥发出氯化氢气体,而使制得的二氧化碳气体不纯。
(3)固体不能用碳酸钠代替大理石,因为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太剧烈,使生成的气体不易收集,同时,碳酸钠相对于大理石来说价格较高,不经济。
结论:在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最佳药品是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二者反应速率适中、药品价格廉价易得,制得的气体比较纯净。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装置的选择(1)反应物的状态:固体物质和液体物质。
(2)反应条件:不需要加热。
综合以上条件,选择如下图所示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甲乙装置的注意事项:(1)甲中长颈漏斗来注入盐酸,长颈漏斗下端必须伸入液面以下。
(2)乙中固定试管时,试管口竖直向上,试管底部与铁架台面接触。
乙中导管伸入发生装置内不能太长,更不能伸入液面以下。
2.收集装置的选择收集二氧化碳可根据它的性质去考虑。
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并且部分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故不用排水法收集。
又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故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的气体)收集二氧化碳。
4.实验步骤(1)按装置图组装好仪器;(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3)装入块状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4)从长颈漏斗中加入稀盐酸;(5)收集气体。
(6)气体的验满。
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也可简化为:连(连接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加(加入固体药品)→倒(倒入液体药品)→定(用铁架台固定仪器装置)→收(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导管要伸到集气瓶的底部,且瓶口还要盖上玻璃片)。
5.检验与验满检验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知识清单一、实验原理在实验室中,通常使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
化学方程式为:CaCO₃+ 2HCl = CaCl₂+ H₂O + CO₂↑大理石(或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₃),稀盐酸(HCl)与其反应会生成氯化钙(CaCl₂)、水(H₂O)和二氧化碳(CO₂)。
二、实验装置1、发生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通常选用“固液不加热型”装置。
这是因为大理石(或石灰石)是固体,稀盐酸是液体,且该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进行。
常见的发生装置有以下几种:(1)简易装置:使用大试管、单孔橡胶塞、长颈漏斗。
长颈漏斗的下端要伸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2)改进装置:使用锥形瓶、双孔橡胶塞、长颈漏斗和分液漏斗。
分液漏斗可以控制稀盐酸的滴加速度,从而控制反应的速率。
2、收集装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所以一般不用排水法收集。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因此通常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收集装置一般由集气瓶、玻璃片组成。
将集气瓶瓶口向上,导管伸入集气瓶底部,以便将瓶内的空气排尽,收集到较纯净的二氧化碳。
三、实验药品1、大理石(或石灰石)选用大理石(或石灰石)时,要注意其颗粒大小。
颗粒太大,反应速率较慢;颗粒太小,反应速率过快,不利于气体的收集。
2、稀盐酸不能使用浓盐酸,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使制得的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导致气体不纯。
四、实验步骤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连接好装置后,将导管一端放入水中,用手紧握容器外壁,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装入药品先将大理石(或石灰石)放入反应容器中,然后从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中加入稀盐酸。
3、收集气体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如果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4、验满验满时一定要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不能伸入瓶内。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课件一、引言二氧化碳(CO2)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在实验室中,二氧化碳的制法多种多样,其中以大理石(CaCO3)与稀盐酸(HCl)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最为常见。
本课件将详细介绍该实验的原理、装置、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二、实验原理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氯化钙(CaCl2)、水(H2O)和二氧化碳(CO2)。
反应方程式如下:CaCO3+2HCl→CaCl2+H2O+CO2↑该反应为放热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可通过实验室制气装置进行收集。
三、实验装置1.反应容器:通常使用锥形瓶或试管。
2.导气管:用于将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导入收集装置。
3.洗气瓶:用于去除二氧化碳气体中的杂质,如氯化氢(HCl)和水蒸气。
4.集气瓶:用于收集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
5.装置连接件:如橡胶塞、玻璃管等。
四、操作步骤1.检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确保无泄漏。
2.将大理石放入反应容器中。
3.向反应容器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4.立即用导气管将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导入洗气瓶,去除杂质。
5.将洗气瓶与集气瓶相连,收集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
6.当集气瓶内充满二氧化碳气体后,关闭导气管,停止反应。
7.将集气瓶密封,贴上标签,妥善保存。
五、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稀盐酸的加入速度,避免剧烈反应导致装置破裂。
2.实验室要保持通风,避免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导致窒息。
3.操作过程中,要佩戴防护眼镜和手套,防止化学物质溅入眼睛或皮肤。
4.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洗实验装置,避免残留物质对下次实验产生影响。
六、拓展与应用1.利用实验室制取的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光合作用实验,观察植物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情况。
2.研究二氧化碳在不同条件下的溶解度,了解其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和循环。
3.探究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如温室效应、酸雨等,提高环保意识。
七、总结本课件详细介绍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包括实验原理、装置、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7篇)一、教学目标下面是我细心为大家整理的二氧化碳的试验室制法(7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共享一下白话文给您最好的伴侣。
氧化碳的试验室制法篇一教学目标学问目标使同学了解在试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的基础上,研讨;通过争论,把握试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反应原理;通过试验探究,学会设计试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力量目标通过试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装置的探究,逐步提高同学的探究力量;通过小组合作,培育同学合作力量、表达力量;通过探究试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培育同学试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设计思路;通过筛选,进展观看力量并提高同学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情感目标在探究中,使同学体验合作、发觉的乐趣;在设计试验装置过程中,培育同学创新精神、实践力量,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课堂引入指导方法一:引导同学复习到目前为止同学已经把握的可以得到二氧化碳气的方法,逐一筛选出适合试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方法,让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会选择,学会推断,从中真正体现同学是学习的主体,试验同学的主动学习。
方法二:从试验室制气的要求入手,讲清晰原则,让同学自己总结,思索究竟试验室中用什么方法来制备二氧化碳。
方法三:单刀直入先讲试验室中制二氧化碳的原理,让同学思索,试验室选择这种方法的依据是什么?通过对比突出该方法的优越性,总结出试验室制气的原则。
学问讲解指导留意讲解时的条理性,使同学明白试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检验方法;让部分同学清晰选择该方法的缘由和试验室制气方法选择的依据。
留意理论与试验的结合,避开过于枯燥或过于浅显,缺乏理论高度。
联系实际,讲二氧化碳灭火器的原理,适用范围,必要时也可讲解常用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关于的教材分析本节课在全书乃至整个化学学习过程中,所占有的地位非常重要。
它是培育同学在试验室中制取某种气体时,药品的选择、装置的设计、试验的方法等思路的最佳素材。
上好此节课对同学今后学习元素化合物学问、化学基本试验及试验探究力量都有深远的影响。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酸碱反应法:这是最常见的方法之一,通过酸和碱反应得到二氧化碳。
其中最常用的是将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反应式如下:NaHCO3 + HCl -> NaCl + H2O + CO2↑实验中可以将适量的碳酸氢钠固体置于酸溶液中,并加热反应后,通过气体收集装置将产生的二氧化碳收集起来。
2. 碳酸盐和酸的反应法:这种方法类似于第一种方法,不同之处在于以碳酸盐为原料,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例如: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在实验室中,可以将适量的碳酸钙加入稀盐酸中,反应后同样通过气体收集装置收集产生的二氧化碳。
3. 碳酸氢铵分解法:碳酸氢铵在高温下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氨和水。
反应式如下:NH4HCO3 -> NH3↑+ H2O + CO2↑实验中,将适量的碳酸氢铵放入恒温器中,加热到适当温度,通过气体收集器收集产生的二氧化碳。
4. 碳酸钠和酸反应法:与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类似,将适量的碳酸钠加入酸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例如: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实验中,在酸中加入碳酸钠,反应后通过气体收集装置收集产生的二氧化碳。
5. 苏打水分解法:苏打水(氢碳酸钠溶液)经过适当加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水和碱。
反应式如下:2NaHCO3 -> Na2CO3 + H2O + CO2↑实验中,将适量的苏打水倒入蒸馏瓶中,加热后通过气体收集装置收集产生的二氧化碳。
需要注意的是,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时,应注意安全操作。
例如,要确保实验操作过程中通风良好,避免二氧化碳积累导致不良后果。
同时,对于一些有毒的废气应及时排放处理,保护实验人员的健康安全。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室方法有多种。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1.酸与碱反应法:
将酸和碱按适当的配比混合,然后通入一定量的冷水,产生大量的气体。
将气体通过通气管引入盛有冷却剂的集气瓶中,并使气体冷却凝结下来。
冷凝后的液体就是二氧化碳。
2.碳酸盐与酸反应法:
将碳酸盐与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碳是较为常用的方法之一。
首先,取适量的酸(如稀盐酸)放入集气瓶中,再加入含有碳酸盐的物质,如碳酸氢钠(小苏打),两者反应后即产生二氧化碳。
气体通过集气瓶的通气口进入集气瓶内。
3.热分解法:
将适量的碳酸盐样品(如碳酸钠或碳酸氢钠)放入玻璃试管中,加热试管使其发生热分解反应。
反应产物中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可以通过连接在试管口上的集气瓶进行收集。
4.发酵法:
将适量的有机物质(如蔗糖、果糖等)溶解在水中制备好发酵液,然后加入适量的酵母或其他发酵产物,将反应容器密封。
在一定的温度和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酵母(或其他微生物)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
二氧化碳气体可以通
过管道引入收集瓶中。
需要注意的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过程中,应当采取适当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
同时,在进行实验之前,应仔细准备实验所需的试剂和设备,并对实验条件进行充分的调整和控制,以确保实验能够取得预期的结果。
总之,通过酸与碱反应、碳酸盐与酸反应、热分解和发酵等方法都可以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
这些方法都比较简单易行,能够满足实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