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历史复习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专题测试(带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18.51 KB
- 文档页数:6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古老文字演变为现代文字的是A、古印度人创造的梵文B、古中国人创造的甲骨文C、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D、古埃及人创造的象形文字2.汉字发展至今已有大约三千多年的历史,其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请按照汉字演变发展的先后顺序排列以下书体。
①②③④⑤A.①②③④⑤ B.④②③⑤① C.①②④③⑤D.④②③①⑤3.下列对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状况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书法与汉字,相伴而生B.书法从原始的歌舞发展而来C.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 D.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4.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臻于成熟后,既有审美价值,又具实用价值,雅俗共赏的字体是A.隶书 B.草书 C.楷书D.行书5.下列关于楷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与其它书体相比实用价值很高B.魏晋的钟繇、王羲之对楷书定型贡献最大C.王羲之的《兰亭序》是天下第一楷书,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排第二D.唐代步人盛世,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是其中代表6.右边书法体现出来的特点是A、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B、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C、兼具规矩和放纵,雅俗共赏D、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书法风格7.经历安史之乱,楷书和行书都备受世人喜爱的唐代大书法家是A.欧阳询B.颜真卿C.张旭 D.怀素8.汉字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原因不包括A.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保证了汉字使用的畅通无阻B.汉字为众多民族、众多方言区的交往提供了便利条件,反之,我国众多民族、众多方言,为汉字的使用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C.汉字自身的成熟与完美,为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D.汉字与书法相伴而生,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9.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的是A、远古时代彩陶画《鹳鱼石斧图》B、战国帛画《人物龙风图》《人物驭龙图》C、东汉壁画《夫妇宴饮图》D、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10.下列有关隋唐时期绘画方面的表述,错误的是A、顾恺之潜心研究绘画理论,提出“以形写神”B、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C、展子虔的《游春图》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山水画D、敦煌莫高窟的壁画盛极一时11.在描绘市井生活最著名的作品是A.《送子天王图》B.《步辇图》C.《清明上河图》D.《洛神赋图》12.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A.工笔画 B.写意画C.人物画D.山水画13.敦煌壁画的史学价值主要在于A.技术高超B.年代久远C.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氛围D.保存完好14.右图所示是一幅反映文人画风貌的写意画。
1.京剧脸谱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
每个脸谱都有一种主色调,显示剧中人物的特征。
如关羽脸谱的主色是红色,曹操是白色,包拯是黑色……你认为“红脸”表示()A. 忠勇正义B. 奸诈狡猾C. 凶猛残暴D. 刚正不阿2.宋代以后反映民间风情的风俗画兴起并发展起来。
风俗画的特点是“通俗化,面向生活,朴实,热烈,色彩鲜艳、细腻”。
产生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A.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出现B.统治者的提倡C.民间文化的发展 D.画家的性格3.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出一期题为“走进京剧”的墙报。
同学们就栏目标题提出四组方案,其中准确的是()A. 乾嘉落户道光成熟独领风骚B. 百戏之祖生旦净丑曲苑奇葩C. 乾嘉落户徽汉合流民族瑰宝D. 四大徽班康乾京化声名鹊起4.余秋雨说:“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
”下列关于汉字的发展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甲骨文、金文、隶书、篆书B. 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C. 金文、甲骨文、隶书、篆书D. 金文、甲骨文、篆书、隶书5.商朝历史较夏朝更为可信,最主要的依据是()A. 神化传说B. 甲骨卜辞C. 史籍记载D. 口述史料6.2019年11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医针灸”和“京剧”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下列有关京剧的表述错误的是()A. 是商品经济发展和地域文化交融的产物B. 比较全面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C. 把中国古代戏剧艺术推向了成熟D. 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7.隶书是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之一,它()A. 源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和金文B. 常用于书写古代官方文书,故又称正书C. 始于秦朝,李斯以此字体书写了《秦始皇廿六年诏铭》D. 变化最为丰富,最能表现书法写意性8.“长期战乱,离愁,太轻易的生死离别,妻离子散的社会现象让他们意识到生命的短暂和可贵。
……这时节,各种张扬的,个性的,甚至夸张的生命个体被重视,被渲染,被接受。
第 10 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第Ⅰ卷一、选择题。
本卷共12 小题。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切合题目要求的。
1. ( 王羲之 ) 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
据此推测,该字体是A. 楷书B.隶书C.行书D.草书2.“张颠没在二十年,谓言草圣无人传。
零陵沙门继后来,新书大字大如斗。
”诗中“零陵沙门”指的是A.柳公权B.颜真卿C.欧阳询D.怀素3.有人阐述中国某书法字体“把汉字书写的速度、节奏、韵律、动向发挥到极致,把书写者的个性、才思、气质、想象力最大限度地显现出来”。
这类书法字体最有可能是A.小篆B.行书C.楷书D.草书4.歌曲《龙文》描述了一种传统艺术“一弹戏牡丹,一挥万重山;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一钩游江南,一点茉莉香”,这类艺术形式是A.绘画艺术B.戏剧表演C.篆刻艺术D.书法艺术5.宋朝时一次宫廷画院考试,以“野水无人渡, 孤舟尽日横”为题。
应试画作多为岸边泊着一条空船 , 船边蜷着一只鹭鸶, 或船篷上栖着一只乌鸦。
而获取第一名的画卷上,画的是一个船夫安闲地躺在船尾, 单独吹笛。
这反应了宋朝绘画着重A.山川光景B.真切情形C.情味境界D.人物形象6.南宋赵孟坚在其画《墨兰图》中题诗曰 : “六月衡湘暑气蒸 , 清香一喷冰人清。
曾将移入浙西种 , 一岁才发一两茎。
”这几句诗表露出作者借物抒怀 , 自命不凡 , 高傲拔俗的情味。
该画应属于A.民俗画B.宫廷画C.文人画D.山川画7.邓小平在一次观光文物展览时,指着一幅名画说:“我们先人早已熟知商品经济了” 。
这幅名画指的是A.《夫宴》B.《洛神》C.《步》D.《清明上河》8.“宋元此后,中文明开始呈出复的二元性:一是商品展所来的文化世俗化向;二是理学和文化制化此后表出的文雅文化向。
”以部下于后者的是A.端的《清明上河》B.板的《竹石》C.祖的《牡丹亭》D.吴敬梓的《儒林外史》9.元朝可谓中国曲的黄金代,后代价元曲“文而不晦”“俗而不俚” “理解如” 主要一定元曲的格是以市民A.雅士抒怀写志主流B.自然本色主C.凝重与沉郁特色主D.浪漫主格主10.清道光年,两种地方曲的人在北京搭班演出,以二黄、西皮唱腔主,相互交融,并汲取其余曲声腔的,京形成生重要影响。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提高练习一、选择题1.在中国书法发展史,有书法艺术的三大古风之说:晋韵、唐法、宋意。
下列书法作品体现晋韵的是()2.从字体演变的角度分析,下图体现了汉字()A.形象化的发展方向 B.逐渐走向繁复化C.将写意发挥到极致 D.实用性不断增强3.有“梅妻鹤子”之称的林逋曾有一首《和谢秘书西湖马上》:“表里湖山极目春,据鞍时此避埃尘。
苍苍烟树悠悠水,除却王维少画人”。
林逋的评价如此之高,最有可能是因为王维()A.对山水描摹惟妙惟肖 B.开后世文人画之先河C.是唐代最富盛名的诗人 D.身处中国画成熟时期4.“一个商业性民族,往往会在物质、艺术上产生一定的飞跃,频繁的人口迁徙导致了文字系统的正式成型,我们終于迎来了可以通过考古发现的,正统王朝——商的时代。
”材料反映()A.商业发展促进艺术进步 B.人口迁徙导致文字形成C.商朝开始方有考古发现 D.商有专制已为考古证明5.在中国戏曲中,昆曲被称为雅乐正声,明万历年间更是被视为“官腔”。
随着乾隆末年四大徽班进京,京剧的形成终结了长期以来的“花雅之争”,以昆曲为代表的“雅部”衰落了下去。
清中叶以后昆曲没落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等级观念的弱化 B.统治阶层旨趣的变化C.民众文化水平的下降 D.市民阶层发展的必然6.京剧研究学者刘老君在《浅谈京剧的发展——京剧与城市的关系》一文中认为“戏剧与城市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城市具有最先进的有关戏则发展的各种理念和资源。
”这说明京剧产生的重要前提是()A.北京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B.各地商人纷纷在北京建立会馆C.北京地区的贵族、官员十分多 D.四大徽班相继到北京汇报演出7.宋以后是戏曲的发展时期,三国戏尤其盛行。
起初关羽只是在佛教中被济度成神。
宋徽宗时封关羽为忠惠公、武安王,明清时关羽被加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
材料表明()A.戏剧是加强思想控制的工具 B.儒道佛在民间传播逐渐合流C.市民文化需要世俗神化英雄 D.戏剧在社会上发挥教化功能8.京剧的前身即为徽剧,原来以唱二簧调为主,兼唱昆腔吹腔、四平调拨子等,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扬州的三庆徽班进京,逐渐吸收了京、秦二腔,逐步发展为今天的国剧。
高二历史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试题1.“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C.正确评价了历史人物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戏曲艺术——京剧及其特征。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京剧艺术把人物脸谱化,显然没有真实再现历史、正确评断历史人物,A、C两项错误,排除。
D项表述具有片面性,脸谱化的结果可能提升也可能贬低历史人物的价值,排除。
B项表述准确,本题正确答案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戏曲艺术·京剧及其特征【名师】关于京剧要注意把握京剧形成的的阶段。
第一,乾隆末年,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风行一时,京剧初步形成。
第二,道光年间,“徽汉合流”,即湖北汉剧艺人进京参加徽班演出,经徽戏、秦腔、汉调的合流,京剧正式形成。
京剧由南方剧种(徽戏等)演变而来,由北京走向各地,成为全国广为流行的剧种,被称为“国剧”,与中医、国画并称为中国“国粹”。
2.有人认为,“篆”代表了远古时期的人们对大自然(天)的敬畏感,所以篆字图形犹如天上的星辰;隶书则代表了人开始进入了自身的生存环境,对大地广袤的思考;而楷书出现的时期就是被认为人类自身开始觉醒的时期。
其意在说明A.社会进步推动了古代人文意识的发展B.古代书法具有“天人感应”的精神内涵C.三种字体演变是古人对科学发展的认识D.楷书演绎了古人的理性思维和科学精神【答案】A【解析】从“对大自然(天)的敬畏感”“对大地广袤的思考”“人类自身开始觉醒”这一历程说明人对于自我意识的不断觉醒,故A项正确;B是反映出篆体的思想特点;C中科学认识不符合题意;楷书是觉醒,不是理性思维,故D错误。
3.有人说:“如果瓦特早出生一百年,他和他的发明将会一起死亡!”这说明瓦特的发明能够问世并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最主要的因素是( )A.资源因素B.劳动力因素C.市场因素D.资金因素【答案】C【解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必修3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1、下列绘画作品中,最能体现元代人文画风貌的是( )A B C D2、我国古代有着灿烂文明。
她一方面善于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另方面又能容纳、利用和吸收外来的思想文化,形成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大中华文化。
下列能说明“能容纳、利用和吸收外来的思想文化”的是A .隋唐的绘画艺术B .元明清时期的写意画C .京剧的形成D 、甲骨文 3、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的是A B4、汉字开始发展为自觉地书法艺术是在A 、商周时期B 、两汉时期C 、魏晋南北朝时期D 、隋唐五代时期 5.秦始皇推行“书同文”的措施A .适应了政治统一的需要B .用隶书取代其它文字C .导致秦朝实行焚书坑儒D .成为后人批判秦始皇的主要原因 6、古代绘画艺术的源头可追溯到A 、新石器时代B 、春秋战国时期C 、秦朝D 、夏商西周7、反映民间风情的风俗画是宋代以后绘画艺术的突出特点,产生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A 、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出现B 、民间文化的发展C 、画家的性格D 、统治者的提倡 8、我国汉字已经形成完整体系是在A 、新石器时代B 、春秋战国时期C 、秦朝D 、商朝 9、关于汉字的起源和演变,正确顺序应是A 、文字图画—甲骨文—篆书—隶书—金文—楷书B 、文字图画—金文—篆书—隶书—甲骨文—楷书C 、文字图画—金文—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D 、文字图画—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10、下列开始把中国古代戏曲艺术推向成熟阶段的是A.傩戏的形成 B.南戏的出现 C、元杂剧的出现 D、京剧的形成11.京剧脸谱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每个脸谱都有一种主色调,以显示剧中人物特征,如关羽脸谱为红色,曹操是白色,包拯是黑色……你认为“红色”表示A.忠勇正义 B.奸诈狡猾 C.凶狠残暴 D.铁面无私12、下列关于京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同治、光绪年间是京剧的一个繁盛期B、京剧在我国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C、开始把中国戏曲推向成熟阶段D、是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戏剧13、与下列脸谱相关的剧种是A、川剧B、越剧C、京剧D、黄梅戏14、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自古以来,我国就有许多关于文字起源的传说。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一、选择题2016年题组1.(2016·海南单科·2)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书体,属于国家强力推行的是( )A.隶书 B.小篆 C.楷书 D.行书【考点】汉字的起源演变——小篆【解析】秦朝规定官方的文字为小篆,但在使用的过程中,民间却开始流行书写简单的隶书,与“国家推行”不符,故A项错误;中国汉字发展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经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书同文”,规定小篆为全国通用,故B项正确;一般来说,楷书是魏晋时期民间书写的过程中逐渐成熟并受世人推崇,与“国家强力推行”不符,故C项错误;行书是在魏晋时期衍生出的一种艺术形式,与“国家强力推行”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B2.(2016·新课标全国卷Ⅱ文综·24)图3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
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考点】汉字的起源【解析】秦统一时,秦始皇推行“书同文字”,以秦国的小篆为基础,统一全国文字,但是题干图片反映的是三种字体,故A项错误;汉字按照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题干“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正是汉字演变过程的一部分,故B项正确;三国曹魏时期当时流行的字体是隶书,这与材料“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不符,故C项错误;中国原始文字是可以读出来的“图画文字”后来逐渐脱离图画,形成汉字,至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故D项错误。
【答案】B3.(2016·新课标全国卷Ⅲ文综·26)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
班级姓名得分一、选择题(4分×12题=48分)1.“(它)含情循礼,‘离方遁圆,处乎季孟之间’,‘会通于意态之际’,……意趣在将发未发,君子有情,至真即为止乎与心。
”在此苏轼形容的书体是()A.行书 B.草书C.楷书 D.隶书【答案】A【解析】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书法。
【名师点睛】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
“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
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
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行书实用性和艺术性皆高,而楷书是文字符号,实用性和艺术性相对不足。
相比较而言,草书艺术性高,而实用性相对不足。
2.“以世俗之笔,描写世俗之情,成为明代中、后期小说与戏曲艺术创作的主流。
”形成此“主流”的主要原因是( )A. 宋明理学思想的影响B. 文人社会地位的没落C. 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D. 市民阶层发展的需要【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考查市民文学。
随着资本主义萌芽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形成了市民阶层,市民阶层需要的不是脱离实际生活的文学,而是能够反映他们现实生活的文学艺术,所以以世俗之笔,描写世俗之情才成为明代中、后期小说与戏曲艺术创作的主流,本题答案就是D。
此“主流”不受宋明理学思想的影响,和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也无关,不能选A和C。
文人社会地位不是没落而是上升,不能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小说与戏曲艺术创作3.当今人们在设计一些图标时,往往喜欢从中国古代文字中寻找灵感.你认为下列设计构思取材于中国书法艺术中的哪一种字体A.隶书 B.行书 C.草书 D.篆书【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考点: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书法4.有一副对联写到:“神是人,鬼是人,人也是人,一二人千变万化;车行步,马行步,步亦行步,三五步四海五洲。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商周时期的青铜器除了自身作为生活用具和礼器之外,还承载了重要的()功能。
A、绘画B、雕刻C、文字D、记录2、元代杂剧和散曲中,最著名的戏曲家是()。
A、白朴B、关汉卿C、马致远D、郑光祖3、本题考查北宋书法艺术的特点。
以下哪位书法家的作品最能体现“书法家放达、纯真、坦荡的内心世界”?A. 王羲之《兰亭序》B. 张旭《自叙帖》C. 赵孟頫《扫地赋》D.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4、本题考查宋词的发展。
以下哪一位词人被誉为“豪放派”的代表人物?A. 李清照B. 辛弃疾C. 晏殊D. 姜夔5、关于中国古代书法的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楷书最早出现在东汉时期,成为后世书法的基础。
B. 行书在唐代达到鼎盛,代表人物有颜真卿等。
C. 草书在宋代最为流行,以其流畅自然著称。
D. 隶书是在秦朝统一文字时确立的主要书写形式。
6、以下哪一项不是京剧四大名旦之一?A. 梅兰芳B. 尚小云C. 周信芳D. 程砚秋7、题目:下列哪项艺术形式不属于宋代书画艺术?A. 宋徽宗的瘦金体书法B.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C. 沈周的《夜泊牛渚怀古》D. 苏轼的《题西林壁》8、题目:下列关于元代杂剧的说法,正确的是:A. 元杂剧起源于唐代B. 元杂剧以诗、词、曲相结合为特点C. 元杂剧的代表作品是《琵琶记》D. 元杂剧的繁荣时期在南宋9、中国历史上,哪位书法家开创了“草书”这种书法艺术?A、王羲之B、王献之C、张旭D、怀素 10、明代戏曲中的代表作品《西厢记》是由哪位作家创作的?A、王实甫B、汤显祖C、关汉卿D、孔尚任11、以下哪位唐代书法家被誉为“草圣”?A. 欧阳询B. 张旭C. 颜真卿D. 王羲之12、明代戏曲四大声腔中,流行于我国南方的声腔是:A. 江南首家B. 粤剧C. 京剧D. 芜湖鼓书13、下列哪位画家的作品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并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A. 吴道子B. 王维C. 张择端D. 黄公望14、京剧脸谱的颜色非常讲究,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人物性格。
[键入文字]
2016 高考历史复习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专题测试(带答案)
历史学是一门在研究对象和任务方面都具有科学性的特殊学科。
历史网为大家推荐了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专题测试,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课堂达标】
1.中国古代的一位书法大家曾对一种书法形式作出如下的描述含毫势若斩蛟蛇,挫骨还同断犀象。
兴来索笔纵横扫,满座词人皆道好。
一点二笔巨石悬,长画万岁枯松倒。
叫啖忙忙礼不拘,万字千行意转殊。
与这位书法家的描述相符的书法形式是()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理解能力。
A 属于草书,B 属于楷书,C 属于行书,D 属于隶书。
题干所描述的是草书的书法特点。
2.中国古代绘画种类中,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的是()
A.人物画
B.山水画
C.风俗画
D.文人画
解析:选D。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
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的是文人画。
3.郑板桥是清代扬州画派的杰出人物。
他的诗、书、画被誉为三绝,其作品成为中华民族优秀的艺术遗产。
他的代表作是()
A.《墨兰图》
B.《游春图》
C.《牡丹蕉石图》
D.《墨梅图》
解析:选A。
《游春图》是隋唐时期的作品;《墨梅图》是元代王冕的作品;《牡丹蕉石图》是明代徐渭的作品;清代郑板桥的作品是《墨兰图》。
4.以历史的视野和眼光看戏曲可以发现传统社会发展的轨迹。
标志中国古代戏曲真正成熟的是元杂剧,从元杂剧中我们可以发现和捕捉到()
①城市经济繁荣发达②市民阶层发展壮大③知识分子地位低下④蒙古族和汉族有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