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农药对水稻褐飞虱的防治效果试验
- 格式:pdf
- 大小:1.25 MB
- 文档页数:1
108实验研究1.试验目的霞浦县位于台湾海峡西北岸,地处福建省东北部,主要种植单季稻。
稻飞虱是本县水稻主要的虫害之一,给水稻生产造成严重的威胁。
通过大区示范试验,明确10%三氟苯嘧啶SC采用飞防喷雾防治水稻飞虱(白背飞虱、褐飞虱)的防治效果;对水稻的安全性;对害虫天敌、水稻产量的影响,为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2.试验条件2.1 试验材料试验对象:稻飞虱试验作物:单季稻水稻品种:中浙优8号,杂交籼稻,水稻品种为中浙优8号,5月3日播种,6月6日移栽,9月7日收割,生育期128天。
2.2 环境条件2.2.1 栽培条件。
试验选择在霞浦县柏洋乡后垄村胡吓增的单季稻田,试验田前茬作物为太子参,6月6日人工移栽,栽插密度约10000丛/mu。
2.2.2 土壤条件。
试验田土壤为沙壤土,肥力中等,PH值为6.8,田间杂草极少,无浮萍。
2.2.3 气候条件。
试验第一次施药当天(7月13日)晴,风力1-2级,平均气温27.1℃。
第二次施药(8月7日)晴,风力1-2级,平均气温25.5℃。
处理3第三次施药(8月27日)晴,风力1-2级,平均气温27.8℃。
整个试验期间无影响试验结果的恶劣气候条件。
3.试验设计3.1 供试药剂试验药剂:佰靓珑(10%三氟苯嘧啶)SC(杜邦公司提供)、25%吡蚜酮WP(江苏省盐城双宁农化有限公司,市售)。
对照药剂:60%烯啶·吡蚜酮%WG (燕化永乐(乐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市售)。
药剂用量与编号详见表1表1 供试药剂试验设计处理编号处理有效成分用量(gai/ha)制剂用量(g orml/mu)用水量(L/mu)后期药剂处理有效成分用量(gai/ha)制剂用量(g orml/mu)用水量(L/mu)110%三氟苯嘧啶SC2416 1.5药后25天,25%吡蚜酮WP1504030260%烯啶·吡蚜酮%WG10812 1.5药后25天,25%吡蚜酮WP1504030360%烯啶·吡蚜酮%WG10812 1.5药后25天,25%吡蚜酮WP1504030药后45天,60%烯啶·吡蚜酮%WG10812304空白对照(清水)1.5清水303.2 小区设置试验药剂和对照药剂每个小区面积5亩,重复3次。
10%噻虫嗪杀虫单缓释粒剂防控水稻害虫褐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效果郭志刚;郭振营【摘要】[目的]明确10%噻虫嗪·杀虫单缓释粒剂对水稻害虫的防控效果.[方法]于水稻移栽前撒施10%噻虫嗪·杀虫单缓释粒剂,研究其对水稻不同生育期褐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的防控效果.[结果]10%噻虫嗪·杀虫单缓释粒剂有效成分用量6000~7 500g/hm2处理在水稻移栽后40、60、80、100 d对褐飞虱的防效分别为55.59%~ 66.88%、79.26%~ 87.34%、84.22%~ 93.22%、74.08%~81.73%;水稻移栽后50、70、90、110 d对二化螟的防效分别为86.71%~ 91.53%、90.94%~ 97.18%、87.59%~91.39%、78.68%~88.65%,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分别为70.68%~82.92%、80.28%~ 89.05%、70.26%~81.75%、49.36%~62.23%;且对水稻安全.[结论]10%噻虫嗪·杀虫单缓释粒剂基本可防控水稻生育期褐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的危害,生产上推荐用量为有效成分量6000~7 500 g/hm2.【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5(000)034【总页数】3页(P187-188,266)【关键词】缓释粒剂;防控;害虫;水稻【作者】郭志刚;郭振营【作者单位】新乡市农业科学院,河南辉县453600;新乡市农业科学院,河南辉县453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5.112噻虫嗪[1]是第2代烟碱类高效低毒杀虫剂,对害虫具有胃毒、触杀及内吸活性,施药后迅速被内吸,并传导到植株各部位,对鞘翅目、双翅目、鳞翅目,尤其是半翅目害虫有高活性[2-3]。
杀虫单是人工合成的沙蚕毒素类似物,为乙酰胆碱竞争性抑制剂,具有较强的触杀、胃毒和内吸传导作用,对鳞翅目害虫的幼虫有较好的防治作用[4]。
江西农业学报2011,23(4):72~74Acta Agr i culturae Jiangxi烯啶虫胺对水稻的安全性评价及对褐飞虱的生物活性许小龙1,徐广春1,徐德进1,邢平2,顾中言1收稿日期基金项目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项目[X()6]。
作者简介许小龙(6),女,江苏兴化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作物害虫防治及农药应用研究。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4;2.南京红太阳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1300)摘要:采用目测法和生长抑制法研究了50%烯啶虫胺可溶粒剂对水稻的安全性,同时用稻茎浸渍法测定烯啶虫胺对褐飞虱的室内活性,并进行了田间试验。
结果表明,50%烯啶虫胺可溶粒剂对水稻安全。
室内生测结果表明烯啶虫胺对褐飞虱毒力较高,LC 50值为1.7816mg/L ,显著高于吡虫啉。
田间试验表明50%烯啶虫胺可溶粒剂对褐飞虱的防治效果在84.73%~96.48%之间,持效期15d 。
关键词:烯啶虫胺;水稻;褐飞虱;室内活性;安全性评价中图分类号:S48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581(2011)04-0072-03Safety E va l u a ti on of N itenpyram to R i ce and Its B i oacti vity toN il aparva t a l ugen sX U Xiao-lo ng 1,XU Guang-chun 1,X U De-ji n 1,XI NG P i ng 2,GU Z hong-yan 1(1.Instit ute of P lant P rotectio n ,Ji angsu A cade m y of Agr i cultura l Sc i ences ,Nanji ng 210014,China ;2.Nan ji ng R ed Sun L i m ited Co mpany i n Ji angsu P rovi nce ,Nan ji ng 211300,Ch i na)Abstra ct :The sa f e ty of 50%N itenpyra m SG t o rice i s eva l ua ted by ocular esti m ate m ethod and gro wth i nhi b iti on me t ho d respec ti ve l y .The to xic it y of N itenpyra m to bro wn p l anthopper (N ilaparv a ta l ugens )is also tested by using rice-ste m -d i pp i ng m ethod ,and t he field control efficacy trials are do ne .The resu lts of sa fety eva l uati on i ndica te t hat 50%N i tenpyra m S G is safe to rice .The re s u lts of the laboratory b i oassay sho w that the toxi c ity of N itenpyra m to bro wn planthopper i s si gnificantl y hig her than that of I m i daclo prid ,and t he LC 50va l ue is 1.7816mg /L .The results of field tr i a l s de m o nstrate tha t the control effic i ency of 50%N itenpyra m SG a ga i nst bro wn plantho pper i s bet ween 84.73%and 96.48%,and its co ntrol effect lasts 15days .K ey wor ds :N itenpyra m;R i ce ;Bro wn planthopper ;To xicity ;Safety evaluatio n褐飞虱(N il aparv a ta lug e ns St l)是我国及亚洲水稻种植区的重要害虫之一,随季风迁移,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外界条件适宜时,易暴发成灾[1]。
几种农药对水稻褐飞虱的防治效果试验
马锦綉
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石井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摘要:经试验表明,用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可以持久有效地控制褐飞虱成虫,一般用量 20g /667 m 2时就可以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10%吡虫啉、25%噻嗪酮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较好地防 治褐飞虱,此办法可以迅速将虫量压到最低,但是要想长期对其进行控制,应在用药之后及时进行
【
植物医生科並宙农Z H IW U Y IS H E N G 科曰思农
检测,预防虫量回升。
关键词:褐飞虱;吡蚜酮;防效
褐飞虱作为危害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在环境适 宜的情况下可迅速得到发展,具有较大的危害性|1]。
1材料与方法1.供试药剂
本试验药剂为25%吡蚜酮,对照药剂为10%吡 虫啉、25%噻嗪酮。
1.2试验作物和防治对象
一季稻是本次实验采用的作物,褐飞虱是防治 的主要对象。
1.3试验处理和方法
试验在娄星区石井镇环江村刘家组农户的承包 田实施。
在对褐飞虱田间防治的药效实验中,设25% 吡蚜酮单剂20g /667m 2、设10%吡虫啉40g /667m 2、 25%噻嗪酮70 g /667m 2共3处个处理,以清水作空 白对照。
将区组重复4次并进行随机排列,总区数为 12,面积为30 m 2,筑埂将各小区隔开。
在8月25日 (水稻破口抽穗期)进行一次施药,兑水60kg /667m 2 喷雾,器具为手动喷雾器,施药时起田间保持3 C m 深水层7 d 。
1.4试验调查
于8月25日(水稻破口抽穗期)施药前调查虫 口基数后施药,于8月28日和9月1日,分2次调 查残余活虫数,每小区共计调查30兜。
不区分褐飞 虱种类,只计成、若虫,并计算总褐飞虱的防治效果。
2结果与讨论
2.1在药后3d 、7cl 进行观察,各处理区水稻生 长良好,无药害现象发生。
不同药剂处理对褐飞虱田间防效:
处理药前小区平均虫口基数/头、药后3d 、7d 防效(4次平均值)
25%吡蚜酮:施药前305.0头,施药3d :95.2 头、63.4%,施药 7d :9.3 头、96.4%。
10%吡虫啉:施药前:352.5头,施药3d l 42.0 头、52.8%,施药 7d :65 头、78.4%。
25%噻嗪酮:施药前:282.0头,施药3d :80.0 头、62.8 %,施药 7d :25.25 头、89.5%。
CK 对照:施药前:175.0头,施药3d :150头,施 药 7d 75.36 头。
2.2在用药后的3d 调查,3个处理均有较好的 速效性,处的防效分别为6
3.4%、52.8%、62.8%;药 后7d 调查,3个处理的防效分别为96.4%、78.4%、 89.5%。
经分析得出,防治效果最好的为25%吡蚜酮 20g /667 m 2,相对于其他处理,具有显著的差异。
2.3通过实验初步可以得出,对褐飞虱的防治 各处理都具有较好的效果,其中对于褐飞虱成虫的 防治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具有较好的速效性,持 久性也非常好。
在褐飞虱成虫和产卵髙峰期用药, 用量为20g /667 m 2时,药后7cl 防药达到9%以上, 是防治褐飞虱的理想药剂,10%吡虫啉和25%噻嗪 酮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较好地防治褐飞虱,此办法 可以迅速将虫量压到最低,但是要想长期对其进行 控制,应在用药之后及时进行观察,预防虫量回升。
参考文献:
[1]黄良日.几种农药防治水稻褐飞虱的田间药效试 验 J 北京农业,2012,36:4-65. K
科普惠农I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