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标题的意识形态——六国媒体对马航MH370客机失踪报道标题的对比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4.95 MB
- 文档页数:5
2021关于马航事件的中日新闻标题批评性语篇对比范文 一、理论基础 批评性语篇分析主要形成于20 世纪 80 年代末至 90 年代初,标志性着作有Fairclough 的 Languageand Power (1989),以及 Wodak 的 Language, Powerand Ideology(1989)。
批评性语篇分析通过对语篇的分析,并结合社会学、心理学等多角度去解释语言、权利和意识之间的关系。
包括意识形态对语篇生成的影响、语篇对意识形态的反作用以及两者是如何为社会权力关系服务的。
因此,批评性语篇分析大多倾向于对社会热点和政治议题的研究。
Halliday 系统功能语法被认为是批评性语篇分析最有利的武器之一,它由概念、人际、语篇这三大纯理功能构成。
二、分析工具与语料 (一)分析工具 不同的语料根据其特点可从不同视角来分析。
本文将主要运用Halliday 系统功能语法来进行批评性语篇分析。
Halliday系统功能语法的三大纯理(概念、人际、语篇)功能 ,换言之,是指语言既可以用来描述主客观世界,又可以用来建立和保持人际关系,还可以用来组织信息。
概念功能是语言用来表达说话者内部经验及各事物之间逻辑关系的功能,主要由动词及物性来实现。
人际功能是能表达讲话者的身份、地位、动机等的功能,主要通过语气系统来实现。
而语篇功能则指的是人们在使用语言时如何把信息组织好,同时表明各信息之间的关系。
(二)新闻语料 本文主要选取了在中日两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报纸———《人民日报》和《朝日新闻》中有关 “马航MH370”的新闻标题作为语料。
《人民日报》和《朝日新闻》作为中日两国的权威性报纸,因各自立场不同,针对同一事件的新闻主导意识形态必定不同。
在收集语料时,作者严格遵循“对比语料应当是对同一事件相近时期内的报道”这一原则,将两份报纸围绕“马航MH370 事件”的新闻进行收集,分别选取收集了《人民日报》及《人民日报海外版》上的新闻标题共 21 条(2014.3.11—2014.5.6)、《朝日新闻》上的新闻标题共 32 条(2014.3.8—2014.5.16)来进行对比分析。
中国媒体在马航失联事件中的评析马航客机失联进入第9天,依然不知其何在。
参加搜救的国家超过10个,最终也变相地演变成一场反潜与卫星战的大演习,虽然谁都没有最后取胜,但是,美英两国显然表现出其强大的情报监控实力。
而在这之外,另外一场战斗正在悄然进行,那便是世界超级媒体之间的新闻战。
在这次新网战之中,中国媒体明显逊色于国外其他媒体,中国媒体在这场战争中失败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一、在信息的获得渠道上,外媒比中国媒体在速度和语言上都有优势。
在马来西亚参与此次MH370失踪事件报道的媒体大致可以分为马来西亚本地媒体、欧美主流媒体和中国媒体三类。
马来西亚本地媒体又分官媒和民间媒体两类,按照语言又可以分为英语、马来语和中文三大类。
和中国国内一样,在灾难报道中,官媒(比如大马通讯社)比民间媒体有资源优势,而英语和马来语的媒体又比中文媒体相对接近政府消息源。
在过去十天的表现来看,欧美媒体报道的传播力远远超出了马来西亚和中国的媒体,他们对于官方信息的发布、对于失踪原因的分析、猜测都得到了广泛的转载。
但这并不代表他们的信息都是他们第一手获得的。
其实有不少消息是欧美媒体依据当地媒体的报道再度加工后才广泛传播的。
比如马来西亚当地马来语媒体每日新闻确认的马来西亚官方称军方雷达探测到在马六甲一岸槟城外海霹雳岛附近有不明飞行物(后来证实确实是MH370),后来CNN、路透社再跟踪这一报道,传回国内后这个消息就变成了CNN等国际媒体为信息源。
两名机长的住家和基本信息也同样是当地媒体报道后欧美媒体才纷纷跟进的。
二是,飞机是美国产的,飞机的数据联系方式美国最清楚不过,所连接的卫星也是美国的,这类信息当然只有美方能发布。
飞机制造商波音、发动机制造商罗罗、国际刑警组织等等都是欧美的企业和组织,他们在马来西亚并没有发布渠道。
另外,他们和中国媒体的关系也远不如和欧美媒体的关系亲近,最终中国媒体得不到有效信息并不意外。
三是、登机乘客有问题的那部分信息,自然是马航和相关国家才能掌握。
引言(一)选题来源和意义1、选题来源著名社会学家贝克以“风险社会”来诠释现代社会,即现代社会呈现出“人类随时面临着由不断发展的社会所造成的会威胁生存或生命的风险”这样一个主要特征。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我国也处于风险社会的浪潮中,并且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各种矛盾、灾难事件不断涌现。
自2003年中国爆发非典型肺炎以来,食品安全、雾霾天气、交通事故、局部地区政治暴乱等灾难事件都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引起大众恐慌和社会不安。
风险社会的到来让人们意识到灾难无论在任何时刻都是与人类生存紧密相关的,因此,灾难新闻的报道已经成为了新闻传播的一个重大主题。
回顾我国比较重大的突发灾难事件,其媒体报道对于社会进行有效灾难应对是有重要意义的。
与过去不同的是,现代风险社会正经历着由“天灾”到“天灾与人祸”,由“客观风险”到“客观风险与主观风险”并存或重叠、交叉的巨大转变,灾难事件呈现出成因复杂化、表现多样化和应对高难度化的特点;而随着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我国大众正以高频率、多元化的方式进行媒体接触,一方面新媒体正以海量、快速的信息传播挑战着传统媒体,另一方面谣言、假新闻等增加社会风险的因素也开始显现,而这些风险带来的,是灾难恐慌心理的传播,社会焦虑感的增加,从而引发社会矛盾,造成社会动荡。
这样的情况下,面对灾难的复杂与信息的泛滥,对媒介素养尚未达到一定程度的我国大众而言,除了通过新闻报道了解灾难事件进展及相关情况外,其“解困”需求开始表达:除了“怎么了”,大众更在乎“为什么”以及“怎么办”。
以“马航MH370失联事件”的媒体报道为例,这样一件发生在风险频发并且新媒体繁荣时期的“谜团式”灾难事件,由于真相不明以及信息发布的滞后,“马航”事件(以下皆简称“马航”事件)引起了政治阴谋论,恐怖主义说等多种煽动社会恐慌情绪的猜测与谣言,在事关154名中国人的特殊背景下,暴露出我国媒体在当前灾难新闻报道中的“解困”缺陷。
由于报道技术落后、理念陈旧、经验不足、制度死板等硬伤的桎梏,在“马航”事件中,我国媒体无法较圆满回应大众的期待,甚至因为报道实力的弱势引发两次学术界、互联网、媒体圈和大众高关注度,高参与度的媒介批评,如挖掘灾难信息能力弱、煽情主义严重等。
从马航失联事件看新媒体如何借鉴传统媒体编辑理念-新闻学从马航失联事件看新媒体如何借鉴传统媒体编辑理念【摘要】自2014年3月8日马航MH370客机失联事件曝光以来,包括各国政府、媒体、公众各方都对该事件给予高度关注,此后的半个月时间里,各个新媒体平台都成为媒体和公众参与事件讨论的交流平台,其中又以微博最盛。
然而新媒体平台的信息传播却出现诸多问题,如谣言的肆意传播、以煽情代替信息传播、信息趋同等。
相对而言,传统媒体因为有成熟的编辑理念,并未成为谣言的传声筒,并且多角度、深入地为公众呈现信息。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了传统媒体的编辑理念对新媒体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新媒体传统媒体编辑理念2014年3月8日,马来西亚航空公司一架航班号为MH370的飞机原本预定于早上6:30到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然而在夜里2:40时,马航方面宣称客机突然失联,法新社最先报道了此条消息。
飞机上包括12名机组人员和227名乘客共239人,其中中国籍乘客154人。
因为失联飞机乘客主要是中国人,所以此事件一经曝光就引起了中国网民的关注,微博上各种信息层出不穷。
然而,一些未经证实的信息和一些恶意制造的谣言也在网络中肆意传播,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虚假信息肆意传播只是新媒体信息传播存在的问题之一,另外新媒体还存在内容同质化,过分强调时效性而忽视其社会效果等问题,相较而言,传统媒体较好地处理了这些问题,根本原因在于传统媒体有成熟的编辑理念,而新媒体因为发展时间较短,并没有明确成熟的编辑理念,所以在平衡社会效果、新闻价值和媒介定位上还存在着明显的缺陷。
一、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编辑理念比较媒体的编辑理念是指媒体对其性质、媒体宗旨和新闻传播的立场、原则这些方面做出的明确规定,是指导媒体工作的基本纲领。
新旧媒体的编辑理念有许多明显的差异,传统媒体因为发展时间长,拥有一套完整成熟的编辑理念,新媒体可以借鉴传统媒体的编辑理念来提升其内容质量,拓展其生存空间。
1、传统媒体的编辑理念(1)细化定位,分众营销。
关于同一突发性事件的网站新闻对比分析--介入系统视角唐蓓蕾【摘要】2014年3月8日马航MH370失联事件引起了全球的关注,对于同一事件,不同的新闻网站也有不同的构建方式。
本研究借助UAM Corpus Tool分析马航失联第一天,中国日报网和华盛顿邮报网的相关报道,对比其介入资源的使用。
经研究发现,这两种语料在自言和借言、认可资源以及否认资源这三方面存在差异。
最后我们探讨了这些差异背后的原因,主要是这两种不同的网站所持有的立场不同,以及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The disappearance of MH370 on March 8th,2014 has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And for the same events,different news wetbsites have different ways of construction. This study aims to analyze the news on the first day of the appearance from two different kinds of newspapers,Chinadaily and the Washington post by UAM Corpus Tools. We aims to compare the engagement resources distributed in the two kinds of newspaper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Corpus Tools,we found that these two kinds of newspapers differ in three aspects,monoglossic and heteroglossic resources,acknowl-edge and deny resources. In the end,we discuss the reasons behind these differences.【期刊名称】《枣庄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00)001【总页数】6页(P57-62)【关键词】网站新闻;马航MH370;介入资源;客观性;权威性【作者】唐蓓蕾【作者单位】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 21009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3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事件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从马航370失联事件看国内四大新闻门户网站应对突发事件之作为及其思考针对本年度社会重大热点“马航"370事件,笔者浏览了新华网、中国新闻网、新浪新闻、网易新闻等四大新闻平台的呈现。
四大网站中,新华网依托于传统媒体,有相应的记者站为其提供最及时的新闻资源;而中国新闻网、新浪新闻、网易新闻等三大网站按照我国相关法规规定并没有进行"报道"的权利,但在署名信息源的前提下可以转载新闻。
笔者得出以下三点启发:1 有新闻就是好新闻的时代已经过去由于新闻资源的互通有无,四大新闻平台中呈现的新闻并非各自独有,而是络浩瀚的新闻资源中择取、整理。
网络新闻的呈现方式多是文字、图片、视频的结合。
尽管是存在选择的多元化,但是共同点是均全面、多角度的向受众展示了事件已被揭开的面貌、事件发生的缘由、历史相关事件以及其他具有延伸意义的内容。
譬如,四大新闻平台中,只有新浪新闻没有对近年来的全球空难进行梳理,而新华网和中国新闻网都对飞行安全常识进行了普及。
网络技术的发展切断了传统媒体对新闻资源的垄断。
有新闻就是好新闻的时代已经过去。
对于今天的网络新闻,"全面"仅仅是及格线,要想获得竞争优势,必须得"能他人所不能"。
中国新闻网的"二维码扫描",新浪新闻的24小时直播中,将视频直播、事件微博直播、网友评论已平行放置的方式呈现都是创举,是吸引受众驻足的亮点。
在专题新闻中,新闻的整理不应当成为重点。
重中之重是要挖掘出"独家",新浪新闻的"独家解读"板块就是由新浪平台自身的资源,是在其他三个平台无法获得的。
2 媒体要始终如一的重视舆论引导的功能受众是透过媒体的"眼睛"看待目不能及的世界。
作为社会公器,大众传播具有舆论引导的功能和责任,网络新闻作为新兴的大众传播渠道,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自身的责任。
新闻前哨2014年第5期马航“失联”媒体报道反思马航MH370客机3月8日起“失联”,至今已经一个多月。
关于马航失联客机的报道,包括网络和社交媒体在内的中国媒体,与国际媒体相比,存在明显差距。
新闻媒体的成长,以及其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的职能角色,要求媒体人、媒体组织、媒体平台坚持理性专业的视角,捍卫客观公正的文明价值。
媒体人如何避免情绪化与耸动性冲击报道的理性价值?如何超然于民粹与民族主义的裹挟,以专业性、责任感作为报道的出发点与原则?如何避免社交传播碎片化、快餐化、情绪化影响传播生态与公共舆论?新华社:中国媒体表现疲软新华社发表文章称,马航事件中,中国媒体表现“疲软”的背后,既有“不知向何处挖”的混乱,又有“挖不到信息”的尴尬,中国媒体的情报搜集和分析能力有待改进,这值得反思。
文章称,虽然已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仍有很多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马航370事件再次凸显这个尴尬事实。
文章指出,近日,在网络上流传着一篇名为《无法到达的新闻现场》的分析文章中称,“几乎所有的干货都是《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路透社、BBC 等英美媒体挖出来的,它们的报道真正对马来西亚形成了压力。
”从两本假冒护照到马军方承认客机失踪前有折返迹象,从失联客机副机长曾邀请女乘客进入驾驶舱拍照,到机长家中有飞行模拟器,还是反对党的支持者。
就在CNN、路透社等国外媒体一次次披露“线索”的同时,中国记者也到达了一个又一个新闻现场———丽都饭店、富国岛、吉隆坡、搜救舰船。
中国新闻人的努力,让国内受众及时看到了搜救画面,听到了发布会声音。
但必须承认的是,这一阶段中国媒体在关键信息挖掘、证实证伪上几无所获。
体表现“疲软”的缘由:“仅仅‘到达’,仍然不是‘媒体的力量’。
因为,有一些新闻没有‘现场’,而有一些‘现场’无法‘到达’。
”现场,不仅在发布会上或搜索区域,更在国际刑警组织、飞机制造商、卫星机构、机长住处。
这背后,既有“不知向何处挖”的混乱,又有“挖不到信息”的尴尬,中国媒体的情报搜集和分析能力有待改进,这值得反思。
空难报道框架与中国新媒体社会责任以MH370事件为例一引言2014年,以马航MH370事件为代表的空难事件一度引爆国内外社会情绪,“空难”成为2014年度社会热点的关键词,我国媒体在此次空难报道中的表现及其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也成为公共讨论话语场的争论点。
在当前媒介融合背景下,新媒体在空难事故中的报道更值得关注。
在新闻报道中,框架在引起关注公众对事件或问题的解释和影响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诺里斯,1995)。
框架是人们把社会现实场景转换为主观意识的重要凭据,即人们对事件的主观解释与思考结构(戈夫曼,1974)。
在新闻报道中,媒体往往会通过一个或多个框架的运用,通过报道的标题、导语、图片等内容的体现,组织话语及新闻事件的“出场顺序”,从而建构社会现实。
在空难事故报道中,媒体毫无例外地常常会通过材料的取舍和解释的架构,以框架的呈现完成特定意义的凸显。
我国新媒体对MH370事件的报道中亦有“框架”的出现。
透过事件本身,我国的新媒体体制如何建构、呈现新媒体从业者的观念及其新闻实践,新媒体在空难报道中存在怎样的报道框架、其报道框架会带来怎样的社会联动,而新媒体是否有能力通过反思来协商已有的报道框架,都是应该反思的问题。
本文将运用“框架”这一概念工具,探讨新媒体空难报道框架在MH370事件中的呈现及其产生的社会影响。
二文献分析与研究假设(一)框架理论述评框架的概念源自人类学家格雷戈里·贝特森(Bateson,1955),后来,美国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将这一概念引入文化社会学的研究范畴。
戈夫曼认为,在社会生活中人的活动所体现的各种特征共同构成一种框架,它不但可以唤醒读者原有的零散经验,同时也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经验性指导(戈夫曼,1959)。
框架是一种提供给人们的“解释的图示”,这一图示可以帮助人们发现、了解、确认和区分信息或事件(戈夫曼,1974)。
戈夫曼认为,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由于蕴含或使用了特定的解释框架,原本混杂的、不相关日常生活情境将可能因此具有某种特殊意义。
第31卷第2期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V01.31N o.2 2014年4月J O U R N A L O F Z H E J I A N G O C E A N U N I V E R SI TY(H U M A N I T I ES SC I E N C E)A pr i l,2014新闻标题的意识形态——六国媒体对马航M H370客机失踪报道标题的对比分析翁梦晨(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杭州310018)[摘要]文章以韩礼德(H al l i day)的系统功能语法为理论基础,参照特鲁(T r ew)f l O分析模式,对《美联社》和其他五国媒体关于马航客机失踪的新闻报道标题进行对比分析,揭示了新闻标题反映其所在媒体的意识形态,提出读者在解读新闻标题时应批判地把握媒体的意识倾向。
陕键词]马航客机;系统功能语法;句式分析模式;意识形态;新闻标题[中图分类号]G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8318(2014)04—0039—052014年3月8日,马来西亚航空公司与一架载有239人的客机失去联系。
该失联航班于00:27分从吉隆坡起飞,01:20分在越南胡志明管制区失联。
据马航公布的失联乘客名单,其中包括154名中国乘客,7名澳大利亚乘客,4名美国乘客,2名新西兰乘客,2名加拿大乘客,1名俄罗斯乘客及其他各国乘客数名,引起了全世界范围内的强烈关注和持续讨论。
笔者搜集了上述六国新闻主流媒体对该事件第一时问报道的新闻标题,参照特鲁“1在“w hat t he pa per s say”一文中介绍的分析模式,对各国新闻标题进行了批评对比分析。
各国主流媒体对马航客机失踪事件的第一时问报道标题,直接、及时地披露出各国媒体背后的意识形态操控和集团利益驱动。
通过对比分析,笔者得出,各国媒体对同一事件报道的关注点大相径庭,无论是对国民的关注,还是对事件内容的报道,都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及倾向性。
一、批评话语分析理论基础新闻语篇作为大众语篇之一,与意识形态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而新闻标题则以其精炼的语言对新闻内容及中心思想进行富有特色的浓缩、概括,使其不仅在语言上具有独特的风格,而且还反映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司同一新闻事件,用不同的新闻标题进行报道,其效果是大不一样的。
[3]批评话语分析源于批评语言学,由Fai r cl ough于1989年正式提出,是以韩礼德(H al l i dav)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门工具语言学理论,主要用于分析新闻等大众语篇,揭示语言结构背后所隐藏的意识形态和社会权利关系。
【4]19韩礼德认为,语言的本质和我们对它的需要与它所具备的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语言必须满足使用者三个方面的需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三大“纯理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
概念功能是指用语言来表达世界中的各种经验,即描述发生在周围的事件。
概念功能反映人类各种经历,而及物系统又是表达概念功能的一个语义系统。
作者选择何种功能成分,选择何种体现这些功能的语类(如名词短语、动词短语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思想观点和意识形态。
[5146人际功能是语言使用者身份地位、关系等的表达,主要通过『青态和语气表达出来。
语篇功能是指语言使用者将语言置于社会文化语境中,利用语境提供的信息,使语篇成为一个统一连贯的整体。
语篇功能包括说话者组织自己思想先后顺序的主位结构或对信息中心成分处理的信息结构。
陴6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将语言同社会结构和社会背景紧密地联系[收稿日期12014—02—21[1乍者简介]翁梦晨(1990一),女,浙江衢州人,硕士研究生。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Jour nal of Z hej i ang O cea n U ni ver s i t y(H um ani t i es Sc i ence)第31卷起来。
本文主要运用词语选择、语气、主位结构等分析工具,并借用T r ew在“W hat t he pa per s s ay”一文中介绍的分析模式,对各国新闻标题进行批评对比分析,从而挖掘出新闻语篇和意识形态之问的联系。
该分析模式通过将句子分解成各成分因子——“第一参与者”,“第二参与者”,“过程”,“属性”和“环境成分并分析这些句子成分因子,揭露出句子的隐含意义。
“过程”是指能够持续一定时问的动作、状态等,一般由动词和名词表示;“参与者”是过程所涉及到的实体,基本上是名词;“属性”是对参与者特性的判断;“环境成分”能够说明过程发生的原因、状态等。
二、新闻标题分析过程分析的第一步,笔者找出马航客机失踪事件的四大核心关键词:1)M al avsi a;2)pl ane;3)m i ssi ng;4) passenger s。
由于标题是内容的精华,因此,对该事件的报道标题必须涵盖所有核心词。
分析的第二步是找出各国新闻标题中所有的句子成分因子并一一罗列到表1中。
第三步是用符号“+”标记出各国新闻标题中涵盖了事件核心关键词的句子成分因子。
第四步是对比各国新闻标题中被标记符号“+”的句子成分并借助表格对各国新闻标题进行描述和对比分析。
摘录过程中,用名词形式写出标题中用代词或者省略的参与者并写入()中;用动词形式写出标题中省略的动词并写入()中;()中的成分因子不记入统计和数据分析中。
三、六国新闻标题分析结果本文所选的语料是美联社(简称A P)——I.Boei ng777:O ne of t he s af est i et s(I波音777是最安全的飞机之一),中国时报(简称C D)——Fear s i nt ens i f y f or m i s si ng M a l aysi a Pl ane(中国对马航飞机失踪担忧加剧),俄罗斯之声(简称R ur v)——M al avsi a A i r l i nes“has l os t cont r ac t”w i t h Pl a ne C ar r yi ng239Peopl e(马来西亚航空公司与一架载有239人的飞机失去联系),澳洲人报(简称A us)——M al avsi a A i r l i nes Pl a ne M i ssi ng:A us si e sam ong t he passenger s(马来西亚客机失踪:乘客中有澳大利亚人),新西兰先驱报(简称N z)——C hi na—bound M a l aysi a J et V a ni she s w i t h239P e opl e aboar d(--架飞往中国并载有239人的马来西亚飞机失踪)以及多伦多星报(简称T S)——Sear ch B e gi ns f or M i s si ng M a l a ysi a A i r l i nes Pl a ne C a r r yi ng227P a sse nge r s,12C r ew f一架载有227名乘客,12名机组工作人员的马航飞机失踪,搜救工作已启动)对马航客机失踪的报道标题。
新闻标题具有传递信息和总结内容的功能,是受众阅读新闻语篇的导读,因此,新闻标题必须与语篇核心内容息息相关;必须有涵盖语篇核心内容的关键词;必须客观公正及真实。
B el l将新闻标题界定为新闻语篇的一种次语类(sub—ge nr e),它表达了新闻内容中最为重要的信息,在新闻语篇的编码和解码过程中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同马航客机失踪事件有四大核心信息关键词:马来西亚(航空公司);客机;失踪;载有239名乘客。
该事件报道标题中缺了哪个关键词都是对事件的不完全报道。
笔者将各国新闻标题一一罗列到表1中,借用Tr ew的句式分析模式对各国标题进行了对比分析。
表1各国新闻标题的对比第一参与者过程1鹩荔与右属性环境成分A P(1)I.Boei ng.777I s J et s(+)O ne of t he saf estC D(1)Fe ar s i n t ens i t y M al aysi a plane(+)(+)M i s s i ng(+)For(1)M al aysi a ai r l i nes(+)l o s t co nt ac t w i t h(+)pl ane(+)R ur v(2)(t he pl ane)ca r r yi ng239peopl e(+)(1)M al a ysi a ai r li nes pl an e(+)(+)m i s s i ng(+)A U S.f21A uss i e s(ar e)t he pas senger s(+)A m ong(1)M al aysi a j et(+)(+)V ani s h(+)C hi n a—bo undN Zf21239peopl e(+)(ar e)A bo ar d W i t h(1)Search begi ns M al a ysi a i r li nes pl a ne(+)(+)M i ss i ng(+)ForT Sf21(t he pl ane)C ar r yi ng227pass enger s,12cr ew(+)第2期翁梦晨:新闻标题的意识形态——六国媒体对马航M H370客机失踪报道标题的对比分析41新闻标题中,每个核心关键词都缺一不可。
从表1中可以看出,标题中涵盖了全部核心关键词的有R ur v,A us.,N Z和T S报道。
C D涵盖了三个关键词,而A P仅有一个。
从表1中,可以看出R ur v新闻标题涵盖了事件的所有关键词,并且毫无任何主观感情色彩的掺入。
由此可以得出,R ur v媒体对于该事件的报道是客观、真实、直接、全面的。
A us.新闻标题的参与者是M al aysi a ai r l i nes pl ane,A us si es,pas s engers。
A us.媒体刻意省略了乘客人数,仅强调客机上本国乘客的安危并将A uss i es置于第二过程的第一参与者,忽略了他国失联乘客的存在,其撰写的新闻标题充盈着对失联国民的急切担忧。
N z标题的参与者是M al aysi a j et,230peopl e,基本与Rur v一致。
虽然两者的参与者基本一致,但过程动词的选择大相径庭。
R ur v用了l ost co nt ac t w i t h来描述客机失联,而N z用了vani sh一词来表述客机失踪。
根据《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l ose co nt ac t w i t h的意思是失去联络;vani sh用作不及物动词,其意思是消失,突然不见,消亡。
从语义的角度看,vani sh一词用来表达客机“失踪”之意有点过,会误导读者解读成马航客机不复存在,机上人员或已遇难,给乘客家属带来更深程度的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