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测量规范

  • 格式:doc
  • 大小:78.00 KB
  • 文档页数:1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技术管理规范

总则………………………………

第一章矿区地面控制测量

第二章矿井测量

第一节联系测量

第二节井下控制测量

第三节采区测量

第四节井下仪器设备的特别规定

第三章施工测量

第一节井口标定及井筒十字线测量

第二节地面建(构)筑物施工测量

第三节井巷施工和提升装备安装测量

第三节贯通测量

第四章测绘资料

第一节煤矿基本矿图

第二节测量原始资料与成果计算资料

第三节新建矿井测绘资料的移交

第五章地表与岩层移动及“三下”采煤观测

第六章征迁及复垦测量工作

附则

总则

一、根据《煤矿测量规程》中的有关规定,结合当前测绘技术发展状况以及公司测量工作实际情况,为加强测量工作基础管理,特制定本细则。本细则是对《煤矿测量规程》的补充和个别条款的细化。凡细则内未尽条文或有误之处,均按《煤矿测量规程》原文执行。

二、煤矿测量工作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矿区地面和井下测量控制系统,为矿井各项测量工作提供起算数据;

2.依据设计,进行采掘、土建、管线和机电安装等工程的测量工作,并在煤矿基本建设和生产各个阶段,对采掘工程是否按设计施工进行检查和监督;

3.利用测绘资料,解决矿井生产、建设和改造中提出的各种测绘问题,并为煤矿灾害预防、救护提供有关的测绘资料;

4.测绘各种煤矿测量图,满足煤矿生产建设和规划中各阶段的需要;

5.定期进行矿井“三量”(开拓煤量、准备煤量和回采煤量)的统计分析,正确反映煤矿采掘关系现状。按<<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程>>的要求,对煤矿各级储量动态及损失进行统计和管理工作,对煤炭资源的合理开采进行业务监督。

6.建立地表、岩层和建(构)筑物变形观测站,开展本矿区地表与岩层移动规律、采矿和非采矿沉陷综合治理以及环境保护工作的研究,

7.根据矿区地表和岩层移动变形参数,设计和修改各类保护煤柱。参与“三下”(铁路下、水体下和建筑物下)采煤和塌陷区综合治理以及土地征用和村庄搬迁的方案设计和实施;

8.进行矿区范围内的地籍测量;

9.参与本矿区月度、季度和年度生产计划和长远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

三、测量工作开始前,应根据任务要求,收集和分析有关测量资料,对重要的测量工程,还应编写技术设计书。测量工作实施时,外业观测本身要能自主检核,对起算数据的引用和记录的整理要经两人以上校核,对计算成果必须经两人以上严格对算,对提交的成果报告除应经第二人校对外,还要有测量技术负责人把关并签字。测量工作完成后,要对测量资料及时存档,对重要的测量工程还要编写技术总结。

四、为保证测绘成果质量,对所用仪器、工具应加强管理,精心使用,定期检验、校正和维修。在进行重要测量工作前,对所使用仪器、工具亦必须检验和校正。

五、一个矿区应采用统一的国家坐标和高程系统。国家新、旧系统共存时,要将旧系统换算成新系统。

六、以中误差与允许误差作为评定测量精度的标准,允许误差采用中误差的两倍。

七、积极推广使用先进仪器和设备,推广电子计算技术。建立煤矿测绘资料动态数据库,实现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和绘图的自动化,不断提高矿井测绘技术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八、在符合<<煤矿测量规程>>要求的前提下,积极推广应用经过鉴定、行之有效的技术革新成果。

第一章矿区地面控制测量

一、矿区地面控制测量是指通过一定的测量布网方法和手段建立矿区地面平面和高程控制系统,是矿区测量工作的基础。

二、矿区地面平面控制网可采用三角网、边角网、测边网和导线网等布设方法建立,其布设精度应满足《煤矿测量规程》的规定;也可采用GPS网布设方法建立,其布设精度应符合《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矿区首级平面控制网必须考虑矿区远景发展的需求,应在国家一、二等平面控制网基础上布设,其等级应依据矿区走向长度,参照下表定。

在满足当前生产建设的前提下,加密网可采用越级加密控制网的方法。

三、通过测角方法建立的各级平面控制网,其水平角观测,包括三角测量及导线测量中水平角观测的技术要求及限差,应符合下列表1、表2、表3的规定。表1

表2

表3

四、通过GPS方法建立的各级平面控制网,其布网方式和观测方法均按《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执行。

五、矿区地面高程可采用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GPS测量方法建立。首级控制网,应采用水准测量方法建立,当矿区长度大于25Km时按不低于三等水准的要求进行布设,在5~25时按不低于四等水准的要求进行布设,在小于5Km时可按等外水准的要求进行布设。各等水准网中最弱点的高程中误差(相对于起算点)不得大于±20mm。水准网建立及测站观测技术要求遵照1989版《煤矿测量规程》第33、34条。三角高程测量主要用于山区或丘陵地带的高程控制以及平面控制网点的高程测定,必须布设成与等级水准点连接的网状,相邻测站应对向观测,有关技术要求遵照1989版《煤矿测量规程》第38条。地形点的标高可用GPS测量方法获取。

六、观测工作结束后,应及时整理和检查外业观测手簿中的所有计算是否正确,观测成果是否满足各项限差的要求,确认观测成果全部满足要求后,方可进行计算。

七、测量外业所使用的各种仪器仪表在作业前要检验,性能指标超限要校正。正常使用的经纬仪、全站仪、水准仪、测距仪、GPS接受机等仪器设备至少每年到有资质的维修和鉴定机构鉴定和维修保养一次。测量内业要使用正版且经过资质部门鉴定过的软件。

第二章矿井测量

第一节联系测量

一、将矿区地面平面坐标和高程系统传递到井下的测量,称为联系测量。

二、进行联系测量工作之前,必须编制联系测量技术方案,并根据本方案编写安全技术措施,经矿总工程师和主管安全的矿(处)长批准,向全体作业人员贯彻后,方可实施。

三、近井点的精度,对于测设它的起算点来说,其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7cm,后视边方位角中误差不得超过10″。

四、对于立井,宜采用陀螺经纬仪定向方法传递方向。“联系测量应至少独立进行两次”。其“独立”的含义是:

1.方向传递:在地面已知边上测陀螺方位两测回(或三测回)——在井下起算边上测陀螺方位两测回——在地面已知边上测陀螺方位两测回(或三测回),简称“二、二、二”或“三、二、三”,算是独立传递方向一次。

2.坐标传递:从地面近井点和井下坐标起算点同时向井筒内同一根钢丝测导线,每完成一次算是独立传递坐标一次,两次“独立”间至少水平挪动钢丝5cm。

3.高程传递:对用长钢尺方法传递高程而言,从地面水准基点和井下高程起算基点同时向井筒内同一把钢尺进行水准测量,每完成一次算是独立传递高程一次,两次“独立”间至少上下挪动钢尺20cm。对用测距仪方法传递高程而言,两次“独立”间至少上下挪动主机及棱镜10cm。

五、近井点和井下坐标起算点至井口联测导线边数以不超过3个为宜,联测导线宜按5″级导线方法施测。井口高程基点的测量,应按四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施测。

六、井下同一定向边两次独立定向平均值中误差,对15″和25″级仪器分别为±10″和±15″,其互差分别不超过40″和60″。井下同一高程基点,两次独立传递高程的互差不得大于1/8000。

七、定向工作外业完成以后,一个月内必须将定向资料正式整理两份存档。存档资料包括:近井点及井上、下联系测量记录薄、计算资料和成果台帐。

第二节井下控制测量

一、井下控制测量包括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两项内容。平面控制采用经纬仪导线布设方式,高程控制采用水准和三角高程布设方式。

井下平面控制分为基本控制和采区控制两大类,都应敷设成闭(附)合导线。其中基本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