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实现创新设计(课堂PPT)
- 格式:ppt
- 大小:971.00 KB
- 文档页数:41
《怎样实现创新设计》莆田第八中学通用技术林美丽三、学习目标:1.知道创新思维的基本特征,会识别创新设计的三种类型。
2.能对设计方案提出创新优化设计的见解。
3.初步形成敢于创新的思维品质,和富于想象、敢于表现的个性品质及良好的合作交流态度。
从设计中,表现自己初步形成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创设情境,激发情意师:人们所生存的世界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技术世界,人们的衣食住行、视线所及之处无不闪现着技术进步的光彩。
通过对通用技术的学习,同学们开始走进技术世界、步入设计的殿堂,对设计也有了一些亲身体验。
那么,同学们对自己的作品感到满意吗?(停顿)大多数同学都很用心地去完成自己的设计作品,假如我们能进一步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来优化自己的设计作品,会使我们的作品达到一个更好的程度。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一直都在强调创新。
那么什么是创新呢?(学生讨论交流)【课件投影】---案例联合利华引进了一条香皂包装生产线,结果发现这条生产线有个缺陷:常常会有盒子里没装入香皂。
他们请了一个学自动化的博士后设计一个方案. 综合采用了机械、微电子、自动化、X射线探测等技术,花了几十万成功解决了问题。
每当生产线上有空香皂盒通过,两旁的探测器会检测到,并且驱动一只机械手把空皂盒推走。
中国南方有个乡镇企业也买了同样的生产线.老板发现这个问题后大为发火,找小工说:你给我把这个搞定,不然你给我走人!小工很快想出了办法:花了90块钱在生产线旁边放了台风扇猛吹,于是空皂盒都被吹走了。
提问:这个案例给我们什么启示?结论:创新很重要。
何为创新?就是满足别人还没满足的需求。
如何创新?用高科技手段解决问题是创新,用一般技术手段解决问题也是创新,或者说更是创新。
(简要实录:学生对此问题兴趣高涨,都能动脑思考,对于创新,大家的认识还是可以的,只是不够深入。
通过这个案例,相信大家会对创新有进一步的理解。
并指出创新的重要性,出示课题,引入新课。
)活动:请用一个三角形、两条平行线,一个半圆合成一个有创意的图形,并在图片下用一个短句注释图片内容。
第1篇一、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也在不断变革。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国教育部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案例以“未来世界探索之旅”为主题,旨在通过创新性的课堂教育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案例概述《未来世界探索之旅》课程是一堂综合性的创新性课堂教育案例,主要面向初中生。
课程以“未来世界”为背景,将学生带入一个充满科技、奇幻与未知的虚拟世界。
通过一系列的任务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体验创新。
三、课程设计1. 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3)激发学生对科技、奇幻等领域的兴趣;(4)培养学生跨学科知识运用能力。
2. 课程内容(1)课程导入:通过一段关于未来世界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任务一:分组讨论,设计一个未来世界的城市;(3)任务二:根据所学知识,制作一个未来世界的交通工具;(4)任务三:利用所学编程知识,编写一个未来世界的游戏;(5)任务四:邀请专家进行点评,展示学生的作品;(6)课程总结:回顾课程内容,分享学习心得。
3. 教学方法(1)项目式学习:以项目为导向,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2)合作学习:分组进行讨论和制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3)翻转课堂:让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堂上进行实践和展示;(4)多元评价: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实施过程1. 课程导入教师播放一段关于未来世界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未来世界是什么样的?我们需要做些什么来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2. 任务一:设计未来世界城市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个未来世界的城市。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如环保、交通、能源等,提出具有创新性的设计方案。
3. 任务二:制作未来世界交通工具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利用手中的材料制作一个未来世界的交通工具。
教学设计方案课题名称PowerPoint动画效果设置——相信自己,挑战不可能授课对象计算机专业(一年级联想班)授课时数2课时授课时间2016年11月学生数30 授课形式理实一体教学场地机房教材分析本课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任务驱动型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七章第三节。
学生已经学习过PPT的基本操作,简单修饰以及各种对象的插入。
本节课任务:插入自定义动画,让PPT变得更加生动活泼。
因此,它在整章教学过程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为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立足于教学目标,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处理,设计了龟兔赛跑有趣案例,整合联想班级晨会课件制作的真实项目,搭建了教学与应用的“桥梁”。
教学目标文化基础核心素养❖人文底蕴:掌握四种动画的设置方法,提高审美情趣与表达力。
❖科学精神:在分析三关动画脚本中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做勇于探究的职业人。
自主发展核心素养❖学会学习:养成预习、反思的习惯;在用微课、手机、网络等不同方式自主学习中,增强信息意识,掌握学习方法。
❖健康生活:在不同学习环节中学会合理分配时间,培养如乌龟般自信坚韧的品质。
社会参与核心素养❖责任担当:在小组协作中培养团队意识,激发责任感与荣誉感。
❖实践创新:在运用动画优化晨会课件中,提高解决问题与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创意与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四种动画效果的设置方法,学会合理设计动画。
教学难点设置计时参数,灵活运用动画优化PPT。
学情分析本次授课对象为计算机一年级联想班,他们喜实践、厌理论,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与自主学习能力;但注意力不能持久,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
教学策略结合以上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借助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微课、世界大学城云空间、微信等信息化手段,在翻转课堂理念指导下,采用“预、导、拓”教学模式。
课前学生通过预学习建构新知;课中采用情景教学、任务驱动、分层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在探究、协作中突破重难点,内化知识。
再将知识应用于生活,进一步拓展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