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考试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考试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考试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考试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考试复习提

绪论部分1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产生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间:19 世纪40 年代中期。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客观历史条件资本主义发展及其内在矛盾的尖锐化,以及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阶级基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和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主观条件:马恩的崇高理想.勤奋好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的学风,使他们两人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

2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自身理论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者内在统一整体。

马克思主义的广义理解:包括创始人在内及其继承者列宁主义.中国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四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理想)。

中国近期的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的关系。

3 .关于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反对教条主义;明确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理论联系实际。

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第一章

第三章)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1 .关于哲学的含义及其基本问题哲学的含义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观的统一。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有二方面内容:

第一是何者为第一,它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第二是两者有无统一性,它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唯一标准。

哲学发展的二个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它们的历史形态分别为:唯物主义经历了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三个形态;唯心主义则有二种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2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列宁的经典概念和意义(三点)

3 .马克思主义运动观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原理物质离不开运动(相

反是形而上学);运动也离不开物质(相反是唯心主义)相对静止的重要意义(三点)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只承认静止不承认绝对运动是形而上学;只承认运动不承认相对静止是相对主义诡辩论)4 .马克思主义时空观:时空的哲学含义和特点;时空与运动着的物质不可分离;时空的客观性;时空的绝对.无限与时空的相对.有限的含义和关系 5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实践的含义;实践的三个基本特点;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

人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是与人的实践相联系的世界(三点);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三点) 6 .唯物辩证法体系二个特征:1 联系:联系的客观普遍性;联系的多样性 2 发展:发展的实质是新陈代谢的运动和变化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原理;(新事物的含义及其理由) 3 两种对立的发展观(三点)三大规律:1 对立统一规律:辩证矛盾的含义;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及其关系;矛盾是如何推动事物发展的;内因与外因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2 质量互变规律:质量度的含义及其掌握度的意义;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和意义。

3 否定之否定规律:肯定和否定的关系;辩证否定观的内容与意义;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基本内容;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事物的总趋势和具体道路是前进和曲折的统一。

五对范畴: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可能与现实.内容与形式.本质与现象(五对范畴的共性:都体现对立统一的关系;各自的个性)。

7 .关于规律:规律的含义和特点;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区别和共性。

8 .马克思主义的意识论:意识的起源(二点);意识的本质(三点);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意识的能动性(即意识的能动作用的含义及其主要表现:四点)

发挥主观能动性(即意识的作用)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认识论)1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即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现为四点:来源.动力.标准和目的。

2 .认识的主体 .客体及其关系

3 .马克思主义关于认识的本质及其和唯心主义.不可知论和旧唯物主义在认识本质问题上的区别(三个区别)认识的本质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唯心主义不承认反映,主张先验论;不可知论不承认能真实反映,主张不可知;旧唯物主义不承认是能动反映,主张是直观反映)。

4 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二次飞跃):第一次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或是从实践到认识)两者关系和飞跃的条件;

第二次是从理性认识到实践:原因和条件;认识的辩证运动规律及其意义。

5 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内含真理的含义);真理的客观性及其二点含义;真理绝对性和真理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一个真理的两个方面,不是两个不同的真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标准唯一性的理由(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有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作决定的)实践标准和逻辑证明的关系(实践标准的唯一性和逻辑证明的辅助性)实践标准本身的辩证性(确定和不确定的统一)真理的价值真理和价值的对立和统一关系真理的功能:(三点)

6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的关系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2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三个方面: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地理环境的含义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局限性;人口因素的含义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局限性;生产方式的定义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四点)。

社会意识的含义及其划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含义及其五点表现。

3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生产力的含义及其构成的四类要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三层含义。

生产关系的含义及其包含的三项内容;其中第一项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其决定的作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4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含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

5 社会形态划分及其根据五种 .三种 .四种。

6 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的过程社会历史的发展和自然界发展一样,是一个客观的有规律的过程,考察社会历史可以做到和考察自然界那样做到精确(注意:这里的一样是指有相同之处,不是指完全相同)。

7 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和选择性的一致及其表现(三点)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是指社会历史有规律性;社会历史发展的选择性是指社会历史发展又是社会主体的人的选择的结果。

二者的一致性及其表现。

8 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含义和表现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是指各国发展的普遍性;社会形态发展的多样性是指各国发展的差别性。各自表现。

9 社会发展的动力两对社会基本矛盾的辩证关系及其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革命和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文化的作用。

10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劳动是人的一般本质;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具体人的本质;人的需要也是人的本质。

11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即创造者的作用);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在人民群众作用问题上分歧;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含义.表现及其社会制约性和意义);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及其评价。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部分(第四章

第六章)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资本主义是在商品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商品是资本主义的经济细胞1 商品经济的含义及其产生的条件(第二个条件是决定性条件) 2 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含义及其关系。

3 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含义及其关系。

4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个条件;商品的社会价值和个别价值的区别。

5 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反比关系(取决于生产该商品的部门的平均劳动生产率,而不取决于个别企业的劳动生产率)。

6 货币的本质和五种职能

7 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条件(二点);表现和理由。

8 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内容;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值规律的作用(三点)。

9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的基础是:封建社会小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促进作用的是:商业的发展;加速形成的是:资本的原始积累。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则是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使其初步建立(政治上);产业革命使其完全确立(物质技术上)。

10 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二个条件;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资本的定义);劳动力作为商品的特殊性(表现)。

11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作为劳动过程的二个特点;作为价值增值过程的表现就在于创造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的含义)。

12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及其剩余价值率的定义 13 两种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定

义;超额剩余价值的定义;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

本经济规律的表现或理由(三点)。

14 资本积累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含义;

资本积累的含义和客观必然性的原因及其后果;资本有机构成的含义和公式;相对过剩人口的定义和形成的原因;资本

积累的历史作用和历史趋势。

15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第五章资本的流通过程和剩余价值的分配1 资本的流通单个资本的流通即资本的循环和周转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

三种职能形式:购买.生产.销售,相应的就是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产业资本的连续循环的现实条件:产业资本的三种

职能必须做到空间上的并存,时间上的继起。公式。

2 资本的周转资本周转的定义;资本的周转时间和周转

次数的含义及其和资本周转速度的关系;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二个因素: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长短和生产资本的构成与比

例;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依据.含义(与不变资本和

可变资本划分的区别);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的计算及其对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率的影响。

3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社会总资本的含义;社会总产品的

实现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核心问题社会总产品的含义及其构成

(实物构成两大部类)(价值形态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就是社会总产品的补偿,即整个社会资本再生产正常进行的条件。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实现的条件与公式;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实现的条件与公式。

4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危机的实质和根源;资本主义基本

矛盾的含义和二种表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及其原因。

5 剩余价值的分配 A 产业资本的利润和平均利润资本主义

生产成本的含义及其对资本家的意义;利润的含义及其与剩余价值的区别和联系;利润率的含义及其与剩余价值率的区

别;影响利润率的四个因素;平均利润的形成.计算和本质及其决定平均利润率的二个因素;生产价格的定义及其与价值的关系;生产价格形成后的价值规律作用形式的变化;超

额利润的含义及其与平均利润的区别。B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商业资本的含义及其商品资本转化为商业资本具备的二个条

件;商业资本的作用(四点)及其条件性和消极性;商业

利润的含义.来源和实质。C 借贷资本和利息借贷资本的定义.形成和本质;利息的本质和来源;利息率的定义和波动区

间及其影响利息率高低的几个因素;银行的定义和职能;

银行资本的定义和构成银行利润的定义和来源;股份公司的

定义及其产生的原因;股票和股息的定义股票价格的本质及

其决定股票价格的因素。D 农业资本和地租资本主义农业剩余价值分配的特征;级差地租定义和形成的条件:土地肥沃程度.地理位置等条件生产条件的差别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二点)(注意:不是土地私有权,但是农业中的超额利润以级差地租形式从农业资本家手中转如土地私有者手中的原因却是土地私有权)级差地租的源泉和二种形态绝对地租的定义和构成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原因和源泉当代资本主义形成绝对地租条件的变化:绝对地租不再是由农产品的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超额利润所形成,而是将农业资本家的平均利润的一部分转化为绝对地租;决定土地价格的二个因素。

第六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1 .资本主义发展的二个阶段:自由竞争阶段(资本主义制度产生到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垄断阶段(19 世纪末20 世纪初)。而垄断阶段的资本主义在20 世纪又有变化:二战前为私人垄断;二战后为国家垄断。

2 .垄断的形成(自由竞争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垄断)及其定义;垄断组织的定义.形式和实质及其二战后垄断统治加强的主要表现(四点)。

3 .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形成及其统治其形成的过程:银企合一即“银行就由中介人的普通角色发展成为势力极大的垄断者”(列宁语)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定义;金融寡头统治的主要方式:经济上:“参与制”;政治上:“个人联合”;此外:“政策研究质询机构”等。

战后银行业垄断新发展的表现:(三点);及其垄断财团的发展的主要表现:四点。

4 .垄断和竞争垄断不能消灭竞争的理由;垄断下的竞争和自由竞争的竞争的不同点。

5 垄断利润和来源垄断利润的含义和来源;垄断价格的含义和形式;垄断价格的出现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的理由:(三点)。

6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垄断资本主义发展二个阶段:私人垄断到国家垄断;时间上:以二战为界。

国家垄断主义的产生根源:生产力的发展,私人垄断不能适应社会化生产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发展的原因(具体原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三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7 .垄断资本在世界的扩展资本输出的定义;资本输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资本输出的形式.作用和后果;战后资本输出的新特点。

国际垄断组织的定义.形式。

8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二世纪90 年代以来的“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的成因萌芽于“国际分工”。

国际分工体系的形成与原因;国际分工体系在二战后的发展:生产的国际化到资本的国际化。

经济全球化的定义;上世纪80 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加快的原因和主要内容;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主要方面.原因及实质。

9 .资本主义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历史地位:即进步作用和意义;发展趋势:为转向社会主义提供了条件(一是生产力;二是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部分(第七章

第八章)

第七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1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二次飞跃)

第一次飞跃(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空想社会主义出现的时间.人物:早期的是1617 世纪;英国人莫尔《乌托邦》和意大利人康帕内拉《太阳城》;而成为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直接理论来源的是:19 世纪的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等人的思想。

1848 年2 月发表的.而由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的《共产党宣言》,则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公开问世。

第二次飞跃(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列宁和斯大林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无产阶级革命为什么是最新类型的革命?理由:(四

点);马克思和恩格斯与列宁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发生的观点差异:马恩的“同时胜利论”与列宁的“一国或数国首先生理论”的观点:;列宁的对社会主义的探索的三个阶段: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

列宁的主要贡献:。

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的探索:1924 年到1936 年。

1936 年12 月苏联宣布建成社会主义:二种公有制的格局.计划经济的苏联模式以及政治思想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

2 .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第三次飞跃)二战后的东欧.中国及朝鲜.古巴.越南.蒙古相继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发展的历史贡献和经验教训历史贡献:(四点):;教训:;我党的认识和总结:(四点)。

无产阶级专政作为新型国家政权的含义:;社会主义民主作为新型民主的含义。

3 .中国共产党人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五

点)。

4 .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和艰巨性与长期性取得胜利的原因:(二点);艰巨性和长期性的原因:(四点)。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三点);如何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三点)。

社会主义在曲折性中前进的客观性原因(三点):;如何把握实现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三点)。

5 .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条件:工人运动的发展和科学社会主义的传播;性质: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纲领和目标:实现共产主义根本宗旨:为人民服务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

第八章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1 .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七点);2 .共产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共同基本特征和重大差异:共同基本特征:(五点);重大差别:(七点)。

3 .共产主义既是科学理论,也是理想社会,也是实践运动

实现共产主义的实践活动是一个长期过程4 .社会主义是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不能超越,而是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

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中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共同理想的关系:。

第24 页共24 页

文学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艾布拉姆斯指的?文学四要素?是 ( ) A.创作、文本、传播、阅读 B.作品、作家、宇宙、读者 C.思想、生活、技巧、知识 D.情节、结构、人物、事件 2.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 ( ) A. 本质特征 B. 形象特征 C. 结构特征 D. 美感特征 3.?为艺术而艺术?是哪种文学观念的主要口号 ( ) A.独立说 B.再现说 C.体验说 D.表现说 4.能真正体现作家的艺术品格(也即创作个性)的语体是 ( ) A. 规范语体 B. 自由语体 C. 抒情语体 D. 叙事语体 5.?距离论?的提出者是 ( ) A.布洛 B.英加登 C.荣格 D.弗洛伊德 6.把语言具体区分为?语言结构?和?言语?的语言学家是 ( ) A.童庆炳 B.英加登 C.凯塞尔 D.索绪尔 7.在广义的文化概念中,最为活跃、最易变化的因素是 ( ) A.制度文化 B.精神文化 C.物质文化 D.全部文化 8.中国最早提出?意境?这一概念的是 ( ) A.王维 B.李白 C.司空图 D.王昌龄 9.哲理性是文学象征意象的 ( ) A.本质特征 B.表现手段 C.形象特征 D.审美特征 10.故事时间长度为零而叙述文本的时间大于零的一种时距是 ( ) A.省略 B.停顿 C.概略 D.减缓 11.从人物性格给人的不同审美感受把人物区分为?扁平?和?圆型’’的是 ( ) A.格雷马斯 B.康德 C.歌德 D.福斯特 12.形成文学风格的决定因素是 ( )

《新闻学概论》期末考试题(附答案)

****大学课程考核试卷 (学年第学期) 考核科目新闻学概论课程类别必修课考核方式闭卷卷别 一、填空题(共10分,每空1分) 1、从世界各国看,新闻媒介的所有制划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私营媒介、公营媒介和国营媒介。 2、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包括:传递信息、进行宣传;舆论监督;传播知识和提供娱乐。 3、从时间性的角度看,新闻可以被划分为两大类,分别是突发性新闻和延缓性新闻。 4、新闻选择的标准包括新闻定义、新闻价值、宣传价值和新闻法规。 5、我国新闻事业的工作路线是全党办报、群众办报。 二、名词解释(共20分,每题4分) 1、舆论 2、新闻真实性 3、宣传 4、受众 5、新闻体制 1、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2、新闻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 3、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

4、受众指的是大众传播媒介信息的接受者,其中最主要的,是指三大新闻媒介即报纸的读者、广播的听众和电视的观众。 5、新闻体制:媒介机构的隶属关系、传播宗旨、管理方式和经营运作模式,其核心是资产的所有权和新闻报道的支配权。 三、简答题:(共40分,每题10分). 1、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体现在哪些方面? 1、(1)沟通情况,提供信息。(2分)(2)进行宣传,整合社会。(2分) (3)实施舆论监督。(2分)(4)传播知识,提供娱乐。(2分) (5)作为企业,赢得利润。(2分) 2、新闻价值的五要素是什么? 2、(1)时新性。包括时间新和内容新。(2分)(2)重要性。事件和当前社会生活和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有密切关系。(2分)(3)接近性。包括地理上接近和心理上接近。(2分)(4)显著性。包括名人、胜地和著名团体、单位的动态。(2分)(5)趣味性。奇事趣闻,富有人情味和高尚的生活情趣等。(2分) 3、受众对于新闻媒介有哪些决定性的影响? (1)决定着新闻媒介内容的取舍。(2.5分)(2)决定着新闻媒介的风格定位。(2.5分)(3)决定着新闻媒介变革的方向和进程。(2.5分)(4)受众是传媒财富之源,传媒权力之源。(2.5分)

00541语言学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语言学概论 复习题 (课程代码 00541) 、单项选择题 1.主张把语言和言语分开的代表学者是 【 】 A . 乔姆斯基 B . 索绪尔 C . 布隆菲尔德 D . 洪堡特 2. 中国将传统的音韵、文字、 训诂、虚词等研究统称为 【 】 A .小学 B .经学 C .语言学 D . 文字学 3. 音高主要决定于 【 】 A .发音体振动的振幅 B ?发音体振动的频率 C ?发音体振动的时间 D .发音体振动的声波形式 4. 汉语普通话的j 1 su cn j 1(计算机)可以切分岀的音素数量为 【 】 A ? 3 个 B ? 6个 C .7 个 D . 8个 5. 汉语普通话语音系统中,可以将拼音 b 和p 区分开来的区别特征是 [ 】 A .送气与不送气 B . 清音与浊音 C .双唇音与舌面音 D . 塞音与塞擦音 6. 北京话中将“慢” [man]+ “慢儿” [mar] 读作“慢慢儿” [mai mar] 属于语流音变中的【 】 A .同化 B 异化 C .弱化 D .脱落 7. 下列不是成语的是 【 】 A .过河拆桥 B .风风火火 C .醉翁之意不在酒 D . 爱屋及乌 8. 在汉语中管某种东西叫“书 sh u” 英语中叫“ book ”, 这反应了语汇在产生时的【 】 A .理据性 B 普遍性 C .任意性 D . 民族性 9. 下列属于借词的是 【 】 A .尴尬 B 看好 C .拜会 D .袈裟 10 .下列属于体词属性范畴的是 【 】 A .体 B .态 C ?数 D ?时 11 .“三人行必有我师”是《论语》中的名句,它至今仍被人广泛引用,且理解起来不大费 力, 这是由于语言的 【 】 A .抽象性 B .递归 性 C .系统性 D .稳定性 12 .词义最基本和最核心的部分是 【 】 A .通俗意义 B 非通俗意义 C .理性意义 D 非理性意义 13. 把句子分成“单句”和“复句” , 这种分类是 【 】 A .句子的句型类 B .句子的句式类 C .句子的功能类 D ?句子的繁简类 14. “天气凉了”和“这汤太热,把它凉一凉”中的“凉”是 【 】 A ?冋音关系 B .多义关系 C .同形关系 D ?同义关系 15. 文字起源于 【 】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带答案

山东省2013年12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第Ⅰ卷(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滞.留投掷.对峙.置.之不理 B.禅.让阐.明讪.笑潸.然泪下 C.谚.语赝.品砚.台垂涎.三尺 D.坚.毅歼.灭虔.诚潜.移默化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美国密歇根大学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有48%的大学生同情心或爱心极度衰退,这是人们不重视阅读,而过度科技产品所造成的结果。 ②国际互联网传递着世界最新消息,它了各国文化,使越来越多的人相互了解。 ③高一·三班球队很强,同他们比赛我们要认真准备,不可掉以轻心。 A.依赖勾通势力 B.依靠沟通势力 C.依靠勾通实力 D.依赖沟通实力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部新开发的这个景区真是秀丽神奇,青青的山, 绿绿的水,令人流连忘返 ....。 B.尽管十几年来经历了许多风雨,但老赵一家五口人 始终相敬如宾 ....,和睦相处。 C.学习成绩的提高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 ....的过程,想一口吃成胖子,是不切实际的。 D.真正的名家学者并不愿他的学生亦步亦趋 ....,而是希望他们超越老师。 4.下面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针对连续两个季度经济增速下滑,政府出台了减轻小微企业税负、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B.放手让更多的人参与环保,保障和提高公众的环境权益,这正是现代社会依法推进环境保护。 C.有无伟大、不朽的经典,可以说明一个民族是否成熟,也可以决定一个民族是不是在文化上先进。 D.在多数人已过上丰衣足食的小康生活的情况下,对简朴生活的提倡,有助于我们校正生活的目标和质量。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古诗词中的生态意境

语言学概论期末考试题

语言学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说法只有是正确的。 A.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B.语言就是说话,说话就是语言。 C.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D.语言具有地方色彩,说明语言不具有社会性。 2.下列说法只有是错误的。 A.汉语的声调是由音高变化形成的。 B.语言中的轻重音是由音重变化形成的。 C.音位具有区别词形的作用。 I).音素具有区别词形的作用。 3.下列说法只有是正确的。 A.“老”可以同“新、旧、少、嫩”等构成反义词。 B.“大”和“小”是绝对对立的反义词。 C.“红”与“黑”这对反义词具有非此即彼的关系。 D.反义词“冷”和“热”具有相对性。 4.下列说法只有____正确。 A.意译词如“激光”、“电话”都是借词。 B.仿译词如“机关枪”、“铁路”都是借词。 C.“尼姑”、“和尚”、“玻璃”是借词。 D.“爱神”、“北极熊”、“超人”都是借词。 5.下列词义的变化,属于词义的缩小。 A.“meat”原指菜肴,现在指荤菜。 B.“走”本义是跑,现在指步行。 C.“江”原指长江,今泛指江河。 D.“book”原指一种树木,今指成本的著作。 1.C 2.D 3.D 4.C 5.A 3.下列说法只有( )是正确的。 A.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文字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B.不同的阶级使用语言具有不同的特点,说明语言具有阶级性 C.人类多种多样的语言说明语言具有任意性特点 D.语言是一种纯自然的现象 4.下列说法只有( )是正确的。 A.语法的组合规则是潜在的 B.语法的聚合规则是潜在的 C.语法的组合规则存在于书面语言中 I).语法的聚合规则存在”ji【j头沿吉中 5.单纯阋就是由一个( )构成的词。 A.词根 B.词干 【!.词缀

2019年高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测试卷(一)(解析版)

2019年高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测试卷(一)(解析版) (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本大题11小题,共26分(1~10题每题2分,11题6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庄严的南湖书院,书香弥漫,静谧安然。书院正门有一副遒劲.有力的楹联()“细嚼梅花读汉赋,漫研竹露裁唐诗。”历经悠远的岁月,隽.永的联句仍似甘霖点点,滋润着人们的心田。徽州学子在这里开启人生的智慧,幼小的生命被书墨之香慢慢滋养,如一颗颗莲子,绽放成一朵朵璀璨的莲花。饱读诗书、□古通今的学子们走出徽州,展翅高飞,擎天地日月,度人世沧桑。 1.“遒劲.”“隽.永”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jìn jùn B.jìn juàn C.jìng juàn D.jìng jùn 答案:C 2.文中“□”处用字正确的一项是() A.搏B.溥C.缚D.博 答案:D 3.文中“()”处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B.:C.无标点D., 答案:B 4.在下列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正是初夏时节,阳光有些摇摆,它穿行于山野巷陌间,________出对盛夏的一丝憧憬。远山与青青田园构成富有层次感的画卷。绿,由高及低,错落有致。远山是梦里的黛绿,禾苗是青翠欲滴的新鲜。溪畔的马鞭草、向日葵、矢车菊、金盏菊尽情绽放,________绚烂。乡村戏台边,怒放的蔷薇________着一种自由

和热烈的气氛,没有人可以阻挡它倾诉。 A.透露随意渲染B.透露肆意浸染 C.流露肆意渲染D.流露随意浸染 解析:透露:显露。流露:是指(意思、感情)不自觉地表现出来。随意:任凭自己的意思。肆意:不顾一切由着自己的性子(去做)。渲染:指对事物铺张、夸大。浸染:逐渐沾染。 答案:C 5.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 ..的一项是() A.危难之时,绿色的迷彩撑起了生命的希望,人民解放军无愧为共和国的 中流砥柱 ....。 B.在雷鸣般的掌声与欢呼中,李睿同学首当其冲 ....,率先冲到终点,为我班赢得了荣誉。 C.不管走到哪里,她总是穿金戴银,珠圆玉润 ....一身珠光宝气,令人感到十分庸俗。 D.你应该与朋友合作搞这个新课题,要知道三人成虎 ....,众志成城。 解析:中流砥柱: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此处使用正确。首当其冲: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珠圆玉润:比喻歌声婉转优美,或文字流畅明快。三人成虎: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作事实。 答案:A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成果显著,这些成绩靠的是文物工作者的努力取得的。 B.就非法经营疫苗案,相关部门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案件调查处置的情况。 C.曹文轩的作品是独特的,虽然发生在中国,但它的主题关乎全人类。

语言学概论复习题

《语言学概论》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言语:言语是利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行为和结果。 征候: 音位变体:音位变体是指处于互补关系中的各个音素被看成同一音位在不同位置上的代表,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 音步:语流中大致等距离出现的若干(北京话和英语为两个)音节的节奏单元。 词法:指的是包括词类和各类词的构成、词形变化的规律和类型。 句法:指的是短语、句子的结构规律和类型。 语法学分词法和句法两个部分,词法的研究范围包括词类和各类词的构成、词性变化(形态)。句法的研究范围是短语、句子的结构规律和类型。 词缀又分为屈折词缀和派生词缀两类。 派生词缀:派生词缀是加在词干上构成新词的词缀。这种构成新词的方法叫派生法,所构成的词叫派生词。派生词缀又根据在单词中的位置分为前缀和后缀两类。 屈折词缀:屈折词缀加在词干的后边,不构成新词,传递不同的语法关系或语法范畴,如数、时、格等。如books中的-s是屈折词缀,传递复数;wiser中的-er是屈折词缀,传递比较级概念,等。 孤立语:又称分析语或词根语,这类语言的特点在于其一般不是通过词的内部形态变化(又称作屈折变化)来表达语法的作用,而是通过独立的虚词和固定的词序来表达语法意义,而且一般而言,分析语缺乏多数的格变化。汉语、彝语、壮语、苗语、越南语都是孤立语。需要注意的是,"孤立语言"与"孤立语"是不相同的,"孤立语言"指的是与任何其它的语言不存在亲属关系的语言。 屈折语:是以词形变化作为表示语法关系的主要手段的语言;特点是有丰富的词形变化来表示词与词之间的关系;以俄语、英语为代表。 黏着语:一种语言的语法类型,通过在词根的前中后粘贴不同的词尾来实现语法功能。日语、土耳其语是典型的黏着语。 复综语:按类型分类法分类的语言的一种。特点是把主语、宾语和其它语法项结合到动词词干上,以构成一个单独的词,但表达一个句子的意思。 词义:是词的内容,是主观主体对客观事物现象的反映,包含着人们对客观事物各种特点的认识。词义所反映的是有关客观事物现象的一般的或本质的特点.特点:概括性--一般性、模糊性、全民性。 上下位义:词义的上下位关系指词义反映的现象之间具有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上位义更具概括性,所反映的现实现象比下位义多。 语义角色:语义角色是根据句中名词与动词的语义关系而抽象出来的,它们反映了人们对古往今来变动不居的人类经验中"物体"与"动程"多种多样具体关系的模式化抽象。基本语义角色有:施事、受事、与事、主事、致事。外围语义角色主要有:工具、方所、时间。 真值:从语言和思维的关系看,词义表达的是"概念",句义表达的则是说话者对现实世界中某个现象或事件的"判断"。句子所表达的"判断"是否真实地反映了现实世界中真实的现象或事件,语义学中看作是"句子真假"或"句子的真值"问题。 蕴涵:通俗的说,句子真值的蕴涵关系就是,从一个句子的句义一定可以推导出另一个句子的句义,反向推导却不成立。句义间的蕴涵关系直接与词义的上下位关系相关。(例:a、

2018云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必须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按规定要求作答,答在试卷上一律无效。 第I卷阅读题(共47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悬在黑暗中摸索。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u——都使马克思感到由衷喜悦,而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立即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例如,他曾经密切注视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进展情况,不久以前,他还密切注视马塞尔。德普勒的发现。 (节选自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2019-2020年电大考试《文学概论》考题库

《文学概论》机考网考试题题库及答案 100%通过 《文学概论》是电大期末考试的上机考试的机考课目,本人针对该科目汇总了该科所有的题,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包含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机考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一、单选题 1.中国古代“观物取象”的见解,强调文学作品与世界的不可分割的关系,这一观点与西方的( )最为相似。 A.信息论 B.摹仿论 C.意志论 D.反映论 2.文学“四要素”理论,是指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包含“四要素”:即宇宙、作品、艺术家与 ( ) A.观众 B.情感 C.文采 D.文化 3.读者接触文学,往往首先接触具体的文学文本,文学文本的主要特征一般包括语言系统、表意、( )、阅读期待、开放。 A.模仿 B.象征 c.假设 D.蕴藉 4.文学媒介具有自身的修辞性特点,主要表现在涉义性、物质性、( )、语境依托性。 A.中介性 B.表象性 C.表情性 D.意识性 5.在研究长篇小说的文体语言的时候,俄国学者( )创造了“杂语”这个概念。 A.车尔尼雪夫斯基 B.高尔基 C巴赫金 D.什可洛夫斯基 6.文学意象是文学作品中具有表意性功能的文学形象,其特征主要有暗示性、朦胧性、 ( ) A.独创性 B.指意性 C.感染性 D.历史性 7.( )在人类的文学活动中,是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 A.剧本 B.小说 C.散文 D.诗 8.小说家的语言意识、语言功力归根结底是建立在其( )上的,借此小说家才能捕捉并表达出对事物的独特感受。 A.母语 B.书面语 C.IZl语 D.标准语 9.文学写作的双重属性是指文学写作兼具( )与机构制作特点。 A.集体行为 B.商业运作 C.个人创造 D.历史演绎 10.文学批评是在文学接受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对以(’?)为中心的特定文学现象富于理性的具体分

新闻学概论复习题

《新闻学概论》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8分) 1、报纸最早产生于( A ) A威尼斯 2、“意见自由市场”理论最早有(D )提出 D.弥尔顿 3、新闻与信息的关系是( D ) D.新闻是信息大家族中的特殊成员 4、新闻事业的指导性通常取决于新闻内容的( C) C.指向性 5.第一个提出新闻自由口号的资产阶级政治家是( B ) B.约翰·弥尔顿 6.对于报纸批评,毛泽东曾提出( A ) A.“开、好、管”三字方针 7.新闻事业作用于社会的基本手段是( D ) D.传播新闻信息 8.新闻事业在社会结构中处于( D ) D.上层建筑层次 9、一般地说,公营性质的新闻媒介属于( A ) A.社会化领导制 10、新闻立法是指(D ) 11、一般地说,国有性质的新闻媒介属于( B ) B. 政府领导制 12、.新闻的基本特性是( A ) A.新鲜、真实、.迅速及时 13.“全党办报,群众办报”主张的提出者是( D ) D.毛泽东 14.新闻资产所有者掌握新闻传媒生存权、发展权和经营权的控制行为是( D ) D.行政控制行为 15、新闻的本源是( B ) B.先有事实,后有新闻。 16、世界上第一个通讯社是( A )。 A. 哈瓦斯社 17、新闻体制的核心是( C ) C. 新闻媒介的所有制性质 18、新闻选择有三个环节,除采访、编辑之处,另一个是( A ) A.写作 19、马克思、恩格斯所共同创办的无产阶级报纸是( C ) C.新莱茵报

20、社会主义国家,新闻舆论监督实质上是( C ) C.人民的监督 21、在《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六条首位的是( C )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2、大众传媒参与政治决策的方式除了沟通信息,还有( A ) A.影响舆论 23、在新闻传播的三要素中,除了事实和新闻接受者之外。另一个是( C ) C.新闻报道者 24、新闻反映社会生活的手段是( D ) D.忠实记录 25、新闻起源于人类社会的( B ) B.信息交往 26新闻价值的实质是( D ) D.对新闻的本质及其特征的量化把握 27、我国第一部历史新闻学着作《中国报学史》的作者是( C ) C.戈公振 28、新闻价值是传播者选择事实和接受者选择新闻的( B ) B.客观标准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传媒业经营活动的三大基本原则() A.普遍服务B.编营分离C.受众中心 2、对新闻媒介的社会控制的正规途径有() A.司法控制B.行政控制C.资本控制D.媒体的自律 3、新闻媒介受众的独有特征() A.广泛性B.混杂性D.隐蔽性 4、当前中国新闻改革四个鲜明的基本特点是() A.从自发走向自觉 B.从观念更新走向制度更新 C.从边缘突破走向中心突破 D.从增量改革走向盘活存量 5、新闻媒介所有制基本类型()。A.私营媒介B.公营媒介C.国营媒介 6、目前世界新闻学的主导理论有()。A.自由主义报刊理论B.发展新闻学C.社会责任论D.党报理论 7、新闻活动的渠道有()A. 亲身传播B. 大众传播D. 群体传播 8、西方新闻界对新闻媒介的效果,从心理学角度提出的理论有()A.魔弹论 B.选择性理

语言学概论复习题

《语言学概论》课程练习题 一、填空题 1.索绪尔被称为现代语言学之父,其代表作《》在语言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语言是人类社会的,而且也是思维的工具。 3.语言系统中的所有符号,既可以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换,符号之间的这两种关系是组合关系和。 4.音位变体可分为自由变体和条件变体,例如汉语某些方言中,声母“l”可以无条件地换成“n”,这两个音位属于。 5.语法研究通常以词为界,词以上的规则叫,词以下的规则叫词法。 6.反义词可以分为绝对反义词和相对反义词两类,例如“老年”和“少年”属于。 7.在文字产生以前,人类使用实物和帮助记忆。 8.地域方言的进一步分化就会发展为。 9.词语的借用过程中存在着往返借用的现象,最典型、最大量的还是存在于和汉语之间。10.语法中有齐整划一的趋势和抗拒这种趋势的矛盾,但前者是语法演变中经常起作用的力量,叫做。 11.中国传统语文学中的小学包括、和文字。 12.美国语言学家的《语言论》,奠定了描写主义结构语言学的基础。 13.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展示了人类语言的创造性和规则性的矛盾统一。 14.语言符号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被称之为。 15.“约定俗成”这个成语出自,是语言观的一种体现。 16.提供语法形式的主要手段有选词、、虚词和词形变化。 17.人们在说话时候,常常把豆腐发音为[touf],这种语流音变现象被称为。 18.和不平衡性是语言发展的两大特点。 19.按照语言的谱系分类,汉语属于语系,德语属于印欧语系中的语族。 20.中古汉语中声母为浊塞音和浊塞擦音的平声字在普通话中声母变为了的清塞音和清塞擦音。21.辅音的音质是由和发音部位所决定的。 22.“北平”现在叫“北京”,这在词汇发展中属于词语的。 23.本世纪初的瑞士语言学家_______是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 24.语言学的建立,标志着语言学开始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25.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大脑的左半球控制活动,右半球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直观思维。26.任何符号都是由形式和两个方面构成的。 27.构成线性系列的语言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叫。 28.从物理属性角度看,语音具有音色、音重、音长和四个要素。 29.汉语某些方言中,声母“l”可以无条件地换成“n”,这两个音位属于变体。 30.语法研究通常以词为界,词以上的规则叫,词以下的规则叫词法。 31.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happinesses中的“happy”是词根,“ness”是,“es”是词

中央电大汉语言专科《文学概论》期末考试论述题题库

中央电大汉语言专科《文学概论》期末考试 论述题题库 33.以电影《魂断蓝桥》最后一段剧本文本为范例,谈谈你对影视文学特征的认识。 五十八(场) 滑铁卢桥上。 夜雾浓重。, 玛拉独自倚着桥栏杆,似乎向桥下望着什么…. 一阵皮鞋声。一个打扮妖艳但面孔浮肿的中年女人走来,她看见玛拉。 女人:(很熟识地)是你啊,玛拉,你好。……你不是嫁人了吗? 玛拉:(嗫嚅地)没有。 女人:那个凯蒂跟我说的,说你跟了个体面的人。我说,哪有这好事? 玛拉:是啊一 女人:别泄气,反正就是这么回事。到火车站去吗?唉,我现在是到哪儿都没法啦…… (她耸耸肩叹息着走开) 玛拉两眼滞呆呆地望着她的背影,望啊望着……对她来说,一切都绝望了,她脸上有一种从来没有过的镇静神情。 桥上,一长队军用汽车亮着车灯,轰轰隆隆地向桥头驶来。 玛拉转过头去,望着驶来的军用卡车。 车队从远处驶近。 玛拉迎着车队走去。 车队在行驶,黄色车灯在浓雾中闪烁。 玛拉继续迎着车队走。 车队飞速行进。‘ 玛拉迎面走去。 车队轰鸣,越来越近。 玛拉迎着车队走,越来越近。 玛拉宁静地向前移动,汽车灯光在她脸上照耀。 玛拉的脸,平静无表情的眼神。 巨大的刹车闸轮声,金属相磨的尖厉声。 车戛然停止,人们惊呼。 人们从四面八方向有着红十字标记的卡车拥去,顿时围成一个几层人重叠的圈子。(镜头推进)人群纷乱的脚。 地上,散乱的小手提包。一只象牙雕刻的“吉祥符”。(化) 一只手拿着“吉祥符”(《一路平安》音乐声起)。 二十年后的罗依,头发已班白,面容衰老,穿着上校军服,凄切地站在滑铁卢桥心栏杆旁。他望着手里拿着的“吉祥符”,苍老的两眼闪现出哀愁、悲切和无限眷恋的心情。 (画外玛拉的声音)我爱过你,别人我谁也没爱过,以后也不会。这是真话,罗依!我永远也不…… (强烈的苏格兰民歌《一路平安》将玛拉最后的声音淹没。) 歌声在夜雾弥漫的滑铁卢桥上空回荡……桥上,孤独地走着苍老的罗依。 罗依坐上汽车。 汽车驶去…… 《魂断蓝桥》是一部爱情经典片,表现上尉军官罗依和舞蹈演员玛拉之间,由于战争的灾难、社会的压力、道德的束缚,相亲相爱却生离死别,心心相印但难成眷属的悲剧。上面这段是玛拉从罗依处出走后第一次露面,并走向死亡的重场戏。它要表述的内容很多,——社会环境对孤独无依的玛拉的逼迫;她如果苟且偷生,未来将会是怎样的结局;玛拉对罗依坚贞不渝又无法实现的爱;她自杀的全过程;她死时人们的反应;罗依怀念玛拉时的痛苦;以及这种悲剧在人世间的普遍性等等。 答案要点: ①语言的视觉性;(4分) ②蒙太奇结构;(4分) ③动态的造型性。(4分) (要点分数12分,其余为答案组织与分析所得分数。) 33.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文学批评论文写作的基本程序。 答案要点: ①反复阅读文本。 ②寻找突破口。 ③条理化。 ④确定结论。 ⑤文字表述。 评阅参考:观点提出:(5分) 论述过程:(15分) 结合实际:(4分) 注:评阅应根据学生的具体回答酌情给分。只要能够提出观点,并能够围绕观点进行必要的论证,能够持之有椐,论证合理,自圆其说即可给较高分数。 33.下面这些关于“文化文本特征”要点的归纳,是分属于“大众文化文本”、“高雅文化文本”、“民

《语言学概论》期末试卷-语言学概论期末考试

《语言学概论》期末试卷 1. ( 单选题) 下列关于“语言”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 )(本题 2.0分) A、语言系统是由多个子系统组合而成的 B、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 C、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特征 D、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可以任意改变 2. ( 单选题) 下列元音音素都是后元音的一组是( B)(本题2.0分) A、[u, ε] B、[α, Λ] C、[α,y] D、[o, a] 3. ( 单选题) 下列辅音音素都是塞音的一组是( B)(本题2.0分) A、[k, 1] B、[p, k] C、[p, n] D、[t, v] 4. ( 单选题) 从语音的社会功能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是

( A)(本题2.0分) A、音位 B、音素 C、音节 D、音渡 5. ( 单选题) 汉语普通话中的“我”和助词“的”单念时发音分别为[uo]和[te],而在实际语流中,“我的”发音是[uo de],这是语流音变中的( A)(本题2.0分) A、顺同化现象 B、逆同化现象 C、弱化现象 D、异化现象 6. ( 单选题) 语音的本质属性是(C )(本题2.0分) A、物理属性 B、生理属性 C、社会属性 D、心理属性 7. ( 单选题) 英语“students”中的“-s”是( C)(本题2.0分)

A、虚词语素 B、词根语素 C、构形语素 D、构词语素 8. ( 单选题) 从词的构造方式看,下列各项中属于复合词的是( D)(本题2.0分) A、木头 B、念头 C、苦头 D、山头 9. ( 单选题) 划分词类的最本质的标准是(A )(本题2.0分) A、分布标准 B、意义标准 C、形态标准 D、逻辑标准 10. ( 单选题) 下面词组中,结构类型与其他各组不同的一组是( D)(本题2.0分) A、年轻漂亮/朴素大方 B、我们大家/首都北京

2018年1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卷(含答案)

机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 2018年1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6页,24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 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卷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频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 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11小题,共26分(1-10题,每题2分,11题6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苏东坡晚年自题画像的两句话“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带着无限心酸的自我调.侃,蕴含着深刻的人生体认,苦难的□炼成就了他文化创造巨大功绩,促成了他人生思考的深邃.和文化性格的完善,他是中国古代士大夫精英中最为炫目( )最有人格魅力的一位。 1、下列填入文中□处的文字,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垂 B、陲 C、锤 D、捶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字注意,正确的一项是 A、tiáo suì B、diào suí C、tiáo suí D、diào suì 3、下列填入文中()处的标点,使用正确的是 A、, B、: C、、 D、― 4、在下列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乡村教育是中国教育的环节,而优秀乡村教师的缺乏又是影响步村教育发展的最关健问题,今年的教育部的的《2017年秋季开学工作专项督导报告》,提出要教师队伍结构,深入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加强农村教师队伍的培养培训。

文学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期末试题 班级:姓名: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艾布拉姆斯指的“文学四要素”是( ) A.创作、文本、传播、阅读 B.作品、作家、宇宙、读者 C.思想、生活、技巧、知识 D.情节、结构、人物、事件 2.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 ) A. 本质特征 B. 形象特征 C. 结构特征 D. 美感特征 3.“为艺术而艺术”是哪种文学观念的主要口号( ) A.独立说B.再现说 C.体验说D.表现说 4.能真正体现作家的艺术品格(也即创作个性)的语体是( ) A. 规范语体 B. 自由语体 C. 抒情语体 D. 叙事语体 5.“距离论”的提出者是( ) A.布洛B.英加登 C.荣格D.弗洛伊德 6.把语言具体区分为“语言结构”和“言语”的语言学家是( ) A.童庆炳B.英加登 C.凯塞尔D.索绪尔 7.在广义的文化概念中,最为活跃、最易变化的因素是( ) A.制度文化B.精神文化 C.物质文化D.全部文化 8.中国最早提出“意境”这一概念的是( ) A.王维B.李白 C.司空图D.王昌龄 9.哲理性是文学象征意象的( ) A.本质特征B.表现手段 C.形象特征D.审美特征 10.故事时间长度为零而叙述文本的时间大于零的一种时距是( ) A.省略B.停顿 C.概略D.减缓 11.从人物性格给人的不同审美感受把人物区分为“扁平”和“圆型’’的

是( ) A.格雷马斯B.康德 C.歌德D.福斯特 12.形成文学风格的决定因素是( ) A.个人气质B.人格情操 C.创作才能D.创作个性 13.在我国,提出“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的是( ) A.刘勰B.曹丕 C.曹植D.曹操 14.“一个大作家绝不能只有一颗印章”体现的是文学风格的( ) A.多样性B.单一性 C.稳定性D.独创性 15.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把文学风格分为( ) A.八体B.十体 C.十二体D.二十四体 16.全面论述“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关系的是( ) A.刘勰B.苏轼 C.苏辙D.郑板桥 17.文学批评的对象是( ) A.各种文学现象B.各种社会现象 C.文学作品D.作家 18.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是( ) A.小说B.诗歌 C.戏剧D.散文 19.作家文体成熟的标志是( ) A. 情节设计 B. 结构严谨 C. 文学风格 D. 语言精练 20.艺术想象的过程是( ) A.从具象到抽象B.从抽象到具象 C.从具象到具象D.从抽象到抽象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l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文学创作过程,是一种( ) A.建构性活动B.追寻秩序的活动 C.内容追寻形式的活动D.形式创造内容的活动 E.纯粹创造形式的活动 22.文学语言组织的三个层面是( ) A.语音层面B.文法层面 C.辞格层面D.词法层面 E.意义层面 23.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是( ) A.前者依存于后者B.后者决定前者

新闻学概论第2阶段练习题江大考试题库及答案一科共有三个阶段,这是其中一个阶段。答案在最

江南大学网络教育第二阶段练习题 考试科目:《新闻学概论》第章至第章(总分100分) 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单选题 (共5题,总分值5分,下列选项中有且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卡上正确填涂。) 1. 新闻事实中涉及的人物有较高的知名度,就具备了新闻价值中的()。(1 分) A. 时新性 B. 显著性 C. 趣味性 2. 新闻之真,重在()。(1 分) A. 情真 B. 理真 C. 事真 3. 蕴涵在新闻事实中的潜在道理被称作()。(1 分) A. 事态信息 B. 情态信息 C. 意态信息 4. 旨在影响受众的思想,把受众引导到既定的目标上去,强调的是()。(1 分) A. 新闻指导性 B. 新闻真实性 C. 新闻时效性 5. 重在揭示“新闻背后的新闻”的是()。(1 分) A. 深度报道 B. 社会新闻 C. 硬新闻 二多选题 (共5题,总分值10分,下列选项中至少有2个或2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卡上正确填涂。) 6. 我国新闻舆论监督的特点()。(2 分) A. 权威性 B. 典型性 C. 紧迫性 D. 重视社会效果

E. 评价性 7. 受众的特点有()。(2 分) A. 广泛性 B. 评价性 C. 混杂性 D. 隐蔽性 E. 针对性 8. 时新性通常包括两层意思()。(2 分) A. 角度新 B. 事实新 C. 主题新 D. 时间新 E. 构思新 9. 我国新闻界对新闻价值概念的认识,主要有()。(2 分) A. 素质说 B. 真实性 C. 标准说 D. 新鲜性 E. 功能说 10. 新闻指导性的具体表现()。(2 分) A. 解释 B. 警戒 C. 劝服 D. 启发 E. 预测 三判断题 (共14题,总分值14分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 11. 套话、套路写作也会造成新闻不真实。(1 分)() 12. 有意不报道公认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不会造成新闻失实。(1 分)() 13. 新闻报道不能以先入为主的观点统帅事实,是什么就是什么。(1 分)() 14. 新闻价值的五要素在新闻事实中的地位和作用是相同的。(1 分)() 15. 事实发生的概率越小,越没有新闻价值。(1 分)() 16. 新闻价值的要素,是指构成新闻价值的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1 分)() 17. 新闻报道有显性失实,也有隐性失实。(1 分)() 18. 凡是含有冲突的事实,多少都有新闻价值。(1 分)() 19. 新闻报道存在着时效性与时机性之间的矛盾。(1 分)() 20. 取舍一篇新闻稿的标准,首先不是写作技巧,而是新闻稿中的事实。(1 分)() 21. 因果不符,牵强附会也是新闻失实的一种表现。(1 分)() 22. 传媒假事件就是由传媒公开策划并作为新闻进行报道的公共关系活动。(1 分)() 23. 知识贫乏也会造成新闻失实。(1 分)() 24. 接近性主要指地理上、空间上的接近性。(1 分)()

《语言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语言学概论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下面各项中,属于汉语北方方言的是 A.广州话 B.福州话 C.重庆话 D.上海话 2.汉语拼音字母b、p、m都是 A.舌尖音 B.唇齿音 C.正齿音 D.双唇音 3.下面各项属于自源文字的是 A.英文字母 B.甲骨文 C.腓尼基字母 D.希腊字母 4.儿童“以词代句语言”出现在 A.单词句阶段 B.语法句阶段 C.简单句阶段 D.复杂句阶段 5.“叶子岀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一句采用的修辞手法是 A.比拟 B.仿写 C.夸张 D.比喻 6.下面各项中含有轻声音节的是 A.渐渐 B.妈妈 C.声声 D.人人 7.“在家休息”是一个 A.动宾词组 B.主谓词组 C.偏正词组 D.兼语词组 8.不同行业有自己的“行话“行话”属于 A.地域方言 B.社会方言 C.亲属语言 D.混合语言 9.“半两棉花——免弹(谈)”采用的方法是 A.转移欢关 B.语义汉关 C.语音双关 D.替代双关 10.下面各项属于语言符号特点的是 A.约定性 B.自然性 C.固定性 D.想象性 11.一种语言的共同语是在某一个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方言叫 A.母方言 B.底层方言 C.基础方言 D.原始方言 12.谈话体属于 A.书面语体 B.宣传语体 C.文学语体 D.口语语体 13.唐太宗名李世民,唐代人便把“世”改为“代'把“民”改成“人”,这是为了 A.避讳 B.图吉利 C.讨口彩 D.自谦 14.中国历史上推行“书同文”措施的是 A.齐桓公 B.秦始皇 C.汉武帝 D.唐玄宗 15.汉语中“罗汉、菩萨、塔、阎罗”等词的出现,是因为 A.儒家学说的兴盛 B.道教的兴起 C.名教的影响 D.佛教的传入 16.“弟弟吃苹果”不能说成“苹果弟弟吃'这是受制于语言符号的 A.组合关系 B.聚合关系C联想关系 D.分类关系 17.音高取决于声波的

浙江高中语文学考模拟卷

杭师大附中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国际部高二语文试卷 命题人:方文增审核人:徐英萍命题时间:20XX年3月 本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A.谙.熟(ān)执拗.(niù)匕.首(bǐ)处.女峰(chǔ) B.希冀.(yì)倔.强(jué)着.想(zháo)眼镜框.(kuàng) C.弄.堂(lòng)卸载.(zǎi)模.样(mó)迫.击炮(pǎi) D.栖.息(xī)散.漫(sàn)旋.风(xuàn)鸢.尾花(yuān)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穿流不息甘败下风辐射凑和 B.一愁莫展针砭时弊脉博松驰 C.迫不急待悬梁刺骨精萃重叠 D.一如既往矫揉造作迄今剽悍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 ..的一项是() A.面对晚唐政治上的败落,诗人杜牧替古人担忧 .....,写出了流传千古的《阿房宫赋》。 B. 有些散文语言自然朴素,浑然天成,而细细品味,就会发现作者苦心经营 ....的妙笔。 C. 培根和笛卡儿提出的科学方法论对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了敲门砖 ...的作用。 D. 不管走到哪里,她总是穿金戴银,珠圆玉润 ....,一身珠光宝气,令人感到十分庸俗。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互联网应建设成“护联网”,一方面由爱孩子的父母联合起来删除不健康的网页;另一方面要增强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培养他们正确使用、识别、传播网络信息的能力。 B.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当一个人经历衰退,对事物缺乏好奇心与兴趣时,循环系统功能也会跟着退化,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C.金庸武侠名作《雪山飞狐》将取代鲁迅的《阿Q正传》出现在北京“语文泛读”备选篇目中,再度引发“金庸作品能否入教材”和“金庸将取代鲁迅”的争论。 D.从12月24日起,受西伯利亚较强冷空气的影响,我国出现了入冬以来第一次大幅度的降温给从北至南大片区域带来雨雪天气。 5.将下面的句子按一定的语序排列成一段话,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禹贡》主要以山脉、河流和海洋为自然分界,把所描述的地区分为九州,不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