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个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项目揭标
- 格式:pdf
- 大小:127.90 KB
- 文档页数:1
粤西雷州半岛地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成果与主要进展李响;张宗言;张楗钰;刘祥【摘要】在粤西雷州半岛地区完成的1∶5万区域地质调查,以最新的国际地层表为指南,建立并完善了调查区多重地层划分与对比系统.采用岩性-岩相-火山机构三重填图方法,查明了调查区内火山岩的岩石特征及产出分布特征,详细划分了火山岩相类型及其组合,划分了火山活动旋回,系统总结了各喷发期火山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并探讨了火山岩的成因;综合遥感、路线地质调查、物探与钻探等多种方法,基本查明了坡头-海康港隐伏断裂(四会—吴川断裂的南延北支)及火山构造等的展布特征,初步建立了调查区构造格架.开展地质灾害调查,编制了雷州半岛中西部地质灾害分布与易发区图;开展河头镇和唐家镇幅土壤环境专项调查,绘制了土壤质量地球化学等级图,综合评定良好级以上土壤655 km2,圈定富硒土壤510 km2;探索和总结了适用于雷州半岛覆盖区的地质填图方法.【期刊名称】《华南地质与矿产》【年(卷),期】2019(035)003【总页数】13页(P293-305)【关键词】地层划分对比;石峁岭组火山岩;隐伏断裂;覆盖区填图方法;粤西雷州半岛【作者】李响;张宗言;张楗钰;刘祥【作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中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武汉430205;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中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武汉430205;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中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武汉430205;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武汉43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23.1广东1∶5万河头镇、曲港圩、唐家镇、企水镇、龙门镇、东里镇幅区域地质调查”项目为“桂东-粤西成矿带云开-抱板地区地质矿产调查”二级项目所属子项目。
调查区位于粤西雷州半岛中西部(图1),行政区划属于雷州市和遂溪县,调查面积1 603 km2。
调查区所属的雷州半岛位于粤西桂东南断块隆起的南部和雷琼断陷区的北部,南、北两侧分别被琼州海峡深断裂带和遂溪大断裂所限制。
附表2 江西省矿产资源重点调查评价项目表
6
附表2 江西省矿产资源重点调查评价项目表
7
附表2 江西省矿产资源重点调查评价项目表
8
附表2 江西省矿产资源重点调查评价项目表
9
附表2 江西省矿产资源重点调查评价项目表
10
附表2 江西省矿产资源重点调查评价项目表
11
附表2 江西省矿产资源重点调查评价项目表
12
附表2 江西省矿产资源重点调查评价项目表
13
附表2 江西省矿产资源重点调查评价项目表
14
附表2 江西省矿产资源重点调查评价项目表
15
附表2 江西省矿产资源重点调查评价项目表
16
附表2 江西省矿产资源重点调查评价项目表
17
附表2 江西省矿产资源重点调查评价项目表
18
附表2 江西省矿产资源重点调查评价项目表
19。
重庆市1ʒ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成果及其应用作者简介:张瑞刚(1984-),男,山西太原人,硕士,高级工程师,从事基础地质调查和数据集成等方面的工作㊂张瑞刚1,蒙㊀丽2,陈㊀阳2,李良林2,陈㊀飞2(1.外生成矿与矿山环境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重庆400042;2.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研究中心,重庆400042)摘㊀要:重庆市已完成157幅1ʒ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及集成整合工作,该数据库全面反映了大比例尺区域地质特征要素综合空间信息,为区域地质调查㊁矿产勘查㊁地质环境评价㊁城市地质调查等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㊂关键词:1ʒ5万地质图;数据库;成果;重庆中图分类号:P62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2339(2019)06-0062-04㊀㊀重庆市幅员面积82435km2,按1ʒ5万国际分幅,重庆市共有图幅254幅,其中完整图幅125幅,不完整图幅129幅㊂重庆市1ʒ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始于1980年,主要部署于重庆主城周边㊁涪陵㊁万州等地区,以及渝东南㊁渝东北等重要成矿区带㊂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大面积的1ʒ5万地质调查工作,获得了大量的基础地质资料,在矿产资源勘查㊁城市规划建设㊁地质科学研究㊁灾害防控等方面的应用取得了重要成果㊂在新形势下,信息化已经成为提高地质调查现代化水平和优化地质工作的重要手段,为更好地利用重庆市1ʒ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以及加强重庆市1ʒ5万区域基础地质资料数据库建设,提高地质资料信息共享服务,实现数据导入㊁查询检索㊁数据输出等功能㊂为社会公众提供基础性区域地质信息,提高重庆市地质资料管理和地质资料信息服务利用水平,重庆市开展了重庆市1: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和集成整合工作㊂1㊀数据库建设现状1.1㊀传统填图区域地质图数据库建设(回溯性资料建库)㊀㊀回溯性资料建库主要是以地质图与地质报告为建库数据源,采用数字化的方法采集数据的建库工作㊂其建库流程为地质图数字化㊁属性编制录入与挂接㊁图面整饰以及投影变换等㊂本世纪初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统一部署开展了1ʒ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回溯性资料建库),1ʒ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以1ʒ5万标准图幅为单元进行,主要包括1ʒ5万区域基础地质图㊁地质矿产图㊁第四纪地质图等㊂在回溯性资料建库过程中,始终保持并严格遵守1ʒ5万单幅㊁联测区域图幅地质数据的独立性和原始性,确保原始图件资料的真实性与可靠性㊂重庆市1ʒ5万区域地质图数据库建设始于2007年,由重庆市地勘局川东南地质大队接受中国地调局的委托,对重庆地区2006年前传统地质调查填图方法完成的1ʒ5万区域基础地质调查资料成果,利用MapGIS软件进行数据库建设,于2007 2012年完成了1ʒ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图幅35幅(图1)㊂1.2㊀数字填图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现代社会数字技术㊁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多,信息化已经成为提高地质调查现代化水平和优化地质工作的重要手段,带动了地质调查工作信息化和数字化的飞速发展,为我国社会经济和地质调查事业发展发挥巨大的作用㊂数字填图方法就是在野外地质矿产调查过程中,对所观察㊁观测到的地质现象,进行全过程规范化㊁标准化的数据采集,并对数据进行有效存储㊁提取和整合集成,进而编制数字地质图件㊂利用RGMAPGIS系统,在完全实现野外路线观测㊁观察和地质剖面测制过程的全数字化描述的基础上,建立野外路线(PRB)数据库㊁实际材料图数据库㊁野外总图数据库和地质剖面数据库,同时创建不同阶段数据库的互通来创建数字填图地质图空间数据库㊂2008年后,重庆市区域内部署的1ʒ5万区域地质调查全部采用数字填图,在此期间共建设完成了122幅1ʒ5万区域地质数字填图空间数据库(图1)㊂26 第34卷第6期2019年12月资源信息与工程Vol.34ɴ6December2019图1㊀重庆市回溯性建库和数字填图建库工作程度图(截止2018年)1.3㊀重庆市1ʒ5区域地质图集成整合空间数据库建设㊀㊀重庆市1ʒ5万传统填图与数字填图地质图数据库集成整合旨在较好地利用重庆市1ʒ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以及加强重庆市1ʒ5万区域基础地质资料数据库建设,实现重庆市基础地学数据信息共享及信息社会化服务,提高其利用程度和使用价值,并为地质科学的信息化㊁网络化建设提供数据源㊂对比传统填图数据库(回溯性数据库)和数字填图成果数据库,两种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建设方法㊁数据库数据模型㊁命名存储㊁数据格式以及表达方式等方面各有异同,在数据组织和应用方面各有利弊㊂通过对比传统填图和数字填图成果数据库,以数字填图数据模型为基础,补充相关内容,将传统填图与数字填图成果数据库的属性结构进行综合,对图层分层及命名㊁图层属性结构㊁投影参数等内容进行了统一,建立了重庆市1ʒ5万传统填图与数字填图地质图数据库集成整合技术要求㊂基于传统填图1ʒ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系统库为基础,补充数字填图地质图数据库系统库内容,并补充全国1ʒ20万区域地质图㊁水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等相关系统库内容,建立统一系统库㊂在此基础上建设完成了了重庆市157幅1ʒ5万区域地质图集成整合空间数据库(图2)㊂集成整合空间数据库的图层命名原则和字段规范以‘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规定的数据模型为基础,扩充回溯性地质图数据库中重要的数据项,对部分字段长度进行修改,兼容原有的两个标准的数据㊂图层确定主要是地质内容图层数据(包括断层图层)的合并或分离,并对合并或分离后的数据重新建立拓扑关系,挂接(补充)相应的属性内容㊂36第34卷资源信息与工程第6期图2㊀重庆市157幅1ʒ5万区域地质图集成整合空间数据库(截止2018年)1.3.1㊀传统填图地质图数据库转换到集成整合空间数据库传统地质填图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属性与空间实体一一对应,并直接关联㊂属性内容以代码为主,对填写内容和项数有明确规定,同时规定如果某数据项可填若干个代码或代码组合,代码间或代码组合间皆以 - (半角符号)分隔开,代码组合内部各代码之间用 , (半角符号)隔开,非代码项的内容则用文字描述㊂(1)对传统填图地质图数据库中沉积㊁火山沉积㊁变质岩系地层单位㊁非正式地层单位㊁构造变形带(经变形已变成新的实体)㊁侵入岩年代单位㊁水体图层等合并生成统一的_GeoPolygon,并提取主要地层名称㊁岩性名称等属性信息㊂(2)地质界线:补充界线左侧及右侧地质代号㊂(3)断层界线:补充断层界线两侧地质体代号㊂(4)交通图层分离为铁路和公路两个图层㊂1.3.2㊀数字填图地质图数据库转换到集成整合空间数据库数字填图中的对象类的属性数据项名称与传统填图地质图数据库的数据项名称基本相同,但数据项代码不同㊂在数字填图地质图空间数据库中,地质体面实体图层包括沉积岩㊁火山沉积㊁变质岩㊁侵入岩岩石地层单位以及非正式地层单位㊁特殊地质体㊁脉岩(面)㊁冰川与终年积雪㊁戈壁沙漠以及面状水域与沼泽㊂各单位以不同的子类型标识码区分㊂(1)对数字填图地质图数据库基于_GeoPolygon中子类型码对沉积㊁火山沉积变质岩系地层单位㊁侵入岩年代单位㊁非正式地层单位㊁侵入岩谱系单位㊁构造变形带㊁脉岩(区)以及水体等要素类进行分46第34卷张瑞刚等:重庆市1ʒ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成果及其应用第6期离,并挂接其在对象要素类数据集属性等,保留原_GeoPolygon要素类㊂(2)对数字填图地质图数据库断层图元提取形成断层图层,根据图元ID将同一断层连接为一个空间实体,并与对象类中的属性数据进行关联,检查断层与地质界线㊁地质体的拓扑一致性㊂(3)需要增加剖面线图层与相应属性内容㊂(4)其他综合要素类㊁独立要素类保留原状态㊂2㊀成果应用重庆市1ʒ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数据集成成果,在重庆市已得到广泛应用,在基础地质调查㊁矿产资源规划㊁环境保护㊁防灾减灾和地质科研中均大量使用该成果㊂2.1㊀为重庆各区县综合地质图件编制㊁基础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中提供基础地质数据㊀㊀数据库成果图件在成果图件编制㊁项目立项㊁方案编制及工作实施的过程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㊂如以1ʒ5万区域地质图数据为底图,编制各区县1ʒ10万综合地质图,为各区县规划建设㊁资源管理㊁防灾减灾㊁环境治理㊁地学研究等提供了重要的数据依据㊂2.2㊀服务于重庆市地质矿产大数据建设地质资料是国家重要的基础性信息资源,地质数据具有多源㊁多元㊁异构㊁时空性㊁方向性㊁相关性㊁随机性㊁非线性等特征㊂区域地质调查资料是地质矿产资料的一部分,也是最基础㊁最重要的资料之一㊂重庆市1ʒ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集成成果为重庆市地质矿产大数据建设提供了数据支撑,推动了重庆市地质成果资料向以数据化服务方向全面转型,进一步提升了重庆市基础地学数据信息共享及信息社会化服务㊂2.3㊀应用于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一张图 在市局信息中心 一张图 平台上,1ʒ5万区域地质工作程度图和区域地质图数据加载到专业地质数据目录下,与土地利用现状㊁矿产地㊁城市规划㊁遥感影像等数据叠加,达到与 一张图 平台的对接融合,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建设规划提供基础素材㊂3㊀结语重庆地区1ʒ5万区域地质图集成整合空间数据库承载的信息量丰富,全面反映了大比例尺区域地质特征要素综合空间信息,为整个重庆地区地质调查㊁矿产勘查㊁各区县城市规划建设㊁地质环境评价㊁地学研究等工作提供有力的基础地质数据,为重庆市地质矿产大数据建设及共享提供了翔实㊁海量的地学基础数据㊂该数据库建设成果可以更好地向社会公众提供基础性㊁公益性的地质资料和信息,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㊁城市建设规划等提供基础素材,提高重庆市地质资料管理和地质资料信息服务利用水平,有力地保证了重庆市资源信息化工作的高水准㊁高效率,促进了国家经济持续发展和重庆市的经济发展㊂参考文献:[1]㊀王兴琴,包立新.传统填图与数字填图成果数据转换技术研讨[J].海峡科技与产业,2016(6):70-72.[2]㊀康㊀庄.东北地区1ʒ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与集成[J].地质与资源,2017(4):412-417.[3]㊀张瑞刚,陈㊀阳,陈㊀飞,等.重庆市1ʒ5万区域地质调查成果总结及数据集成[R].2019.[4]㊀王建康.数字地质填图在矿产调查中的作用[J].资源信息与工程,2017(5):5-6.[5]㊀刘㊀丽,张华平,王纪存,等.浅谈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之数字填图与传统填图方法比较[J].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文集,2012:424-429.[6]㊀李超岭,于庆文.数字区域地质调查基本理论与技术方法[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3.56第34卷资源信息与工程第6期。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技术标准DD2012—XX1:50 000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技术要求Technical Standards of Regional Geological(mineral)Survey(Scale: 1:50 000)中国地质调查局2013年2月前言本标准以地球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导,在充分总结近年来大量1:50 000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的基础上,研究确定新形势下1:50 000区域地质调查目的任务、调查内容、采用的技术方法、精度要求、工作流程、图件编制和报告编写等要求,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而成。
本标准在《DZ/T0001-1991 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等标准的基础上,增加了重要成矿区带中有关区域地质矿产调查相关内容。
本技术要求与DZ/T0001-1991等标准共同使用,是1:50 000区域地质(矿产)调查设计编审、野外调查、工作程度与精度要求、资料综合整理、图件编制、质量监控、报告编写、野外成果和最终成果数据库建设、成果评审验收、成果提交和资料归档的依据。
本标准附录A-E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提出和归口管理。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科学院、武汉地质调查中心、西安地质调查中心、沈阳地质调查中心、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南京地质调查中心、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于庆文、张克信、伍光英、张智勇、陈克强、潘仲芳、李荣社、苗培森、朱洪森、谷永昌、司马献章、程光华、尹福光、张立东、辛后田、赵小明、齐先茂、校培喜、毛晓长、邱士东、李仰春。
本标准由中国地质调查局负责解释。
目次前言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总则 (1)3.1目的 (1)3.2任务 (2)3.3工作程序 (2)3.4基本准则 (2)4 资料收集利用 (3)4.1地形资料准备 (3)4.2地质矿产等资料收集利用 (3)4.3遥感数据收集与利用 (4)4.4地球物理资料收集与利用 (4)4.5地球化学等资料收集与利用 (5)4.6钻孔资料收集和利用 (5)5 野外踏勘 (5)6 设计编审 (6)6.1设计编写 (6)6.2设计审查 (6)7 调查内容 (6)7.1填图单位划分和调查 (7)7.1.1 沉积岩 (7)7.1.2 火山岩 (7)7.1.3 侵入岩 (8)7.1.4 变质岩 (9)7.1.5 蛇绿岩和混杂岩 (10)7.1.6 第四纪地质 (10)7.2地质构造调查 (11)7.3区域矿产调查 (11)7.4 专项调查 (13)7.4.1 环境地质背景调查 (13)7.4.2 农业地质地质背景调查 (14)7.4.3 城市和工程地质地质背景调查 (14)7.4.4 旅游地质专项调查 (14)8 地质剖面测制方法与精度要求 (14)8.1测制目的 (15)8.2布设原则 (15)8.3类型及测制内容 (15)8.3.1 沉积岩剖面 (15)8.3.2 火山岩剖面 (15)8.3.3 侵入岩剖面 (15)8.3.4 变质岩剖面 (16)8.3.5 第四纪地质体剖面 (16)8.3.6 构造混杂岩剖面 (16)8.3.7 构造地质剖面 (16)8.3.8 矿化(体)带剖面 (16)8.4测制精度要求 (17)9 地质路线调查方法与精度要求 (18)9.1部署原则 (18)9.2控制程度和调查精度 (18)9.2.1 地质点和地质观测路线 (18)9.2.2 地质观测内容标绘 (19)10 测试鉴定要求 (19)11 资料整理 (19)11.1野外调查过程中资料的整理 (19)11.2阶段性和年度性资料整理 (20)11.3野外资料的最终综合整理 (20)12 综合研究 (20)13 野外验收 (21)13.1野外验收应提交的成果资料 (21)13.2野外验收要求 (21)14 图件编制与报告编写 (22)14.1报告编写前的综合整理与分析 (22)14.2成果图件编制 (23)14.2.1 地质图编制 (23)14.2.2 矿产图(成矿预测图)的编制 (23)14.2.3 其他专项调查图件的编制 (24)14.3报告编写 (24)15 数据库建设要求 (24)15.1原始资料数据库 (24)15.2最终成果数据库 (24)16 成果评审与资料归档 (24)16.1提交资料要求 (24)16.2成果评审要求 (25)16.3资料归档要求 (25)附录A (规范性附录) 设计书编写提纲 (26)附录B (规范性附录) 区域地质调查报告编写提纲 (28)附录C (规范性附录) 区域矿产调查报告编写提纲 (31)附录D (规范性附录) 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封面格式 (33)附录E (规范性附录) 区域矿产调查报告封面格式 (35)1:50 000 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技术要求DD2012-ⅹⅹ1 范围1.1 本标准规定了1:50 000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的性质、目的任务、工作内容、技术方法、精度要求、综合整理、图件编制、数据库建设、报告编写、成果提交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0097—1994*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2.5万~1∶5万)Standard for engineering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规范对1∶2.5万~1∶5万工程地质调查的各项工作进行了规定。
内容包括设计书的编写、遥感图象的应用、工程地质测绘、物探、勘探与长期观测、野外测试与室内试验、特殊岩土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要求、环境工程地质问题调查要求、资料综合整理。
本规范适用于已进行l∶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1∶5万水文地质普查的地区。
对城市、矿山、工业建设基地、地质灾害多发区进行1∶2.5万~l∶5万工程地质调查时使用。
2 引用标准ZBD14001—89(DZ/T0095—94) 工程地质编图规范(1∶50万~1∶100万) ZBD14002—89(DZ/T0096—94) 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10万~l∶20万)3 总则3.1 1∶2.5万~l∶5万工程地质调查是一项区域性、综合性、基础性的地质工作。
其主要目的是:3.1.1 为城市总体规划、土地综合利用、工农业布局、环境保护和整治提供工程地质依据,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3.1.2 为各类工程建设项目的规划、选址和可行性论证提供区域性工程地质资料。
3.1.3 为深入开展各类工程建设更大比例尺工程地质勘察和专门性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问题的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性地质依据。
3.2 1∶2.5万~l∶5万工程地质调查的基本任务是:3.2.1 查明地貌特征,研究地貌形态类型、成因类型及其形成时代,评价地貌对工程建设的影。
* 原专业标准ZBD14003-89改为行业标准DZ/T0097-19943.2.2 查明各类岩、土体的岩性特征、成因类型和地质时代,进行工程地质分类,评价其工程地质特征。
3.2.3 查明褶皱、断裂(裂隙和断层)等地质构造特征和时代,评价地质构造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2021年 10月上 世界有色金属191陕西1:5万平利县幅(I49E022006)区域地质调查韩 禹(张家口地质博物馆,河北 张家口 075000)摘 要:按照1:5万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区域地球化学调查等有关技术规范,系统收集和综合分析已有地质资料基础上,进行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查明区域地层、岩石、构造特征和成矿地质条件。
本设计初步厘定杨家坪组、耀岭河组、陡山沱组等12个地层填图单元,厘定晚奥陶世-早志留纪正长岩(O3-S1ξ)等5个岩浆岩填图单元。
关键词:1:5万;平利县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中图分类号:P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1)19-0191-2Regional geological survey of 1:50000 Pingli County, Shaanxi Province (i49e022606)HAN Yu(Zhangjiakou Geological Museum,Zhangjiakou 075000,China)Abstrac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levant technical standards of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the 1: 50000 regional geological survey and regional geochemical survey, On the basis of systematic collection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geological data, 1: 50000 regional geological and mineral resources were collected to find out the regional strata, rocks, structural features and 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mineralization.The preliminary design determined Yangjiaping group, Yaolinghe group, Doushantuo group.et 12 stratigraphic mapping unit, the determination of Late Ordovician to Early Silurian period is long rock (O3-S1ξ) and other 5 magmatic rocks of the mapping units.Keywords: 1:50000;Pinglixian sheets;Regional geology;Mineral Investigation1 交通位置、自然地理及地质条件平利县幅测区地理位置在陕西省东南部,行政区划属于陕西省安康市,大部分隶属于平利县,仅东部极少部分地区属于湖北省竹溪县管辖,地理坐标为北纬31°37′~32°39′、东经109°~109°33′(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