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译理论研究专著及论文集汇总大全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1
口译学习书单大盘点口译学习技能和行业知识是从事翻译工作的两大核心因素,这就对口译员自身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比如积极应变能力,反应能力等。
今天高斋翻译学堂为您整理口译学习的书籍推荐,口笔译是不分家的,有些书籍口笔译都适用。
口译理论书籍1.《口译理论概述》鲍刚2.《口译技巧:思维科学与口译推理教学法》刘和平3.《口译研究:理论与实践》吴远宁4.《高级口译手册》(琼·赫伯特)5.《口译理论研究》张文韩常慧6.《实用口译手册》(钟述孔编著)7.《口译须知》(让艾赫贝尔)8.《同声传译中的推理与预期》(Ghelly V. Chernov)9.《口译研究新探:新方法、新观念、新趋势》蔡小红10.《同声传译研究概论》刘建珠11.《口译训练指南》(塞莱斯科维奇,勒代雷著,闫素伟,邵炜译)12.《口译技艺——即席口译与同声传译经验谈》(达妮卡·塞莱斯科维奇)13.《外教社翻译硕士专业系列教材——会议口译解析》(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4.《外教社翻译硕士专业系列教材——口译:技巧与操练》(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口译笔记法15.《实战口译(教学参考)》(林超伦编著)16.《逐步口译与笔记》(刘敏华著)17.《英语口译笔记法实战指导》(吴钟明主编)18.《交替传译——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本科教材)》(王丹主编)19.《交替传译笔记:速成课程——外教社翻译硕士专业系列教材》(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口译进阶训练20.《实战交传》(林超伦编著)21.《英汉口译实练》(冯建忠)22.《英语各类口音听译突破》(朱巧莲,汤倩编)23.《实用口译手册》(钟述孔编著)24.《英汉口译技能教程——口译》卢信朝25.《基础口译——全国翻译硕士学位(MTI)系列教材》(仲伟合)26.《交替传译——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本科教材)》(王丹)27.《同传捷径·英语高级口译技能训练教程》(陈翔)28.《英汉口译技能教程——听辨》(卢信朝)29.《口笔译训练的基本概念与模型》(Daniel Gile)30.《汉英口译入门》(李长栓编著)31.《英汉口译——转换技能进阶》(王斌华等著)32.《汉英口译——转换技能进阶》(王斌华等著)33.《汉法口译教程:教你从容地表达》(邵伟著)34.《同传捷径·英语高级口译技能训练教程》(陈翔主编)35.《视译基础》(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王炎强等主编)36.《英汉视译——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系列教材)》(秦亚青,何群 )37.《听说与译述——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本科教材)》(仲伟合,何刚强主编)CATTI口译备考38.CATTI官方教材二口的综合、实务39.CATTI官方教材三口综合和实务40.《中高级听力教程》41.《高级口译笔试备考精要》42.各类国内人名人和领导人演讲致辞口译实战性很强,要想达到与中国高翻女神张璐,男神孙宁一样的翻译水平,就需要口译员日积月累,反复训练,不断学习。
2003-2009年全国学术期刊口译论文目录1 口译记忆模式与认知心理因素研究刘瑾玉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2 交际策略视角下的口译研究郭继东语言与翻译2009/023 形成性评估在口译项目教学中的应用冷静考试周刊2009/244 口译课程模式的开发及应用——以培养译员能力为中心的模式古琦慧外语界2009/025 面向教学的口译语料库建设:理论与实践王斌华外语界2009/026 “三角对话”练习在口译教学中的运用吕颖考试周刊2009/227 日语与汉语口译中应注意的几个要素叶霞魅力中国2009/078 图式理论在口译及其培训中的作用郑忠耀时代文学(下半月) 2009/049 漫议口译李震环法语学习2009/0310 词汇法中“词块”意识在口译中的应用吕建英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11 浅议TEM8口译评分标准张广法新余高专学报2009/0212 西班牙语本科口译课教学改革初探周钦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213 针对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口译选修课的构想姜睿萍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0514 论高职高专英语口译教学中的文化教育黄琳考试周刊2009/2015 中西口译研究的相似性张威中国科技翻译2009/0216 脑科学与口译教学之关联理论的探讨宋亚菲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2009/0417 口译实践中译者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张聪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318 改进普通高校口译教学的思考宋静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519 浅论口译的记忆李喆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420 从图示理论看口译理解的认知过程彭蓉知识经济2009/0521 浅议粤港澳外语口译市场区域合作的新趋势及对策洪捷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222 公众演讲技能与口译——从释意理论的视角探讨两者的关系王阿晶大连大学学报2009/0223 中国当代口译译员的社会地位彭豫豫职业时空2009/0424 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英语口译教学中的应用朱晓青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225 口译课程群建设的必要性及其策略马纳琴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226 英语专业口译课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林蔚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227 试论学生口译学习动机及其影响因素杨眉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0328 刍议引语口译策略孙大军科技信息2009/0829 从口译思维特点看本科阶段口译课程设置栗文达商业文化(学术版) 2009/0430 口译的文化功能及翻译策略吴桂金菏泽学院学报2009/0131 浅析口译实战中欠规范表达及其可接受性赵惠科技资讯2009/0532 近十年我国口译问题的研究操维维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33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口译教学探索与实践胡婷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134 释意学派翻译理论与口译专业课程设置闫怡恂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35 关联理论与中国口译职业化教育——分析对口译活动中三元关系的元认知对职业化的指导意义王劼学理论2009/0636 英语专业学生口译技巧训练研究吴磊教育与职业2009/1237 浅谈外交口译的特点肖波青年科学2009/0538 口译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彭芳考试周刊2009/1639 口译教学中的听力训练初探刘洁亮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340 浅谈关联理论对英汉导游口译的指导林又佳无锡南洋学院学报2008/0241 语境理论与导游口译策略郑凌茜教育探究2007/0442 专业+方向打造高校职业化口译人才张燕子技术监督教育学刊2006/0143 应用型商务英语口译教学与学生能力培养熊卫广东培正学院学报2006/0244 应用翻译专业口译教学初探邓礼红徐特立研究(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8/0145 从释意理论看我国口译研究的发展龚龙生西安外事学院学报2006/0446 打开口译理论的大门——评介刘宓庆的《口笔译理论研究》夏伟兰外国语言文学研究2006/0147 口译教学中记忆、演讲和笔记能力的培养代玮炜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8/S348 论口译的简洁性冯川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8/S249 语境在口译取词中的应用张雅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S250 对英语专业八级口语口译考试评分的探讨戚宇光科技信息2008/3551 从口译员自身看影响口译的因素赵丽华科技信息2008/3552 再议大学本科口译教学鲍川运外语教育2008/0053 口译研究:热点问题及发展趋势——对吉尔教授和波齐哈克博士的联合访谈王斌华中国翻译2008/0554 PowerPoint口译的应对策略庞愿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08/0455 谈口译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刘鸣心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656 浅谈口译教学中的图式理论应用何萍科教文汇(中旬刊) 2008/1257 背诵输入与英语口译教学的实践与理论研究何智林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 2008/0458 认知心理学理论在口译教学记忆训练中的应用刘鸣心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1259 口译过程中的短时记忆遗忘童晶晶怀化学院学报2008/1260 翻译专业开放式口译教学模式的研究崔挺甘肃科技纵横2008/0661 浅论从语言能力到口译技能的培养戚宇光新西部(下半月) 2008/1262 北京奥运会对中国口译产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洪捷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2008/1263 浅谈兰州石化大乙烯工程现场口译的组织王大春科协论坛(下半月) 2008/0964 大学英语口译课教学特点与方法研究陈琳莉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665 大学口译教学中的翻译理论以及教学方法吴溢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1066 谈高校英语专业口译测试的规范化设计徐翰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67 释意理论对口译与口译教学的启示杨峰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0468 刍议口译中翻译习语的策略钟再强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269 试论旅游口译中克服文化障碍的方法宋静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270 衔接理论在口译过程中的应用——以广东咨询会为案例分析邓萍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471 口译中失误类型及应对措施吕兆杰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08/1172 论口译意义的提取徐文彬时代文学(下半月) 2008/1073 口译中的“变译”方略探析徐翰江西社会科学2008/1274 从口译认证(考试)中看口译教学廖维考试周刊2008/4975 以技能训练为中心的口译教学模式探索徐翰教育学术月刊2008/1276 对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口译教学的思考薛梅当代教育科学2008/2177 英语专业口译教学中情景模拟训练的应用王伟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78 口译教学刍议邓景茹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1079 口译笔记要领探析王禹奇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580 口译中的语言理解与表达白玫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81 商务英语口译的模式和技巧李霞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0682 背诵应用于提高大学生英语口译能力的研究李蓓蕾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1083 论口译能力的测试评估陈晓春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1184 新闻英语口译教学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李新文新闻窗2008/0685 由关联理论看口译预期李坤中国科技信息2008/2386 汉语吉祥语口译策略纵兆荣中国西部科技2008/3387 英语专业“口译”课程设置的再思考凌霄鹏上海商学院学报2008/0688 论媒体场合中的口译张燕外语电化教学2008/0689 浅谈口译教学和大学英语教学的关系赵芝英教育与职业2008/3590 关于大学英语口译教学的调查与思考罗选民外语界2008/0591 谈“口译法”在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李前刚阅读与鉴赏(教研版) 2008/1292 浅析语用学关照下口译中模糊信息的翻译朱艳宁广西轻工业2008/1193 二语听力理解图式与口译能力刘祺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08/1094 口译中中西文化冲突的沟通和处理杨震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495 日语口译教学中笔记训练环节的问题与思考杨晓辉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8/0696 谈口译教学的技能训练万云慧煤炭高等教育2008/0697 口译话语标记语的元语用解读江晓梅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0798 试论高校英语口译教学刘翌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299 论口译教学中的多位数字英汉互译刘静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 2008/11100 从口译的记忆机制论口译记忆效果的改善陈晓春绥化学院学报2008/06。
“翻译理论与实践”系列课程参考文献目录[1]Arnold, D. et al. 1994. Machine Translation: An Introductory Guide [M]. London: Blackwells NCC.[2]Baker, Mona. 1992, 2000. In Other Words: A Course-book on Translation [Z]. London: Taylor&Francis Ltd.;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3]Bell, Roger. T. 1991, 2001. 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ng: Theory and Practice [M]. London: Longman Group UK Ltd.;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4]Benjamin, W. 1993. The Task of the Translator[A]. In: L. Venuti ed. 2000. The Translation Studies Reader [C]. 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5] Dann, Graham M.S. 1996. The Language of Tourism [M]. A Sociolinguistic Perspective.Wallingford: CAB International.[6]Davis, K. 2004. Deconstruction and Translation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7]Delisle, J. 1988. Translation: An Interpretive Approach [M]. Ottawa: University of Ottawa Press.[8]Hatim, Basil and Mason, Ian. 1990, 2001. Discourse and the Translator [M]. London: Longman Group UK Ltd.;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9]Jin Di and Eugene Nida. 1984. On Translation [M]. Beijing: China Translation and Publishing Corporation.[10]Lawson V. 1982. Machine Translation and People [A]. In: V. Lawson ed. 1982.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Machine Translation [C]. Amsterdam & New York & Oxford: NorthHolland Publishing Company.[11] Mellinkoff, David. 1963. The Language of the Law [M]. Boston /Toronto: Little Brown &Co. Law & Business.[12] Newmark, Peter. 1981, 2001.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M]. Oxford: Pergamon Press;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3] Newmark, P. 1988.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Z]. New York: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14] Nida, E. A. 1964. 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Principlesand Procedures Involved in Bible Translating [M]. Leiden: Brill.[15] Nida, E. A. and C. Taber. 1969.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M]. Leiden: E.J.Brill.[16] Nida, E. A. 1993.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7] Robinson, D. 2001. Who Translates? Translator Subjectivities Beyond Reason [M]. NewYork: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18] Savory, T. 1957. Translation Through the Ages[A]. In: 申雨平ed. 2002.西方翻译理论精选[C]. 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 Shuttleworth, M. and M. Cowie. 2004. Dictionary of Translation Studies [Z].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 Snell Hornby, M. 1995.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M]. Amsterdam &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21] Sofer, M. 1999. The translator’s Handbook [Z]. Rockville: Schreiber Publishing Inc.[22] Toury, G. 1980. In Search of a Theory of Translation[M]. Tel Aviv: Porter Institute forPoetics and Semiotics.[23] Tytler, A. F. 1790. Essay on The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 [M]. Edinburgh: Cadell &Davies.[24] Venuti, L. 1995. 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A History of Translation [M]. London :Routledge.[25] Wilss, W. 1982. The Science of Translation: Problems and Methods [M]. Tübingen: GunterNarr.[26] 陈刚. 旅游翻译与涉外导游[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27] 陈浩然. 外贸英语翻译[M].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1987[28] 陈荣东. 一篇不该忽视的译论[J].中国翻译, 1997(4).[29] 戴炜栋. 中国外语教学法回顾、探索与展望——首届中国外语教学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30] 丁大刚. 旅游英语的语言特点与翻译[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31] 冯庆华主编.实用翻译教程[Z].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32] 冯志伟. 机器翻译——从梦想到现实[J]. 中国翻译, 1999(4).[33] 丰子义. 主体论——新时代新体制呼唤的新人学[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34] 冯国华. 英译汉别裁[M]. 北京:外文出版社, 2001.[35] 顾大僖,金辉主编.简明英汉语翻译教程[Z].北京:外文出版社,2005.[36] 金隄. 等效翻译探索[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37] 何善芬.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38] 黄伯荣. 现代汉语[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1.[39] 黄凯. 科技英语结构与翻译模式[M]. 广州: 华南工学院出版社, 1987.[40] 李克兴、张新红.法律文本与法律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6.[41] 李静滢. Machine Translation[MA]. Nan Ling: Guangxi University, 2003.[42] 李长栓. 汉英口译入门[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43] 李照国. 中医英语教程[Z]. 西北大学出版社,1995.[44] 李照国. 中医英语翻译技巧[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45] 李照国. 中医英语[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46] 李照国. 译海心语——中国古典文化翻译别论[M]. 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7.[47] 李照国. 熵化·耗散·重构——汉英翻译理法探微[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47] 李照国. 中医英语翻译技巧问难[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9.[49] 李忠初. 现代汉语纲要[M].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50] 林相周. 英语理解与翻译[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51] 刘宓庆. 翻译与语言哲学[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52] 刘士聪. 汉英·英汉美文翻译与鉴赏[M].(中英对照)译林出版社, 2003.[53] 刘重德.文学翻译十讲[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1.[54] 陆文惠.法律翻译——从实践出发. 北京:中国法律出版社. 2004.[55] 卢敏. 英语法律文本的语言特点与翻译.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56] 吕俊. 英汉翻译教程[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57] 吕叔湘.中诗英译比录[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0.[58] 梅德明.英语口译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59] 苗玲玲. 译可译,无常译[J]. 学术研究, 2002(8).[60] 潘文国. 汉英语对比纲要[M]. 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61] 彭长江. 英汉—汉英翻译教程[Z].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2] 邵志洪. 结构、语义、关系:英汉微观对比研究[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63] 申雨平. 西方翻译理论精选[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64] 孙会军. 译论研究中的文化倾向[J].中国翻译, 2001(5).[65] 孙致礼. 译者的克己意识与创造意识[J]. 上海科技翻译, 2000(1).[66] 孙万彪.高级翻译教程[Z].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67] 谭卫国. 最新报刊英语教程[Z]. 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4.[68] 谭卫国、蔡龙权.新编英汉互译教程[Z].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69] 谭卫国. 英语背诵范文精华[Z].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70] 谭卫国. 英语广告的语言特点与翻译[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71] 谭载喜. 翻译学[M].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0.[72] 倜西. 英汉翻译手册[Z].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2.[73] 田德蓓.论译者的身份[J]. 中国翻译, 2000(6).[74] 王卫平. 英语科技文献的语言特点与翻译[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75] 王佐良. 文学翻译中的语言问题[J]. 中国翻译, 1993(2).[76] 谢天振. 翻译本体研究与翻译研究本体[J]. 中国翻译,2008(5).[77] 许建平.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78] 许明武. 英语新闻与翻译[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3.[79] 许渊冲. 谈重译[J]. 外语与外语教学, 1996(6).[80] 许钧. 文学翻译的理论与实践——翻译对话录[M]. 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1.[81] 许钧. “创造性叛逆”和翻译主体性的确立[J]. 中国翻译, 2003(1).[82] 严俊仁. 科技阅读与翻译[M]. 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6.[83] 杨自俭. 语篇和语境[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3(2).[84] 张南峰.艾克西拉的文化专有项翻译策略评介[J]. 中国翻译, 2004(1).[85] 张培基. 英汉翻译教程[Z].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0.[86] 张培基译注.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87] 张炜. 外贸英语的语言特点与翻译[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88] 赵志恒. 国际贸易实物[Z].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89] 郑海凌.文学翻译过程中的“距离”问题[J]. 中国翻译, 2002(3).[90] 周仪. 翻译与批评[M].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9.[91] 朱伊革. 英语新闻的语言特点与翻译[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92] 庄绎传. 英汉翻译简明教程[Z].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参考文献一、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 Baker, M. In Other Words: A Coursebook on Translation 换言之:翻译教程2. Bell, R. T. 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ng : Theory and Practice译文与翻译:理论与实践3.申雨平、戴宁、范仲英实用翻译教程4. 王克非从翻译史看文化差异5. 王佐良、丁往道英语文体学引论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 王克非翻译文化史论2. 谢天振翻译的理论建构与文化透视3. 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翻译问题探讨4. Steiner, George: After Babel—Aspects of Language and Translation(3rd ed. )通天塔之后――语言与翻译面面观5. Toury, Gideon: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Beyon 描述翻译学及其它6. Hatin, Basil and Ian Mason: Discourse and the Translator语篇与译者7. Newmark, Peter: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翻译教程8. Nord, Christiane: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目的性行为――析功能翻译理论9. Bassnett, Susan and Andre Lefevere: Constructing Cultures—Essays on Literary Translation文化构建――文学翻译论集10. Hickey, Leo (ed.): The Pragmatics of Translation语用学与翻译11. Hatim, Basil: Communication Across Cultures: Translation Theory and Contrastive Text Linguistics跨文化交际:翻译理论与对比篇章语言学12. Wilss, Wolfram: The Science of Translation: Problems and Methods 翻译学:问题与方法13. Nida, Eugene A.:Language and Culture: Contexts in Translating语言与文化:翻译中的语境14. SnelI-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翻译研究:综合法15. Davis, Kathleen: Deconstruction and Translation 解构主义与翻译16. Hermans, Thee: Translation in Systems: Descriptive and System Oriented Approaches Explained 系统中的翻译:描写和系统理论解说17. Gull, Ernst-August: 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 Cognition and Context翻译与关联:认知与语境18. Gentzler, Edwin: 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 (revised 2nd editio)当代翻译理论(第二版)19. Baker, Mona (ed.): 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翻译研究百科全书20. Nida, Eugene A.: 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 翻译科学探索21. Nida, Eugene A. & Charles R.: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翻译理论与实践22. Lefevere, Andre (ed.): Translation/History/Culture: A Sourcebook 翻译、历史与文化论集23. Reiss, Katharina: Translation Criticism: The Potentials and Limitations翻译批评:潜力与制约24. Venuti, Lawrence: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A History of Translation译者的隐身:一部翻译史25. Bassnett, Susan: Translation Studies (3rd edition) 翻译研究(第三版)26. Williams, Jenny & Andrew Chesterman:The Map: A Beginner's Guide to Doing Research in Translation Studies 路线图:翻译研究方法入门27. Shullleworth, Mark & Moira: Dictionary of Translation Studies翻译学词典三、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翻译理论与实务丛书(罗进德主编)1. 马祖毅著中国翻译简史——五四以前部分(增订版)2. 金 著等效翻译探索 (增订版)3. 刘宓庆著文体与翻译 (增订版)4. 金圣华、黄国彬主编困难见巧——名家翻译经验谈5.周兆祥著翻译与人生6.陈生保编著英汉科技翻译指要7. 冯志杰著汉英科技翻译指要8. 陈忠诚著法窗译话9. 刘重德编著文学翻译十讲10. 陈定安编著英汉比较与翻译11. 谭载喜编著新编奈达论翻译12. 刘宓庆著当代翻译理论13. 郭建中编文化与翻译14. 陈忠诚著词语翻译丛谈15. 陈忠诚、吴幼娟著词语翻译丛谈续编16. 贾文波著汉英时文翻译17. 黄忠廉著翻译变体研究18. 马红军著翻译批评散论19.思果著翻译新究20. 李运兴著语篇翻译引论21. 包惠南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22. 刘宓庆著翻译与语言哲学23. 萧立明著新译学论稿四、其它:1. 《翻译论集》罗新璋编,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2. 《中国翻译史》(上卷) 马祖毅著,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3. 《西方翻译简史》谭载喜著,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4. 《外国翻译理论评介文集》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编印,1984年版5. 《奈达论翻译》谭载喜编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年版6. 《语言与翻译》[苏]巴尔胡达罗夫著,蔡毅、虞杰、段京华编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年版7. 《文体与翻译》刘宓庆著,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6年版8. 《习语汉译英研究》张培基编,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9. 《英汉翻译教程》张培基等编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10. 《英汉翻译手册》钟述孔著,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11. 《翻译的技巧》钱歌川著,台湾开明书店印行,1972年版12. 《翻译漫谈》钱歌川著,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0年版13. 《科技翻译工作手册》李维颐等编,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年版14. 《长安译论》王宏印主编,陕西旅游出版社,2000年版15. 《跨语交际》谭载喜编译,漓江出版社,1993年版16. 《语言论——言语研究导论》[美]爱德华·萨丕尔著,陆卓元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17. 《句法理论的若干问题》[美]诺姆·乔姆斯基著,黄长著、林书武、沈家煊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18. 《意义的探究——当代西方释义学》张汝伦著,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英汉翻译常用工具书(一)英汉类1.《新英汉词典》(增补本) 《新英汉词典》编写组编,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2.《英华大辞典》(修订第二版) 郑易里等编并修订,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3.《英汉大辞典》(缩印本) 陆谷孙主编,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年版4.《远东英汉大辞典》梁实秋主编,远东图书公司印行,1977年版5.《最新高级英汉词典》蔡文萦主编,李赋宁审校,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1994年版(二)汉英类1.《汉英词典》(修订版)、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词典组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l 995年版2.《汉英大辞典》(上、下卷) 吴光华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3.《远东汉英大辞典》梁实秋原主编,张芳杰主编,新华出版社,远东图书公司,1995年版(三)英语类1.Longman Dicit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 h,Longman Group Limited.19782.Chambers Twentieth Century Dictionary,new ed.,Edinburgh & London,1972.3.The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New York.19754.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Springfield,Mass.,1961(Addenda 1966),19715.6,000 words:A Supplement to 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Springfield,Mass.,19766.ORIGINS An Etymological Dictionary of Modern Englis h,by Eric Partridge,London,1990(四)汉语类1.《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70年版2.《现代汉语词林》(正反序编排) 福建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3.《汉语大字典》(缩印本)《汉语大字典》编委会,四川辞书出版社、湖北辞书出版社,1993年版4.《古代汉语词典》《古代汉语词典》编写组,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五)专名类1.《英语姓名译名手册》(第二次修订本) 新华通讯社译名资料组编,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2.《世界姓名译名手册》《世界姓名译名手册》编译组编,化学工业出版社,1987年版3.《外国地名译名手册》中国地名委员会编,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4.《世界地名译名手册》辛华编,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5.《世界报刊、通讯社、电台译名手册》(修订本) 辛华编,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六)略语类1.《英汉缩略语词典》西安外国语学院英语系《英汉缩略语词典》编写组,陕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2.《英语缩略词词典》史群编,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七)科技类1.《英汉技术词典》清华大学《英汉技术词典》编写组编,国防工业出版社,1978年版2.《英汉科技缩写词汇》阎庆甲编,冶金工业出版社,1981年版3.《科技翻译工作手册》李维颐等编,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年版(八)史地类1.《世界历史词典》勒文翰、郭圣铭、孙道天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年版2.《外国历史大事年表》(公元前4500年一公元1945年) 王治邦、曲培洛、唐承运、于庆和、王永本编,辽宁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3.《世界现代史大事记》吴成平编著,知识出版社,1984年版4.《美国两百年大事记》[美]加尔文·D·林顿编著,谢延光、储复耘、容再光、李祥荣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5.《各国概况》(1979年版) 《各国概况》编辑组编,世界知识出版社,1979年版(九)百科类1.《辞海》(缩印本) 《辞海》编辑委员会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版2.《辞源》(修订本) (1—4合订本)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3.《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十卷本)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编辑部译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版4.《中国大百科全书》(多卷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2年版。
口译方向研究生推荐阅读书目口译理论篇:1. Pöchhacker, Franz, 2004. Introducing Interpreting Studies. London: Routledge.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0年)2. Gile,Daniel. Basic Concepts and Models for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ing,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3. Pochhacker,Franz and Shlesinger,Miriam. The Interpreting Studies Reader, London: Rouledge, 2002 (复印版)4. 仲伟合等著,口译研究方法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5. Jones, Roderick, 2002. Conference Interpreting Explained. Manchester: St Jerome.(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年)6. 塞莱斯科维奇,勒代雷著,口译训练指南。
中国出版集团,2007.7. 勒代雷著,释意学派口笔译理论,中国对外出版公司,2001.8. 鲍刚,口译理论概述,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9. 刘和平. 口译技巧----思维科学与口译推理教学法,2001.10. Diriker, Ebru, De-/Re-Contextualizing Conference Interpreting,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11. 蔡小红,口译研究新探-----新方法、新观念、新趋势,开益出版社,2002.12. 蔡小红,口译评估,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7.13. 王永秋,汉英同声传译的压缩策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14.Bertone, Laura. 巴别塔揭秘:同声传译与认知、智力和感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2008.15. Monacelli, Claudia, Self-preservation in 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2009. (复印版)16. Dimitrova, Birgitta, Language Processing and 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 Interdisciplinary Perspectives,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2000. (复印版)17. Phelan, Mary, the Interpreter’s Resource,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18. Mikkelson, Holly, Introduction to Court Interpreting,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19. Edwards. B. Alicia, The Practice of Court Interpreting,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20. Nicodemus, Brenda & Swabey ed, Laurie, Advances in Interpreting Research,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2011. (复印版)口译技巧篇:21. Nolan, James, Interpretation: techniques and exercises,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22. Gillespie,Andrew,Note-taking for consecutive interpreting: A Short Course,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23. 张维为著,英汉同声传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翻译研究资料汇总翻译期刊国际翻译期刊(可在proquest、EBSCO等数据库检索)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anslation (IJT)Language InternationalMachine TranslationMetaMultilingual Communications and ComputingTarge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anslation StudiesTranslation JournalTranslation ReviewThe Translator国内翻译期刊(可在中国期刊网检索)中国翻译上海科技翻译上海翻译中国科技翻译外语与翻译外国传统翻译理论Cicero: On the Best Style of OratorsHorace: The Art of PoetryQuintilian: Insitutio OratoriaSt Jerome: Letter to PammachiusSt AugustineMartin Luther: An Open Letter on TranslatingJohn Dryden: Preface to Ovid's Epistles, Translated by Several Hands Perrot d'Ablancourt: Prefaces to Tacitus and LucianCharles BatteuxAlexander Fraser TytlerNovalis: BlutenstaubM. V. LomonosovA. PushkinV. A. ZhukovskyV. G. BelinskyMatthew ArnoldFrancis NewmanSchlegel: Homers Werke von J.H. V oss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Dichtung und WahrheitFriedrich Schleiermacher: "On the Different Methods of Translating"Wilhelm von Humboldt中国传统翻译理论Chinese Translation Theory支谦:法句经序道安:五失本、三不易鸠摩罗什:嚼饭与人慧远:文不害意彦琮:十条八备玄奘:五種不翻周敦义:翻译名义序严复:译事之难鲁迅:寧信而不順傅雷钱钟书当代翻译理论Benedetto CroceWalter Benjamin: The Task of the TranslatorJ. P. PostgateK. I. ChukovskyThe American Translation WorkshopI. A. RichardsJonans ZdanysEzra Pound: Guido's RelationsFrederic WillThe Science of TranslationNoam ChomskyJ. C. CatfordEugene A. Nida: Principles of Correspondence; 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Wolfram WilssAlbrecht NeubertKaharina Reiss: Type, Kind and Individuality of Text: Decision Making in Translation Hans J. Vermeer: Skopos and Commission in Translation TheoryMary Snell-HornbyEarly Translation StudiesJiri LevyFrantisek MikoAnton PopovicJ. S. Holmes: The Name and Nature of Translation StudiesAndré Lefevere: Mother's Courage Cucumbers: Text, System and Refraction in a Theory of LiteratureR. Van den BroeckSusan BassnettPolysystem TheoryTurij TynjanovItama Even-Zohar: The Position of Translated Literature within the Literary PolysystemGideo Toury: The Nature and Role of TranslationDeconstructionMichel FoucaultMartin HeideggerJacques Derrida: What is a "Relevant" Translation?Gayatri Spivak: The Politics of TranslationWillard V. Quine: Word and ObjectJorge Luis Borges: The Translators of The One Thousand and One NightsVladimir Nabokov: Problems of Translation: Onegin in EnglishJean-Paul Vinay and Jean Darbelnet: A Methodology for TranslationRoman Jakobson: On Linguistic Aspects of Translation 1960s-1970sPeter Newmark: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George Steiner: The Hermeneutic Motion; After Babel;L. BarkhudarovV. KomissarovGeorge MouninDanica SeleskovitchPhilip E. Lewis: The Measutre of Translation EffectsAntoine Berman: Translation and the Trials of the ForeignShoshana Blum-Kulka: Shifts of Cohesion and Coherence in TranslationLori Chamberlain: Genders and the Metaphorics of Translation 1990s and BeyondAnnie Brisset: The Search for a Native Langauge: Translation and Cultural IdentityDouglas Robinson: Western Translation TheoryLawrence Venuti: Translation Studies Reader我国翻译研究书目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350页.鲍刚.口译理论概述.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343页.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本书编委会编.语言与翻译(论文集)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2.蔡小红.口译评估.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7.266页.蔡新乐.翻译的艺术哲学——文学翻译的含意本体论.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蔡新乐.文学翻译的艺术哲学.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1.蔡新乐.翻译的本体论研究——翻译研究的第三条道路、主体间性与人的元翻译构成.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284页.蔡新乐.翻译与汉语——解构主义视角下的译学研究.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255页.蔡新乐.相关的相关:德里达“…相关的‟翻译”思想及其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305页.蔡新乐,郁东占.文学翻译的释义学原理.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曹菡艾,赵兴民.联合国文件翻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7.曹明伦.翻译之道:理论与实践.河北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7.289页.曹汀.关于翻译标准的几个问题.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曹炜等.文言文今译方法和规律.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柴明颎主编.口译的专业化道路:国际经验和中国实践(论文集,英文、中文).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458页.柴秀娟.翻译描述中的语域: 英汉虚构类翻译平行语篇的语域分析模式(英文本).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陈福康.中国译学理论史稿.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2000.521页/527页.陈菁.口译交际过程中的跨文化噪音.北京:外文出版社,2005.陈历明.翻译:作为复调的对话.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180页.陈明瑶,卢彩虹.新闻英语语体与翻译研究.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234页.陈蒲清.文言今译学.长沙:岳麓书社,1999/2000.陈伟.学理反思与策略重构——英汉词典中例证翻译的目的性研究.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417页.陈伟.翻译与词典间性研究.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427页.陈秀等编.浙江省译家研究.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217页.陈玉刚主编.中国翻译文学史稿.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9.陈肇雄主编.机器翻译研究进展.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2.成昭伟.文学翻译概论(英文本).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418页.程永生.描写交际翻译学.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1.445页.程镇球.翻译论文集.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214页.褚东伟.商业翻译导论.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268页.丛滋杭.中国古典诗歌英译理论研究.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254页.崔长青,张碧竹编.翻译的要素.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7.党金学.中外翻译理论选读.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董乐山.董乐山文集(第二卷).李辉编.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324页.董明.翻译:创造性叛逆.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217页.杜承南,文军主编.中国当代翻译百论.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4.杜建慧等.翻译学概论.北京:民族出版社,1998.330页.杜瑞清,党金学主编.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术论丛(第六卷)——翻译的艺术.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段初发.文学与翻译论稿.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257页.顿官刚.湖湘译林与外国翻译研究.长沙:岳麓书社,2006.范守义.翻译研究:另类视野.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566页.范祥涛.科学翻译影响下的文化变迁——20世纪初科学翻译的描写研究.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372页.方华文.20世纪中国翻译史.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5.651页.方梦之编选.译论纵横.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3.334页.费小平.翻译的政治——翻译研究与文化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350页.冯建文.神似翻译学.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2001.冯庆华主编.文体翻译论.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483页.冯庆华主编.红译艺坛——《红楼梦》翻译艺术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487页.冯庆华.母语文化下的译者风格.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476页.冯文坤.翻译与翻译之存在——关于翻译的存在论思考.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冯志伟.自然语言机器翻译新论.北京:语文出版社,1995.冯志伟.机器翻译研究.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841页.冯志伟,杨平.自动翻译.上海:知识出版社,1987.佛雏.王国维哲学译稿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282页.傅浩.说诗解译:中外诗歌与翻译论集.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傅勇林.文化范式:译学研究与比较文学.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傅仲选.实用翻译美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3.247页.高华丽.翻译教学研究:理论与实践.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254页.高黎平.美国传教士与晚清翻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高圣兵.Logic汉译研究——跨文化翻译中的“格义”、视域融合与接受.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313页.葛校琴.后现代语境下的译者主体性研究.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279页.耿龙明主编.翻译论丛.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龚光明.翻译思维学.北京: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485页.辜正坤.中西诗鉴赏与翻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448页.辜正坤.中西诗比较鉴赏与翻译理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548页.辜正坤.译学津原.郑州:文心出版社,2005.364页.顾铁军.外国新影片翻译与研究.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428页.顾正阳.古诗词曲英译论稿.上海:百家出版社,2003.316页.顾正阳.古诗词曲英译理论探索.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417页.顾正阳.古诗词曲英译美学研究.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6.491页.顾正阳.古诗词曲英译文化探索.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7.449页.郭建中编.文化与翻译(论文集).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440页.郭建中.当代美国翻译理论.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郭建中.科普与科幻翻译:理论、技巧与实践.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494页.郭兰英.口译与口译人才培养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87页.郭延礼.中国近代翻译文学概论.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2005.601页/477页.郭云生.古文翻译法.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9.郭著章等.翻译名家研究.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465页岸选编.中西诗歌翻译百年论集.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708页.韩江洪.严复话语系统与近代中国文化转型.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340页.韩子满.英语方言汉译初探(英文本).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119页.韩子满.文学翻译杂合研究.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230页.何三宁.翻译多元论实证分析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238页.何元建.生成语言学背景下的汉语语法及翻译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361页.贺显斌.论权力关系对翻译的操控.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贺显斌.论权力关系对翻译的操控.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黑龙江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编辑.翻译论丛.哈尔滨:黑龙江省译协,1988.侯国金.语用标记理论与应用:翻译评估的新方法(英文本).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283页.胡翠娥.文学翻译与文化参与——晚清小说翻译的文化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274页.胡德香.翻译批评新思路:中西比较语境下的文化翻译批评.武汉:武汉出版社, 2006.胡庚申.翻译适应选择论.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胡庚申主编.翻译与跨文化交流:转向与拓展(2005年首届海峡两岸翻译与跨文化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450页.胡开宝.英汉词典历史文本与汉语现代化进程.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302页.胡明亮.语篇衔接与翻译.成都:巴蜀书社,2007.239页.湖北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编.翻译论文集.武汉:湖北省翻译工作者协会,1987.湖北省译协,武汉市译协编,华先发主编.翻译与文化.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408页.黄杲炘.英语诗汉译研究—从柔巴依到坎特伯雷.第2版.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黄杲炘.英诗汉译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353页.黄国文.翻译研究的语言学探索——古诗词英译本的语言分析.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247页.黄河燕主编.机器翻译研究进展——2002年全国机器翻译研讨会论文集.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282页.黄嘉德编.翻译论集.上海:西风出版社,1940.黄龙.翻译学(英文本)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黄龙.翻译艺术教程.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88.黄勤.英语新闻汉译的跨学科分析(英文本).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282页.黄少政.翻译还是演绎——功能主义翻译研究.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3.457页.黄维木+梁,江弱水编选.余光中选集(第四卷:语文及翻译论集).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黄雨石.英汉文学翻译探索.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黄振定.翻译学——艺术论与科学论的统一.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黄振定.翻译学的语言哲学基础.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246页.黄中习.中华对联研究与英译初探.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5.272页.黄忠廉.翻译变体研究.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黄忠廉.翻译本质论.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33页.黄忠廉.变译理论.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296页.黄忠廉,李亚舒.科学翻译学.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444页.贾文波.应用翻译功能论.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379页.贾正传.融合与超越:走向翻译辩证系统论.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313页.姜秋霞.审美过程:文学翻译中的格式塔意象再造(英文本).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257页.姜治文,文军编.翻译批评论(论文集).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9.605页.姜治文,文军主编.翻译标准论.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蒋坚松.英汉对比与汉译英研究.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227页.蒋坚松,黄振定主编.语言与翻译研究(论文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417页.蒋坚松,彭利元主编.刘重德翻译思想及其他.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蒋述卓.佛经翻译与中古文学思潮.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0.蒋骁华.符号学翻译研究——文学语言的理据及其再造(英文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215页.蒋翼振编.翻译学通论.上海:上海美利印刷公司印刷,商务印书馆发行,1927.234页.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402页.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续编.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492页.金圣华.桥畔译谈——翻译散论八十篇.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7.金隄.等效翻译探索.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9/1998.167页/235页.靳涵身.诗型广告翻译研究.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402页.孔慧怡.翻译▪文学▪文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孔慧怡编.中国翻译运动经纬论文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孔慧怡,杨承淑编.亚洲翻译传统与现代动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207页.黎难秋.中国科学文献翻译史稿.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3.黎难秋.中国科学翻译史料.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6.黎难秋.中国口译史.青岛:青岛出版社,2002.466页.黎难秋.中国科学翻译史.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6.650页.李宝初.日出山花红胜火:论叶君健的创作与翻译.北京:华文出版社,1997.李长栓.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589页.李德凤等编.法律文本翻译(论文选).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487页.李德俊.平行语料库与积极型汉英词典的研编——基于平行语料库的词典编纂系统CpsDict的研制与应用.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250页.李河.巴别塔的重建与解构——解释学视野中的翻译问题.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李和庆,黄皓,薄振杰编.西方翻译研究方法论:70年代以后(英文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326页.李寄.鲁迅传统汉语翻译文体论.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226页.李逵六.口译——理论与实践、语言与交际.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李林波.中国新时期翻译研究考察:1981—2003.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177页.李美.母语与翻译.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368页.李明.翻译研究的社会符号学视角(英文本).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李明,卢红梅.商务翻译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李爽学.得意忘言:翻译、文学与文化评论.北京:三联书店,2007.376页.李伟.中国近代翻译史.济南:齐鲁书社,2005.334页.李亚舒等编.科技翻译论著集萃.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李亚舒等主编.科技翻译论著新萃.北京:气象出版社,2000.李亚舒,黎难秋主编.中国科学翻译史.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744页.李延林等主编.英语文化翻译学教程(英文本).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3.183页.李玉良.《诗经》英译研究.济南:齐鲁书社,2007.396页.李运兴.语篇翻译引论.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224页.李占喜.关联与顺应:翻译过程研究(英文本).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96页.李照国.译海心语——中医药文化翻译别论.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6.李照国.译海心悟——中国古典文化翻译别论.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7.292页.李照国.熵化·耗散·重构——汉英翻译理法探微.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352页.梁启超.梁启超全集(第七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廖七一.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327页.廖七一等.当代英国翻译理论.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472页.廖七一.胡适诗歌翻译研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344页.林本椿主编.福建翻译家研究.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林本椿.福建翻译家研究.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林相周.英汉翻译中的语法问题.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79.刘法公.商贸汉英翻译专论.重庆:重庆出版社,1999.刘法公.商贸汉英翻译评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刘和平.口译技巧——思维科学与口译推理教学法.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199页.刘和平.口译理论与教学.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238页.刘华文.汉诗英译的主体审美论.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336页.刘靖之,林戊荪,金圣华主编.翻译教学研讨会论文集.香港:香港翻译学会,2000.569页.刘宓庆.现代翻译理论.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0.301页.刘宓庆.当代翻译理论.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刘宓庆.新编当代翻译理论.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314页.刘宓庆.新编汉英对比与翻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559页.刘宓庆.翻译美学导论.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371页.刘宓庆.文化翻译论纲.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2007.317页/288页.刘宓庆.翻译与语言哲学.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2007.547页/536页.刘宓庆.翻译教学:实务与理论.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2007.614页/586页.刘宓庆.口笔译理论研究.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334页.刘宓庆.中西翻译思想比较研究.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546页.刘宓庆.刘宓庆翻译散论.王建国编.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457页.刘绍龙.翻译心理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287页.刘绍龙,何家宁,王柳琪.翻译实证研究方法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刘世聪主编.红楼译评:《红楼梦》翻译研究论文集.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597页.刘涌泉等.机器翻译论文选辑.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79.刘涌泉等.中国的机器翻译.北京:知识出版社,1984.刘重德.文学翻译十讲(英文本)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1.刘重德.浑金璞玉集.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4.刘重德主编.三湘译论.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刘重德.西方译论研究.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166页.刘重德主编.英汉语比较与翻译(1).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522页.刘重德主编.英汉语比较与翻译(2).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458页.刘重德.翻译论稿.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34页.刘宗和主编.论翻译教学(论文集).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460页.卢红梅.英汉语篇回指对比研究与翻译.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陆文慧主编.法律翻译——从实践出发(文集).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371页.吕国军.口译与口译教学研究.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吕俊.跨越文化障碍——巴比塔的重建.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317页.吕俊,侯向群.翻译学——一个建构主义的视角.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282页.马会娟.奈达翻译理论研究(英文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250页.罗新璋编.翻译论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罗选民主编.外语·翻译·文化(第二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罗选民主编.中华翻译文摘(2000卷,汉英对照)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281页.罗选民主编.外国文学翻译在中国.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3.罗选民主编.中华翻译文摘(2001年卷,汉英对照).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230页.罗选民编.文学翻译与文学批评.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罗选民编.语言认知与翻译研究.北京:外文出版社,2005.罗选民主编.中华翻译文摘(2002—2003卷,汉英对照)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448页.罗选民编.文化批评与翻译研究.北京:外文出版社,2006.罗选民,佘协斌主编.外语·翻译·文化(第一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罗选民,屠国元主编.阐释与解构:翻译研究文集.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3.麻争旗.影视译制概论.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329页.马爱英.中英文化翻译——当代中国文本译释个案研究(英文本).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260页.马红军.翻译批评散论.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224页.马红军.从文学翻译到翻译文学——许渊冲的译学理论与实践.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327页.马乐梅.中文和合本圣经翻译原则之研究.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马祖毅.中国翻译简史——“五四”运动以前部分.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1998.331页/458页.马祖毅等编.汉籍外译史.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717页.马祖毅.中国翻译史(上卷,周代——清代).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796页.马祖毅等.中国翻译通史(古代部分全一卷;现当代部分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第四卷)〈精装本〉.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古代部分全一卷538页;现当代部分第一卷729页、第二卷857页、第三卷474页、第四卷411页。
参考文献一、翻译理论与实践相关书目谢天振主编. 《当代国外翻译理论导读》.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Jeremy Munday. 《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实践》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 李德凤等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包惠南、包昂. 《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 北京:外文出版社, 2004.包惠南. 《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毕继万. 《世界文化史故事大系——英国卷》.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蔡基刚. 《英汉汉英段落翻译与实践》.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蔡基刚. 《英汉写作对比研究》.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蔡基刚. 《英语写作与抽象名词表达》.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曹雪芹、高鄂. 《红楼梦》.陈定安. 《英汉比较与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1.陈福康. 《中国译学理论史稿》(修订本).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陈生保. 《英汉翻译津指》.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陈廷祐. 《英文汉译技巧》.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陈望道. 《修辞学发凡》.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79.陈文伯. 《英汉翻译技法与练习》.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1998.陈中绳、吴娟. 《英汉新词新义佳译》. 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 1990.陈忠诚. 《词语翻译丛谈》.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3.程希岚. 《修辞学新编》. 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 1984.程镇球. 《翻译论文集》.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程镇球. 《翻译问题探索》.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0.崔刚. 《广告英语》.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3.单其昌. 《汉英翻译技巧》.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0.单其昌. 《汉英翻译讲评》. 北京: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 1989.邓炎昌、刘润清. 《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丁树德. 《英汉汉英翻译教学综合指导》.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1996.杜承南等,《中国当代翻译百论》.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1994.《翻译通讯》编辑部. 《翻译研究论文集(1894-1948)》.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4. 《翻译通讯》编辑部. 《翻译研究论文集(1949-1983)》.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4. . 范勇主编. 《新编汉英翻译教程》.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6.方梦之、马秉义(编选). 《汉译英实践与技巧》.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1996.方梦之. 《英语汉译实践与技巧》. 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1994.方梦之主编. 《译学辞典》.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冯翠华. 《英语修辞大全》,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5.冯庆华. 《文体与翻译》.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冯庆华主编. 《文体翻译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冯胜利. 《汉语的韵律、词法与句法》.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冯志杰. 《汉英科技翻译指要》.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耿占春. 《隐喻》. 北京:东方出版社, 1993.郭建中. 《当代美国翻译理论》.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0.郭建中. 《文化与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0.郭锡良,唐作藩,何九盈,蒋绍愚,田瑞娟. 《古代汉语》.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汉英经贸手册》编写组. 《汉英经贸手册》.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8.何炳威. 《容易误译的英语》.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何刚强. 《现代英汉翻译操作》.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何刚强. 《现代英语表达与汉语对应》.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4.何刚强. 《英汉口笔译技艺》.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何刚强. 《最新英语翻译疑难详解》.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6.何善芬.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何兆熊. 《语用学概要》.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9.何自然、张达三、杨伟钧等译. 《现代英语语法教程》.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0.何自然. 《语用学概论》.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侯维瑞. 《英语语体》.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8.胡庚申. 《怎样起草与翻译合同协议》. 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3.胡曙中. 《英汉修辞比较研究》.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3.胡晓吉. 《实用英汉对比翻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0.胡燕平,张容建. 《实用英汉翻译类典》. 重庆:重庆出版社, 1997.胡裕树. 《现代汉语》.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7.胡兆云. 《美学理论视野中的文学翻译研究》(第2版). 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 2009. 胡兆云. 《语言接触与英汉借词研究》.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1.胡壮麟. 《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4.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8.黄伯荣, 廖序东. 《现代汉语》.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1981.黄国文. 《语篇分析概要》.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黄龙. 《翻译技巧指导》.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6.黄任. 《英语修辞与写作》.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黄雨石. 《英汉文学翻译探索》.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8.黄振定. 《翻译学:艺术论与科学论的统一》.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8.黄振定. 《翻译学的语言哲学基础》.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7.黄忠廉. 《变译理论》.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2.贾尔斯英译. 《孙子兵法》. 长沙:湖南出版社, 1993.贾文波. 《汉英时文翻译: 政治经济汉译英300句析》.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9. 贾玉新. 《跨文化交际学》.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金隄. 《等效翻译探索》.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金惠康. 《汉英跨文化交际翻译》. 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 1998.金惠康. 《跨文华交际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3.金惠康. 《跨文华交际翻译续编》.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4.金立鑫. 《语法的多视角研究》.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居祖纯. 《新编汉英语篇翻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柯平. 《对比语言学》.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孔慧怡. 《翻译·文学·文化》.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李定坤. 《汉英辞格对比与翻译》.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李国南. 《辞格与词汇》.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李国南. 《英汉修辞格对比研究》.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9.李明编著. 《英汉互动翻译教程》.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6.李瑞华(主编). 《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李亚舒、严毓棠、张明、赵兰慧. 《科技翻译论著集萃》.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 李正栓. 《英美诗歌教程》.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李正中. 《国际经贸英汉翻译》. 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1997.理雅各英译. 《四书》. 长沙:湖南出版社, 1994.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廖七一. 《当代英国翻译理论》.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1.林大津. 《跨文化交际学:理论与实践》.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5.林大津等主编.《修辞学大视野》. 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 2007.林煌天主编. 《中国翻译词典》.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7.刘宓庆. 《当代翻译理论》.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9.刘宓庆. 《翻译教学: 实务与理论》.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3.刘宓庆. 《翻译与语言哲学》.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刘宓庆. 《文化翻译论纲》.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9.刘宓庆. 《文体与翻译》(增订版).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刘士聪等. 《汉英•英汉美文翻译与鉴赏》. 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3.刘英凯. 《英汉语音修辞》.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刘重德. 《文学翻译十讲》.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1.刘重德. 《英汉语比较与翻译》. 青岛:青岛出版社, 1998.陆钰明. 《汉英翻译指导》. 上海:远东出版社. 1995.吕俊《跨越文化障碍――巴比塔的重建》.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1.吕淑湘, 王海棻. 《马氏文通读本》.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6.吕煦. 《实用英语修辞》.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罗贯中. 《三国演义》.罗选民. 《话语分析的英汉语比较研究》.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1.马红军. 《翻译批评散论》.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0.马祖毅. 《中国翻译简史——五四以前部分》.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2.毛荣贵. 《新世纪大学汉英翻译教程》.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2.倪宝元. 《大学修辞》.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4.潘文国. 《汉英语对比纲要》. 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7.彭宣维. 《英汉语篇综合对比》.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钱歌川. 《现代英语表现法》. 香港:中外出版社, 1975.钱冠连. 《美学语言学》. 深圳:海天出版社, 1993.钱乃荣等. 《现代汉语》.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1990.钱维潘. 《英语应用文》.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4.乔海清. 《翻译新论》. 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3.邵志洪. 《翻译理论、实践与评析》.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邵志洪. 《英汉语研究与对比》.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7.申丹. 《文学文体学与小说翻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申小龙. 《语言的文化阐释》. 上海:知识出版社, 1992.申小龙. 《汉语句型研究》. 海口:海南人民出版社, 1989.申小龙. 《汉语与中国文化》.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申小龙. 《文化语言学》. 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3.申雨平(编). 《西方翻译理论精选》.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沈少华. 《英语趣味修辞格》. 北京:语文出版社, 1999.施耐庵. 《水浒传》.束定芳. 《隐喻学研究》.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司马迁. 《史记》.思果. 《译道探微》.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2.孙全洲. 《现代汉语学习词典》.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孙晓丽. 《广告英语与实例》.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5.孙致礼. 《1949-1966:我国英美文学翻译概论》. 南京:译林出版社. 1996.谭载喜. 《翻译学》.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0.谭载喜. 《新编奈达论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9.倜西、董乐山等(编). 《英汉翻译手册》. 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2002.汪福祥、伏力. 《英美文化与英汉翻译》. 北京:外文出版社. 2003.王大伟. 《现代汉英翻译技巧》. 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0.王德春. 《语言学通论》.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0.王逢鑫. 《英汉比较语义学》. 北京:外文出版社, 2001.王还(主编). 《汉英对比论文集》. 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3.王季思. 《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2.王克非. 《翻译文化史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王令坤(主编). 《英汉翻译技巧》.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8.王希杰. 《汉语修辞学》. 北京:北京出版社, 1983.王希杰. 《修辞学导论》.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0.王佐良、丁往道. 《英语文体学引论》.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0.王佐良. 《翻译:思考与试笔》.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魏志成. 《英汉语比较导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魏志成. 《英汉语比较导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翁显良. 《意态由来画不成?》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3.吴承恩. 《西游记》.吴楚材、吴调侯. 《古文观止》.吴敬梓. 《儒林外史》.武力、赵栓科编著. 《科技英汉与汉英翻译教程》. 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7.吴伟雄、方凡泉. 《实用英语翻译技巧》.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7.伍谦光. 《语义学导论》.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萧涤非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萧立明. 《新译学论稿》.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萧立明. 《英汉比较研究与翻译》.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肖辉、汪晓毛主编. 《汉译英教程》. 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8.肖君石. An Approach to Translation from Chinese into English and Vice Versa(《汉英、英汉翻译初探》).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2.谢祖钧. 《英语修辞漫谈》.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1981.熊文华. 《汉英应用对比概论》. 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7.许国烈. 《中英文学名著译文比录》.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5.许建忠. 《工商企业翻译实务》.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2.许钧等. 《文学翻译的理论与实践——翻译对话录》. 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1.许明武. 《新闻英语与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3.许余龙. 《对比语言学概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2.许渊冲、陆佩弦、吴钧陶. 《唐诗三百首新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8.许渊冲. 《汉英对照唐诗三百首》.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许渊冲. 《文学与翻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许渊冲. 《中诗英韵探胜》.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许仲琳. 《封神演义》.杨自俭(主编). 《译学新探》. 青岛:青岛出版社. 2002.杨自俭(主编). 《英汉语比较与翻译(2)》. 青岛:青岛出版社杨自俭(主编). 《英汉语比较与翻译(3)》.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杨自俭(主编). 《英汉语比较与翻译(4).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杨自俭(主编). 《英汉语比较与翻译(5)》.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杨自俭、李瑞华(主编). 《英汉对比研究论文集》.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0.杨自俭、刘学云(编). 《翻译新论(1983-1992)》.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2.叶子南. 《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于岚. 《英汉实例翻译技巧》.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1997.喻云根. 《英汉对比语言学》. 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4.喻云根. 《英美名著翻译比较》.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6.臧克和. 《说文解字的文化说解》.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4.余立三. 《英汉修辞比较与翻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5.张柏然、许钧(主编). 《面向21世纪的译学研究》.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2.张斌. 《汉语语法学》.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8.张道真. 《现代英语用法词典》.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3.张德禄. 《功能文体学》.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8.张经浩. 《译论》.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6.张鸾铃. 《实用英汉翻译技巧》.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Christiane Nord. 《译有所为——功能翻译理论阐释》. 张美芳、王克菲主译.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张梦井, 杜耀文. 《汉英科技翻译指南》. 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 1996.张培基. 《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张培基. 《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第二辑).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张廷琛, 魏博思. 《唐诗一百首: 汉英对照》.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1.张宗美. 《科技汉英翻译技巧》. 北京:宇航出版社, 1992.章和升、王云桥. 《英汉翻译技巧》. 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 1997.章振邦. 《新编英语语法》.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1.赵静. 《广告英语》.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3.赵世开(主编). 《汉英对比语法论集》.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编). 《联合国翻译论文集》.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3. 中国译协《中国翻译》编辑部(选编). 《论英汉翻译技巧》.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6.中科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1984. 《现代汉语词典》.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4.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1997.周方珠. 《英汉翻译原理》. 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 2002.周煦良. 《诗词翻译的艺术》.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6.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朱诗向. 《中国时尚热点新词速译》.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2.朱永生、郑立信、苗兴伟.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二、翻译教材书目连淑能. 《英译汉教程》.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杨士焯. 《英汉翻译教程》.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陈宏薇、李亚丹主编(陈宏薇、陈浪、李亚丹、谢瑾编). 《新编汉英翻译教程》.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贺军主编. 《英语翻译实务基础版》. 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陈宏薇. 《新实用汉译英教程》.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6.陈宏薇. 《汉英翻译基础》.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8.魏志成. 《汉英比较翻译教程》.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刘宓庆主编. 《翻译基础》.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张春柏. 《汉英英汉翻译教程》.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陈茂松. 《新编英汉翻译教程》.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1996.陈廷佑. 《英语汉译技巧:跟我学翻译》. 北京:华龄出版社. 1994.陈新. 《英汉文体翻译教程》.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范仲英. 《实用翻译教程》.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4.冯庆华. 《实用翻译教程(英汉互译)》(增订本).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古今明. 《英汉翻译基础》.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郭著章、李庆生. 《英汉互译实用教程》(修订本).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6.郭著章、黄粉保、毛新耕编著. 《文言英译教程》.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8.黄振定. 《英汉互译实践教程》.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7.靳梅琳. 《英汉翻译概要》.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5.居祖纯. 《汉英语篇翻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8.居祖纯. 《高级汉英语篇翻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居祖纯. 《新编汉英语篇翻译强化训练》.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柯平. 《英汉与汉英翻译教程》.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1.李辛. 《实用汉译英手册》.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1993.李运兴. 《英汉语篇翻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8.刘季春. 《实用翻译教程》.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1996.刘宓庆. 《英汉翻译技能训练手册》.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7.吕俊、侯向群. 《英汉翻译教程》.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吕瑞昌、喻云根、张复星、李嘉祜、张燮泉. 《汉英翻译教程》.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3. 彭长江主编. 《英汉-汉英翻译教程》.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单其昌. 《汉英翻译入门》.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1.申雨平、戴宁. 《实用英汉翻译教程》.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孙万彪、王恩铭. 《高级翻译教程》.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孙致礼. 《新编英汉翻译教程》.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王宏印. 《英汉翻译综合教程》. 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王治奎主编. 《大学汉英翻译教程》(第四版). 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5.王治奎主编. 《大学英汉翻译教程》(第四版). 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5.温秀颖、马红旗、王振平、孙建成. 《英语翻译教程(英汉•汉英)》.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吴冰. 《汉译英口译教程》.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5.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许建忠. 《实用英汉互译技巧》.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6.杨莉藜. 《英汉互译教程》(上、下册).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1993.曾诚. 《实用汉英翻译教程》.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张蓓. 《汉英时文翻译实践》.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张培基、喻云根、李宗杰、彭谟禹. 《英汉翻译教程》.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3. 朱徽主编. 《汉英翻译教程》.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4.庄绎传. 《英汉翻译简明教程》.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三、国内外英文翻译理论与实践书目Ariel, M. Accessing Noun-phrase Antecedents. London: Routledge. 1990.Baker, Mona. In Other Words: A Coursebook on Translation. London: Routledge, 1992. Bassnett, Susan & André Lefevere. Constructing Cultures: Essays on Literary Translation. 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 1998.Bell, Roger T. 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ng: Theory and Practice. London: Longman, 1991. Cao, Xueqin & Gao, E.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trans. Yang Hsien-yi & Gladys Yang.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Press. 1978.Cao, Xueqin & Gao, E. The Story of the Stone. trans. David. Hawkes. New Zealand: Penguin Books Ltd. 1986.Catford, J. C. 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5. (Chinese translation published by Tourism Education Press, 1991)Celce-Murcia, M. & Larson-Freeman, D. The Grammar Book---An ESL/EFL Teacher’s Course. Rowley, Mass.: Newbury House Publishers. 1983.Chafe, W. Givenness, contrastiveness, definiteness, subjects, topics and point of view. In Charles N. Li (ed.) Subject and Topic. London/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76.Chao Yuen Ren. A Grammar of Spoken Chinese. Berk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9. Cheng Zhenqiu. My views of C-E translation of political writings,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1991.Chomsky, N. A Minimalist Program for Linguistic Theory. The Minimalist Program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1996.Haiman, J. Conditionals are topics. Language. 1978 (54): 564-589.Halliday, M. A. K. & Hasan, R. 1976. Cohesion in English. London & New York: Longman. 1976.Halliday, M.A.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London: Edward Arnold Ltd.1985.Hartwell, P. Open to Languag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2.Hatim, Basil & Ian Mason. Discourse and the Translator. London: Longman, 1990.Hatim, Basil. Communication across Cultures: Translation Theory and Contrastive Text Linguistics. Devon: University of Exeter Press, 1997.Hewson, Lance & Jacky Martin. Redefining Translation: The Variational Approach. London: Routledge, 1991. Reprinted by World Book Publishing Corp. in 1992.Hickey, Leo. (ed.) The Pragmatics of Translation. 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 1998. Hodges, J. C. & Whitten, M. E. Harbrace College Handbook. New York: Harbrace Jovanovich. 1982.Hopper, P. J. & Traugott, E. C. Grammaticalization.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 Research Press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Kahn, J. E. The Right Word at the Right Time. London: The Reader’s Digest Association. 1985. Kelly, Jeanne and Nathan K. Mao. Fortress Besieged. Indiana: Indiana Univ. Press. 1979. Landers, Clifford E. Literary Translation: A Practical Guide.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8.Lao, She. Camel Xiangzi. trans. Shi Xiaoqing.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s Press. 1981.Leech,G.N. Style in Fiction. New York: Longman. 1983.Li, C. N. & S. A.Thompson. Subject and topic: a new typology of language. In Charles N. Li (ed.) Subject and Topic. London/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76. 457-490.Newmark, Peter.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Hertfordshire: Prentice-Hall, 1988. 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Oxford: Pergamon, 1982.Nida, Eugene A.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1. (Bilingual edition with Chinese translation published by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Press in 1998, also appears in Nida 2001)Nida, Eugene A. The Sociolinguistics of Interlingual Communication. Bruxelles: Les Éditions du Hazard, 1996. (Bilingual edition with Chinese translation published by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Press, 1999)Nord, Christiane.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 Manchester: St. Jerome, 1997.Quirk,R.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gman. 1973.Robinson, D. Western Translation Theory: from Herodotus to Nietzsche. Cornwall: St. Jerome Publishing. 2002.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Revised ed.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95.Steiner, George. After Babel: Aspects of Language and Translation. 3rd ed.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Swan, M. Practical English Usage. Oxford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0.Toury, Gideon.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Beyond.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95. Venuti, L. 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 1995.Wilss,W. The Science of Translation: Problems and Methods. Shanghai: Shanghai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Zeiger, A. Encyclopaedia of English. New York: Arco Publishing Company. 1978.四、学术期刊翻译相关论文举例爱泼斯坦、林戊荪、沈苏儒. 呼吁重视对外宣传中的外语工作. 中国翻译, 2000 (6).蔡春露. 论《木匠的哥特式古屋》叙述的不确定性. 外国文学研究, 2004 (4).蔡春露. 论悲剧《李尔王》中的意象.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2002 (4).丁衡祁. 对外宣传中的英语质量亟待提高. 中国翻译, 2002 (4).丁金国. 汉英对比研究中的理论原则.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 (3).范敏、陈天祥. 论汉语成语的英译. 山东外语教学,200 (5).封宗颖、邵志洪.英汉第三人称代词深层回指对比与翻译. 外语学刊,2004 (5).冯寿农. 翻译是“异化”, 或是“化异”? 法国研究, 2002 (2).傅似逸. 试论对外宣传材料英译“以语篇为中心”的原则.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1 (11).高健. 语言个性与翻译. 外国语,1999 (4).关坤英. 朱自清散文的朦胧美——从《荷塘月色》谈起.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7 (5).郭建中. 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异化与归化. 外国语,1998 (2).郭建中. 汉语歇后语翻译的理论与实践. 中国翻译,1996 (2).韩庆果. “歇后语”一词的英译名及歇后语翻译初探.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2 (12).何兆熊. 英语人称代词使用中的语义含糊. 外国语. 1986 (4).侯维瑞. 文体研究和翻译. 外语教学与研究,1988 (3).胡密密. 从思维差异看汉英科技文体与科技论文的英译. 中国科技翻译. 2002 (3).胡兆云. 晚清以来Jury、Juror汉译考察与辨误.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9 (1).胡兆云. 柏拉图、黑格尔灵感论与文学翻译中灵感现象浅析. 外国语言文学, 2003 (3).胡兆云. 从康德的人类“共通感”看异化翻译法.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3 (3).胡兆云. 华盛顿交还军权与还权对答翻译探究. 外国语言文学, 2005 (3).胡兆云. 克罗齐表现主义翻译观及其发展浅析.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3 (5).胡兆云. 论英语和汉语的词汇借用. 山东外语教学, 1998 (3).胡兆云. 论英语学习中的重要输入法—阅读. 山东大学学报, 2000 (增刊).胡兆云. 中英美四大政法文化词语系统与对应翻译策略.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5 (9).胡兆云. Administration与Government文化语义辨析及其翻译.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6 (9).胡兆云. 自然语法与书本语法浅论. 山东大学学报, 1995 (3).黄爱华. 文学文体的语言特征及其运作. 浙江大学学报. 1996 (3).黄龙. 古诗文英译脞语.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 1985 (3).黄友义. 坚持“外宣三贴近”原则,处理好外宣翻译中的难点问题. 中国翻译, 2004 (6).纪玉华. 帕尔默文化语言学理论的构建思路. 外国语, 2002 (2).江宛棣、闫昕霞. 翻译是“文化的翻译”——赵启正谈对外传播之中的翻译事业. 对外大传播, 2004 (10).金积令. 汉英词序对比研究——句法结构中的前端重量原则和末端重量原则. 外国语. 1998(1).李正栓. 文化背景与学习风格—中国语境下英语专业学生学习风格调查. 中国外语, 2007(2). 李正栓. 徐忠杰的翻译原则研析.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5(10).李正栓. 唐诗宋词英译研究:比较与分析. 中国外语, 2005(3).李正栓. 实践、理论、比较:翻译教学的几个重要环节.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版), 2003(4). 李正栓. 忠实对等:汉诗英译的一条重要原则.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4(8).李正栓. 汉诗英译中的忠实对等原则.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4(2).林大津. Meme的翻译. 外语学刊, 2008(10.林大津. 国外英汉对比修辞研究及其启示.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4 (3).凌云. 汉语类比造词初探.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9 (2).刘莉. 论法律文体翻译的准确性问题.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 1999 (3).刘全福. 语境分析与褒贬语义取向. 中国科技翻译,1999 (3).刘全福. “批评法”在翻译课教学中的运用,中国翻译,1996 (5).刘全福. 对翻译教材译例的审美性思考与评价. 上海科技翻译,1998 (3).刘全福. 试析我国酒类产品简介英译存在的问题. 上海科技翻译,1997 (2).刘全福. 英汉叹词比较与翻译. 外国语,1996 (4).。
理论与实践方向参考书目1. 中文部分《口译技巧》<法>达尼卡.塞莱斯科伟奇著,孙慧双译.北京:北京出版社,1979年12月第一版.《英汉翻译手册》钟述孔。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3月第一版。
《翻译理论与技巧论文集》。
本公司选编,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3年8月第一版。
《外国翻译理论评介文集》本公司选编,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3年8月第一版。
《意态山来画不成?―――文学翻译丛谈》翁显良,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3年12月第一版。
《翻译研究论文集》(1894-1948)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翻译通讯》编辑部编,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4年2月第一版。
《翻译研究论文集》(1949-1983)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翻译通讯》编辑部编,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4年11月第一版。
《翻译论集》罗新璋编,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年5月第一版。
《新编奈达论翻译》谭载喜编,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年10月第一版。
《翻译的艺术》许渊冲,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年10月第一版。
《七缀集》钱钟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一版。
《文体与翻译》刘宓庆,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6年3月第一版。
《文学翻译原理》张今。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87年9月第一版。
《等效翻译探索》金隄,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9年4月第一版,1998年7月第二版。
《翻译:思考与试笔》王佐良,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中国翻译文学史稿》陈玉刚,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9年8月第一版。
《当代翻译理论》刘宓庆,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年8月第一版。
《西方翻译简史》谭载喜,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年5月第一版。
《中国译学理论史稿》陈福康,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年11月第一版,2000年6月第二版。
《中国当代翻译百论》杜承南、文军主编。
大类型。
在现代社会,口译广泛应用于多语言的国际会议中,故有会议口译;在多语言和多民族的社会内部,口译也广泛应用于公共服务领域,故有公共服务口译。
公共服务口译又称社区口译(Community Interpreting),是保障社区公民(包括少数族裔、移民等政府公共服务对象)充分享受公共服务的重要手段。
从更为具体的使用场合来看,口译可以分为外交场合的外交口译(Diplomatic Interpreting);商务场合的商务口译(Business Interpreting);法庭和警务场合的法务口译(Legal Interpreting),包括法庭口译(Court Interpreting)和警务口译(Police Interpreting);医疗服务场合的医疗口译(Healthcare Interpreting/Medical Interpreting);以及广播电视媒体场合的媒体口译(Media Interpreting)等。
从口译的媒介来看,口译可以分为现场口译(On-site Interpreting)和远程口译(Remote Interpreting);远程口译又可以分为远程视频电话口译(Remote Video Interpreting)和远程语音电话口译(Remote Telephone Interpreting)。
从工作方式来看,口译的基本工作方式包括交替传译(Consecutive Interpreting)和同声传译(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
交替传译简称交传,又称连续传译或连传。
交替传译的方式是,发言人讲完几句话或一段比较完整的内容之后停顿下来,由译员进行传译,然后发言人再继续下一段发言。
同声传译简称同传,即发言人连续发言,过程中不会停下来等待译员进行口译,译员必须在听取发言人讲话的同时,同步进行口译。
同声传译又可以分为译员厢同传(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 in the Booth)和耳语同传(Whispering Interpreting)。
我国翻译研究分类书目精编(易曾权编,2008年9月2日最新增订,标题有改动)目录一、国外翻译研究书目 (2)二、翻译研究工具书 (9)三、大陆翻译研究 (11)四、翻译研究书目(非英汉翻译) (27)五、少数民族语翻译研究书目 (29)六、台湾地区翻译研究书目 (31)七、香港地区翻译研究书目 (33)六澳门地区翻译研究书目 (35)一、国外翻译研究书目阿尔瓦雷斯,R.;比达尔,M.C-A.编. 翻译,权力,颠覆(英文本,论文集)[Translation, Power, Subversion (1996)] .毛思慧导读.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157页.埃利斯,R.;奥克利—布朗,L.编.翻译与民族:英格兰的文化政治(英文本)[Translation and Nation: Towards a Cultural Politics of Englishness(2001)] .陈德彰导读.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225页.安德曼,G.;罗杰斯,M.编.今日翻译:趋向与视角(英文本)[Translation Today: Trends and Perspectives (2003)] .穆雷等导读.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232页.奥洛汉,M.编.超越文化断裂——翻译学研究模式(I):文本与认知的译学研究(英文本,论文集)[Intercultural Faultlines: Research Models in Translation Studies I, Textual andCognitive Aspects (2000)] .吕俊导读.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279页.巴尔胡达罗夫.语言与翻译.蔡毅等编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215页.巴斯内特,S.翻译研究(英文本,第3版)[Translation Studies (3rd edition)]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176页.(Constructing Cultures: Essays 巴斯内特,S.;勒菲弗尔A.文化构建——文学翻译论集(英文本)on Literary Translation).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143页.鲍克,L.等编.多元下的统一?当代翻译研究潮流(英文本,论文集)[Unity in Diversity? Current Trends in Translation Studies (1998)] .朱志瑜导读.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196页.贝尔,Roger T.翻译与翻译过程:理论与实践(英文本)(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ng: Theory and Practice).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298页.贝尔,Roger T.翻译与翻译过程:理论与实践.秦洪武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395页.贝尔托内,L.E.巴别塔揭秘:同声传译与认知、智力和感知(英文本)[Entorno de Babel—Estrategis de la interpretacion simultanea.Buenos Aires: Hachette.1989][英译本:The Hidden Side of Babel: Unveiling Cognition, Intelligence and Sense through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 trans by Enrique Robert from Spanish.Argentina: Buenos Aires:2006] .仲伟合,王斌华导读.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435页.贝克,M.换言之:翻译教程(英文本)(In Other Words: A Coursebook on Translation).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304页.陈德鸿,张南峰主编.西方翻译理论精选(汉译本).香港: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2000..287页.陈永国主编.翻译与后代性(翻译学译文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411页.戴维斯,K.解构主义与翻译(英文本)(Deconstruction and Translation).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115页.道勒拉普,C.翻译研究基础(英文本)(Basics of Translation Studies).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256页.德利尔,让.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法.孙慧双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202页.费道罗夫.翻译理论概要.李流等译.北京:中华书局,1955.159页.费拉德,L. v.翻译与性别——女权主义时代的翻译(英文本)(Translation and Gender: Translating in the ‘Era of Feminis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114页.福柯,斯皮瓦克,刘禾等.语言与翻译的政治.许宝强等编选.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382页.福西特,P.翻译与语言:语言学理论解读(英文本)[Translation and Language: Linguistic Theories Explained(1997)] .陈国华导读.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160页.冈萨雷兹等.律海同传.罡文译.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6.478页.格朗热,S.等编.基于语料库的语言对比和翻译研究(英文本,论文集)[Corpus-based Approaches to Contrastive Linguistics and Translation Studies(2003)] .秦洪武,柯飞导读.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219页.格特,E-A.翻译与关联——认知与语境(英文本)(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 Cognition and Context).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271页.根茨勒,E.当代翻译理论(英文本,(第二版修订本)[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 ( revised 2nd edition) ]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232页.辜正坤,史忠义主编.国际翻译学新探(翻译学译文、论文集).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303页.哈蒂姆,B.跨文化交际——翻译理论与对比篇章语言学(英文本)(Communication Across Cultures: Translation Theory and Contrastive Text Linguistics).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235页.哈蒂姆,B.翻译教学与研究(英文本)(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Translation,2001).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254页.哈蒂姆,B.;梅森,I.语篇与译者(英文本)(Discourse and the Translator).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258页.哈蒂姆,B.;梅森,I.话语与译者.王文斌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410页.哈庆(Hutching, W. J.).机器翻译:过去、现在、未来.致远科技公司编译.台北:致文,1993.487页.海恩波.道在神州——圣经在中国的翻译与流传.蔡锦图译.台北:国际圣经,2000.285页.赫曼斯,T.系统中的翻译——描写和系统理论解说(英文本)(Translation in Systems: Descriptive and System-Oriented Approaches Explained).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195页.赫曼斯,T.编.跨文化侵越——翻译学研究模式(II):历史与意识形态问题(英文本,论文集)[Crosscultural Transgressions: Research Models in Translation Studies II,Historical and Ideological Issues (2002)] .廖七一导读.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217页.霍姆斯,J.S.译稿杀青!文学翻译与翻译研究文集(英文本,论文集)[Translated! Papers on Literary 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on Studies(1994)] .孟凡君,辜正坤导读.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117页.基特尔,H.;富兰克,A.P.编.跨文化性与文学翻译的历史研究(英文本,论文集)(Interculturality and the Historical Study of Literary Translations,1990).申丹导读.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151页.加切奇拉泽.文艺翻译与文学交流.蔡毅等编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7.122页.酒井直树,花轮由纪子主编.印迹:多语种文化与翻译理论论集1:西方的幽灵与翻译的政治.钱竞等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369页.卡坦,D.文化翻译——笔译、口译及中介入门(英文本)(Translating Cultures, An Introduction for Translators, Interpreters and Mediators).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271页.卡特福德.翻译的语言学理论.穆雷译.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1.165页.科米萨诺夫.当代翻译学.汪嘉斐等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236页.赖斯,K.翻译批评——潜力与制约(英文本)(Translation Criticism: The Potentials and Limitations) .罗得斯,E.F.译(英语).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127页.勒代雷,M.释意学派口笔译理论.刘和平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199页.勒菲弗尔,A.编.翻译、历史与文化论集(英文本)(Translation/History/Culture: A Sourcebook).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182页.勒菲弗尔,A.翻译、改写以及对文学名声的制控(英文本)(Translation, Rewriting,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176页.勒弗维尔,A.文学翻译:比较文学背景下的理论与实践(英文本)[Translating Literature: Practice and Theory in a Comparative Literature Context(1992)] .孙致礼导读.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165页.李养龙.西方翻译理论文献选读(英文本).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西安公司,2007.270页.鲁宾逊,D.编.西方翻译理论:从希罗多德到尼采(英文本)[Western Translation Theory: from Herodotus to Nietzsche(1997)].谭载喜导读.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337页.鲁宾逊,D.译者登场(英文本)[The Translator's Turn (1991)] .谢天振导读.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318页.鲁宾逊,D.翻译与帝国:后殖民理论解读(英文本)[Translation and Empire: Postcolonial Theories Explained (1997)] .文军导读.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131页.鲁宾逊,D.什么是翻译?离心式理论,批判性介入(英文本)[What is Translation? Centrifugal Theories, Critical Interventions,1997] .毛思慧导读.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219页.罗斯,M.G.翻译与文学批评:翻译作为分析手段(英文本)[Translation and Literary Criticism: Translation as Analysis(1997)] .王宏印导读.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101页.罗选民主编.2004年国际译联第四届亚洲翻译家论坛:翻译·认知与跨学科研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芒笛,杰里米•芒笛(Jeremy Munday).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实践.李德凤等编译.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7.320页.茫迪,杰里米.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实践.李德凤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330页.米兰,G.翻译算法.李锡胤译.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129页.米乐(J. Hillis Miller).跨越边界:翻译・文学・批评.单德兴编译.台北:书林出版有限公司,1995.198页.莫洛佐夫.文学翻译问题.北京外国语学院俄语系翻译教研室组译.北京:北京外国语学院教材出版科,1959.69页.奈达.跨语交际.谭载喜编译.桂林:漓江出版社,1993.奈达,E.A.语言与文化:翻译中的语境(英文本)(Language and Culture: Contexts in Translating).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289页.奈达,E.A.翻译科学探索(英文本)(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331页.奈达,E.A.;泰伯,C. R.翻译理论与实践(英文本)(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220页.奈达,尤金·A·语言、文化与翻译(英汉对照).严久生译.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8.401页.奈达,尤金·A·语际交流中的社会语言学.陈健康校译.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9.纽马克,彼得.翻译敎程:翻译的原则与方法.赖慈芸编译.台北:台湾培生敎育发行出版,2005.321页.纽马克,P.翻译问题探讨(英文本)(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200页.纽马克,P.翻译教程(英文本)(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292页.纽马克,P.论翻译(英文本)[About Translation(1991)] .郭建中导读.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184页.诺德,C.目的性行为——析功能翻译理论(英文本)(Translation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 Approaches Explained).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154页.诺德,C.译有所为——功能翻译理论阐释.张美芳,王克非主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219页.诺德,C.翻译的文本分析模式:理论、方法及教学应用(英文本)[Text Analysis in Translation: Theory, Methodology, and Didactic Application of a Model for Translation-Oriented Text Analysis (Second Edition,2005)] .第二版.张美芳导读.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274页.皮姆,A.翻译史研究方法(英文本)[Method in Translation History(1998)] .李德超导读.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220页.切斯特曼,A.;瓦格纳,E.理论对译者有用吗?象牙塔与语言工作面之间的对话(英文本)[Can Theory Help Translators? A Dialogue Between the Ivory Tower and the Wordface(2002)] .穆雷等导读.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148页.塞莱斯科维奇,达尼卡;勒代雷,玛丽亚娜.口译理论实践与教学.汪家荣等译.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0.赛莱斯科维奇,达妮卡;勒德雷尔,玛丽亚娜.口笔译概论.孙慧双译.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申雨平编.西方翻译理论精选(英文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834页.榊亮三郎编.(梵藏•汉和四译对校)翻译名义大集(2册).世界佛学名著译丛编译委员会译.台北:华宇出版社,1985.升曙梦.翻译与研究五十年.文之译.上海:上杂出版社,1953.斯内尔—霍恩比,M. 翻译研究:综合法(英文本)(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170页.斯内尔—霍恩比,M.翻译研究:综合法.李德超,朱志瑜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210页.斯塔纳,G.通天塔之后——语言与翻译面面观(英文本)(After Babel: Aspects of Language and Translation).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538页.斯坦纳,乔治.通天塔——文学翻译理论研究.庄绎传编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7.泰特勒,A.F.论翻译的原则(英文本)[Essay on the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 ,1791]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239页.提莫志克,M.后殖民语境中的翻译——爱尔兰早期文学英译(英文本)(Translation in a Postcolonial Context: Early Irish Literature in English Translation).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336页.提莫志克,M.;根茨勒,E.编.翻译与权力(论文集)(英文本)[Translation and Power(2002)] .王东风导读.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244页.图里,G.描写翻译学及其他(英文本)(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Beyond).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311页.托贝尔等.文艺翻译问题.李石民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169页.威尔斯.翻译学:问题与方法.祝珏,周智谟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9.140页.威尔斯,W.翻译学——问题与方法(英文本)(The Science of Translation: Problems and Methods).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292页.威廉姆斯,J.;切斯特曼,A.路线图:翻译研究方法入门(英文本)(The Map: A Beginner's Guide to Doing Research in Translation Studies).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149页.韦努蒂,L.译者的隐身:一部翻译史(英文本)(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A History of Translation)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353页.西蒙,S.;圣皮埃尔,P.编.变换术语:后殖民时代的翻译(论文集)(英文本)[Changing the Terms: Translating in the Postcolonial Era(2006)] .邵璐导读.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305页.西蒙,谢莉.翻译理论中的性别(1996).吴晓黎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希基,L.编.语用学与翻译(英文本)(The Pragmatics of Translation).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242页.谢芙娜,C.编.翻译与规范(英文本)[Translation and Norms(1999)] .朱志瑜导读.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140页.谢天振主编.当代国外翻译理论导读(论文选译集).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601页.亚里斯多德,罗曼・罗兰等.名家论翻译与写作.台北:志文出版社,1970.198页.尤思德(0. Z. Jost ) ..和合本与中文圣经翻译.蔡锦图译.台北:国际圣经协会,2002.512页.扎内廷,F.等编.语料库与译者培养(英文本)[ Corpora in Translator Education (2003)](论文集).穆雷,刘康龙导读.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153页.仲伟合主编.西方翻译理论(英文本).广州:广州外语音像出版社,2001.Alcaraz,Enrique& Hughes,Brian.法律翻译解析(英文本)(Legal Translation Explained).宋雷导读.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Asensio,Roberto Mayoral .公文翻译(英文本)(Translating Official Documents).陶友兰导读.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Cao,Deborah.法律翻译(英文本)(Translating Law).宋雷导读.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Dollerup ,C.;王宁主编.视角:翻译学研究Perspectives: Studies in Translatology(英文本)(第一卷).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311页.Dollerup ,C.;王宁主编.视角:翻译学研究Perspectives: Studies in Translatology(英文本)(第二卷).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303页.Dollerup ,C.;罗选民主编.视角:翻译学研究Perspectives: Studies in Translatology(英文本)(第三卷).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332页.Jin Di,&Nida,Eugene A.(eds.)On Translation(论翻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198页.Jones,Roderick .会议口译解析(英文本)(Conference Interpreting Explained).柴明颎导读.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Liao Qiyi.Modern Theories on Translation in the Western World.重庆:四川外国语学院英语系,1995.Landers,Clifford E. .文学翻译实用指南(英文本)(Literary Translation: A Practical Guide).朱振武导读.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Mikkelson,Holly法庭口译导论(英文本)(Introduction to Court Interpreting).杜金榜导读.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Nida, Eugene nguage,Culture,and Translating,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3.208页. Nolan,James .口译:技巧与操练(英文本)(Interpretation: Techniques and Exercises),柴明颎导读.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Phelan,Mary.译员的资源(英文本)(The Interpreter’s Resource).王晓元导读.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Quah,C.K.翻译与技术(英文本)(Translation and Technology).李正栓导读.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Zatlin,Phyllis.戏剧翻译及剧本改编:一位实际工作者的观点(英文本)(Theatrical Translation and Film Adaptation: A Practitioner’s View).程朝翔导读.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二、翻译研究工具书奥斯特米勒,F.译者的电子工具(英文本)[Electronic Tools for Translators (2001)] .冯志伟导读.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192页.贝克,M.编.翻译研究百科全书(英文本)(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654页.本辞典编写组编,林辉主编.中国翻译家辞典.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8.780页.陈善伟主编.英汉•汉英翻译学词汇(A Glossary of Translation Terms) .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3.226页.迪里索,J.;利加恩克,H.;科米尔,M.C.编.翻译研究关键词(汉英对照).孙艺风,仲伟合编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300页.方梦之主编.译学辞典.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502页.胡子丹编译.国际翻译手册.台北:国际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80/1984/1988.619页/683页/769页.黄河清主编.中华百科要览·中国译学编.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3.康格拉特-巴特勒,斯蒂芬.国外翻译界.赵辛而,李森编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6.203页.林煌天主编.中国翻译词典.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1327页.林煌天,贺崇寅主编.中国科技翻译家辞典.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91.402页.刘靖之编.翻译工作者手册.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1991.440页.路式成,魏杰主编.外国语言研究论文索引(1949—1989).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780页.路式成,魏杰主编.外国语言研究论文索引(1990—1994).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485页.路式成,魏杰,孙志主编.外国语言研究论文索引(1995—1999).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875页.撒缪尔松—布朗,G.译者实用指南(英文本)[A Practical Guide for Translators(2004)] .文军导读.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187页.陕西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编辑出版.中国当代翻译工作者大辞典.西安:陕西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1.陕西译协本辞典编写组.翻译家辞典.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9.孙迎春主编.译学大词典.北京:中国世界语出版社,1999.1167页.孙迎春.汉英双向翻译学语林(A C-E E-C Verbal Forest of Translatology).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450页.孙迎春,刘新芳主编.语言类核心期刊翻译学论文索引(1991—2005).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孙志,周俊等编.外国语言研究论文索引(2000—2004).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1339页.文军主编.中国翻译批评百年回眸:1900—2004中国翻译批评论文、论著索引.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6.468页.文军主编.中国翻译教学五十年回眸:1951—2005年中国翻译教学论文、论著索引.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6.248页.文军主编.中国翻译史研究百年回眸:1880—2005中国翻译史论文、论著索引.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6.252页.文军主编.中国翻译理论百年回眸:1894—2005中国翻译理论论文索引.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7.651页.文军主编.中国翻译技巧研究百年回眸:1914—2005中国翻译技巧研究论文索引.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7.574页.文军,穆雷主编.西方翻译理论著作概要(英文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7.940页.夏特尔沃斯,M.;考伊,M.编.翻译研究词典.谭载喜等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354页.颜婉云,江伟萍.英汉汉英翻译参考书书目汇编.香港: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学系,2000.415页.中国翻译协会编.中国翻译年鉴2005—2006.北京:外文出版社,2007.1010页.Chan,Sinwai(ed.)A Dictionary of Translation Technology. Hong Kong :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2004.Chan,Sinwai and E.Pollard,David(eds.)An Encyclopedia of Chinese/English,English/ChineseTranslation.Hong Kong :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1995.pp.1150.Shuttleworth ,Mark & Cowie ,Moira.翻译学词典(英文本)(Dictionary of Translation Studies),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233页.三、大陆翻译研究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350页.鲍刚.口译理论概述.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343页.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本书编委会编.语言与翻译(论文集)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2.蔡小红.口译评估.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7.266页.蔡新乐.翻译的艺术哲学——文学翻译的含意本体论.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蔡新乐.文学翻译的艺术哲学.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1.蔡新乐.翻译的本体论研究——翻译研究的第三条道路、主体间性与人的元翻译构成.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284页.蔡新乐.翻译与汉语——解构主义视角下的译学研究.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255页.蔡新乐.相关的相关:德里达“‘相关的’翻译”思想及其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305页.蔡新乐,郁东占.文学翻译的释义学原理.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曹菡艾,赵兴民.联合国文件翻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7.曹明伦.翻译之道:理论与实践.河北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7.289页.曹汀.关于翻译标准的几个问题.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曹炜等.文言文今译方法和规律.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柴明颎主编.口译的专业化道路:国际经验和中国实践(论文集,英文、中文).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458页.柴秀娟.翻译描述中的语域: 英汉虚构类翻译平行语篇的语域分析模式(英文本).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陈福康.中国译学理论史稿.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2000.521页/527页.陈菁.口译交际过程中的跨文化噪音.北京:外文出版社,2005.陈历明.翻译:作为复调的对话.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180页.陈明瑶,卢彩虹.新闻英语语体与翻译研究.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234页.陈蒲清.文言今译学.长沙:岳麓书社,1999/2000.陈伟.学理反思与策略重构——英汉词典中例证翻译的目的性研究.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417页.陈伟.翻译与词典间性研究.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427页.陈秀等编.浙江省译家研究.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217页.陈玉刚主编.中国翻译文学史稿.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9.陈肇雄主编.机器翻译研究进展.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2.成昭伟.文学翻译概论(英文本).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418页.程永生.描写交际翻译学.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1.445页.程镇球.翻译论文集.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214页.褚东伟.商业翻译导论.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268页.丛滋杭.中国古典诗歌英译理论研究.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254页.崔长青,张碧竹编.翻译的要素.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7.党金学.中外翻译理论选读.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董乐山.董乐山文集(第二卷).李辉编.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324页.董明.翻译:创造性叛逆.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217页.杜承南,文军主编.中国当代翻译百论.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4.杜建慧等.翻译学概论.北京:民族出版社,1998.330页.杜瑞清,党金学主编.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术论丛(第六卷)——翻译的艺术.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段初发.文学与翻译论稿.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257页.顿官刚.湖湘译林与外国翻译研究.长沙:岳麓书社,2006.范守义.翻译研究:另类视野.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566页.范祥涛.科学翻译影响下的文化变迁——20世纪初科学翻译的描写研究.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372页.方华文.20世纪中国翻译史.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5.651页.方梦之编选.译论纵横.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3.334页.费小平.翻译的政治——翻译研究与文化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350页.冯建文.神似翻译学.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2001.冯庆华主编.文体翻译论.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483页.冯庆华主编.红译艺坛——《红楼梦》翻译艺术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487页.冯庆华.母语文化下的译者风格.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476页.冯文坤.翻译与翻译之存在——关于翻译的存在论思考.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冯志伟.自然语言机器翻译新论.北京:语文出版社,1995.冯志伟.机器翻译研究.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841页.冯志伟,杨平.自动翻译.上海:知识出版社,1987.佛雏.王国维哲学译稿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282页.傅浩.说诗解译:中外诗歌与翻译论集.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傅勇林.文化范式:译学研究与比较文学.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傅仲选.实用翻译美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3.247页.高华丽.翻译教学研究:理论与实践.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254页.高黎平.美国传教士与晚清翻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高圣兵.Logic汉译研究——跨文化翻译中的“格义”、视域融合与接受.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313页.葛校琴.后现代语境下的译者主体性研究.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279页.耿龙明主编.翻译论丛.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龚光明.翻译思维学.北京: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485页.辜正坤.中西诗鉴赏与翻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448页.辜正坤.中西诗比较鉴赏与翻译理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548页.辜正坤.译学津原.郑州:文心出版社,2005.364页.顾铁军.外国新影片翻译与研究.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428页.顾正阳.古诗词曲英译论稿.上海:百家出版社,2003.316页.顾正阳.古诗词曲英译理论探索.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417页.顾正阳.古诗词曲英译美学研究.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6.491页.顾正阳.古诗词曲英译文化探索.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7.449页.郭建中编.文化与翻译(论文集).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440页.郭建中.当代美国翻译理论.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郭建中.科普与科幻翻译:理论、技巧与实践.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494页.郭兰英.口译与口译人才培养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87页.郭延礼.中国近代翻译文学概论.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2005.601页/477页.郭云生.古文翻译法.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9.郭著章等.翻译名家研究.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465页。
一德国、德汉/汉德翻译研究与教学书目桂乾元.德语翻译入门(德汉、汉德).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353页.桂乾元.翻译学导论.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330页.桂乾元.德语口译教程.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347页.桂乾元,肖培元编.汉德翻译教程.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348页.胡国理编.科技德语的阅读与翻译.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7.323页.黄雪媛编.同传捷径——德语高级口译技能训练与实战演练教程.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李博.汉语中的马克思主义术语的起源与作用.赵倩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454页. 李健民编.德汉科技翻译基础教程.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7.218页.马宏祥.中德国情口译教程(德汉对照).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6.323页.钱文彩.汉译德理论与实践.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198页.钱文彩.汉译德理论与实践.第2版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277页.田飞龙编.科技德语翻译手册.西安:西安外国语学院,1979.302页.田飞龙编.科技德语翻译技巧.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6.290页.王滨滨编.德汉汉德综合翻译教程.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6.194页.王京平.德语翻译教学新理念——翻译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卫茂平.德语文学汉译史考辨:晚清和民国时期.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杨寿国编.德汉翻译教程.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331页.杨武能.圆梦初记.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404页.张崇智.德汉翻译教程.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257页.张建琪.德汉翻译基础教程.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286页.赵其昌主编.德汉科技翻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214页.周恒祥.证书证件德译技巧.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189页.。
国内翻译学期刊(22本):汇总与简介中国翻译《中国翻译》创刊于1979年,原名《翻译通讯》,1986年改为现名。
《中国翻译》既是北大核心期刊,也是CSSCI来源期刊。
该刊主要栏目有:译学研究、翻译理论与技巧、翻译评论、译著评析、翻译教学、科技翻译、经贸翻译、实用英语翻译、人物介绍、国外翻译界、当代国外翻译理论、翻译创作谈、翻译史话、译坛春秋、中外文化交流、国外翻译界动态、词汇翻译选登、读者论坛、争鸣与商榷、翻译自学之友等。
翻译季刊《翻译季刊》创办于1995年,是香港翻译学会学术刊物、EBSCO收录期刊。
该刊每年出版四期,每期四篇论文。
編譯論叢(编译论丛)《編譯論叢》於2008年9月創刊,每半年出刊,每年三月、九月中旬出刊。
EBSCO与THCI收录期刊。
徵稿內容除編譯研究與相關產業發展之學術性論文外,亦包括論壇、書評、譯評、譯注等各種取向之專文,投稿者來自全球各地。
上海翻译《上海翻译》创刊于1985年,原名《上海科技翻译》,2005年改为现名。
双月刊,CSSCI来源(扩展版)与北大核心收录期刊。
主要栏目:翻译理论、翻译实践、实用翻译、翻译教学、口译、翻译史、新词译述、他山之石、译者论坛、商榷与争鸣、读者与辞书等。
中国科技翻译《中国科技翻译》创刊于1988年,由中国科学院科技翻译工作者协会主办。
季刊、北大核心期刊。
语言与翻译该刊物由《语言与翻译》杂志社主办,季刊,CSSCI来源(扩展版)期刊。
主要栏目有语言政策、语言规范化与信息化、语言研究、翻译理论与实践、双语教学园地等。
东方翻译《东方翻译》2009年创刊,双月刊。
它是上海市文学艺术联合会主办、上海翻译家协会、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承办的学术、文化类翻译刊物,是国内第一份以宣传翻译文化和国际文化交流为主的双语、彩印专业刊物。
翻译界《翻译界》由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翻译研究中心编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半年刊。
作为学术性翻译研究期刊,《翻译界》将刊发与口笔译现象相关的原创性研究,包括口笔译理论与实证研究等。
智库时代·28·党政智囊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社区口译在欧美国家已经获得了一定的重视和普及,与其情况不同,中国国内社区口译的存在感相对较低,可以说各方面仍然处在萌芽阶段。
为了推进国内社区口译的发展,需要努力的方面很多。
其中,我们可以把视线集中在相关著作这一点上。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理论与实践互不可缺。
理论的来源之一便是“万卷书”,也就是说,与社区口译有关的著作的出版和传播是十分必要的。
其意义在于在国内创造适宜环境,使得从事这一职业或者有志投入于此的人员清楚认识这一职业,了解专业概念和工作内容。
社区口译相关著作的出版和传播可以使其译员的定位更加清晰和准确,从而有效地增强译员的专业性和竞争力,最终有利于国内社区口译的发展。
社区口译的翻译主要集中在法律、医疗和行政等领域,在国内,关于法律领域的翻译相关著作较多,因为其发展相对较快,特别是翻译硕士的设立,法律翻译更是不可或缺的一项学习内容。
医疗领域翻译的研究主要是发表在期刊上的一些文章或是学位论文,出版的专著较少。
在我们欣慰于这些资料存在的同时,也不难发现,针对国内社区口译这一职业,缺少把其列为单独的研究对象,详细而系统地介绍这一口译类型的著作。
在翻译领域的著作当中,关于社区口译大多寥寥数笔,往往出现在介绍翻译类型的部分中,内容也比较简单,篇幅不长。
在中国知网以“社区口译”为主题搜索文献,2016年和2017年两年的结果仅仅为33条。
出版著作是展现研究成果的最直接的方式之一,国内在社区口译领域的相关著作的缺乏,恰恰说明了这一方面研究的短板。
笔者对于在国内已经出版的与社区口译相关的著作进行了一些了解,挑选了几部具有代表性的进行评介,一则是作为学习者的读书笔记,二则更是希望国内社区口译的专家和机构的研究和工作成果能够被广泛和清楚地了解,获得应有的重视和推广,吸引更多的译员参与其中,壮大其专业队伍。
《全球视域下的社区口译研究》本书的作者为鲁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拥有丰富口译实践和教学经验的副教授刘建军老师。
国内出版的口译理论研究专著及论文集汇总
序号出版时间书名作者/编者出版社
1 2001年7月《口译技巧:思维科学与口译推理教学法》刘和平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 2005年5月《口译理论概述》鲍刚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3 2005年5月《口译理论与教学》刘和平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4 2005年5月《口译与口译教学研究》吕国军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5 2005年7月《口译教学研究:理论与实践》杨承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6 2007年1月《英汉语言对比与口译》胡开宝、郭鸿杰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7 2007年7月《口译评估》蔡小红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
8 2007年9月《通向翻译的自由王国:日语同声传译及翻译教学研究》铁军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9 2007年11月《口译与口译人才培养研究》郭兰英科学出版社
10 2007年12月《口译训练指南》D.塞莱斯科维奇、玛丽雅娜·勒代雷/著邵炜/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
11 2008年4月《日语高级口译研究》夏菊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12 2008年5月《进入21世纪的高质量口译》王恩冕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3 2008年5月《巴别塔揭秘:同声传译与认知、智力和感知》贝尔托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4 2008年8月《口译理论研究》张文、韩常慧科学出版社
15 2009年10月《同声传译与翻译教学研究(第2辑)》邱鸣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16 2010年2月《脱离/再入语境的同声传译》爱布茹·迪利克/著戴惠萍/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7 2010年3月《联络口译过程中译员的主体性意识研究》任文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8 2010年7月《口译的信息处理过程研究》杨承淑南开大学出版社
19 2010年7月《口译研究概论》弗朗兹·波赫哈克/著仲伟合/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 2010年10月《交际法测试理论指导下的口译测试模式研究》蒋凤霞吉林大学出版社
21 2010年10月《英语同声传译概论》曾传生北京大学出版社
22 2010年10月《口译在中国:新趋势与新挑战》仲伟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