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控制防抱死制动系统压力调节器结构及工作过程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169.50 KB
- 文档页数:7
ABS结构与工作原理详解ABS即防抱死制动系统,是一种用于汽车制动系统的安全装置。
ABS 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对车轮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防止车轮在紧急制动时抱死,保持车辆在可控的制动状态。
ABS的基本结构由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组成。
传感器:传感器安装在车轮上,用于实时监测车轮的转速。
通常使用齿轮式传感器或磁性传感器来检测车轮的转动情况。
控制器:控制器是整个ABS系统的核心部件,负责接收传感器传来的数据,并进行实时处理和控制。
控制器采用微处理器和电路板,根据车轮的转速和制动踏板的压力来计算最佳的制动力分配和制动施加时间。
执行器:执行器是ABS系统的控制输出装置,通过控制阀门的开关,调整制动压力来防止车轮抱死。
执行器通常安装在车轮制动系统的制动泵上。
ABS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传感阶段、分析阶段、判断阶段和执行阶段。
传感阶段:传感器检测车轮的转速,并将转速信号发送给控制器。
控制器通过对比各个车轮的转速来判断是否有车轮即将抱死的情况发生。
分析阶段:控制器将传感器传来的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和分析。
通过算法和模型来估算车轮的抱死边界,找出每个车轮的最佳制动压力和制动施加时间。
判断阶段:控制器根据分析结果来判断是否需要调整制动力分配。
如果一些车轮有抱死的趋势,控制器会调整该车轮的制动力分配,以避免抱死发生。
执行阶段:控制器通过执行器的控制开关,调整制动泵的输出压力,实现对制动力的细微调整。
当车轮有抱死的趋势时,控制器会减小该车轮的制动力,以保持车辆的稳定性。
ABS通过上述的工作原理,可以有效地防止车轮抱死,提高制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紧急制动时,ABS可以使车辆保持稳定,改善制动距离,同时还可以保护轮胎和制动系统的寿命。
因此,ABS已成为现代汽车制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ABS系统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ABS防抱死制动系统通常由电控单元ECU、液压控制单元(液压调节器)和车轮速度传感器等组成。
一、ABS系统电控单元ECU(一)概述ABS系统电子控制部分可分为电子控制单元(ECU)、ABS模块、ABS计算机等,以下简称ECU。
70年代中期之前,电子控制单元正处于开发阶段,当时的ECU是由运算放大器、晶体管、电阻及电容等分立元件组成的模拟电路构成。
模拟电路存在的问题较多,元件数量多、组织生产难度大、噪声难以控制、零点漂移大,集成度很低的分立式ECU的外形尺寸也很大。
目前的ECU主要是由集成度、运算精度都很高的数字电路组成。
由于ABS装置目前已从高级轿车开始逐步向家庭轿车普及,因此,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开发出适合各种车型的ABS装置。
各种新开发的ABS几乎都是采用微型电子控制的ECU。
最初的模拟电路约由1000个电子元件组成,现在的ECU采用专用集成电路,混合集成电路,元件数量缩减到70个左右,大大减少了ECU的重量、体积和成本,提高了可靠性和生产率。
随着生产技术及汽车电路可靠性的提高,从原来的穿体安装结构发展到表面安装结构,体积更小。
(二)ECU的基本结构ECU由以下几个基本电路组成:①车速传感器的输入放大电路。
②运算电路。
③电磁阀控制电路。
④稳压电源、电源监控电路、故障反馈电路和继电器驱动电路。
各电路的联接方式如图1-1~图1-3所示。
图1-1 四传感器二通道系统ECU模块图图1-2 四传感器三通道系统ECU模块图图1-3 四传感器四通道系统ECU模块图1、车速传感器的输入放大电路安装在各车轮上的车速传感器根据轮速输出交流信号,输入放大电路将交流信号放大成矩形波并整形后送往运算电路。
不同的ABS系统中轮速传感器的数量是不一样的。
每个车轮都装轮速传感器时,需要四个,输入放大电路也就要求有四个。
当只在左右前轮和后轴差速器安装轮速传感器时,只需要三个,输入放大电路也就成了三个。
wabco abs 原理WABCO ABS 原理引言:WABCO ABS(Anti-lock Braking System,防抱死制动系统)是一种先进的汽车制动系统,旨在提高车辆制动性能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WABCO ABS的原理及其工作过程。
一、WABCO ABS的原理WABCO ABS采用了电子控制单元(ECU)和传感器等组件,通过监测车轮的转速和制动压力,实现对车轮制动的准确控制。
其主要原理如下:1. 传感器:WABCO ABS系统通过安装在车轮上的传感器来检测车轮的转速。
这些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每个车轮的转速,并将数据传输给ECU。
2. 电子控制单元(ECU):ECU是WABCO ABS系统的核心控制单元,它接收来自传感器的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来判断车轮是否会出现抱死现象。
ECU还控制着制动液的压力,以便在需要时调整制动力度。
3. 制动液压力调节器:当ECU检测到车轮即将抱死时,它会通过制动液压力调节器来减小制动液的压力。
这样可以减少制动力度,避免车轮抱死,保持车辆的稳定性。
4. 制动踏板传感器:WABCO ABS系统还配备了制动踏板传感器,用于监测驾驶员对制动踏板的踩踏力度。
当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时,传感器会将信号发送给ECU,以便系统能够实时调整制动力度。
二、WABCO ABS的工作过程WABCO ABS系统的工作过程如下:1. 启动:当驾驶员启动车辆时,WABCO ABS系统会进行自检,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2. 数据采集:当车辆行驶时,传感器会实时采集每个车轮的转速,并将数据传输给ECU。
3. 数据分析:ECU会对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并根据预设的算法来判断车轮是否会出现抱死现象。
4. 制动力调节:当ECU检测到车轮即将抱死时,它会通过制动液压力调节器来减小制动液的压力,以调整制动力度。
5. 驾驶员反馈:WABCO ABS系统还会通过制动踏板传感器来感知驾驶员对制动踏板的踩踏力度,并根据驾驶员的需求调整制动力度。
制动压力调节器工作原理《制动压力调节器工作原理》1. 引言你有没有想过,当你猛踩汽车刹车的时候,汽车是怎么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平稳停下来的呢?这其中制动压力调节器可是发挥了大作用。
今天呀,咱们就来好好扒一扒制动压力调节器的工作原理,让你把这个在汽车制动系统里超级重要的部件了解得透透的。
这篇文章呢,我们会先讲讲它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再深入分析它的运行机制,还会聊聊在日常生活和高端技术领域的应用,也会说说大家对它常见的误解,最后再给大家补充点相关知识并做个总结展望。
2. 核心原理2.1基本概念与理论背景制动压力调节器其实就是汽车制动系统中的一个关键部件。
它的理论来源呢,是基于汽车对安全高效制动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
最早的时候,汽车制动比较简单粗暴,就是单纯靠机械连接来实现刹车动作。
但是随着汽车速度越来越快,对制动的精准性和安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
于是,制动压力调节器就应运而生了。
说白了,它就像是一个交通警察,专门负责调节制动过程中的压力,让刹车既有效又平稳。
2.2运行机制与过程分析制动压力调节器的工作过程就像是一场精心编排的舞蹈。
首先,当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时,这个动作会被传感器检测到。
这就好比你在房间里按了一个开关,灯的传感器就知道你要开灯了。
然后,制动压力调节器会根据传感器传来的信号判断驾驶员的刹车意图。
如果是轻轻踩下,它就会适当地增加制动管路中的压力。
这就像你慢慢往一个气球里吹气,气球慢慢膨胀。
要是驾驶员猛踩刹车踏板,它就会快速增大制动压力,让车轮尽快减速。
在这个过程中,制动压力调节器还会根据车轮的转速情况进行调整。
比如说,如果某个车轮因为路面湿滑或者其他原因开始抱死(就是车轮突然不转了),它就会迅速降低这个车轮制动管路的压力,让车轮重新转动起来。
这就像是走路的时候,你发现有只脚被什么东西卡住不能动了,你就会松一下劲,让脚能正常动起来,这样才能继续稳稳地走路。
整个制动过程中,制动压力调节器不断地调整制动压力,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厨师在做菜的时候不断地调整火候一样,直到汽车完全停下来。
● ABS简介ABS是 Anti_lock Braking System 的缩写,是在制动期间控制和监视车辆速度的电子系统。
它通过常规制动系统起作用,可提高车辆的主动安全性。
ABS失效时,常规制动系统仍然起作用。
优点:在紧急制动时保持了车辆方向的可操纵性;缩短和优化了制动距离。
在低附着路面上,制动距离缩短10%以上;在正常路面上,保持了最优的路面附着系数利用率-即最佳的制动距离。
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同时减轻了司机精神负担及轮胎磨损和维修费用等。
系统部件ABS组成部件:ECU;4~6个电磁阀;4~6个齿圈;4~6个传感器;驾驶室线束、底盘线束;ABS指示灯、 ASR灯;挂车ABS指示灯;开关、ASR开关;差动阀;双通单向阀;ISO7638电源线;电源螺旋线等。
● ABS控制原理卡车 ABS/ASRABS控制原理可以简单描述为:在车轮接近抱死的情况下,相应车轮的制动压力将被释放并在要求或测得车轮重新加速期间保持恒定,在重新加速之后逐步增加制动压力。
ABS齿圈ABS齿圈能够随车轮转动切割传感器磁场,由铁磁性材料组成,表面采用镀锌或镀铬,齿数一般有80齿、100齿或120齿。
齿圈安装:将齿圈装入在轮毂上加工的平台,采用H8/s7过盈配合,轴向综合公差<0.2mm。
装配方式有加热装配和压力装配两种方式。
加热装配的方法是加热至2000°C,保温10分钟左右装入;压力装配即用工具沿齿圈周边用力装入。
ABS 传感器ABS传感器的作用是车轮转动时与齿圈相对运动产生交流电信号。
其阻值在1100欧姆和1250欧姆之间,与环境温度有关。
感应电压约110mV,与齿圈的间隙为0.7mm时的工作频率为100HZ,工作电压与传感器和齿圈之间的间隙成反比,与齿圈直径成正比,与轮速成正比。
齿圈与传感器的安装图安装方法:后桥,要将传感器装入夹持体;前桥装入夹持体或转向臂上的孔。
安装时先将衬套装入夹持体,然后传感器涂上润滑脂,装入衬套,要将传感器用力推到接触齿圈。
电子控制制动防抱死系统,其工作原理是怎样的?
一、电子控制制动防抱死系统(ABS)的作用
该系统可以让轮胎在紧急制动时保持滚动,避免由于轮胎抱死而失去方向导致的车辆失控现象。
二、电子控制制动防抱死系统(ABS)的工作原理
电子(ABS)制动防抱死系统,由轮速传感器、制动压力调节器、ECU组成,其工作原理就是由轮速感应器监测车轮的转速,获得信号汇集到ECU内分析,一旦监测到车轮快要抱死时,电子控制器会发出指令给制动压力调节器,由它实现制动,从保压、减压、再增压的过程,避免轮胎抱死。
下面用图式说明ABS的工作原理
驾驶员感受到的制动踏板的振动,就是ABS系统启动在不断重复着保压、减压、增压的循环过程。
让你的亲朋好友了解就分享吧!。
电工电子学论文-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研究一.防抱死制动系统(ABS)概述及工作原理1.防抱死制动系统(ABS)概述汽车在湿滑的路面或在有积雪的路面上进行紧急制动时,容易发生车轮的抱死。
在车轮(一般是后轮先抱死而前轮未抱死)抱死时,车轮会急速降低转速,最终停止转动,而车身由于惯性将继续向前滑动。
此时方向盘操纵失灵,车前轮将继续按规定角度转弯,导致车辆发生侧滑或打转,如果车速过快,甚至会失控冲出道路,导致严重的交通安全事故。
因此,防止车轮抱死显得十分重要。
ABS在1920年由英国人霍纳摩尔研制成功,到现在已经广泛应用于车辆并存在多种类型。
ABS能在制动过程中判定车轮的滑移率,把车轮的滑移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并充分利用轮胎与路面之间的附着力,使制动器的效能发挥到最佳状态,从而显著地提高车辆制动时的可操作性和稳定性,使汽车在制动时维持方向稳定性和缩短制动距离,提高车辆的安全性。
ABS的基本功能是感知制动轮每一瞬间的运动状态,并根据其运动状态,相应的调节制动器制动力矩的大小,从而控制车辆的滑移率,避免出现抱死。
ABS主要分机械和电子两种,目前汽车工业中绝大多数都采用电子式ABS,并已由集成电路控制发展到了由微机控制。
2.ABS工作原理防抱死制动系统电子控制系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ABS传感器、ABS电子控制器制动压力调节器,ABS电子控制系统电路等结构。
在车辆制动时,车轮转速传感器和减速度传感器可以将车轮的转速和减速度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并输送给控制器,以使ABS能够根据车辆的行驶状况进行合理的处置,进行防抱死控制。
ABS电子控制器(ABS ECU)由输入极电路,运算电路,输出级电路和安全保护电路组成,主要任务是接受传感器的信号,进行计算分析,判断制动车轮的状况,并据此输出控制信号,控制制动压力调节器工作,及时调节制动力的大小。
此外,控制器还具有故障监控报警和故障自诊断的功能,可以说是ABS系统的“大脑”。
ABS系统的结构原理和工作过程一、制动防抱死系统的基本组成ABS通常都由车轮转速传感器、制动压力调节装置、电子控制装置和ABS警示灯组成,在不同的ABS系统中,制动压力调节装置的结构形式和工作原理往往不同,电子控制装置的内部结构和控制逻辑也可能不尽相同。
1.车轮转速传感器为了检测车轮的转速,在前后左右各车轮上都安装一个轮速传感器。
这种布置方法被称为传感器布置方式。
在前轮驱动汽车上,可使用3传感器方式,即在前差速器前部安装一个车轮转传感器,然后在左右后轮各安装一个车轮转速传感器。
齿轮脉冲信号发生器装在车轮上,齿轮脉冲信号发生器产生的脉冲数和车轮的转速成正比。
以上传感器信号都输往电子控制装置。
2、制动压力调节装置一般汽车的制动系统分为三个独立的液压系统,即左前轮、右前轮和左右后轮。
制动压力调节装置按照电子控制装置中电脑的指令,通过增压、保持油压、调压来调节上述三个系统4个车轮的制动油压。
制动压力调节装置附有专用的电动泵,如果需要提高油压,驱动电动机提高油压。
3、电子控制装置基于各车轮传感器送来的信号,利用电子控制装置的电脑,按预先确定好的判断程序计算各车轮的制动力。
根据计算结果,如果需要加大制动力,就打开进油电磁阀,如果需要解除制动就打开泄油电磁阀。
二、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工作过程在ABS中,每个车轮上各安置一个转速传感器,将关于各车轮转速的信号输入电子控制装置。
电子控制装置根据各车轮转传感器输入的信号对各个车轮的运动状态进行监测和判定并形成相应的控制指令。
制动压力调节装置主要由调压电磁阀总成、电动泵总成和储液器等组成一个独立的整体,通过制动管路与制动主缸和各制动轮缸相连,制动压力调节装置受电子控制装置的控制,对各制动轮缸的制动压力进行调节。
ABS的工作过程可以分为常规制动、制动压力保持、制动压力减小和制动压力增大等阶段。
在常规制动阶段,ABS并不介入制动压力控制,调压电磁阀总成中的各进液电磁阀均不通电而处于开启状态,各出液压电磁阀均不通电而处于关闭状态,电动泵也不通电运转,制动主缸至各制动轮缸的制动管路均处于沟通状态,而各制动轮缸至储液器的制动管路均处于封闭状态,各制动轮缸的制动压力将随制动主缸的输出压力而变化,此时的制动过程与常规制动系统的制动过程完全相同。
电子控制制动防抱死系统压力调节器结构及工作过程分析[摘要]汽车在光滑路面紧急制动(车轮抱死)时,将造成侧滑、甩尾和失去方向控制。
汽车上装用电子控制防抱死制动系统的作用就是在汽车制动过程中,对车轮的运动状态进行迅速,准确而又有效控制,使车轮的纵向、横向都保持较高的附着系数,从而保证:对汽车的转向控制;使汽车在最短距离内停车;减少轮胎磨损。
制动压力调节器是防抱死制动(ABS)系统中最主要的执行器,其主要任务是:根据电子控制器ECU的输出指令,自动调节制动分泵的制动压力。
本文主要分析、论述了制动压力调节器的主要结构、原理及对趋于抱死车轮实施制动压力调节过程。
[关键词]ABS、制动压力调节器、电磁阀、蓄压器和电动泵制动压力调节器是防抱死制动(ABS)系统中最主要的执行器,其主要任务是:根据电子控制器ECU的输出指令,自动调节制动分泵的制动压力。
制动压力调节器一般设置在制动总泵与车轮制动分泵之间。
一、制动压力调节器种类目前,使用在ABS系统中的制动压力调节器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按其动力来源不同,分为液压式和气压式。
气压式主要用在大型客车和载重汽车上;液压式主要用在轿车和轻型载重汽车上;2、按其结构型式不同,分为整体式和分离式。
整体式制动压力调节器与制动总泵(和制动助力器)组成一体。
结构紧凑,管路接头少,成本高。
分离式制动压力调节器自成一体,通过制动管路与与制动总泵(和制动助力器)相连。
管路接头多,但安装方便,成本低。
被现代汽车广泛采用。
3、按其调整制动压力方式不同,分为流通式和变容积式。
流通式(循环式、环流式): 制动压力调节器内设有电磁阀,根据ECU指令通过控制制动液,从制动总泵到制动压力调节器,再到制动分泵,而后经回液泵又回到制动总泵(或储液筒)的反复循环,实施制动过程。
因为该种调压方式占主流,所以被汽车广泛应用。
变容积式:如图1所示。
制动压力调节器中设一调压缸(缸筒、活塞),ECU控制电磁阀和微型电机。
电子控制制动防抱死系统压力调节器结构及工作过程分析
[摘要]汽车在光滑路面紧急制动(车轮抱死)时,将造成侧滑、甩尾和失去方向控制。
汽车上装用电子控制防抱死制动系统的作用就是在汽车制动过程中,对车轮的运动状态进行迅速,准确而又有效控制,使车轮的纵向、横向都保持较高的附着系数,从而保证:对汽车的转向控制;使汽车在最短距离内停车;减少轮胎磨损。
制动压力调节器是防抱死制动(ABS)系统中最主要的执行器,其主要任务是:根据电子控制器ECU的输出指令,自动调节制动分泵的制动压力。
本文主要分析、论述了制动压力调节器的主要结构、原理及对趋于抱死车轮实施制动压力调节过程。
[关键词:ABS制动压力调节器、电磁阀、蓄压器和电动泵制动压力调节器是防抱死制动(ABS)系统中最主要的执行器,其主要任务是:根据电子控制器ECU 的输出指令,自动调节制动分泵的制动压力。
制动压力调节器一般设置在制动总泵与车轮制动分泵之间。
一、制动压力调节器种类
目前,使用在ABS 系统中的制动压力调节器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按其动力来源不同,分为液压式和气压式。
气压式主要用在大型客车和载
重汽车上;液压式主要用在轿车和轻型载重汽车上;
2、按其结构型式不同,分为整体式和分离式。
整体式制动压力调节器与制动
总泵(和制动助力器)组成一体。
结构紧凑,
管路接头少,成本高。
分离式制动压力调节器自成一体,通过制动管路与与制动总泵(和制动助力器)相连。
管路接头多,但安装方便,成本低。
被现代汽车广泛采用。
3、按其调整制动压力方式不同,分为流通式和变容积式。
流通式(循环式、
环流式): 制动压力调节器内设有电磁阀,根据ECU 指
令通过控制制动液,从制动总泵到制动压力调节器,再到制动分泵,而后经回液泵又回到制动总泵(或储液筒)的反复循环,实施制动过程。
因为该种调压方式占主流,所以被汽车广泛应用。
变容积式:如图 1 所示。
制动压力调节器中设一调压缸(缸筒、活塞),ECU控制电磁阀和微型电机。
电磁阀通电,阀门关闭。
微型电机通电转动,可使活塞在调压缸中上下移动,以改变调压缸至制动分泵间容积。
容积减小,制动压力增大;容积不变,制动压力不变;容积增大,制动压力减小。
此种调压方式在美国德尔科ABS 系统中应用。
图1 变容积式制动压力调节器
二、制动压力调节器主要部件结构与工作原理
制动压力调节器一般由:储液室、电动泵、蓄压器、电磁阀等组成。
储液室一一防抱死制动进入减压阶段时,存储由制动分泵回流的制动液。
电动泵——分为回液泵和增压泵。
回液泵将储液室内存留的低压制动液泵至制动总泵(储液筒或畜压器)。
增压泵保证高压蓄能器中制动液具有一定压力。
蓄压器——分为高压蓄压器和低压蓄压器。
高压蓄压器一一常规制动时,用于制动助力和对后轮实施高压制动;ABS 工作时,用于制动助力和对前后轮同时实施高压制动。
低压蓄压器一一存储制动液,以利循环制动。
电磁阀一一ABS系统工作时,由ECU控制对制动压力进行调节。
重点分析研究两个主要部件
(一)、电磁阀
电磁阀型式较多,分析常用的三种:
1、三位三通电磁阀(应用于博世ABS系统)
结构:如图2所示。
该电磁阀由进液阀、回液阀、主弹簧、副弹簧、固定铁芯及衔铁套筒等组成。
常态下,在主弹簧作用下进液阀打开,因副弹簧被压缩回液阀关闭。
工作原理:
增压状态:当电磁阀线圈未通电时,在主弹簧张力作用下,进液阀打开, 回液阀关闭,使进液口与出液口畅通。
当驾驶员踏下制动踏板时,制动液自制 动总泵f 制动管路f 电磁阀进液口f 进液阀f 出液口f 制动管路f 制动分泵。
同常规制动一样,制动分泵制动压力将随制动踏板力的增大而增大 一一实现增 压。
保压状态:制动过程中,当车轮趋于抱死时,轮速传感器提供信号电压给 电子控制器ECU , ECU 发出指令,使电磁阀线圈通入较小电流,产生电磁吸力 小,吸动衔铁下移量少,但能适当压缩主副弹簧,使进液阀关闭,回液阀并不 打开,从而使制动分泵压力保持不变 实现保压。
减压状态:在制动保压状态期间,车轮继续减速趋于抱死时, ECU 又发出 指令,使电磁阀线圈通入较大电流,产生电磁吸力大,吸动衔铁下移量大,同 时压缩主副弹簧,使进液阀仍保持关闭,使回液阀打开,制动分泵的制动液便 经回液阀流回储液室,使制动分泵内压力减小 一一实现减压。
减压过程中,流回储液室的制动液将通过回液泵泵回制动总泵 (或储液筒); ECU 对电磁阀通电时机和通入电流的大小进行高速控制,使制动分泵内压 力经增压一一保压一一减压的不断转换,避免车轮抱死,将车轮滑移率控制在 理想范围。
因为该电磁阀工作在三个状态(增压、保压、减压) 称之为“三位”。
对 外具有三个接口(进液口、出液口、回液口) ——称之为“三通”。
所以该电磁 阀称之为“三位、三通”电磁阀,常写成 3/3电磁阀。
2、 二位二通电磁阀
二位二通电磁阀又分为二位二通常开电磁阀和二位二通常闭电磁阀(应用
制动圧力调节器
图2 三位三通电磁阀
制动意泵
于戴维斯MKIIABS 系统)
结构:如图3所示。
图3 二位二通电磁阀
二位二通电磁阀由阀门、衔铁、电磁线圈、回位弹簧等组成。
工作过程:
电磁阀线圈未通电时,二位二通常开电磁阀阀门打开, 使制动总泵和制 动分泵直接相通,踏下制动踏板即可增压。
二位二通常闭电磁阀阀门关闭,避 免制动液泄漏。
车轮趋于制动抱死时,ECU 对电磁阀线圈通电使阀门不断开、 闭切换,使其制动系统进入增压、保压、减压工作状态。
3、二位三通电磁阀(应用于戴维斯 MKIIABS 系统) 结构:如图4所示。
接助力室
常态下,由于回位弹簧作用,使第一球阀关闭,切断内部储液室与助力室
之冋液口 进液口 赳税口 讲藏LJ
⑹
接储液筒
图4 位三通电磁阀
间通路;使第二球阀打开,接通内部储液室与储液筒之间通路。
工作过程:
电磁阀线圈未通电时,第一球阀关闭,第二球阀打开,踏下制动踏板,实施常规制动,即后轮为高压制动,前轮为低压制动。
电磁阀线圈通电时,第一球阀打开,第二球阀关闭,前、后轮均为高压制动,在制动过程中,增压、保压、减压的转换均由二位二通常开进液电磁阀和二位二通常闭出液电磁阀控制调节。
(二)、蓄压器与电动泵
蓄压器依椐储存制动液压力的不同,分为低压蓄压器和高压蓄压器。
分别配置在不同型式的制动压力调节器中。
1低压蓄压器与电动泵
作用:接纳ABS减压过程中,从制动分泵回流的制动液。
结构:如图5所示。
储液罐内有一活塞和弹簧。
减压时,回流的制动液压缩活塞克服弹簧张力下移,使容积增大,暂时存储制动液。
电动泵由直流电动机和柱塞泵组成。
工作过程:
在减压回流制动液的同时,ECU输出指令,电动泵工作,驱动凸轮迫使柱塞在
图5 储液器与电动泵剳功总泵;
泵筒内移动。
当柱塞上行时,储液器与制动分泵内具有一定压力的制动液经柱塞泵进液口压开进液阀流入泵筒内;当柱塞下行时,压开泵筒底部的出液阀,将制动液压入制动总泵。
由于电动泵的作用,是将储液器内的制动液泵回制动总泵一一又称该泵为回液泵。
2、高压蓄压器与电动泵
作用:存储制动中(或ABS工作时),所需要的高压制动液。
结构:如图6所示。
图6 蓄能器与电动泵
高压蓄压器:多采用黑色气囊状,一个膜片将蓄压器分隔成两个互不相通的腔室。
上腔为气室,充入氮气并具有一定的压力。
下腔为液室,与电动泵液道相通,盛装电动泵泵入的制动液。
电动泵工作时,泵入下腔室制动液,迫使膜片向上拱曲,压缩氮气,使两腔室压力均升高,直到下腔室的液压升高到相应的规定值。
电动泵由直流电动机和回转球阀式液压泵组成。
因为该泵是泵液增压,又称为增压泵。
在电动泵靠近蓄压器进液口处,设有单向阀。
靠近蓄压器出液口处,设有限压阀。
靠近蓄压器下端,设有压力控制开关和压力警示开关。
压力控制开关作用:监视蓄压器下腔压力和对电动泵工作时机进行控制。
压力警示开关作用:当蓄压器下腔压力低于规定值时,点亮ABS警告灯,同时关闭ABS 系统。
参考文献:
1、司利增汽车防滑控制系统一一ABS与ARS。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6
2、王遂双等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原理与检修。
北京;里工大学出版社,1998
3、寇国瑗等汽车电器与电子系统。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