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与同性发生性关系的男性:The Once and Future HIV ...
- 格式:ppt
- 大小:1.37 MB
- 文档页数:30
男男性行为诱发艾滋病新病毒近日,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何纳领衔的艾滋病研究课题组,在研究中发现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病毒的行为和分子传播新机制。
相关研究发表在学术期刊《美国流行病学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上。
这一传播机制揭示,同一对男男性行为者,由于“多性伴”会导致感染不同基因亚型的艾滋病病毒,并由于艾滋病病毒具有快速复制和基因重组的能力而存在“诞生”新艾滋病病毒品种的风险。
1981年发现的世界第一例艾滋病病例就是男同性恋者,男男性行为群体一直被全球公认为是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
相关调查表明,男男性行为人群普遍存在婚外性行为、多性伴、无保护肛交、酒后性行为、商业性行为等,加上他们较独特的性行为方式,易导致自身感染艾滋病、梅毒等性传播疾病,更易造成相关疾病在人群中的传播。
2012年,针对男男性行为人群的艾滋病哨点监测发现,该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率达 6.7%,在个别大城市,男男性接触传播占新报告发现的艾滋病病例甚至高达50%以上。
因此,男男性接触传播已经成为推动我国艾滋病疫情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
何纳课题组首先对常规监测工作中,新发现感染艾滋病病毒的男男性行为者进行调查,追踪与其有性接触的男男性行为者,并对其进行艾滋病病毒检测;如发现其已感染艾滋病病毒,他们就对其作进一步的调查,再追踪与之有性接触的男男性行为者。
如此逐级溯源追踪,直至没有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被发现为止。
这一过程历时3年多,课题组研究人员共对100名感染艾滋病病毒的男男性行为者及与其有性接触史的1534名同性性接触者进行了溯源追踪。
何纳课题组绘制出以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为核心的“男男性行为人群性行为网络图”和“艾滋病传播链图”。
研究人员进而结合基因亚型分析,清晰地阐明了男男性行为人群中艾滋病传播的行为和分子机制。
研究发现,男男性行为人群中不仅存在聚集性艾滋病传播和感染,还发现多个性行为网络群体中混杂着不同基因亚型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他们不仅相互之间发生高危性行为,从而带来产生新艾滋病病毒基因亚型的潜在风险,他们同时也与其他尚未感染艾滋病病毒的男男性行为者发生高危性行为,进而导致艾滋病在这一群体中广泛扩散和蔓延。
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防治工作探讨男男性行为者(MSM)是艾滋病高危人群之一,也是近年來新感染者中比例增长最快的。
本文总结了近年MSM人群基数估计、艾滋病流行形势、流行原因,以及防治策略与措施,包括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实施综合的行为干预、增强社会支持,减少社会歧视、感染状态配对、治疗作为预防等,为我国M SM人群艾滋病防治提供参考。
标签:男男性行为者;艾滋病/性病;探讨男男性行为者(MSM)是指曾与男性发生过性行为的男性,包括男同性恋者、男双性恋者以及所有发生过同性性行为的男异性恋者,因此MSM范围比男同性恋者的概念更广泛[1]。
自1981年美国在男男性行为者(MSM)中发现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以来,是遭受艾滋病和性病危害最为严重的人群之一[2]。
我国MSM人群HIV感染的风险较普通人群高出45倍[3],无安全防护措施的男男性行为正加剧艾滋病的流行。
同时艾滋病的流行并不局限于MSM人群中,还直接影响到女性人群和不同性取向的男性人群,导致艾滋病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因此进一步加强该人群艾滋病防治有重要意义,现对该人群艾滋病防治工作进行探讨,为行为干预提供参考。
1 流行现状由于中国对MSM人群的调查研究工作开展得较晚,与许多国家相比有一定的差距。
张北川项目组1998、1999、2000年对MSM的监测发现,HIV感染率分别有2.5%,17.7%和4.2%[4];2005年北京市调查,该人群HIV感染率10.3%[5];2010年王路等在沈阳市的调查显示,MSM人群的HIV感染率为9.3%[6],已明显高于异性性行为感染的人数。
全国疫情监测表明,新发现HIV感染者中,经男男性途径传播的所占比例也呈上升趋势,2007年为12.2%,2011年达29.4%,已经超过吸毒人群,流行形势十分严峻[7]。
2 流行因素分析2.1知识行为分离MSM人群存在知识和行为分离的现象。
许多调查显示,对HIV传播途径的认识正确率较高,但对艾滋病基础知识的认知较差[8],高危性行为仍普遍存在。
男男性行为人群(MSM)早期经历对成年后性行为及艾滋病预防控制的影响叶明骞【期刊名称】《口岸卫生控制》【年(卷),期】2016(021)002【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男男性行为人群(MSM)早期经历对成年后性行为、艾滋病防控的影响.方法利用网络收集调查MSM人群的一般资料、早期生活经历、早期性经历、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情况、艾滋病高危行为等,对收集数据予以统计分析.结果 750例调查问卷中,610例首次性伴对象为男性;190例曾在16岁前有过成年男性强迫性交行为;640例童年由父母抚养;415例童年家庭和睦;285例童年家庭经济状况良好.针对“父亲是否有过男男性行为”这一问题,31例回答“有”,480例回答“没有”,239例回答“不知道”.在本次调查中,最近6个月和同性性交时使用安全套350例,占有比例为46.7%.MSM人群发生男男性行为经历的影响因素有:童年生活抚养情况、父亲男男性行为情况、童年家庭和睦情况、16岁前强迫性交情况等.结论在MSM人群中,存在着严重的艾滋病预防知识与自我保护行为的分离现象,需要对MSM人群行为干预模式予以深入探讨,为儿童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减少影响儿童成长的不良因素.同时,通过学校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促使儿童的健全成长,从根源上预防男男性行为的发生.【总页数】3页(P50-52)【作者】叶明骞【作者单位】广西柳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柳江,545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2.91【相关文献】1.青岛市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高危性行为调查 [J], 张秀云;刘明华;张淑玲;吴绍文2.有异性性经历的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传播风险研究 [J], 薛黎坚;王文明;洪志强;徐勇3.男男性行为人群(MSM)早期经历对成年后性行为及艾滋病预防控制的影响 [J], 薛黎坚;王文明;徐勇;洪志强;史建国;赵秀萍;祝闻华4.上海市HIV感染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及性行为现状 [J], 孙美艳;孙文秀;施明凤;李巍;李晔;张林;卢洪洲5.男男性行为人群(MSM)艾滋病防治策略的研究进展 [J], 熊杨;王红红;李现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男性行为人群(MSM)早期经历对成年后性行为及艾滋病预防控制的影响摘要】本文通过对男男性行为的早期进行入手,对MSM 人群人口学特征、早期的生活经历、早期性经历、艾滋病的预防知识的了解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其早期的经历对于成年之后性行为以及对艾滋病预防和控制的影响。
【关键词】男男性行为;早期经历;艾滋病防治【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7-0188-01男男性行为是指男性之间的性行为,简称MSM,男男性行为不只是发生于男同性恋人群,同时双性恋和部分异性恋也会有男男性行为的发生,在这其中男同性恋者是男男性行为人群主要组成部分。
研究表明后天所被传授的观念是男男性行为形成的主要原因,比如在孩童时期的角色混乱,青春期异性行为受到限制和压抑,同性恋者的引诱,或者长期与同性为伍等。
在男男性行为群体中普遍存在性伴侣不固定的情况,这就使得艾滋病的感染率大大增加,但是由于社会和文化的制约和影响,因此一般会比较隐秘也因此对艾滋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带来困难,本文就对这一问题进行综述。
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我们从某地区的同性网站、社交通讯工具、以及各种渠道历时2 个月对信息进行搜集,并通过网络匿名式调查问卷的方式对MSM人群进行调查。
了解的主要内容包括:他们孩童和青春期的生活经历,文化程度、生活背景、性知识的了解、性行为经历、安全套的使用、艾滋病防治的相关知识等,然后使用SPSS 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分析MSM 人群早期的经历对于艾滋病预防控制的影响和成年后性行为的影响。
为了能将艾滋病的流行速度和蔓延趋势得到很好的控制,目的在于了解MSM 人群早期经历对艾滋预防控制的影响以及成年后性行为的影响,主要的意义在于能够更好的控制艾滋病的流行速度和蔓延趋势。
2、男男性行为早期经历对于成年后性行为的影响薛黎坚,王文明等人对男男性行为经历对于成年后性行为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他们使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MSM 人群进行匿名式的问答调查,其中调查人数为863 人,其中应答的有效率为97.10%,然后将这些人群根据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户籍、经济情况包括性取向等进行了统计。
艾滋病预防知识对男男性行为人群的重要性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简称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简称HIV)引起的一种严重的免疫系统疾病。
目前,艾滋病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而男男性行为人群是艾滋病传播的高危人群之一。
因此,对于男男性行为人群而言,掌握艾滋病预防知识是至关重要的。
1. 艾滋病在男男性行为人群中的高风险性男男性行为人群因为其特定的性行为方式,使得他们相对于其他群体来说更容易接触到艾滋病病毒。
男男性行为人群中高发的危险行为包括:不安全的性行为、多伴性行为以及药物滥用。
这些行为使得他们更容易感染到艾滋病病毒,从而增加了患艾滋病的风险。
因此,男男性行为人群必须意识到他们在预防艾滋病方面的特殊困境,并主动学习相关的预防知识。
2. 掌握正确的安全性行为知识对于男男性行为人群来说,掌握正确的安全性行为知识是预防艾滋病传播的基础。
首先,正确使用安全套是防止性传播艾滋病的有效方式。
男男性行为人群应该了解如何正确地使用安全套,并始终保持使用的坚持。
其次,减少不安全性行为的频率也是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措施。
男男性行为人群应该尽量避免不安全的性行为,例如无保护的肛交和口交。
最后,定期进行艾滋病病毒检测也是防止艾滋病传播的重要手段。
男男性行为人群应该定期前往医疗机构进行艾滋病病毒检测,及早发现并控制潜在的感染情况。
3. 提高艾滋病预防知识的普及率提高艾滋病预防知识的普及率对于男男性行为人群的健康至关重要。
政府、卫生机构和非营利组织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向男男性行为人群传播艾滋病预防知识,增强他们对艾滋病的认识和风险意识。
此外,在社交媒体平台上设立专门的频道或账号,定期发布艾滋病预防知识和相关资源,也是一种有效的普及手段。
通过多种途径,提高男男性行为人群对于艾滋病预防知识的了解程度,有助于减少感染风险,并保证他们的整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