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
- 格式:pdf
- 大小:372.20 KB
- 文档页数:6
综 述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J a n .2024,V o l .32N o .2җ基金项目:齐鲁医派中医学术流派建设项目(鲁卫函 2020 132号)通信作者:辛学知,E -m a i l :s i n x z @s i n a .c o m第一作者:吴可,E -m a i l :383005226@q q.c o m 功能性便秘伴焦虑㊁抑郁状态的中西医诊疗进展җ吴可1,武鹏飞2,辛学知2(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250355;2.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济南250014)ʌ摘要ɔ 功能性便秘是便秘的常见类型,病情迁延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常伴有焦虑㊁抑郁状态㊂中医认为,便秘主要由气机不畅,不能运化水谷而影响糟粕的排出,导致便秘的发生㊂目前治疗便秘的方法主要有联合抗焦虑及抑郁药物㊁中药㊁针灸㊁手术治疗等㊂该文从中西医结合角度综述功能性便秘伴焦虑㊁抑郁状态的病因病机㊁诊断和治疗方案㊂ʌ关键词ɔ 功能性便秘;焦虑;抑郁;中医;西医;诊疗;综述中图分类号:R 259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19621/j.c n k i .11-3555/r .2024.0235 功能性便秘(f u n c t i o n a l c o n s t i p a t i o n ,F C )是指排除肠道及全身器质性病变㊁使用药物等继发因素导致的便秘,是便秘的常见类型㊂由于受到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㊁人们饮食结构改变和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发生F D 易迁延难愈,且常伴有焦虑㊁抑郁状态㊂该文对F D 伴焦虑㊁抑郁状态的中西医诊疗进展进行综述㊂1 病因病机1.1 中医病因病机 历代医家对F D 病因病机的认识侧重点各有不同,‘素问㊃金匮真言论“曰: 北方色黑,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㊂ 指出大小便与肾功能密切相关㊂张仲景将便秘的症状归于 脾约 闭 ,认为发病与寒㊁热㊁气滞有关,并将便秘分为阳结与阴结㊂‘医碥“中将便秘分为 寒㊁热㊁气㊁血㊁风 等类型㊂‘症因脉治“载: 诸气怫郁,则气壅大肠,而大便乃结㊂ 表明便秘与气滞有关㊂随着中医学的发展,对F D 病因病机的分析逐渐多样化㊂部分学者认为肠道功能的运行取决于脾胃的升降和肝气的疏利,气机不畅则导致人体浊阴不降而清阳不升,不能顺利推动水谷运行,糟粕无法及时排出而致F D [1]㊂另有研究认为,便秘的主要病机为肠道津亏㊁气机阻滞,应采用润肠通便配合行气导滞法治疗本病[2]㊂结合上述对便秘病因病机的分析,笔者认为,F D 伴焦虑㊁抑郁状态的病机关键在于肝郁气滞,可兼夹胃肠燥热㊁瘀血㊁气虚等证㊂1.2 西医发病机制 F D 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明确,目前认为可能与脑肠肽㊁精神心理因素㊁肠道形态学改变等有关㊂脑肠肽作为脑-肠轴与胃肠道效应细胞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载体,在F D 发病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㊂血管活性肠肽(V I P )可使胃肠道腺体的分泌增强,导致肠液增加,并对胃肠道平滑肌起到抑制作用[3]㊂焦虑㊁抑郁情绪既可影响部分脑肠肽在胃肠道及血清中的分布,同时脑肠肽代谢异常也会产生焦虑㊁抑郁情绪[4]㊂由此可推测,脑肠肽与焦虑㊁抑郁情绪相互影响,可能是F D 患者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㊂2 诊断2.1 西医诊断与分型 F D 的临床诊断应包括临床病史㊁体格检查㊁实验室检查及其他特殊检查(如结肠镜检查㊁球囊排出试验㊁肛门直肠测压㊁结肠传输试验等,以排除器质性病变引发的便秘,明确可能的致病因素)㊂根据病理生理机制,美国胃肠病学分会将便秘分为正常传输型便秘㊁慢传输型便秘㊁盆底功能障碍型便秘3类[5]㊂F D 与焦虑㊁抑郁情绪密切相关,‘功能性便秘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年)“建议在临床中应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 A M D )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 A M A )对F D 患者的焦虑㊁抑郁程度进行评估[6]㊂2.2 中医辨证分型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制定的‘便秘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将便秘分为热积秘㊁寒积秘㊁气滞秘㊁气虚秘㊁血虚秘㊁阳虚秘㊁阴虚秘7种证型[7]㊂随着中医理论的不断发展,社会环境的改变,F D 伴焦虑㊁抑郁状态的中医辨证分型多样㊂611 中国民间疗法2024年1月第32卷第2期综 述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J a n .2024,V o l .32N o .2刘绍能等[8]研究发现F D 脾胃气虚证㊁阴虚肠燥证㊁气机郁滞证㊁脾肾阳虚证㊁肠胃积热证均与焦虑㊁抑郁状态相关,其中气机郁滞证与焦虑㊁抑郁关系较为密切㊂3 治疗方法3.1 中医疗法(1)中药治疗 对于F D 伴焦虑㊁抑郁状态的辨证治疗,各医家多从疏肝解郁㊁养心安神㊁润肠通便的角度遣方用药㊂刘娟等[9]㊁赵智勇等[10]以和解少阳㊁疏通三焦为治疗思路,使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F D 伴抑郁,取得良好的效果㊂药理学研究显示,小柴胡汤不仅可调节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轴功能,发挥抗抑郁作用,还可刺激肠蠕动,改善肠道微循环,增加肠腔内水分,达到改善便秘的目的㊂席作武教授自拟健脾行气增液通便汤加减(处方:黄芪㊁白术㊁炒酸枣仁㊁炒火麻仁各30g ,党参㊁木香㊁姜厚朴㊁乌药㊁炒枳实㊁桔梗各15g ,炒桃仁㊁苦杏仁㊁郁李仁㊁柏子仁㊁生地黄㊁玄参㊁麦冬㊁炙甘草各10g )治疗F D ,其治疗思路以健脾行气㊁增液通便为基础,方中加炒酸枣仁养心安神,有利于促进睡眠,缓解焦虑,改善精神状态[11]㊂于金源等[12]认为F D 可从肺㊁大肠㊁脾㊁肾论治,针对F D 伴焦虑㊁抑郁,提出从肝论治,常获佳效㊂肝主疏泄功能正常,可促进大便排泄,肝郁不畅,大肠传导失职,则欲便不出,导致大便秘结㊂肝气郁结证使用逍遥散,肝郁化火证使用泻青丸,肝胆湿热证使用龙胆泻肝汤,肝气亏虚证使用举元煎,肝阳不足证使用暖肝煎,肝血不足证使用补肝汤,肝阴亏虚证使用一贯煎,均不乏疏肝㊁泻肝㊁补肝㊁柔肝㊁护肝㊁暖肝之品㊂通过辨证组方治疗,既可达到通便的效果,又可缓解焦虑㊁抑郁状态,远期疗效可靠㊂(2)耳穴压豆治疗 耳穴压豆是根据中医脏腑经络理论产生的一种有效的外治方法㊂耳穴压豆是用胶布将王不留行籽粘贴于与肠道相关的耳穴处,给予适度的揉㊁按㊁捏㊁压,使其产生酸㊁麻㊁胀㊁痛等刺激感应,通过经络感传原理,调节胃肠功能,增加肠蠕动,达到治疗便秘的作用㊂中医认为,耳为百脉气血汇集之处,与经络及脏腑密切相关㊂耳穴是耳郭上一些特定的诊治点,既是与人体经络㊁脏腑㊁组织器官㊁四肢百骸相互沟通的部位,也是脉气输注所在㊂通过对耳穴进行适当刺激,可使气血畅通,阴阳恢复平衡,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㊂根据中医经络学说的原理,耳穴脾㊁胃可健脾和胃㊁益气养血,耳穴大肠㊁直肠下段及皮质下㊁便秘点可疏通大肠腑气,促进大肠传导[13]㊂冯群虎等[14]采用中药穴位贴敷结合耳穴压豆治疗F D ,临床有效率达92%㊂曾莉蓉[15]在西医常规治疗F D基础上加用耳穴贴压,选取单侧耳穴胃㊁十二指肠㊁脾㊁心㊁神门㊁交感,起到调节胃肠㊁交通心肾的作用,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况㊂耳穴压豆作为辅助疗法,主要通过刺激与胃肠相关的穴位以缓解便秘和改善抑郁㊁焦虑情况,操作简单易行,无痛无创,患者接受度高,但其往往需要与其他疗法联合治疗,单独用于治疗F D 疗效并不明显㊂(3)针刺治疗 针刺具有调节脏腑㊁通经活络之效㊂有研究表明,针刺可增强肠道C a j a l 间质细胞(I C C )表达,可提高与胃肠运动相关的兴奋性递质表达,对肠神经节细胞及肌间神经丛有正向调节作用[16]㊂黎丽群等[17]对15篇文献进行网状M a t e 分析后得出,深刺天枢穴对F D 的治疗效果较佳,通过针刺腹部穴位可兴奋交感神经,增加肠运动㊂邵文超等[18]以脑-肠轴理论为指导,选取天枢㊁中脘㊁足三里㊁上巨虚㊁神门㊁四神聪等穴,通过施以不同的针刺手法,改善肠道菌群及影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㊁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的分布,达到改善抑郁的作用,结果表明相较于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片,针刺在缓解便秘方面有一定优势㊂针刺直接作用于腧穴,相对耳穴压豆可更直接地通调肠腑㊁调理脾胃,且能交通心肾,达到抗抑郁效果㊂针刺作为辅助治疗方法简单有效,缺点是部分患者对针刺治疗的依从性较差,不能长期坚持治疗㊂3.2 西医疗法(1)生活方式干预 改善生活方式,适量运动,合理膳食,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进行科学宣教㊂运动可通过调节机体的激素㊁神经营养素和炎症指标水平,从而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19]㊂饮食方面,可增加谷物㊁豆类及蔬菜等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取,并保证每日摄入充足的液体㊂此外,结肠的运动在清晨和餐后较为活跃,应建立每日按时排便的习惯㊂指导并支持患者进行情绪自我调节,缓解焦虑情绪㊂(2)药物治疗 西医治疗F D 的药物主要有膳食纤维补充剂㊁渗透性泻剂㊁肠促泌剂㊁5-羟色胺4(5-H T 4)受体激动剂等㊂这些药物大多短期有效,长期使用疗效并不可靠,且多有不良反应[20]㊂有研究表711中国民间疗法2024年1月第32卷第2期综述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J a n.2024,V o l.32N o.2明,聚乙二醇短期使用临床有效率可达81.3%,但停药后失效,且长期服用有恶心㊁腹泻㊁腹胀等不良反应[21]㊂乳果糖在改善大便次数㊁大便性状,缓解腹痛方面的效果不如聚乙二醇[22]㊂对于F D伴焦虑㊁抑郁状态的患者,常使用通便药联合抗焦虑㊁抑郁药物治疗㊂杨伟昂等[23]使用莫沙必利联合黛力新治疗慢性便秘伴随焦虑㊁抑郁患者,临床有效率达95%,在改善患者便秘症状的同时,可缓解焦虑㊁抑郁情绪㊂(3)肠道微生态制剂肠道微生物区被认为是功能性胃肠疾病和精神障碍(如抑郁㊁焦虑)的潜在的共同病理生理学基础,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㊂近年来,粪微生物群移植(F MT)的研究多集中在治疗慢性便秘中,而关于F MT对精神症状的有效性知之甚少㊂慢性F D患者与无便秘者相比,肠道菌群丰度存在明显差异[24]㊂K U R O K A W A S等[25]于2018年首次报道F M T对抑郁㊁焦虑症状的影响,指出F M T不仅可改善胃肠道症状,还可改善抑郁㊁焦虑和睡眠,且无严重不良反应㊂此外,另有研究表明,长期服用多种益生菌可以缓解便秘,且益生菌可通过激活蛋白激酶B通路保护神经元,从而缓解便秘伴随的焦虑㊁抑郁状态[26]㊂(4)生物反馈治疗生物反馈疗法被认为是治疗盆底功能障碍型便秘(D D)的首选方法㊂生物反馈治疗是针对盆底肌的紧张及不协调运动,利用条件反射训练以改善排便动作,达到缓解便秘的效果,具有非侵入㊁易操作㊁易耐受㊁费用低的特点㊂有研究发现,生物反馈疗法治疗D D的有效率为71%,并可减少泻剂的使用,无不良反应[27]㊂由于缺乏专业的技术训练,这种疗法尚未广泛开展㊂刘田田等[28]研究发现,相较于单纯使用抗焦虑㊁抑郁药物治疗,生物反馈疗法联合抗焦虑㊁抑郁药物治疗可更好地缓解患者的便秘症状及伴随的焦虑㊁抑郁状态㊂(5)手术治疗临床中有5%~10%的便秘患者需通过手术治疗[29]㊂治疗慢传输型便秘(S T C)一般采用结肠全切除㊁回肠-直肠吻合术(I R A),此术式可解决患者排便困难的问题,提高其生活质量,但腹痛㊁腹胀等与便秘伴随的症状往往会持续存在㊂有研究认为,节段性结肠切除术对患者症状的减轻程度与I R A 相当,且不良反应较轻,可作为部分S T C患者的一种较好的治疗选择[30]㊂也有研究表明,节段性结肠切除术远期疗效并不确切,存在争议[31]㊂由严重便秘引发的焦虑㊁抑郁情绪在手术解决便秘症状后可得到改善,但也有学者主张伴有精神问题的便秘患者不宜进行手术治疗[29]㊂4小结综上所述,中医治疗F D的方法主要包括中药㊁耳穴压豆及针刺等,治法多从疏肝解郁㊁行气导滞出发,再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症状进行辨证,如阴虚肠燥者予以润肠通便㊁补阴增液,气虚无力者予以补气健脾㊂治疗方案可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远期疗效可观且简便易行,大多无创或微创,患者易于接受㊂西医治疗以通便药物㊁抗焦虑及抑郁药物㊁生物反馈疗法和手术治疗为主,优势在于短期内可促进排便,但通便药物远期疗效欠佳,长期服用易产生药物耐受且不良反应较多;手术治疗便秘创伤较大,患者接受度低,且可引起肛门功能障碍等并发症㊂因此,对于F D伴焦虑㊁抑郁状态患者,临床中多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治疗㊂F D伴焦虑㊁抑郁状态的基本病机为肝郁气滞㊁腑气不通,忧思过度导致肝气郁结,影响肝的疏泄功能,脾胃升降失司,糟粕停于胃肠而成便秘㊂治宜疏肝解郁㊁通腑消积,再配合抗焦虑㊁抑郁药物标本兼治,在改善F D 伴焦虑㊁抑郁状态患者的便秘症状,调节精神状态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㊂F D发病率高,发病机制复杂,对于不同发病原因的患者使用的治疗方法也不同,缺乏标准化㊁系统化的诊疗方案㊂在临床治疗中,部分医疗工作者会忽视对患者精神心理因素的干预,导致患者治疗后的满意度达不到预期效果㊂针对这一问题,临床医师在对F D 伴焦虑㊁抑郁患者采取治疗时,不能仅局限于便秘这一症状,而是在缓解甚至解除便秘的同时,多途径㊁多方式㊁多手段改善患者焦虑㊁抑郁状态,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和治疗满意度㊂随着医学的发展和疾病研究的深入,中医对F D患者精神心理异常的认识和治疗具有独特优势㊂因此,探索导致F D伴焦虑㊁抑郁状态的各种病理生理因素,为患者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是今后研究的方向㊂参考文献[1]雷媛媛,文兴春,李爱,等.张小萍治疗功能性便秘经验[J].江西中医药,2017,48(9):31-32.[2]王丹,袁拥华,何进,等.芍黄通便合剂治疗肠道气滞型便811中国民间疗法2024年1月第32卷第2期综 述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J a n .2024,V o l .32N o .2秘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7,33(5):415-417,422.[3]黄云,王学红.便秘发病机制概述[J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7,19(10):105-108.[4]窦迎春,许倩倩,孟欣颖.脑肠肽及焦虑㊁抑郁在便秘中的研究进展[J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7,26(5):497-502.[5]P E M B E R T O N J H ,B HA R U C HA A E ,L O C K E I I IG R .A m e r i c a n 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 o g i c a l a s s o c i a t i o n t e c h n i c a l r e v i e wo n c o n s t i p a t i o n [J ].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 o g y,2013,144(1):218-238.[6]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功能性便秘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年)[J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8,26(1):18-26.[7]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便秘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J ].中医杂志,2017,58(15):1345-1350.[8]刘绍能,蔡冬,燕东,等.功能性便秘中医证候分布与焦虑抑郁相关性研究[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18(2):22-24.[9]刘娟,姚秋园.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慢传输型便秘抑郁[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3(2):274-276.[10]赵智勇,张娜,刘妍妍,等.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功能性便秘伴抑郁的疗效观察[J ].现代医药卫生,2018,34(14):2213-2215.[11]张宁,杨传广.席作武教授治疗功能性便秘临证经验[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20,29(1):78-80.[12]于金源,孙长岗,尹国富.从肝论治慢性功能性便秘[J ].山东中医杂志,2002,21(2):85-86.[13]李金刚,董建萍,王丹丹,等.针刺联合耳穴压豆法治疗强阿片耐受癌痛患者便秘的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药科技,2022,29(4):673-675.[14]冯群虎,冯桂成,吴定奇,等.中药穴位贴敷结合耳穴压豆对功能性便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肛肠病杂志,2018,38(7):56-58.[15]曾莉蓉.耳穴贴压对功能性便秘患者抑郁焦虑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4,17(10):1706-1708.[16]Y I N T ,H E Z X ,MA P H ,e ta l .E f f e c ta n dc e r e b r a lm e c h a n i s mo f a c u p u n c t u r e t r e a t m e n t f o r f u n c t i o n a l c o n s t i pa t i o n :s t u d yp r o t o c o lf o rar a n d o m i z e dc o n t r o l l e dc l i n i c a lt r i a l [J ].T r i a l s ,2019,20(1):283.[17]黎丽群,郑超伟,宋庆增,等.不同深度针刺天枢穴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比较:网状M e t a 分析[J ].亚太传统医药,2019,15(10):173-178.[18]邵文超,卢殿强.脑肠轴针灸治疗功能性便秘60例临床分析[J ].宁夏医学杂志,2019,41(8):751-753.[19]S C HU C H F B ,D E S L A N D E S A C ,S T U B B S B ,e ta l .N e u r o b i o l o g i c a le f f e c t s o fe x e r c i s e o n m a j o r d e pr e s s i v e d i s o r d e r :as ys t e m a t i cr e v i e w [J ].N e u r o s c iB i o b e h a v R e v ,2016(61):1-11.[20]P A R ÉP ,F E D O R A K R N .S ys t e m a t i c r e v i e wo f s t i m u l a n t a n dn o n s t i m u l a n t l a x a t i v e s f o r t h e t r e a t m e n to f f u n c t i o n a lc o n s t i p a t i o n [J ].C a nJ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H e p a t o l ,2014,28(10):549-557.[21]M ÍN G U E Z M ,L ÓP E ZH I G U E R A SA ,J ÚD E ZJ .U s e o fp o l y e t h y l e n e g l y c o li n f u n c t i o n a lc o n s t i pa t i o n a n d f e c a l i m p a c t i o n [J ].R e vE s p E n f e r m D i g ,2016,108(12):790-806.[22]L E E -R O B I C HA U D H ,T HOMA SK ,MO R G A NJ ,e t a l .L a c t u l o s e v e r s u sP o l y e t h y l e n eG l y c o l f o rC h r o n i cC o n s t i pa -t i o n [J ].C o c h r a n eD a t ab a s e S ys tR e v ,2010,7(7):C D 007570.[23]杨伟昂,曾锻,杨兵,等.莫沙必利联合黛力新治疗慢性便秘的疗效观察[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32(13):2033-2035.[24]黄林生,高仁元,严雪冰,等.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的肠道菌群分析[J /C D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2017,6(2):121-126.[25]K U R O K AWAS ,K I S H I MO T OT ,M I Z U N OS ,e t a l .T h ee f f e c to ff e c a l m i c r o b i o t at r a n s p l a n t a t i o n o n p s yc h i a t r i c s y m p t o m sa m o n gp a t i e n t sw i t h i r r i t a b l eb o w e l s y nd r o me ,f u n c t i o n a l d i a r r h e aa n df u n c t i o n a lc o n s t i p a t i o n :A no pe n -l a b e l o b s e r v a t i o n a l s t u d y [J ].JAf f e c tD i s o r d ,2018(235):506-512.[26]X U N N ,F A N W T ,Z HO UXY ,e t a l .P r o b i o t i c s d e c r e a s ed e p r e s s i v eb e h a v i o r s i n d u c e db y c o n s t i p a t i o nv i aa c t i v a t i n g t h e A K T s i g n a l i n g p a t h w a y [J ].M e t a b B r a i n D i s ,2018,33(5):1625-1633.[27]C H I A R I O N IG .B i o f e e d b a c kt r e a t m e n to f c h r o n i cc o n s t i -p a t i o n :m y t h sa n d m i s c o n c e p t i o n s [J ].T e c h C o l o pr o c t o l ,2016,20(9):611-618.[28]刘田田,周国华,陈叶青,等.生物反馈联合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合并焦虑抑郁的临床疗效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17,20(S 2):254-256.[29]傅传刚,高显华.便秘外科治疗的争议和共识[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2,32(1):60-62.[30]L U N D I NE ,K A R L B O M U ,P ÅH L M A NL ,e t a l .O u t c o m e o fs e g m e n t a lc o l o n i cr e s e c t i o nf o rs l o w -t r a n s i tc o n s t i p a t i o n [J ].B r JS u r g,2002,89(10):1270-1274.[31]T S I MO G I A N N I SKE ,K A R L B OM U ,L U N D I NE ,e t a l .L o n g -t e r m o u t c o m ea f t e rs e gm e n t a lc o l o n i cr e s e c t i o nf o r s l o w t r a n s i tc o n s t i p a t i o n [J ].I n tJ C o l o r e c t a l D i s ,2019,34(6):1013-1019.(收稿日期:2022-07-07)[编辑:白晓晖]911中国民间疗法2024年1月第32卷第2期。
便秘中医优势护理技术方案便秘是指大肠传导失常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大便秘结不通,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排出困难,或时欲大便,而艰涩不畅的病证,是我科冠心病、心衰、高血压等老年患者常见症状。
一、处方益气润肠方(适宜技术:穴位贴敷+揪针埋针)【循经/取穴】1)穴位贴敷:神阙2)揪针埋针:双侧支沟【功效】益气润肠,理气通腑【主治】高血压、冠心病致元气不足之气虚便秘。
主要症状:大便并不干硬,但临厕努挣乏力,挣则汗出短气,面白神疲,倦怠懒言,舌淡苔白,脉弱。
【方解】《黄帝内经•素问》有云: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老年患者所引起的便秘多以气虚为本,易受饮食所伤或情志刺激,虚实相间,治疗以扶正为先,先予以益气之法,酌用甘温润肠之药,使正盛通便⑴。
穴位敷贴技术是将药物制成一定剂型,敷贴到人体穴位,通过刺激穴位,激发经气,达到通经活络、益气活血、扶正强身等作用的一种操作方法。
益气润肠方所选用的药物协定方是由我院心内科刘福明主任中医师根据临床实践拟定。
方中肉茯蓉、火麻仁为君药,可温肾益精,润肠通便;大黄为臣药,可通便泻热,降气润肠;黄黄为佐药,可补气养血,益卫固表。
诸药配伍达到益气润肠,理气通腑之功效。
贴敷神阙穴治疗便秘最早见于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是中医药外治法之一。
中医的脉络脏腑学说认为脐是经络的中枢,总司人体诸经百脉,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相通。
选用神阙穴因药物敷脐后能长时间存放在此处,利于药物穿透、弥散、被吸收入血而进入体循环,发挥药物的直接作用。
撒针埋针是古代针刺留针方法的发展。
本法可以给穴位以持续刺激,减少反复针刺的麻烦,病人还可以自己用手按压埋针以加强刺激。
《内经》认为寒、滞、虚证均需久留针,揪针埋针最大的特点就是“静以久留”。
支沟为治疗便秘的经典穴位,《玉龙歌》:“大便秘结不能通,照海分明在足中,更把支沟来泻动,方知妙穴有神功J支沟穴属三焦经的经穴,可通三焦之气,通调腑气,有助于大肠传导糟粕,则大便排泄通畅⑵。
健脾理气润肠法治疗STC 对患者临床症状及肠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梁榕钰,邓蓓蕾上海市静安区中医医院肛肠科,上海200040【摘要】目的研究健脾理气润肠法应用于慢传输型便秘(STC)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12月上海市静安区中医医院肛肠科收治的120例STC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各60例,跟踪随访1个月后,脱落5例,最终115例患者完成研究。
其中58例接受乳果糖口服液治疗者设为对照组,57例接受健脾理气润肠汤联合乳果糖口服液治疗者设为观察组。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的治疗效果,以及入院时、治疗7d 、治疗1个月后的便秘主要性状评分、便秘患者症状自评量表(PAC-SYM)评分、Bristol 评分、肠神经递质水平[生长抑素(SS)、血管活性肠肽(VIP)、P 物质(SP)]和治疗24h 、48h 、72h 的结肠传输试验标志物残留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入院时的便秘主要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7d 、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便秘主要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7d 和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Bristol 评分分别为(21.35±5.69)分、(15.63±3.8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96±4.19)分、(20.20±4.52)分,PAC-SYM 评分分别为(5.96±0.88)分、(6.33±0.7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5±0.87)分、(5.69±0.7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7d 、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SS 水平分别为(18.52±3.44)ng/mL 、(14.20±3.52)ng/mL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20±3.69)ng/mL 、(18.41±3.66)ng/mL ,VIP 水平分别为(36.52±5.58)ng/mL 、(25.63±7.41)ng/mL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10±5.20)ng/mL 、(31.20±6.85)ng/mL ,SP 水平分别为(40.52±6.88)ng/mL 、(55.52±7.41)ng/mL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5.63±4.20)ng/mL 、(44.52±8.52)ng/mL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24h 、48h 、72h 后观察组患者的肠传输实验标志物残留率分别为(60.00±4.20)%、(30.00±5.10)%、(15.00±2.2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8.75±5.52)%、(40.00±5.55)%、(20.00±2.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便秘病(便秘)中医临床路径一、便秘病(便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便秘病(TCD:BNP00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功能性便秘(ICD-10:K59.000)(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便秘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 2017)》及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便秘病协作组临床诊疗方案。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3年《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
2.证候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便秘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 2017)》及我科名老中医临床经验。
便秘病(便秘)临床常见证候:(1)肠道湿热证(2)肠道气滞证(3)脾气虚证(4)津亏血少证(5)脾肾两虚证(6)肝脾不调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便秘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 2017)》、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便秘病协作组临床诊疗方案及我科全国名老中医隗继武临床经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便秘病(便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便秘病,且疾病编码为ICD-10:K59.000的便秘患者。
2.除外消化道肿瘤,或其他累及消化道的系统性疾病,如神经肌肉的病变、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系统性硬化症等;3.除外最近30天内有急性胃肠疾病或外科手术者;4.除外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肝、肾、呼吸系统、造血系统等疾病和恶性肿瘤者;5.除外妊娠、哺乳期妇女;6.除外长期使用精神类药物者;7.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8.患者同意中医治疗。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入院必查项目:(1)血:血常规、凝血四项+D二聚体、住院生化(包括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等)、甲状腺功能、感染系列、肿瘤标记物等。
2022便秘经肛给药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摘要便秘是一种(组)临床症状,可因环境与习惯改变、疾病或药物而引起。
慢性便秘是一种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且随年龄增长患病率不断升高。
经肛给药是治疗各种便秘、尤其是缓解粪便堵塞的常用方法,但不同年龄、不同药物和制剂类型以及经肛给药的方法、剂量不同,对促进排粪的效果也有较大的差别。
目前,国内外尚无可遵循的临床实践相关专家共识。
由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和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外科学组牵头,《中华胃肠外科杂志》编辑部召集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结合国内外最新循证医学证据,对便秘常用经肛给药制剂、给药原则与方式进行归纳和整理,依据GRADE系统进行证据质量评估及推荐强度分级,形成《便秘经肛给药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旨在帮助和指导临床实践中药剂的规范和给药方法的选择。
便秘是一种(组)临床症状,表现为排粪困难和(或)排粪次数减少以及粪便干硬。
排粪困难包括排粪费力、排出困难、肛门直肠堵塞感、排粪不尽感、排粪费时以及需手法辅助排粪;排粪次数减少指每周排粪<3次。
偶发的便秘多因生活环境或工作节奏发生变化、或临时用药的不良反应、或受到刺激后情绪波动等所致,一般可自然缓解。
而慢性便秘病程至少应为6个月[1]。
主要由器质性疾病、功能性疾病及药物三大类病因所致[2];遗传因素、饮食或不良排粪习惯、妊娠以及老年、营养不良、心理障碍等也会引起或加重慢性便秘[3]。
便秘可发生于任何年龄[4-7];尤其孕产妇和老年人群中患病率较高[8-9]。
因此,临床需要关注不同年龄、不同生理时期、不同基础疾患的便秘特点,来确定治疗方法。
经肛给药是治疗便秘、改善排粪状态的最常用方法之一,具有便捷、有效、全身影响小等优点。
但不同年龄、不同药物和制剂类型,经肛给药的方法、剂量不同,对促进排粪的效果也有较大的差别。
目前,国内外尚无可遵循的临床实践相关专家共识。
由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和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外科学组牵头,《中华胃肠外科杂志》编辑部召集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结合国内外最新循证医学证据,对便秘常用经肛给药制剂、给药原则与方式进行归纳和整理,并将中医药治疗专列出来,依据GRADE 系统进行证据质量评估及推荐强度分级,见表1[10]。
一表掌握常用便秘治疗药物使用2018-01-27 医学界消化肝病频道便秘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有哪些药物可以解除这种痛苦呢?让我们一起来向朱老师学习下。
作者丨朱海杭来源丨航海消化1药物选择原则■便秘药物治疗是辅助和对症治疗;■尚无标准用药方案,在专科医生指导下用药;■根据便秘发病机制选择药物;■根据药物有效性、安全性、依赖性选择;■先单独用药后联合用药;■先选择药价便宜的常用药物;■药物治疗有效应减量或停药;■注意药物说明书所述副作用。
2用药期间自我健康保健不可少■多纤维,每日至少 20-30 克膳食纤维;■多饮水,每日至少饮水1.5至2 升;■多运动,适宜运动如每日步行6000 米;■一定时,每日早晨或餐后定时排便一次;3服药同时寻找便秘病因很重要■胃肠道本身疾病:■全身系统性疾病;■睡眠和心理疾病;■药物治疗副作用。
4如有下列病情要慎用或禁用泻药:■粪便嵌塞(直肠指检或腹部平片);■原因不明肠梗阻(腹部平片或CT);■重度结肠炎症等肠道疾病;■先天性或继发性巨结肠;■活动性消化道出血;■原因不明的急性腹痛;■上消化道梗阻(泻药呕吐吸入气道);■老年人、婴幼儿和孕妇。
选三步曲1药物经验性治疗(一级治疗)■45岁以下、无出血贫血消瘦报警症状时;■便秘较轻,不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时;■先药物经验治疗,观察治疗反应;■首先用直肠栓剂或灌肠液清除粪便嵌塞;■再后短期使用容积性、渗透性泻药;■无效时临时使用刺激性泻药,不可长期使用。
2药物病因和分型治疗(二级治疗)■45岁以上或有报警症状时需病因检查;■便秘重、经验治疗无效时需分型检查;■根据便秘病因治疗原发病包括心理治疗;■慢传输型便秘加用促动力药、促分泌性药;■排便困难型便秘首选生物反馈治疗;■混合型便秘联合生物反馈和药物治疗。
3联合药物治疗的综合治疗(三级治疗)■上述二级治疗无效时采取多学科综合治疗;■联合使用药物、个体化用药;■联合生物反馈和骶神经刺激等非药物治疗;■必要时外科手术治疗。
菌黄保肠合剂治疗便秘气阴两虚证的临床观察作者:陈维军庞永诚龚瑞莹李开韵杨晓波李巽华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20年第01期摘要:目的观察菌黄保肠合剂治疗便秘气阴两虚证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72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对照组36例,治疗组在改变饮食结构及心理调节基础上加用菌黄保肠合剂治疗,对照组采用改变饮食结构及心理调节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证候疗效改善情况。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7.78%,对照组总有效率63.89%,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菌黄保肠合剂结合改变饮食结构及心理调节治疗便秘气阴两虚比单纯改变饮食结构及心理调节治疗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同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关键词:便秘;气阴两虚证;菌黄保肠合剂;临床观察中图分类号:R256.3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20)01-0026-03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国一个极为严峻的社会问题。
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及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便秘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对人类的生活质量构成严重威胁。
便秘的发生涉及多个学科,是一种多因素导致的复杂性疾病;慢性便秘影响了30%-40%的超过60岁的老年人,我国老年人便秘患病率为18.1%,儿童的患病率为18.8%,均显著高于一般人群。
便秘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结和(或)排便困难。
排便次数减少指每周排便少于3次。
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便困难、排便不尽感、排便费时及需要手法辅助排便[1]。
中医学多将便秘气阴两虚证患者归属于虚秘范畴[2],笔者所在医院科室老年病人甚多,均有基础疾病,各脏腑功能渐衰,此类患者便秘多因气血、阴津亏虚,推动无力,肠道失调所致,部分兼有脾胃虚弱、湿盛瘀滞;治以益气滋阴、润肠通便为主,兼健脾益气、清热利湿。
慢性便秘中医诊疗共识意见
张声生;李乾构;时昭红
【期刊名称】《北京中医药》
【年(卷),期】2011(30)1
【摘要】慢性便秘(ChronicConstipation)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
近年来,西医制定了慢性便秘的诊疗标准与指南『1_2],而对作为中医药治疗优势病种之一的慢性便秘中医领域却尚未形成共识。
2008年开始,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组织成立“慢性便秘中医诊疗共识意见”起草小组,在充分地讨论后,结合国内外现有诊治指南和中医的诊疗特点。
依据循证医学的原理,广泛搜集循证资料,并先后组织国内中医消化病专家就慢性便秘的证候分类、辨证治疗、诊治流程、疗效标准等一系列关键问题,按照国际通行的德尔斐法进行了3轮次投票,制订了《慢性便秘中医诊疗共识意见(草案)》。
【总页数】5页(P3-7)
【关键词】中医诊疗;慢性便秘;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循证医学;中医药治疗;优势病种;诊治指南
【作者】张声生;李乾构;时昭红
【作者单位】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1
【相关文献】
1.慢性胃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研究 [J], 赵顺理
2.胆囊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节选二) [J],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
3.鼾症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 [J], 陈志斌;兰岚
4.中国慢性便秘专家共识意见(2019,广州) [J],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功能性胃肠病协作组
5.急性胰腺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 [J], 苟晓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老年人慢性便秘的评估与处理专家共识解读(最全版)我国早在2002年就已跨越7%的老龄化社会门槛(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2014年我国老龄人口比例已达到9.18%[1]。
慢性便秘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也是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的疾病。
与中青年人相比,老年人便秘有其独特的特征,如何从老年人身体虚弱、共病多、用药多的特点出发,更科学、更全面评估和处理老年便秘是每个从事老年医学的医师都会面临的问题,《老年人慢性便秘的评估与处理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是国内外第一个针对老年便秘患者制定的诊治指导意见,结合了老年人的便秘临床特点,强化了在治疗上的多学科合作、综合性处理的重要性。
一、老年人慢性便秘的流行病学特点慢性便秘的患病率存在东西方的差异[2,3,4]。
欧美国家约10%~15%的人群受便秘的困扰,北美地区的慢性便秘患病率为12%~19%。
慢性便秘患病率随增龄增加,英国一项数据显示,年龄超过60岁时便秘发生率呈显著上升,75岁老年人便秘的发生率高达50%。
我国以社区为基础的多项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便秘总体患病率为3%~11%,60岁以上老年人群患病率为15%~20%,80岁以上可达20.0%~37.3%,老龄化是慢性便秘的高危因素。
老年人慢性便秘的实际患病率要高于目前报道的数据,因为高龄、致残或卧床不能自理、有严重疾病、特殊疾病或不能交流的老年人常不在调查范围内。
二、老年人慢性便秘的诊断便秘是一种以症状为基础的紊乱,以排便不满意或(和)便次减少、排出障碍为主要症状。
两者的量化诊断标准均为罗马标准。
《共识》对慢性便秘的诊断采用最新的罗马Ⅳ标准,罗马Ⅳ标准对慢性便秘的症状及量化标准与罗马Ⅲ标准相似,对功能性便秘的诊断标准引入了自发排便的概念,每周的排便次数以患者在未使用药物或其他方式治疗便秘时的每周排便次数为准[5]。
三、老年人慢性便秘的类型及影响因素(一)类型:老年人慢性便秘的病因谱不同于中青年,虽然功能性便秘随年龄增长而增多,是老年人群中最为常见的便秘类型,但老年人继发性便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青年患者,例如结肠肿瘤引起的机械性梗阻、糖尿病等代谢病引起的神经病变等器质性疾病相关性便秘,老年人多病共存的特点常需同时服用多种药物也是引起或加重便秘的因素之一。
福建中医药2023 年7 月第54 卷第7期Fujian Journal of TCM July 2023,54(7)卯时通腑操和深刺中下髎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气滞型排便障碍型便秘35例陈敏琴1,2,3,柯晓1,2,3*,柯敏辉1,2,3,方文怡1,2,3,高海花1,2,3,何炎琴1,2,3,刘启鸿1,2,3(1.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福建福州 350003;2.福建省中医脾胃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福建福州 350003;3.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医脾胃临床重点专科,福建福州 350003)摘要:目的探讨卯时通腑操和深刺中下髎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气滞型排便障碍型便秘的疗效。
方法选择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的气滞型排便障碍型便秘患者10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1组、对照2组和治疗组各36例,治疗期间对照1组脱落1例,对照2组脱落2例,治疗组脱落1例。
对照1组采用生物反馈治疗,对照2组采用卯时通腑操联合深刺中下髎治疗,治疗组采用生物反馈治疗联合卯时通腑操和深刺中下髎治疗,疗程均为4周。
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每周自发完全排便次数(CSBMs)、中医证候积分、肛门直肠动力指标(肛管静息压、肛门残余压和直肠推进力)变化情况。
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组CS⁃BMs均增多,中医证候积分、肛管静息压、肛门残余压均降低,直肠推进力均增高(P均<0.05);治疗后3组比较,治疗组CSBMs多于对照1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1组(P均<0.05),肛管静息压、肛门残余压、直肠推进力改善均优于对照1组(P均<0.05);3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57%,高于对照1组的60.00%(P均<0.05),对照2组总有效率与对照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生物反馈治疗联合卯时通腑操和深刺中下髎可有效增加每周自发完全排便次数,改善直肠推进力。
关键词:卯时通腑操;针刺;中下髎;气滞证;排便障碍型便秘排便障碍型便秘(defecatory disorders,DD)属于功能性便秘的常见分型。
便秘病中医诊疗方案推荐方药:四君子汤加减。
白术、茯苓、人参、大枣等。
中成药:六君子丸、香砂养胃丸等。
3.肺脾气虚证治法:益气固肾,润肠通便。
推荐方药:四物汤加减。
当归、熟地、白芍、川芎等。
中成药:参苓白术散、八珍丸等。
4.肝肾阴虚证治法:滋阴养血,润肠通便。
推荐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
熟地、山药、枸杞子、牡丹皮等。
中成药:六味地黄丸、养阴清肝丸等。
5.脾肾阳虚证治法:XXX补肾,润肠通便。
推荐方药:金匮肾气丸加减。
肉桂、附子、干姜、芍药等。
中成药: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
二)辅助治疗1.膳食疗法:多食高纤维食物,如蔬菜、水果、全麦面包等,避免过度饮酒、咖啡等刺激性食物。
2.运动疗法:适度运动,如散步、慢跑、瑜伽等,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改善便秘症状。
3.针灸疗法:通过针刺穴位,调节体内气血运行,促进肠道蠕动,改善便秘症状。
4.泻药疗法:在中医治疗无效或症状严重的情况下,可适当使用泻药,但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滥用。
三、注意事项1.在治疗期间应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作息惯。
2.避免长期使用泻药,以免引起依赖性便秘。
3.在治疗期间应注意饮食健康,避免过度进食或暴饮暴食。
4.应定期复查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推荐方药包括六磨汤合四逆散加减,其中包括木香、乌药、槟榔、枳实、柴胡、香附、川楝子、白芍、生白术等。
此外,中成药如四磨汤、逍遥丸也可用于治疗便秘。
对于肺脾气虚证,推荐使用黄芪汤加减,其中包括炙黄芪、生白术、陈皮、枳实、升麻、柴胡、葛根、当归尾等。
中成药如补中益气丸、芪蓉润肠口服液也可用于治疗。
对于肝肾阴虚证,推荐使用增液汤合六味地黄汤加减,其中包括玄参、生地、麦冬、熟地、山萸肉、丹皮、茯苓、泽泻、山药、黄精等。
中成药如五仁润肠丸、六味地黄丸也可用于治疗。
对于脾肾阳虚证,推荐使用济川煎加减,其中包括当归、牛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附子(先煎)、干姜、肉桂(后下)、薤白、葛根等。
中成药如苁蓉通便口服液、便秘通等也可用于治疗。
DOI :10.13288/j.11-2166/r.2017.15.023标准与规范基金项目:北京市医院管理局重点医学专业发展计划-重点医学专业(中医脾胃病)(ZYLX201411);江苏省中医消化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项目(BL2014100)通讯作者:1)张声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消化中心,zhss2000@ ;2)沈洪,江苏省中医院脾胃病科,shenhong999@便秘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便秘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流行病学调查及回顾性研究显示,我国老年人便秘患病率为18.1%,儿童的患病率为18.8%,均显著高于一般人群的8.2%;农村人口患病率为7.2%,显著高于城市人口的6.7%[1]。
中医药治疗便秘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如《伤寒论》创立了蜜煎导法,所记载的麻子仁丸至今仍在临床广泛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2008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公布了《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2],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公布了《慢性便秘中医诊疗共识意见》[3],促进了便秘中医药诊治规范的完善。
近年来便秘的临床研究不断进展,有必要对既往的共识意见进行更新。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于2014年8月在合肥牵头成立了《便秘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起草小组。
小组成员依据循证医学的原理,广泛搜集循证资料,并先后组织国内脾胃病专家就便秘的证候分类、辨证治疗、诊治流程、疗效标准等一系列关键问题进行总结讨论,形成本共识意见初稿,并按照国际通行的德尔斐法进行了3轮投票。
2015年9月,于重庆进行了第一次投票,并根据专家意见,起草小组对本共识意见进行了修改。
2015年12月,在北京进行了第二次投票。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于2016年6月,在厦门召开核心专家审稿会,来自全国各地的20余名脾胃病学知名专家对本共识意见(草案)进行了第三次投票,并进行了充分讨论和修改。
2016年7月在哈尔滨第28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会议上,专家们再次进行讨论、修改和审定,并于2016年9月在北京召开了专家定稿会议,完成了本次共识意见的制定。
表决选择:1)完全同意;2)同意,但有一定保留;3)同意,但有较大保留;4)不同意,但有保留;5)完全不同意。
如果>2/3的人数选择1),或>85%的人数选择1)+2),则作为条款通过。
现将全文公布如下,供国内外同道参考,并冀在应用中不断完善。
1概述1.1便秘是指排便次数减少(每周排便<3次),粪便干硬难下,或粪质不干但排便困难《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2]指出便秘为每周排便<3次,无稀便,大便硬结或呈团块,或排便费力,或有排便不尽感,或排便时需用手法协助。
《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2013,武汉)》[4]指出便秘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和(或)排便困难。
排便次数减少指每周排便少于3次;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出困难、排便不尽感、排便费时及需手法辅助排便。
罗马Ⅳ诊断标准[5-6]对便秘的描述为:排便为硬粪或干球粪,排便费力,排便有不尽感,排便时有肛门直肠梗阻/堵塞感,以及排便需要手法辅助。
1.2中医病名除“便秘”外,尚有“后不利”“大便难”“脾约”“秘结”等病名,其治疗经验可供临床参考便秘之症首见于《黄帝内经》,其称便秘为“后不利”“大便难”。
汉代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称便秘为“脾约”。
《景岳全书·秘结篇》将便秘分为阳结、阴结。
而“便秘”一名首见于清代沈金鏊所著《杂病源流犀烛》,并沿用至今。
1.3便秘既可作为功能性疾病独立存在,也可作为症状见于多种器质性疾病,临床应注意鉴别诊断常见引起便秘的器质性疾病有[4,7]:结直肠肿瘤、肠腔梗阻或狭窄、肛裂、内痔、直肠脱垂、肛周脓肿等消化系统疾病;脊髓损伤、多发性硬化症、帕金森病、脑卒中、脑肿瘤、自主神经病变、强直性肌营养不良、淀粉样变性等神经系统及肌肉疾病;糖尿病、高钙血症、低钾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嗜铬细胞瘤等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
常见表现为便秘的功能性疾病主要包括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便秘、阿片剂诱导型便秘、功能性排便障碍(排便推进力不足、不协调性排便)等[8]。
1.4临证应综合病史、症状、体征,对高危人群应重视影像学和结肠镜检查临证应注意分析便秘的原因,判断患者的全身状况,包括体育运动,精神心理因素,纤维素摄入,是否服用导致便秘的药物(阿片类药物、精神类药物、抗痉挛剂、抗胆碱能药物、多巴胺能药物、钙通道拮抗剂、胆汁酸结合类药物、非甾体抗炎药、钙剂和铁剂等),是否存在器质性疾病等。
大便隐血应作为便秘患者的常规检查和定期随诊项目。
对年龄>40岁,有便血、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贫血、消瘦等症状的便秘患者,应行必要的实验室、影像学及肠镜检查,及时发现肠道器质性疾病。
2病因病机2.1病因主要有饮食不节、情志失调、久坐少动、劳倦过度、年老体虚、病后产后、药物所致等,部分患者与先天禀赋不足有关[9]过食肥甘厚腻,可致胃肠积热,大便干结;恣食生冷,可致阴寒凝滞,腑气不通。
思虑过度,或久坐少动,致使气机郁滞,腑失通降。
劳倦过度、年老体虚或病后产后,气血亏虚,气虚则大肠传送无力,血虚则肠道失于濡润,大肠传导失司。
屡用苦寒泻下药物,则耗伤阳气,肠道失于温煦。
部分患者与先天禀赋不足有关。
2.2病位在大肠,与肺、脾(胃)、肝、肾诸脏腑的功能失调相关[10-11]“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故本病病位主要在大肠。
导致大肠传导失司的原因很多,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失宣降,则大肠传导无力;脾虚运化失常,则糟粕内停;胃热炽盛,耗伤津液,则肠失濡润;肝气郁结,气机壅滞,或气郁日久化火伤津,则腑失通利;肾主水而司二便,肾阴不足,肠道失濡;肾阳不足,失于温通,皆可发为本病。
2.3基本病机为大肠通降不利,传导失司阳明燥热伤津、气滞腑失通降、寒邪凝滞肠腑、气虚推动无力、血虚肠道失荣、阴虚肠失濡润、阳虚肠失温煦[11]。
除上述病理因素、基本病机外,亦有湿、瘀所致的湿秘和瘀血秘。
瘀血秘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湿秘则如张景岳所云:“再若湿秘之说,湿则岂能秘,但湿之不化,由气之不行耳,气之不行,即虚秘也,亦阴结也”。
2.4病理性质可概括为寒、热、虚、实四个方面,且常相互兼夹或转化[12-13]随着病情变化,寒、热、虚、实之间常相互兼夹或转化,如肠道积热,久延不愈,津液渐耗,肠失濡润,病情可由实转虚;气血不足,运化失健,饮食停滞,胃肠积热,则可由虚转实。
屡用苦寒泻下,耗伤阳气,阳虚不能温通,可由热转寒;寒凝日久,郁而化热伤阴,则可由寒转热;病情日久,又可见寒热虚实夹杂之象。
3辨证分型3.1热积秘主症:1)大便干结;2)腹胀或腹痛。
次症:1)口干;2)口臭;3)面赤;4)小便短赤。
舌脉:舌红苔黄,脉滑。
3.2寒积秘主症:1)大便艰涩;2)腹中拘急冷痛,得温痛减。
次症:1)口淡不渴;2)四肢不温。
舌脉:舌质淡暗、苔白腻,脉弦紧。
3.3气滞秘主症:1)排便不爽;2)腹胀。
次症:1)肠鸣;2)胸胁满闷;3)呃逆或矢气频。
舌脉:舌暗红、苔薄,脉弦。
3.4气虚秘主症:1)排便无力;2)腹中隐隐作痛,喜揉喜按。
次症:1)乏力懒言;2)食欲不振。
舌脉:舌淡红、体胖大、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弱。
3.5血虚秘主症:1)大便干结;2)排便困难;3)面色少华。
次症:1)头晕;2)心悸;3)口唇色淡。
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3.6阴虚秘主症:1)大便干结如羊矢;2)口干欲饮。
次症:1)手足心热;2)形体消瘦;3)心烦少眠。
舌脉:舌质红、有裂纹、苔少,脉细。
3.7阳虚秘主症:1)大便干或不干,排出困难;2)畏寒肢冷。
次症:1)面色 白;2)腰膝酸冷;3)小便清长。
舌脉: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细。
证候诊断:主症2项,次症2项,参考舌脉,即可诊断。
4临床治疗4.1便秘的治疗目标为缓解症状,恢复正常的排便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4.2便秘的治疗应注意区分功能性便秘和器质性便秘器质性便秘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饮食因素所致者,应及时调整饮食结构;药物所致者,应酌情停用或者调整相关药物。
4.3便秘的治疗应以恢复肠腑通降为要针对病情的寒热虚实采取对应的治疗方法,实者泻之,虚者补之。
分而言之,积热者泻之使通,气滞者行之使通,寒凝者热之使通,气虚者补之使通,血虚者润之使通,阴虚者滋之使通,阳虚者温之使通。
4.4临证应区分便秘病程的长短、虚实的主次对于病程短,证候属实者,可直接采取通下的方法;病程长,反复不愈,虚实夹杂者,应注意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多种治疗方法。
如在行滞通腑的基础上,联合宣肺导下、益气运脾、养血润肠、滋阴润燥、温补肾阳等治法,旨在调节脏腑功能、气血阴阳,恢复气机的升降出入[13-14]。
4.5应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适当选用具有泻下作用的药物非病情急骤者,慎用峻下药;体壮证实者,可选用大黄、番泻叶、芦荟等泻下药,但应中病即止,不宜久用,以防损伤正气;慢性便秘者,应结合患者的气血阴阳不足,选用具有相应作用的润下药;因便秘多伴有肠腑气机郁滞,故理气行滞应贯彻始终[15]。
4.6辨证施治4.6.1热积秘治法:清热润下。
主方:麻子仁丸(《伤寒论》)。
药物:火麻仁、芍药、杏仁、大黄、厚朴、枳实。
加减:大便干结难下者,加芒硝、番泻叶;热积伤阴者,加生地黄、玄参、麦冬。
4.6.2寒积秘治法:温通导下。
主方:温脾汤(《备急千金要方》)。
药物:大黄、人参、附子、干姜、甘草、当归、芒硝。
加减:腹痛如刺,舌质紫暗者,加桃仁、红花;腹部胀满者,加厚朴、枳实。
4.6.3气滞秘治法:行气导滞。
主方:六磨汤(《世医得效方》)。
药物:槟榔、沉香、木香、乌药、枳壳、大黄。
加减:忧郁寡言者,加郁金、合欢皮(花);急躁易怒者,加当归、芦荟。
4.6.4气虚秘治法:益气运脾。
主方:黄芪汤(《金匮翼》)。
药物:炙黄芪、麻子仁、陈皮、白蜜。
加减:乏力汗出者,加党参、白术;气虚下陷脱肛者,加升麻、柴胡;纳呆食积者,可加莱菔子。
4.6.5血虚秘治法:养血润肠。
主方:润肠丸(《沈氏尊生书》)。
药物:当归、生地黄、火麻仁、桃仁、枳壳。
加减:头晕者,加熟地黄、桑椹子、天麻;气血两虚者,加黄芪、白术。
4.6.6阴虚秘治法:滋阴润燥。
主方:增液汤(《温病条辨》)。
药物:玄参、麦冬、生地黄。
加减:大便干结者,加火麻仁、杏仁、瓜蒌仁;口干者,加玉竹、石斛;烦热少眠者,加女贞子、墨旱莲、柏子仁。
4.6.7阳虚秘治法:温阳泻浊。
主方:济川煎(《景岳全书》)。
药物:当归、牛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
加减:腹中冷痛者,加肉桂、小茴香、木香;腰膝酸冷者,加锁阳、核桃仁。
4.7常用中成药4.7.1麻仁丸润肠通便。
用于肠热津亏所致的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