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规模经济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2.63 MB
- 文档页数:31
微观经济学规模经济名词解释
规模经济是指在特定条件下,生产某项商品或服务所需要的规模(即生产的
数量或规模大小)越大,所获得的经济效益也越大的现象。
在微观经济学中,规模经济通常是指一个工厂、企业或组织在一定范围内生产某种商品或服务时,如果生产的数量或规模越大,所获得的经济效益也越大的现象。
规模经济涉及到生产要素的利用率、生产流程的效率和生产效率等多个因素。
在生产要素方面,例如,当一种生产要素(如劳动力)在特定区域内的供给量越多时,生产该商品或服务的单位成本(即单位生产所需的成本)也会降低。
此外,在生产过程中,如果生产流程的效率和生产效率越高,生产该商品或服务所需的时间
也会减少,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规模经济不仅可以帮助组织实现更高的生产效率,还可以帮助企业在市场上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
在某些情况下,规模经济甚至可以使企业获得高于成本收益的经济效益。
例如,一家生产某种商品或服务的公司,如果其规模足够大,可以使其生产的商品或服务在市场上的价格更高,从而获得更多的利润。
除了对单个企业的影响外,规模经济还可以对整个经济体系产生影响。
例如,规模经济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提高整个经济的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规模经济也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市场竞争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规模经济是微观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涉及到生产要素的利用率、生产流程的效率和生产效率等多个因素。
规模经济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更高的生产效率,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对整个经济体系产生影响。
《产业经济学》第二章第一节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观后感多元化经营的范围经济是建立在多元化经营基础上的由于企业经营范围扩大而带来的经济性。
范围经济的本质优势在于企业生产多个产品可以共享资源,特别是一种产品可以使用另一种产品的剩余资源。
由于特定的生产投入都有最小规模的要求,这种投入在生产一种产品时,可能未得到充分的利用,而在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品时,就能使这种投入成本在不同的产品之间分摊,使单位成本降低,从而产生范围经济。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多元化经营以及由此带来的范围经济,构成企业的一种竞争优势,这种竞争优势可来源于有形资源产生的范围经济,也可来源于无形资源产生的范围经济。
(一)企业多元化经营通常可以产生于有形资源的范围经济当有形资源横跨几项产品或业务时,可使相关产品或业务共享机器设备、人员、厂房、营销、技术开发与创新体系等。
如果共享降低了成本或增加的产品歧异性足以超过共享成本,则可形成竞争优势。
(一)企业多元化经营通常可以产生于有形资源的范围经济当有形资源横跨几项产品或业务时,可使相关产品或业务共享机器设备、人员、厂房、营销、技术开发与创新体系等。
如果共享降低了成本或增加的产品歧异性足以超过共享成本,则可形成竞争优势。
具体表现如下。
1.可以提高投入要素的多重使用价值。
如果企业现有的生产能力过剩,例如,各环节生产能力不平衡可造成剩余,实行多元化经营就可以提高资产或设备的利用率。
当资产的专用性很强时,把固定成本分摊到尽可能多的业务中去可以收到明显的经济效益。
当产品需求有季节性时,生产互补性季节产品可以提高设备的利用效率。
在制造业中还常见到生产某种产品的原材料能够同时生产系列副产品,当一个企业生产多种产品时,可以充分利用原材料的使用价值。
2.可以共享营销网络。
如果企业已经具备一个强大的营销系统,新产品的营销就可以利用现有的销售渠道。
(二)企业多元化经营可以产生基于无形资产的范围经济企业的无形资产包括商标、品牌、商誉、管理等。
第二章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产业组织要讨论企业与企业间的关系,就必须理解企业的选择,结构行为与绩效的关系为什么不同的企业会形成垄断竞争?对于结构问题的切入点,就是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一)企业性质的理论梳理一.企业的界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以盈利为目标,直接组合和运用生产要素,从事商品生产、流通和服务等经营活动,为满足社会需要依法进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存在背景:市场经济条件;(非市场条件下,计划经济,缺乏企业的独立性-命令指令是纵向的,生产单元是中央政府命令的执行者-也不存在产业经济问题;市场经济,价格确定是横向的,是企业的个人选择与演化)——经营目标:利润最大化;(目标其实是值得商榷的,有可能是产量最大化/销量最大化(市场占有率-单个产品给企业的收益是一样的)/利润最大化(考虑到成本和收益的落差-但可能会损害其他企业利益)/利益相关者最大化即价值最大化(多个利益相关者-股东、职业经理人、雇员、消费者、各类债权人、社区环境-价值最大化)【但如果是利润最大化中的长期利润,追求长期利润最大化和追求价值最大化是一致的】——运行前提:组合生产要素;(一定要有一种要素,土地资本或者无形的技术,如果没有这些要素的组合,就不存在【组织】是最重要的,企业能够获得要素,并且能够实现核心要素、进行组合TFP)——运行基础:自主性、独立性——角色定位:法人实体或市场竞争主体(竞争主体:收益风险对称,都是企业自身的)【慈善机构做企业企业做慈善】二.新古典经济学的企业理论新古典经济学(1890年马歇尔《经济学原理》形成的微观经济学分析传统以来)主要从技术角度对企业进行研究。
即将企业理解为生产函数,生产函数(Production Function)是描述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水平下,生产要素投入量与产品产出量之间数量关系的函数式。
一般表示为:Q=f(X1 ,K, Xn)这是不完整的,没有触及企业的本质,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三.现代企业理论R.Coase (1937) “The Nature of the Firm ”的发表,标志着现代企业理论的开始。
经济地理学相关概念1、规模经济规模经济又称“规模利益。
规模指的是生产的批量,具体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生产设备条件不变,即生产能力不变情况下的生产批量变化,另一种是生产设备条件即生产能力变化时的生产批量变化。
规模经济概念中的规模指的是后者,即伴随着生产能力扩大而出现的生产批量的扩大,而经济则合有节省、效益、好处的意思。
按照权威性的包括拉夫经济学辞典的解释,规模经济指的是:给定技术的条件下(指没有技术变化),对于某一产品(无论是单一产品还是复合产品),如果在某些产量范围内平均成本是下降或上升的话,我们就认为存在着规模经济(或不经济)。
具体表现为“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向下倾斜,从这种意义上说,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便是规模曲线,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上的最低点就是“最小最佳规模”。
上述定义具有普遍性,银行业规模经济便由此引伸而来。
(1)内部规模经济内部规模经济包括工厂规模经济和企业规模经济,随着工厂或企业规模的扩大,产量的增加大于投入的增加,单位产品的成品下降,从而发挥了内部规模经济的效益。
内部规模经济主要来源于企业本身生产规模的扩大。
由于生产规模扩大和产量增加,分摊到每个产品上的固定成本(管理成本,信息成本,设计成本,科研与发展成本等)会越来越少,从而使产品的平均成本下降。
(2)外部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理论首先由著名的经济学家马歇尔在1890年提出,后经克鲁格曼等学者的完善而得到发展。
外部规模经济理论认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行业规模较大的地区比行业规模较小的地区生产更有效率,行业规模的扩大可以引起该地区厂商的规模收益递增,这会导致某种行业及其辅助部门在同一或几个地点大规模高度集中,形成外部规模经济。
外部规模经济是指产业规模经济,即某一产业大量的企业集中在一个小的国家或者集中在一个国家的一个地区,出现较大的产业规模,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加收入。
外部规模经济是一种经济外部性表现,其产生的源泉有很多,具体来说,其包括:行业地理位置的集中带来的外部规模经济效应;行业内每个企业从整个行业的规模扩大中获得更多的知识积累,即阿罗所说的"干中学效应。
产业经济学名词解释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第一章产业:生产经营具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和劳务的企业所组合的集合。
这些企业往往具有类似的生产经营技术、工艺和经营管理等基本特性。
产业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是以产业为研究对象的应用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结构理论、产业政策理论、反垄断与管制理论。
第二章规模经济:是指当生产和经销单一产品的单一经营单位因规模扩大而减少了生产或经销的单位成本时而导致的经济。
规模不经济:因生产规模扩大而导致单位产品成本提高的现象。
范围经济:是指利用单一经营单位内原有的生产或销售过程来生产和销售多于一种产品而产生的经济。
最大最佳规模:最小最佳规模:最小经济规模:指在长期中平均成本处于或接近其最小值的最小的规模。
适者生存法:不同规模企业的竞争会筛选出效率较高的企业,所以,这是一种根据竞争的优胜劣汰规律,通过纵向对比,确定企业适度规模的方法。
水平一体化:是企业在原有生产经营范围内,通过联合、兼并同类企业或投资兴建新的生产经营单位,形成多工厂企业,以扩大企业规模。
垂直一体化:是企业在供、产、销方面实行纵向渗透和扩张。
混合一体化:是指企业通过一定的方式控制多个产业中的若干生产经营单位,实行跨产业经营,通过充分利用共同资源,降低单位产出的成本以实现范围经济。
多元化:多元化是特性不同的对象组合,业务的多元化指非相关、跨行业、多品类的业务组合。
第三章市场集中1、一般集中:表示在整个国民经济或全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最大若干企业所占的比重。
2、市场集中:描述特定市场的规模结构,衡量特定市场的集中程度,以反映特定市场受到大型经济组织控制的状况。
3、产业集中:是指市场上的某种行业内少数企业的生产量、销售量、资产总额等方面对某一行业的支配程度,它一般是用这几家企业的某一指标(大多数情况下用销售额指标)占该行业总量的百分比来表示。
规模经济的定义规模经济(economics of scale)又称“规模利益”(scale merit),指随生产能力的扩大,使单位成本下降的趋势,即长期费用曲线呈下降趋势。
规模指的是生产的批量,具体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生产设备条件不变,即生产能力不变情况下的生产批量变化,另一种是生产设备条件即生产能力变化时的生产批量变化。
规模经济概念中的规模指的是后者,即伴随着生产能力扩大而出现的生产批量的扩大,而经济则含有节省、效益、好处的意思。
按照权威性的包括拉夫经济学辞典的解释,规模经济指的是:给定技术的条件下(指没有技术变化),对于某一产品(无论是单一产品还是复合产品),如果在某些产量范围内平均成本是下降或上升的话,我们就认为存在着规模经济(或不经济)。
具体表现为“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向下倾斜,从这种意义上说,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便是规模曲线,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上的最低点就是“最小最佳规模(mini mum optimal scale以下简称mos)”。
上述定义具有普遍性,银行业规模经济便由此引申而来。
规模经济的特点长期费用曲线的下降不是无限的,曲线最低点称为最小最终规模;随技术进步和生产工艺水平的提高,最终规模不断变化;不同产业因其生产技术特性不同,工厂及企业规模经济的利用途径和形式亦有所不同。
现代消费需求的多样化与个性化,并没有使规模经济因此而丧失。
而是通过产品的系列化和高度完整的标准化,实行“多品种、少批量、大量生产体制”,使规模经济依然深刻地影响着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
对规模经济的研究,是地区工业合理布局和对某一产业在大范围进行调整的重要依据。
人们根据生产力因素数量组合方式变化规律的要求,自觉地选择和控制生产规模,求得生产量的增加和成本的降低,而取得的最佳经济效益。
规模经济或生产力规模的经济性,就是确定最佳生产规模的问题。
规模经济包括部门规模经济、城市规模经济和企业规模经济。
在西方经济学里,规模经济主要用来研究企业经济。
第2章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2.1 复习笔记考点一:基本概念(见表2-1)表2-1 基本概念图2-1 规模经济与不规模经济考点二: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基本成因(见表2-2)表2-2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基本成因考点三:企业适度规模的确定1.企业规模与效率(1)规模过大的缺点①管理层次的增加和管理幅度的拉大,使信息在纵向、横向传递过程中发生“过滤”现象,信息失真现象频繁发生,导致决策失误;②规模过大也可能使企业内部人际关系复杂化,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和摩擦加大,工作效率降低。
(2)计算公式法国管理专家格兰丘纳斯提出了一个用以计算交互关系数量的公式:n(2n-1+n-1)。
式中n为下属人数或单位数。
公式表明,当由于某些原因,下属人数和单位数增加,会引起上下级和平级之间的交互关系(表现为企业内部的交易活动)数量非线性增大,从而企业内部交易费用也会非线性地快速增长。
因此,企业存在适度规模,当企业规模超过一定程度后就会由“经济”变为“不经济”。
2.企业适度规模的衡量器——平均成本曲线(1)不考虑技术进步因素假设:生产能力扩大和技术进步没有联系。
一般用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AC)来考察规模经济。
其中,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反映一定时期内生产能力不变时,平均成本的变化规律,如图2-2所示,SAC1、SAC2、SAC3和SAC4分别表示不同规模的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平均成本随着产量增加而下降,超过企业存在的适度规模后又随产量增加而上升。
图2-2 平均成本曲线(不考虑技术进步因素)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AC)是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线,反映生产能力扩大过程中平均成本的变化规律,曲线向下倾斜表明规模经济,曲线向上倾斜表示规模不经济。
长期平均成本在BC之间处于最低水平,称为“最佳规模区间”,B点所在的规模称为“最小最佳规模”,C点所在的规模称为“最大最佳规模”。
企业规模处于BC区间内的任何一点都是适度的。
(2)考虑技术进步因素假设:生产能力的扩大是以技术进步为推动力的。
规模经济的定义规模经济(economics of scale)又称“规模利益”(scale merit),指随生产能力的扩大,使单位成本下降的趋势,即长期费用曲线呈下降趋势。
规模指的是生产的批量,具体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生产设备条件不变,即生产能力不变情况下的生产批量变化,另一种是生产设备条件即生产能力变化时的生产批量变化。
规模经济概念中的规模指的是后者,即伴随着生产能力扩大而出现的生产批量的扩大,而经济则含有节省、效益、好处的意思。
按照权威性的包括拉夫经济学辞典的解释,规模经济指的是:给定技术的条件下(指没有技术变化),对于某一产品(无论是单一产品还是复合产品),如果在某些产量范围内平均成本是下降或上升的话,我们就认为存在着规模经济(或不经济)。
具体表现为“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向下倾斜,从这种意义上说,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便是规模曲线,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上的最低点就是“最小最佳规模(mini mum optimal scale以下简称mos)”。
上述定义具有普遍性,银行业规模经济便由此引申而来。
规模经济的特点长期费用曲线的下降不是无限的,曲线最低点称为最小最终规模;随技术进步和生产工艺水平的提高,最终规模不断变化;不同产业因其生产技术特性不同,工厂及企业规模经济的利用途径和形式亦有所不同。
现代消费需求的多样化与个性化,并没有使规模经济因此而丧失。
而是通过产品的系列化和高度完整的标准化,实行“多品种、少批量、大量生产体制”,使规模经济依然深刻地影响着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
对规模经济的研究,是地区工业合理布局和对某一产业在大范围进行调整的重要依据。
人们根据生产力因素数量组合方式变化规律的要求,自觉地选择和控制生产规模,求得生产量的增加和成本的降低,而取得的最佳经济效益。
规模经济或生产力规模的经济性,就是确定最佳生产规模的问题。
规模经济包括部门规模经济、城市规模经济和企业规模经济。
在西方经济学里,规模经济主要用来研究企业经济。
规模经济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规模经济英文名称:economies of scale定义:由于生产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等原因,使企业的单位成本下降,从而形成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的经济。
应用学科:资源科技(一级学科);资源经济学(二级学科)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百科名片规模经济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定义:由于生产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等原因,使企业的单位成本下降,从而形成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的经济。
属于资源科技(一级学科) 、资源经济学(二级学科)。
目录定义规模经济的特点规模经济的界定规模经济的原因规模经济的主要类型规模经济的优势制约规模经济的因素实现规模经济途径规模经济的确定方法1、会计分析计算法2、工程法参考规模不经济经验学习曲线微观经济学范围经济展开编辑本段定义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 规模经济的定义规模经济(economics of scale)又称“规模利益”(scale merit),指在一定科技水平下生产能力的扩大,使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趋势,即长期费用曲线呈下降趋势。
规模指的是生产的批量,具体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生产设备条件不变,即生产能力不变情况下的生产批量变化,另一种是生产设备条件即生产能力变化时的生产批量变化。
规模经济概念中的规模指的是后者,即伴随着生产能力扩大而出现的生产批量的扩大,而经济则含有节省、效益、好处的意思。
按照权威性的包括拉夫经济学辞典的解释,规模经济指的是:给定技术的条件下(指没有技术变化),对于某一产品(无论是单一产品还是复合产品),如果在某些产量范围内平均成本是下降或上升的话,我们就认为存在着规模经济(或不经济)。
同于边际效益一样,在某一区域里才满足此规模经济性。
具体表现为“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向下倾斜,从这种意义上说,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便是规模曲线,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上的最低点就是“最小最佳规模(minimum optimal scale以下简称m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