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食用油脂掺伪检验1 食品质量与安全
- 格式:ppt
- 大小:7.39 MB
- 文档页数:137
第三章食用油脂的掺假识别方法1.如何知道食用植物油含水分?用干燥洁净的小管,插取少许食用植物油脂,涂在易燃烧的纸片上,点燃,燃烧时产生油星四溅现象,并发出“叭叭”的爆炸声,说明水分含量高。
也可用钢勺取油少许,在炉火上加热,温度在150-160℃,如出现大量泡沫,又发出“吱吱”响声和油从锅内往外四溅的现象,说明水分含量高;加热后拨去油沫,观察油的颜色,若油色变深,有沉淀,说明杂质较多。
另外,植物油的水分含量如在0.4%以上,则浑浊不清,透明度差。
可将食用植物油装入1个透明玻璃瓶内,观察其透明度。
2.如何鉴别大豆油质量的优劣?优质大豆油的油色澄清,清晰透明,静置后无沉淀,气味、滋味正常,加热到280℃,油色不变深,无沉淀物析出。
良质大豆油的油色呈橙黄至棕黄色,稍有浑浊,有微量沉淀物存在;气味、滋味正常,加热到280℃,油色变深,无沉淀物析出。
次质大豆油的油色呈橙黄至棕褐色,稍有浑浊,静置后有少量沉淀物;气味、滋味正常;加热到280℃,有沉淀物析出,无苦味,产生泡沫少。
劣质豆油的色泽、气味、滋味发生异常,浑浊,有明显的悬浮物存在。
3.如何鉴别花生油质量的优劣?优质花生油的油色在常温下呈淡黄色,清晰透明,稍有沉淀;气味、滋味正常;加热到280℃,油色不变深,无沉淀物析出。
良质花生油的油色在常温下呈橙黄色,稍有浑浊;无明显悬浮物存在;气味、滋味正常;加热到280℃,油色变深,无沉淀物析出。
次质花生油的油色在常温下呈棕黄色,稍有浑浊;气味、滋味正常;加热到280℃有少量沉淀物析出,没有苦味,产生的泡沫少。
劣质花生油的色泽、气味、滋味发生异常,水分大、杂质多、酸败,有焦臭异味。
4.如何鉴别香油质量的优劣?优质香油的油色呈棕红色,清晰透明,无沉淀物;具有浓郁的油香味,口味纯正;加热到280℃油色无变化,无沉淀物析出。
良质香油的油色呈棕红色至棕褐色,清晰透明,有微量沉淀物;具有浓郁的香味,口味正常;加热到280℃油色稍变深,无沉淀物析出。
食用油脂的掺伪检验技术系部:安全工程系学生姓名:张昌英专业班级:2013级食品营养与检测2班学号: 1 3 1 0 5 0 2 3 5指导教师:夏明星2015年11月 11日食用油脂的掺伪检验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学生:张昌英导师:夏明星摘要现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用油脂的质量标准也日益要求严格。
但是由食用油引起的安全问题屡屡发生,食用油脂的掺伪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它不仅对人们的生命造成威胁,而且削弱了油脂工业的发展速度,对我国油脂业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
既然,这样的行为很难杜绝,我们就应该多了解食用油掺伪的检验技术,来帮助我们吃上放心油。
目前油脂行业已经研究和应用了许多新的检测技术,主要集中在检测精度高,选择性好,检测程序简单、快速、简便,可以完成在线检测;降低有机试剂用量,减少对人体及环境的危害;对环境友好和无损伤检测等新的检测方法和仪器开发等方面。
关键词:食用油脂;掺伪检验;检测技术第1章食用油脂的总体概况及掺伪食用油脂的现状天然油脂是各种酰基甘油的混合物,没有确定的熔点和沸点,仅有一定的熔点和沸点范围。
油脂的熔点一般最高在40~55℃,沸点~般在180~200℃之间。
油脂经过精炼(沉降、脱胶、脱酸、脱色、脱臭)后,可提高油脂的品质,改善风味,延长油脂的货架期。
不法厂商惯用价廉、量大的植物油脂,如棕榈油、菜油等掺兑入优质油品中,降低生产成本,从中牟取暴利;还有的厂家将国家禁用的有毒物掺入食品之中。
例如,在食用油中掺入有毒的、非食用的矿物油、桐油、大麻油等。
桐油中含有桐子酸(9,1l,13十八碳三烯酸)的甘油酯,是一种有毒、有害物质,人食用后,能引起中毒症状,严重者可影响肾功能,甚至呼吸困难,抽筋,心脏麻痹而身亡。
所以,将工业用的桐油掺兑人食用油对人体的健康危害巨大。
第2章食用植物油的掺伪检测技术2.1 根据植物油中的特征物质进行检测一些植物油中存在有特征物质,如芝麻油中的芝酚、芝麻素等木质素类物质,菜籽油中的芥酸,棉油中的棉酚等。
第三章食用油脂掺伪鉴别检验概述食用油脂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必需品之一,因其易于操作、具有良好的烹饪性、味道鲜美等特点,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然而,市场上存在一些假冒伪劣产品,掺杂了不健康的成分,对人体健康会产生重大危害。
因此,检验食用油脂的质量及真伪成为非常重要的任务。
食用油脂掺伪现象及其危害食用油脂掺假掺伪的现象食用油脂掺杂有许多非洲棕榈油、油酸钙、猪油、黄油、甜菜碱、石蜡油及比重小的机械油等,不但会降低食用油脂的营养价值、影响质量、消解品牌信誉,更加严重的是给消费者健康带来危害。
食用油脂掺假掺伪的危害1.容易对人体产生负面影响,长期食用可能造成慢性中毒。
2.对消费者造成经济损失,因为假冒伪劣产品通常价格低廉、质量不可靠。
3.持续购买假冒伪劣食用油脂可能会让消费者失去对市场公正公平的信任感,最终影响到整个市场经济的稳定。
食用油脂掺伪鉴别检验方法为了保护消费者健康和公正市场经济,需要对食用油脂进行真伪鉴别检验。
以下介绍常见的食用油脂鉴别检验方法。
物理化学鉴别方法1.外观判定法:可以通过直接观察油质状态和色泽,如色泽均匀、清亮,质感细腻,无异味等来判别油品质量。
2.低温测试法:通常可用室温下存放,若再不到0℃以下出现沉淀或混浊现象,就表明油品质量存在问题。
3.密度检测法:通过检测油品的密度是否与标准相符判定其质量。
4.烟点检测法:可通过对油品加热,当产生烟雾时烟点即为其质量参数。
化学成分分析法1.脂肪酸成分鉴别法:通过检测主要组成成分脂肪酸以及其含量是否符合标准来判断其质量。
2.表面活性剂鉴别法:含有大量表面活性剂的食用油脂,可以通过半微量测定方法进行鉴别。
3.其它物质成分鉴别法:可针对掺伪情况选择特定成分进行检测,如掺杂黄油可通过判定黄油酸值是否在规定范围内判断其是否被掺杂。
食用油脂质量的掺伪问题不仅仅影响人们日常生活质量,更对人体健康带来严重影响。
对于这一问题,我们应该不断加强检测技术,完善标准规定,加强监管和打击掺假行为,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权益。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食品掺伪的产生及其规律性一、食品掺伪的产生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一种商品不法生产和经营者牟取暴利掺假、掺杂和伪造二、食品掺杂、掺假和伪造的定义食品掺杂:•是在食品中非法加入非同一种类或同种类劣质物质。
掺入杂物范围广,种类多。
但从感官上仔细检查仍可以查出。
如米中掺砂石;糯米中掺大米;米中掺不完整米等。
食品掺假•指向食品中非法掺入物理性状或形态相似非同种食品的物质,其掺假物质可以以假乱真,因此掺假者须事先进行掺入物的选择和伪装。
有时仅凭感官不易鉴别,要借助仪器和分析手段和有鉴别经验的人才能确定。
•如:八角大料中掺入有毒莽草籽、木耳掺入地耳、辣椒粉掺入胡萝卜粉、面粉掺入滑石粉等。
食品的伪造•是指人为的用若干种物质经加工仿造,充当某种食品而销售的违法行为。
•如:伪造的山楂片即是用淀粉、香精、糖精、酸味剂、色素经加工仿造而成。
食品掺伪•即食品掺杂、掺假和伪造的总称。
•以上定义没有严格的界限。
三、食品掺伪的方式1.向食品中掺入物理性状和形态相似的非同类食品•小麦面粉中掺入玉米面粉•辣椒粉中掺入胡萝卜粉•木耳中掺入地耳•牛肉中掺入马肉•香油中掺入其他油•牛奶中掺入豆浆2.向食品中掺入物理性状或形态相似的非食品物质•辣椒粉中掺入红砖粉•面粉中掺入滑石粉、荧光粉•乳中掺入尿素•米中掺沙子3.向优质食品中掺和同一类或非同一类劣质食品、廉价食品和非食品•健康畜禽肉中掺入病死畜禽肉•肉中注水•母猪肉加工成肉制品•午餐肉、香肠、火腿等肉制品中加入过量淀粉•木耳中掺入盐类、砂子和木块•新茶掺入陈茶或树叶4.伪造食品•“三精水”冒充果汁,其实是用糖精、香精、色素、柠檬酸和小苏打配制•“假啤酒”,是用白酒、砂糖、糖精、柠檬酸、小苏打、洗衣粉和香精等配制•伪造“百事可乐”是用焦糖、柠檬糖精、香精和色素等配制5.用劣质食品冒充优质食品•酒精兑制酒冒充蒸馏酒•粗糙的薯干粉冒充优质藕粉•精美包装的糕点实质上是发霉食品•用假标签冒充名牌食品6.掺入有毒甚至剧毒物质•白酒中掺入敌敌畏改变酒的色和味道冒充优质酒•肉制品中加过量亚硝酸盐•亚铁氢化钾加到茶叶中以改善颜色•糖精中混入甘精7.其它掺假现象•从食品中提取出部分营养成分后仍冒充成分完整,在市场进行销售,例如:小麦粉提取出面筋后,其余物质还充当小麦粉销售或掺入正常小麦粉中出售;从牛乳中提取出脂肪后,剩余部分制成乳粉,仍以全脂乳粉在市场出售。
《掺伪食品检验》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课程主要介绍各类食品商品质量检验有关的内容。
主要包括:粮谷、粮油制品、糕点糖果、蔬菜果品、肉蛋及制品、乳及乳制品、酒类、软饮料、调味品、茶叶等食品的检验。
介绍每类食品商品分类或种类、商品及原料、质量特点、质量要求、质量标准、检验项目、质量检验方法选择、各类食品主要可能的掺假形式及检验方法等有关基本知识;介绍识别变质食品、伪劣食品商品和绿色食品等有关的基本科学知识及基本技能。
介绍掺伪食品质量检验现状、必要性及前景。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让学生了解各类食品商品的感观特性、理化指标、检验方法及发展动态、理解其方法原理、掌握操作技能、学会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掌握鉴别掺伪食品的方法、操作技能为整顿食品市场、发展食品工业、开拓食品贸易培养新型实用人才。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第一章绪言第一节食品商品基本概念第二节掺伪食品鉴别要求:了解食品商品分类、特点、要求、作用、发展掺伪食品定义、方式、特点、产生及现状,鉴别要求、检验的法律依据、危害、处理及技术措施。
第二章粮品类第一节粮谷第二节粮谷类制品第三节常见掺伪粮谷的鉴别检验要求:了解大米、面粉、大豆、淀粉及其相关制品的质量标准、检验项目,掌握其检验方法:鉴别大米新旧程度,面粉冲混杂物粘面剂、硼砂的检验,玉米、小米中色素的鉴别,油条中掺洗衣粉的鉴别。
第三章食用油脂第一节概述第二节食用油脂的检验第三节食用油脂掺伪鉴别要求:了解食用油脂分类、植物油料、油脂用其制品的检验项目。
掌握其检验方法以及芝麻油掺伪,食用油中掺桐油、矿物油,菜籽油中掺棕榈油等的鉴别方法。
第四章肉、禽、蛋、水产类第一节肉用家禽第二节畜肉制品第三节蛋用蛋制品第四节水产品第五节畜肉类食物掺伪鉴别要求:了解向用家畜:猪、牛、羊。
鸡、鸭、蛋、水产及其灌肠制品、干肉制品、蛋糕等的质量标准。
掌握其质量检验方法和掺伪鉴别。
第五章乳类与乳制品第一节鲜乳第二节乳制品第三节乳制品掺假鉴别要求:了解鲜乳及乳制品的质量标准。
《食品掺伪鉴别检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 课程性质: 必修学分: 3 学时: 48开课单位: 有机食品工程系适用专业: 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先修课程: 无编写时间: 2014.2编写:审核:一、课程性质及任务本课程是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专业开设的必修课,重点介绍了食品掺伪鉴别检验的知识和技能,主要针对粮品、食用油脂类、肉、禽、蛋、水产类、乳及乳制品、糖、蜜类、调味品、食用菌及农副产品干货等多个门类几十种食品,分别介绍了产品质量最新标准和有关掺伪的简便易行的快速检测方法、鉴别检验新技术以及防伪技术,包括各类食品的感官检验和理化检验等。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为学生在食品分析和食品检验的工作中打下良好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达到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各类食品商品的感观特性、理化指标、检验方法及发展动态;(2)理解各类食品掺伪鉴别的方法及基本原理;(3)掌握食用油脂、乳制品、肉制品、调味品、粮谷、饮料等食品中掺伪掺假成分的判断和检测。
能力目标:学会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掌握鉴别掺伪食品的方法、操作技能,为整顿食品市场、发展食品工业、开拓食品贸易培养新型实用人才。
也可使广大同学掌握一门实用的生活技能。
为学生在食品分析和食品检验的工作中打下良好基础。
三、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及要求(二)、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授课学时:2学时【理论讲授内容】理论学时:2学时掌握:掺伪食品定义、方式以及感官检验和理化检验方法。
熟悉:食品掺伪鉴别检验的内容和方法了解:掺伪鉴别的内容和方法,检验的法律依据。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多媒体课件、图片【讨论与作业】掺伪食品的危害、食品掺伪的方式以及检验方法。
第二章粮品类掺伪的鉴别检验授课学时:6学时【理论讲授内容】理论学时:4学时掌握:鉴别大米新旧程度,玉米、小米中色素的鉴别,粮品类吊白块的鉴别。
熟悉:面粉冲混杂物粘面剂、硼砂的检验,油条中掺洗衣粉的鉴别。
浅析食用油脂的掺伪检验技术摘要:现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用油脂的质量标准也日益要求严格。
但是由食用油引起的安全问题屡屡发生,食用油脂的掺伪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它不仅对人们的生命造成威胁,而且削弱了油脂工业的发展速度,对我国油脂业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
既然,这样的行为很难杜绝,我们就应该多了解食用油掺伪的检验技术,来帮助我们吃上放心油。
目前油脂行业已经研究和应用了许多新的检测技术,主要集中在检测精度高,选择性好,检测程序简单、快速、简便,可以完成在线检测;降低有机试剂用量,减少对人体及环境的危害;对环境友好和无损伤检测等新的检测方法和仪器开发等方面。
关键词:食用油脂掺伪检验检测技术正文:一、食用油脂的总体概况及掺伪食用油脂的现状天然油脂是各种酰基甘油的混合物,没有确定的熔点和沸点,仅有一定的熔点和沸点范围。
油脂的熔点一般最高在40~55℃,沸点~般在180~200℃之间。
油脂经过精炼(沉降、脱胶、脱酸、脱色、脱臭)后,可提高油脂的品质,改善风味,延长油脂的货架期。
不法厂商惯用价廉、量大的植物油脂,如棕榈油、菜油等掺兑入优质油品中,降低生产成本,从中牟取暴利;还有的厂家将国家禁用的有毒物掺入食品之中。
例如,在食用油中掺入有毒的、非食用的矿物油、桐油、大麻油等。
桐油中含有桐子酸(9,1 l,13十八碳三烯酸)的甘油酯,是一种有毒、有害物质,人食用后,能引起中毒症状,严重者可影响肾功能,甚至呼吸困难,抽筋,心脏麻痹而身亡。
所以,将工业用的桐油掺兑人食用油对人体的健康危害巨大。
二、食用油脂的掺伪检测方法2.1对掺伪矿物油的检测方法2.1.1 理化检测方法2.1.1.1 三氯化锑-三氯甲烷界面法用于花生油、菜籽油中混入桐油的检验。
取油样lmL注入试管中,沿壁加入lmL 1%SbCl3一HCCl3溶液,使试管内分为两层,然后在40℃水浴中加热约10min,如有桐油存在,则在两层溶液分界面上出现紫红色至啡色环。
实验一食用油脂类的掺伪鉴别检验一. 实验目的与要求使学生了解一般油脂中掺假物质的检测方法,并掌握快速、简易的鉴别方法。
二. 实验主要内容:测定芝麻油中掺入花生油、大豆油的定性和定量测定。
三.实验步骤:1.对掺假油样的定性测定(1)掺入花生油a. 用天平准确称取待检油样1g,分别置于50mL有塞试管中。
b. 分别向待检油样加入1.5mol/L氢氧化钾乙醇溶液5mL,摇匀。
c. 在90~95℃水浴上加热5min,加入70%乙酸5mL,浓盐酸0.5mL,摇匀,溶解所有沉淀物(必要时加热)。
d.试管置于11~12℃水中冷却20min,观察结果。
e.结果判断待检样品管中出现浑浊或沉淀现象。
(2)掺入大豆油a.用5mL移液管准确量取待检油样各5mL于试管中。
b.向试管中加入三氯甲烷2mL及2%硝酸钾溶液3mL。
剧烈振摇,使完全呈乳浊液。
c.结果判断:如乳浊液呈柠檬黄色,即表示油样中含有豆油。
2.香油含量的测定a.香油标准液的配制:精密称取纯香油0.25g,加石油醚溶解并定容至5mL。
b.待检样品的处理:精密称取待检油样0.25g,加石油醚溶解并定容至5mL。
c.取出1mL待检样样置于10mL比色管中,另取香油标准液0、0.2、0.4、0.6、0.8、1.0mL(0、0.01、0.02、0.03、0.04、0.05g), 分别置于10mL比色管中。
d.样品管与标准管内加石油醚至3mL(即向标准液中分别加入3、2.8、2.6、2.4、2.2、2mL石油醚),加蔗糖盐酸液3mL。
缓缓摇动15min。
e.于各管加入蒸馏水2mL摇匀,弃去石油醚层。
f .水层即可在520nm 处测定吸光度,样品与标准进行比较。
g .油样中香油含量的计算:×100A x B式中:X ——油中香油的百分含量,%; A ——从标准曲线查到的香油重量,g 。
B ——比色测定所用香油的重量,g 。
四. 实验报告的要求:1. 描述芝麻油中掺入花生油,大豆油检验的现象,分析加入各试剂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