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教育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 格式:docx
  • 大小:14.44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教育技术为数学新课程插翅添翼

现代教育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它直接介入了教与学”的活动过程,使得

学生能在它所创设的开放的教学环境中,不受空间的限制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来获取数

学知识,并从中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与信息素养。现代教育技术使我们的课堂教育教学包括

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过程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丰富了教学内容中信息的来源,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具有时代意义的学习素材。

学习不是老师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学习者被动地吸收的过程,而是学习者自己主动构建知

识意义的过程。每个学习者都是在其现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新信息主动地进行选

择加工,从而建构起自己的理解,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想象力。如:教学“图形的认识” 后,介绍我们的祖先给出的七巧板图,并利用多媒体动态展示七巧板拼成的各种动物、植物、建筑物图案,让学生体会几何构图的优美,增强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再如:教学:“质数与合数”的概念后,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介绍“歌德巴赫猜想”的内容,介绍我国数学家在解决这一世界难题中取得的成果,特别是数学家陈景润在解决这一难题中所取得的让世人赞叹的成就,让学生在感受我国数学家取得的成就的同时,体会科学道路的艰辛与遥远,激励自己向这些老一辈数学家学习,从小养成坚韧不拔、不畏艰难、刻苦向上的精神。让学生在良好的信息背景下,使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系统发生新的变化,从而来发展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

力,自主建构自己的理解与感悟。

适宜的信息背景,是学生自主构建的客观前提。只有在足够的信息背景下,学生才能有“选择、加工、探索”的空间:只有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信息,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达到知识的自主构建。只是我们数学课堂教学信息来源单一,主要依靠课本、教、学具,所提供的信息量也极为有限。课本上很多知识点几年不变,容易造成信息过时,而导致学生与社会实践脱节。而且教学具的制作花费的时间多,数量又有限,难以资源共享。面对快速

发展的社会,这些信息的数量与质量的提供是远远不够的,也无法达到使学生所学与时代同

步的目的。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这个知识信息库,来改变信息来源,为学生学习数学提

供更广泛、具有强烈时代意义、真实感强的素材。让学生通过网面的浏览,上传、下载技术,有效的提高信息的数量与质量,同时通过学生对信息的更新、增值,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丰富自己的内存,利于学生更富有创新的潜能,发展自己的创造力与探索力。例如:在“轴对称图形” 一课的教学中,先用多媒体演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轴对称图形,如:植物中的树叶;动物中的蝴蝶、蜻蜓;建筑物图案中形状各异的对称房屋等,并提问:这些图形美吗?美在什么地方?让学生通过广泛的讨论与交流,体会到图形的对称给人类带来的美的享

受,并初步感受到轴对称图形的特点,知道美的关键所在。接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从网上寻找资料,下载多张图片,有对称与不对称图形,有轴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图片涉及的范

围相当广,但都是学生从电视媒体及生活周围所常见的。并将图片按类别制成若干网页,让学生运用现有的网络技术进行浏览、分析、比较。从而深刻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含义、特点。

现代教育技术所提供的丰富素材不仅使学生对此图形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也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了图形的对称美,增强他们的审美情感,激发了学习热情。课后,不少同学根据

所掌握的知识创造了自己的轴对称图形的画法,创作了许多漂亮的轴对称图形。而且学生依然热情未减,继续通过互联网查找、下载图片,并与同学一起欣赏、交流。这样一来,不光信息的来源更广、更开放。也让学生成为了信息的搜集者和提供者,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

能力。学生不但学到知识,也很好地培养了自己的信息素养。

二、改变了数学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学习空间。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

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空间和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

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所以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单一的知识传输的教学模式,以多种方式引导、帮助每一个学生掌握有用的数学。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具有信息呈现多媒体、信息流通多渠道、信息反馈多样化等特点,有利于改变传统的粉笔加黑板加一张嘴、信息单一的呈现和流通形式。现代教育技术在创设教学情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实行个性化、协作等方式的教学、促进新课程改革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

1、让学生丰富感知,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有兴趣学习时,注意力一定高度集中,记忆力明显增强、思维敏捷,信息传输系统处于最佳导通状态。多媒体集音、像、动画于一体,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可清晰地显示出被观察对象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为学生提供各类感知材料,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发现数学规律、领悟数学思想等。例如:二年级数学教学出现了混合运算,为使学生记清运算顺序,我设计了“计算台阶”的教学课件,禾U用生活中常见的台阶图形,加上“ + ”“X” “十”符号并依次标记一级运算、二级运算等。在教学由高级到低级运算时,台阶高处出现一只一级一级往下跳的小白兔,学生饶有兴趣却又印象、深刻地记住了正确的运算顺序。当运算中出现了小括号时,学生常常会混淆运算顺序,为此我禾用多媒体动画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一天,加、减、乘、除号碰到了一起,加号对减号说:“看乘号、除号多神气,不管站到哪里都要在我们前面先计算,什么时候咱们也神气神气?”乘号和除号昂起头:“哼,只要我们在,你们就乖乖等在后面吧。”这时候又一个声音响起来:“加、减号别着急,只要我到这里来,谁都可以先计算。”看到这里,学生急切地想知道谁这样“神通广大”?于是大家目不转晴地盯着屏幕。当屏幕上出现了两个相对而立的酷似“月牙”的小精灵时,学生立刻认出了它们:

“小

括号!”老师趁势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它的用处,学生得出讨论:不论哪级运算,只要装进小括号里,就要先算括号里的生动有趣的画面,直观动态的演示,使学生不仅对小括号的用途有了初步了解,而且印象特别深刻,为以后的正确计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让学生自己动手,发现学习规律。

《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少年儿童的注意是一种定向反射,每当新异刺激物出现时,人便产生一种相应的动力,将感受器朝向新异刺激的方向,以便更好地感知这一刺激。因此在课堂中,老师创设问题情景并交给学生一些学习材料(实物材料、文字材料),让学生在操作、观察、思考中发现规律,得出结论,基本教学过程如下:刺激产生问题——操作、思考发现规律——交流、总结得出结论——练习。例如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的教学,我们从分数的产生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运用计算机创设一种问题情景,即两个同学平分梨子的一种动态过程,在孩子们熟悉的“半个”上做文章,当投影仪上两人平分一个梨子时、学生思考每人分得的是通常所说的几个梨子?再进一步思考什么情况下就可以把分得的一份梨子做半个梨子,学生们紧紧抓住“半个”,围绕半个梨子与整个梨子之间的关系,去发现1/2实质上表示的是一份与两份之间的关系,也就是1和2之间的关系。从而放手让孩子们去发现“平均分” ,发现分数,去设想、创造“ 1/2”的写法,想办法给“ 1/2”的各部分命名。同时分组操作,放手让学生把一个物体任意平均分,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并思考在操作中是否有发现?之后由各小组的代表在视频演示仪下操作,向师生汇报交流各人

的发现,继而得出结论。我们感到这样的教学创设了一种人类发现分数的情景,学生经历和重演了一次人类发现分数的过程。又如,在《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中,教师出示一组用不同颜色书写的含有单价、数量、总价的几道除法应用题,让学生在自己解答、操作文字材料、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发现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教师适时通过计算机的闪烁、变色等方法突出地抽象出数量关系式,得出了单价X数量=总价;总价*数量=单价;总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