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抗折与抗压强度的影响因素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普通混凝土的技术性质(中篇)二、硬化混凝土的性能(一)混凝土的强度强度是硬化混凝土最重要的性质,混凝土的其他性能与强度均有密切关系,混凝土的强度也是配合比设计、施工控制和质量检验评定的主要技术指标。
混凝土的强度主要有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抗拉强度和抗剪强度等。
其中抗压强度值最大,也是最主要的强度指标。
1.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和强度等级。
根据我国《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GBJ81—85)规定,立方体试件的标准尺寸为150mm×150mm×150mm;标准养护条件为温度20±3℃,相对湿度90%以上;标准龄期为28天。
在上述条件下测得的抗压强度值称为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以表示。
其测试和计算方法详见试验部分。
根据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确定,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系指标准方法制作养护的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件,在28天龄期用标准方法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抗压强度。
钢筋混凝土结构用混凝土分为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C65、C70、C75、C80共14个等级。
根据《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1992)的规定,强度等级采用符号C和相应的标准值表示,普通混凝土划分为C7.5、C10、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共12个强度等级。
如C30表示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为30MPa,亦即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30MPa的概率要求95%以上。
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划分主要是为了方便设计、施工验收等。
强度等级的选择主要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结构部位和荷载情况确定。
一般可按下列原则初步选择:(1)普通建筑物的垫层、基础、地坪及受力不大的结构或非永久性建筑选用C7.5~C15。
(2)普通建筑物的梁、板、柱、楼梯、屋架等钢筋混凝土结构选用C20~C30。
c30混凝土对应抗折强度标准值C30混凝土抗折强度标准值的研究与应用摘要:本文针对C30混凝土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领域和重要性进行简要介绍,通过对抗折强度标准值的阐述,引出测定C30混凝土抗折强度的实验方法与测试过程。
文章还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并探讨了影响C30混凝土抗折强度的因素。
最后,提出了改进措施与建议,旨在提升C30混凝土制品的抗弯抗冲压等性能表现效果。
关键词:C30混凝土、抗折强度标准值、影响因素、改进措施一、C30混凝土概述C30混凝土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的建筑材料,它通常被用于建筑、道路、桥梁等工程中。
这种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为30MPa,具有较强的抗压、抗折和抗拉性能,因此在工程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二、抗折强度标准值抗折强度是衡量混凝土承受弯曲荷载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对于C30混凝土,其抗折强度标准值是指按照相关标准或规范进行实验测定,并经过统计分析得出的具有代表性的抗折强度值。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的规定,C30混凝土的抗折强度标准值为3.5MPa。
三、实验方法与测试过程测定C30混凝土抗折强度可以采用以下实验方法:1. 按照规定的试件尺寸和制作方法制作试件。
2. 将试件放置在加载装置上,启动加载设备,对试件施加弯曲荷载,保持荷载稳定。
3. 观察试件的裂缝发展情况,记录试件出现第一条裂缝时的弯矩值(M1)以及完全断裂时的弯矩值(M2)。
4. 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出抗折强度值。
在测试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试件制作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保证试件尺寸和质量的准确性。
2. 加载设备要选用合适的量程和精度,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3. 实验过程中要保持温度和湿度的稳定性,以避免对混凝土性能产生影响。
4. 对于实验结果要进行统计分析,以得出具有代表性的抗折强度值。
四、结果分析与评价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C30混凝土的抗折强度值。
如果实验结果符合或高于抗折强度标准值的要求,那么可以认为该批次的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折性能。
水泥28天抗折强度标准水泥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房屋、桥梁、道路等建筑工程中。
在建筑过程中,水泥的28天抗折强度是评估其质量和性能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围绕水泥28天抗折强度标准展开探讨,介绍其定义、测试方法、影响因素以及标准的意义。
一、水泥28天抗折强度的定义水泥28天抗折强度是指水泥固化28天后在抗折试验中承受的最大抗力。
这个指标可以反映水泥硬化后的强度和稳定性,是评估水泥品质的重要依据。
二、水泥28天抗折强度的测试方法水泥28天抗折强度的测试一般采用标准试验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的ISO 679:2009《水泥-试验方法-抗折强度的测定》。
该方法要求将水泥砂浆制备成一定尺寸的试样,然后在规定条件下进行抗折试验,最终得出水泥的抗折强度值。
三、影响水泥28天抗折强度的因素水泥28天抗折强度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水泥种类:不同种类的水泥具有不同的抗折强度,例如普通硅酸盐水泥、硫铝酸盐水泥等,其抗折强度也有所差异。
2. 水泥配合比:水泥与砂、石等骨料的配合比例对抗折强度有直接影响。
合理的配合比能够提高水泥的抗折强度。
3. 水泥质量:水泥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其抗折强度。
水泥中含有过多的杂质、矿物掺合料等会降低其抗折强度。
4. 养护条件:水泥在硬化过程中需要适当的养护条件,如湿度、温度等。
不良的养护条件会影响水泥的抗折强度。
水泥28天抗折强度标准的制定有以下几个重要意义:1. 质量评估:水泥28天抗折强度是评估水泥质量的重要标准。
根据标准的要求,可以判断水泥的质量是否合格,从而保证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 工程设计:水泥28天抗折强度标准的制定为工程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根据不同的工程需求,可以选择符合标准要求的水泥种类和配合比,以确保工程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3. 质量监控:水泥生产企业可以通过检测水泥28天抗折强度,对生产工艺进行控制和改进,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水泥3天抗折抗压强度标准(一)水泥3天抗折抗压强度标准什么是水泥3天抗折抗压强度?水泥是建筑中不可缺少的原材料之一,而水泥的品质直接关系到建筑的质量和安全。
水泥的强度是指其在一定时间内承受荷载而不发生破坏的能力。
在水泥的生产和施工中,3天抗折抗压强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它反映了水泥的早期强度。
标准规定根据国家标准GB/T 17671-1999《水泥三天抗折抗压强度》规定,水泥需在3天内达到以下标准:•普通硅酸盐水泥:抗折强度不少于3.5 MPa,抗压强度不少于10.0 MPa;•硫铝酸盐水泥:抗折强度不少于4.5 MPa,抗压强度不少于15.0 MPa;•磷酸盐水泥:抗折强度不少于3.0 MPa,抗压强度不少于7.0 MPa。
检测水泥3天抗折抗压强度的方法一般采用压力试验机进行。
试验前需按照标准规定制作标准立方体试件,并按照一定的工艺和条件养护。
试验时,将试件放置到压力试验机的压板上,在规定时间内施加压力,当试件破坏时,即可记录下其承载能力,从而计算出其抗折抗压强度。
注意事项在进行水泥强度检测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制作立方体试件的方法需要严格执行标准规定,试件应平整、光滑,表面不能出现裂纹、凹凸等缺陷。
•养护条件需要控制,保证试件在养护期内不受外界环境影响,例如温度、湿度等。
•检测过程需要仔细,保证每个试件在试验前后能够正确记录其质量、尺寸等参数。
结论水泥的强度是水泥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水泥在3天内的抗折抗压强度对于建筑的安全和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检测水泥强度需要按照标准规定进行,同时需要注意制作立方体试件、养护条件和检测过程等方面,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水泥3天抗折抗压强度的标准范围覆盖了建筑领域中的许多项目,例如房屋、道路、桥梁、地铁等。
在实际施工中,为了保证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常常需要对水泥的强度进行检测,以保证其符合标准要求。
影响因素水泥3天抗折抗压强度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水泥的品种和配合比;•养护条件;•试件的质量和尺寸;•试验过程中的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
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这个话题听起来就像是建筑工地上的一场小型聚会。
大家伙儿都在忙碌着,混凝土、钢筋、砖块,简直像是建筑界的“兄弟团”,一起来完成一项艰巨的任务。
说到抗压强度,想象一下,咱们每天走的路、坐的楼,都是靠这玩意儿支撑着的。
混凝土就像一个健壮的大汉,能扛得住压力。
它的抗压强度就是测量这种“肌肉”的一个指标,越高说明这家伙越能顶得住,嘿,真是像个铁人一样。
说到抗折强度,那又是另一回事。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混凝土的灵活性。
抗折强度是指混凝土抵抗弯曲的能力。
你要知道,咱们的建筑有时候可不能光靠硬挺,偶尔也得有点柔韧性,不然就容易出问题。
就像练武的人,既要有力气,也得有技巧,不然打起来可就尴尬了。
所以,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就像是一对黄金搭档,互相配合,确保我们的建筑能够在风雨中屹立不倒。
混凝土的强度可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和时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新拌的混凝土像是个刚出生的小宝宝,刚开始的时候可脆弱着呢,需要悉心照料。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它慢慢长大,强度也逐渐增强,等到它完全成熟,真是如虎添翼,绝对能撑起一片天。
这就好比说,咱们每个人也是,年轻的时候可能不够稳重,但随着经历的增加,逐渐变得成熟稳重。
要是我们只看抗压强度而忽略了抗折强度,那就好比只顾着吃肉却不吃青菜,营养不均衡,最终可就容易出问题。
很多时候,建筑设计师得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才能设计出既美观又坚固的建筑物。
这就需要一番脑筋急转弯,得考虑到各种因素,比如材料的配比、施工方法、环境条件等等。
一个小小的细节,可能就会对最终效果产生巨大影响。
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也不是孤立存在的。
它们和水泥、骨料、添加剂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想要调配出理想的混凝土,简直就像是一位大厨在厨房里忙活,得把各种材料调和得恰到好处,才能做出一锅美味的汤。
骨料就像是汤里的菜,水泥是汤底,而水则是把一切融合在一起的关键。
在实际应用中,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的测试也可有趣了。
42.5水泥抗压抗折强度标准
一、抗压强度
抗压强度是水泥在承受压力时的最大承受能力,是水泥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国家标准,42.5水泥的抗压强度应不小于42.5MPa。
此外,水泥的抗压强度也与其成分、生产工艺、保存条件等因素有关。
二、抗折强度
抗折强度是水泥在承受弯曲负荷时的抵抗能力,也是水泥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国家标准,42.5水泥的抗折强度应不小于3.5MPa。
与抗压强度类似,抗折强度也受到水泥成分、生产工艺、保存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在水泥混凝土结构中,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是决定其承载能力和耐久性的关键因素。
因此,了解和掌握水泥的抗压抗折强度标准对于选择合适的水泥型号、保证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三、其他指标
除了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外,水泥还有其他一些重要指标,如细度、用水量、凝结时间、体积安定性等。
这些指标也会影响水泥混凝土的结构性能和使用寿命。
因此,在选择水泥时,还需要考虑这些指标是否符合工程要求。
总之,了解和掌握水泥的抗压抗折强度标准以及其它指标,对于保证工程质量、提高结构安全性和耐久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工程要求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水泥型号和品牌。
混凝土抗折强度计算及影响强度的各种因素水泥混凝土抗折强度是以150mm×150mm×550mm的梁形试件,在标准养护条件下达到规定龄期后(28天),在净跨450mm、双支点荷载作用下的弯拉破坏。
抗折强度fcf=3FL/(2bhh)式中:F--极限荷载(N);L--支座间距离,L=450mm;b--试件宽度(mm);h--试件高度(mm)。
只有当断面发生在两个加荷点之间时,才能计算抗折强度,否则该试件之结果无效。
水泥砼路面由于直接受车辆荷载的重复作用及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的影响,因而对砼板要求具有较高的抗折强度、耐久性、耐磨性和抗滑性。
其中抗折强度是砼路面的一项重要控制指标,其大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将直接影响到路面的整体质量及使用寿命。
要满足上述要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原材料的品质、混合料组成以及现场的施工控制。
所以,在工程上必须砼的路用要求,分析影响其强度的因素,从而选择合格材料,科学设计,合理施工,以满足水泥砼路面的各项指标要求。
下面主要从原材料品质、砼配合比组成设计及施工等方面入手,结合实际,简要分析水泥砼抗折强度的影响因素。
一、原材料品质对水泥砼路面抗折强度的影响(一)水泥质量及用量对砼强度的影响 1. 水泥质量好坏将直接影响砼的强度及其拌和物的性质。
这主要取决于水泥本身的技术性质,如钙化速率、收缩开裂、磨耗性能等,因此,路面用水泥要求具有抗折强度高,收缩性、抗磨性、耐久性好以及弹性模量低等技术性质。
2. 水泥用量对砼强度的影响。
用量太小很难满足砼强度、耐久性、耐磨性等要求;用量过大,虽然能满足强度要求,但砼中水化热大,收缩亦大,容易因收缩而产生开裂。
因而水泥用量应满足最小水泥用量要求,但也应控制最大水泥用量。
3. 水泥品种及标号的选用。
一般应采取强度高、干缩性小,抗磨性与耐久性好的水泥。
其品种及标号的选用必须根据公路等级、工期、铺筑时间、方法及经济性等因素综合考虑选定。
C30水泥混凝土抗折强度引言水泥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
其中,抗折强度是衡量水泥混凝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将围绕任务名称“C30水泥混凝土抗折强度”,对其进行全面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概述C30表示水泥混凝土的标号,代表了其28天龄期下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而抗折强度则是指在受到弯曲力作用下,水泥混凝土能够承受的最大应力。
它是评价水泥混凝土结构承载能力和使用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
影响因素C30水泥混凝土抗折强度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水灰比水灰比是指水与水泥质量之比。
适当控制水灰比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强度。
过高的水灰比会导致混凝土中存在过多孔隙,从而降低抗折强度。
2. 骨料质量和粒径骨料是指混凝土中的砂、石等颗粒物质。
合理选择骨料的质量和粒径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较好的骨料应具有均匀分布、无粉化、无泥块等特点。
3. 水泥种类和品牌不同种类和品牌的水泥具有不同的化学成分和性能特点,对混凝土抗折强度也会产生影响。
选择合适的水泥种类和品牌是确保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的重要因素之一。
4. 控制养护条件水泥混凝土在浇筑后需要进行养护,以促进其强度发展。
养护期间,应注意控制温度、湿度等条件,避免过早干燥或过高温度对混凝土强度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实验方法与测试为了获得C30水泥混凝土的抗折强度值,需要进行相应的实验方法与测试。
常用方法包括三点弯曲试验和四点弯曲试验。
三点弯曲试验是将混凝土试样放在两个支座上,施加力于中间一点,使其产生弯曲变形。
通过测量试样的变形和承载力,可以计算出抗折强度。
四点弯曲试验与三点弯曲试验类似,不同之处在于施加力的位置。
四点弯曲试验通过在距离两端较近和较远的两个支座上施加力,来模拟实际工程中的受力情况。
结果分析与应用通过实验测试得到的C30水泥混凝土抗折强度值可以用于结构设计和质量控制。
结构设计时需要根据工程要求确定混凝土的抗折等级,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
影响混凝土抗折强度的因素及质量控制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工程竣工当中,往往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一、抗压强度符合要求,但抗折强度不合格率比例偏大。
二、抗折强度满足要求,但抗压强度的富裕度又太多。
影响混凝土抗折强度的主要因素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是粗骨料骨架嵌挤和水泥浆的粘接作用形成的,而抗折强度是靠水泥浆与骨料界面的粘接强度。
这是理论上的理想强度。
实际上抗折强度的形成机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其工程强度与理论强度相差很大,英国人认为抗折强度受构件本身微观裂缝的控制。
1、水灰比1.1单位用水量不变,水泥改变。
1.2水泥用量不变,单位用水量变化。
水灰比越小,混凝土抗折强度越高,水灰比越大,混凝土抗折强度越低。
2、骨料的影响2.1混凝土构件的微裂缝的产生与集料的级配表面状况有很大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骨料最大粒径与级配不匹配,或骨料与细集料的比例不适当,增大了构件的孔隙率,再就是骨料表面状况不利于水泥浆的粘接,造成初始裂缝的极限荷载降低。
一般情况下,增大骨料最大粒径可降低单位用水量,提高混凝土的强度,但当最大粒径过大,影响集料级配的连续性,或者粘接面减小引起强度降低。
中国《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要求碎石最大粒径为40mm,这对抗压强度有利,对抗折强度无利,在高等级混凝土路面施工中最好控制粗骨料最大粒径在30mm以下。
2.2骨料的体积率对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的影响也是有差别的,在相同水灰比条件下,骨料的体积率越小对抗折强度越有利。
但抗压强度的最佳体积率在68%-80%之间,因此,在配合比设计时,在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与耐磨等要求的同时,应尽量降低骨料的体积率。
一般控制在74%-78%范围内为好。
2.3骨料的表面状况对混凝土抗折强度的影响也较明显,当采用级配良好,无针片状颗粒的优质碎石作标准试验,同样质量的碎石,惨入15%-35%针片状颗粒对比试验,试验表明,惨入针片状颗粒混凝土比表面积增大,抗折强度下降。
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的关系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的关系可不是随便说说那么简单。
要说这混凝土啊,它可是我们建筑行业里的“主力军”。
想象一下,咱们在盖高楼大厦的时候,混凝土就像一位忠实的骑士,顶着各种压力,保护着整个结构。
而抗压强度呢,就是它在重压之下能撑多久的“能力”。
这就好比一个人扛着重物,越能扛,越是牛气。
不过,抗折强度就有点像“皮肤的韧性”了,主要是看混凝土在受力弯曲时的表现。
没错,混凝土就像一位肌肉男,既要有力量,也要有柔韧性,才能在建筑的世界里游刃有余。
可能有的小伙伴就要问了,抗压和抗折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这可是个大问题!想象一下,咱们把混凝土块放在两根柱子上,慢慢地加重物,结果它就被压扁了,那就是抗压强度的考验。
但如果我们在中间加点力,看看它会不会“弯腰”,这就是抗折强度的“出场时间”。
如果抗压强度高,但抗折强度低,混凝土就会在承受一定压力后裂开,简直就像你拼命想要拿下一个高分,结果却在关键时刻崩溃一样。
混凝土的成分、配比对这两种强度的影响可大着呢!比如,水泥的质量、沙子和石子的配比,都是影响因素。
就像一碗拉面,面粉的质量和水的比例直接影响到拉面的韧性和筋道。
大家应该知道,过多的水会让混凝土变得稀稀拉拉,反而降低强度。
而适当的添加剂则能增强混凝土的韧性,提升抗折能力。
简而言之,混凝土的配比就像调料,少了不行,多了也不行,得刚刚好。
养护也至关重要。
混凝土在刚浇筑后,就像刚出生的小婴儿,需要细心呵护。
要是你不及时加水或者让它暴露在烈日下,结果可能就是它变得脆弱,抗压抗折都不行。
这个时候,混凝土就像一位刚上大学的学子,刚开始学习要用心,才能获得好成绩。
养护好了,它就会在日后的日晒雨淋中表现得稳如泰山,任凭风吹雨打。
说到混凝土的实际应用,大家肯定见过那种高楼大厦、桥梁、隧道,甚至是公园里的长椅,这些都是混凝土的“杰作”。
而它的抗压和抗折强度,直接关系到这些建筑的安全性和耐用性。
想想看,要是桥梁的抗折强度不够,那可真是“悬崖勒马”的节奏,稍有不慎就会有大麻烦。
浅析水泥混凝土路面抗折强度的影响因素摘要:本文分析了对水泥混凝土路面抗折强度的影响,指出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提供具体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水泥混凝土;路面;抗折强度;影响一、水泥混凝土路面抗折强度的影响1、水泥的质量及用量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1)水泥质量对混凝土强度及拌和物的影响这主要取决于水泥本身的技术性质,如硬化速率、收缩开裂、磨耗性能等等,因此,路面用水泥要求具有抗折强度高、收缩性小、抗磨性好、耐久性好以及弹性模量低等技术性质。
2)水泥用量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水泥用量太小很难满足混凝土强度、耐久性、耐磨性等要求;用量过大,虽然能满足强度要求,但混凝土中水化热大,收缩易大,容易因收缩而产生开裂。
因而水泥用量应满足最小水泥用量要求,但也应控制最大水泥用量。
3)水泥品种及标号的选用水泥品种及标号的选用,一般应采用强度高、干缩性小、抗磨性与耐久性好的水泥。
其品种及标号选用必须根据公路等级、工期、铺筑时间、方法及经济性等因素综合考虑选定。
通常建议水泥的选择标准为:特重、重交通量应选用不小于 42.5 强度等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其他交通量应选用不小于 32.5 强度等级普通硅酸盐水泥。
2、粗、细集料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1)粗集料(碎石)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粗集料应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符合一定的级配要求,才能保证混凝土路面具有足够的强度,良好的抗滑、耐磨、耐久性。
因此,其各项指标应符合有关技术标准要求,如针片状颗粒含量、含泥量、压碎指标值、颗粒级配等。
尤其是颗粒级配,若级配好,既节约水泥,又提高强度;级配不合理,不仅浪费水泥,而且很难达到强度要求。
2)细集料(砂)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路面用砂要求具有较高的密度和较小的比表面积,以满足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硬化后强度、耐久性的要求,同时达到节约水泥的目的。
其级配要求应与相应的粗集料一并考虑,级配不良,则很难配制良好的混凝土。
普通混凝土的技术性质(中篇)二、硬化混凝土的性能(一)混凝土的强度强度是硬化混凝土最重要的性质,混凝土的其他性能与强度均有密切关系,混凝土的强度也是配合比设计、施工控制和质量检验评定的主要技术指标。
混凝土的强度主要有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抗拉强度和抗剪强度等。
其中抗压强度值最大,也是最主要的强度指标。
1.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和强度等级。
根据我国《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GBJ81—85)规定,立方体试件的标准尺寸为150mm×150mm×150mm;标准养护条件为温度20±3℃,相对湿度90%以上;标准龄期为28天。
在上述条件下测得的抗压强度值称为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以表示。
其测试和计算方法详见试验部分。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确定,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系指标准方法制作养护的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件,在28天龄期用标准方法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抗压强度。
钢筋混凝土结构用混凝土分为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C65、C70、C75、C80共14个等级。
根据《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1992)的规定,强度等级采用符号C和相应的标准值表示,普通混凝土划分为C7.5、C10、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共12个强度等级。
如C30表示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为30MPa,亦即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30MPa的概率要求95%以上。
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划分主要是为了方便设计、施工验收等。
强度等级的选择主要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结构部位和荷载情况确定。
一般可按下列原则初步选择:(1)普通建筑物的垫层、基础、地坪及受力不大的结构或非永久性建筑选用C7.5~C15。
(2)普通建筑物的梁、板、柱、楼梯、屋架等钢筋混凝土结构选用C20~C30。
水泥强度的检验及影响因素一、引言强度是水泥企业熟料及水泥重要的物理检测项目之一,也是衡量其质量好坏的关键性指标,强度检测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对熟料质量好坏予以评判、为下一道工序调配、管控,廉价替代材料的加入提供依据、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可以验证产品质量是否达到标准要求,为合格水泥出厂提供保障;其次,可以为用户施工提供依据。
而影响水泥强度的因素主要有原燃材料质量、配料方案、煅烧质量、粉磨工艺、混合材的品种和选择、助磨剂的使用、水泥粉磨重要质量指标的控制,以及实验室检测方面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而水泥强度检测结果的准确与否,不但会间接地影响水泥生产成本,还会直接影响水泥企业,以及下游施工方的质量管控。
在诸多的售后服务回访中发现,由于不同实验室因检验原因造成的误差有的高达7。
9MPa之多,粗略估计可以影响水泥成本波动3~5元,所以本篇着重从实验室的角度,浅谈检验结果对熟料、水泥强度的影响。
在水泥企业的检验试验中,影响强度试验结果的误差主要有仪器设备、实验条件和实验操作三方面。
二、仪器设备方面造成的影响该部分主要是常用的仪器设备的称量不准、转速不稳、间隙不合理,以及材质不够等等,具体如下。
1、胶砂搅拌机(1)搅拌叶片与锅底、锅壁之间的间隙:使用搅拌机时,叶片与锅壁、锅底之间的间隙应特别注意,需定期检查测量,距离应调至符合要求的位置。
经试验统计,叶片与锅壁间隙为1.5mm 时与间隙0.5mm或3.0mm的试验相比,试验结果的相对误差一般在1.0%左右。
间隙越大,会导致锅底的水泥无法充分和水搅拌均匀,甚至搅拌结束仍出现干料的情况造成检测结果偏低;间隙越小,由于试验所用的标准砂为级配砂(一般为粗、中、细三级级配,后文详解),会因叶片和锅壁的磨擦剪切作用将级配砂中大粒径的粗沙磨细,导致沙子平均粒径变小,早期强度虚高。
所以胶砂搅拌机叶片与锅壁、锅底的间隙应保持在3.0±1.0mm,且应至少12个月用专用的塞尺测量一次。
砼的抗压强度与抗折强度换算关系使用标号表示混凝土强度指标是我国74年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J10-74)中规定采用的,在89年《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J10-89)中,开始使用强度等级的表示方法,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仍使用强度等级的表示方法。
两者的换算关系在89年《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J10-89)的附录一中有说明,它们的对应关系是:标号—强度等级100—C8;150—C13;200—C18;250—C23;300—C28;400—C38;500—C48;600—C58;两种标准换算后的混凝土强度设计值,可以在89“规范”的表,强度越大了。
1 水泥标号:水泥标号是按规定龄期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划分,强度以kgf/ cm2 计。
硅酸盐水泥、普通水泥的强度龄期为3 d、28 d ,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粉煤灰水泥和复合水泥的强度龄期为3 d、7 d、28 d。
强度的检验方法按《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GB177 85)(简称GB 法,此标准已于1999 年5 月1 日废止)执行。
各类水泥的强度共设275、325、425、425R、525、525R、625、625R 和725R 九个标号。
强度等级:水泥强度等级也按规定龄期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划分,唯强度以MPa 计。
各类水泥的强度龄期统一为3 d、28 d。
强度的检验方法按《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 法)》(GB/ T17671 1999)(简称ISO 法,此标准于1999 年5 月1 日实施)执行。
常用各类水泥的强度共设32. 5 、32. 5R、42. 5 、42. 5R、52. 5 、52. 5R、62. 5 和62. 5R八个等级。
相应的产品新标准是《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 1999)、《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1344 1999)和《复合硅酸盐水泥》(GB12958 1999)。
水泥的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1. 水泥的基本概念水泥,哎呀,别小看这个小家伙,它可是在建筑界的“扛把子”!你要是问我,什么东西能把房子、桥梁和各种工程牢牢地固定在一起,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就是水泥。
说到水泥,大家可能会觉得它就是一堆灰色的粉末,没啥了不起。
但其实,它的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可是重中之重,没它们,水泥这家伙就像是没有灵魂的躯壳,根本不堪一击。
1.1 抗折强度是什么?好,先聊聊抗折强度。
这个听起来有点高深,其实简单得很。
抗折强度就是水泥在受力时,能承受多大的“弯曲”压力而不坏掉。
想象一下,咱们平常看到的水泥板,就像是一个小跳板,你一踩上去,它得能顶得住你的体重,对吧?如果它太脆弱,轻轻一跳,它就断了,那可真是太尴尬了!一般来说,水泥的抗折强度越高,说明它的弹性和韧性越好,能抵挡住外来的各种力量。
1.2 抗压强度又是啥?再来说说抗压强度,这可是水泥的另一项“绝活”。
抗压强度简单来说就是水泥在受压时的承受能力。
你想象一下,一个大象站在水泥上,水泥能承受得了不?当然,不同种类的水泥抗压强度各有不同。
一般来说,好的水泥在经过正确的养护后,抗压强度能够达到几百兆帕,想想看,简直就是“铁打的身板”!2. 水泥强度的影响因素那么,水泥的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到底受什么影响呢?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2.1 水泥成分首先,水泥的成分至关重要。
不同成分的水泥,性能差别大。
例如,普通波特兰水泥的强度就比较高,而一些特种水泥,可能在某些特殊环境下更有优势。
就像你做饭一样,调料搭配得当,味道才能够更好,水泥也是如此。
2.2 水灰比其次,水灰比也很关键。
水灰比是指水与水泥的重量比。
比例不合适,水泥的强度就会打折扣。
想象一下,水泥里水加得太多,就像是稀饭,没啥劲;反之,水加得太少,那水泥也会“咯吱咯吱”的,脆得不行。
所以,掌握好这个比率就像是开车,得稳住方向盘,才能安全抵达目的地。
3. 生活中的应用了解了水泥的抗折和抗压强度,咱们来聊聊这些强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吧!3.1 建筑工程在建筑工程中,水泥的强度至关重要。
水泥抗折强度的影响因素水泥抗折强度是指水泥在受到外力作用下,抵抗折断的能力。
水泥抗折强度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包括水泥的配合比、水泥的硬化时间、水泥的硬化温度、水泥的水化产物以及水泥的质量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影响因素。
水泥的配合比是影响水泥抗折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配合比是指水泥、砂子、骨料和水等材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混凝土中各组分的比例关系。
合理的配合比可以使水泥的矩阵结构更加紧密,从而提高水泥的抗折强度。
水泥的硬化时间也会影响水泥的抗折强度。
水泥的硬化时间是指水泥在加水后逐渐形成硬化产物的时间。
一般来说,水泥的硬化时间越长,水泥的抗折强度就越高。
这是因为水泥的硬化过程中,水泥颗粒会与水分子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硬化产物,从而增加水泥的抗折能力。
水泥的硬化温度也是影响水泥抗折强度的因素之一。
水泥在不同的硬化温度下,其抗折强度也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水泥在较低的温度下硬化,其抗折强度较低;而在较高的温度下硬化,其抗折强度较高。
这是因为较高的硬化温度可以促进水泥颗粒与水分子之间的反应速度,从而加快水泥的硬化过程。
水泥的水化产物也会影响水泥的抗折强度。
水泥的水化产物主要是指水泥与水反应后形成的物质,包括水化硅酸钙、水化硫铝酸钙等。
这些水化产物的形成可以填充水泥矩阵中的孔隙,增加水泥的致密性,从而提高水泥的抗折强度。
水泥的质量也是影响水泥抗折强度的关键因素之一。
水泥的质量包括水泥的成分、烧成温度、烧成时间等。
高质量的水泥通常含有适宜的成分比例,经过适当的烧成过程,具有较高的抗折强度。
而低质量的水泥则可能含有过多的杂质或成分不均匀,导致水泥的抗折强度降低。
水泥抗折强度受到水泥的配合比、水泥的硬化时间、水泥的硬化温度、水泥的水化产物以及水泥的质量等因素的影响。
合理控制这些因素,可以提高水泥的抗折强度,从而增加水泥的使用寿命和承载能力。
水泥抗折与抗压强度的影响因素
任何混凝土结构物主要都是用于承受荷载或抵抗各种作用力的,强度是混凝土最重要的力学性能。
工程上对混凝土的其它性能要求,如不透水性、抗冻性等,而这些性能与混凝土强度往往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一般说来,混凝土的强度愈高,其刚性、不透水性、抵抗风化和某些侵蚀介质的能力也愈高;而强度愈高,往往其干缩也较大,同时较脆、易裂。
因此,通常用强度来评定和控制混凝土的质量以及评价各种因素影响程度的指标。
1水灰比
水泥混凝土强度主要取决于毛细管孔隙率或胶空比,但这些指标都难于测定或估计。
而充分密实的混凝土在任何水灰比程度下的毛细管孔隙率由水灰比所确定。
毛细孔隙率Pc=W/C –0.36α
胶空比x=0.68α/(0.32α+W/C)
其中:W/C—水灰比
α—水化程度
Duff Abrams的混凝土强度水灰比定则指出:―对于一定材料,强度取决于一个因素,即水灰比。
‖由此看来,水灰比—孔隙率关系无疑是最重要的因素。
它影响着水泥浆基体和粗骨料间过渡区这两者的孔隙率,水泥石在水化过程中的孔隙率取决于水灰比,水灰比和混凝土的振捣密实程度两者都对混凝土体积有影响,当混凝土混合料能被充分捣实时,混凝土的强度随水灰比的降低而提高。
然而,形成水化物需要一个最小的水量。
(W/C)min =0.42α
即完成水化(α=1.0)的W/C不应低于0.42。
显然在低W/C时预期残留的未水化水泥能够在浆体内继续长期存在,亦即W/C低于0.42,浆体将自我干燥。
为避免这种现象,有效的最低W/C比要高于0.42。
在实际中,我们可以通过规定的W/C来保证充分密实的混凝土在规定龄期的强度,保证混凝土的性能。
2 水泥
水泥混凝土的影响取决于水泥的化学成分及细度。
水泥强度主要来自于早期强度(C3S)及后期强度(C2S),而且这些影响贯穿于混凝土中。
用C3S含量较高的水泥来制作混凝土,其强度增长较快,但在后期可能以较低的强度而告终。
而无论通过改变成分、养护条件或者利用外加剂而比较缓慢地水化,都可使水泥产生较高的最终强度。
水泥细度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也很大。
随着细度增加,水化速率增大,就导致较高的强度增长率。
但应避免细磨粉的含量。
因为当颗粒很细时,间隙水可引起一些高W/C区域。
另外,研究表明,直径大于60pm的颗粒对强度是没什么贡献的。
而水泥质量的波动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应引起注意。
水泥厂生产的同一品种同一标号的水泥,不可避免地会在质量上有波动。
水泥质量的波动,毫无疑问
地在混凝土强度上反映出来。
采用具有相同平均强度而离散系数小的水泥,可以降低混凝土的水泥用量。
水泥质量波动大多是由于水泥细度和C3S含量的差异引起的。
而这些因素在早期的影响最大。
随着时间的延长其影响就不再是最重要的了。
即水泥质量波动引起的混凝土强度的标准离差,不随龄期而增大,但混凝土强度的离散系数却因强度随龄期的增大而减小。
因此,水泥质量波动对混凝土早期强度影响大。
3 集料
集料极重要的参数是集料的形状、结构、最大尺寸及级配。
集料本身的强度不太重要,因为集料强度一般都要高于混凝土的设计抗压强度。
在承载时混凝土中集料所能承受的应力大大超过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骨料颗粒强度比混凝土基体和过渡区的强度要大。
大多数天然骨料,其强度几乎不被利用,因为破坏决定于其它两项(水泥浆基体及过渡区)。
一般而言,强度和弹性模量高的集料可以制得质量好的混凝土。
但过强、过硬的集料不但没有必要,相反,还可能在混凝土因温度或湿度等原因发生体积变化时,使水泥石受到较大的应力而开裂。
骨料颗粒的粒形、粒径、表面结构和矿物成分,往往影响混凝土过渡区的特性,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级配良好的粗骨料改变其最大粒径对混凝土强度有着两种不同的影响。
水泥用量和稠度一样时,含较大骨料粒径混凝土拌和物比含较小粒径的强度小,其集料的表面积小,所需拌和水较少,较大骨料趋于形成微裂缝的弱过渡区,其最终影响随混凝土水灰比和所加应力而不同。
在低水灰比时,降低过渡区孔隙率同样对混凝土强度一开始就起重要作用。
在一定拌和物中,水灰比一定时抗拉强度与抗压强度之比将随粗骨料粒径的降低而增加。
试验表明,增加骨料粒径对高强混凝土起反作用,低强度混凝土在一定水灰比时,骨料粒径似乎无大的影响。
另外,在同一条件下,以钙质代硅质骨料会使混凝土强度明显改善。
4 集灰比
对于强度大于35Mpa的混凝土,集灰比的影响就较为明显地表现出来。
在相同水灰比时,混凝土强度随着集灰比的增大而提高。
这是因为:集料数量增大,吸水量也增大,从而有效水灰比降低;混凝土内孔隙总体积减小;集料对混凝土强度所引起的作用更好地发挥。
5养护
为了获得质量良好的混凝土,混凝土成型后在适宜的环境中进行养护。
养护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水泥水化过程能正常进行,包括控制环境的温度和湿度。
水泥水化只能在为水填充的毛细管内发生,因此,必须创造条件防止水分由毛细管中蒸发失去,而且,在水泥水化过程中产生的水泥凝胶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大量自由水变为表面吸附水。
这时,如果不让水分进入水泥石,则供水化反应的水就会越来越少,在水灰比小于0.5的情况下会出现自干现象,使水泥水化不能继续进行。
因此,在养护期内必须保持混凝土的饱水状态,或者接近于这个
状态。
只有在饱水状态下,水泥水化速度才是最大的。
要使混凝土达到所要求的强度并不需要所有水泥都水化,因为在工程上很少能达到这样的强度。
混凝土的质量主要取决于水泥石中的胶空比。
混凝土在浇筑后水分的蒸发,取决于周围空气的温度和相对湿度,以及引起混凝土表面空气湿度变化的风度。
混凝土和周围空气的温差,也会影响失水。
例如,在白天饱水的混凝土在温度低的晚上会失水;寒冷气候中浇筑的混凝土,即使在饱和空气中,也会失水。
急速的初期水化反应会导致水化物的不均匀分布。
水化物稠密程度低的区域成为水泥石中的薄弱点,从而降低整体的强度;水化物程度高的区域包裹在水泥粒子的周围,防碍水化反应的继续进行,从而减少水化物的量。
在养护温度较低的情况下,由于水化缓慢,具有充分的扩散时间,从而使水化物得以在水泥石中均匀分布。
Klieger指出:在混凝土早期养护时期,存在着一个最佳养护温度,在此情况下混凝土在某一龄期时的强度最大。
在试验条件下,硅酸盐水泥的最佳温度约为13?C ,而快硬硅酸盐水泥则为4○C。
所以,在夏天浇筑的混凝土要较同样的混凝土在冬天浇筑时的强度要低。
影响着水泥混凝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所以,在水泥混凝土结构设计、施工及养护过程中,上述因素应当加以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