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施工工艺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5
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技术汇报人:日期:CATALOGUE 目录•绪论•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技术的原理与工艺•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技术的优势与应用范围•工程案例与实践经验分享•结论与展望绪论01 CATALOGUE技术定义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技术是一种对损坏的沥青路面进行现场再生修复的方法,不需移除原有路面材料,通过添加再生剂、新沥青等材料,经过拌和、压实等工序,实现路面再生利用。
技术优势该技术能显著节省材料、运输等成本,减少环境破坏,同时缩短施工周期,提高路面维修效率。
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技术的定义随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沥青路面的维修和更新需求日益增长,传统维修方法成本高、周期长,难以满足实际需求。
背景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为路面维修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有助于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意义技术发展的背景与意义内容本讲座将详细介绍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技术的原理、工艺流程、材料要求、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目标通过本讲座的学习,听众应能充分了解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技术的特点、优势及应用前景,掌握相关技术要点,为实际工程应用打下基础。
本讲座的内容与目标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技术的原理与工艺02CATALOGUE技术原理再生利用01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技术通过机械化手段,将原有沥青路面材料就地破碎、翻挖、加入再生剂或新沥青材料,并进行拌和、摊铺、压实等工序,从而实现对旧沥青路面的再生利用。
节能环保02该技术可以充分利用原有路面材料,减少新材料的开采和生产,从而节约资源、减少能源消耗,同时减少废弃物的排放,保护环境。
提高路面性能03通过添加再生剂或新沥青材料,可以改善原有路面材料的性能,提高再生后路面的承载能力、抗裂性能、抗水损害能力等。
0102路面破碎使用专用机械设备对原有沥青路面进行破碎,破碎后的路面材料应达到一定粒度要求。
材料翻挖将破碎后的路面材料翻挖出来,并进行初步的筛分和分类,去除其中的杂质和不合格材料。
公路沥青路面冷再生施工技术细则一、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对路面进行检测,确定需要进行冷再生施工的路段。
2.清理路面,清除杂物和积水。
3.维修路面上的裂缝和坑洞,并进行填充和破碎。
二、冷再生技术的选择1.选择合适的冷再生设备,如冷再生铣刨机、冷再生搅拌机等。
2.根据冷再生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在施工前确定施工工艺。
三、冷再生设备操作1.在施工前,进行冷再生设备的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能正常工作。
2.根据冷再生设备的规定,进行设备调整和设置,以确保施工质量。
3.根据冷再生设备的工作原理,对路面进行铣刨和刨拌,将老化的沥青层去除,并与新的沥青混合。
四、冷再生混合料的制备1.根据冷再生技术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再生剂和添加剂,并进行配比。
2.对再生剂和添加剂进行检测,确保符合相关要求。
3.对再生剂和添加剂进行搅拌,制备冷再生混合料。
五、冷再生混合料的施工1.在施工前,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确保施工面积干净。
2.将冷再生混合料铺设在路面上,压实并整平。
3.根据需要进行额外的处理,如加铺防水层等。
六、施工质量控制1.对施工过程进行监测,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2.对冷再生混合料进行取样和检测,确保混合料的质量合格。
3.对施工面积进行检测和验收,确保施工达到预定要求。
七、施工注意事项1.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保护人身安全,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2.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施工时间和环境条件,确保施工的有效性。
3.根据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施工计划和工艺。
总结:以上是公路沥青路面冷再生施工技术的细则。
冷再生技术是一种环保和经济的施工方法,可以有效延长公路使用寿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在实际施工中,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设备和工艺,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确保施工效果达到预期。
冷再生施工方案一、引言在道路养护和施工中,冷再生技术作为一种环保、节能、高效的施工方式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将就冷再生施工方案进行详细介绍,从原理、施工流程、优点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为道路工程人员提供指导和参考。
二、原理冷再生技术是指通过在就地混合再生路面破碎层,将旧路面碎石与再生沥青、添加剂等原材料进行混合,再重新铺设于道路表层的施工方法。
其核心原理在于充分利用旧路面材料,通过再生处理达到减少资源浪费、提高施工效率的目的。
三、施工流程1. 准备工作在进行冷再生施工前,首先需要对路面进行勘察和评估,确定旧路面材料性质和厚度。
同时,准备再生沥青、添加剂、混凝土搅拌设备等施工工具和材料。
2. 破碎再生将旧路面进行破碎,将碎石送入再生搅拌设备中与再生沥青、添加剂等混合,进行再生处理。
通过精确配比和搅拌,得到符合要求的再生混合料。
3. 铺设铺装将再生混合料铺设于道路表层,通过铣刨机、压路机等设备进行压实和整平,最终形成新的道路表层。
4. 后期养护冷再生施工完成后,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道路养护工作,确保道路表层的稳定和耐久性。
四、优点1. 环保节能冷再生施工过程中减少了对新鲜资源的开采和使用,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环保理念。
2. 施工效率高冷再生施工不需要大量搬运新鲜材料,节省了施工时间和人力成本,提高了施工效率。
3. 质量稳定通过精确的原料配比和先进的施工技术,冷再生施工能够保证道路表层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延长道路使用寿命。
五、结论冷再生施工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道路养护方式,具有环保节能、施工效率高、质量稳定等优点,在未来道路养护和施工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待行业标准进一步完善和技术不断改进,相信冷再生技术将在道路建设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级建造师(公路实务)路面改建(旧沥青路面改建)施工技术旧沥青路面再生(-)现场冷再生法(铳刨-破碎•加入稳定材料搅拌■碾压;涉及的机械有铳刨机.粉料撒布扯.压路机、平地机)现场冷再生法是用大功率路面铳刨拌和机将路面混合料在原路面上就地铳刨.翻挖.破碎,再加入稳定剂、水泥、水(或加人乳化沥青)和骨料同时就地拌和,用路拌机原地拌和,最后碾压成型。
就地冷再生工艺一般适用于病害严重的一级以下公路沥青路面的翻修、重建,冷再生后的路面一般需要加铺一定厚度的沥青罩面。
目前应用类型已从最初的单纯水泥冷再生,逐步丰富形成泡沫沥青、乳化沥青冷再生。
现场冷再生工艺的优点有:原路面材料就地实现再生利用,节省了材料转运费用;施工过程能耗低、污染小;适用范围广。
缺点是:施工质量较难控制(稳定剂搅拌不均匀);一般需要加铺沥青面层,再生利用的经济性不太明显。
现场冷再生中关键技术是添加的胶粘剂(如乳化沥青、泡沫沥青、水泥)与旧混合料的均匀拌和技术,其余如旧沥青混合料的铳刨、破碎技术,胶粘剂配比性能也很关键。
(二)现场热再生法(热软化路面一铲起路面废料---再和沥青粘合剂混合(或添加一些新的骨料)---摊铺--碾压)现场热再生是一种就地修复破损路面的过程,它通过加热软化路面,铲起路面废料,再和沥青粘合剂混合,有时可能还需要添加一些新的骨料。
然后将再生料重新铺在原来的路面上。
就地热再生方面,可以一次性实现就地旧沥青路面再生,把原材料和需翻修的路面重新结合;或者是通过两阶段完成,即先将再生料重新压实,然后在上面再铺一层磨耗层。
这种工艺方法简单方便,多用于基层承载能力良好、面层因疲劳而龟裂的路段,特别适用于老化不太严重,但平整度较差的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上面层病害的修复,可恢复沥青上面层物理力学性能,修复沥青路面的车辙。
(三)厂拌热再生法(旧路面分层铳刨■•破碎・∙■筛分最少分两档--加入新料(沥青及矿料)一搅拌■运输■■摊铺一碾压))厂拌热再生法就是将旧沥青路面经过翻挖后运回拌和厂,再集中破碎,根据路面不同层次的质量要求,进行配比设计,确定旧沥青混合料的添加比例,再生剂、新沥青材料、新集料等在拌和机中按一定比例重新拌和成新的混合料,从而获得优良的再生沥青混凝土,铺筑成再生沥青路面。
沥青路面全深式就地冷再生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要点摘要:全深式就地冷再生技术是近十年来沥青路面再生技术发展中的一大亮点,主要用于对基层进行重建和翻修的技术。
从基层设计配比,机器设备要求,就地冷再生的工艺流程等全深式就地冷再生施工工艺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
实践证明,该技术的合理应用提高了路面的耐久性,保障了公路工程的整体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沥青路面;全深式就地冷再生;施工技术0 引言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公路建设水平不断提升,交通量不断增长,国省干道路面已进入大、中修期,公路基础设施已由以建设为主转为建养并重,公路的养护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1]。
冷再生技术可以充分回收利用旧路面废料,不仅有利于环保,还有利于节约成本。
全深式就地冷再生技术是就地冷再生工艺的一种[2],其在沥青路面大、中可大幅降低沥青、砂石材料的用量,减少工程造价。
因此,开展沥青路面全深式就地冷再生技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3]。
1 全深式就地冷再生技术一般要求(1)全深式就地冷再生技术主要是再生水稳基层,需要将原有道路沥青面层刨铣回收。
(2)水泥稳定再生结构层施工期的日最低气温应在5℃以上。
(3)根据现场试验段确定再生机行进速度和转子速度的组合方案,按设计的再生深度对旧路进行铣刨,取铣刨后具有代表性的材料送往试验室进行筛分,选择级配最接近理想级配的方案作为施工时再生机行进速度和转子速度的方案。
2 再生基层配合比要求(1)设计指标水泥稳定冷再生混合料,按照现行《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F20-2015)[4]进行混合料设计。
经配合比设计的水泥稳定再生混合料的设计无侧限抗压强度为3.5~4.5MPa。
再生混合料的级配应满足下表的技术要求无机结合料稳定冷再生混合料级配范围(2)原材料技术要求在水泥稳定再生层施工前,需用对旧路面进行取样。
要求利用选定的就地冷再生机在原旧路上铣刨有代表性的样品。
选取的铣刨料样品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规程进行下列试验:1)级配分析;2)塑性指数;3)击实试验;4)含水量;(3)水泥作为再生结合料时,可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
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基层施工工艺
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基层施工工艺,是一种以废弃沥青路面为原材料,通过冷再生和
水泥稳定技术制成的新型道路材料。
该工艺采用自动回收加热器进行沥青冷再生,然后与
适量的水泥、水、矿物材料等原材料混合,在施工现场进行高速搅拌、均匀铺设、压实等
工序,最终构成一种具有极强抗压性、耐久性、稳定性和防水性的道路基层材料。
该工艺的优点在于使用了废弃沥青路面进行再生,大大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降低了
建设成本,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同时,该工艺的材料性能优越,具有较强的抗压性、稳定性、耐久性、防水性等特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原有路面的性能,并延长路面的寿命。
在施工过程中,采用合理的施工工艺和设备,可以实现高效、精确和一次性成形,减少施
工时间和工艺流程,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总之,水泥稳定就地冷再生基层施工工艺是一种环保、节能、高效、经济的新型道路
材料工艺。
在推广应用中,应注意科学合理设计材料配合比和压实工艺,加强质量监控,
确保道路基层材料的稳定性、耐久性和安全性。
同时,也需要在工程实施中注重技术培训
和施工现场管理,提高工人的技能水平和施工质量意识,以确保该工艺的最优效益。
@确匮巫亟竭就地冷再生施工工艺文/冯延齐就地冷再生是指充分利用现有沥青道路旧铺层材料(面层与基层)必要时加入部分新骨料,并按比例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剂(水泥,泡沫沥青.乳化沥青,石灰、粉煤灰等)在自然环境温度下就地连续地完成材料的铣创.破碎.拌和.摊铺及压实成型,从而修筑出具有所需性能质量的新的半柔性基层。
与传统施工方法相比,就地冷再生技术可有效节约开采沙石料和废弃旧料占用的大量土地资源,降低工程造价,提高施工效率.保护环境.并确保工程的高质量。
该项技术在欧美等国家已得到了较为普遍的应用,并常常作为路面维修的首选案.就地冷再生属于道路维修.改造的j 范畴,主要解决沥青路面上基层破损的l 问题.不仅适用于高等级公路的维修与;改造.也适用于一般道路及乡间公路的;维修与改造.只要混合料中5毫米以上;的粒料占40%以上,该旧路就有利用其;作为再生基层或底基层的可能。
就地冷再生技术的主要施工机械为l 集破碎与拌和为一体的冷再生拌和机.i 冷再生拌和机的核心是装有大量专用刀;头的铣刨和拌和转子。
转子向上旋转铣刨原路面材料,冷再生机向前行进时,转子转动,同时水通过软管从再生机连接的水车中运送过来.并在再生机的拌和仓中喷洒。
水的输送量通过微处理器控制的泵送系统精确控制。
铣创转子将水与铣刨料充分拌和,并达到需要的最j 佳含水量.从而达到混合料的最大压实l 度。
粉状稳定剂,如水泥,粉煤灰等需j 按设计添加量事先撒布在再生机前的路l 面上.再生机将粉状稳定剂与再生料和i 水~次性拌和。
本文以山东省道$315线改造为例,}介绍就地冷再生技术在旧路改建中的应l 用.l 改造工程概况山东省道S315线原设计标准为二}级公路,路面宽度15m .路基宽度18m .路面结构为8cm 沥青混凝土+16c m 石灰,粉煤灰综合稳定碎石(外掺3%水泥)+15cm 石灰土.该线为陵县.平原两县间的重要交通干线,并且在084中国Q 矗1200815K14+250处有一京台高速公路(京福高速)的出入口,是陵县,平原两县车辆上下高速公路的重要通道.交通量大,重车多.造成该路面的标准轴载累计作用次数已远远超出设计作用次数,路面沉陷,波浪.拥包严重,并用不同程度的裂缝(横缝.纵缝.龟裂).泛油.松散等病害和透水现象。
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技术分析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技术是一种在路面维护中被广泛应用的环保节能技术。
通过再生设备对老化的沥青路面进行冷再生,可以达到延长路面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减少资源浪费等效果。
本文将从技术原理、应用优势、发展趋势等方面对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技术进行深入分析。
一、技术原理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技术是指在路面维护中采用冷再生设备对老化、龟裂、变形等问题较为严重的沥青路面进行冷再生处理。
其主要原理是通过将旧沥青路面进行破碎、混合、再铺设等工序,使老化的路面再生为新的路面材料。
冷再生设备通常包括破碎机、混合料站、再生摊铺机等,通过这些设备的配合使用,可以实现对路面的快速、高效冷再生处理。
具体的冷再生工艺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将破碎机对老化的路面进行破碎,将破碎后的沥青路面材料与新拌沥青混合后再次摊铺,然后通过压路机对新铺设的路面进行压实,最终形成新的路面。
整个工艺过程不需要加热处理,所以称之为冷再生技术。
通过这种冷再生工艺,可以大大减少对原材料的消耗,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可以减少工程所需的时间和人力成本。
二、应用优势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技术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应用优势:1. 环保节能:冷再生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对新材料的消耗,减少对资源的浪费。
在冷再生过程中不需要加热处理,减少了能源的消耗,有利于节能减排。
2. 延长路面使用寿命:通过冷再生处理,可以将老化、龟裂的路面再生为新的路面材料,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减少了对路面的频繁维护和更换,降低了维护成本。
3. 施工周期短、效率高:冷再生工艺没有加热处理环节,施工过程简化,可以大大缩短施工周期。
冷再生设备自动化程度高,作业效率较高,可以快速完成对路面的维护工作。
4. 对路面的损坏较小:冷再生工艺对原有路面的损坏较小,可以保持既有路面的均匀性和平整度,对交通影响较小。
5. 适用范围广:冷再生技术适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沥青路面,如高速公路、城市道路、机场跑道等,具有较广泛的适用范围。
旧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施工工艺
【摘要】论文探讨了沥青冷再生的设备配置及其施工工艺。
提出了配套的就地冷再生设备的构成,给出了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要求,以及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的设计流程,并进行了具体的配合比设计的试验验证。
对乳化沥青冷再生基层的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进行了分析,给出了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试验控制要求和现场检测项目。
【关键词】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乳化沥青;机械组合;破碎;施工工艺
0.概论
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是目前国际上道路维修改造的主要方法之一。
将旧沥青路面材料(包括沥青面层材料和部分基层材),经铣刨加工后进行重复利用,并根据再生后结构层的结构特征,适当加入部分新骨料或细集料,按比例加入一定量的外掺剂(如水泥、石灰、粉煤灰、泡沫沥青或乳化沥青)和适量的水,在自然环境下连续完成材料的铣刨、破碎、添加、拌和、摊铺及压实成型,重新形成结构层的一种工艺方法。
它施工简单,节约成本,能提高旧路面等级, 保护环境和资源、对交通影响小,被人称为“绿色”施工技术。
我国路面早期损坏现象严重,而且大部分是由基层损坏引起,热再生往往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路面基层损坏的问题。
因此,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在我国的普遍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准确应用旧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技术
旧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技术在道路中的应用,应遵循先测、后看、再调查的程序。
1.1对旧沥青路面进行弯沉值检测、评定
弯沉值是一个评价路面整体强度的指标,弯沉值的大小及均匀性能够反映出旧路面剩余承载能力及整体强度的状况。
目前我们对道路进行了冷再生设计、施工,要求弯沉值基本均匀,且实测弯沉值代表值小于70(0.01mm),可选择就地冷再生技术的改造方案。
1.2根据旧沥青路面实测弯沉值结果
对于弯沉值的突变点、可疑点,应到现场做进一步核实。
查看道路的病害情况:根据道路病害的大小、严重程度,分段、分幅进行归类划分,对于沥青路面实测弯沉值小于70(0.01mm)且沥青面层层脱落、老化、松散、车辙、龟裂面积小、网裂形状大,以及坑槽深度在20cm以内的表层病害,均可直接采用冷再生机处理;若坑槽较深、路面沉陷、弹簧、翻浆等病害严重,需对路面下基层进行挖除处理,然后上基层进行冷再生处理;对于实测弯沉值大于70(0.01mm)地段,不宜采用冷再生方案。
另外,经验告诉我们:旧沥青路面结构层小于50cm,表层20cm以内含有大量5cm以上粒径碎石或砂砾结构,不宜采用冷再生施工方案。
1.3冷再生方案确定后
翻阅旧沥青路面档案记录,了解旧沥青路面所处的地质、土质类型,旧路结构类型。
根据道路弯沉值变化情况进行布点、钻芯取样,调查路面的实际修筑结构厚;并实测道路纵横坡度,为冷再生路面设计提供依据。
2.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设计
2.1冷再生混合料设计要求
原路面5cm厚黑色碎石+15cm厚水泥石灰土碎石,参加普通32.5水泥后形成的冷再生混合料,7d无侧限抗压强度为1.75MPa。
2.2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2.2.1原材料
主要包括原路面旧混合料材料、再生剂P032.5普通水泥以及工程用水等。
水泥技术指标如表1。
2.2.2冷再生混合料击实试验
在击实再生混合料的试验进行前,拟定了不同剂量的水泥掺加量,从水泥剂量为4.0%开始每隔0.5%作为一组,就5.0%的水泥剂量配比还设计了延时3h的试验。
2.2.3冷再生混合料抗压强度试验。
冷再生混合料抗压强度试验结果
试验表明,水泥剂量小于 4.0%时,冷再生混合料的抗压强度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水泥剂量为4.5%、5.0%时,冷再生混合料的抗压强度满足设计要求,但从施工水平考虑,该路段施工时生产配比采用5.0%的水泥剂量。
2.3混合料设计步骤:
(1)原材料试验符合要求后一般按照4%~7%每间隔0.5%作不同剂量冷再生配制混合材料。
(2)确定混合材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佳干密度,作不同水泥剂量击实试验。
(3)按规定压实度分别计算不同水泥剂量的试件应有的干密度。
(4)按最佳含水量和计算得干密度制备试件,一组试件数量一般做9~13个。
(5)试件在规定温度下养生6d,浸水24h后,按《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进行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6)工地实际采用的水泥剂量应比室内试验确定的剂量多1.0%.
(7)施工过程中水泥剂量一般控制在4%~6%之间。
3.就地冷再生施工工艺
3.1机械组合与配置要求
冷再生机1台
平地机1台
洒水车3台(带自吸及洒水功能)
水泥运送车1台(带有覆盖物,以防水泥遭雨。
载重能力为25t。
)
单钢轮振动压路机1台(YZ20JC)
胶轮压路机1台
3.2材料要求
3.2.1破碎材料
利用破碎的沥青混凝土面层及上基层获得的混合料作为冷再生结构的骨料及填充料,要求大于5mm的骨料含量应在40~75%之间,否则应采取增加骨料或填充料的措施。
3.2.2稳定剂
(1)水泥:采用强度等级32.5级的路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初凝时间4小时以上和终凝时间较长(宜在6小时以上)的水泥。
(2)石灰:确保有效钙、氧化镁的含量。
(3)乳化沥青:知道其类型,还要有其残留量数据。
3.2.3水
不含杂质或有害物质的纯净水或饮用水。
3.3工艺流程与要求
3.3.1下承层准备
再生施工之前应对旧路进行检查与整修,旧路的施工宽度范围内不可有坚硬物(比如旧路缘石等)。
若原路有翻浆、沉陷等病害,必须提前予以处理,使各项指标符合要求。
否则应予以整修、翻修或补强等。
安全保障措施有力。
3.3.2撒布添加剂和需要的骨料
据所确定的水泥用量及路面再生厚度,撒布石灰方格,以保证水泥及需要添加的骨料(或水泥,或白灰加水泥)用量的准确性。
在施工中水泥用量考虑到施工现场的各项损耗,在确定水泥(白灰)用量时按组成设计加0.5%控制。
撒布水泥应薄厚均匀,且撒布长度一般保持再生机前100米左右。
3.3.3原路面铣刨、拌和、加水
(1)冷再生机铣刨使旧路路面及基层破碎后混合料均匀。
速度应根据旧路结构状况及混合料破碎后配合比确定,建议速度为8-10米/分钟。
(2)拌和长度。
再生机机械拌合幅宽为2.48米,控制破碎沥青混凝土最大粒径不大于30mm。
由于碾压工作必须在水泥的初凝之前完成,单幅拌合长度宜控制在200m以内。
(3)该机配备微机控制的自加水系统,洒水车为其随时加水。
需配备足够的水车(建议3台)。
加水时以保证含水量略高,比最佳含水量高1-2%。
3.3.4整平碾压
(1)拌合两幅后进行稳压,采用振动压路机关闭振动稳压一遍后,使用平地机找中平、细平至设计高程,横坡、平整度符合规范要求。
(2)实施碾压前应检测含水量,必要时补水,使其符合最佳含水量,在碾压过程中如冷再生表面风干应喷洒补水。
(3)碾压分三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使用振动压路机,碾压原则先轻后重,自路边向路中依次碾压,碾压速度应控制在1.5~1.7Km/h并注意错轴宽度并不漏压。
第一阶段碾压一遍后挂低振幅碾压2~3遍。
第二阶段使用大振幅压路机,然后使用胶轮压路机碾压,碾压至密实度K≥97%(重型击实)。
(4)碾压应一次成型。
尽可能缩短从加水拌和到碾压终了的延迟时间,此时间不应超过3~4小时,并应短于水泥的终凝时间。
3.3.5养护
养护工作由专用洒水车来完成,洒水量及频率以保证其表面湿润为准,禁止使用自流式洒水车。
养护期7天,养护期间限制车辆通行,养护期满后可适当开放交通,使冷再生结构表面由于行车的作用而露出大粒径的骨料,增强与沥青混凝土面层的联结。
4.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再生施工试验检测项目
5.结论
实践证明,旧沥青路面经过乳化沥青冷再生后,可以明显提高路面基层强度及抗疲劳性能,改善路面性能,且投入成本较低,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并具有广阔的工程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陈长征.就地热再生施工技术在海南高速公路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0.01.
[2]孙西运,刘伟,邓洪涛.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技术及施工工艺[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07.09.
[3]王达.冷再生技术在沥青路面改造中的应用[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