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洲岛妈祖文化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2
妈祖文化旅游景点
妈祖文化旅游景点有很多,以下是一些著名的景点:
1. 妈祖庙:妈祖庙是妈祖文化的重要载体,全球各地有许多妈祖庙,其中福建莆田的湄洲妈祖庙是妈祖庙之祖。
2. 湄洲岛:湄洲岛是妈祖的故乡,岛上有很多与妈祖文化相关的景点,如妈祖庙、湄洲妈祖影视城等。
3. 妈祖文化村:一些地方会建设妈祖文化村,这些村落通常以妈祖文化为主题,展示妈祖的历史、文化和信仰,同时也会开展一些与妈祖文化相关的活动。
4. 妈祖文化博物馆:一些地方会设立妈祖文化博物馆,展示与妈祖文化相关的文物和资料,让游客更深入地了解妈祖文化。
5. 妈祖文化节: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是妈祖的诞辰日,各地会举办隆重的妈祖文化节活动,如妈祖祭祀、文艺演出等。
以上是一些著名的妈祖文化旅游景点,如果您对妈祖文化感兴趣,可以去这些地方感受浓厚的文化氛围。
妈祖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妈祖,原名林默,北宋时期出生于福建莆田湄洲岛。
妈祖文化起源于对妈祖的信仰和崇拜,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和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具有深厚内涵和广泛影响力的民俗文化。
妈祖出生于一个渔民家庭,她自幼聪慧善良,熟悉水性,经常救助海上遇险的渔民和商船。
据传说,林默在 28 岁时因救助海难而不幸去世。
然而,人们相信她的灵魂并未离去,而是继续在海上护佑着过往的船只和人们。
于是,人们开始对她进行祭祀和崇拜,将她视为海上的保护神。
妈祖文化的起源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在古代,福建沿海地区的居民多以捕鱼和航海为生,海上作业充满了危险和不确定性。
面对狂风巨浪和变幻莫测的海洋环境,人们渴望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来保佑他们的平安。
妈祖的传说和她所展现出的慈悲、勇敢和神奇力量,正好满足了人们的心理需求。
因此,妈祖信仰迅速传播开来,并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在妈祖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历代统治者对妈祖的册封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从北宋开始,历朝历代的皇帝多次对妈祖进行册封,赐予她各种封号和荣誉。
这些册封不仅提高了妈祖的地位,也使得妈祖信仰得到了官方的认可和支持。
例如,宋徽宗赐“顺济”庙额,宋高宗封“灵惠夫人”,元世祖封“护国明著天妃”,清康熙皇帝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圣母”,乾隆皇帝封“天后”等。
这些册封使得妈祖从一个民间信仰的神灵逐渐上升为官方认可的神祇,其影响力也从福建沿海地区扩展到了全国乃至全世界。
随着时间的推移,妈祖文化的内涵不断丰富和拓展。
除了保佑海上平安,妈祖还被视为保佑农业丰收、商业繁荣、家庭和睦、国泰民安的神灵。
妈祖文化中蕴含着慈悲、善良、勇敢、正义等价值观,成为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宗教信仰方面,妈祖文化融合了佛教、道教等多种宗教元素。
妈祖庙中常常供奉着观音菩萨、土地公等神灵,形成了一种多元宗教融合的独特景观。
这种融合体现了妈祖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的思想。
湄洲岛的宗教活动有哪些?湄洲岛,这座位于福建沿海的美丽岛屿,不仅以其迷人的自然风光吸引着众多游客,还因其深厚的宗教文化底蕴而备受瞩目。
湄洲岛是妈祖文化的发祥地,妈祖信仰在这里源远流长,相应的宗教活动也丰富多彩。
首先,妈祖祭典是湄洲岛最为重要和盛大的宗教活动之一。
每年的农历三月廿三妈祖诞辰日和九月初九妈祖升天日,湄洲岛上都会举行隆重的祭典仪式。
祭典通常包括鸣钟鼓、迎神、上香、奠帛、读祝文、行初献礼、行亚献礼、行终献礼、焚祝文和焚帛、送神等环节。
整个祭典仪式庄重肃穆,充满了对妈祖的敬仰和感恩之情。
来自世界各地的妈祖信众齐聚湄洲岛,共同参与这一神圣的仪式,场面宏大,令人震撼。
在祭典期间,还有各种精彩的表演和展示。
例如,传统的妈祖舞、八佾舞等舞蹈表演,舞者们身着华丽的服饰,以优美的舞姿展现妈祖的慈悲和神圣。
此外,还有舞龙舞狮、锣鼓喧天等民俗表演,增添了喜庆热闹的氛围。
除了妈祖祭典,湄洲岛还有妈祖巡安活动。
这是一种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宗教巡游活动。
妈祖神像被安放在神轿中,由众多信徒簇拥着,沿着湄洲岛的大街小巷进行巡游。
巡游队伍中,彩旗飘扬,锣鼓齐鸣,信徒们手持香火,虔诚地跟随其后,祈求妈祖的庇佑和赐福。
妈祖巡安活动不仅是一种宗教仪式,也是湄洲岛居民和信众团结一心、共同祈福的重要方式。
平日里,湄洲岛上的妈祖庙也是香火旺盛。
信徒们纷纷前来上香、祈福、还愿。
他们在妈祖像前虔诚地跪拜,诉说自己的心愿和祈求。
有的人祈求家人平安健康,有的人祈求事业顺利,有的人祈求婚姻美满。
妈祖庙中的香火不断,烟雾缭绕,充满了神圣的气息。
此外,湄洲岛还有一些与妈祖信仰相关的宗教讲座和法会。
这些活动通常由寺庙中的高僧或宗教人士主持,向信徒们讲解妈祖文化的内涵、妈祖的慈悲精神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妈祖的教诲。
这些讲座和法会不仅加深了信徒们对妈祖信仰的理解,也为他们提供了心灵的慰藉和指引。
在湄洲岛的宗教活动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慈善公益活动。
湄洲妈祖祖庙位于被称为“海上明珠”形如秀眉的湄洲岛的北端,初建于宋代雍熙四年(公元987年)是为纪念妈祖而设立的。
这世界上最早的妈祖庙,故有“祖庙”之尊,意即所有妈祖庙之“祖”。
朝代更迭,岁月沧桑,庙宇几经兴废,一九七八年祖庙复兴重建,先后建起了寝殿、正殿、钟鼓楼、仪门、山门、大牌坊及梳妆楼、朝天阁、升天楼等,形成了错落有致、宏伟壮观的古建筑群,恢复了历史原貌,重塑了祖庙风采。
妈祖,原名林默娘(公元960-987年),湄洲岛人,一生虽短暂,却留下无数救难济世的动人事迹,死后被尊为海神,形成一种民间信仰。
历代朝廷还尊她为“天妃”、“天后”、“天上圣母”等封号,妈祖的信仰远播海内外,分灵庙宇也遍布世界各地。
祖庙自宋代至今,一千多年来,善男信女,纷至沓来,香火之盛,冠于寰宇,被誉为“东方麦加”。
近些年来海峡两岸更是掀起了一股妈祖热潮,湄洲岛妈祖庙以其厚重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每年都吸引着上百万人次的海内外妈祖信众前来寻根谒祖、共享平安。
今天,妈祖祖庙作为世界名庙,既展现了圣地的壮丽辉煌,也不失其厚重的历史积淀,现代文明与历史文化浑然一体,交相辉映。
祖庙以其瑰丽的风姿,无愧于全球两亿妈祖信众的朝圣中心和八方游客的旅游胜地。
祖庙大牌坊和长廊祖庙正面第一景——大牌坊。
“三开重檐”,气势不凡,由著名书法家书题《弘仁普济》。
两旁长廊,雕梁画栋,依山逶迤,与大牌坊连成一体,构成祖庙的第一道风景线。
驻足坊前,仰眺沿轴线递叠而上的建筑群,错落有致,布局精巧,祖庙风采一览无余。
山门祖庙山门呈皇家城阙状,这是因为妈祖被民间尊为天上圣母,是至高无上的女神。
山门内仍按传统供祀两尊妈祖陪神——千里眼、顺风耳,传说他俩原是海上妖怪,被妈祖收伏后,自愿永远效命妈祖驾前。
仪门出山门后再登上石级,仰望凌空而建的仪门牌坊仪门牌坊,俗称“圣旨门”。
“圣旨门”凌空而建,巍峨壮观。
正中悬挂“圣旨”竖匾,象征妈祖曾受历代帝王褒封,因为它的“神圣”和威严,古代官员经过此门时,文官下轿,武官下马。
醉美妈祖故里探索湄洲岛的风光和文化湄洲岛,位于中国广东省汕头市湄洲湾内,素有“妈祖故里”之称。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岭南文化重镇,湄洲岛不仅拥有丰富的自然风光,还承载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游览湄洲岛,可以领略到令人陶醉的风光和深入了解妈祖文化的精髓。
本文将带领读者一同探索湄洲岛的醉美之处。
一、神秘的妈祖文化湄洲岛素以妈祖文化著称,每年都吸引着无数信徒前来朝拜。
妈祖庙是湄洲岛最重要的建筑,也是妈祖文化的核心。
妈祖庙气势宏大,建筑富丽堂皇,独特的传统建筑风格让人叹为观止。
庙内供奉着妈祖神像,信徒们络绎不绝地前来瞻仰和祈福。
妈祖虽然已成为神灵,但其传奇故事却一直流传至今,令人敬仰不已。
二、迷人的自然风光湄洲岛地处湄洲湾内,四面环海,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岛上的海滩宽广绵长,沙质洁白细腻,碧海蓝天构成了绝美的海岛风光。
在这里,可以尽享阳光沙滩,感受大海的宽广和宁静。
湄洲岛还有茂密的山林,随处可见的绿树成荫,给人一种清新宜人的感觉。
登上湄洲岛的高山,可以饱览整个岛屿壮丽的景色,仿佛置身仙境。
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湄洲岛是岭南文化的发源地,这里的传统艺术和民俗文化独具特色。
岛上有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表演,包括舞狮、踩高跷、打竹竿等,展现了湄洲人民的独特风采和文化底蕴。
此外,湄洲岛还有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刺绣、陶艺等,这些传统手工艺品以其精湛的技艺一直受到游客的喜爱。
在岛上的村落,可以领略到地道的岭南建筑和鲜明的文化特色,让人仿佛穿越回古代的湄洲社会。
四、美食体验之旅来到湄洲岛,除了欣赏自然和文化,还不能错过当地的美食。
湄洲岛以新鲜的海鲜为主食,如湄洲特色菜湄洲蛤蜊、湄洲鱼丸等,口感鲜美,营养丰富。
而岛上的货币也因其特殊性而备受瞩目,湄洲岛的湄洲热币可以说是独一无二,成为游客们争相收藏的纪念品。
五、传统节日的庆典湄洲岛还有许多传统节日和庆典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其中,妈祖文化节是最值得一提的盛事。
湄洲岛的特色海岛文化交流有哪些?湄洲岛,这座位于福建省莆田市的美丽海岛,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大海之中。
它不仅拥有迷人的自然风光,更有着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海岛文化。
这些文化在交流中绽放光彩,为人们带来了独特的体验和深刻的影响。
首先,妈祖文化是湄洲岛最为核心和著名的特色文化。
妈祖,原名林默,是北宋时期湄洲岛上的一位渔家女子。
她以善良、勇敢和慈悲为怀,在海上救助渔民和过往船只,深受人们的敬仰和爱戴。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她,尊她为“海上女神”,并逐渐形成了妈祖信仰。
每年,湄洲岛都会举办盛大的妈祖诞辰庆典和妈祖升天纪念日活动。
来自世界各地的妈祖信众齐聚湄洲岛,共同参与祭祀仪式。
他们身着盛装,手持香火,怀着虔诚的心向妈祖祈福。
这种大规模的宗教文化交流活动,不仅增进了信众之间的情感联系,也促进了不同地区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在庆典期间,还会有丰富多彩的民俗表演,如舞龙舞狮、车鼓队、莆仙戏等。
这些表演形式独特,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
游客们在欣赏表演的同时,也能深入了解湄洲岛的传统文化。
除了宗教庆典,妈祖文化的交流还体现在学术研究方面。
湄洲岛定期举办妈祖文化学术研讨会,邀请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妈祖文化的历史渊源、内涵和发展。
通过学术交流,进一步挖掘妈祖文化的价值,推动其在当代社会的传承和发展。
其次,湄洲岛的海洋文化也是其特色之一。
作为一个海岛,湄洲岛居民的生活与海洋息息相关。
他们以海为生,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海洋文化。
渔民们有着丰富的航海经验和捕鱼技巧,他们传承着古老的航海知识和传统渔具的制作方法。
在交流中,这些经验和技巧得以分享和传承,不仅促进了渔业的发展,也让更多人了解到海洋文化的魅力。
同时,湄洲岛的海洋美食文化也是交流的重要内容。
各种新鲜的海鲜,如螃蟹、虾、贝类等,经过当地独特的烹饪方式,成为一道道美味佳肴。
游客们品尝这些美食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海洋文化的独特韵味。
再者,湄洲岛的建筑文化也别具一格。
湄洲岛的宗教文化之旅湄洲岛位于中国福建省莆田市区域,是闽南地区著名的宗教圣地。
这个小岛以其丰富的宗教文化资源而闻名于世。
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信仰者和游客慕名而来,开展一场宗教文化之旅。
湄洲岛是闽南地区的民间信仰中心,被誉为“中国妈祖文化之乡”。
这里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妈祖文化的发祥地,也是妈祖信仰的发源地之一。
妈祖,又称妈祖娘娘,是中国海洋女神。
她是闽南地区的守护神,人们将她视为海上的保护神,妈祖的故事和传说流传甚广。
湄洲妈祖庙是湄洲岛最重要的宗教场所之一,也是全国最大的妈祖庙宇。
这座庙宇建于清朝嘉庆年间,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庙内供奉的妈祖神像金碧辉煌,气势磅礴,让人不禁心生敬仰之情。
每年的三月二十三日,也是妈祖圣诞日,成千上万的信众会聚集在这里,举行盛大的妈祖祭祀仪式,场面非常壮观。
除了湄洲妈祖庙,岛上还有许多寺庙和道观,是闽南佛教和道教的重要信仰场所。
其中最著名的是南塘古寺和乐山宝林寺。
南塘古寺坐落在岛的南端,建于唐朝时期。
寺内供奉着千手观音和文殊菩萨,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佛教的宁静与慈悲。
乐山宝林寺则是岛上最大的寺庙,建于清朝。
寺庙内有许多古老的佛塔和佛像,是佛教文化的重要遗址。
除了佛教和道教,湄洲岛上还存在着丰富的民间信仰。
岛上的村落和家庭都有祭祀妈祖的习俗,岛上的妈祖庙宇很多,各村设有妈祖亭,每逢逢年过节的时候,村民们会举行隆重的妈祖巡游活动,舞狮、放炮等庆祝活动接连不断,热闹非凡。
此外,湄洲岛还以其丰富的民间艺术文化而闻名,这里的舞蹈、音乐和戏曲都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每年的妈祖文化艺术节上,无数的舞狮队、龙灯队和戏曲表演者聚集在岛上,给人们带来一场视觉和听觉的盛宴。
湄洲岛宗教文化之旅除了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宗教氛围,还可以领略到岛上风光优美的自然景观。
这里有碧海蓝天、细沙金滩,还有郁郁葱葱的椰林和茶园。
岛上的海鲜也非常有名,尤其是当地特色的湄洲炒蚵,在岛上品尝一顿新鲜美味的海鲜大餐,也是一种享受。
妈祖文化下湄洲女服饰元素在旅游文创产品中的应用妈祖文化下湄洲女服饰元素在旅游文创产品中的应用湄洲,古称“仙居山”,位于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是闽台交流中的一颗明珠。
湄洲岛是著名的宗教圣地,素有“妈祖故里”之称。
妈祖文化作为中国海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台湾有广泛的影响,也逐渐在湄洲岛扎根并且融入到当地民俗和文化中。
妈祖文化渊源于宋代,妈祖被尊奉为“南海救苦救难的神”,诞辰日被定为农历三月廿三日,通常是清明节前后。
每年三月廿三日,湄洲岛上都会举行盛大的妈祖庙会,吸引了数以万计的游客前来朝拜祈福,并欣赏丰富多彩的民俗表演。
妈祖庙会是湄洲岛最具特色的活动之一,期间湄洲女们会穿上传统的湄洲女服饰,展示妈祖文化的魅力。
湄洲女服饰以红色为主色调,寓意如火般的热情和活力。
传统的湄洲女服饰通常由上衣、裙子和头饰三部分组成。
上衣采用披肩式的设计,以红色喜庆丝帛为主料,常饰以金丝绣和亮片,金色的刺绣与红色相映成趣,彰显出妈祖文化的庄重与瑰丽。
裙子采用多层叠加的设计,表达出女人的柔美与飘逸,同时也体现出湄洲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头饰则是湄洲女服饰的点睛之笔,通常由花朵、珠子和金属丝组成,精致而华丽,显示出湄洲女们的娴静和温婉。
湄洲女服饰元素在旅游文创产品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展示岛上的妈祖文化,还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和购买。
在妈祖庙会期间,湄洲女服饰的制作和销售成为了一个独特的旅游文创产业。
湄洲女们将自己手工制作的服饰展示在庙会上,游客们不仅可以欣赏到湄洲女服饰的美丽,还可以选择购买作为纪念品和礼物。
这些湄洲女服饰不仅具有观赏价值,也成为了一种具有时尚魅力的时尚品牌。
湄洲女服饰的元素还可以运用到其他文创产品中,比如手绘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等。
例如,将湄洲女服饰的图案和颜色应用在手绘扇子上,制作成独特的湄洲女扇,不仅可以增加该产品的文化内涵,还能够引起游客的兴趣和购买欲望。
在现代社会,旅游文创产业越来越受到重视。
有关湄洲岛妈祖文化的作文《神奇的湄洲岛妈祖文化》
嘿,你们知道吗?我前段时间去了一趟湄洲岛,那可真是个特别的地方啊!
一上岛,我就感受到了一种浓浓的文化氛围。
要说这湄洲岛最有名的,那肯定就是妈祖啦!我去参观了妈祖庙,哇塞,那场面,真的是让我大开眼界。
我记得我在妈祖庙里,看着那庄严的妈祖像,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敬畏。
当时我就在想啊,妈祖娘娘这么多年来一直守护着这片土地和人们,真的太了不起啦!我还在那里看到了好多人在虔诚地祭拜妈祖,那场面可热闹了。
然后啊,我碰到了一个当地的老爷爷,他特别热情地给我讲起了妈祖的故事。
他说妈祖以前啊,经常在海上救人,帮助那些遇到困难的渔民。
老爷爷讲得绘声绘色的,就好像他亲眼看到过一样呢!我听得那叫一个入迷呀,感觉自己都穿越到了那个时候,看到妈祖在海上英勇救人的场景。
在湄洲岛的那几天,我真的深深感受到了妈祖文化的魅力。
这里的人们对妈祖的那种尊敬和信仰,真的让我特别感动。
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呀!
哎呀呀,湄洲岛的妈祖文化真的是太神奇啦!我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再去好好感受感受,说不定还能听到更多关于妈祖的精彩故事呢!这就是我在湄洲岛的奇妙体验,你们也快来感受感受吧!。
妈祖的传说妈祖是一个中国人家喻户晓的名字,其传说流传甚广,故事脍炙人口。
妈祖也是一个在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人物。
据《三朝北盟会编》记载,妈祖被奉为中国沿海人民的保护神,在宋朝和元朝时,朝廷多次颁布诏书和诏令祭祀、表彰她的功绩。
宋朝皇帝宋太祖赵匡胤于963年正月在洛阳大明宫为湄洲天后圣祖下诏书,封“天后”尊号,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封天后。
明朝万历年间的《天下湄洲志》记载妈祖封号“天上圣母”;康熙皇帝即位后为纪念其功德而改“灵惠昭应佑黎”为“天后灵惠”,从此“娘娘”成为妈祖的专用称呼。
到了清代光绪年间,朝廷又为妈祖立碑纪念。
一、湄洲的妈祖庙湄洲妈祖庙位于福建省莆田市莆田县境内,是中国沿海妈祖庙中历史最悠久的一座,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湄洲妈祖庙是中国国内现存最早的妈祖庙群,始建于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是莆田人民为纪念海上女神妈祖而兴建。
湄洲妈祖宫位于湄洲岛西南3公里的小箬村中,又名“天后古殿”,是宋初宋太宗钦赐“天下湄洲郡应天府”之地修建的庙宇之一。
据史料记载: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宋太宗赵光义封天后为“天上圣母”;太平兴国八年(973年)宋太宗赵光义又赐庙额为“天后宫”;宋徽宗崇宁元年诏赐殿名为“天后宫”;宋徽宗大观二年三月二十四日(1107年4月10日)徽宗下诏书赐庙额为“大悲院”;钦差钦封天后之神位,建庙祀之。
二、《海神娘娘》与妈祖崇拜福建和台湾地区的民间信仰,以妈祖崇拜为主。
而妈祖也是世界各地华人普遍信仰的神祇之一,在东南亚、香港等地,民间信仰与海外华人共同创造了一个世界第一大华人圈。
这一特殊群体形成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历史上的海洋文明、航海技术的进步、移民以及海外贸易带来的海外贸易与殖民扩张导致东南亚等地移民众多,而这些移民大多分布在经济文化较为发达地区。
另一方面是由于妈祖以其仁慈善良,护佑海上作业者及民众免受风浪侵害,因而在东南亚等地受到民众的广泛信仰和敬仰。
而这一群体正是妈祖文化传播最远的群体之一。
妈祖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中国是一个道教的发源地,在中国道教的传统文化中有诸多的道教仙人,神圣,以及诸多神话传说,然而也有许多神话传说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而成,正如福建沿海地区所敬奉的“妈祖”。
有传言曾说妈祖的真实姓名为林默,所以妈祖又称默娘(图1 所示),据记载妈祖的生日为阴历三月二十三日,因为默娘救世济人,泽被一方,被朝廷赐封,沿海人民便尊其为海神,立庙祭祀。
妈祖(图2)的先祖是莆田望族九牧林氏。
妈祖出生地为当时的莆田市湄洲岛。
妈祖出生时今日的泉州还被称为平海军,到964年宋太祖在位时候将其称为清源军。
当时主管平海军的是莆田本地人陈洪进,除此之外陈洪进也管辖着泉州与漳州,虽然名义上平海军被划分给西南路,但是不归其管辖。
平海军还管辖着莆田市和仙游县两处。
到978年宋朝复兴。
当时的节度使陈洪进归顺宋朝,到这时泉州和漳州两处才正式为宋朝的领土。
到979年莆田县、仙游县、永福边地、福清边境以及兴化县被详细划分至平海军。
而且在同年将平海军改称为太平军,属两浙西南路,属于莆田、仙游和兴化三县管辖之内。
到980年太平军又改称为兴化军。
当时在泉州天后宫设置的妈祖庙,是目前现存可考究的第一所妈祖庙。
妈祖诞生于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
妈祖原名林默,妈祖的爷爷是当时的福建总管林孚,妈祖的父亲是宋初官任都巡检。
妈祖有五个姐姐和一个哥哥,是家里的第七个孩子。
家里人盼望着妈祖是个男孩儿,当时妈祖的父母不停祷告希望再生一胎男孩,但是妈祖降生之后父母看到又是一个女孩不免失望。
但是据传说妈祖降生之时,很多乡亲都看到有一束红色的光从西北上空划过,炫彩夺目,照应的整个海岸的岩石都发出耀眼的红色。
因此家里人都觉得这个女婴必定不是凡人,因此分外呵护疼爱。
据传说妈祖满月之时都不曾啼叫哭闹,因此取名为默。
家里人多称呼他为默娘。
林默在童年时期就比同龄人聪慧。
林默在八岁时候去私塾读书,过目不忘且对于文章的内容能够充分地理解。
长大后的林默非常有善心,她发愿终生不嫁以行善为终身事业,林默的父母非常尊重她的想法。
妈祖妈祖妈祖,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娘妈,是历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祇。
古代在海上航行经常受到风浪的袭击而船沉人亡,船员的安全成航海者的主要问题,他们把希望寄托于神灵的保佑。
在船舶启航前要先祭天妃,祈求保佑顺风和安全,在船舶上还立天妃神位供奉。
妈祖简介妈祖,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娘妈,是历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祇,许多沿海地区均建有妈祖庙。
相传妈祖的真名为林默,小名默娘,故又称林默娘,诞生于莆田湄洲岛在宋建隆元年(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
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逝世。
妈祖,海神,又名天后圣母,天王母后,盘古长女,夫为三清之一(?,也是玉帝,天公),继承之帝位让于第二代天帝,弟玄武大帝,有十女:观音、大世至(雅典娜)、文殊(大日)、西王母、珠娘、白娘、青娘、碧霞元君、仙女圣母及九天玄女。
道教封号:辅兜昭孝纯正灵应孚济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
妈祖生平妈祖湄洲祖庙妈祖像是福建莆田望族九牧林氏后裔。
祖父林孚,官居福建总管。
父林愿(惟殷),宋初官任都巡检。
在她出生之前,父母已生过五个女儿,十分盼望再生一个儿子,因而朝夕焚香祝天,祈求早赐麟儿,可是这一胎又是一个女婴,父母大失所望。
就在这个女婴将要出生前的那个傍晚,邻里乡亲看见流星化为一道红光从西北天空射来,晶莹夺目,照耀得岛屿上的岩石都发红了。
所以,父母感到这个女婴必非等闲之女,也就特别疼爱。
因为她出生至弥月间都不啼哭,便给她取名林默,父母又称她为林默娘,默娘。
林默幼年时就比其他姐妹聪明颖悟,八岁从塾师启蒙读书,不但能过目成诵,而且能理解文字的义旨。
长大后,她决心终生以行善济人为事,矢志不嫁,父母顺从她的意愿。
她专心致志地做慈善公益的事业,平素精研医理,为人治病,教人防疫消灾,人们都感颂她。
她性情和顺,热心助人。
只要能为乡亲排难解纷,她都乐意去做,还经常引导人们避凶趋吉。
人们遇到困难,也都愿意跟她商量,请她帮助。
妈祖庙传说和民间故事
妈祖,原名林默,是公元960年出生于福建莆田湄洲岛的一位传奇女性。
她在年仅28岁时因救助渔民而不幸遇难,此后被当地居民尊奉为海上保护神。
妈祖信仰起源于宋代莆田,由于海事活动的频繁以及历代统治者对妈祖的赐封,使海上保护神——妈祖的信仰随着航海者的足迹四处传播。
妈祖传说是妈祖信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妈祖信仰传播的重要文化载体,集中体现了妈祖立德、行善、大爱的精神。
据记载,妈祖显灵的故事有很多,其中包括“甘泉济师”和“佑助收艇”。
在“甘泉济师”的故事中,清军水师提督施琅在平海驻扎时遇到干旱,军中缺水。
他在天后宫旁的废井中挖掘出泉水,解决了军队和百姓的用水问题。
而在“佑助收艇”的故事中,施琅在一次攻打台澎的行动中,因缺风船行很慢,下令回航平海。
不久后,忽起大风,战舰上小艇被风刮下海,不知去向。
第二天风停息后,命令出海寻找小艇,均安然停在湄洲湾中。
妈祖文化是由福建沿海地区发展至全国的一大地域文化。
妈祖信俗在2009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
妈祖信仰是中国沿海地区传统民间重要的信仰之一,历经近900年的发展,遍及世界上任何与海有关的中国人社区。
有关湄洲岛妈祖文化的作文《湄洲岛妈祖文化之旅》我呀,一直想去一个特别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湄洲岛。
听大人们说,湄洲岛可有很多神奇的故事呢,那里的妈祖文化就像一颗璀璨的星星,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湄洲岛在大海中间,就像一颗绿色的宝石漂浮在蓝色的绸缎上。
我一踏上这个岛,就被那清新的海风给迷住了。
那风啊,吹在脸上,就像妈妈的手轻轻抚摸着我,舒服极了。
岛上的树木郁郁葱葱,就像一把把大伞,把整个岛都遮得严严实实的。
一到岛上,我就看到好多人都朝着妈祖庙的方向走去。
我就好奇地跟着大家。
路上,我遇到了一位当地的老爷爷。
我就凑上去问:“爷爷,妈祖是谁呀?为什么大家都这么敬重她呢?”老爷爷笑了笑,眼睛眯成了一条缝,说:“孩子啊,妈祖可是我们的大恩人。
在很久很久以前,这片海上经常有风暴,好多渔民出海都回不来。
妈祖呢,她就像海上的守护神。
她能预测天气,能在风暴中救助那些遇到危险的船只。
”我听了,眼睛睁得大大的,心想:妈祖可真厉害,就像超级英雄一样。
我跟着人群来到了妈祖庙。
哇,那妈祖庙可真壮观!红红的墙壁,金色的屋顶,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
庙里面供奉着妈祖的神像,妈祖看上去特别慈祥,就像我的奶奶一样和蔼可亲。
我看到好多人都在神像前鞠躬、上香,嘴里还念念有词。
我又不懂了,就问旁边的一位阿姨:“阿姨,大家都在说什么呀?”阿姨告诉我:“大家都在向妈祖祈福呢。
有的祈求平安,有的祈求丰收。
妈祖在我们心中是无所不能的,她就像一盏明灯,在黑暗中给我们指引方向。
”我想,这妈祖文化可真有趣,大家都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妈祖身上。
在湄洲岛的海边,我又看到了一些不一样的景象。
有一些渔民在船上挂着妈祖的像。
我就跑去问一个渔民叔叔:“叔叔,你们为什么在船上挂妈祖像呀?”叔叔大声地说:“孩子,我们出海可危险了,大海就像一个脾气暴躁的巨兽,随时可能把我们吞掉。
但是有妈祖像在船上,我们就觉得安心,就像妈祖在身边保护我们一样。
”我看着那大海,那波涛汹涌的海浪确实很吓人,我仿佛看到了妈祖在海浪上行走,保护着这些渔民叔叔们。
湄洲岛开发旅游品牌——妈祖文化
湄洲岛位于福建省莆田市,是莆田市第二大岛。
它素有“南国蓬莱”的美称,拥有扣人心弦的湄屿潮音、号称“东方夏威夷”的九宝涧黄金沙滩、“小石林”鹅尾怪石等风景名胜30多处。
但是,湄洲岛最吸引人的却不是风景,而是坐落于湄洲岛的妈祖祖庙。
湄洲岛是妈祖文化的发祥地,20世纪90年代以来,湄洲岛每年接待境内外香客游人多达百万人次,其中台胞近10万人次,是祖国大陆吸引台胞最多、最密集的地方,每年的农历三月二十三妈祖诞辰日和九月初九妈祖升天日期间,湄洲岛朝圣旅游盛况空前,被誉为“东方麦加”。
湄洲岛是妈祖的故乡,因此,湄洲岛的妈祖庙被尊称为“湄洲祖庙”,建于妈祖逝世的同年,经过历代扩建,日臻雄伟,2006年被评为国家重点文化保护单位,妈祖祭典也与2006年被列入了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9年9月30号“妈祖信俗”成功通过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拉比召开的评审,列入了《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这是中国首个世界级信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如今,旅游业是湄洲岛的支柱产业,如何利用妈祖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湄洲岛旅游度假区是湄洲岛今后发展的主要课题。
湄洲岛是一个集宗教圣地、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对台交流为一体的旅游、避暑的胜地。
自1988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确定为旅游经济区,特别是199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旅游度假区以来,经过一批又一批拓荒者的奋斗,使这个昔日封闭、偏僻、贫困的小渔岛逐步初具建成规模、开放、文明、繁荣的国家旅游度假区。
每年来岛朝圣、观光、度假、旅游、贸易的人数达百万人次,其中台胞10万人次。
岛上妈祖庙,千年氤氲、香火鼎盛,信徒成千上万,是世界上20多个国家和地区,5000多座妈祖分灵庙的鼻祖。
湄洲岛四面环海,许许多多的海蚀岩经岁月的洗礼,千姿百态、千奇百怪、惟妙惟肖;黄金沙滩,滩平沙净、夏凉冬暖、气候宜人。
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化了引人入胜的自然景观,令游客流连忘返、回味无穷,是休闲度假旅游的好地方。
博大精深的妈祖文化内涵和世界性的巨大声誉、绚丽多姿的自然风光,奠定了进行经济开发的坚定基础。
妈祖庙景区开发以弘扬妈祖文化为主旋律,深度挖掘文化内涵,提高民俗文化层次。
把民俗文化、历史传说、建筑格调、景观配置结合起来,使妈祖文化从传统单调的朝圣活动推向一种新颖、高层次的文化旅游活动,巩固提高世界妈祖朝圣中心地位,增强海内外妈祖信徒的凝聚力、向心力、吸引力。
进入新世纪后,作为妈祖文化发祥地、国家旅游度假区、对台文化经贸交流的前沿,怎样审视资源优势、分析发展潜力,加快建设步伐,走出一条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之路,把湄洲岛建成为风景秀丽、环境优美、秩序优良、服务优质的旅游度假区,已经成为湄洲岛发展的重点。
因此,湄洲岛开发建设要充分考虑自身独有的妈祖文化优势和旅游资源优势,做好与旅游产品相配套的旅游交通、旅游购物、旅游餐饮、旅游住宿和旅游娱乐等项目的建设。
树立崭新的旅游区形象,以吸引更多的海内外游客来岛朝拜、观光、度假、旅游。
例如,第一,可以在南部沙滩周围建设集娱乐、美食、购物、健身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海滨乐城和度假村。
这样,能延长游客逗留时间,增加游客人均消费水平。
第二,增加旅游景点、项目开发,培育新品。
及早把鹅尾山景区内的海龟朝圣小刺猬、海门、双猫戏鼠、石莲、鲤鱼十八节、妈祖书库等自然景观开发出来,建成石林公园,培育名牌旅游景点。
针对台胞来岛人数多的特点,可建造成集文化、艺术、游乐、度假于一体的“湄洲岛台湾民俗村”。
第三,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做好道路、港口、码头、交通、供水、供电等配套工
程建设。
从长远考虑,应建造跨海大桥,把湄洲岛与大陆连成一体。
方便人员、货物进出岛,不受时间、空间、气候等自然条件限制,还可以从根本解决供水供电、就医、通讯等问题。
妈祖信徒在世界上有2亿多人,其中在台湾就有1600多万人,占台总人口的70%,但每年来来岛朝圣、观光、旅游、贸易的台胞只有10万左右。
据此情况,湄洲岛要尽快与世界各地,特别是台湾的妈祖分灵建立联谊会,加强联系与交流,发挥湄洲妈祖庙“祖”的地位。
利用与台湾血缘相亲、语言相通、神缘相同、风俗相似、一水之隔、交通方便等优势,突出做好对台旅游工作,以招徕更多的妈祖信徒来岛朝圣、观光、旅游。
这些年来,莆田市把湄洲岛妈祖文化作为旅游名牌来经营,已筹资8亿多元投入景区开发和旅游设施建设。
目前,湄洲岛正在全力冲刺申报国家“5A”级旅游景区各项创建工作,加大了对轮渡码头、游客中心、景区公共厕所、旅游标识系统、宾馆酒店、景区绿化美化区域实施夜景工程等设施的改造力度,优化美化度假区景观面貌。
而且在景区内和游客集中地设吸烟区,安排专人管理,积极宣传劝导,为游客创造洁净环境。
我们有理由相信,湄洲岛作为妈祖文化的发祥地,团结台湾同胞的关键点,将会成为海上一颗闪耀的明珠,吸引着各地的游人前去。
湄洲岛的旅游业将会使岛上居民逐步走上一条致富之路,并且带动着福建省的旅游经济走向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