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病人护理特点
- 格式:ppt
- 大小:2.51 MB
- 文档页数:50
眼科疾病护理常规一般疾病护理常规【入院护理】1、接诊病人并进行入院介绍。
2、做好卫生处置。
对生活不能自理者,协助做好晨晚间护理。
3、观察病人眼部疾病情况及生命体征。
4、做好饮食护理,遵医嘱给予适宜饮食。
【心理护理】1、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消除焦虑,减轻恐惧感,保持良好心态。
2、鼓励病人站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手术及治疗。
【手术前护理】1、术后遵医嘱用药及做好术前准备。
2、全麻病人按全麻护理要点。
3、指导病人行术前训练,注意饮食、保证休息。
【手术后护理】1、术后遵医嘱用药。
2、观察病人术后情况及眼部变化。
3、发现病人有异常变化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处置。
【生活护理】保持病室内安静、整洁、舒适。
【对症护理】遵医嘱给予治疗用药。
【健康指导】1、注意眼睛休息,睡眠充足,合理饮食。
2、介绍眼科疾病的相关知识,指导病人及家属进行自我监控,尽早发现疾病的变化,及时就诊。
3、示范使用眼药的正确方法和注意事项。
4、根据情况定期来院复诊。
危重疾病护理常规1、病房接到通知后,由主班护士通知生活班护士根据病人情况准备床位,必要时准备好吸氧装置、吸痰装置、监护仪等抢救用物。
2、眼科危重病人入院,立即通知主管医生,及时对病人进行详细的眼部检查及手术前必要的检查,做好手术前准备,协助医生组织相关科室会诊。
3、责任护士将病人带到床前,协助病重者安排卧位,交接皮肤、输液及用药,观察生命体征,特殊问题做好交接班。
4、遵医嘱急查床头心电、急查肾功、用药。
5、观察用药后反应,减轻病人痛苦,必要时做好术前准备。
6、需要手术者急查血常规、尿常规、出凝血时间。
7、立即通知手术室值班人员,做好手术准备。
8、遵医嘱输液及应用术前用药。
9、术后按眼科手术后护理常规护理。
10、做好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加强生活护理。
11、危重病人加强床头交班,密切注意观察眼部情况及全身情况并做好记录。
翼状胬肉护理【概念】翼状胬肉是常见的变性性结膜病,为睑裂部球结及结膜下组织增殖而侵袭到角膜上,呈三角形,形似翼状。
眼科疾病护理常规LT2342.根据病情特点及挂号先后顺序就诊。
急诊患者应随到随诊。
对行动不便、老年体弱、啼哭的小儿等患者,可酌情先安排就诊。
三、协助检查护士应经常巡视诊室,协助医生诊治患者。
根据医嘱给患者滴散瞳及缩瞳剂。
对双眼视力低下行动障碍者,给予应有的护理照顾。
对小儿患者,帮助医生固定患儿头部及眼位。
四、健康指导充分利用壁报、板报、电视等形式宣传眼科常见病的预防知识;对候诊患者应进行卫生宣教和普及眼科疾病常识。
五、治疗室工作1.治疗室内固定资深并有丰富经验的护士2~3名。
保持治疗室整齐、清洁。
每日治疗前通风30min。
治疗后清洁治疗台、桌面、台面。
紫外线灯照射一小时,进行空气消毒,并记录。
2.补充一次性物品、药品,保证正常使用。
3.根据医嘱进行眼科医疗护理技术操作。
4.治疗前向患者作必要的治疗解释工作,以取得配合;洗手、戴口罩;协助患者取正确卧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询问过敏史、病史。
必要时备抢救物品及抢救药品。
5.治疗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有无特殊变化。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操作规程。
态度要严肃、认真。
6.治疗后根据病情观察数分钟,以防发生意外;根据需要在病历上详细记录结果并签名,向患者或家属交代注意事项。
7.整理用物,按消毒常规处理用过的器械、用物并洗手。
5第二章眼科手术护理常规第一节内眼手术护理常规内眼手术包括:角膜、虹膜、巩膜、晶状体、视网膜、及球内异物、玻璃体切割等手术。
一、术前护理(一)心理护理:护士主动与患者交谈,取得患者信任,从而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必要的心理支持和疏导。
护士要以丰富的知识和临床经验,通过恰当的语言表达来满足患者的求知欲,耐心解答问题,解除焦虑与恐惧心理。
要同情、关心、安慰患者,使其摆脱孤独感,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
医护人员应根据病情及拟行手术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术前、术中、术后的注意事项,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和对手术的配合。
(二)术前注意事项:1、详细检查双眼的眼睑、结膜、角膜及泪道有无炎症。
眼科门诊患者的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对策目的分析眼科门诊患者的心理特点,制定相应护理对策。
方法分别对眼科门诊的初诊、急诊和慢性患者的心理特点和护理要点进行分析。
结果眼科门诊的护理人员应根据不同的患者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及护理。
结论结合眼科门诊的特点,制定眼科护理与不同患者沟通的制度和要点,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的安全隐患,减少并发症和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
标签:眼科;门诊;心理分析;护理对策门诊护理工作的特点是患者流量大、对象复杂,对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较为敏感。
门诊护士应善于组织,力求分诊准确,使门诊秩序井然,患者候诊时间缩短,并安排急、重、危、老弱儿童患者提前就诊。
在护患沟通中实施相应的健康教育,有利于门诊工作有序地顺利进行,也有利于患者积极配合并早日康复,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眼科门诊工作的主要特点是:患者流量多、诊疗时间集中、检查项目和治疗项目多,且要求在短时间内处理好大部分问题。
因此,有必要在眼科门诊制订一套诊疗制度,既有利于缩短候诊时间,使患者得到及时诊疗,又可以提高医疗护理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
要提高眼科门诊护理人员的质量,就要求护士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掌握眼科常见病的相关知识,同时还要具备熟练的眼科护理操作技能。
眼科护理为专科护理的一部分,是专科护理的重要内容。
1.2研究方法1.2.1初诊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初诊患者对疾病知识了解甚少,再加上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很容易产生紧张、害怕心理,对其他病患的言行非常敏感,很关心医院宣传栏上对相关疾病的知识介绍,急于了解医院的诊疗水平及治疗相关费用。
基于初诊者的这些特点,护理人员首先应向患者介绍医院的环境、就诊的步骤以及专科诊疗水平等,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
1.2.2急诊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各种眼外伤、青光眼在眼科急诊患者中最常见到,这些患者根本无任何心理准备,一旦出现状况,比其他患者更容易出现恐惧感和依赖感,有的甚至感到极度恐惧,迫切希望能有一名优秀的医生对其进行治疗,且急于治愈,希望药到病除。
眼科病房护理常规引言概述:眼科病房护理是一项关键的工作,它涉及到眼部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
在眼科病房中,护理人员需要掌握一系列的护理常规,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本文将详细介绍眼科病房护理的常规,包括患者接待、护理操作、病情观察、药物管理和康复护理。
一、患者接待1.1 患者信息登记: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时应仔细登记患者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身份证号码等,以确保患者的身份准确无误。
1.2 安排住院床位: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护理人员应合理安排住院床位,确保患者的住院环境舒适和安全。
1.3 介绍病房设施: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和家属介绍病房的设施和使用方法,包括床位、卫生间、呼叫器等,以便患者和家属能够熟悉并正确使用。
二、护理操作2.1 眼部护理:护理人员应根据医嘱和患者的病情,进行眼部护理,包括眼部清洁、眼药水滴眼、眼部按摩等,以促进眼部的康复和恢复。
2.2 睡眠护理:护理人员应关注患者的睡眠情况,保证患者充足的休息时间,调整病房的环境,保持安静和舒适。
2.3 饮食护理:护理人员应根据医嘱和患者的饮食要求,合理安排患者的饮食,保证营养的摄入和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
三、病情观察3.1 视力观察:护理人员应定期观察患者的视力情况,记录视力的变化和恢复情况,及时报告医生。
3.2 眼部症状观察: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眼部症状,包括眼痛、眼红、流泪等,及时记录和报告医生。
3.3 病情变化观察:护理人员应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眼部疼痛加重、视力下降等,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四、药物管理4.1 药物储存和配药:护理人员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妥善储存和配药,确保药物的安全和有效性。
4.2 药物给予:护理人员应按照医嘱和护理要求,正确给予患者药物,包括眼药水、眼膏等,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
4.3 药物记录和反馈:护理人员应及时记录患者的用药情况,包括药物的剂量、用法和用量,及时向医生反馈患者的药物反应和不良反应。
医院眼科眼内炎护理常规
眼内炎由化脓菌或其他致病微生物引起的眼内炎症,通常在伤后1~3天发作,眼痛、头痛剧烈、刺激症状明显,视力严重下降,甚至无光感。
一、眼内炎病人视功能有较大损害,治疗时间长,且效果不稳定,故病人心理负担沉重,应做好心理护理并鼓励其坚持治疗,正确用药。
二、积极配合医师进行眼部分泌物的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并根据结果及时使用有效抗生素。
三、指导病人进行相关的检查,鼓励病人坚持球结膜下注射。
四、应用扩瞳剂充分散瞳以防止虹膜后粘连,滴用阿托品时,必须压迫泪囊部2~3分钟,以免泪囊和鼻腔黏膜吸收后中毒,特别是儿童使用时要慎重。
五、经保守治疗无明显效果时,劝其尽早行玻璃体切除术,并联合抗生素和激素进行玻璃体注射。
六、通过各种治疗方式后炎症还不能控制,且视力已丧失者,为防止炎症扩散危及病人的生命而需行眼球摘除手术时,应耐心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以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说明手术的重要性,交代手术注意事项,使其积极配合手术。
七、注意观察眼外敷料有无渗液、渗血及分泌物。
八、指导病人多食高营养、高维生素的饮食及新鲜蔬菜、水果,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做好生活护理。
九、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及时向病人和家属说明病情和治疗的效果,了解病人的心理活动及需求并予以满足;鼓励病人表达自己的担心和不安,交代病人应注意的相关事项,使病人以愉快的心态配合治疗和护理。
遵循眼科护理工作特点提高眼科护理水平揭子英【摘要】眼科护理是一门具有独立专科特色的工作,随着护理学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发展,护理模式也随之发生变化,由单纯疾病护理向整体护理的模式转变,结合眼科专业特点,如何提高眼科护理水平,保障患者权益,优质为病人服务,本文通过制度管理、重视心理护理、防范职业倦怠及优质服务等方面提出了探讨.【期刊名称】《中国民族民间医药》【年(卷),期】2012(021)023【总页数】2页(P148-149)【关键词】眼科护理;制度管理;心理护理;优质服务【作者】揭子英【作者单位】湖北省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眼科,湖北,宜昌,44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眼科护理是一门具有独立专科特色的工作。
不论是中职、还是高职及本科护理专业学生在校学习以基础护理内容多,涉及专科护理知识少。
从教学发展方向改革已出现ICU护理、手术室护理、造口护理等专业护理分支,但眼科专业还缺乏专业护理的培养计划。
随着护理学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发展,护理模式也随之发生变化,由单纯疾病护理向整体护理的模式转变,眼科护理专业自主性发展,在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基础上,结合眼科专业特点,通过工作与学习,不断掌握必要的眼科护理技能,使护理工作独特性与其他专业护理区别开来。
如何提高眼科护理水平,更好为广大患者服务,是从事眼科护理工作者研究的问题[1-2]。
1 加强制度建设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前提1.1 落实卫生部和医院关于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 (试行)》、《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和《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等文件精神,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服务水平,根据卫生部印发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要求,结合眼科实际工作,转变服务理念,努力为病人提供安全、有效、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
1.2 制定科室护理工作制度、疾病护理常规和临床护理服务规范标准,明确临床一线护士,责任护士岗位职责,对科室护理质量监控,每周进行质量控制。
掌握眼科常见护理诊断掌握眼科病人的主要症状熟悉眼科病人的护理技术熟悉特殊病人的护理眼科常见护理诊断1、自理缺陷(nursing diagnosis)2、疼痛(pain)3、感知改变(视觉)(sensory/perceptual alterations,visual)4、便秘(constipation)5、有感染的危险(risk for infection)6、恐惧(fear)7、功能障碍性悲哀(dysfunctional grieving)8、睡眠形态紊乱(sleep pattern disturbance)9、恶心(nausea)10、潜在的并发症(potential complication)11、有受伤的危险(risk for injury)12、知识缺乏(knowledge deficit)13、组织完整性受损(impaired tissue integrity)眼科病人的主要症状1、视力障碍2、视野缺损3、夜盲与昼盲4、眼部感觉异常如眼痛、眼干眼科病人的主要体征1、眼部充血2、视力下降3、眼压升高4、眼球突出(一)外眼手术术前护理1、术前三天术眼点抗生素眼药水,1次/2h。
2、按外眼手术洗眼。
3、心理护理(二)外眼手术术后护理1、卧床休息,观察有无敷料渗血及绷带松紧情况。
2、术后应用抗生素、止痛剂、镇静剂。
3、给予普食或半流食。
4、嘱病人按医嘱服药、换药和复查(三)内眼手术术前护理1、解释手术前后应注意的问题,作好心理护理。
2、了解病人的全身情况。
(如高血压、糖尿病、咳嗽等)3、术前3日开始点抗生素眼药水,1次/2h 。
术前1日剪睫毛,冲洗泪道,冲洗结膜囊4、训练病人能按要求向各方向转动眼球指导如何抑制咳嗽和打喷嚏5、给予易消化的食物。
术前6小时禁食水。
6、作好个人清洁卫生。
7、术晨测量生命体征。
8、进手术室前排空大小便。
9、准备术后护理用品。
(四)内眼手术术后护理1、卧床休息,头部放松,全麻病人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