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肥料学通论教学大纲、实验及实习大纲(修订)
- 格式:doc
- 大小:91.00 KB
- 文档页数:10
1 《土壤肥料学通论》教学大纲
一、 课程教学大纲说明
1.课程性质与任务
《土壤肥料学通论》是高等院校植物生产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生命科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土壤肥料学通论》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土壤学、植物营养及肥料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以达到对学生解决今后在实际工作遇到的土壤及肥料方面的问题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2.教学目的与要求
(1)基本掌握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土壤水气热状况、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土壤的发生、分布、分类及我国主要土壤类型的概述和宁夏主要土壤类型的分布、特性及改良利用方向。了解土壤的培肥、土壤的污染和治理、土壤生态及保护。
(2)了解植物营养发展的动态,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营养功能,植物营养元素缺乏与过剩的主要症状。掌握植物根系和叶片对养分的吸收、运输、分配、同化与再利用,土壤养分的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氮磷钾肥、中量元素肥料、微量元素肥料、复混肥料及固体废弃物的性质与合理施用,施肥对环境及农产品品质的影响。
(3)通过实验和实习使学生掌握并熟练土壤、植物及肥料的基本分析技术和土壤类型的调查及分析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3.适用专业
《土壤肥料学通论》适用于农业资源与环境、农学、植物保护、园林、园艺、蔬菜、森林保护、草业科学等植物生产类专业和生命科学专业类专业。
4.前期相关课程要求
前期要求具有普通化学、分析化学、植物学及生物化学等学科的一般知识,并与植物学和植物生理学课程相衔接,从而系统地构成植物生产类专业的课程体系。
5.教学方式、主要环节与学时分配
教学方式本着课堂教学为主实验实习教学为辅的原则,主要包括课堂讲授、实验、实习和讨论等环节,计划教学总时数86-90学时,其中讲课68-70学时、实验18-20学时、实习半周。
6.考试考核办法
以期中和期末考试为主,考核采取闭卷笔试,另外要求计算实验、实习及平时成绩。
二、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土壤肥料学通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沈其荣主编
参考书目:《土壤学》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朱祖祥主编
《土壤学》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黄昌勇主编
《植物营养与肥料》农业出版社出版,浙江农业大学主编
《植物营养学》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何文寿主编
《宁夏土壤》,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宁夏农业勘察设计院主编。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第一章 绪论(2学时)
内容 基本要求
土壤、土壤肥力和肥料的概念 重点掌握
土壤和肥料学的发展概况 了解 2 土壤和肥料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了解
第一节 土壤和肥料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土壤和肥料学的发展概况
第三节 土壤和肥料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土壤肥力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二、肥料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三、可持续农业中的我国土壤肥料学研究
第二章 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12学时)
内容 基本要求
矿物、岩石、地质作用与地形 了解
土壤矿物质与岩石的风化 掌握
土壤生物与土壤有机质 重点掌握(难点)
土壤水分、土壤空气、土壤热量
土壤水、汽、热调节与氧化还原性 重点掌握(难点)
第一节 地学基本知识 (2学时)
一、矿 物
二、岩 石
三、地质作用与地形
第二节 土壤矿物质与岩石的风化 (2学时)
一、岩石的风化
二、土壤的矿物组成和化学组成
三、土壤的机械组成
第二节 土壤生物与土壤有机质(4学时)
一、土壤生物
二、土壤有机质
第三节 土壤水分(2学时)
一、土壤水分的保持
二、土壤水分的类型和性质
三、土壤水分含量的表示方法
四、土壤水分的能态
五、土壤水分的状况与作物生长
第四节 土壤空气 (1学时)
一、土壤空气的组成
二、土壤通气性
三、土壤通气状况与作物生长
第五节 土壤热量(1学时)
一、土壤热量来源与平衡
二、土壤的热特性
三、土壤温度与作物生长
第六节 土壤水、汽、热调节与氧化还原性
一、土壤水、汽、热的调节
二、土壤氧化还原性质 3 第三章 土壤的基本性质(10学时)
内容 基本要求
土壤的孔性、结构性和耕性 重点掌握(难点)
土壤胶体与土壤吸收性能 重点掌握(难点)
土壤的酸碱性、土壤酸碱反应与作物生长 掌握
第一节 土壤的孔性、结构性和耕性 (4学时)
一、土壤孔性
二、土壤结构性
三、土壤耕性
第二节 土壤胶体与土壤吸收性能 (4学时)
一、土壤胶体
二、土壤吸收性能
第三节 土壤的酸碱性 (2学时)
一、土壤酸性
二、土壤碱性
三、土壤缓冲性
四、土壤酸碱反应与作物生长
第四章 土壤的形成 分布及其分类(4学时)
内容 基本要求
土壤的形成 掌握(难点)
土壤分布规律 掌握
土壤分类 掌握
第一节 土壤的形成
一、土壤圈的概念与功能
二、土壤的形成因素
三、成土过程
四、自然成土过程中的发生学层次和诊断层
第二节 土壤分布规律
一、水平地带性
二、垂直地带性
三、区域性分布
第三节 土壤分类
一、土壤分类的概念
二、土壤分类系统
三、我国土壤分类系统
第五章 我国及宁夏主要土壤类型 (10学时)
内容 基本要求
我国的自然条件与土壤分布规律 了解
我国主要土壤类型概述 了解
宁夏自然条件与土壤分布规律 掌握
宁夏主要土壤类型概述 重点掌握(难点)
第一节 我国的自然条件与土壤分布规律 (1学时)
一、气候条件
二、植被类型 4 三、成土母质
四、我国的土壤分布规律
第二节 我国主要土壤类型概述 (3学时)
一、富铁土与铁铝土土纲
二、淋溶土土纲
三、雏形土土纲
四、均腐土土纲
五、人为土土纲
六、盐成土土纲
第三节 宁夏自然条件与土壤分布规律 (2学时)
一、气候条件
二、植被类型
三、地形及成土母质
四、宁夏的土壤分布规律
第四节 宁夏主要土壤类型概述 (6学时)
一、宁夏水平地带性土壤
二、宁夏垂直地带性土壤
三、宁夏区域性土壤
第六章 农田土壤生态与保护 (2学时)
内容 基本要求
土壤培肥 了解
土壤的污染与治理 了解
农田土壤生态与保护 了解
土壤资源评价 了解
第一节 土壤培肥
一、高产肥沃土壤的特征
二、土壤培肥的基本措施
第二节 土壤的污染与治理
一、土壤背景值
二、土壤污染源
三、土壤污染的防治
第三节 农田土壤生态与保护
一、农田生态系统的生产特征
二、农田生态类型及建立
第四节 土壤资源评价
一、土地资源评价
二、土壤资源评价
三、土壤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七章 植物营养与施肥的基本原理(6学时)
内容 基本要求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 掌握
植物对养分的吸收 重点掌握(难点)
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条件 重点掌握
施肥的基本原理、施肥技术 掌握 5
第一节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
一、植物必须营养元素的概念
二、植物必须营养元素的分组
三、肥料三要素
四、必需营养元素与植物生长
第二节 植物对养分的吸收
一、根系对养分的吸收
二、根外器官对养分的吸收
第三节 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条件
一、植物吸收养分的基因型差异
二、环境因素对植物吸收养分的影响
第四节 施肥的基本原理
一、养分归还学说
二、最小养分律
三、报酬递减律
第五节 施肥技术
一、施肥量的确定
二、植物营养期与施肥
三、施肥时期(或种类)与方法的确定
第八章 土壤与植物营养及化学氮肥(4学时)
内容 基本要求
土壤氮素营养 掌握(难点)
作物的氮素营养 掌握(难点)
常用氮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 重点掌握(难点)
第一节 土壤氮素营养
一、土壤氮素的含量与形态
二、土壤氮素转化及其有效性
第二节 作物的氮素营养
一、作物体内氮的含量和分布
二、氮的生理功能
三、氮的吸收与利用
四、作物氮营养失调的形态表现
第三节 常用氮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
一、铵(氨)态氮肥
二、硝态氮肥与硝铵态氮肥
三、酰胺态氮肥
四、缓释态氮肥
五、氮肥的合理分配与施用
第九章 土壤与植物磷、钾素营养及磷钾肥(6学时)
内容 基本要求
土壤、植物磷素营养与化学磷肥 重点掌握(难点)
土壤、植物钾素营养与化学钾肥 重点掌握(难点)
第一节 土壤、植物磷素营养与化学磷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