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三语文限时训练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43.50 KB
- 文档页数:3
专题三连贯得体专题限时训练(时间:30分钟分值:29分)1.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
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每句不超过12个字。
(6分) 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我们的祖先也曾得到过科学的秘密,率先发明了火药和指南针。
同西方人不同,我们发明火药,①,而是用它来制造奇巧美丽的烟火,②。
我们发明指南针,③,却是让风水先生勘定我们庙堂、居宅及坟墓的方位与走向,使我们的生活中顶重要的“住”,能够选择优美适宜的自然环境。
解析:解答该题时,应根据语境(上下文关系)填写,如①处,根据下文“制造奇巧美丽的烟火”,从其反面联想,不难写出“侵占别国领土”之类的语句。
根据“美丽的烟火”,还可推知②处可填“在节日里享受欢乐”或“渲染节日气氛”等。
再根据①的解题思路,也很容易能填出③的相关内容。
同时,填写时应注意文中的关联词语,如①后的句子中有“而是”,故①处可考虑“不是……”;③后的句子中有“却是”,故③处可考虑“并不(并无)……”等。
答案:(示例)①不是用它来侵占别国领土②使人们在节日里享受欢乐③并不曾向海上获取霸权(每句2分)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
(6分)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
①,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多读而不求甚解,譬如漫游“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②,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如暴发户炫耀家产,以多为贵。
这③,在做人方面是低级趣味。
解析:本题属补写型语言表达连贯题,以主观表述题的形式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根据句中的分号,可以看出①处是谈“少读”的,由“多读而不求甚解”,相应地可以想到“少读如果彻底”等;第②处可以从上句的假设关系推出,因为读得彻底而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那么“多读而不求甚解”一定不会有大的收获,而这一结论,又要和“譬如”的内容相关,因为前文是“虽珍奇满目”,比较接近的就是“眼花缭乱”了。
北京市东城区2015届高三第二学期综合练习(一)语文试题本试卷共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1-7题。
北京胡同的空间形态王彬现在的北京城是在古代都城的基础上进行规划的。
元大都是北京城最早的雏形,它的设计既继承了《考工记》中的营国思想,又根据《易经》有所变化。
按照《考工记》的思想,营建都城的时候,在都城的内部要修筑九条南北走向的道路与九条东西走向的道路。
南北走向的道路称“经”,东西走向的道路称“纬”,“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一轨,是一辆乘车的轴距。
九轨,是指九辆乘车。
能够驰骋九辆乘车的道路,便是首都的干道。
大都基本遵循了这个原则,但是略有变化。
今天北京旧城(二环路以内)的主要道路还是大都时代的延续,只是拓宽、延长了而已。
干道之间,分布着微观道路系统:纤细的火巷与胡同。
今天的东四、西四、南锣鼓巷‘注一带(见附图),专家考证,基本是那时微观道路的遗存。
按照当时设计者的规划,大都的道路分为四种状态,在宽度上依次递减。
首先是大街,其次是小街,再次是火巷,最后是胡同。
这四种状态的道路,有三种称谓保存下来,数量最多的“火巷”则没有延续下来,被后世统称为胡同。
大街二十四步阔,折合今36.96米;小街十二步阔,折合18.48米。
那么,火巷与胡同呢?至今没有查考到文献记载。
明以后,胡同作为北京道路的特殊名称大量出现,并且成为主要称谓。
发展到今天,一些纤细的道路,诸如巷、条、里、院、夹道、廊下等,虽然不叫胡同,但是在北京人的观念里,还是被视为胡同。
甚至以“街”为称的道路,如果狭窄,也往往被看作胡同。
那么,什么是胡同?或者说,胡同的空间形态是什么样子?东西走向与南北平行北京的大街基本是笔直的、平坦的,南北、东西纵横交叉。
与其相比,北京的胡同也大都是笔直的、平坦的,而且绝大多数采取东西走向、南北平行的原则。
高三语文限时训练(四)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蹩进bié 窗棂líng 剥蚀bāo 汀州tīngB.垝垣guǐ 踟蹰chí 踯躅zhí 落枕luōC.瞥见piē 缁衣zī 谛听dì 岑静cénD.青荇xìng 喘气chuǎi 跫音qióng 媛女yuàn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睡一会罢,------便好了。
”小栓依他母亲的话,咳着睡了。
华大妈候他平静下来,才轻轻的给他盖上了满副补丁的夹被。
B.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退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
C.真不知道一个堂堂佛教胜地,怎么会让一个道士来看管。
中国的文官都到哪里去了,他们滔滔的奏折怎么从不提一句敦煌的事由?D.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
至少,也当侵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像一切动了爱情的女子一样,在她心目中,爱情便是整个世界,可是查理不在眼前。
她对老父亲的照顾服侍,可以说是鞠躬尽瘁。
B.巴尔扎克由于他自由的天赋和强壮的本性,由于他具有我们时代的聪明才智,于是面带微笑,进行了令人生畏的研究,但仍然游刃有余。
C.“我┅┅我┅┅我丢了佛来思节夫人的项链了。
”“什么!哪儿会有这样的事!”他们惊惶地面面相觑。
“我去找一找,看看会不会找着。
”路瓦栽重新穿好衣服。
D.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
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之若素,不大愿意搬家。
有在一个胡同里一住住几十年的,甚至有住几辈子的。
4.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A.一天清晨,我又到树林里散步,和我患同一种病症的史同志手里拿着一支猎枪,正在瞄准树上的小鸟。
B.她为了保持自己的风姿,为了超越更久更久的时代,为了漂向更远更远的国度,隐藏了那两条玉臂。
2015届高三模拟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Ι卷(选择题)和第ΙΙ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Ι卷(选择题)(30分)一、(12分)1.下列每组词中加点字的读音相同、字形正确的一项是()A.佳宾/嘉言懿行折中/莫衷一是羁縻/望风披靡B.就座/坐壁上观模仿/摩肩接踵联结/流连忘返C.颔首/撼天动地复辟/弊帚自珍弹劾/荷枪实弹D.巷道/沆瀣一气般配/班门弄斧讣告/名不副实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到记者发稿时,在这次桥梁垮塌事故中已有23人遇难,6人失踪,及善后工作仍在紧张有序地进行。
②多年以后,我们也依然会记得高中三年的美好时光,我们终将分离。
③他在香港出生长大,十几岁时又随父母移民去了国外,普通话不纯正。
④沅水数百年来日夜流经这群山环抱中的湘西小镇,为小镇带来了不竭的生机,此地真可谓,钟灵毓秀。
A. 抢救即使不免水秀山明B. 营救虽然难免水秀山明C. 抢救即使难免水木清华D. 营救虽然不免水木清华3.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人类最宝贵的财富是希望②失去了希望,生命就会枯萎③黄金象征着财富④它是生命的源泉、阳光⑤但却不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⑥人类一切可以没有⑦惟独不能失去希望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④⑥⑦③⑤ C.③⑤①④⑥⑦② D.③⑤①②④⑥⑦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能否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未来的发展中赢得更多的主动,在复杂多变的国际格局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这是我们党面临的国际局势变动的新考验。
B.收集史料不容易,鉴定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大部分史学家主要精力就用在这方面。
C.排球是一个集体项目,与其他运动是不一样的,教练员需要不断摸索,中国队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找到理想的配合。
D.国家广电总局和信息产业部联合发布了《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这一规定旨在加强行业准入门槛,将网上五花八门的视频节目纳入更加严格的监管。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2统一考试语文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
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品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
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观众、听众的再创作。
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
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否定”三个要素。
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断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图像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
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
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
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
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
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只能是文本与“前理解”的统一。
这样,文本与接受就呈现出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文本在相当程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方向,让理解朝它的本义靠拢;另一方面,文 =本不可能将接受者完全制约住、规范住,接受者必然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作品,于是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误读或创造,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不要希望所有的接受者都持同样的理解,也不要希望所有的理解都与艺术家的本旨一致.那样并不意味着艺术作品的成功。
专题八《论语(选读)》的理解和评价专题限时训练(时间:20分钟分值:15分)1.(2014杭州二中高三第五次月考)阅读下面四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5分)(一)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二)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三)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四)处卑贱之位而计不为者,此禽鹿视肉,人面而能强行者耳。
故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
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
(《史记·李斯列传第二十七》) (1)以上材料中所强调的儒家重要思想是: 。
(1分)解析:此题既需要理解每一则材料,又需要对前三则材料的观点进行概括,抓住这几句“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回也不改其乐”“乐亦在其中矣”,就关键字“乐”给出答案。
答案:安贫乐道(2)请简述孔子和李斯的观点的区别。
(4分)解析:根据第(1)题提供的答案,孔子提倡安贫乐道,而李斯认为“人处卑贱之位,而不想着去求取功名富贵,就如同禽兽一般”,追求功名利禄的观点可见一斑。
答案:孔子追求仁道,不以吃穿不好为耻辱,以精神的快乐填充物质的匮乏。
李斯认为卑贱是人生最大的耻辱,贫穷是人生最大的悲哀,所以极力追求利禄,持有功利主义的人生观。
参考译文:孔子说:“读书人立志于追求真理,却以穿得不好吃得不好为耻辱,那就不值得和他谈论什么了。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义的手段得到富与贵,对于我,那些富与贵就如同天上的浮云。
”人处卑贱之位,而不想着去求取功名富贵,就如同禽兽一般,只等看到现成的肉才想去吃,白白长了一副人的面孔勉强直立行走。
限时综合规范训练2(用时:45分钟满分:55分)一、语言基础知识(9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黄山的奇绝风光于春风之中忘情地展示着自然的巧夺..天工,于春暖之中无尽地传递着休闲舒适的温馨快感。
B.北京市通州区于家务乡共有380对金婚老人,五十年相濡以沫....,他们凭着始终如一、不离不弃的精神,携手走过了一万八千多个日日夜夜。
C.2014年,中国大熊猫将“落户”比利时天堂动物园,该园园长埃里克表示,照顾熊猫的喂养团队将百分之百采用中国员工,确保它们得到无所不至....的照顾。
D.经过一番讨论,沈厂长最终决定收缩产品线,将大企业熟视无睹....而小企业又无法上规模的窗框钢作为主导产品。
答案 B解析B项“相濡以沫”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
A项“巧夺天工”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
误用对象。
C项“无所不至”指凡能做的都做到了(用于坏事)。
褒贬误用。
D项“熟视无睹”,虽然经常看见,还跟没看见一样,指对应关心的事物漠不关心。
不合语境。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普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乌克兰倒向欧洲,而力争将它拉入以俄罗斯为主导的“欧亚联盟”范畴。
B.集体自卫权是指,在与本国关系密切的国家遭受其他国家武力攻击时,无论自身是否受到攻击,都有使用武力进行干预和阻止。
C.事实上法国邮政业这几年的业绩一直不容乐观,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所接收的邮件数量越来越少,要想有长远发展势必需要作出重要的战略转型。
D.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同日也表示,互联网金融可以扩大对小微企业的供给,加强老百姓投资渠道,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答案 C解析A项句式杂糅,去掉“的目的”或“为了”。
B项成分残缺,在“阻止”后加“的权利”。
D项搭配不当,将“加强……渠道”改为“拓宽……渠道”。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山与水相依最美。
山因水而光润,而灵秀,而葱茏。
2015届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2015.4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页。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答题纸及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 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 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不能写在试卷上;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笔和其他笔。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 第Ⅱ卷第六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第Ⅰ卷(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与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麻痹(pì)纤纤玉手(xiān)绩优股不可思议B.拓印(tà)明眸善睐(móu)一幅画再所不惜C.墓碣(jié)履险如夷(lǚ)观摩课因缘巧合D.铁砧(zhēn)蜚短流常(fēi)仪仗队毋庸讳言2.依次填入下列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的东西。
但是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他知道自己要灭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的优势,而宇宙对此一无所知。
A.软弱纵使尽管 B.脆弱纵使因为C.脆弱虽然尽管 D.软弱虽然因为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A.多西是乔布斯精神的继承者,他看起来沉默寡言,但如果谈论到货币问题,他立刻就会口若悬河,甚至会给你上一节这方面的历史课。
B.韩敏不仅精于人物和花鸟,其他画种也有不少成就。
这种雅俗共赏、涉猎广泛的创作态度,恰恰正是海派绘画最突出的特色。
C.至此,因继承引发纷争并绵延5年之久的历史积案圆满地执行终结,当事人之间10余年的恩怨纷争也一笔抹杀,确保了清江水布垭水利枢纽工程的正常建设。
限时综合规范训练14(用时:45分钟满分:43分)一、语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歼.灭(qiān)同胞.(bāo)撩.头发(liāo) 不落窠.臼(kē)B.粗糙.(cāo) 星宿.(sù)撂.挑子(liào) 戎马倥偬.(zǒnɡ)C.匀称.(chèn) 濒.临(bīn)吝.啬鬼(lìn) 杀一儆.百(jìnɡ)D.洞穴.(xué) 譬.如(pì)紧箍.咒(ɡū) 乳臭.未干(xiù)答案 D解析A项“歼”读jiān。
B项“宿”读xiù。
C项“儆”读jǐnɡ。
2.(2014·浙江一级达标学校联合测试)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国土资源部负责指导监督全国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应基本做到登记机构、登记薄册、登记依据和信息平台“四统一”。
B.抗战纪念日和公祭日的确定,有助于向中国的后代和全世界传播历史的真相,压制极少数右冀势力的翻案倾向。
C.一些县处级领导随意配备秘书是严重脱离群众的行为,这种不正官僚之风,破坏了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渔水之情。
D.从局部的观测与研究看,风电场的减风效果非常明显;而其对于全球性的气候影响,目前为止还只是基于气候模式推演出的结论。
答案 D解析A项薄—簿。
B项冀—翼。
C项渔—鱼。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总担心被黑被挤被“打酱油”,就会使普通百姓竟至..整个社会缺乏对公平竞争的信心,提出“平安中国”,就是让老百姓身心都安全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B.中学生徐砺寒在放学途中不慎碰坏了他人轿车的后视镜后,留下了一张道歉纸条,他从善如登....的诚信举止让人深受感动,也向社会传递着一种托举向善的正能量。
C.党的十八大擘画..了中国这个新晋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努力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蓝图,因为任何一个大国的崛起,不仅伴随经济的强盛,也伴随文化的昌盛。
2015年高考压轴冲刺卷·山东卷(三)语文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蓦.(mò)然吐.(tù)槽眩.(xuàn)晕屡见不鲜.(xiān)B.绯.(fēi)闻号召.(zhào)唆.(suō)使噤.(jīn)若寒蝉C.布衾.(qīn)荸.(bí)荠跻.(jī)身前倨.(jù)后恭D.蹩.(bié)脚发酵.(jiào)泥淖.(zhào)心广体胖.(pán)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央视播出专题节目,揭露过多的垃圾文件是导致智能手机运行速度变慢的原凶,并采访猎豹清理大师的工程师,请他为消费者提供解决方案。
B.女子就像散文,她一定是安详和美丽的;即使没有雍容华丽的外表,眉宇间流淌的气质一定会淡雅、简约,给人一种非常愉悦的视觉享受。
C.传统产业是否日薄西山,完全取决于技术和理念的创新;国人蜂涌去日本买马桶盖一事说明,世上本没有夕阳的产业,而只有夕阳的企业。
D.腾讯产品占领市场份额的秘密在于通过帐号的捆绑,把数据输送到后台进行统计分析,第一时间就知道你喜欢听怎样的歌、玩怎样的游戏。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观影抒言,各谈体会,一个再正常不过的文艺交流,如今却裹挟了太多的不满、辱骂和对抗,一种兼容并包的胸怀在开放的网络世界似乎难觅形迹..。
B.当你觉得自己是最大的受害者,所有的凄苦都集中在一人身上时,你可否知道,真正带给你巨大痛苦的,常常..不是发生的事情,而是你对事情的看法。
C.除了维也纳儿童合唱团、巴黎木十字合唱团外,圣菲利浦男孩合唱团是当今全球最受瞩目的新起之秀,目前正以令人匪夷所思....的速度与魅力席卷欧美日本。
D.这份调查报告对中国贫困农民的记录是如此具体而微....,具体到每一个家庭,再拆取出每一个人物的一天、一年、一生,不惜笔墨,肌理寸寸分明。
2015届高三语文限时训练3
班级姓名座号成绩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熬药
吴克诚
所谓的药大都是些亡去很久的草。
长得正好的草是不配叫药的,即使硬放进药屉,不久它也会烂掉,因为它未经洒、烘、焙或炒——九九八十一劫,少了一劫,也不能成药。
所以药都身世沧桑。
身世沧桑的药只能以文火慢熬。
我喜欢这个“熬”,“煎药”的煎太轻薄,与药的身世不协调。
急火出菜,文火出药——饱经沧桑之心,除了以文火轻拢慢捻,是断不能把它再打开了——且看文火不疾不徐在药锅底下缭绕——缭绕成花的瓣,那么锅中药就是瓣中蕊了,熬着熬着,蕊心舒开,尘封已久的沧桑便一丝一缕地倾吐出来。
越王勾践很善用文火熬药。
越国病入膏盲,他却不慌不急,他用去二十多年的光阴,来熬一服复国之药。
伍子胥在这方面可就逊色了,他输在一个“急”字上,一急,药糊了。
急火攻心,自己当然也在劫难逃。
沧桑是苦涩的,所以药都苦。
苦药祛病。
魏征是个善献苦药的人。
唐太宗善喝苦药。
虽然有时他也会紧皱眉头,但他最终还是咽了下去。
纣王咽不下去,渐渐就百病缠身了。
病是潜伏着的阴谋,肉眼一时半会儿很难看到,它一旦现出山水,就势如破竹了。
小孩子理解不了药的苦心,所以小孩子总拒绝好心好意的药。
我甚至都拒绝走进父亲的药房——我至今仍记着那个春夜,月色正好,我溜进父亲的药房,倚着门,看他熬药。
摇曳的烛影里,父亲被药拥着,也如一味药了。
药香如蝶,满室翩跹。
父亲说:“过来啊,过来叫药熏熏。
”我可不愿让它熏,我一扭头,转身就跑,一地花影都被我踩碎了。
今夜,父亲故去整已十年。
当初那些被我踩碎的花影仍在。
春夜也在。
月也正好。
可是再也不会有人唤我熏药……
当初面对那些苦药,我真不应拔腿就跑……
从生到老,谁能离得了那些药?从生到老,谁能说清,究竟要咽下多少药?
(选自2003年第6期《散文》,有改动)18.从文中看,“药”有哪些特征?(4分)
答:
19.文中为何说“父亲”“也如一味药了”?请作简要解释。
(5分)
答:
20.第八段写了一件“我”不愿熏药的小事,请结合上下文,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6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利州①
汪元量②
云栈遥遥马不前,风吹红树带青烟。
城因兵破悭歌舞,民为官差失井田。
岩谷搜罗追猎户,江湖刻剥及渔船。
酒边父老犹能说:“五十年前好四川!”
【注】①利州:今四川广元。
②汪元量:宋末元初诗人。
(1)该诗首联第二句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4分)
(2)结合全诗内容,谈谈“五十年前好四川!”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分)
三、1、根据语境在所给出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6分)
有一青年轻视老人。
一天,在园林中遇到一位老人,两人边走边谈,见到一丛鲜艳的花,青年说:“青春就像这花一样,①,”又看了一眼花丛下的一些落叶,说②,,。
”
老人说道:“你的比喻也对也不对,如果你是鲜花,我就是果实。
……”
年轻人还不服气,“要是没有鲜花,哪来的果实呢?”
老人笑了笑:“是啊,所有的果实都曾经是鲜花,然而③。
”
2、不增删不更改下面这句话的任何一个字,改为意思不同的另一句话(6分)
原句:他像落地的枯叶一样,虽然护住了红花,自己却化作了污泥。
改句:
(2),而不知其所止;,羽化而登仙。
(苏轼《赤壁赋》)(3),。
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限时3参考答案
1.沧桑,苦涩,馨香(答“祛病”不恰当,“祛病”为“药”的功效。
)(4分,答对两点3分)
2.①父亲也有如草药一样的沧桑经历;②父亲积累了为人处事的药方;③父亲养成了用药治人的能力。
(要理解本文“药”的双关意义、象征意义)5分
3.①用“我”经历的小事来例证小孩子不解药、拒绝药,现身说法,增强了说服力、感染力;②承上意在说明不解药、拒绝药的人无异于小孩子;③为突出下文“我”因不愿熏药而后悔、内疚,以及对父亲的良苦用心的理解和怀念作辅垫。
(每点2分)
二、(1)①动静结合,“风吹”“红树”“青烟”构成了“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艺术效果。
②视觉上的色彩描写,红树,青烟相互映衬。
(任答一点给2分)
作用营造了一种孤寂、荒凉的氛围,为全诗奠定凄凉悲苦(哀伤)的感情基调。
(2分)(2)既表现出对故国安定生活的无限怀念,有表现了成为亡国遗民的哀痛和悲伤。
(3分)
三、
1、光华闪耀,朝气蓬勃。
②老年就像这叶一样,枯败凋零,自惭形秽。
③并非所有的鲜花都有果实。
(所填内容意思对即可,注意①②两处结构相同,内容相对,③处与其前句结构相近,内容相对。
)
2、他像落地的枯叶一样,虽然化作了污泥,自己却护住了红花。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苏轼《赤壁赋》)
(3)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