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习作指导方案“我做了一项小实验”》
- 格式:doc
- 大小:641.50 KB
- 文档页数:5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教案第【1】篇〗《我做了一项小实验》三年级语文教案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做了一项小实验》三年级语文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1、能借助图表记录自己做过的一项小实验,能按顺序将实验过程写清楚。
2、能根据要求与同学互评习作,并尝试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做一项小实验。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能借助图记表示自己做过的一项小实验,能按顺序将实验过程写清楚。
【教学过程】一、交流谈话,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写的作文是(板书:我做了一项小实验)。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我们学过的哪一篇课文呢?(预设:《蜜蜂》)2、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这篇课文的实验内容呢?法布尔为了验证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实验,证实蜜蜂确实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二、借助图表回忆实验情景。
1、翻开课本第56页,借助图表说说《蜜蜂》一课的实验情景。
课件依次出示:实验名称:验证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实验准备:蜜蜂、纸袋、白色记号笔。
实验过程:第一步,把捉来的蜜蜂放在一个纸袋里。
第二步,在捉来的蜜蜂身上做白色的记号。
第三步,在四公里远的地方放飞。
第四步,检查蜂窝。
实验结果: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2、你做过什么小实验呢?向大家介绍一下。
全班交流。
3、根据图表在课本上把小实验的情景填写完整。
三、写作要求。
1、先把实验名称和实验准备介绍清楚。
2、把做小实验的经过写清楚,可以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的句式。
3、还可以写一写自己做实验时的心情、实验中的有趣发现等。
四、试写初稿,进行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写作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人教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教案一、导入新课(5分钟)首先我要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平时喜欢做科学实验吗?有没有一次小实验让你们印象深刻,觉得非常有趣呢?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那次实验的过程,思考实验中你的感受以及实验给你带来的启发。
接下来我们将一起进入今天的主题——学习如何描述一次自己亲自完成的实验过程。
我们将会通过阅读范文了解怎样详细而生动地去描述实验的过程,并且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和对实验的深入思考。
同时我们也会学习如何将这次实验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读者感受到实验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好了让我们一起开始今天的课程吧!1. 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回忆自己曾经做过的实验经历展示与实验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片段,引发学生的共鸣。
例如:展示简单的化学小实验、物理小实验或者生活中的小实验等,让学生看到熟悉的场景,勾起他们对实验的美好回忆。
教师提问:你曾经做过哪些小实验?你可以描述一下你做过的那个小实验的过程吗?让学生思考片刻后,邀请几位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实验经历。
每位学生讲述自己实验的过程、观察到的现象以及得出的结论。
其他同学可以提问或者补充。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当你做这些实验的时候,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是兴奋、紧张还是好奇?这个实验给你带来了哪些收获和启示?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强调实验过程中的乐趣和收获,让学生意识到实验不仅仅是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更是培养自己观察力、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2. 介绍本次习作的主题和要求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我做了一项小实验》的习作课堂。
本次习作的主题是:分享自己的实验经历,通过实践探索科学的奥秘。
要求同学们选取自己最近做的一项实验,可以是课本中介绍的实验,也可以是自己生活中感兴趣的小实验。
实验内容没有特定的限制,关键是要将自己的实验过程以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的结论描绘得生动具体。
通过写作我们不仅要展现出实验的过程,更要体现出实验中的发现以及实验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和乐趣。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教学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教学第【1】篇〗[教学反思]本次习作我从审题目要求、审习作内容、例文展示、探究写作方法这几方面指导学生写作,然后对学生在习作中表现出来的问题进行指导,最后由学生独立修改。
教师的适度指导,可以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教学第【2】篇〗加强实验教学工作是贯彻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为进一步提高小学实验的管理水平和能力,以及实验室材料实现科学化、分类、分档、档案管理,加强实验水平和实验效果,更好,更全面地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发展。
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如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特制定本校实验教学工作计划。
一、理化生实验技能方面要求1、实验操作技能:如认识、选择和正确使用基本仪器;在理解实验方案的基础上编制实验步骤,按规范要求进行实验操作;排除实验中的常见故障等技能。
2、处理数据、完成实验报告的技能:如设计记录表格、正确观察读数、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实验误差和设计实验报告的技能。
3、研究、改进实验和自制教具、学具的初步技能:如能以理化生的原理、思想和方法为指导,结合实际进行初步的实验设计。
二、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目前还没有反观察作为获取知识的一种手段,没有把观察跟注意力、思维力结合起来,作为发展学生可持续学习的一种途径。
因而,目前中学生的观察普遍存在以下的缺陷:1、观察目的性不明确;2、不善于完整,全面地进行观察;3、经常忽视隐蔽在现象后面的本质;4、抓不住稍纵即逝的现象;5、往往把现象和结论混为一谈;教育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我们认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是理化生教学的一个突破口;因此,如何进行正确时培养和引导学生观察能力的训练和提高的是件刻不容缓的事情。
针对我校学生实际,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动手技能是我们实验室的主要工作,我想通过努力达到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实验;
2.掌握实验的步骤;
3.能够用文学方式写出自己做实验的过程。
教学重点
1.实验的步骤;
2.写实验的过程。
教学难点
1.如何用文学方式写出实验的过程。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实验框图,告诉学生这是一个实验过程,并介绍实验的概念。
2. 示范实验的步骤
教师决定一项简单实验,例如学生自制肥皂液。
教师逐步演示实验的步骤,让学生跟着操作。
3. 学生实验并记录过程
学生根据教师演示的实验步骤,自己进行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记录每个步骤的结果和观察。
4. 分组讨论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实验的步骤和记录的过程,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实验的步骤。
5. 小组展示
各小组派出一名代表讲述他们自己的实验过程以及实验结果。
6. 教师指导写习作
教师指导学生写《我做了一项小实验》这篇习作,要求他们用文学方式写出实验的过程。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份实验步骤的模板作为参考。
课后作业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记录和习作模板,写一篇自己的《我做了一项小实验》习作,并在下节课前交给教师检查。
总结
通过这堂课,学生掌握了实验的步骤,了解了实验的概念,并且能够用文学方式写出自己做实验的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和写作能力。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优秀范文6篇(好词、优秀开头、优秀结尾)好词积累:紧张气氛:扣人心弦心潮澎湃忐忑不安热闹气氛:议论纷纷兴高采烈闹哄哄安静气氛:鸦雀无声静悄悄肃静优秀开头:1、开门见山式:老师让我们周末在家尝试做个小实验,并写一个简单的实验报告,做什么实验呢?就做“让鸡蛋浮起来”的实验吧!2、据说式:据说,清水加盐可以让鸡蛋浮起来,对此,我半信半疑,“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决定做个实验来验证一下。
3、设问式:同学们,如果我告诉你们我可以让鸡蛋在水中浮起来,你们相信吗?看样子是不信了,那快快跟我一起来见证奇迹吧!4、“啊,胡椒粉和盐巴分开了。
”三(5)班传来一阵欢呼声。
他们正在进行一个实验。
5、记得妈妈在厨房做菜时,有时候不小心把胡椒粉与盐巴混在一起,总要抱怨这个佐料要重新买了。
没想到今天老师带我们做的实验,恰好可以解决妈妈的苦恼。
优秀结尾:1、感受式:鸡蛋浮起来这个小实验给我的生活增添了乐趣,也使我增长了见识,今后,我一定要多探索,去发现更多奥秘。
2、引用呼吁式:“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亲自实验让我受益匪浅,你也快来动手试一试吧!3、这个实验不仅有趣,还告诉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科学,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就会发现许多的奥秘。
范文一:迷宫里的土豆芽植物的生长具有向光性吗?我做了个实验,得到了启示。
首先,我准备了一个发了芽的土豆,一个有盖子的鞋盒,一个平底的小容器,一些厚纸板,胶水以及一把剪刀。
一切准备就绪后,我带着疑惑与激动开始了实验。
我先用剪刀在鞋盒的侧边剪开一个边长大约3厘米的正方形小孔,一个迷宫的“出口”就完成了。
然后用厚纸板剪出适宜的大小、形状,并在鞋盒里拼出一个锯齿形的迷宫,再用胶水固定。
哼!这回看你怎么长出去!接着,我将土豆放入准备好的容器内,再将容器放在迷宫的“起点”上,使土豆与小孔分离。
我有些得意,认为土豆的芽不大可能“走”出迷宫。
最后我满怀期望地盖好鞋盒的盖子,把鞋盒放在那一盆繁茂的吊兰边上,沐浴着充足的阳光。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教案与反思第1篇】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教学目标1.能借助图表记录自己做过的一项小实验,能按顺序将实验过程写清楚。
2.能根据要求与同学互评习作,并尝试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重难点结合生活体验,调动多种感官观察事物,能按顺序把实验的过程写清楚。
教学策略1.依托课文,增强学生感性认识本单元《花钟》《蜜蜂》《小虾》这3篇课文,启发学生留心观察事物,并对把事物变化的过程写清楚有了感性的认识。
尤其是《蜜蜂》这篇课文,从表达的顺序及表达的方法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2.利用图表,引导学生完整表达教材里面设计了一个图表,涵盖“实验名称”“实验准备”“实验过程”“实验结果”,有助于加强学生的记忆,提示学生将实验的全过程清楚地描述出来。
3.理清逻辑,帮助学生有序表达在指导学生写作的时候,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这样表示逻辑顺序的词,把实验的过程按先后顺序写清楚,既做到言之有物,又达到言之有序的效果。
教学准备牙签、水盆、清水、肥皂、方糖和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尝试借助图表把实验的过程说清楚并完整记录下来。
2.学会运用“先……接着……然后……最后……”这样的句式,有序地表达。
教学过程板块一仔细观察,有序表达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根小牙签在水里旅行。
这时,前方掉入一块方糖,牙签旅行的方向会发生怎样的改变呢?若是丢入一块肥皂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做一项小实验。
(板书:一项小实验)2.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认真观察。
教师把牙签小心地放在水面上,取一块方糖放入水盆中离牙签较远的地方,引导学生观察牙签是否会向方糖的方向移动。
实验结束后,教师再换一盆水,取一块肥皂放入水盆中离牙签较近的地方,再观察牙签会向哪个方向移动。
3.有序引导学生说实验过程。
(1)说实验名称及做实验的原因。
(2)说实验的过程:准备—开始—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导学案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导学案第【1】篇〗三年级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教学目标:1.借助图表回忆做实验的情景,将图表填写完整。
2.能够流畅地介绍自己做实验的情景。
3.把实验经过写清楚,并能细致生动地记录自己的观察过程。
4.适当加入做实验时的心情和有趣发现等。
教学重点:把实验经过写清楚,并能细致生动地记录自己的观察过程。
教学难点:适当加入做实验时的心情和有趣发现等。
教学准备:准备一只烧杯、一杯清水、一只生鸡蛋、一盘盐、一把汤匙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语:世界上什么最神奇?科学的力量最神奇。
科学,能让太阳为人类烧水、煮饭,能让机器人代替潜水员到海底探险。
科学,能让远隔重洋的亲人面对面地对话……科学能够改变世界,科学能够创造未来。
今天,我们做一个科学小实验。
【设计意图:虽然是小实验,但开头就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也许因为此次实验学生热爱了科学。
】1、培育思维1.实验开始前,你想说什么?2.做这个小实验,需要准备哪些器材?谁能说一说,请用上数量词。
【设计意图:练习了数量词的用法,让学生养成规范用词的好习惯。
】3.首先先看老师做,然后再分组做。
你做的时候注意观察、思考。
因为做完实验后还要进行小组间的比赛。
比赛内容是说一说你是怎么做实验的?做实验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板书:做、看、想)【设计意图:先明确要求,就是明确了目的,再进行实验,有的放矢。
】实验1:老师把鸡蛋轻轻放入清水中。
学生接着做此项实验。
学生先在小组内练说,练说约三分钟后再出示优美的词语和句子,选择运用所给的词语和句子再次进行练说,最后进行小组间的比赛,老师仍然在表格内评分。
提供的词语:描写观众的词语:目不转睛欢呼雀跃议论纷纷争先恐后一眨不眨伸长脖子描写鸡蛋鸡蛋变化的词语:晃晃悠悠摇摇摆摆慢吞吞描写鸡蛋鸡蛋变化的句子:鸡蛋像个潜水员慢慢沉入水底。
教学过程学习任务一:激趣导入,明确习作任务1.同学们,你们喜欢做实验吗?下面跟老师一起做一个有趣的小实验。
2.这个实验的名称叫“坚强的白纸”。
将尺子放在桌子上,三分之一在桌子外。
把A4纸铺在桌面上,并盖住尺子。
然后用较大力气快速击打尺子,尺子会蹦起来吗?通过实验发现,A4纸几乎不动,阻止尺子跳起来。
3.是不是很神奇?这就是科学的力量。
亲自动手实验是一项刺激、有趣的活动。
你最近做过什么小实验?4.明确习作内容。
写一写自己做的一项小实验。
写的时候,可以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这样的句式,把做小实验的经过写清楚;还可以写一写自己做实验时的心情、实验中的有趣发现等。
学习任务二:审清题目,探讨交流1. 这次习作要求我们回忆一下自己做小实验的情景,把做实验的过程告诉大家。
2.学生交流。
预设:我做过筷子的神力的实验;我做过带电的报纸的实验;我做过胡椒粉与盐巴的分离实验;我做过带电的气球的实验;我做过瓶内吹气球实验。
3.大家做过的实验可真多啊!下面找一个你感兴趣的、条件又允许的实验做一做,填写实验图表。
学习任务三:明晰思路,写法指导1.写法指导。
(1)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实验。
写作之前,先回忆一下自己平日里做过的小实验。
可以是科学实验,也可以是自己设计解惑的生活小实验。
选择其中印象最深、感受最深的一项实验进行写作。
(2)制作简单实验记录卡,帮助回忆实验情境。
可以先借助图表回忆一下做小实验的情景,梳理清楚自己做实验的初衷、目的、过程和结果、感想等等。
(3)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将实验经过写清楚、写具体。
例如:先……然后……接着……(4)在描写实验过程中加上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2.我们通过一个实例具体展示。
(1)选择感兴趣的实验:让纸屑跳舞(2)填写实验图表。
(3)借助表格,说一说实验经过。
实验要开始了,我将准备好的直尺、毛面布料、小纸片放在桌子上。
首先,我将小纸片撕成一厘米左右的纸屑,放在盘子里。
接着,我拿起尺子和毛面布料进行摩擦,感到尺子微微发热时,将它靠近纸屑,并上下缓慢移动。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教案【第1篇】【课堂回放】第一板块:激趣导入观察胖大海样子师:第四单元我们观察了《花钟》,发现了植物不同的开花时间;看到了法布尔的《蜜蜂》实验,发现了蜜蜂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洞察了《小虾》,了解了小虾的生活习性。
自然界是如此奇妙,只要留心观察,就会有新发现。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个有趣的小实验吧。
(师提前将一粒胖大海放在不透明的纸盒子里,故意将纸盒子摇出声音,吸引学生注意。
)师:谁想来摸一摸?注意:只能摸,不能看。
生1:表面有些凹凸不平,感觉像个小石头。
生2:很小,硬硬的,是不是个小核桃?师:通过触摸,我们感觉到了这个物体的一些特点。
那它到底是什么呢?你们想看看吗?现在请每个小组的组长上台来领取一颗。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师:我注意到同学们,有的看,有的闻,有的听,有的甚至想咬一口。
来分享一下你们都观察了它的哪些方面吧。
生1:我观察了它的颜色和大小。
它很小,只有我的一个手指头那么大。
生2:它是咖啡色的,两头尖,中间鼓,像眼睛或是梭子。
生3:它是椭圆形的,像一个小橄榄球。
师:看到它的花纹,你想到了花生壳,这种方法叫做联想。
联想,可以让我们的表达更具体。
其他同学觉得它的花纹像什么呢?生1:我觉得像树皮。
生2:就是缩小版的扁核桃。
师:前面几位同学,都是用眼睛观察到的,还有别的观察方法吗?生1:我摇了几下,没有声音;闻了闻,好像有股淡淡的中药味。
生2:我使劲捏了捏,捏破了一条缝,里面似乎有个小石头,很硬。
师:我们通过摸、看、闻等从多个角度仔细地研究了这个物体。
我们把这种运用多种感官进行的观察,称为真正意义上的观察。
(板书:观察)师: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试着把刚才观察到的连起来说一说。
先试着说给自己听听,可以选择一个方面,也可以选择几个方面。
生:它很小,只有3厘米长,和我的大拇指差不多。
它的样子很奇怪,两头尖,中间圆,而且硬硬的,有点儿像一颗棕色的核桃。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八篇范文参考范文一:《烧纸船》今天我在《我们爱科学》这本书里看到了一个小实验,实验的名字叫“烧纸船”。
我觉得很有趣,就决定做这个实验。
做这个实验需要两个桶、一个折好的纸船、一杯水和一个打火机。
我先拿来两个装奶粉的桶,然后用白纸折了一个纸船,把它放在两个奶粉桶上,就像一座桥。
接着我又端来一杯水,最后找来了一个打火机。
准备工作做好了,我就开始做这个小实验。
我先往纸船里倒满水,然后把打火机放到纸船下面,点着了火,火焰在纸船下面燃烧着,忽上忽下地跳跃着。
我目不转睛地盯着纸船,观察它的动静。
过了一会儿,我把手伸进水里,发现水还是凉的,只能继续等。
又过了一会儿,水上冒起了热气,水还是不怎么热。
又过了一会儿,水中冒出了许多小气泡,我知道水已经很热了,可是纸船还是没有烧坏。
通过查资料,我知道了这个实验的原理,原来是水吸收了大量的热量,所以纸达不到燃烧的温度,纸船就不会燃烧起来了。
这个实验使我明白了,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
评语:看到这个题目就会让人好奇,烧纸船会有什么结果呢?小作者按顺序有条理地记叙了这个实验的经过,还写出了自己的收获,很具体。
范文二:《科学小实验》今天,老师说要领我们做一个科学小实验,名字叫吹乒乓球。
我们听了,真是胸前挂钥匙——开心!只见老师先将一张白纸卷成一个圆锥形,然后用胶布粘住漏斗,上口很大,下口大约有一厘米。
这样,一个“纸漏斗”就做成了。
老师又拿出一个金黄色的乒乓球,由上口投入漏斗,问我们:“由下口用力往上吹气,会不会将球吹飞?”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回答,有的说会,有的说不会。
我想:乒乓球那么轻,肯定会被吹起来的。
老师用力往上吹气,吹了好几次,都是先快飞出来时,又掉了下来。
接着又找杨智博来吹,他说自己肺活量还1800呢,结果一样,失败!张欣义自告奋勇上台,自吹自擂:“我一年级时肺活量都2000了!还是我来吧!”他吹得脸红脖子粗,可还不成功。
习作指导方案
“我做了一项小实验”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本次习作内容是“我做了一项小实验”。
要求学生先回忆自己做过什么小实验,再借助图表整理小实验的主要信息,要把实验名称、实验准备、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写清楚。
在写作的过程中,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这样的句式,把做小实验的经过写清楚;还可以写一写自己做实验时的心情、实验中的有趣发现等。
写完后,交换读一读,再评一评:实验过程是否写清楚了?有没有用得不合适的词语?
教学目标
1、把实验名称、实验准备、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写清楚。
(重点)
2、在写作的过程中,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这样的句式把做小实验的经过写清楚。
(重点)
3、写出自己做实验时的心情或实验中的有趣发现。
4、学习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准备实验器材。
学生准备:课前做小实验。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世界上什么最神奇?科学的力量最神奇。
科学,能让太阳为人类烧水、煮饭,能让机器人代替潜水员到海底探险。
科学,能让远隔重洋的亲人面对面地谈话……科学能够改变世界,科学能够创造未来。
今天,我们一起做一个科学小实验——会游泳的鸡蛋。
设计意图:以做科学小实验为切入点,为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既调动了学生
学习的积极性,又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二、师生合作实验,指导观察
1、师拿出实验器材一一展示(量杯、水、生鸡蛋、盐),指导学生观察,记住这些器材。
2、师生合作,进行实验。
(1)猜一猜。
把鸡蛋放到这个盛着大半杯清水的量杯里,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
(2)做一做。
请一名学生参与实验,把鸡蛋放入量杯里。
指导学生仔细观察鸡蛋的状态。
(鸡蛋沉到了杯子底。
)
(3)加一加。
师在量杯里按勺加盐,并搅拌,引导学生猜测鸡蛋的变化。
(4)看一看。
仔细观察老师加了多少盐,鸡蛋分别有怎样的变化?
(5)想一想。
最终鸡蛋浮起来了,是什么原因?
(6)讲一讲。
教师讲解实验原理。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合作做实验,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使学生在身临其境的实验中,获得直接的体验,为下面的习作作好准备。
三、指导写作
1、填一填。
按照图表,说一说实验名称、实验准备、实验过程、实验结果。
2、说一说。
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这样的句式,把实验过程说一说,并说一说自己做实验时的心情。
预设:
生1:老师拿了个鸡蛋,说要放进杯里,我想:鸡蛋会浮起来还是沉下去?
生2:鸡蛋一开始沉到了杯子底,我叹了口气,果然不出我之所料。
鸡蛋重,肯定要沉到底。
生3:后来老师向水里加盐,我仔细看着,好奇地想:加盐会出现什么现象?老师加了三大勺盐,可是鸡蛋还是稳稳地趴在杯子底。
生4:老师把近半袋盐都放进去了,我惊奇地发现:鸡蛋晃晃悠悠地浮起来了。
真有趣!
生5:老师,我想知道为什么向水中加盐,能让鸡蛋浮起来。
…………
3、讨论交流,习作。
师:如果我们要把这个实验写下来,该怎么写呢?
(1)要按顺序写。
(可按照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的顺序来写。
)
(2)要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这样的句式详细描写做实验的步骤,并把当时的心情穿插在字里行间。
最后写写自己的感受。
4、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
本次习作内容是“我做了一项小实验”,要求把实验名称、实验准备、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写清楚。
在写作的过程中,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这样的句式写清楚实验过程。
如果你知道科学原理,还可以把科学原理介绍一下。
除了课上做的这项实验,还可以写一写自己做过的、印象深刻的实验。
5、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在课上的现场实验后,教师指导了学生进行交流。
学生进行习作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梳理习作要点,抓住了重点,解决了学生的困惑。
学生自然打开了话匣子,变得有话可写,有章可依。
即使写自己做的其它实验,也能有样可学了。
四、分享评议,自主修改
1、学生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同学听,评一评:实验过程是否写清楚了?有没
有用得不合适的词语?反复朗读,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习作。
2、在自己修改的基础上,互相交流,合作修改。
在小组内读一读自己的习作,对照要求再互相评一评,改一改。
3、学生独立修改。
设计意图: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本环节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习作。
在与他人的交流中,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进行学习,并且指导学生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作文,提高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
范文引路
一次科学小实验
有一次读杂志,我在上面看到了一个有趣的科学小实验——瓶子“吃”鸡蛋。
①
一个星期日的早晨,妈妈为我煮了两个鸡蛋,我吃掉了其中的一个,当把另一个鸡蛋的蛋壳剥掉时,我的脑袋里突然冒出一个问号:瓶子真能把鸡蛋“吃”进去吗?看来只有通过实验来证明了。
②
首先
..,我按照杂志上的说明,准备了
实验材料:一只煮熟的鸡蛋,瓶口比鸡蛋
稍稍小一点的玻璃瓶,一些细沙,酒精,
棉球,火柴。
接着
..,我将适量的沙子铺在
玻璃瓶底部,然后
..把酒精洒在棉球上,再
用火柴点燃后扔进玻璃瓶中,最后
..③用剥
掉壳的熟鸡蛋堵住玻璃瓶口。
只见棉球上
的火熄灭后,奇迹出现了——鸡蛋掉进了
玻璃瓶里,它真的被玻璃瓶“吃”掉了!我立刻兴奋地大喊起来:“成功了,成功了!”
妈妈看到后,笑着问我:“那你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我想了半天也想不出答案。
妈妈说:“这其实是一个科学现象,道理很简单。
棉球上的酒精燃烧消耗了瓶中的部分氧气,导致瓶中的气压比瓶外的气压小,于是瓶外的大气就把有
弹性的熟鸡蛋压到了瓶中。
”④我点点头,说:“哦,原来如此!”
我不但完成了这个小实验,而且明白了一个科学道理,真是开心极了。
⑤行文写法赏析
❶开篇交代要介绍的科学小实验是什么,让读者了解了习作的主要内容。
❷由日常小事产生了做实验的想法,前后内容衔接自然。
❸运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将实验步骤交代清楚。
❹通过妈妈的话,巧妙地解释了实验原理。
❺抒发实验后的感受,结尾自然。
总评:1.小作者准确地运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详细地描述了做实验的过程,为读者清楚地介绍了“瓶子‘吃’鸡蛋”这个科学小实验,同时小作者也写出了自己做实验的收获。
2.对实验过程中的所见、所感、所想,小作者都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习作内容丰富、完整。
教学反思:
1、提供写作素材,有话可说。
《语文课程标准》对于中年级的习作要求是:“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中年级的学生可能因不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缺少写作素材。
据此,这节课首先通过组织现场实验活动,激起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主要抓住:与学生一同交流在实验的过程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学生有了亲身体验,人人都有话说,人人都有感想。
2、教学中充分关注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他们在整个教学之中参与的兴趣极高。
由于有事先的指导,学生观察仔细全面,大部分学生能将事情记叙得完整清楚。
最后的讨论点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结构和详略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