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施工方案111汇总
- 格式:doc
- 大小:98.00 KB
- 文档页数:12
第1篇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然而,建筑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带来了大量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绿色施工已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方案计划针对某建筑工程项目,制定一套绿色施工方案,以实现项目绿色、环保、节能、高效的目标。
二、项目概况1. 项目名称:某建筑工程2. 项目地点:某市某区3. 项目规模: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4. 项目类型:住宅楼、商业楼、地下车库等5. 项目工期:24个月三、绿色施工方案1. 施工组织与管理(1)成立绿色施工领导小组,负责绿色施工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2)建立健全绿色施工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
(3)加强施工现场环境管理,确保施工现场整洁、有序。
2. 节能减排(1)优化施工方案,减少能源消耗。
如采用节能灯具、节能空调等。
(2)合理规划施工进度,减少施工现场停工待料时间,降低能源浪费。
(3)推广使用环保型建筑材料,降低施工现场废气、废水排放。
3. 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1)加强施工现场材料管理,减少材料浪费。
如采用周转材料、模板等。
(2)推广使用再生资源,如废旧钢筋、废木等。
(3)加强施工现场水资源管理,采用节水设备,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4. 施工现场环境保护(1)加强施工现场噪声控制,采取隔音、减振等措施。
(2)加强施工现场扬尘控制,采取洒水、覆盖等措施。
(3)加强施工现场固体废弃物处理,分类存放、回收利用。
5. 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1)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确保施工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2)加强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管理,营造和谐施工环境。
(3)加强施工现场消防管理,确保消防安全。
四、绿色施工措施及实施计划1. 节能减排措施及实施计划(1)优化施工方案,减少能源消耗。
具体措施如下:①采用节能灯具,如LED灯具,降低照明能耗。
②采用节能空调,降低空调能耗。
③优化施工进度,减少停工待料时间,降低能源浪费。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绿色施工科技示范工程技术指标
(试行)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
二〇一三年六月
【说明】
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绿色施工科技示范工程技术指标(以下简称“技术指标”)适用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绿色施工科技示范工程(以下简称“示范工程”)建筑工程示范评价。
市政、铁路、交通、水利等土木工程和工业建设项目可参照执行。
2.“技术指标”可用于“示范工程”项目的自我评价、企业对“示范工程”项目的评价、“示范工程”中期检查、项目验收和相关资料的整理。
3.项目的自我评价阶段分为地基与基础工程、结构工程、装饰装修工程和机电安装工程。
4.“示范工程”评价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工程所在地域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及文化等特点,依据技术创新与应用、施工管理、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和节地与土地资源保护等七个要素进行综合评价。
5.表1中“量化控制目标值”是企业制定计划时,结合工程所在地域特点和工程自身特点所设定的必须要达到的目标,也是日后检查和验收的重要依据之一。
目标值必须用具体、明确的数值表达。
6.“检查要点”中列出了“示范工程”在实施过程中项目的自我评价、企业对“示范工程”项目的评价、“示范工程”过程检查和验收时应重点关注的内容。
7.“技术指标”中共有87项要求,其中控制项为56项。
控制项要求必须完全符合要求,其它内容符合率达到70%即为通过。
表1:量化控制目标值
第一章施工管理
第二章环境保护
第三章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第四章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第五章节能与能源利用
第六章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
第七章技术创新与利用。
第1篇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要求越来越高。
绿色施工作为一种新型施工模式,旨在减少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本方案针对某建筑工程项目,提出绿色工程施工方案,以确保工程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二、绿色施工目标1. 减少施工过程中的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2. 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3. 增强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4. 保障施工质量,确保工程项目的长期稳定运行。
三、绿色施工措施1. 优化施工组织设计(1)根据工程特点,合理规划施工场地,尽量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干扰;(2)优化施工顺序,缩短施工周期,减少资源浪费;(3)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确保施工安全、有序、高效。
2. 节能减排(1)采用节能环保的施工设备,如LED照明、太阳能热水器等;(2)推广使用新型节能材料,如高性能保温材料、绿色建材等;(3)优化施工工艺,减少施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
3. 污水处理与回收利用(1)施工现场设置污水处理设施,对生活污水、施工废水进行处理;(2)合理规划雨水收集系统,实现雨水的回收利用;(3)加强施工现场的节水措施,降低水资源浪费。
4. 噪音与粉尘控制(1)加强施工现场的噪音监测,采取隔音措施,降低噪音污染;(2)合理规划施工现场的粉尘排放,采用雾炮机、喷淋系统等降尘措施;(3)加强施工现场的绿化,减少粉尘飞扬。
5. 建筑垃圾处理(1)制定建筑垃圾处理方案,实现建筑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2)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置,减少对环境的污染;(3)鼓励使用再生建筑材料,降低建筑垃圾产生。
6. 安全文明施工(1)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2)加强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提高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3)定期开展安全文明施工检查,确保施工环境整洁、有序。
四、实施与监控1. 建立绿色施工管理组织,明确职责分工;2. 制定绿色施工实施方案,明确各项绿色施工措施的具体要求;3. 定期对绿色施工措施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4. 及时总结绿色施工经验,不断完善绿色施工管理体系。
绿色施工专项方案范本一、工程概况工程名称位于具体地点,总建筑面积为X平方米,结构形式为结构类型。
本工程的建设旨在满足具体功能需求,预计工期为X天。
二、绿色施工目标1、环境保护目标控制施工现场的扬尘,使现场目测无扬尘。
减少施工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确保施工噪声符合国家标准。
污水排放符合当地环保部门的要求,避免对水体造成污染。
2、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目标材料损耗率比定额损耗率降低X%。
就地取材,施工现场X%的建筑材料使用本地生产的材料。
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目标施工用水比定额用水量节约X%。
非传统水源的利用率达到X%。
4、节能与能源利用目标施工现场的照明、办公和施工设备的能耗比传统方式降低X%。
优先使用节能型设备和工具。
5、节地与土地资源保护目标合理规划施工现场临时用地,临时设施占地面积有效利用率达到X%以上。
保护施工场地内的原有植被和土地资源。
三、绿色施工管理组织机构与职责1、绿色施工管理组织机构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绿色施工领导小组,成员包括项目技术负责人、施工员、安全员、质量员、材料员等。
2、职责分工项目经理:全面负责绿色施工的组织实施及目标实现,对绿色施工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
项目技术负责人:制定绿色施工技术措施,指导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和创新。
施工员:负责绿色施工措施在施工现场的具体落实,组织施工班组按照绿色施工要求进行施工。
安全员:负责绿色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监督,确保施工安全与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执行。
质量员:监督绿色施工过程中的工程质量,确保绿色施工不影响工程质量。
材料员:负责绿色施工所需材料的采购和管理,确保材料的环保性能和节约使用。
四、环境保护措施1、扬尘控制施工现场主要道路进行硬化处理,定期清扫、洒水降尘。
土方作业时,采取洒水、覆盖等措施,控制扬尘飞扬。
施工现场设置封闭式垃圾站,垃圾分类存放,及时清运。
2、噪声控制选用低噪声设备和工艺,对强噪声设备进行封闭和降噪处理。
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免夜间和午休时间进行高噪声施工。
引言概述:绿色施工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施工方式,已经成为当前建筑行业的热点话题。
本文将介绍绿色施工专项施工方案的完整版,通过引入创新技术和方法,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提高施工过程中的效率和质量。
本方案包括五个大点,分别是可持续材料的选用、节能技术的应用、污水处理的方法、垃圾分类与利用以及环境监测与评估。
每个大点中有五至九个小点,详细阐述了相关的具体措施和操作步骤,以帮助施工方更好地理解和实施绿色施工。
正文内容:1.可持续材料的选用1.1 选择符合环保要求的建筑材料,如低VOC涂料和环保木材。
1.2 使用可循环利用的材料,如再生砖和可回收金属。
1.3 优先选用本地可获得的材料,减少能源消耗和运输成本。
1.4 研究并采用新型绿色材料,如生物基材料和无机胶粘剂。
2.节能技术的应用2.1 设计高效的建筑外墙绝缘系统,减少能源损失。
2.2 使用节能照明系统,如LED灯和自动感应灯。
2.3 安装高效的空调和供暖系统,减少能源消耗。
2.4 采用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获得绿色能源。
2.5 优化建筑结构,减少能源消耗和材料使用量。
3.污水处理的方法3.1 安装雨水收集系统,利用雨水用于冲洗和植物灌溉。
3.2 使用低流量的水龙头和节水器具,减少水的浪费。
3.3 引入蓄水池和生态湿地,对污水进行处理和净化。
3.4 推广灰水回收和再利用技术,减少对淡水资源的依赖。
3.5 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其正常运行。
4.垃圾分类与利用4.1 设立垃圾分类站,并进行宣传教育,提高施工员工的环保意识。
4.2 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分装,并与专业的垃圾处理公司合作,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4.3 推广可降解包装材料的使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4 引入生物质能源技术,将垃圾转化为能源。
4.5 加强垃圾管理,定期清理施工现场,并建立垃圾处理档案。
5.环境监测与评估5.1 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明确施工方的环境保护义务。
5.2 使用环境监测设备和传感器,实时监测施工过程中的环境影响。
第一节绿色建筑施工方案、措施第一小节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及目标1.绿色施工管理体系1.1绿色施工执行的依据1.1.1国家的法律、法规及相关的标准规范;1.1.2原建设部2007年9月10日颁布的《绿色施工导则》(建质[2007]223号);1.1.3中国建筑业协会颁发的《全国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管理办法(试行)》和《全国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验收评价主要指标》1.2绿色施工标准1.2.1环境保护:噪声排放达标,符合《建筑施工界噪声限制》:污水排放达标,生产及生活污水经沉淀后排放,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标准规;控制粉尘排放,施工现场道路硬化,达到现场目测无扬尘;达到IS014001环保认证及《绿色施工管理规程》(DB11/513-2008)的要求,达到“零污染”的目标。
1.2.2节材与材料的资源利用:合理安排材料的进场计划降低材料的损耗率,积极推广应用“四新”计划。
1.2.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生活用水节水器具配置比率达60%,万元产值用水量控制在7.8吨。
1.2.4节能与能源利用:严禁使用淘汰的施工设备、机具和产品;万元产值耗电量指标控制在75KWh;公共区域内照明灯具的比率大于80%。
1.2.5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禁止使用粘土砖;平面布置尽量减少临时用地面积,充分利用原有建筑物、道路等。
1.3绿色施工目标责任分解1.3.1组长:负责各个分包单位之间的统筹与协调,全面落实绿色施工的管理工作,建立项目责任制,确定目标和指标,负责资源提供。
1.3.2副组长:负责编制绿色施工措施,是定项目绿色施工技术措施,执行绿色施工导则和标准。
1.3.3综合管理:组织相关人员按绿色施工责任要求进行实施,并进行自查讲评、落实改进措施。
1.3.4经营经理:编制施工预算和指标测算,按月工程量报表统计,进行施工预算与实耗量对比分析。
1.3.5材料主管:对进场材料验收和核对,建立原材料进厂和耗用台账,逐月和分阶段统计消耗数量,与营销部对比,以掌握材料消耗情况。
第1篇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对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影响日益严重。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降低建筑行业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推广绿色施工技术成为建筑行业的重要任务。
本方案旨在通过绿色施工技术,实现建筑项目的环保、节能、高效施工。
二、绿色施工技术原则1. 节能减排:在施工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2. 资源节约:充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
3. 环保施工: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施工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4. 安全文明: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文明施工。
5. 持续改进:不断优化施工方案,提高绿色施工水平。
三、绿色施工技术方案1. 施工准备阶段(1)绿色施工策划:根据项目特点,制定绿色施工方案,明确绿色施工目标和措施。
(2)绿色施工组织机构:成立绿色施工领导小组,负责绿色施工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3)绿色施工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绿色施工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绿色施工意识。
2. 施工阶段(1)绿色施工材料1)选择环保、节能、可回收材料,如高性能混凝土、环保型涂料、节能门窗等。
2)优化材料运输方案,减少材料损耗和运输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2)绿色施工工艺1)采用节能施工工艺,如采用节能灯具、高效泵送设备等。
2)优化施工流程,提高施工效率,减少施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
3)采用环保施工技术,如采用防尘、降噪、除味等措施。
(3)绿色施工管理1)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文明施工。
2)加强绿色施工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绿色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加强绿色施工资料管理,做好绿色施工数据的记录和统计。
3. 施工结束阶段(1)绿色施工总结:对绿色施工过程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2)绿色施工验收:按照绿色施工要求,对施工项目进行验收,确保绿色施工目标的实现。
(3)绿色施工评价:对绿色施工项目进行评价,总结绿色施工经验,为今后绿色施工提供借鉴。
四、绿色施工技术实施保障措施1. 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建筑行业推广绿色施工技术。
第1篇一、概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工程行业对环境的影响日益凸显。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降低施工过程中的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建筑工程绿色施工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方案旨在提出一套科学、合理、可行的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方案,以指导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
二、绿色施工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在施工过程中,采取预防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同时结合防治措施,降低污染物的排放。
2. 节能减排原则:在施工过程中,优先采用节能、减排的施工技术和材料,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3. 资源循环利用原则:充分利用建筑废弃物,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4. 安全环保原则: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环保,降低施工对环境和人员健康的影响。
三、绿色施工方案内容1. 施工组织设计(1)合理规划施工场地,尽量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合理安排施工顺序,缩短施工周期,减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3)建立健全施工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绿色施工方案的有效实施。
2. 施工材料(1)优先选用环保型、节能型建筑材料,如节能门窗、绿色装饰材料等。
(2)严格控制建筑材料的质量,确保其符合国家环保标准。
(3)加强建筑材料的运输、储存和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减少材料损耗和浪费。
3. 施工工艺(1)采用先进、环保的施工工艺,如节水、节材、节能等。
(2)优化施工流程,提高施工效率,减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3)加强施工现场的通风、降尘、降噪等环保措施,降低施工过程中的污染。
4. 施工废弃物处理(1)建立完善的废弃物分类、回收、处理制度,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2)加强对建筑废弃物的管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鼓励施工企业使用新型环保材料,减少废弃物产生。
5. 施工现场管理(1)加强施工现场的环保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环保意识。
(2)建立健全施工现场管理制度,确保绿色施工方案的有效实施。
(3)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巡查、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施工现场绿色施工方案(完整版)范本1:施工现场绿色施工方案(完整版)正文:1. 方案背景1.1 施工项目概述1.2 绿色施工的必要性2. 绿色材料的选择2.1 建筑材料的环境性能评估2.2 节能材料的应用2.3 低碳材料的使用3. 能源管理3.1 用能节能措施3.2 太阳能利用3.3 地源热能的应用3.4 智能电力管理系统4. 水资源管理4.1 水使用计划4.2 雨水收集及利用4.3 水质净化与循环利用5. 废弃物管理5.1 建筑垃圾管理5.2 建筑废水处理5.3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6. 室内环境质量管理6.1 室内空气质量控制6.2 室内噪声控制6.3 室内照明设计和采光7. 社会影响评价7.1 施工期间的环保措施 7.2 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7.3 工人健康与安全管理8. 监管与协调机制8.1 绿建技术标准8.2 监测与评估体系8.3 施工监理与协调机制附件:附件1:施工过程中使用的绿色建筑材料列表附件2:节能措施实施情况记录表法律名词及注释:1. 建筑材料的环境性能评估:评估建筑材料对环境的影响,包括能源消耗、排放物排放、资源利用等方面。
2. 低碳材料:指在生产、运输、使用和废弃过程中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较低的建筑材料。
3. 太阳能利用: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或热能进行利用,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4. 地源热能的应用:利用地下的稳定温度进行供暖、制冷和热水供应,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5. 建筑废水处理: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和净化,达到排放标准,减少对周边水环境的污染。
6. 室内空气质量控制:包括通风系统设计、室内材料选择等措施,确保室内空气的新鲜度和健康性。
7. 绿建技术标准: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绿色建筑项目的设计和施工。
范本2:绿色施工方案(完整版)正文:1. 方案背景1.1 施工项目概述1.2 绿色施工的意义和目标2. 绿色材料的选择2.1 环保材料的评估指标2.2 可再生材料的应用2.3 节能材料的选择3. 能源管理3.1 用能分析与优化3.2 太阳能利用方案3.3 地源热能的应用3.4 智能能源管理系统4. 水资源管理4.1 水使用分析与节约4.2 雨水收集与利用方案4.3 废水处理与再利用5. 废弃物管理5.1 施工垃圾管理与处理5.2 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6. 室内环境质量管理6.1 室内空气质量控制与改善 6.2 室内噪声控制6.3 室内照明与采光设计7. 社会影响评估7.1 施工期间的环保措施7.2 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评估7.3 施工人员健康与安全管理8. 监管与协调机制8.1 绿色建筑技术规范8.2 监测与评估措施8.3 施工监理与协调机制附件:附件1:绿色建筑材料供应商名单附件2:节能设备清单法律名词及注释:1. 环保材料的评估指标:包括材料的环境性能、可持续性、健康性、资源利用等方面的评估指标。
第一节工程概况一、工程概况1、线路概况新建福州至平潭铁路从福州站引出后,DK0+000~DK3+300利用既有沿海铁路联络线至东山,下穿机场高速公路后以隧道穿鼓山,跨闽江,引入福州南站,再跨乌龙江至长乐市首占设长乐站、出站穿董奉山至洋下村设长乐东站,经松下以公铁合建桥梁跨越人屿岛、小练岛、大练岛至平潭岛,在二埠山附近设平潭站,线路长88.433km,其中利用沿海联络线3.30km,新建段长85.133km。
以左线计算的桥梁26座长38184.084延米,隧道13座长29019.8延米,桥隧比占全线78.94%。
全线设站福州、福州南、长乐、长乐东、松下、平潭共6个站,其中福州、福州南为既有站,其余为新设中间站。
2、本标段概况新建福州至平潭铁路站前工程FPZQ-4标段起讫里程:DK70+564.70~DK88+099.55, 正线长17.535km。
一分部承担施工范围为:DK70+564.70~D73+515.87段2.951km的站前土建工程及D73+515.87~D74+301.27段785.4m(40m+11*64m+40m孔)铁路梁的移动支架节段拼装施工。
工程位于大练岛及大练岛与平潭岛之间,属平潭县大练乡。
DK70+564.70~D73+515.87段2.951km的站前土建工程包括: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中的大练岛特大桥(19-40m+4*32箱梁);大练岛上上的舍仁宫大桥(4-32m箱梁)、路基、涵洞、公路桥;海坛海峡北东口水道特大桥B0-B25号墩间的公铁两用大桥及B25-B38号墩间的公路桥。
3、自然特征3.1地形地貌线路所经地区地形地貌较为复杂,地形总的趋势是西北高、东南低。
长乐至平潭主要为滨海海积平原及局部丘陵区;低山丘陵区,地势起伏较大,山坡陡峭,自然坡度20°~50°;山间谷地相对平缓,多为耕地、村舍;海积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地面高程在2~5m之间,河网密布,村庄城镇密集;剥蚀丘陵台地,多处于近海附近,为浑圆状丘陵、台地,高程15~75m,自然坡度5°~25°;滨海堆积平原分布于各河口及海湾滩涂地带,海岸线曲折,湾内多为淤泥质漫滩,少数低山丘陵直通海岸,海蚀作用强烈,海蚀地貌形态颇为壮观。
海坛海峡呈近南北向狭长状,南北向两头宽中间窄。
海峡中小岛屿、礁石分布众多,高程10~45米。
水下地形地貌为近岸水下岸坡、冲刷沟槽、水下平台三大部分。
3.2工程地质特征地层岩性:桥址区的岩土层按其成因分类主要有:第四系坡积层块石土,第四系全新统冲海积层淤泥质黏土、粉质去黏土、细砂、粗砂、砾砂、块石土等土层,第四系残坡积层粉质黏土夹碎石,白垩系下统石帽山组凝灰岩,燕山晚期花岗岩。
(1)1块石土:青灰色,松散,块径1m,原岩成份由强风化凝灰岩组成,岩芯呈短柱状,б0 =250kPa。
(1)2淤泥质黏土:灰色,流塑,饱和,土质不均,含粗砂、贝壳碎片。
(2)0粗砂、灰色、松散、饱和、矿物成分由石英、长石构成,见云母及贝壳残骸,分选性差。
б0 =200kPa。
(2)1粉砂:灰黄色、灰色,松散~稍密,饱和,局部含大量贝壳及中砂。
(2)2淤泥质黏土:灰色,流塑~软塑,饱和,局部夹细砂颗粒б0 =60kPa。
(2)5粉质黏土:灰绿色、灰黄~褐黄色,硬塑,含少量角砾,韧性及干强度中等б0 =150kPao。
(2)6砾砂:灰黄色、灰色,中密,饱和,颗粒级配不均,局部粘粒含量较高б0 =350kPa。
(2)7块石土:青灰色,母岩为凝灰岩,饱和,中密б0 =450kPa。
(2)8粗砂:浅褐色,饱和,中密,岩芯呈砾砂状б0 =300kPa。
(2)9粉细砂:灰黄色,饱和,中密,局部夹中砂б0 =110kPa。
(3)1粉质茹土夹碎石:深褐色,硬塑,含较多风化碎块,б0 =180kPa。
(4)1凝灰岩:全风化,灰黄色,局部间灰白色,岩芯风化呈土柱状,局部夹风化残余碎块,原岩结构己基本不可辨,б0 =200kPa。
(4)2凝灰岩:强风化,灰黄色~青灰色,局部间棕红色,凝灰质结构,块状构造,岩体较破碎,节理裂隙发育,裂面见铁锤质渲染,岩芯多呈碎块状,局部短柱状,б0 =500kPa。
(4)3凝灰岩:弱风化,青灰色,凝灰质结构,块状构造,岩体较完整,局部裂隙稍发育,岩芯多呈柱状、长柱状,局部夹少量碎块状,б0 =800kPa。
(5)1花岗岩:全风化,灰黄色间灰白色,原岩结构己被基本破坏,岩芯风化呈砂土状、土柱状,局部夹碎块状,б0 =250kPa。
(5)2花岗岩:强风化,灰白、灰黄~肉红色,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岩体较破碎,节理裂隙发育,岩芯多呈碎块状,局部短柱状,部分钻孔揭示球状风化严重,б0 =500kPa。
(5)3花岗岩:弱风化,肉红色,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岩质坚硬,岩体较完整,岩芯多成柱状、长柱状,偶夹碎块状б0 =1000kPa。
3.3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不良地质: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及勘察地质调绘成果,场地范围存在厚层中砂,松散~稍密,结合孔内试验判定:存在发生地震液化的可能。
特殊岩土:桥址区特殊岩土主要为(2)淤泥质黏土,灰色,软塑,局部夹少量中砂。
层面埋深6.80~11.50m,层厚 3.40~10.90m。
主要物理力学指标:ω=40.76%,e=1.77,Ip=18.1,IL=1.49,al-2=0.74MPa-1,Es=3.03MPa。
此层具高含水量、高压缩性、低强度等特点,工程地质性能很差。
3.4场地地震效应地震动参数: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桥址区抗震设防烈度为VII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值为0.55s。
3.5水文地质条件地表水:桥址区地表水主要以沟渠、水塘形式存在,其水位、流量受大气降水影响较大,在丰水期向四周排泄汇入海洋,枯水期由地下水补给。
地下水:低山丘陵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基岩裂隙水,不发育。
丘间谷地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潜水,主要赋存在中砂层。
地下水与海水呈交替互补,地下水因水力坡度极小而径流缓慢,排泄以侧向径流为主,属垂直补给侧向径流循环类型,潜水平日海水相互联通,水力联系强烈。
勘探期间测得桥址区稳定地下水水位埋深为O.30~14.10m。
潮汐水:桥址区位于位于海坛海峡北东口水道,属东海海域内海区,水位受潮沙影响较大,朝型为正规半日潮型,每年在农历七、八月间为年大潮期,每月农历初三、十八前后月潮期,每天两涨两落,出现两次高潮两次低潮,12小时50分钟为一周期,涨潮平均历时约5小时30分钟,落潮平均历时7小时15 分钟。
海坛海峡~平潭岛段①潮汐A.基准面1956黄海基准在平潭海洋站验潮零点以上3.57m,在平潭平均海平面以下0.2m。
B.潮汐性质潮汐类型判别数R=0.27,属正规半日潮。
每个潮汐日(约24.8小时)有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的高差相差不明显。
C.潮位特征值最高潮位为4.23m,最低潮位为-1.97m,多年平均潮位为0.2m。
②潮流平潭海域潮流变化较复杂,浅海的涨潮由东向西,或东北向西南,落潮相反。
主要是来复潮,个别是直线流。
水深40米以内的沿岸海域的潮流为西北、东南流。
南部受兴化湾径流影响,涨潮三分时为东北流,七八分时为西北流;退潮是为西南留,退五分时为南流。
③波浪大练岛岸段控制浪向为SSW向,苏澳岸段控制浪向为NE向和WSW向。
设计波高2.40~4.12m。
④流速海峡海流为正规半日潮流,海峡内所海流呈往复流形态,桥址轴线附近涨潮流主流向为SSE向,落潮流主流向为NNW向。
大潮流速大于小潮流速,约为1.4~1.8倍,大潮期间最大涨潮流速为1.19m/s,最大落潮流速1.04m/s;小潮期间最大涨流速为0.67m/s,最大落潮流速为0.61m/s,涨潮流速大于落潮流速。
流速的垂线分布为表层流速大于底层流速。
3.6气象海坛海峡~平潭岛段平潭岛海区属典型的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热量丰富,终年气温较高,基本无霜冻,季风较明显,干湿季分明。
桥址区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
多年平均气温19.6℃,最冷日平均气温10.2℃,最热日平均气温27.9℃。
雨热同季,旱雨季节分明,多年平均降水量1172mm,蒸发量1300mm,为福建省少雨区之一。
季风明显,夏季以偏南风为主,其余季节多为东北风。
是福建省强风区之一。
7~9 月高温干旱,常受热带风暴影响,年平均6.3次。
气象灾害主要是台风、大风、暴雨、干旱等。
4、交通运输情况本段工程位于平潭县大练岛乡,自平潭县城至苏澳码头有县级公路(平潭客运站至苏澳镇有公交车相通),自苏澳码头至大练岛需乘渡船前往。
本段工程施工时,可将主要材料通过海运至大练岛的渔限码头,再转运到工地。
5、沿线水、电资源情况施工用电:大练岛上有10KV输电线路供农民生产、生活用电;岛上施工可设变压器接驳既有电力线路;海中桥梁施工部分,用电须设置变电站及水下施工电缆。
6、施工用水:平潭岛上无自来水厂,大练岛上无淡水资源,故大练岛生产、生活用水可就近打井取水。
或采用淡水运输船从松下码头至大练岛,后运至生产、生活区。
7、当地工程材料的分布情况当地(平潭县)没有钢材、水泥生产工厂,也没有砂石料资源,所需工程材料均需外运,工程材料主要来自福建省内其他地域,少部分来自省外,运输方式主要通过船运至码头,再由汽车运往工地。
二、施工部署1、绿色施工方案的原则与意义1.1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和能源,减少污染、保证施工安全,减少施工活动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实现与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是我们的责任。
1.2贯彻落实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和保护环境的技术经济政策,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最大程度地节约资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施工活动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1.3施工企业建立绿色施工管理,实施绿色施工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性工作;是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然要求,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环节,对造福子孙后代具有长远的重要意义。
2、绿色施工小组组成及工作分工:2.1绿色施工小组组成及工作分工:注:1.各组员应依据绿色规范及相关标准执行绿色施工管理,职责不限于上表所列,各组长、副组长也应依据规范、标准进行监督、检查。
2.绿色施工相关规范、标准可到技术部及安质部查询。
三、绿色施工的一般规定1.定期组织绿色施工教育培训,增强施工人员绿色施工意识;定期对施工现场绿色施工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做好检查记录。
项目部由劳资部门组织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所有自有员工、工程承包单位的领导及所有施工人员进行绿色施工知识及有关规定、标准、文件和其它要求的培训并进行考核,特别注重对环境影响大(如产生强噪声、产生扬尘、产生污水、固体废弃物等)的岗位操作人员的培训,以保证这些操作人员具有相应的环保意识和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