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 格式:doc
- 大小:59.50 KB
- 文档页数:4
小数和分数互化知识点小数和分数是数学中表示非整数的两种常用方式,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以便在不同情境下使用更为方便或直观。
下面将详细讲解小数和分数互化的知识。
一、常用小数化成分数口诀:常用小数化分数,背熟口诀有门路。
分母2、4、5和8,十一分数顶呱呱。
二分之一零点五,谁弄错了谁吃苦。
小数25或75,1、3为子4做母。
分母是五切莫忘,2、4、6、8不间断。
125、625对应81和85,375、875,八之三七记清楚。
整数非零带小数,化成分数带分数。
二、小数转分数(一)步骤:1、观察小数:首先观察小数,看它是有限小数还是无限循环小数。
这里我们主要讨论有限小数转分数的方法。
2、确定分母:小数化分数时,小数点后有几位数字,分母就是10的几次方。
例如,小数点后有1位数字,分母就是10;有2位数字,分母就是100,以此类推。
3、确定分子:将小数乘以分母(即10的相应次方),得到的结果就是分数的分子。
4、约分:如果得到的分数可以约分,就进行约分,得到最简分数。
(二)示例:将小数0.25转化为分数:1、小数点后有2位数字,所以分母是100。
2、将0.25乘以100,得到25。
3、因此,0.25 = 25/100。
4、约分后得到1/4。
三、分数转小数(一)步骤:1、观察分数:首先观察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判断它是否可以直接转化为有限小数或需要进一步的运算。
2、除法运算:将分数的分子除以分母,得到的商即为小数。
如果除不尽,可以根据需要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3、循环小数:如果除法运算得到的结果是循环小数,可以根据需要决定保留几位小数,并用循环节表示。
(二)示例:将分数3/4转化为小数:1、进行除法运算,3除以4得到0.75。
2、因此,3/4 = 0.75。
对于分数1/3,由于它不能整除,所以转化为小数是无限循环小数0.333...。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保留几位小数。
四、注意事项(一)在进行小数和分数的互化时,要注意精度问题,特别是当小数转化为分数时,需要找到最简形式;而当分数转化为小数时,可能需要决定保留几位小数。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和小数互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和小数互化》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旨在让学生掌握分数和小数之间的互化方法,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分数化小数和小数化分数两个方面。
教材通过实例和练习,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分数和小数互化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之后,对分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
他们已经掌握了分数的读写方法,了解分数的分子、分母和分数线的关系,能够进行分数的基本运算。
但是,对于分数和小数之间的互化,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分数化小数和小数化分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数化小数和小数化分数的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分数和小数互化的规律,能灵活进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交流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和实例。
2.练习题:准备一些分数和小数互化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黑板:准备一块黑板,用于板书和展示解题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如购物时找零,引入分数和小数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化小数和小数化分数的方法。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教学设计番禺区市桥中心小学胡燕贞【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77页例1、例2“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学情与教材分析】理解和掌握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不仅可以沟通分数和小数的联系,深刻理解分数、小数的意义,而且为学习分数、小数的混合运算打好基础。
学生在四年级下学期学习小数的意义时,已经知道小数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实际上就是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
因此,教材在例1中直接阐明了分数和小数的这种联系,进一步提高对小数概念的理解,并指出可以把这些小数直接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去发现规律,总结出小数化分数的方法,并且强调化成分数后能约分的要约分。
教材通过例2介绍了不同分数的不同转化方法,使学生灵活掌握转化方法。
【设计理念】“研学后教”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学生真正需要的“研学问题”,关注学生的发展现状,把时间还给学生,提高课堂容量和课堂效率。
本课,我利用互动反馈教学系统进行尝试练习,全面、准确地掌握了学生的思维基础和认知状态,并暴露了学生的知识缺陷。
这些真实的“素材”为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探索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依据“尝试练习”反馈的结果,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分析提炼出学生真正需要的“研学问题”。
研学过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把时间还给学生,让问题成为中心。
小组交流,然后全班汇报交流,在交流中逐步推导归纳出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
而且在两次交流活动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语言表达能力、合作交流能力也均得到了提升。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小数化成分数、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2.能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分数化成小数,并能根据分数的特点选择合理、简单的方法把分数化成小数。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说课稿一、依据课标,说教材(一)教学内容《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中的最后一节内容。
(二)教材分析《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教学的。
学习这部分内容是为以后学习分数和小数的混合运算打下基础。
例1是教学小数化分数。
教材突出“先把小数化成分母为10、100、1000……的分数再写成最简分数”这一转化过程。
例2时教学6个数的大小比较,从中学习如何把分数化小数,教材按照已掌握的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想出多种方法把分数化成小数。
本节课的内容,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学生通过学习这部分知识,将为今后学习分数与小数的混合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是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数和小数、小数和分数互化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分数与小数、小数与分数之间的互化。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和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渗透“事物之间互相联系、互相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四)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掌握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五)教学难点:掌握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化小数的方法。
二、以人为本,说教法、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因此,结合本课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教师创设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掌握数学方法。
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以评价促发展。
如在本节课中有多次小组互相评价、还有教师适当的点评和学生的自评。
整节课教师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形式解决问题。
同事,是学生在尝试探究的积极活动中获取新知,探索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因此,我只能尽最大努力为他们创设一个简洁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感悟的过程中体会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