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大班科学活动 种子排队
- 格式:doc
- 大小:14.11 KB
- 文档页数:3
一、活动名称:种子排队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二、活动目标:1. 让幼儿了解种子的基本特征和排列顺序。
2.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和分类的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耐心等待的习惯。
三、活动准备:1. 各种种子实物(如大米、豆子、玉米、高粱等)。
2. 分类卡片(标明种子名称)。
3. 排队道具(如小木棒、小石头等)。
4. 计时器。
四、活动过程:1. 引入:教师向幼儿展示各种种子,引导幼儿观察种子的形状、颜色和大小等特征。
2. 讲解:教师讲解种子的排列顺序,如大小、形状、颜色等。
3. 示范:教师用道具演示种子排队的过程,让幼儿观察并理解排队的规则。
4. 实践:幼儿分成小组,按照教师给出的种子特征,进行排队实践。
5. 比赛:教师设置计时器,组织幼儿进行排队比赛,看哪个小组排得最快、最整齐。
五、活动延伸:1. 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种子排队游戏,增进亲子关系。
2. 环境创设:在教室环境中,设置种子排队的主题展示区,让幼儿持续关注和参与。
3. 教学反思:教师针对本次活动进行反思,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幼儿的参与度和兴趣。
六、教学方法:1. 实物操作法:通过展示和操作各种种子,让幼儿直观地认识和了解种子的特征。
2. 游戏教学法:通过排队比赛等游戏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提高参与度。
3.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和分类种子。
4. 小组合作法:鼓励幼儿分组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七、活动步骤:1. 引入:教师展示各种种子,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种子的名称。
2. 讲解:教师讲解种子的特征,如大小、形状、颜色等。
3. 示范:教师用道具演示种子排队的过程,让幼儿理解排队规则。
4. 实践:幼儿分组进行种子排队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5. 比赛:组织幼儿进行排队比赛,鼓励积极参与和团队合作。
八、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他们对种子特征的认知和排队技巧的掌握。
2. 关注幼儿在团队合作中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大班教案种子排队教案教案:大班科学活动——种子排队一、教学内容1. 导入部分:通过观察不同的种子,引发幼儿对种子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基本部分:介绍种子的特征,如形状、大小、颜色等;学习种子的排序方法,如按大小、按形状等;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自己尝试排序。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不同种子的特征,了解排序的方法。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操作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认识不同种子的特征,学会排序的方法。
难点:让幼儿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排序任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各种种子、托盘、记录表格、画笔等。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套种子排序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各种种子,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种子的名称。
2. 基本部分:(1)教师讲解种子的特征,如形状、大小、颜色等。
(2)教师示范排序方法,如按大小、按形状等。
(3)幼儿分组实践活动,尝试自己排序。
3. 拓展部分:(1)教师讲述一个关于排队的的故事,引导幼儿理解排队的意义。
(2)组织排队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排队的乐趣。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种子排队板书形式:图片和文字相结合,展示各种种子和排序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收集不同种子的图片或实物,尝试自己进行排序。
2. 答案: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排序方法,如按大小、按形状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家长座谈会,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学习情况,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活动。
还可以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如“种子运动会”,让幼儿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的乐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重点解析1. 认识不同种子的特征(1)实物展示:教师展示各种种子,让幼儿直观地观察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
(2)图片对比:教师准备不同种子的高清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种子的名称。
(3)互动提问: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和表达种子特征,如“这个种子和那个种子有什么不一样?”、“它们的大小一样吗?”等。
幼儿园大班数学种子排队教案幼儿园大班数学种子排队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数学种子排队教案(通用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大班数学种子排队教案篇1活动目标:1、学习将收集的种子进行分类、排队、并做记录。
2、积极探索,分析讨论,感知物体的大小、数量和排列长短的关系。
3、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通过观察和经验的迁移,学会观察、分析记录表;并在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感知物体的大小、数量和排列长短的关系。
活动准备:1、幼儿人手一份豆子(黄豆、花生米、蚕豆)、操作板2、乒乓球,海洋球各一个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师:小朋友们,秋天来了,秋姑娘托老师给你们每人带了份小礼物,看看桌子上,都有些什么?(蚕豆、黄豆、花生米)这些礼物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种子”,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和这些种子宝宝一起玩玩游戏吧!(析:以幼儿感兴趣的“游戏”直接衔接过渡到“种子排队”这一活动主题,自然清晰。
)二、第一次探索,感知数量相同,大小不一的种子,排列长短不一样1、讲解操作要领师(师出示操作板,讲解提问):游戏开始啦!首先,老师要请小朋友把种子宝宝们领回各自的家。
拿起你面前的操作板,观察它的上半部分,你看到了什么?猜猜它代表什么意思。
幼儿1:我看到了线条的前面画着种子宝宝的标志,黄豆宝宝的家在黄豆标志的后面,花生米宝宝的家在花生米标志的后面,蚕豆宝宝的家在蚕豆宝宝标志的后面。
幼儿2:我认得那个红旗标志,数学操作书上有,代表种子宝宝要从红旗这头开始摆。
幼儿3:横线后面的数字代表种子宝宝的数量,每种种子宝宝都要放10颗。
(析:通过自主观察以及对平时数学活动的经验迁移,幼儿在讨论的过程中掌握了记录表中各组成要素的基本含义。
教师将幼儿的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动性,主体性和能动性。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种子排队》及教学反思[推荐五篇]第一篇: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种子排队》及教学反思《大班主题教案《种子排队》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大班主题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大班主题教案《种子排队》含反思!活动目标:1、将收集来的种子进行排列,并能进行分析比较。
2、能认真倾听,积极思考,养成耐心细致的操作习惯。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1、幼儿人手一份种子(蚕豆、花生、黄豆各8颗)。
2、人手一张操作卡,一支铅笔。
3、每组在备有同样的种子一盆。
活动过程:一、直接导入小朋友,你们的桌子上都有哪些种子呢?请你们来说说看?(有蚕豆、花生、黄豆)二、第一次排队。
感知数量相同。
大小不同的种子,排列的长短不一样。
1、小朋友‘这些种子都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蚕豆是扁扁的,黄豆是圆圆的;蚕豆大,黄豆小等)。
2、说的很对!小朋友们,这些豆子的形状不同、大小也不一样,你们想一想可以用什么办法来比较这三样种子哪个多、哪个少?哪个大、哪个小呢?(可以让它们排队)3、对呀,排队是一个好办法,排好了队还可以数一数。
4、幼儿第一次操作记录师:好吧,那我们就用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看看这三样种子哪个多,哪个少,(出示操作卡),问:这上面三条线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把每样种子排在这个线上)5、那每条线的开头有面小红旗是表示什么呢?(就是从红旗开始排队)6、教师提出操作要求:小朋友排队的时候,每颗种子都要紧紧挨着,不把种子洒落在地上或桌子上,排好后数一数每排有几颗,并在每排种子的后面的第一个方格里记录。
7、集体分析比较。
师:现在,老师请小朋友把你的记录表拿上来给大家看看?小朋友,你们看,从这张操作卡上你们看出了什么?三样种子的数量都是多少?(都是8颗,一样多)8、你还发现了什么?它们的队伍都一样长吗?(不一样)那哪个最长,哪个最短呢?9、提问:为什么种子数量一样多,排列的队伍都不一样呢?(因为这些种子的大小不一样)10、小结:小朋友说的真好,都被你们发现了这个秘密,原来啊,种子的数量相同,大小不同,排列起来的长短是不一样的。
《种子排队》教案(精选12篇)《种子排队》教案篇1运动目的:1、进修将网络的种子分类,分列,并做记载。
2、努力摸索,阐发评论辩论,感知物体的巨细、数目与分列是非的干系。
3、造就开端的规律头脑本事,养成爱摸索、勤动脑及精良的操纵习性。
运动预备:1、幼儿人手一份种子(南瓜子、葵瓜子、西瓜子各十颗)。
2、纸板;大书4本、小书五本。
运动过程:1、导入运动,引起幼儿爱好。
师:看看桌上有什么?幼:南瓜子、葵瓜子、西瓜子。
师:它们有一个协作的名字叫什么?幼:种子。
2、第一次摸索运动:感知数目雷同,巨细纷歧的种子,分列是非纷歧样。
(1)解说操纵方法。
师:如今请你们做件事,给这些种子分分居(出示图一)。
请你们猜猜第一条线上排什么?为什么?幼:南瓜子,由于有南瓜子标志。
师:那其次、第三条线呢?幼:葵瓜子、西瓜子。
师:列队的时间要从黑线开端,一个靠着一个,让它们站在线上。
三个全排完了,幼儿园教育随笔不要收,数一数,把数字记到背面的格子中。
(2)幼儿操纵,用种子在纸板上列队。
(3)请幼儿报告分列效果。
师:南瓜子有几颗?(幼:十颗),葵瓜子有几颗(幼:十颗),西瓜子呢?(幼:十颗)它们都是十颗啊?那它们排的步队一样长吗?(幼:纷歧样)(4)评论辩论为什么都是十颗,步队纷歧样长呢?幼儿A:由于西瓜子小,以是排得最短。
幼B:由于南瓜子大,以是排得最长。
幼C:由于葵瓜子不大也不小,以是排的步队不长也不短。
(5)先生小结:雷同数目的种子,颗粒越小,分列越短,颗粒越大,分列越长。
3、其次次摸索运动:感知巨细纷歧的种子,分列是非雷同时,数目差别。
(1)请幼儿把纸板翻过来,观看另一壁。
师:看看纸板上有什么?幼:种子标志,线。
师:这三条线怎么样?幼:一样长。
(2)设疑、引诱幼儿思考。
师:要是在这三条一样长的线上列队,想想,它们用的数目会不会一样多?幼A:一样,幼B:纷歧样。
(3)交接摸索恳求,幼儿操纵。
师:请你们用差别的种子分别在三条一样长的线上分列,幼儿园教案看看它们用的数目究竟会不会一样多呢?(4)报告操纵效果。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种子排队》1.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让幼儿了解什么是排队,学会人物排队。
2.训练幼儿的观察和判断能力,通过观察和比较种子的大小,将小到大排好序。
3.提升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小肌肉协调能力,将种子按大小顺序放好。
4.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小组合作将种子排好序。
2. 教学准备教师需要准备以下材料:1.种子:镰刀豆、玉米、葵花籽、黄豆等多种种子,尽量找形状、大小、颜色有明显区别的。
2.尺:用于测量种子大小。
3.盆:存放种子的容器,建议使用透明盆子,方便幼儿观察。
4.纸片:用于标记种子大小,建议使用不同颜色的纸片。
5.笔:标记纸片上的数字。
3. 教学过程3.1 热身教师让幼儿跳起小兔子舞,活跃气氛。
可以放一段《小兔子乖乖》的歌曲,引导幼儿跟着音乐起舞。
3.2 导入教师出示一张放满大小不同种子的照片,让幼儿观察后回答:“这些东西是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我们能做什么呢?”让幼儿自己发挥,引导幼儿想到能够用尺子测量种子大小,然后可以比较大小,将种子排队。
3.3 操作1.教师先让幼儿自己分辨种子大小,尝试排队。
鼓励幼儿发言,让他们相互交流,自己掌握技能。
2.然后,教师介绍尺子的使用方法,如何用尺子测量种子大小,讲解“大、小、中”等概念。
3.教师在透明盆中放入一些形状、大小和颜色各异的种子,请幼儿先自行尝试排队,然后再分成小组合作进行排队。
4.教师发放纸片和笔,让幼儿将筛选好的种子标上大小,如大号写“1”,中号写“2”,小号写“3”等。
5.将小组的排队结果贴在黑板上进行对比,在整体告诉孩子他们排队的正确性,并给予肯定的表扬。
3.4 结束教师让幼儿观察室内或校园中的人物排队情景,如操场上的文艺演出,教室外的放学人群等。
让幼儿总结本次课的主要内容,给文章进行回顾总结。
并表扬孩子取得的成果。
4. 教学反思1.孩子们一开始不是很清楚排队的含义,所以应该在开课前通过游戏如什么动物在排队,让孩子们先感知排队的定义。
幼儿园大班教案《种子排队》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比较与排序》,详细内容为“种子排队”。
通过让幼儿观察、比较不同种子的外形、大小,培养幼儿的比较和排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观察、描述不同种子的外形和大小,培养其观察能力。
2. 让幼儿能够按照种子的大小进行排序,提高其比较和排序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排序的方法和原则。
教学重点:让幼儿能够观察、比较不同种子的外形和大小,并进行排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种子(如花生、黄豆、绿豆、小米等)若干,种子排队图片,磁性板。
2. 学具:每组一份种子,磁性板,排序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准备一个神秘的袋子,里面装有各种种子。
邀请幼儿依次摸一摸、猜一猜,引导幼儿关注种子的外形和大小。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出示种子排队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描述种子的大小。
(2)教师示范如何按照种子的大小进行排序,讲解排序的方法和原则。
3.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组,每组一份种子和磁性板。
教师提出排序要求,幼儿合作完成排序任务。
4. 小结(5分钟)5. 游戏环节(10分钟)“种子排队”游戏:教师将种子随机撒在磁性板上,幼儿按照大小顺序将种子捡起,放入对应的容器中。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种子排队》2. 内容:(1)种子的外形和大小(2)排序方法和原则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家中的种子,按照大小进行排序。
(2)用画画的形式表现种子排队的场景。
2. 答案:(1)排序结果:家长可协助幼儿将种子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2)画画作品:幼儿可自由发挥,画出种子排队的场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幼儿观察、比较、排序种子,锻炼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种子的大小,培养其表达能力。
幼儿园大班教案《种子排队》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数学乐园》第四章第一节,主要内容为“种子排队”。
详细内容包括: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排序不同种类的种子;学习按一定规律进行排队;培养幼儿的观察力、逻辑思维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认识各种种子,了解它们的特征,能够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排队。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排序的能力,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大自然中植物的热爱,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并掌握按照一定规律进行排队的技巧。
2. 教学重点:引导幼儿观察、比较种子的特征,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种子(如:黄豆、绿豆、红豆、黑豆、花生等),PPT课件,排队卡片。
2. 学具:种子排队操作盘,画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幼儿园内的植物,让幼儿发现种子。
(2)请幼儿收集不同种类的种子,观察它们的特征。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展示PPT课件,讲解种子的特征,引导幼儿观察、比较。
(2)教师演示如何按照一定规律(如:大小、颜色、形状等)进行种子排队,并讲解排序方法。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幼儿分组,每组发放一套种子排队操作盘和画纸。
(2)幼儿根据教师的要求,完成种子排队任务,并在画纸上记录排序结果。
(1)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排序结果,引导幼儿互相评价。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种子排队》2. 板书内容:(1)种子的特征:大小、颜色、形状等。
(2)排序方法:按照一定规律进行排队。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找一找家中的种子,按照一定规律进行排队,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幼儿在观察、比较中掌握种子的特征和排序方法。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种子排队—幼儿园大班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种子的种类和特点。
2.培养幼儿精细观察和分类的能力。
3.锻炼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
4.培养幼儿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5.增强幼儿合作交流的能力。
6.提升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教学准备:1.准备不同种类的种子(例如:玉米、花生、小麦、黄豆等)。
2.准备小袋子或容器用来装种子。
3.准备卡片,上面写上“玉米”、“花生”、“小麦”、“黄豆”等字样。
4.准备一份幼儿成长袋,上面写上“第1号”、“第2号”、“第3号”等。
教学活动:活动一:认识种子的种类和特点1.教师准备好几种不同的种子,分别放在小袋子或容器中。
给幼儿讲述不同种子的种类和特点,如形状、颜色、大小等等。
2.教师拿出一种种子,让幼儿用双手仔细观察,然后描述种子的特点。
3.教师让幼儿分别拿出其他几种种子,和本组的小伙伴一起讨论,看看是否有相同的特点,然后将相同的特点用卡片贴在一起。
活动二:种子排队1.教师事先将种子按照不同的特点分成几组,例如所有黄色的种子放在一组,所有白色的种子放在一组,以此类推。
2.教师将每组的种子放在一张卡片上,上面写上该组的特点。
3.教师将不同组的种子混在一起,放在一张大卡片上,上面写上“乱序”。
4.教师告诉幼儿,我们现在要把这些种子排成队列,按照特点进行分类。
5.教师将混在一起的种子逐个拿出来,让幼儿观察,并询问属于哪个特点的组。
6.幼儿将种子放在相应的组下面,形成队列。
7.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排好的队列,并与其他组的队列进行比较,看看是否有相同之处。
活动三:种子种植1.教师告诉幼儿,我们现在要种植这些种子,让它们长大变成植物。
2.教师给每个幼儿发放一份幼儿成长袋。
3.幼儿将自己的成长袋放在桌子上,将属于自己种植的种子放在成长袋里。
4.教师告诉幼儿,我们要仔细照顾这些种子,在阳光下适当的浇水,喂它们营养。
5.每天上学的时候,幼儿查看种子的成长情况,记录在成长袋上。
《种子排队》大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各种不同的种子,了解种子的特征和生长过程。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排序的能力,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和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植物种植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认识各种不同的种子,了解种子的特征和生长过程。
难点:培养幼儿观察、比较、排序的能力,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各种种子(如豆类、谷物、坚果等)、种子图片、排序卡片、种植工具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适当的光线和温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各种种子,引导幼儿观察、触摸,激发幼儿对种子的兴趣。
2. 认识种子:教师向幼儿介绍各种种子的名称、特征和生长过程,帮助幼儿建立种子分类的概念。
3. 排序游戏:教师出示排序卡片,引导幼儿观察、比较,让幼儿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种子。
4. 动手操作:教师引导幼儿使用种植工具,亲手将种子种在泥土中,体验种植的乐趣。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活动过程,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总结种子的特点和生长过程。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种子的认识和排序能力的掌握情况。
2. 关注幼儿在种植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幼儿的动手操作和合作能力。
3. 搜集幼儿在活动中的作品,分析幼儿在观察、思考、表达等方面的表现。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活动内容,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孩子一起进行种子观察和种植活动,增进亲子关系。
2. 社区实践:组织幼儿参观农场或植物园,让幼儿亲身体验种子生长过程,拓宽幼儿的视野。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活动中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幼儿都能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成长。
2. 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游戏等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师注重与幼儿的互动,鼓励幼儿提问、表达,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和沟通能力。
大班科学活动种子排队王紫月老师活动目标:
1、学习用数字、符号记录种子排列的结果。
2、感知物体的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重难点:
感知物体的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种子(蚕豆、黄豆、红豆各十颗)。
2、排列卡两张
活动过程:
一、种子分类。
1、“看看桌子上有什么?”(蚕豆、黄豆、赤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种子)
2、请幼儿将蚕豆、黄豆、红豆分类,感知并交流每种种子的数量。
3、讨论:在一张纸上要同时记录三种种子的数量,怎样记才清楚?
4、请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并交流。
二、种子排队。
1、请幼儿将三种不同的种子在排列卡上排排队,要求一个挨一个排列整齐。
2、请幼儿讲述排列结果。
3、讨论:为什么蚕豆排的最长,红豆最短呢?
4、记录排列的结果。
三、猜测并实践。
1、【大班健康教案 /daban/jiankang/】幼儿人手一张纸,纸上画有间隔数厘米的三条平行线,三条线的起点和终点一直。
请幼儿猜测:把三种种子分别放在线上一个挨一个地排队(都从起点开始排),哪一种种子的队伍最长?哪一种种子的队伍最短?为什么?
2、幼儿自己尝试。
3、交流自己的发现并说出原因,感受物体的大小与“队伍”长短的关系。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