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建设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7.16 MB
- 文档页数:19
热力学第一定律指的是能量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热力学第二定律指的当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时候,转化率并非百分之百,一部分以热的形式消散于环境中。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自于太阳发出的光能,被绿色植物转化为植物体内的化学能,经食物链再转化为消费者和分解者体内的化学能。
在能流过程中,一部分化学能转变为供生物取食和运动的机械能并进一步以热能形式散失于环境中。
由于能量的转化率不是百分之百,在上一个营养级向下一个营养级转化过程中,能量逐级减少,因此,各营养级所能维持的生物量也逐级减少,营养级的个数一般4~5级。
不超过6级全球主要生态问题包括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和人口问题。
纷繁复杂的环境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因为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生活排放的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环境污染,如农药、化肥、重金属、二氧化硫等造成的污染;另一类是由于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而引起的生态环境的破坏,如水土流失、沙尘暴、沙漠化、地面沉降等。
资源问题是指自然资源由于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以及人类过度开发利用导致的自然资源枯竭,包括矿产资源、淡水资源、生物资源和土地资源。
人口问题包括人口数量问题和人口老龄化问题。
人口的快速增长,加快了自然资源的消耗,加大了对自然环境的压力,世界所面临的资源、环境、农业等一系列重大问题,都与人口的快速增长有关;人口老龄化将对社会经济带来沉重负担,延缓经济增长速度,因老年人的特殊需要,国家必须加大社会福利、救济保障、医疗服务等方面的投入,以保护老年人的利益。
解决全球生态问题的对策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减轻对环境和资源的压力;提高全人类保护环境和资源的意识,减轻对环境和资源的破坏与利用程度,实现持续发展;加强法制建设,用法律手段保护环境和资源;发展科学技术,用科技力量解决全球生态问题。
哥本哈根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全称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
第十五单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20湖南长沙长郡中学二测]乌鲁米耶湖(下图)位于伊朗西北部,是世界第三大咸水湖,春季湖水相对较深。
近年来,该湖面积迅速缩小,面临消失。
据此完成1—2题。
1.该湖面积迅速缩小的自然原因是()A。
全球变暖,降水变率增大B。
蒸发加剧,入湖水量减少C。
植被破坏,坡面径流增加 D.引水灌溉,水位迅速下降2.伊朗政府计划拯救乌鲁米耶湖,可行的措施有()①湖区发展渔业生产②湖区实施人工降雨③增加高山冰雪融水④发展节水农业⑤跨流域调水A。
①③④ B。
①②⑤C.②④⑤D.②③④[2019四川遂宁诊断]美国马里兰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1982年至2016年,全球的林木树冠覆盖增加了224万平方千米(相对于1982年,森林覆盖率上升了约7%),裸地覆盖减少了116万平方千米,这些变化集中在山区、温带以及亚热带地区.其中60%的土地变化与人类直接活动有关,40%是由气候变化等间接驱动因素造成的。
不少专家坦言,全球森林面积增加未必是好事,因为这表明受农业扩张驱动的森林砍伐会在热带地区越来越突出。
据此完成3—5题。
3.导致森林覆盖率上升的农业活动不包括()A.退耕还林B。
围栏放牧C。
弃耕D。
发展立体农业4。
下列地区中,森林覆盖率上升受气候变化因素影响最小的是()A。
半干旱气候区 B。
高纬地区C.高山地区D。
亚热带季风区5。
对“全球森林面积增加未必是好事,因为这表明受农业扩张驱动的森林砍伐会在热带地区越来越突出"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热带雨林的生态效益远优于其他森林B。
被砍伐的热带森林面积将大于其他新增林地面积C。
热带地区毁林开荒的经济效益低下D。
其他地区森林的经济价值不及热带雨林(新情境)苏达尔沟是毛布拉孔兑(黄河的支流)一条十分典型的季节性沙漠沟谷,风沙活动强烈。
根据地貌、地表沉积物、植被以及景观特征,将苏达尔沟分为上游砒砂岩沟壑区和下游沙地沙丘区。
生态环境规划复习题(课程代码272342)一、名词解释1.环境规划2.环境系统3.环境容量4.环境承载力5.环境承载量6.环境评价7.环境预测8.水污染控制系统9.水污染控制单元10.水环境容量11.清洁生产12.人为大气污染源13.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14.土地利用15.土地利用规划16.固体废弃物17.工业固体废物18.容量总量控制19.生态修复20.生态城市21.循环经济22.乡镇环境规划23.生态城市费用最小分配原则24. A-P值法25.噪声26.酸雨二、填空题1.环境规划的研究对象是这一大复合生态系统,它可能指整个国家,也可能指一个区域。
2.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包括,,,,,,,。
3.环境系统的组成要素有各种大气组成物质、、、以及人类生存所处的近地空间与各种人工构筑我。
4.我国环境总量控制可分为、、三类。
5.复合生态系统的功能可归纳为、、、。
6.环境规划指标的类型主要有、、、以及。
7.环境评价的主要内容有、、。
8.环境预测的主要内容、、、、。
9.大气污染预测包括、。
10.水污染预测包括、。
11. 大气环境规划的内容有、、、、、。
12.大气环境规划的类型有、。
13.大气环境功能区划的步骤分为:、、、、。
14.土地利用规划按时间期限可分为、和。
15.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方法包括、、和。
16.固体废物管理规划的具体步骤、、和。
17.生态城市的内涵表现在、、、。
18.环境规划的类型按规划期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年度环境保护计划。
19.我国环境规划的发展历程大体上可分为4个阶段,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环境规划的技术方法应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等方法。
1.生态工程: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和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结合系统工程的最优化方法,设计的促进分层多级利用物质的生产工艺系统。
2.生态工程的原理是生态系统的“整体、协调、再生、循环”。
3.环境工程与生态工程:环境工程的目的就是通过开发技术及工艺解决经济系统的污染问题,并保障环境的健康安全。
基本的做法是把污染物集中到系统外进行处理。
生态工程则寻求一条系统内解决的思路,通过生态工程的自设计和其他工艺的结合,实现系统污染的零排放或最小排放。
生态工程的边界要大于环境工程。
环境工程研究对象是自然系统,而生态工程的对象是生态系统。
环境工程的理论基础是环境科学,而生态工程的理论基础是生态学。
生态工程与环境工程相比,均以解决环境问题为目的,但着重点不同。
一般认为,生态工程是利用生物多样性和活的生态系统及技术来解决环境问题,而环境工程则依赖新的化学、机械或物质技术来解决这些问题。
4.生态工程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生态工程与我国的农业持续发展②生态工程与我国的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③生态工程与我国的工业与城市发展5.生态工程的主要类型:①物质能量的多层分级利用系统②水陆交换的物质循环系统③“废物”再生利用和环境调节工程系统④多功能污水自净工程系统⑤多功能农工联合生产系统。
6.生态工程的特点:①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以活的生物为主体,强调利用生物与生物的共生功能、生物物质的循环再生功能、食物链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适应原理,来进行多层次、多方向的生产工艺设计。
②利用生态系统的反馈控制和稳态机制等稳定性特点,生态工程重视培育和利用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自我调节功能。
③生态工程强调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
④生态工程尤其是农业生态工程是在石化农业逐渐走入死胡同的形势下提出来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石化农业的种种弊端。
⑤生态工程包括生态工程系统和生态工程技术两个方面。
7.我国现代生态工程研究㈠我国的农业生态工程研究的内容:①生态农业②无公害农业和绿色食品③有机农业我国的农业生态工程研究的特点:①研究对象以农业生态系统为主,内容广泛,综合性更强。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1.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和学科任务填空题1环境生态学的学科任务是研究以人为主体的各种环境系统在人类活动的干扰下,生态系统演变过程、生态环境变化的效应以及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寻求受损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的各种措施。
2.环境生态学不同于以研究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相互关系为主的经典生态娑;不同于研究污染物在生态系统的行为规律和危害的污染生态学;不同于以研究社会生态系统结构功能、演化机制以及人的个体和组织与周围自然、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社会生态学。
判断题1.广义上,环境生态学是研究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简答题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①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制和规律自然生态系统受到人为干扰后,会产生一系列反应和变化。
环境生态学将研究:这一过程有哪些内在规律;干扰效应在系统内不同组分间如何相互作用;出现了哪些生态效应以及其如何影响人类,包括各种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变化规律和危害方式。
②生态系统受损程度及危害性的判断评价受损生态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的退化特征,这些退化的生态学效应和性质是什么以及危害性程度如何等。
物理、化学、生态学和系统理论的方法是生态系统受损程度及危害性判断常用的4个基本手段,科学的评价应该是几种方法的结合。
③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保护措施的研究各类生态系统在生物圈中执行不同的功能,被破坏后会产生不同生态效应。
环境生态学研究各类生态系统受损后的危害效应和方式,及其对区域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研究生态系统的保护对策,如生物资源的保护和科学管理、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的措施等。
④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学对策研究单纯依靠工程技术解决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已被实践证明不可行。
采用生态学方法治理环境污染和解决生态破坏问题,尤其在区域环境的综合整治上已见成效,前景令人鼓舞。
依据生态学的理论,结合环境问题的特点,采取适当的生态学对策并辅之以其他方法或工程技术来改善环境质量,对受损生态系统进行恢复和重建。
考点39 生态工程【重要考向】一、生态工程的原理二、生态工程的实例分析生态工程的原理1.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2.特点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3.基本原理(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
(2)物种多样性原理:物种繁多而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
(3)协调与平衡原理: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需要考虑环境承载力。
(4)整体性原理: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但要考虑到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更重要的是,还要考虑到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
(5)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包括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和系统整体性原理。
关于生态工程的几个问题(1)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使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发展。
(2)生态工程的特点:具有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特点。
(3)生态工程的理解:涉及的学科知识包括生态学和系统学;运用到的技术手段或方法有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4)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或受损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1.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工程要遵循“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理B.在考虑人工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时,应充分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C.可采用套种技术在桑基上种植大豆来提高经济效益考向一D.将桑基鱼塘看作人工生态系统,体现了物质的良性循环技术,但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并未提高【答案】C【分析】1、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