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海南省农垦中学高三第九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解析版)概要1讲解
- 格式:doc
- 大小:897.50 KB
- 文档页数:20
2016年海南省高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此题共6小题,每题2分,共12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分〕〔2016•海南〕以下物质中,其主要成分不属于烃的是〔〕A.汽油 B.甘油 C.煤油 D.柴油【答案】B【解析】甘油为丙三醇,是醇类,不是烃,汽油、煤油、柴油为碳原子数在不同范围内的烃类混合物,多为烷烃.故选B.2.〔2分〕〔2016•海南〕以下物质不可用作食品添加剂的是〔〕A.谷氨酸单钠B.柠檬酸C.山梨酸钾 D.三聚氰胺【答案】D【解析】A.谷氨酸单钠为味精的主要成分,故A不选;B.柠檬酸主要用作酸味剂、抗氧化剂、调色剂等,故B不选;C.山梨酸钾,主要用作食品防腐剂,故C不选;D.三聚氰胺有毒,不能用于食品加工及作食品添加剂,故D选.故选D.3.〔2分〕〔2016•海南〕以下反应可用离子方程式“H++OH﹣=H2O”表示的是〔〕A.NaHSO4溶液与Ba〔OH〕2溶液混合B.NH4Cl溶液与Ca〔OH〕2溶液混合C.HNO3溶液与KOH溶液混合D.Na2HPO4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答案】C【解析】A.二者反应生成硫酸钡、氢氧化钠和水,硫酸钡在离子反应中保留化学式,不能用H++OH﹣=H2O表示,故A不选;B.NH4Cl溶液与Ca〔OH〕2溶液混合反应实质是铵根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不能用H++OH﹣=H2O表示,故B不选;C.HNO3溶液与KOH溶液混合,反应实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离子方程式:H++OH﹣=H2O,故C选;D.磷酸二氢根离子为多元弱酸根离子,不能拆,所以Na2HPO4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不能用H++OH﹣=H2O 表示,故D不选;故选:C.4.〔2分〕〔2016•海南〕以下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氦气可用于填充飞艇B.氯化铁可用于硬水的软化C.石英砂可用于生产单晶硅D.聚四乙烯可用于厨具外表涂层【答案】B【解析】A.气球内其他的密度必须比空气密度小,氦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并且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和其它物质发生反应,氦气可用于填充气球,故A正确;B.氯化铁不能与钙离子、镁离子反应,不能降低钙离子、镁离子浓度,所以不能用于硬水的软化,故B错误;C.二氧化硅与焦炭反应生成硅与二氧化硅,所以石英砂可用于生产单晶硅,故C正确;D.不粘锅外表涂层的主要成分为聚四氟乙烯,故D正确;故选:B.5.〔2分〕〔2016•海南〕向含有MgCO3固体的溶液中滴加少许浓盐酸〔忽略体积变化〕,以下数值变小的是〔〕A.c〔CO32﹣〕B.c〔Mg2+〕C.c〔H+〕D.K sp〔MgCO3〕【答案】A【解析】MgCO3固体的溶液中存在溶解平衡:MgCO3〔s〕⇌Mg2+〔aq〕+CO32﹣〔aq〕,加入少量稀盐酸可与CO32﹣促使溶解平衡正向移动,故溶液中c〔CO32﹣〕减小,c〔Mg2+〕及c〔H+〕增大,K sp〔MgCO3〕只与温度有关,不变,只有A正确.故选A.6.〔2分〕〔2016•海南〕油酸甘油酯〔相对分子质量884〕在体内代谢时可发生如下反应:C57H104O6〔s〕+80O2〔g〕=57CO2〔g〕+52H2O〔l〕已知燃烧1kg该化合物释放出热量3.8×104kJ,油酸甘油酯的燃烧热为〔〕A.3.8×104kJ•mol﹣1B.﹣3.8×104kJ•mol﹣1 C.3.4×104kJ•mol﹣1D.﹣3.4×104kJ•mol﹣1【答案】D【解析】燃烧热指的是燃烧1mol可燃物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燃烧1kg油酸甘油酯释放出热量3.8×104kJ,则1kg该化合物的物质的量为,则油酸甘油酯的燃烧热△H=﹣=﹣3.4×104kJ•mol﹣1,故选D.二、选择题:此题共6小题,每题4分,共24分.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假设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项选择得0分;假设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得4分,但只要选错一个就得0分.7.〔4分〕〔2016•海南〕以下实验设计正确的选项是〔〕A.将SO2通入溴水中证明SO2具有漂白性B.将铁屑放入稀HNO3中证明Fe比H2活泼C.将澄清石灰水滴入某溶液证明其中存在CO32﹣D.将乙烯通入KmnO4酸性溶液证明乙烯具有复原性【答案】D【解析】A、SO2通入溴水褪色是发生氧化复原反应而褪色,表达二氧化硫的复原性,而不是漂白性,故A错误;B、将铁屑放入稀HNO3中是硝酸的强氧化性,生成氮的氧化物,而不产生氢气,所以不能证明Fe比H2活泼,故B错误;C、将澄清石灰水滴入某溶液有沉淀产生,不能证明其中存在CO32﹣,还可能存在碳酸氢根离子和亚硫酸根、亚硫酸氢根离子,故C错误;D、乙烯有复原性,能被高锰酸钾氧化,使其褪色,故D正确;故选D.8.〔4分〕〔2016•海南〕以下有关实验操作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过滤操作中,漏斗的尖端应接触烧杯内壁B.从滴瓶中取用试剂时,滴管的尖嘴可以接触试管内壁C.滴定接近终点时,滴定管的尖嘴可以接触锥形瓶内壁D.向容量瓶转移液体时,导流用玻璃棒可以接触容量瓶内壁【答案】B【解析】A.过滤时为防止液体飞溅,漏斗的尖端应接触烧杯内壁,使滤液沿烧杯内壁缓缓流下,故A正确;B.滴加试剂时应防止污染滴管,滴管不能接触试管内壁,故B错误;C.滴定接近终点时,滴定管的尖嘴可接触锥形瓶内壁,可使滴定管流出的液体充分反应,故C正确;D.向容量瓶转移液体时,为防止流出容量瓶外,可使导流用玻璃棒可以接触容量瓶内壁,故D正确.故选B.9.〔4分〕〔2016•海南〕利用太阳能分解水制氢,假设光解0.02mol水,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可生成H2B.可生成氢的原子数为2.408×1023个C.可生成H2的体积为0.224L〔标准情况〕D.生成H2的量理论上等于0.04mol Na与水反应产生H2的量【答案】D【解析】根据方程式2H2O=2H2↑+O2↑,光解0.02 mol水,可产生0.02 mol H2和0.01 mol O2.则可得:A.可生成H2的质量为0.02mol×2g/mol=0.04g,故A错误;B.可生成氢的原子数为0.02mol×2×6.02×1023/mol=2.408×1022个,故B错误;C.可生成标准状况下H2的体积为0.02mol×22.4L/mol=0.448L,故C错误;D.钠与水发生2Na+2H2O=2NaOH+H2↑,则0.04mol Na与水反应产生0.02 molH2,故D正确.故选D.10.〔4分〕〔2016•海南〕某电池以K2FeO4和Zn为电极材料,KOH溶液为电解溶质溶液.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Zn为电池的负极B.正极反应式为2FeO42﹣+10H++6e﹣=Fe2O3+5H2OC.该电池放电过程中电解质溶液浓度不变D.电池工作时OH﹣向负极迁移【答案】AD【解析】A.根据化合价升降判断,Zn化合价只能上升,故为负极材料,K2FeO4为正极材料,故A正确;B.K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则正极电极方程式为2FeO42﹣+6e﹣+8H2O=2Fe〔OH〕3+10OH﹣,故B错误;C.该电池放电过程中电解质溶液浓度减小,故错误;D.电池工作时阴离子OH﹣向负极迁移,故D正确.故选AD.11.〔4分〕〔2016•海南〕由反应物X转化为Y和Z的能量变化如下图.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由X→Y反应的△H=E5﹣E2 B.由X→Z反应的△H<0C.降低压强有利于提高Y的产率D.升高温度有利于提高Z的产率【答案】BC【解析】A.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由X→Y反应的△H=E3﹣E2,故A错误;B.由图象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即由反应的△H<0,故B正确;C.根据化学反应2X〔g〕≒3Y〔g〕,该反应是气体系数和增加的可逆反应,降低压强,平衡正向移动,有利于提高Y的产率,故C正确;D.由B 可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Z的产率降低,故D错误.故选BC.12.〔4分〕〔2016•海南〕工业上可由乙苯生产苯乙烯:,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该反应的类型为消去反应B.乙苯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三种C.可用Br2、CCl4鉴别乙苯和苯乙烯D.乙苯和苯乙烯分子内共平面的碳原子数均为7【答案】AC【解析】A.反应C﹣C变为C=C,为消去反应,故A正确;B.乙苯的同分异构体可为二甲苯,有邻、间、对,连同乙苯共4种,故B错误;C.苯乙烯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溶液褪色,而乙苯不反应,可鉴别,故C正确;D.苯环和碳碳双键都为平面形,与苯环直接相连的原子在同一个平面上,则乙苯有7个碳原子共平面,苯乙烯有8个碳原子共平面,故D错误.故选AC.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3~17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8~23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13.〔8分〕〔2016•海南〕短周期元素X、Y、Z、M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X的一种高硬度单质是宝石,Y2+电子层结构与氖相同,Z的质子数为偶数,室温下M单质为淡黄色固体,答复以下问题:〔1〕M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的第周期、族.〔2〕Z元素是,其在自然界中常见的二元化合物是.〔3〕X与M的单质在高温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产物分子为直线形,其化学键属共价键〔填“极性”或“非极性”〕.〔4〕四种元素中的可用于航空航天合金材料的制备,其单质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答案】短周期元素X、Y、Z、M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X的一种高硬度单质是宝石,则X为C元素;Y2+电子层结构与氖相同,则Y为Mg;Z的质子数为偶数,室温下M单质为淡黄色固体,则Z为Si,M为S 元素.【解析】短周期元素X、Y、Z、M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X的一种高硬度单质是宝石,则X为C元素;Y2+电子层结构与氖相同,则Y为Mg;Z的质子数为偶数,室温下M单质为淡黄色固体,则Z为Si,M为S 元素.〔1〕M为S元素,核外各层电子数为2、8、6,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故处于第三周期VIA族,故答案为:三;VIA;〔2〕Z元素是Si,其在自然界中常见的二元化合物是SiO2,故答案为:Si;SiO2;〔3〕X碳与硫的单质在高温下反应生成CS2,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2S CS2,产物分子为直线形,结构与二氧化碳类似,由于是由不同元素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其化学键属于极性共价键,故答案为:C+2S CS2;极性;〔4〕四种元素中只有Mg为金属元素,密度比较小,制成的合金硬度大,可用于航空航天合金材料的制备,Mg为活泼金属,与与稀盐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2HCl═MgCl2+H2↑,故答案为:Mg;Mg+2HCl═MgCl2+H2↑.14.〔8分〕〔2016•海南〕KAl〔SO4〕2•12H2O〔明矾〕是一种复盐,在造纸等方面应用广泛.实验室中,采用废易拉罐〔主要成分为Al,含有少量的Fe、Mg杂质〕制备明矾的过程如以下图所示.答复以下问题:〔1〕为尽量少引入杂质,试剂①应选用〔填标号〕.a.HCl溶液b.H2SO4溶液c.氨水d.NaOH溶液〔2〕易拉罐溶解过程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沉淀B的化学式为;将少量明矾溶于水,溶液呈弱酸性,其原因是.〔4〕已知:K w=1.0×10﹣14,Al〔OH〕3⇌AlO2﹣+H++H2O K=2.0×10﹣13.Al〔OH〕3溶于NaOH溶液反应的平衡常数等于.【答案】易拉罐的主要成分为Al,含有少量的Fe、Mg杂质,可选择浓NaOH溶解,得到偏铝酸钠溶液,并通过过滤除去Fe、Mg等杂质,滤液中加入NH4HCO3溶液后,促进AlO2﹣水解生成Al〔OH〕3沉淀,过滤后将沉淀溶解在稀硫酸中,得到硫酸铝溶液,添加K2SO4溶液后蒸发浓缩并冷却结晶得到晶体明矾;〔1〕铝是两性金属能与强酸、强碱反应,而Mg、Fe只能溶解于酸,据此选择试剂;〔2〕用NaOH溶液溶解Al生成偏铝酸钠及氢气,据此写出反应化学方程式;〔3〕滤液中加入NH4HCO3溶液后,促进AlO2﹣水解生成Al〔OH〕3沉淀;Al3+水解使明矾溶液显酸性;〔4〕Al〔OH〕3沉淀溶解在NaOH溶液里发生的反应为Al〔OH〕3+OH﹣⇌AlO2﹣+2H2O,结合水的离子积和氢氧化铝的电离平衡常数计算此反应的平衡常数.【解析】〔1〕根据铝能溶解在强酸和强碱性溶液,而铁和镁只能溶解在强酸性溶液中的性质差异,可选择NaOH 溶液溶解易拉罐,可除去含有的铁、镁等杂质,故答案为:d;〔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故答案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3〕滤液中加入NH4HCO3溶液后,电离出的NH4+和HCO3﹣均能促进AlO2﹣水解,反应式为NH4++AlO2﹣+2H2O=Al〔OH〕3↓+NH3•H2O,生成Al〔OH〕3沉淀;因Al3++3H2O⇌Al〔OH〕3+3H+,则明矾水溶液显酸性,故答案为:Al〔OH〕3;Al3+水解,使溶液中H+浓度增大;〔4〕Al〔OH〕3⇌AlO2﹣+H++H2O①H2O⇌H++OH﹣②,①﹣②可得Al〔OH〕3+OH﹣⇌AlO2﹣+2H2O,则Al 〔OH〕3溶于NaOH溶液反应的平衡常数=K÷K w==20,故答案为:20.15.〔8分〕〔2016•海南〕乙二酸二乙酯〔D〕可由石油气裂解得到的烯烃合成.答复以下问题:〔1〕B和A为同系物,B的结构简式为.〔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其反应类型为.〔3〕反应③的反应类型为.〔4〕C的结构简式为.〔5〕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答案】C2H6O与C反应生成D,由D的结构简式可知C为HOOC﹣COOH,C2H6O为CH3CH2OH,则A为CH2=CH2,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C3H5Cl发生卤代烃的水解反应生成CH2=CHCH2OH,则C3H5Cl为CH2=CHCH2Cl,B为CH2=CHCH3,CH2=CHCHO发生氧化反应得到HOOC﹣COOH.【解析】C2H6O与C反应生成D,由D的结构简式可知C为HOOC﹣COOH,C2H6O为CH3CH2OH,则A为CH2=CH2,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C3H5Cl发生卤代烃的水解反应生成CH2=CHCH2OH,则C3H5Cl为CH2=CHCH2Cl,B为CH2=CHCH3,CH2=CHCHO发生氧化反应得到HOOC﹣COOH.〔1〕由上述【答案】可知,B的结构简式为:CH2=CHCH3,故答案为:CH2=CHCH3;〔2〕反应①是CH2=CH2和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化学方程式为:CH2=CH2+H2O CH3CH2OH,属于加成反应,故答案为:CH2=CH2+H2O CH3CH2OH,加成反应;〔3〕反应③是CH2=CHCH2Cl发生水解反应生成CH2=CHCH2OH,也属于取代反应,故答案为:水解反应或取代反应;〔4〕C的结构简式为:HOOC﹣COOH,故答案为:HOOC﹣COOH;〔5〕反应②是乙二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二酸二乙酯,化学方程式为:HOOC﹣COOH+2CH3CH2OH CH3CH2OOCCOOCH2CH3+2H2O,故答案为:HOOC﹣COOH+2CH3CH2OH CH3CH2OOCCOOCH2CH3+2H2O.16.〔9分〕〔2016•海南〕顺﹣1,2﹣二甲基环丙烷和反﹣1,2﹣二甲基环丙烷可发生如图1转化:该反应的速率方程可表示为:v〔正〕=k〔正〕c〔顺〕和v〔逆〕=k〔逆〕c〔反〕,k〔正〕和k〔逆〕在一定温度时为常数,分别称作正,逆反应速率常数.答复以下问题:〔1〕已知:t1﹣1﹣1,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值K1=;该反应的活化能E a〔正〕小于E a〔逆〕,则△H 0〔填“小于”“等于”或“大于”〕.〔2〕t2温度下,图2中能表示顺式异构体的质量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是〔填曲线编号〕,平衡常数值K2=;温度t1t2〔填“小于”“等于”或“大于”〕,判断理由是.【答案】﹣1﹣1,结合化学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可列出正、反浓度关系,可计算平衡常数,该反应的活化能E a〔正〕小于E a〔逆〕,说明断键吸收的能量小于成键释放的能量,即该反应为放热反应;〔2〕随着时间的推移,顺式异构体的质量分数不断减少,则符合条件的曲线是B,设顺式异构体的起始浓度为x,则可逆反应左右物质的系数相等,均为1,则平衡时,顺式异构体为0.3想,反式异构体为0.7x,所以平衡常数K2==,以此解答该题.【解析】﹣1﹣1,则v〔逆〕=0.002c〔反〕,化学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则0.006c〔顺〕=0.002c〔反〕,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值K1===3,该反应的活化能E a〔正〕小于E a〔逆〕,说明断键吸收的能量小于成键释放的能量,即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H小于0,故答案为:3;小于;〔2〕随着时间的推移,顺式异构体的质量分数不断减少,则符合条件的曲线是B,设顺式异构体的起始浓度为x,则可逆反应左右物质的系数相等,均为1,则平衡时,顺式异构体为0.3想,反式异构体为0.7x,所以平衡常数K2==,因为K1>K2,放热反应升高温度时平衡逆向移动,所以温度t2>t1,故答案为:B;;小于;放热反应升高温度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17.〔11分〕〔2016•海南〕某废催化剂含58.2%的SiO2、21.0%的ZnO、4.5%的ZnS和12.8%的CuS.某同学用15.0g该废催化剂为原料,回收其中的锌和铜.采用的实验方案如下:答复以下问题:〔1〕在以下装置中,第一次浸出必须用,第二次浸出应选用.〔填标号〕〔2〕第二次浸出时,向盛有滤液1的反应器中加入稀硫酸,后滴入过氧化氢溶液.假设顺序相反,会造成.滤渣2的主要成分是.〔3〕浓缩硫酸锌、硫酸铜溶液使用的器皿名称是.4﹒5H2O,则铜的回收率为.【答案】〔1〕根据题目化学工艺流程知,第一次浸出发生反应:ZnO+H2SO4=ZnSO4+H2O、ZnS+H2SO4=ZnSO4+H2S↑,有有毒的生成,必须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尾气处理,第二次浸出时发生反应:CuS++H2O2+H2SO4=CuSO4+S+2H2O,不产生有毒气体;〔2〕H2O2与固体颗粒接触分解;二氧化硅不与硫酸反应;〔3〕浓缩硫酸锌、硫酸铜溶液使用仪器为蒸发皿;〔4〕根据CuS质量分数计算废催化剂中Cu的物质的量,再计算硫酸铜晶体的物质的量,进而计算铜的回收率.【解析】〔1〕根据题目化学工艺流程知,第一次浸出发生反应:ZnO+H2SO4=ZnSO4+H2O、ZnS+H2SO4=ZnSO4+H2S↑,有有毒的生成,必须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尾气处理,选D装置,第二次浸出时发生反应:CuS++H2O2+H2SO4=CuSO4+S+2H2O,不产生有毒气体,可以选用A装置,故答案为:D;A;〔2〕第二次浸出时,向盛有滤液1的反应器中加入稀硫酸,后滴入过氧化氢溶液.假设顺序相反,会造成H2O2与固体颗粒接触分解,二氧化硅不与硫酸反应,滤渣2的主要成分是SiO2,故答案为:H2O2与固体颗粒接触分解;SiO2;〔3〕浓缩硫酸锌、硫酸铜溶液使用仪器为蒸发皿,故答案为:蒸发皿;〔4〕废催化剂中Cu的物质的量为15.0g×12.8%÷96g/mol=0.02mol,1.5g CuSO4﹒5H2O中Cu的物质含量的为1.5g÷250g/mol=0.006mol,则铜的回收率为×100%=30%,故答案为:30%.〔二〕选考题,任选一模块作答[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18.〔6分〕〔2016•海南〕以下化合物在核磁共振氢谱中能出现两组峰,且其峰面积之比为2:1的有〔〕A.乙酸甲酯 B.对苯二酚 C.2﹣甲基丙烷D.对苯二甲酸【答案】BD【解析】A.乙酸甲酯〔CH3COOCH3〕中含有2种氢原子,核磁共振氢谱能出现两组峰,且其峰面积之比为1:1,故A错误;B.对苯二酚〔〕中含有2种氢原子,核磁共振氢谱能出现两组峰,且其峰面积之比为2:1,故B正确;C.2﹣甲基丙烷中含有2种氢原子,核磁共振氢谱能出现两组峰,且其峰面积之比为9:1,故C错误;D.对苯二甲酸〔〕中含有2种氢原子,核磁共振氢谱能出现两组峰,且其峰面积之比为2:1,故D正确.故选:BD.19.〔14分〕〔2016•海南〕富马酸〔反式丁烯二酸〕与Fe2+形成的配合物﹣﹣富马酸铁又称“富血铁”,可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如图是合成富马酸铁的一种工艺路线:答复以下问题:〔1〕A的化学名称为由A生成B的反应类型为.〔2〕C的结构简式为.〔3〕富马酸的结构简式为.〔4〕检验富血铁中是否含有Fe3+的实验操作步骤是.〔5〕富马酸为二元羧酸,1mol富马酸与足量饱和NaHCO3溶液反应可放出LCO2〔标况〕;富马酸的同分异构体中,同为二元羧酸的还有〔写出结构简式〕.【答案】环己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生成B为卤代烃,B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环己烯,则B为,环己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为,C再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再发生消去反应、中和反应得到,进行酸化得到富马酸为:.【解析】环己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生成B为卤代烃,B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环己烯,则B为,环己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为,C再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再发生消去反应、中和反应得到,进行酸化得到富马酸为:.〔1〕A的化学名称为环己烷,由A生成B的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故答案为:环己烷;取代反应;.〔2〕环己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C的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3〕由上述【答案】可知,富马酸的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4〕检验富血铁中是否含有Fe3+的实验操作步骤是:取少量富血铁,加入稀硫酸溶解,再滴加KSCN溶液,假设溶液显血红色,则产品中含有Fe3+,反之,则无,故答案为:取少量富血铁,加入稀硫酸溶解,再滴加KSCN溶液,假设溶液显血红色,则产品中含有Fe3+,反之,则无;〔5〕富马酸为二元羧酸,1mol富马酸与足量饱和NaHCO3溶液反应可放出2mol CO2,标况下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为2mol×22.4L/mol=44.8L,富马酸的同分异构体中,同为二元羧酸的还有,故答案为:44.8;.[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20.〔2016•海南〕以下表达正确的有〔〕A.第四周期元素中,锰原子价电子层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B.第二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增大依次减小C.卤素氢化物中,HCl的沸点最低的原因是其分子间的范德华力最小D.价层电子对相斥理论中,Π键电子队数不计入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答案】BD【解析】A、第四周期元素中,外围电子排布为nd x ns y,且能级处于半满稳定状态时,含有的未成对电子数最多,即外围电子排布为3d54s1,此元素为铬,故A错误;B、同周期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所以第二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增大依次减小,故B正确;C、HF分子间存在氢键,HCl分子内没有氢键,故C错误;D、价层电子对相斥理论中,σ键和孤对电子对计入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而π不计入,故D正确;故选BD.21.〔2016•海南〕M是第四周期元素,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次外层的所有原子轨道均充满电子.元素Y的负一价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的相同.答复以下问题:〔1〕单质M的晶体类型为,晶体中原子间通过作用形成面心立方密堆积,其中M原子的配位数为.〔2〕元素Y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其同周期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写元素符号〕.元素Y的含氧酸中,酸性最强的是〔写化学式〕,该酸根离子的立体构型为.〔3〕M与Y形成的一种化合物的立方晶胞如下图.①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已知晶胞参数a=0.542nm,此晶体的密度为g•cm﹣3.〔写出计算式,不要求计算结果.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②该化合物难溶于水但易溶于氨水,其原因是.此化合物的氨水溶液遇到空气则被氧化为深蓝色,深蓝色溶液中阳离子的化学式为.【答案】依据题意可知:M为铜元素,Y为氯元素;〔1〕铜属于金属,金属阳离子与电子之间通过金属键结合在一起,晶体类型为金属晶体;铜晶体是面心立方堆积,采用沿X、Y、Z三轴切割的方法确定其配位数;〔2〕元素氯是17号元素,位于第三周期,依据构造原理排布排布基态电子;稀有气体的第一电离能最大;含氯的酸中高氯酸酸性最强是含有酸中最强酸;依据酸根离子中氯原子为sP3杂化方式判断其构型;〔3〕①依据晶胞结构,利用切割法,每个晶胞中含有铜原子个数为:8×+6×=4,氯原子个数为4,则化学式为;CuCl;1mol晶胞中含有4molCuCl,1mol晶胞的质量为M〔CuCl〕×4,晶胞参数a=0.542nm,则晶体密度为,据此解答;②Cu+可与氨形成易溶于水的配位化合物,所以CuCl难溶于水但易溶于氨水;该化合物中Cu+被氧化为Cu2+,所以深蓝色溶液中阳离子为:[Cu〔NH3〕4]2+;【解析】〔1〕铜属于金属,金属阳离子与电子之间通过金属键结合在一起,晶体类型为金属晶体,铜晶体是面心立方堆积,采用沿X、Y、Z三轴切割的方法知,每个平面上铜原子的配位数是4,三个面共有4×3=12个铜原子,所以每个铜原子的配位数是12;故答案为:金属晶体;金属键;12;〔2〕元素氯是17号元素,位于第三周期,依据构造原理其基态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5;其同周期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Ar,含氯的酸中高氯酸酸性最强是含有酸中最强酸,化学式为:HClO4,高氯酸酸根离子中氯原子为sP3杂化,没有孤对电子数,立体构型为正四面体;故答案为:1s22s22p63s23p5;Ar;HClO4;正四面体;〔3〕①依据晶胞结构,利用切割法,每个晶胞中含有铜原子个数为:8×+6×=4,氯原子个数为4,则化学式为;CuCl;1mol晶胞中含有4molCuCl,1mol晶胞的质量为M〔CuCl〕×4,晶胞参数a=0.542nm,则晶体密度为;故答案为:CuCl;;②Cu+可与氨形成易溶于水的配位化合物,所以CuCl难溶于水但易溶于氨水;该化合物中Cu+被氧化为Cu2+,所以深蓝色溶液中阳离子为:[Cu〔NH3〕4]2+;故答案为:Cu+可与氨形成易溶于水的配位化合物〔或配离子〕;[Cu〔NH3〕4]2+.[选修2--化学与技术]22.〔2016•海南〕以下单元操作中采用了热交换设计的有〔〕A.电解食盐水制烧碱 B.合成氨中的催化合成C.硫酸生产中的催化氧化 D.氨碱法中的氨盐水碳酸化【答案】BC【解析】A.氯碱工业中电解饱和食盐水是常温下的反应,不需要进行热交换,故A错误;B.氮气与氢气的反应都需要加热,而且它们反应时会放热,所以使用热交换器可以充分利用反应所放出的热量,故B正确;C.二氧化硫的氧化反应需在高温下进行,且反应时会放热,使用热交换器可以充分利用反应所放出的热量,故C正确;D.氨碱法中的氨盐水碳酸化需在常温下进行,温度不能较高,防止气体挥发,故D错误.故选BC.23.〔2016•海南〕海水晒盐的卤水中还有氯化镁,以卤水为原料生产镁的一中工艺流程如下图.答复以下问题:〔1〕脱硫槽、搅拌槽均用于脱除卤水中的〔填离子符号〕,M的主要成分是〔填化学式〕.〔2〕除溴塔中主要的离子方程式为.〔3〕沸腾炉①和②的主要作用是.沸腾炉③通入热氯化氢的主要目的是.〔4〕电解槽中阴极的电极反应方程式为.〔5〕电解槽中阳极产物为,该产物可直接用于本工艺流程中的.【答案】卤水中含有Mg2+、Na+、Cl﹣、SO42﹣、Br﹣等离子,卤水中加入CaO在脱硫槽除去SO42﹣,生成CaSO4,经过滤机①得到X为CaSO4,经除溴塔,通入氯气,可除去Br﹣,生成Z为Br2,在搅拌槽中加入BaO,进一。
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精品】高三9月月考化学(A卷)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化学与生活的认识正确的是()A.新鲜蔬菜做熟后,所含维生素C会有损失B.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所以要多吃富含碘的食物C.PM 2.5是指大气中直径接近2.5×10-9 m的颗粒物形成的胶体D.“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应用化学原理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2.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常用手段。
下列分类依据和结论都正确的是()A.H2O、HCOOH、(NH4)2Fe(SO4)2中均含有氧元素,都是氧化物B.HCl、H2SO4、HNO3均具有氧化性,都是氧化性酸C.碱石灰、玻璃、生石灰、漂白粉都是混合物D.Na2CO3、Ba(OH)2、NH4Cl、Na2O2都属于离子化合物3.关于反应3Cl2+6KOH ΔKClO3+5KCl+3H2O,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Cl2是氧化剂,KOH是还原剂B.被氧化的氯元素的质量是被还原的氯元素质量的5倍C.3 mol氯气参加反应转移6 mol电子D.KOH、KCl和KClO3 都是电解质4.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标准状况下.11.2L丙烷含有的极性键数目为5N AB.7g锂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时转移的电子数为N AC.1mol葡萄糖(C6H12O6)分子含有的羟基数目为6N AD.常温下,0.2L0.5mol/LNH4NO3溶液中含有的氮原子数小于0.2N A5.中学化学中很多“规律”都有其使用范围,下列根据有关“规律”推出的结论合理的是( )A.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推出强氧化剂遇到强还原剂一定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B.根据化学反应的规律,推出氢氧化铁、氯化亚铁均可通过化合反应得到C.根据元素的非金属性较强,其单质也越活泼规律,推出磷单质比N2稳定得多D.根据CO2通入Ba(NO3)2溶液中无沉淀的规律推测,SO2通入Ba(NO3)2溶液中也无沉淀产生6.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NH 4HCO 3溶于过量的浓KOH 溶液中:HCO 3-+2OH -=CO 23-+ H 2OB .向明矾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恰好使SO 24-沉淀完全:2Al 3++3SO 24-+3Ba 2++6OH -=2Al(OH)3↓+3BaSO 4↓C .向FeBr 2溶液中通入足量氯气:2Fe 2++2Br -+2Cl 2=2 Fe 3++Br 2+4 Cl -D .向氢氧化铁中加入HI 溶液:2Fe(OH)3+6H + +2I —= 2Fe 2+ + I 2 +6 H 2O7.通常监测SO 2含量是否达到排放标准的反应原理是SO 2+H 2O 2+BaCl 2===BaSO 4↓+2HCl 。
2016年海南省农垦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5月份)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下列每题只有一个选符合题意)1.古代“山顶洞人”从事的生产活动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采集野果 B.钻木取火 C.狩猎捕鱼 D.缝制衣服2.有一首赞美某种气体的诗,其中的几句是:“她营造了云雾缭绕的仙景;她驱散了炎炎夏日的暑气;她奋不顾身扑向烈火;她带给大地勃勃生机….”这首诗所赞美的气体是()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甲烷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铁、锌、硒、碘等为人体必需元素,故可以大量摄入B.凡是橡胶产品均为天然高分子化合物C.用肥皂水区别硬水和软水D.水是无色无味的物质,故它不属于食物的营养素4.下列场所贴有等消防标志的是()①煤矿;②油库;③面粉厂;④煤气站.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5.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含钾元素的化合物,取一定量的草木灰,向其中滴加盐酸产生气泡,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由此现象可以推断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A.K2O B.K2CO3 C.KNO3D.KOH6.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说法不正确的是()A.20℃时,a、b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B.a中混有少量的b,可以用降温结晶法提纯aC.a的溶解度比b大D.b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7.区别CO与CO2的方法很多,下列方法不能用来区别CO与CO2的是()A.分别通入紫色的石蕊溶液中 B.分别通过灼热的氧化铜C.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D.分别用鼻子闻气味8.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下列有关实验操作错误()A.倾倒液体B.装入固体粉末C.加热液体D.读取液体体积9.现有锌片、铝片和铜片,某兴趣小组为研究它们的活动顺序,需要的试剂是()A.氯化银B.稀盐酸C.氯化铝溶液D.硫酸钠溶液10.金属、金属材料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们的用途.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不锈钢抗腐蚀性好,常用于制造医疗器械B.铁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可以用于制造炊具C.铝合金轻而坚韧,可作汽车、飞机和火箭的材料D.铅锑合金的熔点较低、电阻率较大,常用于制成发热体11.下列做法中,你认为有利于改善我市环境质量的是()①使用乙醇汽油;②大量燃放烟花、爆竹;③就地焚烧植物秸秆和垃圾;④使用太阳能热水器;⑤向护城河里排放废水;⑥植树种花,搞好绿化.A.只有①④⑥B.只有⑥C.只有②③⑤D.①1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唾液中的淀粉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B.人体所需的能量全部由糖类提供C.食用加碘盐可预防甲状腺肿大D.蔬菜、水果、鱼肝油等富含维生素13.硅(Si)是现代电子工业的基础.工业上制取粗硅的反应原理为:SiO2+2C Si+2CO↑,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A.分解反应 B.置换反应 C.化合反应 D.复分解反应14.盐酸和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原因是两种溶液中都含有()A.氢离子B.氢原子C.氢分子D.氢元素二、填空题15.结合化学知识和生产生活实际,根据下列提供的物质,按要求填空葡萄糖、盐酸、二氧化硫、熟石灰、磷酸二氢铵(1)人体胃液中含有(填化学式),当其过多会出现胃痛等症状;人体血液中含有一定量的(填化学式),当其浓度过低时会出现乏力、疲倦、昏迷、休克等症状,在医学上称为“低血糖”.(2)(填化学式)气体的大量排放会形成酸雨;(填化学式)可以被用来改良酸性土壤;(填化学式)可作复合肥使用.16.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燃料.下面是人类大规模使用燃料的大致顺序:木柴→木炭→煤→石油、天然气.(1)上述燃料中属于化石燃料的是.这些化石燃料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其中通常被称为“清洁能源”的是.(2)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4)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17.初中化学中,学习过的物质有:①酒精②Ca(OH)2③NaCl ④HCl ⑤木炭⑥不锈钢选择其中物质序号填空:(1)属于合金的是;(2)作为新能源开发的燃油替代产品是;(3)两物质的溶液混合,可发生中和反应的是.三、简答题(第18、19题必答,第20、21题只能选答-题.共22分)18.216年2月18日海口市东湖公园经过两年的清理后正式向游客开放,湖水清澈透明,不少儿童在湖中划船游玩,为保证海口市东湖公园的整洁,请谈淡你的看法好吗?19.食醋、白酒、纯碱、白糖等均为厨房用品.从中选择适当物质,进行实践活动.如图所示,在玻璃杯底固定一支短蜡烛,铺上一层白色粉末,点燃蜡烛,沿杯壁倒入一些食醋,观察到两种物质立即发生反应,片刻后,蜡烛火焰熄灭.请猜测该白色粉末是什么?你能写出其反应的化学式吗?能说出蜡烛火焰熄灭的理由吗?20.自来水消毒过程中通常会发生如下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用图表示:(表示氯原子,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1)请写出甲图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乙图所示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21.高级轿车配置的安全气囊内有叠氮化钠(NaN3)或硝酸铵(NH4NO3)等物质.当汽车在高速行驶中受到猛烈撞击时,这些物质会迅速发生分解反应,产生气体充满气囊[叠氮化钠(NaN3)分解产生氮气和固态钠;硝酸铵分解产生大量的一氧化二氮(N2O)气体和水蒸气].气囊填补在乘员与挡风玻璃、方向盘之间,达到保护驾乘人员的目的,请你写出二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四、实验题22.应用下列装置可制取初中阶段学习过的几种气体.(1)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气体发生装置选用(选填装置字母代号,后同),收集装置选用;(2)实验室可用多种方法制取O2,请你任选一种方法制取,选择的药品为时,对应的气体发生装置应选择;若要收集较纯净的O2时,应选择装置收集.五、计算题23.氯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电解氯化钠溶液可制得氯气、氢氧化钠等物质,发生的化学反应为:2NaCl+2H2OCl2↑+H2↑+2NaOH,现取一定质量的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进行电解,当氯化钠完全反应时,停止通电,生成氯气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1)参加反应的氯化钠是多少克?生成氢气多少?(2)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2016年海南省农垦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5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下列每题只有一个选符合题意)1.古代“山顶洞人”从事的生产活动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采集野果 B.钻木取火 C.狩猎捕鱼 D.缝制衣服【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采集野果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B、钻木取火的过程中发生燃烧,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C、狩猎捕鱼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D、缝制衣服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2.有一首赞美某种气体的诗,其中的几句是:“她营造了云雾缭绕的仙景;她驱散了炎炎夏日的暑气;她奋不顾身扑向烈火;她带给大地勃勃生机….”这首诗所赞美的气体是()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甲烷【考点】二氧化碳的用途.【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本题通过设置相关的问题情景,来考查学生对二氧化碳的用途的掌握情况.【解答】解:固态的二氧化碳(即干冰)可用来制造舞台云雾;并且,干冰升华时会吸收环境中的燃料,使环境温度降低;一般情况下,CO2气体不可燃,也不助燃,因此可用它来灭火;CO2气体还是植物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原料,大气中没有了CO2也就没有充足的O2,也就不可能有动植物生成,故而给大地带来勃勃生机.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要熟记二氧化碳的用途,以及它与二氧化碳的性质的相互联系等等.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铁、锌、硒、碘等为人体必需元素,故可以大量摄入B.凡是橡胶产品均为天然高分子化合物C.用肥皂水区别硬水和软水D.水是无色无味的物质,故它不属于食物的营养素【考点】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专题】化学与生活健康.【分析】A、铁、锌、硒、碘等为人体必需元素,应该适量摄入;B、有的橡胶产品是人工合成的;C、用肥皂水区别硬水和软水;D、根据营养素的种类进行解答.【解答】解:A、铁、锌、硒、碘等为人体必需元素,应该适量摄入,过多或过少都会引起疾病,故A错误;B、有的橡胶产品是人工合成的,故B错误;C、用肥皂水区别硬水和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故C正确;D、水是无色无味的物质,它也属于食物的营养素,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微量元素对人体的作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微量元素的重要性.4.下列场所贴有等消防标志的是()①煤矿;②油库;③面粉厂;④煤气站.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考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防范爆炸的措施.【专题】分析比较法.【分析】图为禁止烟火标志,贴有上述消防标志的地方应是存放易燃易爆物的.【解答】解:贴有禁止烟火等消防标志的地方应是存放易燃易爆物的,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混合点燃易发生爆炸.①煤矿能产生易燃的瓦斯气体,所以正确;②油库中的石油产品为易燃液体,所以正确;③面粉厂存在可燃性的粉尘,所以正确;④煤气站存有易燃的气体,所以正确.故选D.【点评】图标的含义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指导作用,特别是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几种常见的图标,在化学实验室和其他危险场合最常见,明白它的含义,不但能保障我们的人身安全,该知识也是化学考查的热点之一.5.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含钾元素的化合物,取一定量的草木灰,向其中滴加盐酸产生气泡,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由此现象可以推断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A.K2O B.K2CO3 C.KNO3D.KOH【考点】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及现象.【专题】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分析】根据题干知一定含有钾元素;与盐酸反应产生大量气泡,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含有碳酸根.【解答】解:根据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含钾元素的化合物,可知草木灰中含有钾元素;根据滴加盐酸产生气体,气体能使石灰水变浑浊,可推断此气体为二氧化碳,碳酸根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草木灰中含有碳酸根离子,故草木灰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钾.故选B【点评】在做鉴定题时,一定要鉴定出里面的阳离子和阴离子.6.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说法不正确的是()A.20℃时,a、b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B.a中混有少量的b,可以用降温结晶法提纯aC.a的溶解度比b大D.b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专题】图表分析,寻找有效数据.【分析】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①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可以比较出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②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可以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等.【解答】解:A、由于在20℃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A正确;B、由于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大,而b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因此可以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来提纯混有少量b的a,故B正确;C、由于没有说明温度,故C错误;D、根据b的溶解度曲线不难看出,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只是受温度的影响不是很大,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解决相关的问题.7.区别CO与CO2的方法很多,下列方法不能用来区别CO与CO2的是()A.分别通入紫色的石蕊溶液中 B.分别通过灼热的氧化铜C.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D.分别用鼻子闻气味【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专题】物质的鉴别题.【分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虽然组成元素一样,但化学性质完全不同,所以我们可以利用它们两者的化学性质不同来进行区分.【解答】解:CO2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成红色,而CO不能;CO能使灼热的CuO变成红色的铜,而CO2不能;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CO不能,所以选项A、B、C用能用来区别CO与CO2.CO有剧毒,不能用鼻子闻气味,且它们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闻气味也不能将其区别开来.故选D【点评】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有毒的气体,所以我们在利用一氧化碳做实验或来区分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时,决不能用闻气味的方法来区别.8.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下列有关实验操作错误()A.倾倒液体B.装入固体粉末C.加热液体D.读取液体体积【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专题】实验操作型.【分析】A、取用液体时:注意瓶口、标签的位置,瓶塞的放置等;B、固体粉末药品的取用可以用纸槽或药匙来取,放入试管时,先将试管横放,把纸槽或药匙伸入试管内慢慢将试管竖起;C、给液体加热时,注意试管内液体的量,试管的倾斜度等;D、量取液体时,视线没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解答】解:A、取用液体时:①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②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③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故A正确;B、取用固体粉末“一斜二送三直立”,图中操作正确.故B正确;C、①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防止沸腾溅出;②试管与桌面成约45°角,图中操作错误,故C错误;D、量取液体时,视线没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操作正确,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一些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固体和液体的取用、量筒的使用及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的方法,了解各操作的注意事项.9.现有锌片、铝片和铜片,某兴趣小组为研究它们的活动顺序,需要的试剂是()A.氯化银B.稀盐酸C.氯化铝溶液D.硫酸钠溶液【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来解答此题.【解答】解:由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可知,活泼金属可以把不活泼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A、锌片、铝片和铜片都不能和氯化银反应,因为氯化银是固体,故A错;B、锌片和铝片都与盐酸反应,可以根据反应距离程度,判定锌片和铝片的活泼性大小,故B正确;C、锌片、铜片不与氯化铝溶液反应,不能判定,故C错误;D、锌片、铝片和铜片都不与硫酸钠溶液反应,所以无法区分它们活泼性大小,故D错.综上,答案为:B.【点评】此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0.金属、金属材料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们的用途.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不锈钢抗腐蚀性好,常用于制造医疗器械B.铁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可以用于制造炊具C.铝合金轻而坚韧,可作汽车、飞机和火箭的材料D.铅锑合金的熔点较低、电阻率较大,常用于制成发热体【考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压轴实验题.【分析】可根据的合金和金属的特性来分析.一般金属的导热性都好;合金具有高强度、硬度,抗腐蚀性的特点;不锈钢、铝合金、铅锑合金都属于合金.A、根据不锈钢的原料和性能进行分析,B、根据金属的性质分析;C、根据合金的性质进行分析,D、根据发热体和熔点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解:A、不锈钢是一种特殊的合金,由于其抗腐蚀性好,所以看用来制造医疗器械,故A正确;B、金属铁具有导热性,可用来制造加热容器,故B正确;C、铝合金具有了组成合金的纯金属的优点,硬度大、密度小等,故铝合金可作汽车、飞机和火箭的材料,故C正确;D、由于铅锑合金熔点低,所以不适合制造发热体.故D错误.故选:D.【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合金的性质和各选项的说法是否正确,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11.下列做法中,你认为有利于改善我市环境质量的是()①使用乙醇汽油;②大量燃放烟花、爆竹;③就地焚烧植物秸秆和垃圾;④使用太阳能热水器;⑤向护城河里排放废水;⑥植树种花,搞好绿化.A.只有①④⑥B.只有⑥C.只有②③⑤D.①【考点】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治理.【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只要对环境无污染,不能污染空气,不能污染水体,不能造成白色污染等有利于环境保护,就有利于改善我市环境质量.【解答】解:①由于乙醇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使用乙醇汽油可减少对空气的污染;②大量燃放烟花、爆竹能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有害气体;③就地焚烧植物秸秆和垃圾污染空气;④使用太阳能热水器不产生有害物质,太阳能属于新能源;⑤向护城河里排放废水污染了水体不利于改善环境质量;⑥植树种花,搞好绿化能净化空气,减缓温室效应,有利于改善环境.故选A.【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哪些做法有利于环境保护,我们应该如何去做,要知道垃圾的一般处理方法,不要乱扔垃圾,要进行集中处理,要考虑废物的回收再利用,节约资源.1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唾液中的淀粉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B.人体所需的能量全部由糖类提供C.食用加碘盐可预防甲状腺肿大D.蔬菜、水果、鱼肝油等富含维生素【考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微量元素、维生素与健康的关系及摄取方法.【专题】化学与生活健康.【分析】唾液中的淀粉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它能将食物中的部分淀粉催化水解为麦芽糖;人类需要的营养物质有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其中糖类、蛋白质和油脂能为人体提供能量;食用加碘盐可预防甲状腺肿大;蔬菜、水果、鱼肝油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解答】解:糖类物质是为人体提供能量的主要物质,蛋白质和油脂也能够为人体提供能量,故B 错.故选B.【点评】本题来源于人类的日常生活中的素材,学生应学会利用说明来得到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并能利用所学知识来解答实际问题.13.硅(Si)是现代电子工业的基础.工业上制取粗硅的反应原理为:SiO2+2C Si+2CO↑,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A.分解反应 B.置换反应 C.化合反应 D.复分解反应【考点】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分析】根据置换反应是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的单质和化合物的化学反应,进行判断解答.【解答】解:根据置换反应是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的单质和化合物的化学反应,由此判断SiO2+2C Si+2CO↑,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置换反应;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反应类型的判定的方法(结合它们的概念和相应的通式及各自的特点)的理解与掌握.14.盐酸和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原因是两种溶液中都含有()A.氢离子B.氢原子C.氢分子D.氢元素【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物质的微粒性.【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根据稀盐酸和稀硫酸具有许多相似的化学性质,如: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不能是无色酚酞变色;都能和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都能和碱反应生成水等,并根据溶液中的离子可以得出具有通性的原因是因为它们的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解答】解:A、稀盐酸、稀硫酸中都存在自由移动的氢离子,因此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故A正确;B、在酸的溶液中,微粒是离子而不是原子,故B错误;C、在酸的溶液中没有氢分子,故C错误;D、元素可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在酸中含氢元素,但在溶液中是以离子的形式来体现酸的性质的,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酸的通性,学生应明确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加深对酸的化学性质的理解.二、填空题15.结合化学知识和生产生活实际,根据下列提供的物质,按要求填空葡萄糖、盐酸、二氧化硫、熟石灰、磷酸二氢铵(1)人体胃液中含有HCl (填化学式),当其过多会出现胃痛等症状;人体血液中含有一定量的C6H12O6(填化学式),当其浓度过低时会出现乏力、疲倦、昏迷、休克等症状,在医学上称为“低血糖”.(2)SO2(填化学式)气体的大量排放会形成酸雨;Ca(OH)2(填化学式)可以被用来改良酸性土壤;NH4H2PO4(填化学式)可作复合肥使用.【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1)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当其过多会出现胃痛等症状;人体血液中含有一定量的葡萄糖,当其浓度过低时会出现乏力、疲倦、昏迷、休克等症状,在医学上称为“低血糖”.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进行解答;(2)二氧化硫气体是形成酸雨的气体;根据改良酸性土壤的物质以及复合肥来考虑.【解答】解:(1)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当其过多会出现胃痛等症状,化学式为:HCl;人体血液中含有一定量的葡萄糖,当其浓度过低时会出现乏力、疲倦、昏迷、休克等症状,在医学上称为“低血糖”.化学式为:C6H12O6;故填:HCl;C6H12O6;(2)二氧化硫气体的大量排放会形成酸雨;熟石灰显碱性,可以被用来改善酸性土壤;磷酸二氢铵中含有氮、磷元素,可作为复合肥施用,其化学分别为:SO2;Ca(OH)2;NH4H2PO4.【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组成及化学式的书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16.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燃料.下面是人类大规模使用燃料的大致顺序:木柴→木炭→煤→石油、天然气.(1)上述燃料中属于化石燃料的是煤、石油、天然气.这些化石燃料属于混合物(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其中通常被称为“清洁能源”的是天然气.(2)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4)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 .【考点】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压轴实验题.【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根据化石燃料的性质可以判断化石燃料的组成等方面的情况,甲烷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解答】解:(1)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故填:煤、石油、天然气.煤的主要成分是碳,石油的主要成分是一些烷烃,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都属于混合物.故填:混合物.天然气燃烧的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不污染环境,是一种清洁能源.故填:天然气.(2)天然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填:CH4+2O2CO2+2H2O.【点评】解答本题时要充分了解化石燃料的性质及其燃烧生成物对环境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17.初中化学中,学习过的物质有:①酒精②Ca(OH)2③NaCl ④HCl ⑤木炭⑥不锈钢选择其中物质序号填空:(1)属于合金的是⑥;(2)作为新能源开发的燃油替代产品是①;(3)两物质的溶液混合,可发生中和反应的是②④.【考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海南省海口市海南省农垦中学高三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①标准状况下,1 L HCl和1 L H2O的物质的量相同;②标准状况下,1 g H2和14 g N2的体积相同;③28 g CO的体积为22.4 L;④两种物质的物质的量相同,则它们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也相同;⑤在同温同体积时,气体物质的物质的量越大,则压强越大;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与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A.①②③ B.②⑤⑥C.②③⑥ D.④⑤⑥参考答案:B略2. 一元弱酸HA(aq)中存在下列电离平衡:HA H++A-,如图将1.0 mol HA分子加入1.0 L水中,溶液中HA、H+、A-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而变化的曲线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C略3. 下表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右图所示转化的是参考答案:D略4. (2015?临沂校级模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2.24LCl2与过量稀NaOH溶液反应,转移电子总数为0.1mol B.明矾溶于水形成的Al(OH)3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物,所以明矾可用于水的净化C.向Na2CO3溶液中滴加盐酸溶液,一定有CO2气体生成D.Na2O2常用于潜水艇或呼吸面具的供氧剂参考答案:C【考点】钠的重要化合物;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胶体的应用.【分析】A、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中,氯气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0.1mol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转移了0.1mol电子;B、铝离子水解生成的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净水作用;C、向Na2CO3溶液中滴加少量的盐酸溶液生成碳酸氢钠溶液;D、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和氧气;【解答】解:A、标况下,2.24L氯气的物质的量为0.1mol,0.1mol氯气与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转移了0.1mol电子,故A正确;B、明矾水溶液中,铝离子水解生成的氢氧化铝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物,具有净水作用,故B正确;C、向Na2CO3溶液中滴加少量的盐酸溶液生成碳酸氢钠溶液,没有二氧化碳生成,故C错误;D、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和氧气,所以Na2O2常用于潜水艇或呼吸面具的供氧剂,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性质的应用,主要考查转移电子数的计算、明矾净水原理、Na2CO3性质的分析判断等,题目较简单.5. 已知25℃时某溶液中含有大量Na+、H+、Fe3+、HC03﹣、OH﹣、I﹣中的几种,并且水电离出的c (H+)=1×lO﹣13 mol/L.当向该溶液中缓慢通入一定量的Cl2后,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溶液的pH=1或13 B.溶液中一定没有Fe3+,Na+C.溶液中阴离子有I﹣,不能确定HCO3﹣D.当Cl2过量,所得溶液只含有两种盐参考答案:A考点: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专题:离子反应专题.分析:水电离出的c(H+)=1×lO﹣13 mol/L,溶液中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浓度为0.1mol/L,该溶液为强酸性或碱性溶液,一定不会存在碳酸氢根离子;当向该溶液中缓慢通入一定量的Cl2后,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说明溶液中一定存在碘离子,能够与碘离子反应的铁离子一定不会存在,据此完成本题.解答:-解:由水电离出的c(H+)=1×lO﹣13 mol/L,该溶液中大量存在氢离子或者氢氧根离子,所以溶液中一定不会存在碳酸氢根离子;通入氯气后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说明溶液中一定不会存在有色的铁离子,一定存在碘离子,A、根据分析可知,水电离出的c(H+)=1×lO﹣13 mol/L,若为酸性溶液,该溶液pH=1;若为碱性溶液,该溶液的pH为13,故A正确;B、溶液中一定不会存在铁离子,若是碱性溶液,一定存在钠离子,故B错误;C、该溶液中一定存在碘离子,一定不会存在碳酸氢根离子,故C错误;D、氯气过量,反应后只有一种盐,即氯化钠,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明确常见离子的反应现象及检验方法,试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6. 新华社2007年3月21日电,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21日公布:111号元素(符号为Rg)的中文名称为“金仑”(读音为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Cl35.5 Fe 56 Cu 64Ne 20 Na 23 Mg 24 K 39 Al 27 Ca 40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超级病菌NDM—l几乎对所有抗生素都具有抗药性,死亡率很高。
为防止超级病菌的感染,要加强环境、个人的卫生和消毒,其中消毒剂常选用含氯消毒剂、双氧水、酒精等氧化性强的物质B.高铁车厢大部分材料采用铝合金,因铝合金强度大、质量轻、抗腐蚀能力强C.漂白粉在空气中变质是因为CaCl2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CaCO3D.用热的纯碱溶液洗去油污是因为Na2CO3可直接与油脂反应【答案】B考点:考查物质的性质及化学与生活的联系8. 下列各组离子或分子能大量共存,当加入相应试剂后会发生化学变化,且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项中2Fe3++2I-=I2+2Fe2+;C项中NH3·H2O不能拆开;D 项中有NO3-存在不可能产生SO2;B项中要注意电荷守恒可能还有其它计量数的方程式综合看B 准确些,选B。
考点:考查离子反应、离子共存与离子方程式书写。
9.如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原子(用字母表示)最外层电子数与原子序数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与Z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有且只有离子键B.RX2、WX2、Z2X2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且褪色原理相同C.R、W所形成的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为W>RD.X、Y、R、W四种元素形成的气体氢化物中最稳定的是Y 的气态氢化物【答案】D【考点定位】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知识【名师点晴】根据最外层电子数及原子序数的关系确定元素是解题的关键,都是短周期元素,由最外层电子数与原子序数关系可知,X、Y处于第二周期,X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故X为O元素,Y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故Y为F元素;Z、R、W处于第三周期,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6、7,故Z为Na元素、R为S元素、W为Cl元素,结合对应单质、化合物的性质以及元素周期律知识解答该题。
海南省海口市海南农垦三亚高级中学高三化学月考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X、Y为短周期元素,X位于IA族,X与Y可形成化合物X2Y,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原子个数比可能为1︰1B.X与Y的简单离子可能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C.X的原子半径一定大于Y的原子半径D.X2Y可能是离子化合物,也可能是共价化合物参考答案:C略2. 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参考答案:B【分析】A.可比较亚硫酸与盐酸的酸性,但亚硫酸不是最高价含氧酸;B.用光照射溶液时,有一条光亮的“通路”,可知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分散系;C.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均使石灰水变浑浊;D.Cu(OH)2与氨水反应生成络合物。
【解答】解:A.可比较亚硫酸与盐酸的酸性,但亚硫酸不是最高价含氧酸,不能比较非金属性,故A错误;B.用光照射溶液时,有一条光亮的“通路”,可知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分散系,则铝与热水发生了反应,故B正确;C.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均使石灰水变浑浊,不能说明二氧化碳的生成,故C错误;D.Cu(OH)2与氨水反应生成络合物,而氢氧化铜为碱,故D错误;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反应与现象、非金属性比较、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3.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A.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硫:2C6H5O-+SO2+H2O→2 C6H5OH+HSO3-B.明矾溶液加入Ba(OH)2溶液至沉淀质量最大:2Al3++3SO42-+3Ba2++6OH-==2Al(OH)3♋+3BaSO4♋C.向NaHS溶液中通入少量的氯气:HS-+Cl2=S♋+H++2Cl-D.在酸性碘化亚铁溶液中通入少量氧气:4I-+O2+4H+=2I2+2H2O参考答案:D略4. 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关于元素X、Y、Z的叙述正确的是()①X的气态氢化物与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发生反应生成盐②Y、Z的气态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Y<Z③Z的单质在常温下是液体,可与铁粉反应④Z的原子序数比Y大19⑤Z所在的周期中含有32种元素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⑤C.只有③ D.只有①④参考答案:A略5. 下图各装置中,不能构成原电池的是参考答案:D略6. 设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标准状况下,4.48L氦气和重氢气(D2)的混合物中所含中子数为0.4N AB.常温下,0.1molCl2与过量稀NaOH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为0.2N AC.10.6gNa2CO3固体中,所含CO的数目为0.1N AD.足量铜与0.1L18.4mol·L-1”浓硫酸反应,生成SO2的分子数一定小于0.92N A参考答案:D略7. 甲、乙、丙、丁分别是Al2(SO4)3、FeSO4、NaOH、BaCl2四种物质中的一种,若将丁溶液滴入乙溶液中,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继续滴加则沉淀消失,将丁溶液滴入甲溶液时,无明显现象发生,据此可推断丙物质是A.Al2(SO4)3 B.NaOH C.BaCl2 D.FeSO4参考答案:D略8.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1molX和1molY进行反应:,经60s达到平衡,生成0.3mol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X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01mol·L—1·s—1B.其它条件不变,将容器体积变为20L,Z的平衡浓度变为原来的1/2C.其它条件不变,若增大压强,则物质Y的转化率减小D.其它条件不变,若升高温度,X的体积分数增大,则该反应的△H>0参考答案:A9.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实验室制Cl2:MnO2+2H++2Cl-==Mn2++Cl2↑+2H2OB.将铝片打磨后置于NaOH溶液中:2Al+2OH-=2AlO2-+H2↑C.用过量氨水吸收工业尾气中的SO2:2NH3·H2O+SO2=2NH4++SO32-+ H2OD.苯酚浊液与纯碱溶液混合后变澄清:2C6H5OH+CO32-=2C6H5O-+CO2↑+H2O参考答案:C略10.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实验室制乙烯时,用小火缓慢加热反应混合液,以防止混合液飞溅出来B.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C.用醋酸钠晶体(CH3COONa?3H2O)和碱石灰共热制甲烷D.将铁屑、液溴和苯混合制溴苯参考答案:答案:D11. 等质量的CuO和MgO粉末分别在相同体积的硝酸中完全溶解,得到的Cu(NO3)2和Mg(NO3)2溶液的浓度分别为a mol·L-1和b mol·L-1,则a与b的关系为A.a=b B.a=2b C.2a=b D.a=5b参考答案:C略12. 短周期元素X、Y、Z、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右图所示。
海南高三高中化学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民以食为天,下列关于厨房调味品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食醋和料酒的主要成分都是有机酸 B .食盐和味精的成分中都含有钠离子 C .食用油和人造奶油都是油酸甘油酯 D .蔗糖和石碱都是可溶于水的电解质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描述正确的是 A .乙醇的分子式C 2H 5OH B .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C .NH 4Cl 的电子式: D .对氯甲苯的结构简式:3.下列化学试剂的保存不正确的是 A .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 B .白磷保存在水中C .NaOH 固体密封存放于塑料瓶中D .浓硝酸存放于棕色广口瓶中4.针对如图装置的说法中,正确是A .溶液中pH 值明显下降B .阴极的电极反应式:Fe ﹣2e→Fe 2+C .铁片为正极,镀锌铁片为负极D .电子由锌经溶液流向铁5.玻璃棒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通常用于搅拌、引流等.下列有关实验过程中,不需要使用玻璃棒进行操作的是A .用pH 试纸测定Na 2CO 3溶液的pHB .从食盐水中提取NaClC .用新制的FeSO 4溶液和NaOH 溶液制备Fe (OH )2D .配制100ml 0.1000mol/L 的NaCl 溶液6.根据碘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i ) I 2(g )+H 2(g ) 2HI (g )△H=﹣9.48kJ/mol (ii ) I 2(S )+H 2(g )2HI (g )△H=+26.48kJ .A .1 mol I 2(g )中通入2gH 2(g ),反应放热9.48 kJB .1 mol 固态碘与1 mol 气态碘所含的能量相差17.00 kJC .反应(i )的产物比反应(ii )的产物稳定D.反应(ii)的反应物总能量比反应(i)的反应物总能量低7.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应用不相对应的是A.S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漂白纸浆B.FeCl3溶液能与Cu反应,可用于蚀刻印刷电路C.明矾能水解生成Al(OH)3胶体,可用作净水剂D.Zn具有还原性和导电性,可用作锌锰干电池的负极材料8.室温下,对于0.10mol•L﹣1的氨水,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用相同浓度的HNO3溶液中和,硝酸体积小于氨水时,溶液可能呈中性B.温度不变,加水稀释后溶液中c(NH4+)•c(OH﹣)不变C.加水稀释后,溶液中导电粒子的数目减少D.其溶液的pH=139.下列实验过程中,始终无明显现象的是A.Cl2通入Na2CO3溶液中B.CO2通入CaCl2溶液中C.NH3通入AgNO3溶液中D.SO2通入NaHS溶液中10.“酸化”是实验中经常采用的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提高高锰酸钾的氧化能力,用浓盐酸酸化B.抑制Fe2+的水解,用稀硝酸酸化C.检验某卤代烃中是否含氯元素,先加HNO3酸化,再加AgNO3溶液检验.D.确认溶液中含有SO42﹣时,先用过量盐酸酸化,再加BaCl2溶液检验.11.BHT是一种常用的食品抗氧化剂,从出发合成BHT的方法有如图两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HT)A.BHT与都能使酸性KMnO4褪色B.BHT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苯酚C.两种方法的反应类型都是加成反应D.从绿色化学角度分析方法一优于方法二12.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硫化亚铁溶于足量稀硝酸中:FeS+2H+═Fe2++H2S↑B.石灰石溶于醋酸:CaCO3+2CH3COOH═2CH3COO﹣+Ca2++CO2↑+H2OC.FeCl2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气:Fe2++Cl2═Fe3++2Cl﹣D.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加酸化的双氧水:2Fe2++2H++H2O2═2Fe3++2H2O13.下列化合物中,核磁共振氢谱只出现两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3:1的是A.对二甲苯B.2﹣丙醇C.2﹣甲基丙烯D.均三甲苯二、推断题1.已知X 、Y 、Z 、W 是短周期元素中的四种非金属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X 元素的原子形成的离子就是一个质子,Z 、W 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相邻的位置,它们的单质在常温下均为无色气体,Y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1)请写出Z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 周期、第 族. (2)气体分子(YZ )2的电子式为 .(3)由X 、Y 、Z 、W 四种元素可组成酸式盐,该化合物的水溶液与足量NaOH 溶液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在一定条件下,由X 单质与Z 单质可化合生成E ,工业上用E 检验输送氯气的管道是否漏气,可观察到大量白烟,同时有单质Z 生成,写出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中被氧化的E 与参与反应的E 的质量之比 .2.化合物M 是一种治疗心脏病药物的中间体,以A 为原料的工业合成路线如图所示.已知:RONa+R′X→ROR′+NaX 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填空:(1)写出反应类型:反应① 反应② (2)写出结构简式:A B C (3)写出的邻位异构体分子内脱水的反应方程式 .(4)由C 生成D 的另一个反应物是 ,反应条件是 .(5)E 的结构简式为 ,写出由D 生成M 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三、填空题1.已知2SO 2(g )+O 2(g )2SO 3(g )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1molSO 2(g )氧化为1molSO 3(g )放出的热量为99.00kJ•mol ﹣1,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2)①在图中标出该反应的活化能E 和反应热△H ;②该反应通常用V 2O 5作催化剂,加V 2O 5会使图中B 点升高还是降低,请在图中画图表示出来,并进行必要的标注.(3)能够说明在恒温恒容条件下,上述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A .容器中气体总压强不变 B .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C .每生成1mol SO 3的同时生成1molSO 2D .SO 2、O 2、SO 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2(4)在400℃,常压下,向体积为2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SO 2(g )和1.92mol O 2(g ),充分反应后,测得还有0.08mol SO 2剩余,求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要求写出计算过程).2.叶酸是维生素B 族之一,可以由下列甲、乙、丙三种物质合成.(1)甲中显酸性的官能团是 (填名称). (2)下列关于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子中碳原子与氮原子的个数比是7:5 B .属于芳香族化合物C .既能与盐酸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D .属于苯酚的同系物(3)丁是丙的同分异构体,且满足下列两个条件,丁的结构简式为 . a .含有b .在稀硫酸中水解有乙酸生成(4)写出以甲为原料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 .3.二氧化氯(ClO 2)为一种黄绿色气体,是国际上公认的高效、广谱、快速、安全的杀菌消毒剂.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上制备ClO 2的反应原理常采用:2NaClO 3+4HCl═2ClO 2↑+Cl 2↑+2H 2O+2NaCl . ①浓盐酸在反应中显示出来的性质是 (填序号). A .只有还原性 B .还原性和酸性 C .只有氧化性 D .氧化性和酸性 ②若上述反应中产生0.1mol ClO 2,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 .(2)目前已开发出用电解法制取ClO 2的新工艺.①上述生产示意图用石墨做电极,在一定条件下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ClO 2.写出阳极产生ClO 2的电极反应式: .②电解一段时间后,当阴极产生的气体体积为112mL (标准状况)时,停止电解.则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的阳离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 ;③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阴极区pH 增大的原因 .四、实验题CuSO 4•5H 2O 是铜的重要化合物,有着广泛的应用.以下是CuSO 4•5H 2O 的实验室制备流程图.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填空:(1)向含铜粉的稀硫酸中滴加浓硝酸,在铜粉溶解时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 . (2)如果铜粉、硫酸及硝酸都比较纯净,则制得的CuSO 4•5H 2O 中可能存在的杂质是 . (3)已知:CuSO 4+2NaOH═Cu (OH )2↓+Na 2SO 4称取0.1000g 提纯后的CuSO 4•5H 2O 试样于锥形瓶中,加入0.1000mol/L 氢氧化钠溶液啊28.00mL ,反应完全后,过量的氢氧化钠用0.1000mol/L 盐酸滴定至终点,耗用盐酸20.16mL ,则0.1000g 该试样中含CuSO 4•5H 2O g . (4)如果采用重量法测定CuSO 4•5H 2O 的含量,完成下列步骤: ① ②加水溶解③加氯化钡溶液,沉淀④过滤(其余步骤省略) 在过滤前,需要检验是否沉淀完全,其操作是 .海南高三高中化学月考试卷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民以食为天,下列关于厨房调味品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食醋和料酒的主要成分都是有机酸 B .食盐和味精的成分中都含有钠离子 C .食用油和人造奶油都是油酸甘油酯 D .蔗糖和石碱都是可溶于水的电解质【答案】B【解析】A .食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醋酸为有机酸,但是料酒的主要成分为乙醇,乙醇属于醇类,不属于有机酸,故A 错误;B .食盐为氯化钠,味精是谷氨酸钠,二者都含有钠离子,故B 正确;C .食用油为油酸甘油酯,其烃基中含有不饱和碳碳双键,而人造奶油为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故C 错误;D .石碱为电解质,而蔗糖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蔗糖为非电解质,故D 错误;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描述正确的是 A .乙醇的分子式C 2H 5OH B .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C .NH 4Cl 的电子式: D .对氯甲苯的结构简式:【答案】B【解析】A .C 2H 5OH 为乙醇的结构简式,乙醇的分子式为C 2H 6O ,故A 错误; B .硫离子的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其结构示意图为:,故B 正确;C .氯化铵为离子化合物,阴阳离子需要标出核电荷数及最外层电子,其正确的电子式为,故C错误;D .对氯甲苯中甲基和氯原子处于对位关系,结构简式为:,故D 错误;3.下列化学试剂的保存不正确的是 A .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 B .白磷保存在水中C .NaOH 固体密封存放于塑料瓶中D .浓硝酸存放于棕色广口瓶中【答案】D【解析】A .钠能够与氧气、水反应,应该隔绝空气密封保存,钠的密度大于煤油,可以保存在煤油中,故A 正确; B .白磷需要隔绝空气低温保存,由于白磷不与水反应,所以白磷可以保存在水中,故B 正确;C .氢氧化钠能够与玻璃塞中的二氧化硅反应,所以不能不存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中,可以保存在带橡胶塞的试剂瓶或者塑料瓶中,故C 正确;D .浓硝酸见光容易分解,需要避光保存,浓硝酸为液态试剂,应该保存在细口瓶中,所以浓硝酸应该保存在棕色的细口瓶中,故D 错误;4.针对如图装置的说法中,正确是A .溶液中pH 值明显下降B .阴极的电极反应式:Fe ﹣2e→Fe 2+C .铁片为正极,镀锌铁片为负极D .电子由锌经溶液流向铁【答案】C【解析】A .正极发生2H ++2e ﹣=H 2↑,溶液氢离子浓度降低,pH 增大,故A 错误; B .为原电池,电极为正极、负极,不存在阴极、阳极,故B 错误; C .锌比铁活泼,锌为负极,铁片为正极,故C 正确; D .电子由负极经导线流向正极,故D 错误.5.玻璃棒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通常用于搅拌、引流等.下列有关实验过程中,不需要使用玻璃棒进行操作的是A .用pH 试纸测定Na 2CO 3溶液的pHB .从食盐水中提取NaClC .用新制的FeSO 4溶液和NaOH 溶液制备Fe (OH )2D .配制100ml 0.1000mol/L 的NaCl 溶液【答案】C【解析】A .用pH 试纸溶液的pH ,可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玻璃片上的pH 试纸上观察,故A 正确; B .从食盐水中提取NaCl ,用到过滤和蒸发操作,分别用玻璃棒进行引流和搅拌,故B 正确; C .用新制的FeSO 4溶液和NaOH 溶液制备Fe (OH )2不需要使用玻璃棒,故C 错误; D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氯化钠溶液用玻璃棒搅拌和引流,故D 正确.6.根据碘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i ) I 2(g )+H 2(g ) 2HI (g )△H=﹣9.48kJ/mol (ii ) I 2(S )+H 2(g )2HI (g )△H=+26.48kJ .A .1 mol I 2(g )中通入2gH 2(g ),反应放热9.48 kJB .1 mol 固态碘与1 mol 气态碘所含的能量相差17.00 kJC .反应(i )的产物比反应(ii )的产物稳定D .反应(ii )的反应物总能量比反应(i )的反应物总能量低【答案】D【解析】已知:①I 2(g )+H 2(g )⇌2HI (g )△H=﹣9.48kJ•mol ﹣1;②I 2(s )+H 2(g )⇌2HI (g )△H=+26.48kJ•mol ﹣1,利用盖斯定律将①﹣②可得I 2(g )=I 2(s )△H=﹣9.48kJ•mol ﹣1﹣26.48kJ•mol ﹣1=﹣35.96kJ•mol ﹣1,A .n (I 2)=1moL ,n (H 2)=1mol ,由于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则放出的热量小于9.48kJ ,故A 错误;B .由I 2(g )=I 2(s )△H=﹣35.96kJ•mol ﹣1,可知1mol 固态碘与1mol 气态碘所含的能量相差35.96kJ ,故B 错误;C .反应①、②的产物都是HI ,状态相同,稳定性相同,故C 错误;D .由I 2(g )=I 2(s )△H=﹣35.96kJ•mol ﹣1,可知I 2(g )能量大于I 2(s ),故D 正确.7.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应用不相对应的是 A .SO 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漂白纸浆B .FeCl 3溶液能与Cu 反应,可用于蚀刻印刷电路C .明矾能水解生成Al (OH )3胶体,可用作净水剂D .Zn 具有还原性和导电性,可用作锌锰干电池的负极材料【答案】A【解析】A .二氧化硫可用于漂白纸浆是利用了二氧化硫的漂白性,不是二氧化硫的氧化性,故A 错误;B .铁离子具有氧化性,能和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和铜离子,所以氯化铁能腐蚀铜板,故B 正确;C .明矾净水是利用铝离子水解生成的氢氧化铝胶体具有悬浮杂质,可以做净水剂,故C 正确;D .锌是金属易导电,锌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易失电子而作还原剂,还原剂具有还原性,故D 正确;8.室温下,对于0.10mol•L ﹣1的氨水,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用相同浓度的HNO 3溶液中和,硝酸体积小于氨水时,溶液可能呈中性B .温度不变,加水稀释后溶液中c (NH 4+)•c (OH ﹣)不变 C .加水稀释后,溶液中导电粒子的数目减少 D .其溶液的pH=13【答案】A【解析】A .硝酸铵溶液呈酸性,要使溶液呈中性,氨水稍微过量,二者浓度相等,所以硝酸体积小于氨水时,溶液可能呈中性,故A 正确;B .加水稀释促进一水合氨电离,溶液中c (NH 4+)、c (OH ﹣)都减小,则c (NH 4+)•c (OH ﹣)减小,故B 错误;C .加水稀释后,溶液中c (NH 4+)、c (OH ﹣)减小,温度不变,离子积常数不变,则c (H +)增大,故C 错误;D .一水合氨为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部分电离,则该溶液中c (OH ﹣)小于0.1mol/L ,则溶液的pH <13,故D 错误;9.下列实验过程中,始终无明显现象的是 A .Cl 2通入Na 2CO 3溶液中 B .CO 2通入CaCl 2溶液中 C .NH 3通入AgNO 3溶液中 D .SO 2通入NaHS 溶液中【答案】B【解析】A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和盐酸,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有气体产生,故A 不选;B 、氯化钙和二氧化碳不符合离子发生反应的条件,故不发生反应,溶液不会变浑浊,所以无现象,故选B ;C 、NH 3通入硝酸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先与硝酸反应,故开始没有沉淀,等硝酸全部反应完全后,再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氢氧化银沉淀,再继续通入氨气会生成可溶性的银氨溶液,故沉淀又会减少,直至最终没有沉淀,反应方程式为NH 3+HNO 3=NH 4NO 3、NH 3+AgNO 3+H 2O=AgOH↓+NH 4NO 3、AgOH+2NH 3=Ag (NH 3)2OH (银氨溶液),故C 不选;D 、SO 2通入NaHS 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淡黄色固体,故D 不选;10. “酸化”是实验中经常采用的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提高高锰酸钾的氧化能力,用浓盐酸酸化B .抑制Fe 2+的水解,用稀硝酸酸化C .检验某卤代烃中是否含氯元素,先加HNO 3酸化,再加AgNO 3溶液检验.D .确认溶液中含有SO 42﹣ 时,先用过量盐酸酸化,再加BaCl 2溶液检验.【答案】D【解析】A .高锰酸钾能氧化氯离子,则提高高锰酸钾的氧化能力,用硫酸酸化,故A 错误;B .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亚铁离子,则抑制Fe 2+的水解,用盐酸或稀硫酸酸化,故B 错误;C .碱性条件下水解,再利用硝酸银检验氯离子,用硝酸酸化,如果生成白色不溶于硝酸的沉淀说明有氯离子的存在,故C 错误;D .盐酸酸化,排除银离子、碳酸根离子等干扰,则确认溶液中含有SO 42﹣时,用盐酸酸化,再检验,故D 正确;11.BHT 是一种常用的食品抗氧化剂,从出发合成BHT 的方法有如图两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HT )A .BHT 与都能使酸性KMnO 4褪色B .BHT 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苯酚C .两种方法的反应类型都是加成反应D .从绿色化学角度分析方法一优于方法二【答案】C 【解析】A .BHT 和中都会有酚羟基,都能够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二使酸性KMnO 4褪色,故A正确;B .BHT 中含有的憎水基烃基比苯酚多,所以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苯酚,故B 正确;C .方法一为加成反应,而方法二中酚﹣OH 的邻位H 被叔丁基取代,为取代反应,故C 错误;D .反应一通过加成反应生成BHT ,原子利用率为100%,而反应二为取代反应,原子利用率不是100%,所以从绿色化学角度分析方法一优于方法二,故D 正确;12.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硫化亚铁溶于足量稀硝酸中:FeS+2H +═Fe 2++H 2S↑B .石灰石溶于醋酸:CaCO 3+2CH 3COOH═2CH 3COO ﹣+Ca 2++CO 2↑+H 2OC .FeCl 2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气:Fe 2++Cl 2═Fe 3++2Cl ﹣D .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加酸化的双氧水:2Fe 2++2H ++H 2O 2═2Fe 3++2H 2O【答案】BD【解析】A .硫化亚铁溶于足量稀硝酸中的离子反应为FeS+4H ++NO 3﹣=Fe 3++S↓+NO↑+2H 2O ,故A 错误;B .灰石溶于醋酸的离子反应为CaCO 3+2CH 3COOH═2CH 3COO ﹣+Ca 2++CO 2↑+H 2O ,故B 正确;C .FeCl 2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气的离子反应为2Fe 2++Cl 2═2Fe 3++2Cl ﹣,故C 错误;D .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加酸化的双氧水的离子反应为2Fe 2++2H ++H 2O 2═2Fe 3++2H 2O ,故D 正确;13.下列化合物中,核磁共振氢谱只出现两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3:1的是 A .对二甲苯 B .2﹣丙醇 C .2﹣甲基丙烯 D .均三甲苯【答案】CD【解析】A .对二甲苯中含有两种等效氢,出现两种峰值,不同峰值的氢原子个数比为3:2,故A 错误; B .2﹣丙醇中含有3种等效氢,出现3种峰值,故B 错误;C .2﹣甲基丙烯中含有两种等效氢,出现两种峰值,且不同峰值的氢原子个数比为3:1,故C 正确;D .均三甲苯中含有两种等效氢,出现两种峰值,且不同峰值的氢原子个数比为3:1,故D 正确.二、推断题1.已知X 、Y 、Z 、W 是短周期元素中的四种非金属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X 元素的原子形成的离子就是一个质子,Z 、W 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相邻的位置,它们的单质在常温下均为无色气体,Y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1)请写出Z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 周期、第 族. (2)气体分子(YZ )2的电子式为 .(3)由X 、Y 、Z 、W 四种元素可组成酸式盐,该化合物的水溶液与足量NaOH 溶液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在一定条件下,由X 单质与Z 单质可化合生成E ,工业上用E 检验输送氯气的管道是否漏气,可观察到大量白烟,同时有单质Z 生成,写出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中被氧化的E 与参与反应的E 的质量之比 .【答案】(1)二、ⅤA ; (2);(3)NH 4++HCO 3﹣+2OH ﹣=NH 3↑+2H 2O+CO 32﹣;(4)8NH 3+3Cl 2=6NH 4Cl+N 2;1:4.【解析】X 、Y 、Z 、W 是短周期中四种非金属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元素原子形成的离子就是一个质子,则X 是H 元素;Y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最外层电子不能超过8,只能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4,则Y 是C 元素;Z 、W 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相邻的位置,它们的单质在常温下均为无色气体,且Z 的原子序数小于W ,所以Z 是N 元素,W 是O 元素.(1)Z 为氮元素,N 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5个电子,处于第二周期第ⅤA 族,故答案为:二、ⅤA ; (2)气体分子(CN )2的电子式为;(3)H 、C 、N 、O 四种元素可组成酸式盐NH 4HCO 3,碳酸氢铵与足量浓NaOH 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氨气与水,反应离子方程式为:NH 4++HCO 3﹣+2OH ﹣=NH 3↑+2H 2O+CO 32﹣,(4)工业上用E 检验输送氯气的管道是否漏气,可观察到大量白烟,同时有单质氮气生成,故E 为NH 3,化学方程式为:8NH 3+3Cl 2=6NH 4Cl+N 2,该反应中被氧化的NH 3与参与反应的NH 3的质量之比为2:8=1:42.化合物M 是一种治疗心脏病药物的中间体,以A 为原料的工业合成路线如图所示.已知:RONa+R′X→ROR′+NaX 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填空:(1)写出反应类型:反应① 反应② (2)写出结构简式:A B C (3)写出的邻位异构体分子内脱水的反应方程式 .(4)由C 生成D 的另一个反应物是 ,反应条件是 .(5)E 的结构简式为 ,写出由D 生成M 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答案】(1)加成反应;氧化反应; (2);;;(3)+H 2O ;(4)CH 3OH ;浓硫酸、加热; (5);.【解析】由反应①的生成物可知,A 为,与HCHO 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反应②为醇的氧化反应,B为,由碳链的骨架可知,C 为,D 为,由M 的结构可知,E 为,(1)由上述分析可知,①为加成反应,②为氧化反应,故答案为:加成反应;氧化反应; (2)由上述分析可知,A 为,B 为,C 为;(3)的邻位异构体分子内脱水产物香豆素的结构简式为,反应方程式为+H 2O ;(4)C 、D 相差1个C 原子,则另一反应物为CH 3OH ,反应条件为浓硫酸、加热,发生酯化反应; (5)通过以上分析知,E 结构简式为,由D 生成M 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三、填空题1.已知2SO 2(g )+O 2(g )2SO 3(g )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1molSO 2(g )氧化为1molSO 3(g )放出的热量为99.00kJ•mol ﹣1,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2)①在图中标出该反应的活化能E 和反应热△H ;②该反应通常用V 2O 5作催化剂,加V 2O 5会使图中B 点升高还是降低,请在图中画图表示出来,并进行必要的标注.(3)能够说明在恒温恒容条件下,上述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A .容器中气体总压强不变 B .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C .每生成1mol SO 3的同时生成1molSO 2D .SO 2、O 2、SO 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2(4)在400℃,常压下,向体积为2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SO 2(g )和1.92mol O 2(g ),充分反应后,测得还有0.08mol SO 2剩余,求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2SO 2(g )+O 2(g )2SO 3(g )△H=﹣198.00 kJ/mo1;(2);(3)AC ;(4)K="1200" L/mol【解析】(1)1molSO 2(g )氧化为1molSO 3(g )放出的热量为99.00kJ•mol ﹣1,2mol 二氧化硫完全反应生成2mol 三氧化硫放出热量为198KJ ,热化学方程式为:2SO 2(g )+O 2(g )2SO 3(g )△H=﹣198.00 kJ/mo1;(2)①加入催化剂降低费用的活化能,反应焓变和反应物、生成物能量之差计算和反应过程无关;②该反应通常用V 2O 5作催化剂,加V 2O 5会使图中B 点是降低,画出的图象为: ,(3)2SO 2(g )十O 2(g )2SO 3(g )△H=﹣198.00 kJ/mo1,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结合平衡移动原理和平衡标志分析;A .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变化,容器中气体总压强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A 正确;B .反应中气体质量和体积不变,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B 错误;C .每生成1mol SO 3的同时生成1molSO 2 ,说明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的正逆反应速率相同,故C 正确;D .SO 2、O 2、SO 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2,是反应之比,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D 错误;(4)依据化学平衡三段式列式列式2SO 2(g )+O 2(g )2SO 3(g )起始量(mol/L ) 2mol/2L=1mol/L 1.92mol/2L=0.96mol/L 0变化量(mol/L ) 0.96mol/L 0.48 0.96平衡量(mol/L ) 0.08mol/2L=0.04 0.48 0.96K==="1200" L/mol ;2.叶酸是维生素B 族之一,可以由下列甲、乙、丙三种物质合成.(1)甲中显酸性的官能团是 (填名称). (2)下列关于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子中碳原子与氮原子的个数比是7:5B .属于芳香族化合物C .既能与盐酸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D .属于苯酚的同系物(3)丁是丙的同分异构体,且满足下列两个条件,丁的结构简式为 .a .含有b .在稀硫酸中水解有乙酸生成(4)写出以甲为原料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1)羧基;(2)AC ;(3);(4).【解析】(1)氨基显碱性、羧基显酸性,所以甲中显酸性的官能团是羧基,故答案为:羧基;(2)A .该分子中C 、N 原子个数分别是7、5,所以分子中碳原子与氮原子的个数比是7:5,故正确;B .含有苯环的有机物属于芳香族化合物,该分子中没有苯环,所以不属于芳香族化合物,故错误;C .氨基能和酸反应、氯原子能和碱溶液反应,所以该物质既能与盐酸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故正确;D .该分子中含有N 原子,不属于苯酚的同系物,故错误;故答案为:AC ;(3)丙的同分异构体丁中含有、在稀硫酸中水解有乙酸生成,说明丁含有酯基,丁为乙酸某酯,所以丁的结构简式为, (4)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缩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其反应方程式为:;3.二氧化氯(ClO 2)为一种黄绿色气体,是国际上公认的高效、广谱、快速、安全的杀菌消毒剂.请回答下列问题:(1)工业上制备ClO 2的反应原理常采用:2NaClO 3+4HCl═2ClO 2↑+Cl 2↑+2H 2O+2NaCl .①浓盐酸在反应中显示出来的性质是 (填序号). A .只有还原性 B .还原性和酸性 C .只有氧化性 D .氧化性和酸性 ②若上述反应中产生0.1mol ClO 2,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 .(2)目前已开发出用电解法制取ClO 2的新工艺.①上述生产示意图用石墨做电极,在一定条件下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ClO 2.写出阳极产生ClO 2的电极反应式: .②电解一段时间后,当阴极产生的气体体积为112mL (标准状况)时,停止电解.则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的阳离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 ;③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阴极区pH 增大的原因 .【答案】(1)①B ;②0.1;(2)①Cl ﹣﹣5e ﹣+2H 2O=ClO 2↑+4H +;②0.01;③在阴极发生2H ++2e ﹣=H 2↑,H +浓度减小,使得H 2O ⇌OH ﹣+H +的平衡向右移动,OH ﹣浓度增大,pH 增大.【解析】(1)①HCl 中的氯元素在产物存在于Cl 2,氯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氯元素被氧化,HCl 起还原剂注意,同时存在NaCl 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未变化,故HCl 还起酸的作用,故答案为:B ;②ClO 2是还原产物,氯元素的化合价由+5价降低为+4价,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0.1mol×(5﹣4)=0.1mol(2)①由题意可知,氯离子放电生成ClO 2,由元素守恒可知,有水参加反应,同时生成氢离子,电极反应式为:Cl ﹣﹣5e ﹣+2H 2O=ClO 2↑+4H +②在阴极发生2H ++2e ﹣=H 2↑,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005mol ,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的阳离子为+1价离子,故交换膜的阳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005mol×2=0.01mol ,故答案为:0.01;③电解中阴极H +浓度减小,使得H 2O ⇌OH ﹣+H +的平衡向右移动,溶液的pH 增大.四、实验题CuSO 4•5H 2O 是铜的重要化合物,有着广泛的应用.以下是CuSO 4•5H 2O 的实验室制备流程图.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填空:(1)向含铜粉的稀硫酸中滴加浓硝酸,在铜粉溶解时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 .。
2016-2017学年海南省农垦中学高三(上)期末化学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仅有1个答案2分一题)1.(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云、烟、雾等均能产生丁达尔现象B.开发氢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型能源是践行低碳生活的有效途径C.“光化学烟雾”、“硝酸型酸雨”的形成都与氮氧化合物有关D.用脱硫处理的煤代替原煤做燃料可以有效减少空气中CO2气体的含量2.(2分)在2015 年9 月3 日胜利日大阅兵中,八一飞行表演队首次使用高沸点的彩色拉烟剂,进行了绚丽的拉烟飞行.其原理是用氮气将拉烟剂带入飞机燃料燃烧后喷出的高温气体中,其中的水蒸气与气化后的彩色拉烟剂遇冷凝结形成“彩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彩雾”是一种混合物B.上述过程中有物理变化C.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促使拉烟剂气化D.“彩雾”的形成与焰色反应的原理相同3.(2分)将1.5mL0.1mol•L﹣1Na2SO4溶液和1.0mL0.1mol•L﹣1BaCl2溶液混合后得到浊液a,过滤得到滤液b和白色沉淀c.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浊液a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BaSO4(s)⇌Ba2+(aq)+SO42﹣(aq)B.若向滤液b中滴加0.01mol•L﹣1Na2SO4溶液,无明显现象C.若向滤液b中滴加0.01mol•L﹣1BaCl2溶液,会出现白色沉淀D.若向滤液b中滴加0.01mol•L﹣1AgNO3溶液,无明显现象4.(2分)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2.24LH2O的分子数为0.1N AB.0.1mol Na2O2中含有的阴离子数目为0.2N AC.4.4 g CO2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0.3N AD.1 L 0.1 mol•L﹣1 Al2(SO4)3溶液中Al3+的数目为0.2N A5.(2分)下列图中的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A B.B C.C D.D6.(2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将溴水加入苯中,溴水的颜色变浅,是溴与苯发生了加成反应B.苯分子中的碳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C.1 mol乙烷和丙烯的混合物,完全燃烧生成3 mol H2OD.一定条件下,Cl2可在甲苯的苯环或侧链上发生取代反应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有1-2个答案,4分一题,漏选得2分,错选0分)7.(4分)稀硫酸酸化后的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2)悬浊液可用于吸收燃煤尾气中的SO2,得到MnSO4;MnSO4可与KMnO4反应制备电池材料MnO2,同时生成H2SO4.下列用来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A.MnO2吸收SO2的反应:MnO2+SO2═MnSO4B.MnO2作为碱性电池正极材料时的放电反应:MnO2+e﹣+H+═MnOOHC.MnSO4与KMnO4反应制备MnO2:2MnO4﹣+3Mn2++2H2O═5MnO2+4H+D.尾气中的SO2还可用足量的氨水吸收:SO2+2NH3•H2O═2NH4++SO32﹣+H2O8.(4分)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硫化亚铁溶于稀硝酸中:FeS+2H+═Fe2++H2S↑B.NH4HCO3溶于过量的NaOH溶液中:HCO3﹣+OH﹣═CO32﹣+H2OC.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Cl2:MnO2+4HCl Mn2++2Cl﹣+Cl2↑+2H2OD.大理石溶于醋酸中:CaCO3+2CH3COOH═Ca2++2CH3COO﹣+CO2↑+H2O9.(4分)分子式为C8H8的两种同分异构体X和Y.X是一种芳香烃,分子中只有一个环;Y俗称立方烷,其核磁共振氢谱显示只有一个吸收峰.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X、Y均能燃烧,都有大量浓烟产生B.X既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也能使溴水褪色,还能发生加聚反应C.X属于苯的同系物D.Y的二氯代物有2种10.(4分)核反应不仅能发电也能制造元素.2016 年初国际上确认,利用原子核间的撞击已制造出原子序数分别为113、115、117 和118 四种新元素,填补了目前元素周期表的空白,其中113 号元素与Al 元素处于同一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核反应发电实现了化学能到电能的转化B.115 号元素一定是处于VA 族的非金属元素C.117 号元素与F、Cl、Br、I 均处于VIIA 族D.四种新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不同周期11.(4分)向10ml 0.1mol/L NH4Al(SO4)2溶液中,滴加等浓度Ba(OH)2溶液xm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x=10时,溶液中有NH4+、Al3+、SO42﹣,且c(NH4+)=c(SO42﹣)>c(Al3+)B.x=15时,溶液中有NH4+、SO42﹣,且c(NH4+)<2c(SO42﹣)C.x=20时,溶液中有NH4+、Al3+、OH﹣,且c(OH﹣)<c(Al3+)D.x=30时,溶液中有Ba2+、AlO2﹣、OH﹣,且c(OH﹣)=c(Ba2+)12.(4分)某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盛有适量的A、B混合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A(g)+3B(g)⇌2C(g).若维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当反应达到限度时容器的体积为VL,其中C气体的体积分数占10%.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原混合气体的体积为1.1VLB.原混合气体的体积为1.2VLC.反应达到限度时,气体A消耗掉0.05 VLD.反应达到限度时,气体B消耗掉0.05 VL三、填空题13.(6分)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不可或缺的物质,水质优劣直接影响人体健康.海水是人类资源宝库,若把海水淡化和化工生产结合起来,既可解决淡水资源缺乏的问题,又可充分利用海洋资源.(1)天然水净化处理过程中需要加入混凝剂,常用的混凝剂有明矾、硫酸铝、硫酸铁等,写出明矾净水作用的原理是(用离子方程式及相关语言描述).(2)目前,国际上使用的“海水淡化”主要技术之一是电渗析法,如图是利用电渗析法对海水进行淡化处理的原理图.已知海水中含Na+、Cl﹣、Ca2+、Mg2+、SO42﹣等离子,电极为惰性电极.①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是(填“A”或“B”);②写出通电后阳极区的电极反应式:.14.(6分)已知海水电解制得的氢气用于合成氨,某合成氨厂生产流程如图:①在第(1)个设备中先把N2、H2压缩的目的是:.②在第(3)个设备中用冷却的方法分离出,其目的是:.15.(16分)硫单质和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中有着重要的应用,而SO2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危害.Ⅰ.已知:重晶石(BaSO4)高温煅烧可发生一系列反应,其中部分反应如下:BaSO4(s)+4C(s)═BaS(s)+4CO(g)△H=+571.2kJ•mol﹣1BaS(s)═Ba(s)+S(s)△H=+460kJ•mol﹣1已知:2C(s)+O2(g)═2CO(g)△H=﹣221kJ•mol﹣1则:Ba(s)+S(s)+2O2(g)═BaSO4(s)△H=.Ⅱ.SO2的尾气处理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1)活性炭还原法反应原理:恒温恒容时2C(s)+2SO2(g)⇌S2(g)+2CO2(g).反应进行到不同时间测得各物质的浓度如图2:①0~20min反应速率表示为v(SO2)=;②30min时,改变某一条件平衡发生移动,则改变的条件最有可能是;③平衡常数的表达式K=.(2)亚硫酸钠吸收法①Na2SO3溶液吸收SO2的离子方程式为;②常温下,当吸收至NaHSO3时,吸收液中相关离子浓度关系一定正确的是(填序号).a.c(Na+)+c(H+)>c(SO32﹣)+c(HSO3﹣)+c(OH﹣)b.c(Na+)=c(SO32﹣)+c(HSO3﹣)+c(H2SO3)c.c(Na+)>c(HSO3﹣)>c(H+)>c(SO32﹣)d.水电离出c(H+)=1×10﹣8 mol/L(3)电化学处理法①如图所示,Pt(Ⅰ)电极的反应式为;②当电路中转移0.02mol e﹣时(较浓H2SO4尚未排出),交换膜左侧溶液中约增加mol离子.16.(6分)已知:环丙烷、环丁烷、环戊烷在催化剂的作用和加热条件下都能与氢气发生类似的反应,如环丁烷与氢气反应可用下列反应式表示:碳原子数不大于4的环烷烃可与卤素、卤化氢发生类似反应,而碳原子数大于4的环烷烃与卤素则发生取代反应.试填空:(1)环丙烷、环丁烷与Cl2的反应是(填反应类型);(2)由环丁烷和Cl2为原料制取1,3﹣丁二烯的方法是:首先制取(填结构简式),然后再由它通过(填反应类型)即得到1,3﹣丁二烯.(3)已知二甲苯充分加氢后得到烃A,A再与溴反应时发生取代反应,产物之一为B;B的相对分子质量比A大158;C分子的一取代物只有两种;F的分子式为C16H24O4.一定条件下可以它们可发生下述转化:写出A和C物质的结构简式:A;C;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D:;E→F:.17.(10分)已知浓硫酸和乙醇的混合液加热后可以产生乙烯.为探究乙烯与溴的加成反应,甲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溴水中,发现溶液褪色,即证明乙烯与溴水发生了加成反应.乙同学在甲同学的实验中,发现褪色后的溶液中有硫酸根离子,推测在制得的乙烯中还可能有少量还原性气体杂质,由此他提出必须先除去还原性杂质,再与溴水反应.(1)甲同学实验中溴水褪色的主要化学方程式为.(2)甲同学设计的实验(填“能”或“不能”)验证乙烯与溴水发生了加成反应,理由是.a.使溴水褪色的反应未必是加成反应b.使溴水褪色的反应就是加成反应c.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未必是乙烯d.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就是乙烯(3)乙同学推测乙烯中必定含有的一种气体,可以用(填试剂名称)来验证,这种气体与溴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四、选做题(共1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6分)18.(6分)下列与有机物的结构、性质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苯、油脂均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B.甲烷和Cl2的反应与乙烯和Br2的反应属于同一类型的反应C.葡萄糖、果糖的分子式均为C6H12O6,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D.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先加入饱和Na2CO3溶液再分液五、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14分)19.(14分)迷迭香酸(F)的结构简式为:它是存在于许多植物中的一种多酚,具有抗氧化、延缓衰老、减肥降脂等功效.以A为原料合成F 的路线如下(已知苯环上的羟基很难直接与羧酸发生酯化反应):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1)A的结构简式为;反应②的反应类型是.(2)反应③的试剂为.(3)1mol F分别与足量的溴水和NaOH溶液反应,最多可消耗Br2mol、NaOH mol.(4)E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缩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5)与E互为同分异构体,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有机物有种.①苯环上有四个取代基,且苯环上的一氯取代物只有一种.②1mol该物质分别与NaHCO3、Na2CO3反应时,最多消耗NaHCO3、Na2CO3的量分别是1mol和4mol.六、选做题(共1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6分)20.(6分)化合物A是一种新型锅炉水除氧剂,其结构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中氧元素非金属性最强,故只有氧元素显负价B.由A中的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可能是离子化合物C.A分子中存在两类共价键D.A分子中氮原子没有孤电子对而氧原子有七、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14分)21.(14分)周期表中有A、B、C三种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A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B的价层电子排布为ns n﹣1np n+1,C是生活中的一种常用金属且其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为3d104s1.(1)A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2)一氧化碳(与N2互为等电子体)分子中σ键与π键数目之比为.(3)C的单质和某化合物甲的微观部分结构分布如图,C微粒周围等距离且最近的C微粒有个;甲的化学式为(用M、N表示).(4)金属C在加热时与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浓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C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能溶于氨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联氨(N2H4)是航天飞船常用的高能燃料,可以用尿素为原料制取,方法是在KMnO4催化剂存在下,尿素[CO(NH2)2]和次氯酸钠、NaOH溶液反应生成联氨、Na2CO3、H2O及另外一种产物,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016-2017学年海南省农垦中学高三(上)期末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仅有1个答案2分一题)1.(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云、烟、雾等均能产生丁达尔现象B.开发氢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型能源是践行低碳生活的有效途径C.“光化学烟雾”、“硝酸型酸雨”的形成都与氮氧化合物有关D.用脱硫处理的煤代替原煤做燃料可以有效减少空气中CO2气体的含量【分析】A、根据云、烟、雾等属于胶体来分析;B、开发氢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以减少火力发电;C、光化学烟雾与氮氧化物有关,“硝酸型酸雨”原因是水中含有硝酸,与氮氧化物有关;D、用脱硫处理的煤代替原煤做燃料可以有效减少空气中SO2气体的含量.【解答】解:A、云、烟、雾等属于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故A正确;B、开发氢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以代替火力发电,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B正确;C、氮氧化物排放到空气中易形成“光化学烟雾”、“硝酸型酸雨”等环境污染,故C正确;D、煤中含有硫元素,用脱硫处理的煤代替原煤做燃料可以有效减少空气中SO2气体的含量,故D 错误。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F19 Na23 Ca40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
每小题2分,共1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化学用语或模型表达正确的是A.乙醇的球棍模型为:B.次氯酸的结构式为:H一C1一OC.淀粉的结构简式为:C6H12O6]nD.乙烯的电子式为:【答案】D【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化学用语正误判断【名师点晴】解决这类问题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有:1、书写电子式时应特别注意如下几个方面:阴离子及多核阳离子均要加“”并注明电荷,书写共价化合物电子式时,不得使用“”,没有成键的价电子也要写出来。
2、书写结构式、结构简式时首先要明确原子间结合顺序(如HClO应是H—O—Cl,而不是H—Cl—O),其次是书写结构简式时,碳碳双键、碳碳三键应该写出来。
3、比例模型、球棍模型要能体现原子的相对大小及分子的空间结构。
2.下列有关胶体的说法错误的是:A.胶粒可以透过滤纸,不能透过半透膜B.采用喷雾型药剂形成一定大小的液珠,可有效提高药物疗效C.冶金工业的矿粒除尘利用了丁达尔效应D.空气中的雾霾现象体现了胶体的存在【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胶体粒子的大小介于滤纸和半透膜的孔径之间,可以透过滤纸,不能透过半透膜,故A正确;B.采用喷雾型药剂形成一定大小的液珠,增大了药物的作用面,可有效提高药物疗效,故B正确;C.冶金工业的矿粒除尘利用了电泳现象,故C错误;D.空气中的雾霾现象体现了胶体的存在,故D正确;故选C。
考点:考查了胶体的相关知识。
3.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性时,应先用蒸馏水将其润湿B.利用焰色反应鉴定样品中是否含有K+时,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的颜色C.在中和滴定过程中,视线应始终注视滴定管内的液面变化D.将溴水中的溴单质提取出来,应使用酒精作萃取剂【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用水湿润pH试纸,否则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酸碱性减弱,测定结果不准确,故A错误;B.钾元素隔着钴玻璃观察火焰为紫色,所以观察钾元素的焰色应透过蓝色的钴玻璃,避免钠元素的干扰,故B正确;C.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中,滴定时眼睛注视锥形瓶中溶液的颜色变化,以便及时判断滴定终点,不需要观察滴定管内液面的变化,故C错误;D.酒精与水混溶,不能将溴水中的溴单质提取出来,故D错误;故选B。
考点:考查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的相关知识。
4.硒(34Se)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它在自然界有六种核素。
下列有关78Se和80Se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两者的质量数不同B.两者的中子数不同C.两者的核外电子数相同D.两者互为同素异形体【答案】D【考点定位】考查同位素【名师点晴】本题考查了同位素的判断以及质子数、中子数和质量数的关系等知识点。
根据同位素的概念,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互称同位素,同位素是不同的原子,但是属于同一种元素;元素符号的左下角数字表示质子数,左上角数字表示质量数,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
5.根据元素周期律判断,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离子半径:S2->Na+B.热稳定性:HCl>HFC.酸性:H3BO3>H2CO3D.碱性:Al(OH)3>Ca(OH)2【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同周期元素,阴离子半径大于阳离子半径,离子半径:S2->Na+,正确;B.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热稳定性:HCl<HF,错误;C.H3BO3中没有非羟基氧,H2CO3中含有1个非羟基氧,酸性H3BO3<H2CO3,错误;D.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碱性:Al(OH)3<Ca(OH)2,错误;故选A。
考点:考查了元素周期律的相关知识。
6.下列三种有机物:①苯酚,②花生油,③木糖醇CH2OH(CHOH)3CH2OH],它们在常温下的水溶性大小顺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③>①>②C.③>②>①D.②>①>③【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①苯酚中含有羟基,能够溶于水,②花生油属于酯类,难溶于水,③木糖醇CH2OH(CHOH)3CH2OH]中含有多个羟基,易溶于水,故在水中的溶解性③>①>②,故选B。
考点:考查了有机物的溶解性的相关知识。
二、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得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得4分,但只要选错一个就得0分.7.设N A为阿佛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lmol羟基和lmol氢氧根离子所含的电子数均为10N AB.0.lmol/L乙酸溶液中所含醋酸根离子的数目小于0.1N AC.当合成氨反应达到平衡时,表明每生成6N A个N-H键的同时必生成3N A个H-H键D.46g由NO2和N2O4组成的混合气体中所含的原子数为3N A【答案】CD考点:考查了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的相关知识。
8.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纯碱溶液显碱性:CO 32-+2H2O H2CO3+2OH-B.醋酸溶液显酸性:CH 3COOH+H2O CH3COO-+H3O+C.向碘化亚铁溶液中通入足量的溴水:3Br2+2Fe2++4I-=6Br-+2Fe3++2I2D.向碳酸氢钙溶液中滴加过量的烧碱溶液:HCO3-+Ca2++2OH-=CaCO3↓+H2O【答案】BC【解析】试题分析:A.CO32-水解分步进行,故A错误;B.醋酸溶液显酸性是因为醋酸能够电离出氢离子:CH 3COOH+H2O CH3COO-+H3O+,故B正确;C.向碘化亚铁溶液中通入足量的溴水能够将碘离子和亚铁离子完全氧化:3Br2+2Fe2++4I-=6Br-+2Fe3++2I2,故C正确;D.向碳酸氢钙溶液中滴加过量的烧碱溶液,碳酸氢钙完全反应:2HCO3-+Ca2++2OH-=CaCO3↓+H2O+ CO32-,故D错误;故选BC。
考点: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的相关知识。
9.常温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K2CO3溶液中,1/2c(K+)=c(CO32-)+c(HCO3-)+c(H2CO3)B.某浓度的NaAc溶液的pH=8,则该溶液中的c(Na+)-c(Ac-)=9.9×10-7mol/LC.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①NH4Cl、②(NH4)2SO4两种溶液,c(NH4+)大小顺序为:①>②D.10mLpH=12的烧碱溶液中加入pH=2的酸HA至中性,所需酸溶液的体积V≥10mL【答案】AB【考点定位】考查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盐类的水解【名师点晴】本题考查了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明确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及盐的水解原理为解答关键。
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灵活应用能力。
要熟练掌握电解质溶液中的守恒关系:电荷守恒:电解质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有的正电荷数与所有的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
如NaHCO3溶液中:n(Na+)+n(H+)=n(HCO3-)+2n(CO32-)+n(OH-)推出:c(Na+)+c(H+)=c(HCO3-)+2c(CO32-)+c(OH-),物料守恒:电解质溶液中由于电离或水解因素,离子会发生变化变成其它离子或分子等,但离子或分子中某种特定元素的原子的总数是不会改变的。
如NaHCO3溶液中:n(Na+):n(c)=1:1,推出:c(Na+)=c(HCO3-)+c(CO32-)+c(H2CO3);质子守恒:(不一定掌握)电解质溶液中分子或离子得到或失去质子(H+)的物质的量应相等。
例如:在NH4HCO3溶液中H3O+、H2CO3为得到质子后的产物;NH3、OH-、CO32-为失去质子后的产物,故有以下关系:c(H3O+)+c(H2CO3)=c(NH3)+c(OH-)+c(CO32-)。
10.下列物质中,既能发生水解反应,又能发生加成反应,但不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是:A.CH2=CH-CH2CH2ClB.(CH3)3CCH2OHC.CH3CHClCHOD.CH2=CHCH2COOCH3【答案】D【考点定位】考查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与化学反应类型的关系【名师点晴】本题考查卤代烃的水解反应、加成反应、消去反应。
能发生加成反应的物质含有苯环或碳碳双键和醛基,能发生水解反应的物质含有酯基或肽键或卤素原子,注意卤代烃或醇不能发生消去反应的结构特点是:-X(或-OH)相连碳的相邻碳上没有氢原子。
11.分子式为C3H4Cl2且含有结构的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3种B.4种C.5种D.6种【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先不考虑Cl,写出C3H6的链状同分异构体,只有一种结构:CH3-CH=CH2;由于CH3-CH=CH2只有三种氢,所以有三种一氯代物:CH2Cl-CH=CH2、CH3-CCl=CH2、CH3-CH=CHCl;再以上述每一种产物为母体,写出二元取代产物:CH2Cl-CH=CH2的取代产物有三种:CHCl2-CH=CH2,CH2Cl-CCl=CH2,CH2Cl-CH=CHCl,CH3-CCl=CH2的取代产物有两种:CH2Cl-CCl=CH2 (重复),CH3-CCl=CHCl,CH3-CH=CHCl 的取代产物有三种:CH2Cl-CH=CHCl (重复),CH3-CCl=CHCl (重复),CH3-CH=CCl2,所以,分子式为C3H4Cl2链状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共有5种。
故选C。
【考点定位】考查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名师点晴】该同分异构体看作是由官能团取代烃中的不同氢而形成的,书写时首先写出有机物的碳链结构,然后利用“等效氢”规律判断可以被取代的氢的种类,一般有几种等效氢就有几种取代位置,就有几种同分异构体。
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取代基的同分异构体书写,若只凭想象写很容易造成重、漏现象.不如先将所有取代基拿下,分析母体对称性找出被一个取代基取代的产物种类,然后再分析各种一取代物的对称性,看第二个取代基可进入的位置,…,直至全部取代基都代入。
12.已知25℃时,K a(HF)=3.6×10-4,K sp(CaF2)=1.46×10-10.现向1L0.2mol/L的HF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CaCl2溶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K sp(CaF2)随浓度的变化而变化B.上述混合体系中有CaF2沉淀生成C.25℃时,0.1mol/L的HF溶液的pH=lD.上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2++2F-=CaF2↓【答案】B【考点定位】考查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名师点晴】本题考查难溶物溶解平衡及溶度积的计算,注意利用溶度积判断沉淀能否生成,把握影响平衡常数的因素即可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