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当代外交的方式
- 格式:ppt
- 大小:799.00 KB
- 文档页数:142
绪论单元测试1【单选题】(10分)“外交是运用智力和机智处理各独立国家的政府之间的官方关系,有时也推广到独立国家和附庸国家之间的关系;或者更简单地说,是指以和平手段处理国与国之间的事务。
”这一定义出自哪部著作?A.《外交辞典》B.《韦伯斯特词典》C.《牛津英文字典》D.《外交实践指南》2【单选题】(10分)国际法的鼻祖荷兰人格劳秀斯的代表作是什么A.《战争与和平法》B.《现代外交学的发展》C.《使节及其职权》D.《国际法》3【判断题】(10分)外交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A.对B.错4【判断题】(10分)外交工作授权有限A.错B.对5【多选题】(10分)同外交学有交叉关系的学科有哪些?A.国际经济学B.国际法学C.外交史D.国际政治学6【单选题】(10分)在中国关于外交学译著最早的是《外交精义》,它是从哪种语言翻译过来的?A.法语B.日语C.英语D.俄语7【判断题】(10分)外交学是一门独立学科,因此和其他学科没有交叉A.对B.错8【判断题】(10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1648年)标志近代国际法的诞生。
A.对B.错9【判断题】(10分)和平与发展不再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A.错B.对10【判断题】(10分)外交被看作是“外交家的业务或艺术”,或是“谈判的科学或艺术”。
A.错B.对第一章测试1【单选题】(10分)在古希腊神话中,谁被崇拜为使节和传令官的庇护神?A.波塞冬B.宙斯C.赫拉D.赫尔墨斯2【多选题】(10分)外交的产生必须有如下条件为前提A.产生了国家B.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各国共同认可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C.生产力的发展使各国之间的交往产生了必要性和可能性D.产生了阶级3【判断题】(10分)外交是现代才有的现象A.错B.对4【判断题】(10分)中国春秋时期的外交官已经有等级划分了A.对B.错5【判断题】(10分)罗马人给后世创立了一个国家在对外关系上由法律规范的典范A.错B.对6【多选题】(10分)中世纪初期的外交特点是A.外交仍从属于军事B.外交权掌握在教皇手中C.外交具有欺骗、狡诈的风格D.出现领主外交和私人外交7【判断题】(10分)1455年雅典向热那亚派出第一个常驻使团A.错B.对8【判断题】(10分)马基雅弗利提出私人之间的道德规范不适用于国家,国王要加强自己国家的实力,单靠法律是不够的的,必须借助于武力A.错B.对9【单选题】(10分)谁第一个明确提出了国家主权的思想A.让•布丹B.萨道义C.格劳秀斯D.马基雅弗利10【判断题】(10分)英国思想家托马斯•霍布斯提出的国家主权学说挣脱了“君权神授”的束缚A.错B.对第二章测试1【判断题】(10分)当代即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时代A.对B.错2【多选题】(10分)联合国宪章最主要的准则可以归结为A.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B.主权平等C.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互不使用武力D.和平共处3【判断题】(10分)资产阶级的国际法一向把解决国际争端的方法分为强迫的方法与和平的方法两种,即认为这两种都是可以采用的方法,都是正当的A.对B.错4【多选题】(10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传统方法有A.斡旋B.谈判C.调停D.仲裁5【判断题】(10分)当代遵循的各种外交规则和惯例都起源于欧洲A.对B.错6【判断题】(10分)互相承认是两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前提和出发点A.对B.错7【多选题】(10分)承认可以采取哪些方式A.单方面公开宣布B.双方发表联合公报C.单方面由一国领导人、外交部或外交代表发表声明D.单方面由一国领导人、外交部或外交代表发电报8【多选题】(10分)外交文书的形式包括以下哪几项?A.国书B.条约C.颂词D.照会9【判断题】(10分)按国际惯例,一国政府依照本国宪法程序进行的正常更迭也需要重新获得国际承认A.对B.错10【判断题】(10分)在国际实践中还有所谓“事实上的承认”,即不经过特别宣布承认的形式,双方建立起某种具有一定法律效果的联系A.对B.错第三章测试1【多选题】(10分)外交决策机构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组织和协调对外政策的实施B.制定对外政策C.最高外交决策者也是最高外交执行者D.负责驻外机构信息的中转2【判断题】(10分)美国的外交决策机构是美国国务院。
第一章当代世界政治(1)战后初期的雅尔塔体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苏、英3大国首脑在为了各自的利益,就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及维护战后和平问题,通过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一系列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时称“雅尔塔体制”,它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础.(2)两大阵营的形成和对峙:20世纪50年代初,面对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的威胁,苏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反对美国的攻势,逐步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两大阵营的对峙表现在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等多个方面。
(3)两极格局的演变: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世界政治在两极格局的大框架下,两大阵营内部开始出现动荡、分化和改组。
(4)两极格局的终结: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被迫辞去总统职务。
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宣布苏联停止存在。
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对峙格局中的一极不复存在,两极格局终结。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终结,世界进入新旧格局转换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关系最大的变化是两大阵营对峙局面的形成,世界分为两极世界。
两极世界是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峙所形成的世界格局。
其特点主要是:(1)在两极世界里,美、苏及其盟国互相对抗和争夺,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虽然每一方的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
(2)在两极世界中,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主导作用.(3)美、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由此而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
(1)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2)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3)大国关系进行深刻调整(4)以联合国为主的全球性,区域性组织的作用不断加强(5)经济因素增强,经济与政治互动,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日益增大。
(1)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新干涉主义盛行、冷战思维依然存在、对外战略更具进攻性)(2)局部冲突与热点问题此起彼伏(3)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4)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多极化是世界格局发展的必然趋势一:世界走向多极化的客观必然性世界多极化趋势,是世界经济,政治高度发展和力量对比此消彼长的必然产物.第一,趋于缓和的国际形势,为多极化趋势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第四课《和平和发展》第一框时代的主题练习题一、单选题1.和平和发展问题是当今世界全球性的两大问题。
下列对和平和发展问题关系表述错误的是()A.和平和发展问题直接关系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B.促进各国共同发展是实现世界和平的前提条件C.各国的共同发展是保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D.和平和发展问题密切联系、互为条件2.()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A.和平与发展B.和平和战争C.霸权主义D.强权政治3.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础,是解决全球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的关键,只有实现全球协调、平衡、普遍发展,才能实现持久的和平与稳定。
这是因为()①和平问题已解决而发展问题没有②和平问题不解决经济就难以发展③发展经济是维护和平的重要基础④经济发展有助于和平问题的解决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4.和平问题和发展问题是当今世界带有全球性的两大问题。
对二者关系理解正确的是()A.拥有世界和平,才能促进共同发展B.先有各国发展,才能实现世界和平C.没有真正的和平,任何发展都不可能5.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对这一主题理解正确的是()A.和平问题与发展问题都已经解决B.世界上所有国家都是和平的缔造者C.为了和平与发展,必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D.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新秩序已经建立6.“停止吧,放下手中的刀枪;停止吧,还它和平景象;停止吧,回到自己家乡;停止吧,回到亲人身旁。
”这是热爱和平的人们发出的呐喊。
人们渴望和平,呼唤和平,把和平作为不懈追求的目标,是因为A.维护和平就能解决一切全球性问题B.促进经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C.解决和平问题必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D.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7.根据联合国统计显示,连年战乱,已导致叙利亚超过25万人丧生,一百多万人受伤,650多万人沦为境内流离失所者,约450万人逃往境外避难。
中方支持联合国主导的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进程。
叙利亚战争问题表明①和平是促进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②恐怖主义和霸权主义是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③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④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8.在解决国际争端问题上,中国政府一贯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坚决反对诉诸武力相威胁,这说明A.中国对任何问题的解决都放弃使用武力B.热爱和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C.世界各国都是热爱和平的D.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9.当前世界面临的粮食安全债务危机、毒品泛滥等问题日益突出。
第四章第三次论战——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一、概念题1.新自由制度主义答:新自由制度主义是由罗伯特·基欧汉提出的,它承认国家是唯一重要的国际关系行为体,国家之间利益的不可协调性。
新自由制度主义最大的成果是合作理念,即合作是普遍的,并主张相互协调合作,它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①加强政府实施自身承诺和监督别国遵守协定的能力;②增加谈判各方之间信息和机会的交流;③维护国际协议的一致性。
2.新现实主义(结构现实主义)[青岛大学2014年研;南开大学2013年研]答:新现实主义主张在方法论上实现传统主义学派和科学行为主义学派的渗透与融合,其兴起的标志是1979年肯尼斯·华尔兹《国际政治理论》一书的出版,其杰出代表是肯尼斯·华尔兹,新现实主义其“新”,主要在于它的科学化程度,它以理性主义为宏观理论假定,以国际体系为研究层次,以体系结构为主要自变量,以国家行为为主要因变量,以国际体系无政府性为基本体系条件,构建了一个现实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
理查德·范伯格从理论分析和外交实践的结合上归纳了新现实主义的特征,包括:①新现实主义在承认体系作用的同时,认为民族国家仍是世界政治的基本组织单位;②新现实主义认为,各国政府对私人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和银行的控制越发困难;③新现实主义比现实主义更注重国际经济关系因素;④现实主义较多地注重欧洲事务,新现实主义更注重第三世界问题;⑤新现实主义反对用全球遏制战略来追求美国利益,主张通过加强合作和结盟的途径来实现;⑥新现实主义主张限制对外政策中思想意识的作用,认为对外政策应以理性和实用为准则,对外政策是加强政治经济联系的窗口,而不是反映意识形态的镜子。
3.均势理论(Balance of Power Theory)[南开大学2012年研]答:均势理论是指基辛格提出的一种国际关系理论,他通过反法联盟的形成、维也纳会议的过程与神圣同盟的缔结,分析了法国大革命以后欧洲列强之间起伏多变、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并从中得出了他对外交谈判、均势政策、世界秩序以及和平结构的看法。
第一章外交的起源与外交的历史演变第二章古希腊的外交公元前600年前后,古希腊地区城邦林立,相互交往以图发展,相互结盟以御外敌,外交活动频繁。
形成了一些公认的外交原则(通过仲裁解决争端,不宣战不能开战,使者不可侵犯,在寺庙中避难者不得杀害,战俘可以交换或赎回,战场上死者不论敌友一律掩埋)。
由于彼此间存在一些共同的利益和目的,因而结合,设有同盟会议,每国平等通过投票解决重大问题。
形成了一个区域性的国际社会,受共同法律制约。
希波战争和伯罗奔尼撒战争推动古希腊外交的发展。
公元前五世纪,希腊的外交方式和外交原则发展为地中海沿岸国家公认的制度,前三世纪,这个外交制度形成了希腊化的地中海体系,从而形成了统一的区域性国际社会。
古希腊人提出的一些概念、确立的一些原则对后世外交有重要影响。
古罗马外交共和国时期:元老院总揽大权(立法、行政、外交、军事、财政、司法),对外宣战、媾和、缔结军事同盟,由元老院决定,民众大会通过。
签订友好条约、续订旧约、派遣使节、接见使节由其全权处理。
使节不可侵犯成为公认的外交惯例。
帝国时期:皇帝掌握一切对外事务。
20个祭司专门分管对外关系。
依据所谓的祭司法。
罗马帝国是以军事手段政府其他民族建立起来的,因此对外关系主要是对境内外国人的问题。
除大使被认为是不可侵犯的,其他人是否受法律保护依据该国是否与罗马有友好条约。
由于罗马的外国人多,因而产生了规定外国人与罗马公民关系的一整套法律体系,即所谓《万国法》。
对于战争与和平,罗马人也有一套法律制度。
开战的正当理由:1对罗马领地侵犯2对大使侵犯3违反条约4在战争中先前友好的国家对帝国的援助。
派使节前往该国提出要求,要求被拒绝战争才正当。
战争的终止:1双方缔结合约终止战争2敌人投降终止战争,敌人的生命财产可以保全3征服帝国终止战争,可以有处理敌人的生命财产。
罗马人给后世创立了一个国家在对外关系上有法律规范的典范。
后人对罗马法的释义发展了法学,为国际法的萌芽。
2022北京高二(下)期中政治汇编中国的外交章节综合一、单选题1.(2022·北京师大附中高二期中)2020年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我国向世界郑重承诺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这一承诺()①展现出中国主动承担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责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①意味着我们的产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都要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①会直接改变世界能源产业格局,推动全球制造业进行新的合作与分工①将推动国际竞争的实质转移到生态环境和低碳技术价值链的控制和较量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2.(2022·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高二期中)中国始终将自身发展置于人类发展的坐标系中,始终把自身命运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命运紧密相连,始终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
中国将秉持初心,继续积极开展国际发展合作,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这意味着()A.国家利益、国家实力和外交政策是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B.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将被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充分化解C.各国将推动经济全球化走向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D.中国将为增进人类共同福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3.(2022·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高二期中)截至2021年5月,中国已向150多个国家和13个国际组织提供了抗疫物资援助,为全球供应了2800多亿只口罩、34亿多件防护服、40多亿份检测试剂盒。
中非建立了41个对口医院合作机制,中国援建的非洲疾控中心总部大楼项目已于去年年底正式开工。
中国全面落实二十国集团“暂缓最贫困国家债务偿付倡议”,总额超过13亿美元,是二十国集团成员中落实缓债金额最大的国家。
这表明中国()①履行大国责任,积极为全球发展提供公共产品①通过区域合作机制,提出同各地区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方案①依托“一带一路”合作平台,加大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力度①开展国际发展合作有一系列务实举措,为全球发展作出中国贡献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4.(2022·北京丰台·高二期中)近日金砖国家疫苗研发中心在线启动,五国共同提出《加强疫苗合作,共筑抗疫防线》的倡议:将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公平合理分配,保障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与可担负性,并表示将加强联合研发,提升金砖国家传染病防控能力以及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1.从2018 年11 月1 日起,中国正式接任联合国安理会11 月份轮值主席。
作为轮值主席,中国将积极发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重要作用,为此我国应该采取的措施有( )①践行联合国宗旨,促进世界共同发展②顺应时代潮流,积极履行国际义务③维护各国共同利益,兼顾他国合理关切④主导国际事务,积极参与全球治理A.①②B.①④C.②③D.①③2.2019 年 5 月20 日,美国军舰“普雷贝尔”号未经中国政府允许,擅自进入中国黄岩岛邻近海域。
中国海军依,对美舰进行了识别查证,并予以警告驱离。
中国海军采取的举措是基于( )①美方军舰有关行为侵犯了中国主权②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最基本的成员③领土和主权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④美方军舰有关行为损害了我国的利益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李同学和陈同学在课间的时候讨论中国和美国的关系:李某同学说“中美之间贸易战,是因为两国国家性质不同,利益不同,追求也就不同” ,陈某同学说“国家之间的关系就是和久必分、分久必和的关系” 。
下面能够正确体现两位同学观点的是( )①中美两国的国家关系决定了两国国家利益是对立的②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有竞争、合作、冲突。
③中美两国火热的贸易战,表明两国之间就某些方面存在着不同的利益④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是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4.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对西班牙等四国进行国事访问。
从马德里到布宜诺斯艾利斯,从巴拿马城到里斯本,习近平主席走到哪里,互信的根基就厚植在哪里,合作的成果就收获在哪里,友谊的盛情就绽放在哪里。
这一系列外交活动( )A.说明合作与竞争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内容B.体现了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C.表明中国把促进共同发展作为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D.表明我国是国际秩序的主导者5.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经贸关系事关两国人民福祉,也关乎世界和平、繁荣、稳定。
第四章当代世界军事及其发展趋势一、当代世界军事的演变世界军事是主权国家、国家集团以及非国家行为体在国际交往中,以维护安全为根本目标,以军事力量为物质基础和手段,以打赢或遏制战争为中心,而形成的特殊的社会生活领域。
当代世界军事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50~60年代。
一是两大军事集团相互对峙,形成“恐怖平衡”。
二是常规和核军备竞赛愈演愈烈。
三是局部战争是主要战争方式;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朝鲜战争二战结束后,南北朝鲜分裂成了两个制度不同的国家。
1948年8月15日,南朝鲜成立了大韩民国,以汉城为首都,李承晚为总统。
9月9日,北朝鲜成立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以平壤为首都,金日成为首相。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
美国宣布武装援助南朝鲜,直接干涉朝鲜内政。
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麦克阿瑟查看韩国仁川●仁川登陆●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1950年10月初,应朝鲜劳动党和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的请求,中国党和政府决定派遣志愿军入朝参战。
1950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敌人首次遭遇。
到1951年6月10日,五战五捷,共歼敌23万人,把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
美军战败,麦克阿瑟被免职,由李奇微接任。
●朝鲜停战协定1951年7月10日,朝鲜停战谈判在开城开始举行,10月8日谈判移至板门店,战争进入边谈边打,谈谈打打的新阶段。
1953年7月27日,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
——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彭德怀签订《朝鲜停战协定》《朝鲜停战协定》确定:以北纬三十八度附近的双方实际接触线为军事分界线,双方各自由此线后退二公里,以建立一非军事区;协定生效后三个月内召开双方高一级的政治会议,协商从朝鲜撤退一切外国军队以及和平解决朝鲜问题。
四是军事结盟成为军事关系的常态。
第二阶段:20世纪70~80年代。
一是两大军事集团既激烈争夺又相互妥协;《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反导条约》;《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中导条约》二是局部战争多样化;美苏争霸或美苏操纵的战争:第四次中东战争第四次中东战争原因:“六·五”战争的失败巴勒斯坦武装力量的发展,法塔赫成为巴解的主流派,阿拉法特当选巴解执委会主席。
当代中国外交(外交学院)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第一章测试1.本课程所使用的教材为《当代中国外交十六讲》。
参考答案:对第二章测试1.根据1949年1月19日中共中央发出的关于外交工作的指示,对于对美国武官,因其直接援助国民党打内战,应该()。
参考答案:派兵监视2.非社会主义国家中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是()。
参考答案:缅甸3.1950年1月19日,周恩来外长通知联合国任命()为中国出席联合国的首席代表。
参考答案:张闻天4.中国于()年5月收回了旅顺口海军基地。
参考答案:19525.根据中苏签订的《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苏联方面临时代管或租用的大连所有财产,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参考答案:接收6.1949年3月,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新中国“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任何外国外交机关和外交人员的合法地位”。
参考答案:对7.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世界上一切国家和人民,首先是联合亚洲国家。
参考答案:错8.中印之间的建交谈判是新中国建交谈判的第一例。
参考答案:对9.1949年1月至2月,苏联领导人斯大林访问了中共中央驻地西柏坡。
参考答案:错10.根据《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参考答案:对第三章测试1.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美英三国在1943年达成的()中,提出朝鲜在战后将获得自由独立。
参考答案:《开罗宣言》2.提出“要结束南北分裂就必须用战争来解决”的是()。
参考答案:李承晚3.中国对朝鲜战争的最终决定是()参考答案:抗美援朝4.1951年4月11日,艾森豪威尔解除了()的联合国军总司令职务。
参考答案:麦克阿瑟5.朝鲜停战谈判正式开始,最初的地点是在()。
参考答案:开城6.1950年7月1日,美军的先头部队在仁川登陆,进入朝鲜。
【政治课件】当代中国外交教学⼤纲社会发展学院《当代中国外交》课程教学⼤纲总学时数:36 学分:2 适⽤专业:外交学专业⼀、课程的教学⽬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较好地掌握《当代中国外交》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并能对当代中国外交的内容作系统分析,使学⽣达到提⾼基本素质、培养基本技能。
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情况,进⼀步运⽤所学外交学知识以及与外交学知识密切相关的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知识,运⽤科学的研究⽅法,通过分析、综合,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结合事例加以运⽤,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在实际⼯作中的综合能⼒。
⼆、课程的性质、⽬的和任务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在⼈才培养过程中具有使学⽣掌握基本的当代外交的专业知识、培养学⽣基本技能、了解世界⼤势的作⽤。
是⼀门很强的基础理论学科。
课程⽬的:通过本课程的讲授,使本科学⽣了解并掌握当代中国外交(1949~2001年)的基本发展历程、不同时期的重⼤事件、⼈物等,了解并掌握本专业国内外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及研究动态,扩⼤专业视野,奠定较为扎实的专业基本功。
课程任务:本课程讲授以基本概念、基础理论为主线,结合历史史实进⾏分析讲解。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能够较好地掌握建国以来中国外交的基本知识,使同学们达到提⾼基本素质、培养基本技能,并能较为全⾯地了解当代中国外交等。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在掌握中国外交史和世界历史的基础上,能够系统地、较为全⾯地理解中华⼈民共和国外交⽅⾯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观点和基础理论2.能⽤⾃⼰的语⾔把学过的知识加以叙述、解释、归纳,并且能够把某⼀事实或者概念分解为若⼲部分,指出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或与其他事物的相互关系。
3.使学⽣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并运⽤所学知识,达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要求。
四、课程教学内容第⼀章独⽴⾃主,保障安全(1949—1955)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了解国家独⽴⾃主的外交品格和形象,要求学⽣掌握抗美援朝战争;了解中国参加⽇内⽡会议的背景和获得的成果;使学⽣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以及积极意义;在此基础上,能够了解亚⾮会议的基本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