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萘二甲酸》标准全文及编制说明
- 格式:pdf
- 大小:674.42 KB
- 文档页数:10
2,6-萘二甲酸团体标准
2,6-萘二甲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广泛应用于染料、荧光增白剂、塑料等领域。
2,6-萘二甲酸团体标准旨在规范该物质的生产、加工、贮存和使用过程,保障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
1. 产品要求
生产2,6-萘二甲酸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同时应关注产品纯度、杂质含量、外观、物理性质等方面的指标。
产品的包装和标识应符合国家标准。
2. 安全防护
2,6-萘二甲酸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应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在生产、运输、贮存和操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如穿戴防护服、手套、防护眼镜等。
如意外接触皮肤或眼睛应立即使用大量清水冲洗,如有严重反应需及时就医。
3. 运输和贮存
运输和贮存2,6-萘二甲酸应采用彩色危险标识,标明品名、数量和危害等级,严格遵守相关规定。
贮存条件应符合产品的需要,避免与其他危险品混存,避免日晒雨淋,防止机械损伤和火灾。
4. 应用领域
2,6-萘二甲酸应用广泛,但需要注意严格遵守规定,避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在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废弃物的排放,遵守相关环保政策和标准。
第 48 卷 第 6 期2019 年 6 月Vol.48 No.6Jun. 2019化工技术与开发Technology & Development of Chemical Industry2,6-萘二甲酸二甲酯合成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展望刘树俊1,2,郭学华1,2(1.开滦煤化工研发中心,河北 唐山 063018;2.河北省煤基材料与化学品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河北 唐山 063018)摘 要:2,6-萘二甲酸二甲酯(DM-2,6-NDC)是一种重要的中间体,是合成功能聚合物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的重要原料,对于其合成技术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的研究热点。
本文综述了2,6-萘二甲酸(2,6-NDC)的合成方法及2,6-萘二甲酸酯化制备2,6-萘二甲酸二甲酯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2,6-萘二甲酸二甲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笔者认为,以煤化工副产物煤焦油为原料合成2,6-萘二甲酸二甲酯以及新材料PEN,是国内煤化工企业的一条重要出路。
关键词:2,6-萘二甲酸;2,6-萘二甲酸二甲酯;氧化;酯化中图分类号:TQ 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905(2019)06-0024-05作者简介:刘树俊(1990-),男,河北省唐山市人,工学硕士,主要从事精细化工相关技术的研发等工作。
E-mail:984441295@收稿日期:2019-03-11综述与进展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是聚酯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是性能优良的热塑性树脂。
PEN 的耐热性、力学性能、气体阻隔性、化学稳定性以及光学性能等,均优于目前广泛使用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1-2],在纤维、包装材料、工程塑料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3-4]。
由于PEN 的优越性能,世界各国的研究学者争相研发适用于工业化生产PEN 的工艺,但目前只有日本三菱瓦斯化学工业公司、美国BP Amoco 公司等少数国外公司可工业化生产PEN [5-6]。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2,6-萘二甲酸二甲酯化学品英文名:Dimethyl naphthalene-2,6-dicarboxylateCAS No.:840-65-3分子式:C14H12O4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工业及科研用途。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可能对水生生物造成长期持续有害影响。
GHS危险性类别危害水生环境——长期危险类别 4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警告危险性说明:H413 可能对水生生物造成长期持续有害影响防范说明●预防措施:—— P264 作业后彻底清洗。
—— P270 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 P280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事故响应:—— P301+P312 如误吞咽:如感觉不适,呼叫解毒中心/ 医生—— P330 漱口。
—— P302+P352 如皮肤沾染:用水充分清洗。
—— P312 如感觉不适,呼叫解毒中心/医生—— P362+P364 脱掉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安全储存:—— P403+P233 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保持容器密闭。
—— P405 存放处须加锁。
●废弃处置:—— P501 按当地法规处置内装物/容器。
物理和化学危险:无资料。
健康危害:无资料。
环境危害:可能对水生生物造成长期持续有害影响。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物质混合物第四部分急救措施急救:吸入: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晴接触:分开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如有不适感,就医。
食入:饮水,禁止催吐。
如有不适感,就医。
对保护施救者的忠告:将患者转移到安全的场所。
咨询医生。
出示此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给到现场的医生看。
对医生的特别提示:无资料。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灭火剂:用水雾、干粉、泡沫或二氧化碳灭火剂灭火。
避免使用直流水灭火,直流水可能导致可燃性液体的飞溅,使火势扩散。
2,6-萘二甲酸目录1化学品简介展开1化学品简介中文名称:2,6-萘二羧酸英文名称:2,6-Naphthalenedicarboxylic Acid英文别名:2,6-Naphthalic AcidCAS:1141-38-4纯度/ 方法:>98.0%(GC)(T)分子式/ 分子量:C12H8O4=216.19结构式:1.1性质:白色针状结晶。
熔点310-313℃(分解)。
不溶于沸苯、甲苯和乙酸。
1.2制备方法:一种方法是以萘的一元或二元羧酸盐为原料,通过Henkel反应合成NDA/NDC;另一种是先合成出可用于氧化的2,6位取代萘,进而氧化成NDA,即2,6-二烷基萘法和2-烷基-6-酰基萘法。
目前,世界上可工业化(包括半工业化)的生产方法仅有美国BP Amoco公司的邻二甲苯DMN法,日本MGC公司的2-甲基-6-乙酰基萘法和日本住金化工公司的2,6-二异丙基萘氧化法。
1.3用途:该产品用于制造高强度和染色性能优良的聚酯纤维及F级绝缘材料,是高性能PEN、PBN、液晶聚合物(LCP)及聚氨酯树脂的重要单体,也是医药及精细化学品的重要原料2,6-萘二甲酸目录1化学品简介展开1化学品简介中文名称:2,6-萘二羧酸英文名称:2,6-Naphthalenedicarboxylic Acid英文别名:2,6-Naphthalic AcidCAS:1141-38-4纯度/ 方法:>98.0%(GC)(T)分子式/ 分子量:C12H8O4=216.19结构式:1.1性质:白色针状结晶。
熔点310-313℃(分解)。
不溶于沸苯、甲苯和乙酸。
1.2制备方法:一种方法是以萘的一元或二元羧酸盐为原料,通过Henkel反应合成NDA/NDC;另一种是先合成出可用于氧化的2,6位取代萘,进而氧化成NDA,即2,6-二烷基萘法和2-烷基-6-酰基萘法。
目前,世界上可工业化(包括半工业化)的生产方法仅有美国BP Amoco公司的邻二甲苯DMN法,日本MGC公司的2-甲基-6-乙酰基萘法和日本住金化工公司的2,6-二异丙基萘氧化法。
一种2,6-萘二甲酸的制备方法2,6-萘二甲酸(2,6-NDA)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广泛用于颜料、塑料、纺织品和电子材料等行业。
下面将介绍一种制备2,6-萘二甲酸的方法。
一种常用的制备2,6-萘二甲酸的方法是通过对苯二甲酸(TMA)进行氧化反应得到目标产物。
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氧化反应反应物:苯二甲酸(TMA):100 g浓硝酸(HNO3):200 mL稀硫酸(H2SO4):150 mL硝化松树酸:5 g硝酸催化剂:2 g操作步骤:1.在反应瓶中加入苯二甲酸100 g、浓硝酸200 mL、稀硫酸150 mL,搅拌均匀。
2.在反应瓶中加入硝化松树酸5 g作为减腐剂,以及硝酸催化剂2 g。
3.在室温下搅拌反应混合物24小时,使反应充分进行。
4.将反应瓶放入加热设备中,加热至110°C,继续反应2小时。
5.将反应瓶中的反应混合物倒入冷却水中,过滤得到2,6-萘二甲酸的固体产物。
第二步:纯化得到的固体产物往往还会含有一些杂质,需要经过纯化步骤以得到高纯度的2,6-萘二甲酸。
操作步骤:1.将得到的固体产物溶解在80%的硫酸中,搅拌均匀。
2.通过结晶和过滤,将杂质分离出来。
3.用冷水洗涤纯化的2,6-萘二甲酸固体产物。
4.将产品置于真空干燥器中,除去残余水分,得到高纯度的2,6-萘二甲酸产物。
这种制备2,6-萘二甲酸的方法相对简单且成本较低,适用于工业生产。
通过对苯二甲酸的氧化反应,可以高效地合成2,6-萘二甲酸,是制备该化合物的常用方法。
当然,还有其他方法也可以制备2,6-萘二甲酸,如通过对2-萘醌进行氧化反应或者通过其他合成路径。
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工业需求和实验条件。
以上介绍的方法只是其中一种常用的制备2,6-萘二甲酸的方法。
中国化工学会团体标准《2,6-萘二甲酸》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含目的意义)任务由中国化工学会下达,团体标准立项号为T/CIESC 0011-2019。
2,6-萘二甲酸是合成多种高附加值精细化学品和聚酯材料的重要原料,可用于制备多种高性能的塑料及向热型液晶聚合物。
萘基聚合物的开发是继苯基聚合物之后的新方向,被称为21世纪的新型功能性材料,研究和开发2,6-萘二甲酸先进合成工艺和产品标准是十分必要的。
制备2,6-萘二甲酸的方法主要有亨克尔法、羧基转移法二烷基萘氧化法、甲基萘酰化氧化法等。
其中亨克尔法由于采用镉化合物作催化剂,毒性大、价格高、回收困难,已逐渐被淘汰。
目前,二烷基萘氧化法和甲基萘酰化氧化法具有较好的工业化开发意义。
目前,2,6-萘二甲酸最主要的应用领域是合成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
PEN是一种新型聚酯材料,与目前广泛应用的聚酯材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相比,PEN具有更优异的性能和更广泛的应用范围。
除用于合成PEN外,2,6-萘二甲酸还是合成功能聚合物PBN以及液晶聚合物LCP的重要中间体;除可用作聚酯纤维、聚酰胺、聚硫酯纤维的原料外,也是医药、电子、农药、染料行业的重要原料。
当前全球生产PEN的企业仅有日本帝人集团、三菱化学、M&G(收购Shell 公司的PET、PEN业务),美国KOSA、杜邦及韩国Kolon等为数不多的聚酯相关企业,PEN及其中间产品2,6-萘二甲酸国内目前还没有生产厂家。
国家发改委《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明确提出,在PEN及其关键单体2,6-萘二甲酸(NDA)方面,要形成单套装置规模5千吨/年的生产能力。
目前,国内2,6-萘二甲酸及PEN领域相关标准仍属空白,亟需通过先进、科学的标准,引导和规范国内相关技术开发,推动和促进相关产业发展。
二、起草工作简要过程(含主要参加单位及工作组成员)2019年1月,中国化工学会发布关于征集2019年度团体标准项目的通知,主要起草单位唐山开滦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及时组织、细致准备了《2,6-萘二甲酸》标准制定项目申报材料,3月上报学会,5月获公示立项。
一种 2, 6-奈二甲酸二甲酯( 2, 6-NDC)的制备方法摘要:介绍一种2,6-奈二甲酸二甲酯(2,6-NDC)的制备方法,采取的技术原理,工艺路线。
关键词:2,6-奈二甲酸二甲酯、2,6-NDC、PEN1、概述聚2,6-奈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由2,6-奈二甲酸二甲酯(2,6-NDC)与乙二醇(EG)缩聚而得,是目前我国尚未广泛应用的高性能聚酯材料。
PEN的热性能、力学性能、化学性能、机械性能、对气体的阻隔性、绝缘性能、以及其他综合性能都比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优越,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各大塑料生产和应用公司纷纷投入巨资和大量人力进行PEN的合成和应用研究,先后开发了瓶级、薄膜级、纤维级等系列产品,开拓了PEN的应用领域。
在国内,合成PEN的重要单体2,6-NDC的工业化一直制约着PEN的生产。
2、拟采取的2,6-NDC的制备方法2.1采用技术原理酰化反应:本项目工艺流程分为酰基化和氧化两大部分,酰化反应机理为Friedel-Crafts(傅里德-克拉夫茨反应,简称傅-克反应)亲电取代反应,即在催化剂作用下,酰化剂对萘环进行亲电取代反应。
酰基化反应与烷基化反应不同,酰化基团对萘环具有钝化作用,使得酰化反应不能生成多元取代产物,而且酰化反应不可逆。
酰化剂和催化剂形成的亲电质点具有较大的空间位阻,有利于高选择性的得到2,6-位置产物。
氧化反应:空气液相氧化常用的催化剂都是过渡金属,其中钴和锰是最有效的,加入溴化物可以提高催化能力。
催化剂的作用是促进烷基自由基的生成和烷基过氧化氢的分解。
烃类氧化属于自由基氧化,一般认为反应包括三个阶段,如下所示:(1)链的引发指被氧化物在能量(热能、光辐射等)、可变价金属或游离基的作用下,发生键的均裂而生成游离基的过程。
(2)链的传递指游离基与空气中的氧相作用生成有机过氧化氢物的过程。
在这个阶段烷烃解离形成自由基,进一步转变成为过氧化氢物,过氧化氢物再解离得烷氧基自由基,进一步转化为醇和酮,醇酮被氧化生成酸及其衍生物。
ICS 71.080.40G17团体标准T/CIESC XXXX-20202,6-萘二甲酸2,6-Naphthalene dicarboxylic acid(征求意见稿)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中国化工学会发布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化工学会归口。
本标准由唐山开滦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等单位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
本标准首次发布。
I2,6-萘二甲酸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2,6-萘二甲酸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和安全。
本标准适用于以2-烷基-6-酰基萘或2,6-二烷基萘为原料,经液相氧化生产的2,6-萘二甲酸,以及再经活性炭脱色、重结晶、分离、干燥后制得的高纯2,6-萘二甲酸。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617 化学试剂熔点范围测定通用方法GB/T 3723 工业用化学产品采样安全通则GB/T 6283 化工产品中水分含量的测定卡尔·费休法(通用方法)GB/T 6678 化工产品采样总则GB/T 6679 固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GB/T 7531-2008 有机化工产品灼烧残渣的测定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GB/T 21354-2008 粉末产品振实密度测定通用方法GB/T 28724-2012 固体有机化学品熔点的测定差示扫描量热法3 要求2,6-萘二甲酸的技术指标见表1。
表1 2,6-萘二甲酸的技术指标4 试验方法4.1 外观将约10g样品均匀地撒在一平面上,并衬以白色背景,在日光或日光灯下用肉眼观察。
1T/CIESC XXXX-20204.2 含量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测定。
液相色谱分析条件为: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参数1.7µm 2.1x100mm Col);柱温40℃;流动相乙腈的体积与甲酸(体积分数为0.001%的水溶液)的体积比为V乙腈∶V甲酸水溶液=53∶47;采用缓慢梯度淋洗法(流速0.82mL/min,经过2min到达0.90mL/min);荧光检测器,检测波长210nm;进样量20μL。
4.2.1 试样溶液的配制在110℃条件下于烘箱干燥至恒重,准确称取0.001 g(精确到0.0001 g)样品,置于50 mL烧杯中,加入适量的0.1mol/L的NaOH溶液使其完全溶解,将其转入100 mL容量瓶中,用去离子水定容到刻度,摇匀,过滤,将滤液转到10 mL样品瓶中,溶液中样品的质量浓度为9-11 mg/L,备用。
4.2.2 混合标样的配制分别称取适量的2,6-萘二甲酸,以及其合成副产物偏苯三酸和6-甲酰基-2-萘酸的标准样品,将它们放在相应的50mL烧杯中分别加入适量的0.1mol/L的NaOH溶液使其完全溶解,将其转入100mL容量瓶中,用去离子水定容到刻度,摇匀,再从已配好的三种溶液中分别移取一定量,放到同一个100mL 容量瓶中再用去离子水定容到刻度,摇匀,过滤,转移到10mL样品瓶中,备用。
按上述同样的方法,再配两个浓度互不相同的混合标样溶液,备用。
4.2.3 混合标样和样品的定性分析按上述液相色谱操作条件分析混合标样,得到完整的色谱图;按同样的方法,再分别将单组分标样注入系统进行分析,得到组分色谱图。
按照保留时间相同或相近的原则进行定性。
采用同样的方法,对样品进行定性分析。
4.2.4 校准曲线绘制及样品测定测定各标样的峰面积及其浓度,根据线性原理进行回归计算校正,得到被测标样的浓度和峰面积的校正关系;以组分的浓度为横坐标,以相应的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校准曲线。
校准曲线方程分别为:(1)S=205.318449×C+0.3075812,r=0.99975;(2)S=109.867083×C+1.1553565,r=0.99989;(3)S=186.282199×C+0.574014,r=0.99801。
其中,S为峰面积,C为组分的质量浓度(mg/L),r为相关系数。
(1、(2)、(3)式分别为偏苯三酸、2,6-萘二甲酸和6-甲酰基-2-萘酸的校准曲线方程。
结合样品谱图,通过校准曲线计算样品中2,6-萘二甲酸的含量。
4.3 密度按照GBT 21354-2008 的规定进行测定。
最终结果精确到0.01g/cm3。
4.4 水分按照GB/T 6283 的规定进行测定。
取两次重复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分析结果,应精确至0.001%。
两次重复测定结果之差应不大于其平均值的5%。
4.5 熔点按照GB/T 617 的规定进行测定。
结果有异议时,以GB/T 28724-2012 的方法为仲裁方法。
2T/CIESC XXXX-2020 4.6 灰分按照GB/T 7531-2008 的规定进行测定,使用0.01 mg精度天平,结果保留到0.1mg/kg。
5 检验规则5.1 组批规则可按生产周期、生产班次或产品贮存料仓组批。
5.2 取样方式取样按GB/T 3723、GB/T 6678、GB/T 6679规定的技术要求进行,取样量应不少于1000g。
将样品混合均匀并分装于两个塑料袋中,密封并粘贴标签,注明生产厂名称、产品名称、批号或生产日期、采样日期和采样者姓名等内容。
一袋供检验,另一袋保存备查。
留样保存期为一年。
5.3 出厂检验本产品检验为出厂检验,出厂检验项目为本标准表1中规定的所有项目。
5.4 判定规则出厂检验的结果全部符合本标准表1的技术要求时,则判定该批产品合格,如出厂检验结果中有一项不符合表1技术指标的规定时,重新取样复检,复检结果仍有不符合表1技术要求的,则判定该产品不合格。
6 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6.1 包装产品采用密封、不透光包装。
包装可采用纸塑复合塑料编织袋内衬聚乙烯薄膜袋、不透光的塑料吹塑袋以及其他适宜的包装袋,包装袋的质量符合相应包装袋标准的规定要求。
根据生产企业和用户协商,也可采用其他包装形式和包装净含量。
6.2 标志产品的包装袋上清楚地标明:生产企业名称及地址、商标、产品名称、标识、净含量、批号、执行标准编号等。
6.3 运输产品的运输工具清洁、平整、干燥、无突出尖锐物以免刺穿、刮破包装件。
产品在运输过程中,避免日晒、受潮和受污染。
在装卸中不可使用铁钩等锐利工具,不可抛掷,以免破损或影响产品质量。
6.4 贮存产品贮存于平整、干燥、清洁、通风的仓库内,不得露天裸露堆放,离暖气及其他热源1 m以上。
7 安全3T/CIESC XXXX-20204 2,6-萘二甲酸低毒,其粉尘能刺激上呼吸道粘膜,直接接触时应使用防尘呼吸器,并尽量避免粉尘生成;在有粉尘生成的地方,提供合适的排风设备。
2,6-萘二甲酸为固体可燃物,着火时应使用砂子、石棉毯及泡沫灭火器等灭火工具。
凡是接触2,6-萘二甲酸的人员必须熟悉其安全规定,以保证安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化工学会团体标准《2,6-萘二甲酸》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含目的意义)任务由中国化工学会下达,团体标准立项号为T/CIESC 0011-2019。
2,6-萘二甲酸是合成多种高附加值精细化学品和聚酯材料的重要原料,可用于制备多种高性能的塑料及向热型液晶聚合物。
萘基聚合物的开发是继苯基聚合物之后的新方向,被称为21世纪的新型功能性材料,研究和开发2,6-萘二甲酸先进合成工艺和产品标准是十分必要的。
制备2,6-萘二甲酸的方法主要有亨克尔法、羧基转移法二烷基萘氧化法、甲基萘酰化氧化法等。
其中亨克尔法由于采用镉化合物作催化剂,毒性大、价格高、回收困难,已逐渐被淘汰。
目前,二烷基萘氧化法和甲基萘酰化氧化法具有较好的工业化开发意义。
目前,2,6-萘二甲酸最主要的应用领域是合成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
PEN是一种新型聚酯材料,与目前广泛应用的聚酯材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相比,PEN具有更优异的性能和更广泛的应用范围。
除用于合成PEN外,2,6-萘二甲酸还是合成功能聚合物PBN以及液晶聚合物LCP的重要中间体;除可用作聚酯纤维、聚酰胺、聚硫酯纤维的原料外,也是医药、电子、农药、染料行业的重要原料。
当前全球生产PEN的企业仅有日本帝人集团、三菱化学、M&G(收购Shell 公司的PET、PEN业务),美国KOSA、杜邦及韩国Kolon等为数不多的聚酯相关企业,PEN及其中间产品2,6-萘二甲酸国内目前还没有生产厂家。
国家发改委《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明确提出,在PEN及其关键单体2,6-萘二甲酸(NDA)方面,要形成单套装置规模5千吨/年的生产能力。
目前,国内2,6-萘二甲酸及PEN领域相关标准仍属空白,亟需通过先进、科学的标准,引导和规范国内相关技术开发,推动和促进相关产业发展。
二、起草工作简要过程(含主要参加单位及工作组成员)2019年1月,中国化工学会发布关于征集2019年度团体标准项目的通知,主要起草单位唐山开滦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及时组织、细致准备了《2,6-萘二甲酸》标准制定项目申报材料,3月上报学会,5月获公示立项。
2019年5月,成立了标准起草工作组,组长为唐山开滦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王亚涛,副组长为北京石油化工学院靳海波,组员主要包括郭学华、刘树俊、杨索和、贾伟艺、李建华等,均为两单位人员。
2019年6-10月,标准起草工作组根据《中国化工学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试行)》,精心组织分工,完成了标准主要内容确定、规范性文件及参考文献搜集、产品指标检测及数据分析等工作。
2019年11-12月,起草了《2,6-萘二甲酸》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初稿),上报中国化工学会审查。
三、编写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依据1、标准的编制原则本标准遵循科学性、规范性、先进性、适用性的编制原则。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2、标准的主要内容本标准规定了2,6-萘二甲酸的2,6-萘二甲酸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和安全。
标准适用于以2-烷基-6-酰基萘或2,6-二烷基萘为原料,经液相氧化生产的2,6-萘二甲酸,以及再经活性炭脱色、重结晶、分离、干燥后制得的高纯2,6-萘二甲酸。
3、规范性引用文件在《2,6-萘二甲酸》标准初稿中,共有规范性引用文件9个,具体如下:GBT 21354-2008 粉末产品振实密度测定通用方法GB/T 6283 化工产品中水分含量的测定卡尔•费休法(通用方法)GB/T 617 化学试剂熔点范围测定通用方法GBT 28724-2012 固体有机化学品熔点的测定差示扫描量热法GB/T 7531-2008 有机化工产品灼烧残渣的测定GB/T 3723 工业用化学产品采样安全通则GB/T 6678 化工产品采样总则GB/T 6679 固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4、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1)外观2,6-萘二甲酸制备过程中,需要使用钴、锰、溴类催化剂,粗产品根据纯度不同会有红棕至浅黄等不同程度的颜色,可在提纯过程中通过活性炭吸附除去产品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