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酸蓄电池铅污染物的来源及生产防护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3
铅环境污染的头号元凶铅污染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它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稳定性带来了巨大威胁。
作为铅环境污染的头号元凶,我们有责任深入了解铅污染的成因、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本文旨在探讨铅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并提出减少铅污染的有效措施。
一、铅环境污染的成因铅环境污染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工业排放:工业生产中的铅化合物排放是铅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例如,金属冶炼、电炉操作、化工生产等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和废水中含有大量的铅元素,随着排放物的释放进入大气和水体中,引发铅环境污染。
2. 科技电子产品:现代社会对电子产品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而这些电子产品中往往含有大量的铅物质。
如果这些废弃电子产品被处理不当,其中的铅元素就会进入环境中,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
3. 汽车尾气:由于铅对汽油的增加抗爆性能有一定作用,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汽车尾气中铅的含量较高。
虽然如今汽车尾气的铅含量已有所下降,但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依然存在高铅汽油使用的问题。
二、铅环境污染的危害铅环境污染对人类和生态系统造成了多方面的危害,主要包括:1. 人体健康:长期接触铅污染环境会导致人们吸收过量的铅。
铅是一种有害的重金属,它会累积在人体内部,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肾脏和肝脏等器官,引发中毒症状,严重者可能导致智力障碍、认知能力下降等问题。
2. 生态破坏:铅对环境中的植物和动物也会造成严重影响。
铅进入土壤后,容易被吸附在植物的根部,阻碍植物正常生长发育。
同时,铅也会通过食物链传递给水生生物和陆生动物,对生态系统的平衡造成破坏。
三、减少铅环境污染的措施为了减少铅环境污染的风险,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监管和控制:政府应加强对工业企业和科技电子产品生产企业的监管,以减少工业废气、废水和废弃电子产品对环境的铅污染。
2. 促进绿色生产方式:推动绿色生产方式的发展,鼓励企业采用环保工艺和技术,减少产生铅废料的过程。
3. 提倡循环利用:对于废弃的电子产品,应大力推广循环利用,建立健全的回收体系,有效回收其中有价值的金属材料,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同时避免废弃电子产品成为铅环境污染的源头。
铅酸储电池行业职业危害因素分析与控制措施概述铅酸储电池是一种常用的二次电池,应用广泛,包括家庭电源,防盗报警,医疗设备等。
但是,铅酸储电池行业存在着职业危害。
铅酸蒸汽和酸雾会对工人的呼吸系统、皮肤、眼睛等造成影响,长期接触可能导致职业性肺癌和其他疾病。
为了保护工人的健康,必须找出危害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健康危害因素铅酸储电池行业存在多种健康危害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两类:铅质环境污染铅是铅酸蓄电池的主要成分之一,因此,铅质环境污染是铅酸储电池行业最大的环境污染之一。
铅污染通过空气、水和物体表面沉积等方式,会进入人体,造成铅中毒。
酸性环境污染铅酸蒸汽和酸雾是铅酸储电池行业最常见的两种污染物,特别是在电池组装、充电和空气通风不良的车间里更为严重。
它们会对工人的呼吸系统、皮肤、眼睛造成刺激和损害,长期暴露可能导致职业性肺癌和其他疾病。
此外,酸性环境还会对工人的器具和设备造成腐蚀,影响生产效率和质量。
职业危害控制措施为了防止铅酸储电池行业的职业危害,必须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控制措施:防护设备的使用在铅酸储电池行业中,防护设备是非常重要的。
工人必须佩戴适当的防护手套、面罩、护目镜和防护衣来防止酸性环境对呼吸系统、皮肤和眼睛造成危害。
此外,必须使用全面通风和排放系统来降低酸性蒸汽和雾气的浓度,确保车间环境符合卫生标准。
培训和宣传为了确保工人能够正确使用防护设备并遵循安全操作规程,必须对他们进行培训和宣传。
培训内容应涵盖铅酸储电池的化学性质、环境污染危害、安全操作规程和防护设备的使用方法等。
监测和测试必须定期监测和测试工人的健康状况和车间环境中铅和酸雾浓度的变化。
监测结果应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工人,以便采取及时的控制措施。
工作过程的优化通过对工作过程的优化,可以降低铅和酸性蒸汽的浓度,减少环境污染和对工人的危害。
例如,可以采用新技术、改进生产工艺、优化车间布局等方法来减少铅和酸雾的产生和排放。
铅蓄电池生产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铅污染与卫生防护距离的设定摘要为避免工业企业过度排放重金属,导致环境污染,卫生防护距离的设定,于人民群众安全健康以及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按照相关标准及其《制定地方大气污染排放标准技术方法》当中规范,计算铅蓄电池生产企业的卫生防护距离。
予以实地勘察、调研分析,收集大量的数据以及所监测的数据,在无组织排放基础上确定之后,对铅蓄电池生产企业的卫生防护进行计算。
此外,还为我国铅蓄电池生产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卫生防护距离,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铅蓄电池生产企业;卫生防护距离;铅污染;无组织排放1 概述铅是一种重金属,在生活环境当中广泛存在,从开采再到成品的应用,与之有关行业、专业涉及百多种。
铅是一种物质,具有很大的毒性,铅的存在严重影响着人的器官,尤其是对人的肾脏、肺部、心血管系统以及生殖系统,影响最大。
影响表现为不育不孕、肾脏损伤、高血压、流产,特别是对儿童的智力发育以及学习方面,影响较为明显。
儿童在对铅的影响方面,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于儿童而言,低水平暴露所产生的不良影响,主要是对儿童发育、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方面,导致儿童行为反常。
除此之外,铅污染还是一种影响巨大的致癌物质。
按照铅污染致癌的相关研究,无论是人群还是动物,美国环保局认定为铅是“可能的人类致癌物”。
因为铅污染特性以及毒性,要求环境中所存在的铅必须具备较高的标准值,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严格限制铅的应用。
在世界铅生产中,我国是一个最大消费国家和最大的生产国家,在铅生产方面,我国生产技术存在滞后、设备老旧等现象,致使铅污染环境的现状更加严重,虽然我国在此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急救措施,但是效果欠佳[1]。
我國铅消费区域主要有电缆护套、蓄电池、铅材、氧化铝,而其中的蓄电池消费量较大,每年铅用量超过60万吨,在我国铅消费中,占比80%左右。
2 铅污染物质的排放方式及其影响蓄电池生产企业在生产期间,所排放的铅污染,对人们的影响是巨大的。
2024年铅酸蓄电池作业人员的呼吸防护解决方案____年铅酸蓄电池作业人员的呼吸防护解决方案,____字引言:随着电动车产业的快速发展,铅酸蓄电池的使用广泛增加。
然而,铅酸蓄电池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和粉尘,对作业人员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因此,为了保障作业人员的健康和安全,我们需要采取适当的呼吸防护措施。
本文将介绍____年铅酸蓄电池作业人员的呼吸防护解决方案。
1. 铅酸蓄电池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和粉尘在铅酸蓄电池的生产过程中,经常会产生以下有害气体和粉尘:1) 硫酸雾气(SO2): 在铅酸蓄电池的充电和放电过程中,硫酸会分解为硫酸雾气,对呼吸系统和眼睛造成刺激,长期接触还会引发支气管炎和过敏性皮炎等疾病。
2) 氢气(H2): 在铅酸蓄电池充电时,铅酸电解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对人体造成严重威胁。
3) 铅粉尘(Pb): 在铅酸蓄电池的生产和维修过程中,铅极和阳极会磨损产生铅粉尘,铅粉尘对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有害,长期暴露还会导致中毒症状。
4) 镉(Cd)和锡(Sn)等有害重金属: 在铅酸蓄电池的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材料中可能含有有害重金属Cd和Sn,长期接触会对健康造成损害。
2. 呼吸防护措施为了保护铅酸蓄电池作业人员的健康,我们需要采取以下呼吸防护措施:2.1 环境控制实施合理的环境控制是预防有害气体和粉尘危害的首要措施。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减少环境中有害气体和粉尘的浓度:1) 室内通风系统: 铅酸蓄电池作业场所应该配备一个有效的通风系统,能够及时排除室内的有害气体和粉尘。
建议使用高效过滤器和湿式烟气脱硫除尘设备,以确保室内空气的质量。
2) 防护罩和隔离设施: 在铅酸蓄电池生产过程中,应该合理设置防护罩和隔离设施,将有害气体和粉尘限制在特定区域内,减少扩散。
同时,应该使用密闭式设备和工艺,尽量减少有害物质的产生。
2.2 个体防护装备除了环境控制,作业人员还需要配备适当的个体防护装备,以防止有害气体和粉尘进入呼吸系统。
铅酸蓄电池制造企业的职业危害预防与控制措施蓄电池制造企业的生产作业场所大量存在铅尘、铅烟、酸雾、噪音、高温等职业危害因素。
职业健康防护工作难度较大,要做好蓄电池制造企业职业健康防护工作,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企业应从工程性预防控制、管理性预防控制、个人保护性预防控制等三个方面的开展职业危害防护工作。
一、广泛开展职业危害因素的工程性预防与控制铅和酸是蓄电池制造的主要原材料,蓄电池制造企业每年生产消耗铅和酸非常巨大,预防和控制铅和酸的危害,尤其是铅的危害,成为职业危害预防工作和安全工作的头等大事。
蓄电池制造企业要本着“保护环境、负责社会”的理念,采取各种工程性预防控制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生产危害因素对职工健康和环境的影响。
具体应做好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完善通风系统。
厂区周围应完善通风系统,为密闭的厂房提供新鲜空气,为了保证空气的新鲜,进风口周围均要有绿化。
定期对通风系统进行保养,每年要更换进风口的过滤袋。
为保证有效过滤,最好使用双层过滤袋,调整了过滤袋的更换频率。
二是完善除尘系统。
为避免铅尘或铅烟在生产过程中散发到工作环境中,所有可能产生铅尘或铅烟的设备上都应安装吸尘装置,不管是可能产生烟气的炉子上,还是员工的操作平台上,甚至在丢弃废料的回收桶上,都应安装有吸尘管道或吸尘罩,降低潜在的环境铅污染。
三是完善酸雾收集系统。
蓄电池生产的另外一种重要原料是浓硫酸,浓硫酸稀释后作为电解液被注入电池,然后进行充电。
充电过程会产生酸雾,酸雾不仅会导致设备老化,还会对人体造成诸如牙齿酸蚀症、鼻粘膜萎缩、支气管炎等健康危害。
应在充电工作台下方密布无数洞眼,使酸雾通过这无数的洞眼,经过地下管道被吸收到酸雾收集装置中,这样大大降低了对员工健康的危害和对设备的腐蚀,又可回收利用,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
四是引进机械手操作。
蓄电池制造企业绝大多数的岗位还是机械加人工进行操作,为了减少员工接触相关的职业危害因素,各种岗位应推行机械手操作,在流水线上,极板入槽工序很容易引起铅尘扬起,机械手代替人工操作避免了员工的铅接触。
铅酸电池生产过程中有哪些污染铅酸电池生产过程中的污染铅酸蓄电池经过百余年的发展与完善已成为世界上广泛使用的一种化学电源,该产品具有良好的可逆性、电压特性平稳、使用寿命长、适用范围广、原材料丰富及造价低廉等优点。
主要应用在交通运输、通讯、电力、铁路、矿山、港口、国防、计算机、科研等国民经济各个领域,是社会生产经营活动和人类中不可缺少的产品。
虽然铅酸蓄电池的质量与体积比能量低于镉镍、金属氢化镍、锂离子和聚合物锂离子蓄电池,但是铅酸蓄电池凭借其优良的价格性能比,目前在蓄电池领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铅酸电池生产过有哪些污染:要想详细的了解铅酸蓄电池污染物的来源就必须熟悉其相应的生产流程,然后根据生产工艺流程来分析其污染物的来源。
铅酸电池生产工艺流程见附图(1)铅酸电池污染主要是在生产环节,在涂板、电池清洗工序产生含铅的重金属废水,在板栅铸造、合金配制、铅零件及铅粉制造等工序,产生多种含铅烟、铅尘。
铅对神经系统的影响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是生命活动的总管,它的机能状态在铅中毒病程中起主导作用铅可使形象化智力、视觉运动功能、记忆、反应时间受损;语言和空间抽象能力,感觉和行为能力改变,出现疲劳、失眠、烦躁、头痛及多动等症状,中度以上的铅中毒者,可出现多发性神经炎,严重者甚至损害梢神经或脊髓前角细胞,导致“铅麻痹”,晚期铅中毒严重者可因中枢神经发生器质性病变而引起中毒性脑病,如颅内血管痉挛促使脑血管发生早期硬化铅对造血系统的影响铅能影响卟啉代谢,卟啉是血红蛋白合成过程的中间的产物当机体接触铅中毒后,影响了与δ—氨基乙酰丙酸(δ—ALA)转变为卟胆原,粪卟啉转变为原卟啉及原卟啉与亚铁合成正铁红素等过程,导致血红蛋白形成障碍,引起铅诱发贫血铅诱发贫血常见于铅作业工人及儿童,特别是儿童另外,铅还抑制红细胞膜上Na+—K+—ATP酶和抑制磷酸戊糖旁路导致溶血铅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在铅毒的作用下,可能发生肠胃机能一系列的变化,铅可抑制胰腺功能,增加唾液腺和胃腺的分泌;同时,铅会与肠道中硫化氢结合,使硫化氢失去促进肠蠕动的作用,导致顽固性便秘铅对其它器官系统的影响铅可损害肾脏近端小管和肾小球细胞,使肾小球滤过率增高,肾小管重吸收障碍,严重者可发生铅中毒性肾病如肾原性高血压铅可抑制肝脏混合功能氧化酶合成,导致肝脏生物转化作用受损,降低肝脏解毒功能铅还可影响人类生殖功能,使精子畸变,母体铅可经胎盘影响胎儿发育,致使胎儿发生畸形,对人类的繁殖造成严重危害。
铅酸电池有害成分
铅酸电池是一种电极主要由铅及其氧化物制成,电解液是硫酸溶液的蓄电池。
铅酸电池有害成分主要是铅、二氧化铅、硫酸、炭黑、硫酸铅、镉、砷。
铅酸蓄电池使用硫酸电解液所排放三废,已成为不容忽视的污染源。
铅对人体各个部位均有毒性作用,儿童血铅含量大于100μg/L可能对儿童造成危害。
铅可使脑中毒,破坏抑制冲动的功能。
二氧化铅可能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长期暴露于二氧化铅可能导致神经系统损伤,出现头痛、失眠、认知和记忆问题等症状。
硫酸废液倒入下水道、土壤中会严重污染江河湖泊和海洋,污染空气、农田和饮水。
含重金属浓度较高污染的表土容易在风力和水力的用途下,分别进入到大气和水体中,导致大气、地表水、地下水污染。
炭黑主要通过呼吸道和皮肤对人体造成危害。
人体长期吸入碳黑,肺部组织会发生纤维化病变,使肺部组织逐渐硬化,失去正常的呼吸功能,造成炭黑尘肺病。
硫酸铅对人体有害,通常会对口腔、眼睛、皮肤、胃等造成刺激。
硫酸钾中铝含量比较高,可能会导致大脑的健康受到影响,可能会产生神经毒性或者生殖毒性,影响的学习和记忆力,会对智力的发育造成影响。
镉化合物毒性很大,镉是铅酸蓄电池的重要生产原料。
汽车的充、放电,排放的废气,倒掉的废液,报废的固体废物中都含有镉。
植物能吸收富集土壤中的镉,尤以水稻、小麦吸收显著,从而使农作物产品的镉含量升高。
砷对人体的危害包括急性中毒、慢性毒性、皮肤灼伤、神经系统损伤以及皮肤癌。
急性砷中毒通常由于短时间内摄入大量砷化物引起,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受损。
铅酸蓄电池行业职业危害因素分析与控制措施铅酸蓄电池作为一种常见的储能设备,在交通、通信、电力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然而,铅酸蓄电池的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多种职业危害因素,对劳动者的身体健康构成了潜在威胁。
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健康权益,提高工作场所的安全性,有必要对铅酸蓄电池行业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一、铅酸蓄电池行业职业危害因素(一)铅及其化合物铅是铅酸蓄电池生产中的主要原材料之一,在电池的制造、装配、充电和维护等环节,劳动者可能通过吸入含铅粉尘、铅烟,或经皮肤接触含铅物质而摄入铅。
长期接触铅可导致铅中毒,对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等造成损害,表现为头痛、头晕、乏力、失眠、食欲不振、贫血等症状。
(二)硫酸硫酸是铅酸蓄电池电解液的主要成分,在电池的灌注、充电和维护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硫酸泄漏、挥发,产生硫酸雾。
硫酸雾对呼吸道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可引起咳嗽、呼吸困难、肺水肿等,同时对皮肤和眼睛也有腐蚀作用。
(三)噪声铅酸蓄电池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机械设备,如铸板机、涂片机、充电机等,会产生噪声。
长期暴露在高强度噪声环境中,可导致听力下降、耳鸣,甚至引发噪声性耳聋。
(四)高温在铅酸蓄电池的充电和化成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使工作环境温度升高。
高温作业可能导致劳动者出现中暑、热射病等,还会影响劳动者的工作效率和身体健康。
(五)其他危害因素此外,铅酸蓄电池生产过程中还可能存在其他危害因素,如粉尘、有机溶剂、工频电场等。
粉尘可能导致尘肺病,有机溶剂可能对神经系统和肝脏造成损害,工频电场可能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一定影响。
二、职业危害因素的控制措施(一)工程控制1、采用自动化、密闭化生产工艺,减少劳动者直接接触铅及其化合物、硫酸等有害物质的机会。
例如,使用自动化的铸板机、涂片机和灌酸设备,减少人工操作环节。
2、加强通风换气,安装有效的通风排毒系统,将含铅粉尘、铅烟、硫酸雾等有害物质及时排出工作场所,降低工作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浓度。
浅谈铅酸蓄电池企业污染防治措施作者:王琴来源:《绿色科技》2014年第06期摘要:指出了随着汽车工业、电信及IT网络等基础设施、动力车辆以及再生能源产业(太阳能、风能等)的飞速发展,作为首选的铅酸蓄电池及其电池工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但铅酸蓄电池生产过程中产生含铅废气和含铅废水却对环境造成较大的不良影响,结合实际的案例重点对铅酸蓄电池企业污染防治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铅酸蓄电池;铅尘;铅烟中图分类号:X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60172041 铅酸蓄电池企业简况某铅酸蓄电池企业位于西南地区某城市的某县,项目选址位于某工业园区内,该园区产业定位以机械加工、冶金为主。
企业年生产规模摩托车用极板990万套(以每块电池5Ah计,每块电池电容为12V),电池总容量为235200kVA。
该企业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如下4个环节:极板生产工序、极板化成、装配及后处理以及其他辅助工艺环节,工艺环节见图1。
其他辅助环节包括纯水制造工艺、循环水工艺、配酸工序。
图1 铅酸蓄电池工艺流程示意图2 铅酸蓄电池企业污染源分析2.1 污废水项目建成后主要的污废水为生产废水、冷却水和生活污水。
(1)生产废水。
项目每天生产废水主要来自于设备、场地冲洗废水、极板清洗水、洗衣房废水和化成环节等,主要污染物为Pb。
其中化成环节的冷却水每年排放一次,其他的生产废水全部进入生产废水处理站处理后回用冲洗、湿式除尘器和化成冷却水系统,不排放含铅废水。
(2)冷却水。
项目冷却水主要来自铸板机、和膏冷却水、配酸冷却水、铅块冷却水和化成冷却水,各环节冷却均在设备外冷却,属于间接冷却方式,只有化成冷却水在循环冷却过程中会增加稀硫酸,pH值降低,定期加碱液处理循环水后是可以直接循环。
(3)生活污水。
生活污水主要来自员工生活污水、浴室、食堂等,主要污染物为COD、BOD5、SS和氨氮。
2.2 大气污染物项目投入运行后主要大气污染物为铅烟、铅尘、硫酸雾、食堂油烟和锅炉烟气等。
铅酸蓄电池制造过程的环境影响与减少措施铅酸蓄电池是一种常见的储能设备,广泛应用于汽车、UPS电源、太阳能电池等领域。
然而,其制造过程会产生一定的环境影响,包括能源消耗、废水排放、废气排放和固体废物的产生。
因此,采取减少环境影响的措施对于铅酸蓄电池制造行业至关重要。
铅酸蓄电池的制造过程主要包括原材料准备、电池组件制造、电池组装与测试等阶段。
首先,原材料准备阶段需要大量的能源消耗和化学物质。
从铅和硫酸等原材料的开采到炼制过程,都需要使用大量的能源,并产生一定的二氧化碳排放。
此外,废水和废气也会在这个过程中产生。
在电池组件制造阶段,需要对铅酸进行处理和混合。
这个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有害物质,如硫酸雾气和铅粉尘等废气。
这些废气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还会对工人的健康产生危害。
同时,废水排放中可能含有重金属离子和其他有害物质,对水体造成污染。
最后,电池组装与测试阶段涉及到一系列的工艺,如焊接、组装和充放电测试等。
这些工艺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产生一定的废气和废水。
废气中可能含有一些有害气体,如氢气和二氧化硫等。
废水中可能含有少量的酸性和重金属离子等有害物质。
为了减少铅酸蓄电池制造过程的环境影响,各种措施可以采取。
首先,应该优化能源消耗。
可以通过引入高效的设备和技术,改善生产过程中的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此外,可以通过能源回收和利用余热等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的浪费。
其次,对废水和废气进行有效处理。
废水可以经过预处理、沉淀、过滤和中和等工艺进行处理,以去除有害物质,并达到排放标准。
废气可以通过引入有效的净化设备,如吸附剂、脱硫装置和废气焚烧等方式进行处理,以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此外,还可以推广环保替代材料和工艺。
例如,可以研发和应用钙钛矿材料替代传统的铅酸电池阳极材料,从而减少对铅资源的依赖。
同时,也可以探索其他环保工艺,如无铅焊接技术和无酸充电技术等,以减少有害物质的使用和排放。
另外,加强废物管理和资源回收也是关键。
废铅酸蓄电池污染防治技术及相关政策分析废铅酸蓄电池是一种常见的废弃物,如果不得当处理,会对环境和人类带来严重的危害。
因此,控制和防治废铅酸蓄电池污染的技术和政策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技术和政策两个方面分析相关内容。
废铅酸蓄电池在冶炼、储存、运输和处理过程中会产生有害气体和废水,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以下是一些废铅酸蓄电池污染防治技术:1. 熔炼和倒渣技术在废铅酸蓄电池的熔炼过程中,倒渣技术能够有效地减少铅蒸汽和二氧化硫的排放。
同时,通过对熔炼渣的控制,可以达到废弃物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的效果。
2. 蒸馏技术蒸馏技术对于废铅酸蓄电池中铅的回收尤为有效。
通过对蒸馏过程中的温度、气体流速和反应时间的调整,可以达到高效回收铅的目的。
3. 活性吸附技术活性吸附技术利用活性吸附剂对废水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吸附,以达到净化的效果。
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废铅酸电池污染防治领域。
我国对于废弃物污染治理已经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在控制和防治废铅酸蓄电池污染方面也有相关政策:1. 标准化处理要求2013年,我国印发了《废旧铅酸蓄电池分类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废铅酸蓄电池必须规范处理,禁止私自销售、拆解、无害化处理等行为。
2. 政府资金补贴政府对于废铅酸蓄电池污染防治的投入也在不断增加。
截至目前,政府已经出台了多项补贴政策以推动废铅酸蓄电池污染防治行动的实施。
3. 加强监测和执法相关部门加强了对于废铅酸蓄电池污染治理行动的监测和执法力度,同时规范相关企业的污染排放行为,确保达到国家废物排放标准。
综上所述,废铅酸蓄电池污染防治技术和政策虽然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但是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推广。
未来,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相信废铅酸蓄电池污染防治行动也将日趋成熟和完备。
铅酸蓄电池行业危害因素分析与控制措施引言铅酸蓄电池作为一种常用的蓄电设备,广泛应用于汽车、UPS电源、太阳能发电等领域。
然而,铅酸蓄电池的生产过程和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潜在风险。
因此,分析铅酸蓄电池行业的危害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对于确保人员安全、健康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危害因素分析铅酸蓄电池行业的危害因素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重金属污染铅酸蓄电池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铅,这是其主要成分之一。
如果没有正确的处理措施,铅酸蓄电池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和废水,其中含有铅等重金属物质。
这些废弃物和废水如果未经妥善处理,会对土壤和水体造成严重污染,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2. 酸腐蚀铅酸蓄电池制造过程中需要使用高浓度的酸溶液,如硫酸等。
这些酸溶液对人体皮肤、眼睛等有严重的腐蚀作用,甚至会导致化学灼伤。
同时,酸溶液一旦泄漏或溢出,也会对设备和环境造成腐蚀和损害。
3. 硫化氢释放在铅酸蓄电池充电和放电的过程中,会产生硫化氢气体。
硫化氢是一种有毒气体,对人体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有害。
当作业场所没有良好的通风设备时,硫化氢气体的浓度可能会超过安全标准,对工人的健康造成威胁。
4. 爆炸和火灾风险铅酸蓄电池中的电解液和电极材料都具有易燃性和易爆性。
在一些极端情况下,如电池短路、高温、机械振动等,铅酸蓄电池会发生爆炸或火灾。
这不仅对操作人员的安全构成威胁,也可能导致设备损毁和环境污染。
5. 废物处理铅酸蓄电池的报废处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如果废旧蓄电池没有得到正确的处理和回收,其中的铅和其他有害物质可能会渗入土壤和水体,对环境造成污染。
同时,如果没有正确的处置方式,废旧蓄电池的拆解过程中也会释放出有毒气体和废液。
控制措施为了降低铅酸蓄电池行业的危害,以下是一些控制措施可以采取:1. 严格遵守环保法规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应该遵守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法规,确保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和废水得到合理的处理和处置。
铅酸蓄电池的职业病危害及防治随着汽车、船舶和通讯工业的快速发展,铅酸蓄电池作为性价比较高的动力能源也随之迅速发展,从业人员在逐年增加。
由于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80%以上的人员密切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加之控制措施不完善,致使接触铅和硫酸等有害物质的作业人员的健康受到了严重威胁。
因而,对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其实施有效的控制措施,降低职业病发病率,已成为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职业健康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
一、铅酸蓄电池行业的主要危害特性铅酸蓄电池生产中的有害物质有铅、硫酸、炭黑、硫磺、沥青等。
其中接触铅和硫酸的人员最多,这2种物质对操作者的危害也很严重。
我国目前已将铅中毒、炭黑尘肺、牙酸蚀病列入法定职业病名单之中。
1.铅的侵入途径及危害铅及其化合物的侵入途径,主要是呼吸道,其次是消化道,完好的皮肤不能吸收。
呼吸道:通常以蒸气、烟及粉尘形态进入,其吸入的铅量,随着尘粒的大小而有差异,如尘粒在0.27 um时吸入率达54%。
一般说,吸入的铅大部分仍随呼气排出,仅35%~50%吸收人体内。
消化道:主要来自铅作业场所进食、饮水。
铅对人体各个部位均有毒性作用,简单地讲,铅的毒性作用是:铅可以造成血红素的合成障碍,从而引起贫血;还可致血管的痉挛,并引起铅中毒的一些明显症状,如腹绞痛、中毒性脑病、神经麻痹等。
腹绞痛时可伴有视网膜小动脉痉挛和高血压,患者面色苍白,即所谓“铅容”,这是皮肤血管收缩所致。
铅中毒性脑病是一种高血压病,是脑血管痉挛、脑贫血、脑水肿等引起的。
铅中毒后最常见的症状是神经衰弱、肠胃的消化不良,还可发生麻痹和中毒性脑病,如短时间接触高浓度铅可引起剧烈的腹绞痛和中毒性肝炎。
2.硫酸的侵入途径及危害硫酸的侵入途径主要是硫酸雾由呼吸道吸入,对操作人员的牙齿和上呼吸道造成伤害。
目前列入法定职业病名单中的为牙酸蚀病,呼吸道的过敏性炎症虽然未列入法定职业病之中,但也应受到关注。
3.炭黑和沥青的侵入途径及危害碳黑主要通过呼吸道和皮肤对人体造成危害。
铅酸蓄电池生产过程中含铅污染物的危害及处理技术招标2010-04-07 15:51:49 阅读197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引言铅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中重要的金属原材料,其生产和消费均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而不断增长。
它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其实也正是由于它应用的广泛性,才不可避免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不断地排放出各种含铅的污染物。
由于铅不是人体的必需元素,而是具有严重污染性的重金属。
含铅污染物的大量排放,使铅在土壤、空气、河流甚至食物中大量积累,并通过自然的循环作用和生物的循环作用进入到人体,从而对人类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1956年,日本熊本县水俣湾地区发生汞中毒事件,也称水俣病。
重症临床表现为口唇周围和肢端呈现神经麻木,中心性视野狭窄,听觉和语言受障碍,运动失调。
据日本环境厅资料,水俣湾地区截至1979年1月被确认受害人数为1004人,死亡人数206人。
后经日本熊本大学医学院等有关单位的研究证明,这种病是建立在水俣湾地区的水俣工厂排出的污染物造成的。
其主要是排出的污染物中含有甲基汞,而甲基汞通过食物链造成在人类体内的聚积,由此引发汞中毒。
同样,铅酸蓄电池生产中所用的正负极活性物质均是与汞一样具有毒性的重金属,如果生产中不着重防护,日积月累,也许也会造成铅中毒。
历史的经验和残酷的现实告诉我们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不得不重视环境的保护。
而要想取得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共同发展,就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财力去研究污染物的来源、种类、以及性质。
只有了解到这些,才能在污染物的防治和处理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才能给我们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
作为二次使用电池,蓄电池在国防、工业、电信等部门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由于石油资源日益短缺的影响,近年来兴起的电动汽车产业更让蓄电池迎来了新的曙光。
而生产铅酸蓄电池所使用的主要原料就是铅和二氧化铅。
所以,研究铅酸蓄电池生产过程中含铅污染物的来源和处理对当今环境的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
铅酸蓄电池铅污染物的来源及生产防护要想详细的了解铅酸蓄电池污染物的来源就必须熟悉其相应的生产流程,然后根据生产工艺流程来分析其污染物的来源。
2.1 铅酸蓄电池的生产工艺2.1.1 铅酸蓄电池的生产工艺流程铅酸蓄电池的生产工艺流程略。
图2-1 铅酸22.2.1.2 板栅的制造板栅在电池中的作用,主要是支持活性物质,充当活性物质的载体,传导汇集电流,使电流均匀分布在活性物质上,以提高活性物质的利用率。
所以,板栅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蓄电池的整体性能。
其生产工艺流程如下:合金配制→熔化→铸模调温→喷模→浇铸→剪修平整→检查→贮存→待用2.1.2.1.合金的配制铅基合金的配制要在专用的熔锅或合金冶炼炉内进行,锅内应有搅拌装置。
在铅锑合金配制时,先将总数约一半的铅锭加入熔锅内,加温到350-400℃,使铅熔化(铅熔点327℃),待熔锅内的铅全部熔化后,加入配方所规定的全部量的锑。
锑锭在加入熔锅前,须砸碎成50-70mm的小块,锑加入后,升高熔锅内合金温度到500-550℃(锑熔点631℃,含锑量为2%-8%的铅锑合金的熔点为313℃-271℃),使全部的锑熔化,最后再将余下的铅全部加入锅内,待合金全部熔化后,开始进行搅拌,使之充分混合均匀,搅拌的时间不少于30min。
搅拌的形式有机械搅拌和压缩空气搅拌。
此时,熔锅内的合金液温度应保持在450-550℃,由于铅的密度(11.3g/cm3)与锑的密度(6.7g/cm3)差别较大。
上述的方法可以避免锑块过早地浮在铅液表面,同时,为了合金均匀,必须进行充分的搅拌。
以上铅锑合金配制过程的时间大约为4h。
在开始铸锭前必须检查合金的锑含量。
如不符合规定,应加适量的铅或适量的锑进行调整,符合工艺规定的合金液,除掉表面氧化残渣后,开始铸锭。
铸模要干燥无水,铸锭时要注意避免合金液溅出烫伤。
铸锭后标号存放。
在铅锑合金的配制过程中,熔渣损失约为1.0%-2.0%,烧减损失约为0.2%-0.6%。
2.1.2.2 合金的熔化板栅浇铸时,需先将配制好的合金熔化,熔化后的合金液温度对板栅浇铸时的成型关系很大,合金液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能浇铸出良好的板栅。
一般情况下,合金液温度应控制在450-550 ℃的范围,但工厂在实际中应根据具体情况摸索出最佳的合金液浇铸温度。
2.1.2.3 浇铸模具的温度调整浇铸使用的模具在浇铸前都应进行预热和温度调整,铸板机通过由加热预热,手工模具通过电加热或合金液预铸预热,其目的是为了保证在浇铸过程中合金液的冷却速度,铸模温度过高或过低或不均匀都会对板栅的成型影响很大,特别是对于手工铸板显得更为重要。
2.1.2.4 喷模、刮模在浇铸时由于模具是金属制成,故存在散热快的特点,加入模具内腔沟槽比较窄浅,使得熔锅状态下的合金液难以充满模具。
为了保证浇铸板栅的成型率,必须在模具表面和浇铸合金之间喷涂脱模剂。
目前,在蓄电池厂一般使用由软木粉、硅酸钠和水配制的脱模剂,喷涂在模具内腔,主要起保温、隔热、润滑,确保合金液充满模具的作用。
同时,对板栅的厚度均匀性起调整作用。
脱模剂的配制方法如下:取8Kg左右的水和密度为1.35g/cm3的硅酸钠(水玻璃)450mL左右,放入加温锅内(可用铝锅)混合均匀后放在炉子上加热烧煮。
待硅酸钠水溶液煮沸后,即将1kg细度为180-200目的软木粉缓慢地倒入锅内,充分搅拌均匀,再加入8kg左右的水小火煮沸30min,冷却后用60-80目筛子过滤后装入容器内待用。
以上配制出的脱模剂使用的有效期为2-3小时,如在上述配方中加入25mL左右的磷酸铝(含铝36.4%)或400g左右的膨润土,有效期可延长至6-8小时。
在使用中,如果脱模剂发粘,可适当减少硅酸钠量或适当增加用水量,如果脱模剂稀,喷模时容易从模具表面脱落,可适当增加硅酸钠量或适当减少水用量。
脱模剂稀稠要合适,太稀粘附力差,太稠脱模剂在模具表面堆积太厚,因此,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和板栅要求的厚薄程度进行调整。
2.1.3 铅粉的制造铅粉是制造铅酸蓄电池极板的活性物质,是表面覆盖一层PbO的金属铅的粉粒状物。
它是由纯铅经过特定的热氧化过程形成的。
铅粉的制造有两种方法:一是球磨法;二是气相氧化法。
此处选用球磨法,其生产工艺流程如下:铅锭→熔铅锅→铅球→球磨机→沉淀分离→除尘过滤→存贮→输送铅粉对铅膏及极板性能影响很大,其特性主要有氧化度,视密度,吸水率,筛析和吸酸值等。
氧化度高的用于正极板,氧化度低的用于负极板。
2.1.3.1 铸球将符合要求的铅锭加入熔铅锅内加热至400-500 ℃,使铅锭全部熔化,并在铅液表面覆盖一层木炭以防止铅氧化及保持铅液温度,点燃煤气烧热排铅管,使凝固在排铅管内的铅完全熔化后,熔铅锅的排铅管阀门打开,使铅液自动流入回转圆盘式铸球机内,铸成一定规格的铅球或使铅液自动流入回转圆盘式铸块机,铸成铅条后拉出,通过自动切刀将铅条切成一定规格的铅块。
制成的铅球或铅块通过提升机输送到贮存斗内贮存6小时以后输送到铅粉机内制粉。
2.1.3.2 制粉球磨法制铅粉是在滚筒式铅粉机(又称岛津式铅粉机)中完成的,铅粉机的筒体内并无任何的研磨体,铅粉是靠铅球或铅块在随筒体的转动过程中的相互撞击和摩擦而形成的。
这种铅粉机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分选式铅粉机,另一种是筛选式铅粉机,这两种铅粉机的工作原理基本一样,所不同的是出粉的方式不同,风选式铅粉机是通过吹入空气而把铅粉带出,而筛选式铅粉机则是通过筛网来出粉的。
目前,在我国蓄电池企业大多采用风选式铅粉机。
制粉过程:将铅球或铅块由输送器按负载量送入球磨机,同时通过鼓风机给铅粉机内输入定量的预热空气。
球磨机由传动机构带动,以一定的转速旋转,由于离心力的作用,铅粉机内的铅球或铅块也随着铅粉机筒体一道转动,当被带到一定高度时,铅球或铅块又借自身的重量自由落下,在这个过程中有三个现象:(1)铅球或铅块与筒体摩擦产生热量。
(2)铅球或铅块与铅球或铅块摩擦产生热量。
(3)铅球或铅块的相互撞击和摩擦使得铅球或铅块表面晶粒发生变形和滑动位移。
由于铅粉机内铅球或铅块相互摩擦和撞击产生大量的热量,使得筒体内的温度增加,在给铅粉机输入的有一定温度和相对湿度的空气气流中氧的作用下,铅球或铅块发生位移的晶面边缘受到氧化而生成了氧化铅。
反应方程式如下:2Pb+O2→2PbO+Q (热量)由于铅的氧化反应是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又使得铅粉机筒体内达到较高的温度。
在这个摩擦、撞击、晶体变形位移、氧化的过程中,铅球或铅块表面被氧化的部分就与铅球或铅块整体之间发生裂缝。
随着裂缝的逐渐深入,金属氧化层在撞击和摩擦力的作用下,逐渐从球体或块体上脱落下来,续而进一步磨碎、研细而形成了覆盖一层PbO2的细颗粒状铅粉。
2.1.3.3 铅膏的制造铅膏的合制过程就是在和膏机内将铅粉,纯水,硫酸及一些添加剂均匀地混合成有塑性的膏状物质的过程,其工艺流程如下:配料→干混→加水→加酸→混合→检查→出膏具体操作如下:1.将符合质量指标要求的铅粉按工艺条件规定的数量加入到和膏机内,启动和膏机。
2.将符合质量指标要求的各类粉状添加剂按规定的用量加入和膏机内干搅拌3-5min(不加粉状添加剂和制的正极用铅膏不需此程序)。
3.将符合要求的短纤维按规定的用量放入符合质量要求的定量的去离子水中(具有一定得温度),使其在水中充分均匀分散,然后在1 min左右的时间内将水加入到和膏机内,搅拌8 min左右。
4.打开和膏机冷却系统,将符合质量要求的稀硫酸按规定的用量在15-20 min的时间内加入到和膏机内,在搅拌20 min 左右。
5.停机取少量铅膏测视密度和稠度,如果视密度过高,则加适量的调节水重新开机搅拌5 min左右的时间,在停机取样测量,符合要求后放出铅膏。
2.1.3.4 涂膏或灌粉涂板是指铅膏与板栅形成涂膏式极板的过程,即将铅膏按照规定的数量均匀地涂填到板栅格体内,使铅膏与板栅良好结合的过程。
灌粉(或挤膏)是指铅粉(或铅膏)与铅芯套管体形成管式极板的过程,即将铅粉(或铅膏)灌入(或挤入)铅芯套管体,使铅粉(或铅膏)与铅芯良好结合的过程。
极板是蓄电池电化学反应的主体部分,极板分为正极板和负极板。
涂膏即是将正负极活性物质均匀涂填到板栅的过程。
其工艺流程如下:涂填→检查板面膏量→压实→淋酸或浸酸→表面干燥→检查水量→存放涂板分为手工涂板和机械涂板。
现在大多生产厂家多是机械涂板,机械涂板是通过涂板机来完成极板的涂填、压实及淋酸的整个过程。
涂板后的极板进行表面干燥的目的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要充分除去极板活性物质的水分,防止收板时极板粘连。
另一方面是要保证极板内部铅膏含有一定量的水分以利于极板固化时铅膏内金属铅的氧化。
而极板的淋酸目的是为了在生极板的表面形成一层薄的硫酸铅,防止干燥后出现裂纹。
淋酸后的极板立即进入表面干燥窑,表面干燥窑的温度一般控制在100~120℃,干燥时间为2~5min,使表面失去一部分水,以避免在下面的操作中极板表面互相粘连。
极板在出表面干燥窑时铅膏含水率应控制在8%~11%,以利于后面的固化工序。
2.1.3.5 极板的固化干燥固化干燥即硬化脱水,涂填后的极板其一方面水分过多,另一方面铅膏组织不稳定,因此要经过固化干燥工艺来使其硬化脱水,在完成铅膏的硬化脱水的过程的同时要实现铅膏中游离铅的氧化,铅膏与板栅的腐蚀结合,铅膏中碱式硫酸铅的再结晶以及多孔电极的形成等一系列的物化反应的目的。
在这个过程中极板发生的反应有:一、铅膏中游离铅进一步氧化成氧化铅,二、极板板栅表面生成腐蚀层,三、碱式硫酸铅的再结晶,四、铅膏的脱水硬化及多孔电极的形成。
其作用有:1.使铅膏中的铅进一步氧化,在正、负极中残余的铅分别减小到2.5%和5.0%(质量分数)左右,化成后可望获得坚固的活性物质和良好的外观;2.在固化过程中,铅膏物质继续进行碱式硫酸铅的结晶过程,在较低温度下生成3PbO·PbSO4·H2O,温度高于80℃时有利于4PbO·PbSO4·H2O的生成;3.通过固化使板栅表面生成氧化铅的腐蚀膜,增强板栅与活性物质的结合力。
2.1.3.6 极板的化成极板化成是指利用化学和电化学反应转化成具有电化学特性的正、负极板的过程。
化成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槽式化成,也叫外化成,即将极板放在专门的化成槽中,多片正、负极相间的连接起来,与直流电源相接,灌入稀硫酸通电;另一种为电池化成,也叫内化成,即不需要专门的化成槽,而是用生极板装配成极群组,放在电池壳体中装成电池组后,灌满电解液再通直流电化成。
电池化成避免了生极板在化成槽中化成时析出气体携带酸雾造成的污染,以及减少了化成后的洗涤干燥等工序,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2.1.3.7 装配上述蓄电池的各个步骤完成以后,就可以把其组装起来,即装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