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119.00 KB
- 文档页数:3
清朝皇帝顺序及简介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统治时间长达268年。
自顺治皇帝建立清朝以来,一共有十位皇帝执掌朝政。
本文将按照历史顺序,为您介绍清朝各位皇帝及其简要背景。
1. 顺治皇帝(1636-1661)顺治皇帝是清朝的第一位皇帝,他的本名是福临,是明神宗的嫡长子。
后金国首领努尔哈赤称帝后,福临继位,建立了清朝。
他在位期间,积极巩固统治,平定了苏俄入侵和辽东抵抗。
顺治皇帝在位期间推行许多重要政策,为清朝的稳定奠定了基础。
2. 康熙皇帝(1661-1722)康熙皇帝是清朝的第二位皇帝,出生于顺治皇帝福临与慈圣太后的嫡长子。
他在位期间,实行多项改革政策,包括实行学府制度,加强封建君主制度的威权,对内进行吏治改革等。
此外,清朝还向西北进行了多次战争,逐渐巩固了边疆。
3. 雍正皇帝(1722-1735)雍正皇帝是康熙皇帝的四子,是清朝的第三位皇帝。
他继位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君主权力,对内开展政治清查,提高了政府的效能。
此外,他还着手整顿地方行政管理,加强军队管理,为国家的经济繁荣和政权的巩固做出了重要贡献。
4. 乾隆皇帝(1735-1796)乾隆皇帝是雍正皇帝的子嗣,是清朝的第四位皇帝。
他在位时,实行了许多重要的政策,如开疆拓土、增设学政、统一文字等,奠定了清朝的政治稳定。
乾隆皇帝还积极推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使国家经济繁荣,被称为“乾隆盛世”。
5. 嘉庆皇帝(1796-1820)嘉庆皇帝是乾隆皇帝的儿子,是清朝的第五位皇帝。
他在位期间,加强了对各类官员的考核和监察力度,积极推行节约政策,致力于减轻民众负担和减少腐败现象。
嘉庆皇帝对西藏进行了统治,开展了多次战争,并取得了一定的胜利。
6. 道光皇帝(1820-1850)道光皇帝是嘉庆皇帝的四子,是清朝的第六位皇帝。
他在位时,面临了许多国内外问题。
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改革官员选拔和考试制度,加强边疆防御等,但并未取得重大突破。
道光皇帝也进行了一些文化改革,进行了一系列的修建工程。
清朝康熙皇帝的简介及死因人们都说康熙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英明的君主之一,大家也很想知道清朝康熙皇帝的死因是什么?下面店铺为大家推荐一些清朝康熙皇帝的简介及死因,希望大家有用哦。
清朝康熙皇帝的简介玄烨是顺治帝福临的第三子,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654年5月4日)生于北京紫禁城景仁宫,其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时为庶妃。
顺治帝生前没有册立太子,顺治十八年(1661年)他临终时接受汤若望的建议,因玄烨出过天花具有免疫力而选其为继承人,以遗诏的形式册立玄烨为皇太子。
当年正月初九日(2月8日),玄烨即位于太和殿,时年仅6岁(虚岁8岁),颁诏大赦,并改明年为康熙元年。
顺治遗诏同时指派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大臣辅政。
玄烨8岁丧父,母亲重病时,玄烨“朝夕虔侍,亲尝汤药,目不交睫,衣不解带”;10岁丧母,玄烨昼夜守灵,水米不进,哀哭不停。
康熙后来回忆说,幼年在“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
另一方面,康熙平定三藩,统一台湾,使清朝的疆土进一步扩大。
当时大清疆域,东起大海,西至葱岭,南到曾母暗沙,北达外兴安岭,西北到巴尔喀什湖,东北到库页岛,陆地总面积为1300万多平方公里。
在位期间平定三藩,收复台湾,遏制沙俄扩张,亲征准噶尔,奠下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是一位英明的君主、伟大的政治家。
康熙有丰富的水利知识。
他六巡江南视察河工,对每项水利工程都能作出具体指示。
他最后一次南巡(康熙四十六年一至三月)是亲自考察泗州西溜淮套是否可以开河才去的。
经过实地考察,他正确地予以否决。
但是,晚年因选择继承人失误,两度废立皇太子,造成长达20余年的诸皇子为夺储位的结党争斗,致使吏治懈怠,朝中党派林立,官场腐败之风颇盛,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安定。
清朝康熙皇帝的死因康熙是怎么死的,下面是一些历史考证的推测,一起看看。
其一,《永宪录》载:“己丑(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初八)上不豫。
传旨:偶冒风寒,本日即透汗,自初十日至十五日静养斋戒,一应奏章,不必启奏。
1、康熙生平简介1、康熙生平简介:清代的康熙皇帝姓爱新觉罗,名玄烨,生于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公元1654年5月4日),是顺治皇帝福临的第三个儿子,当时其父只有17岁,其母佟妃才15岁。
康熙老年画像玄烨一出生就由乳母抚养,虽然他的乳母有好几个,但是与他相处时间最长、感情最深的就是曹玺之妻孙氏,她就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曾祖母。
玄烨的奶奶就是顺治的母亲博尔济吉特氏,是皇太极的庄妃,顺治时的孝庄皇太后。
玄烨的童年是在孝庄皇太后的严厉监督下度过的。
玄烨在所有的兄弟姐妹中相貌长得最好,五官端正,两眼有神,俊俏英武,神采奕奕,叫人一看就喜欢。
因此他从小就受到祖母的特别喜爱,给他讲其祖父是如何东征西战、艰苦创业的故事。
对他平时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要求的都十分严格,在他五岁的时候就开始了学习,除识字、写字外,还学习经史和当皇帝的礼仪。
康熙十分好学,侍读官天不亮赶到宫里时,康熙已经早就起来,在书房点着灯进行早读了。
有一次因为读书劳累过度,还咯了血。
因此,他学习了四书五经和大量的历史文集,把四书背得滚瓜烂熟,还特别喜欢读《史记》、《资治通鉴》等历史书籍。
如果不懂,他一定要弄通弄懂。
为什么要这样呢?他说:“人多强不知为知之,这实在不是好事,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朕身幼即如此,每见年纪大一些的人,必问以往经历之事而且记于心,决不自以为知,而不求教于别人。
”他当了皇帝以后,还是孜孜不倦,除学习外,还铲除了鳌拜、平定了”三藩”、收复了台湾、亲征噶尔丹、反击了沙俄入侵,维护了祖国的统一和领土完整。
康熙对长者十分尊重,特别是对他的祖母更是尊重有加,康熙登基后,尊其祖母为太皇太后。
据《大清圣祖仁(康熙)皇帝实录》记载,康熙十一年春正月,太皇太后(即博尔济吉特氏)因患风疾,要到赤城温泉坐汤治疗,他不仅叫大臣去整修道路和行宫,还亲奉太皇太后去温泉。
在《大清圣祖仁(康熙)皇帝实录》中详细记载了当时的情况。
元霄节过后,康熙到太皇太后官中问安,太皇太后说:“我因身抱微疾,故欲往赤城汤泉,汝若同往,恐误国事,可不必去。
康熙的一生简介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即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
年号康熙:康,安宁;熙,兴盛--取万民康宁、天下熙盛的意思。
蒙古人称为恩赫阿木古朗汗或阿木古朗汗(蒙语“平和宁静”之意,为汉语“康熙”的意译)。
他8周岁登基,14岁亲政。
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他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下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
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玄烨是顺治帝福临的第三子,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时为庶妃,顺治帝生前没有册立太子。
顺治十八年,顺治帝接受汤若望的建议,因玄烨出过天花具有免疫力而把他选为继承人,以遗诏的形式册立玄烨为皇太子。
顺治十八年正月玄烨即位时只有6岁(虚岁八岁),次年正月(1662年2月)改元康熙。
遗诏同时指派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大臣辅政。
康熙8岁丧父(存疑),10岁丧母。
母亲重病时,玄烨“朝夕虔侍,亲尝汤药,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病故后,玄烨昼夜守灵,水米不进,哀哭不停。
康熙后来回忆说,幼年在“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
康熙亲政不久后,便宣布停止圈地,放宽垦荒地的免税年限。
他还着手整顿吏治,恢复了京察、大计等考核制度。
为了防止被臣下蒙蔽欺骗,康熙还亲自出京巡视,了解民情吏治。
其中最著名的是六次南巡,此外还有三次东巡、一次西巡,以及数百次巡查京畿和蒙古,此举极大的促进了康熙对民情的了解,他还亲自巡视黄河河道,督察河工,并下令整修永定河河道。
康熙晚年倦勤,导致官吏贪污,吏治败坏。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御史参劾户部堂官希福纳等侵贪户部内仓银六十四万余两,牵连的官吏多达一百一十二人。
康熙说“朕反复思之,终夜不寐,若将伊等审问,获罪之人甚多矣”。
最后只把希福纳革职,其余官吏则勒限赔款。
康熙是清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他坐镇北京取得了对三藩,沙俄的战争胜利,消灭在台湾的汉族政权,显示了康熙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康熙皇帝多才多艺的满清帝王康熙皇帝(1654年-1722年),名玄烨,满洲族,是清朝第四位皇帝,也是清朝最长寿的皇帝。
他自幼聪明伶俐,具备多种才艺,展现出非凡的统治能力和领导才华。
本文将着重介绍康熙皇帝在文学、政治、军事和文化方面的优秀才能,展示他作为一位多才多艺的满清帝王的非凡魅力。
一、文学才能康熙皇帝早年在学习上就表现出卓越的才能。
他自幼习汉学、学满学,掌握汉语、满语和蒙古语三种语言。
在文学方面,他擅长写诗、词和书法。
康熙皇帝的诗词作品充满着清新淡雅的气息,经常描绘自然风光和人生哲理。
同时,他还注重自己的书法修养,用笔工整,线条优美,富有力量感。
他的文学才能为他赢得了文人的喜爱和敬仰。
二、政治才能康熙皇帝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通过他的卓越统治,清朝得以保持长治久安。
康熙皇帝提出的“六德八义”作为治国准则,对清朝统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提倡勤政和清廉,注重法治和廉政,使得清朝的政治环境相对清明,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康熙皇帝还注重巩固和加强中央集权,推行均田制和户口制度,使得土地和人口都能有效管理和调控。
他还加强了对外贸易的开放,促进经济繁荣和文化交流。
康熙皇帝的政治才能使得满清王朝得以巩固统一、稳定发展。
三、军事才能康熙皇帝在军事方面也展现出非凡的才能。
他致力于巩固辽东边防,加强对外战争的准备和组织。
他带领清军进行了一系列战争,成功地将明朝余孽土默特部和台湾抗清势力剿灭,有效维护了满清的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
康熙皇帝注重军事组织和军事科技的发展,提倡重用俄罗斯和汉族将领,探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军事管理和战略策略。
他还充分利用蒙古族的骑兵优势,建立了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提高了清朝在战争中的胜率。
康熙皇帝的军事才能使得清朝能够在局势动荡的时期保持稳定和强大。
四、文化才能康熙皇帝对文化的重视也是他多才多艺的一面体现。
他对于历史、地理、医药、音乐、绘画等各个领域的知识都有广泛的涉猎,并亲自撰写了不少有关这些领域的著作。
康熙皇帝简介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蒙古称之为“恩赫阿木古朗汗”。
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康熙皇帝简介,希望对你有用!康熙皇帝的简介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蒙古称之为“恩赫阿木古朗汗”。
康熙皇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时间61年,是我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在位期间蠲免赋税、发展经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收复台湾、开府设县,抵制沙俄侵略,大败准噶尔汗国,编修文化典籍等,是“康乾盛世”的奠基人。
1722年,崩于北京畅春园清溪书屋,终年69岁,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庙号圣祖,葬于清景陵。
康熙皇帝的生平早期经历玄烨是顺治帝福临的第三子,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时为庶妃,顺治帝生前没有册立太子。
顺治十八年,顺治帝接受汤若望的建议,因玄烨出过天花具有免疫力而把他选为继承人,以遗诏的形式册立玄烨为皇太子。
顺治十八年正月玄烨即位时只有6岁(虚岁8岁),次年正月(1662年2月)改元康熙。
遗诏同时指派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大臣辅政。
玄烨8岁丧父(存疑),10岁丧母。
母亲重病时,玄烨“朝夕虔侍,亲尝汤药,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病故后,玄烨昼夜守灵,水米不进,哀哭不停。
康熙后来回忆说,幼年在“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
智擒鳌拜康熙六年(1667年)六月,首辅索尼病故。
七月初七,14岁的康熙帝正式亲政,在太和殿受贺,大赦天下。
但亲政仅十天后,鳌拜即擅杀同为辅政大臣的苏克萨哈,数天后与遏必隆一起进位一等公,实际政局并不受康熙帝直接掌控。
康熙八年(1669年),康熙帝时常召集少年侍卫在宫中作扑击之戏,不过在五月十六日(6月14日),突然下令这些侍卫在鳌拜进见时将其逮捕。
大臣商议鳌拜大罪三十条,请求诛其族,康熙帝念鳌拜功劳,赦死罪而拘禁,但诛杀了鳌拜的很多弟侄亲随及党羽,不久鳌拜死于禁所。
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 1722年12月20日),顺治皇帝第3 子,大清圣祖仁皇帝,清朝第4 位皇帝,也是清军入关以来第2 位皇帝,年号“康熙”,通称“康熙皇帝”,为中国历史上的最成功的帝王之一。
重要政绩:除鳌拜﹔平定三藩﹔收复台湾﹔讨伐准格尔葛尔丹﹔组织人才整理和编辑“康熙字典”。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印行的《康熙字典》,是奉旨编纂的,而且以康熙年号命名,足见政府之重视。
可是有个书生叫王锡侯的,批评《康熙字典》,说它收字太多,难以贯穿。
他自己编刻了一部《宇贯》,意是说,这本书可以用字义把零散的字贯穿起来,正好弥补了《康熙字典》不足。
此案主犯的发落不说,还连累了两江总督,因查办不力受到降级的处分,江西的布政使按察使(都是副省长)受株连被革职治罪。
其实,王锡侯写《字贯》是想贡献自己一得之见,想不到竟落得这样的下场。
康熙认为“家给人足,而后世济”,在继续采取轻徭薄赋,与民生息的政策的同时,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体现了他仁爱的一面。
其一,是废止“圈田令”,即废止满清贵族圈近京州县田地的特权,将土地让与百姓耕种;康熙在诏书上说:“自后圈占民间房地,永行停止,其今年所已圈者,悉令给还民间”,其二,延长垦荒的免税时间。
清初规定垦荒三年内免税,以后改为六年;康熙十二年重申新垦荒田十年后征税。
这一政策刺激了农民垦荒的积极性,使耕地面积迅速增加。
其三,实行更名地政策。
对于农民耕种的原先属于明朝宗室的土地,康熙下诏农民可以不必支付田价,照常耕种。
“原种之人,令其耕种”,永为世业,号为“更名田”。
这些农民成为自耕农。
这一政策将直隶、山东、山西、湖广、陕西、甘肃等地废藩田改为民地,自耕农大量出现。
其四,改革赋役制度。
1646年(顺治三年),清廷以明万历时旧籍为准,着手编纂《赋役全书》,到1657年(顺治十四年)完成。
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至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删除全书上的田赋尾数,重新编成《简明赋役全书》。
清朝的圣人康熙皇帝康熙皇帝,是清朝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君主。
他在位长达61年,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军事、文化改革,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康熙皇帝的生平背景、政治才能、对民众的关怀以及文化兴盛等方面来介绍这位清朝的圣人。
康熙皇帝于1654年出生在北京紫禁城,是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之孙,父亲为顺治皇帝。
因为父亲在他年幼时去世,所以康熙皇帝在六岁时就成为了清朝的皇帝。
尽管最初由摄政王辅佐,但康熙皇帝在年轻时就表现出了非凡的政治才能,很快就独揽大权,展现了强大的领导能力。
康熙皇帝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使得清朝政权得以巩固和发展。
首先,他实行了“和珅之治”,通过任命贤能之士,加强对官员的激励和监督,提高政府效能和廉政水平。
其次,他实行了新的人事制度,用汉族官员代替满族官员,以缓和满汉矛盾,提高统治稳定性。
此外,他还进行了土地改革,允许农民自由买卖土地,并免除了一些苛捐杂税,使得农民的生活得到改善。
这些政治改革不仅加强了国家的凝聚力,也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康熙皇帝是一位注重民生的君主,他对民众的关怀和爱护是有目共睹的。
他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疾苦,减轻赋税负担,改善社会救济制度,修建水利灌溉工程,提倡农业发展,推动经济繁荣。
同时,他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百姓的教育水平,加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
他积极倡导学习和研究,自己也是一位出色的文化人,在他的支持下,文学、艺术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
他还收集了大量的历史文献,编纂了《康熙字典》,对于汉字的研究和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康熙皇帝的治理下,清朝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和富饶的时期。
他小心翼翼地维护着中央集权,加强了对各地方的控制力度,使得整个国家政治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他还注重和邻国的外交关系,维护了国家的安全和尊严,同时也取得了一系列的外交胜利。
康熙皇帝对察哈尔和新疆地区的征服,进一步扩大了中国的疆域,为中国的版图增添了新的颜色。
康熙14子简介一、背景介绍1.1 康熙帝康熙帝(1654年11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名玄烨,是中国清朝的第三位皇帝,也是清朝建立者。
他继位于1661年,享年68岁。
康熙帝在位期间,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刻的改革和强化,使得清朝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和稳定的时期。
1.2 康熙帝的后嗣问题康熙帝有多个儿子,但其中只有14个儿子在他的继位之前去世。
这些儿子被称为康熙14子,他们的去世给康熙帝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和忧虑。
这些子女的早逝也引发了人们对后嗣问题的关注。
二、康熙14子简介2.1 雍正雍正(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是康熙帝第四子,康熙14子中唯一继位的皇帝。
他在雍正帝时期,继续了康熙帝的政治改革,并且对贵族的权力进行了一系列的收回和调整。
他以清廉勤政著称,在位时期安定了国家,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2.2 乾隆乾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是雍正的第四子,康熙14子中的第六位。
他在位时期,经历了长达60年的统治,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之一。
乾隆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有文化修养的皇帝之一,他鼓励文化发展,并亲自撰写了大量的诗词和书画作品。
2.3 乾隆之后的其他子女除了雍正和乾隆,康熙14子中还有其他子女,如胤禩、胤祥、胤禛等。
这些子女在政治、军事和文化方面都有一定的成就,为中国清朝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康熙14子的影响3.1 对后嗣问题的解决康熙14子的早逝引起了康熙帝对后嗣问题的关注和担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康熙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推行“养子为嗣”制度,鼓励皇亲国戚和贵族接收弘历、胤弘等子女为养子,以确保王府的血统延续。
3.2 继承康熙帝的政治遗志康熙14子中的雍正和乾隆继承了康熙帝的政治遗志,继续推行康熙帝的改革政策。
他们的统治期间,清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力不断增强,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发展时期。
3.3 文化贡献与艺术传承康熙14子中的乾隆是一个重视文化的皇帝,他鼓励文化的发展,并亲自参与诗词、书画等艺术创作,为中国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即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
年号康熙:康,安宁;熙,兴盛--取万民康宁、天下熙盛的意思。
他8周岁登基,14岁亲政。
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他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下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
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个人信息姓名:爱新觉罗·玄烨爱新觉罗·玄烨民族:满族属相:马生辰: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654年5月4日)出生地:景仁宫家族长辈血统:满族、蒙古族和汉族的混血(父亲顺治是满族人,祖母孝庄太皇太后是蒙古族人,母亲原是汉军旗,后入满籍)祖母:孝庄文皇后(昭圣太皇太后)父亲:爱新觉罗·福临(顺治帝)嫡母:孝惠章皇后(仁宪皇太后)生母:孝康章皇后(慈和皇太后)排行:顺治帝第三子配偶子女初婚:11岁原配: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配偶:皇后:4人、皇贵妃:3人、贵妃:1人、妃:11人、嫔:9人、贵人:13人、常在:9人、答应:9人、庶妃:4人子女:35子,20女(写上宗谱的有24子11女)继位人:爱新觉罗·胤禛(雍正帝)(第四子)太子:爱新觉罗·胤礽(两立两废)(第二子)在位皇权即位时间:顺治十八年正月十九日(1661年2月17日)即位年龄:8岁在位年数:61年驾崩年: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1722年12月20日)享年:69岁死亡地:北京畅春园庙号:清圣祖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简称仁皇帝人物简介崇尚儒学康熙自幼就对儒家学说充满浓厚兴趣,认为“殊觉义理无穷,乐此不倦”(《康熙起居注》第1册第80页)。
爱新觉罗·玄烨康熙[1]十六年十二月,他在御制《日讲四书解义序》中,明确宣布清廷要将治统与道统合一,以儒家学说为治国之本。
康熙皇帝简介
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即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
年号康熙:康,安宁;熙,兴盛--取万民康宁、天下熙盛的意思。
蒙古人称为恩赫阿木古朗汗(EnkhAmgahan)或阿木古朗汗(蒙语“平和宁静”之意,为汉语“康熙”的意译)。
他8周岁登基,14岁亲政。
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他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下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
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玄烨是顺治帝福临的第三子,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时为庶妃,顺治帝生前没有册立太子。
顺治十八年,顺治帝接受汤若望的建议,因玄烨出过天花具有免疫力而把他选为继承人,以遗诏的形式册立玄烨为皇太子。
顺治十八年正月玄烨即位时只有6岁(虚岁八岁),次年正月(1662年2月)改元康熙。
遗诏同时指派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大臣辅政。
康熙8岁丧父(存疑),10岁丧母。
母亲重病时,玄烨“朝夕虔侍,亲尝汤药,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病故后,玄烨昼夜守灵,水米不进,哀哭不停。
康熙后来回忆说,幼年在“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
康熙亲政不久后,便宣布停止圈地,放宽垦荒地的免税年限。
他还着手整顿吏治,恢复了京察、大计等考核制度。
为了防止被臣下蒙蔽欺骗,康熙还亲自出京巡视,了解民情吏治。
其中最著名的是六次南巡,此外还有三次东巡、一次西巡,以及数百次巡查京畿和蒙古,此举极大的促进了康熙对民情的了解,他还亲自巡视黄河河道,督察河工,并下令整修永定河河道。
康熙晚年倦勤,导致官吏贪污,吏治败坏。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御史参劾户部堂官希福纳等侵贪户部内仓银六十四万余两,牵连的官吏多达一百一十二人。
康熙说“朕反复思之,终夜不寐,
若将伊等审问,获罪之人甚多矣”。
最后只把希福纳革职,其余官吏则勒限赔款。
康熙是清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他坐镇北京取得了对三藩,沙俄的战争胜利,消灭在台湾的汉族政权,显示了康熙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另一方面,康熙少年时就挫败了政治对手鳌拜,年老时利用“文字狱”打击汉族异议人士。
康熙创立“多伦会盟”取代战争,联络蒙古各部;意图以条约确保清朝政府在黑龙江的领土控制。
他开创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是一位英明的君主、伟大的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