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种春玉米专用肥的研制及肥效检验

一种春玉米专用肥的研制及肥效检验

一种春玉米专用肥的研制及肥效检验
一种春玉米专用肥的研制及肥效检验

玉米科学施肥技术

玉米科学施肥技术 玉米是高产作物,需肥量较大,必须在确保底肥充足的前提下,实施合理追肥是玉米高产高效的重要措施。怎样才能够做到科学施肥呢?那就要把握好施肥时期、数量、方法、次数。 一、玉米需肥特点 不同生长时期玉米对养分的需求特点 每个生长时期玉米需要养分比例不同。 玉米从出苗到拔节,吸收氮2.5%、有效磷1.12%、有效钾3%; 从拔节到开花,吸收氮素51.15%、有效磷63.81%、有效钾85%; 从开花到成熟,吸收氮46.35%、有效磷35.07%、有效钾12%。 玉米营养临界期: 玉米磷素营养临界期在三叶期,一般是种子营养转向土壤营养时期;玉米氮素临界期则比磷稍后,通常在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的时期。 临界期对养分需求并不大,但养分要全面,比例要适宜。这个时期营养元素过多过少或者不平衡,对玉米生长发育都将产生明显不良影响,而且以后无论怎样补充缺乏的营养元素都无济于事。 玉米营养最大效率期: 玉米最大效率期在大喇叭口期。这是玉米养分吸收最快最大的时期。这期间玉米需要养分的绝对数量和相对数量都最大,吸收速度也最快,肥料的作用最大,此时肥料施用量适宜,玉米增产效果最明显。 玉米整个生育期内对养分的需求量 玉米生长需要从土壤中吸收多种矿质营养元素,其中以氮素最多,钾次之,磷居第三位。 一般每生产100公斤子粒需从土壤中吸收纯氮2.5公斤、五氧化二磷1.2公斤、氧化钾2.14公斤。氮磷钾比例为:1∶0.48∶0.8。 肥料施用量=(计划产量对某要素需要量-土壤对某要素的供给量)/(肥料中某要素含量(%)×肥料当季利用率(%)) ,肥料的利用率变化很大,据试验,一般有机农家肥当季利用率为30%左右,氮素化肥当季利用率约为40%~50%(以40%计),磷、钾化肥约为30%~40%(以30%计)。 二、玉米施肥量 确定目标产量 目标产量就是当年种植玉米要定多少产量,它是由耕地的土壤肥力高低情况来确定的。 另外,也可以根据地块前3年玉米的平均产量,再提高10%—15%作为玉米的目标产量。 例如:某地块为较高肥力土壤,当年计划玉米产量达到600公斤,玉米整个生育期所需要的氮、磷、钾养分量分别为15公斤、7.2公斤和12公斤。 计算土壤养分供应量 测定土壤中含有多少速效养分,然后计算出1亩地中含有多少养分。1亩地表土按20厘米算,共有15万公斤土。

玉米施肥方案

光碳原动力玉米施肥方案 一、玉米需肥特点 玉米生长需要矿物质元素有十几种,但是主要以氮、磷、钾等常量元素及铁、锰、锌等微量元素为主。 氮是玉米生长需求最多的营养元素,氮元素补给充足,可有效促进植株新陈代谢、增强光合作用,提高穗重和产量。磷元素玉米生长需求量不是很大,但是在土壤中的有效磷含量一般较低,所以必须要重视磷肥的施加。磷肥充足有助于提高玉米色泽和品质,促进早熟。钾在玉米生长的整个时期都需要补充,钾充足可有效促进植株体内淀粉、蔗糖、纤维素的含量,促进茎秆机械组织和厚角组织的发程度,提高疾病抵抗能力。 在玉米生长苗期,由于植被生长缓慢,三种肥料的吸收量有限,速度也较缓慢,吸收量仅占总吸收量的10%以下。但是,此时植株中三种元素的需求浓度却是一生中最高的,由此可见,苗期充足的肥料对于培育壮苗有着积极的作用。拔节到抽雄期对养分的吸收数量最多,速度最快,是需肥的关键时期。到抽雄时,植株吸收的氮和磷已占今生育期吸收量的50%左右,钾的吸收量已达70%以上。在该时期施肥作用最大,是肥料的最大效率期,因而也是玉米施肥的关键时期。玉米在开花授粉后,吸收养分数量虽多,但吸收速度明显减慢。到乳熟期,玉米需要的钾已全部吸收,氮、磷也己吸收90%以上。从乳熟期到成熟,玉米对氦、磷仍有一定的吸收,所以仍不能缺肥断水。 二、玉米施肥方案 结合玉米需肥规律,玉米施肥在技术上应该把握“基肥为主,追肥为辅”的原则,实际施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化学肥料;追肥以速效氮肥为主,配合施加磷、钾肥料。总体要做到,施足基肥,适施种肥,轻施苗肥,巧施秆肥,重施穗肥,酌施粒肥。 1、基肥:基肥可在耕地起畦时一次施入,施加肥料集中在耕层地10-15cm之间。 基肥配比: 每亩施用80斤生物有机肥,60斤二胺、20斤硫酸钾、2斤硫酸锌 2、种肥:种肥是在播种时使用的肥料 种肥配比: 光碳原动力1:100拌种(包衣种子不能拌种) 3、追肥 追肥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幼苗4-5叶期、第二阶段为幼苗7-9片叶、第三阶段为雄穗发

1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方案

1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方案 河南省沁阳市| 2010-05-28 12:48 一、播前准备 (一)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1.品种选择 选用增产潜力大、抗逆性强、紧凑、中大穗、中晚熟的高产优质玉米杂交品种是保证玉米增产的重要措施之一。我市主要选用郑单958、忻玉110、浚单20、邯丰08等。 2.种子处理 (1)精选种子:播种期要对种子进行挑选,清除霉变、破碎、混杂及有病虫害的种子。 (2)晒种:选择晴天上午9点到下午4点进行晒种5-6小时(注意:不要在铁器和水泥地上晒种,以免烫坏种子),可提早出苗1-2天,出苗率提高5%-10%。 (3)播种期病虫害防治 地下害虫:①拌种可用50%辛硫磷乳油(或40%甲基异柳磷)500毫升,加水20升,拌玉米种200千克;②在玉米播后至4叶前每亩用3%拌撒宁颗粒剂4-5公斤(或用48%乐斯本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250毫升加水3公斤)拌细砂土40公斤,顺垅撒施后立即浇水。 (二)肥料准备 玉米常用肥料有尿素、二铵、复合肥、微肥、玉米专用肥、玉米专用缓控肥等。要重施有机肥、锌锰硼微肥搭配、突出钾肥。增施有机肥,改变玉米不施有机肥的传统。在确保施用优质腐熟有机肥4000-5000公斤/亩的基础上,根据土壤养分化验结果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并遵循以产定氮、氮磷钾和微量元素合理搭配、分次施入的原则,轻施苗肥、重施穗肥、补施花粒肥。苗肥在玉米拔节前施入,以促根壮苗。穗肥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施入,以促穗大粒多。花粒肥在抽穗至开花期施入,以提高叶片光合能力,使其活秆成熟,增加粒重。二、播种(一)播种时期 抢时早播,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是保证玉米正常生长发育、实现玉米丰产稳产的关键措施。麦收后抢茬直播有利于提高播种质量,提高玉米生长整齐度。要力争6月10日前播种结束。点种麦田可在麦收前3天进行套种。 (二)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实现玉米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密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玉米减产。合理密植应根据品种特性和地力而定,一般耐密品种每亩定苗4500-5000株,大穗品种定苗3500-4000株。

春玉米施肥技术

春玉米施肥技术 近期南漳县薛坪农技中心根据该镇产量指标,地理基础,气候条件,肥料利用率,密度,品种等因素,在农户间宣传了春玉米施肥技术,深得农户响应。春玉米施肥总原则:施肥应掌握“基施为主,种肥,追肥为辅”原则。 1、基肥施肥方法 使用基肥要结合耕翻作业,要求达到土壤相融,全层施肥。一般情况,全部氮肥的30%-40%(如有种肥可相应减少部分用量)做基肥效果好,比全部做追肥增产10%以上。尿素做基肥一般不能超过7公斤/亩,老大量施肥深度不够,烧苗的几率达10%以上。磷肥应集中条施,不要撒施,防止水溶性磷肥被固体而降低肥效。钾肥要早施,集中施,春玉米在抽雄期要吸收完成一生需钾量的90%以上。早期不能满足春玉米对钾的需要,即使后期再补给也难以弥补造成的损失,所以钾肥总量的70%做基肥,30%做追肥效果较好。 2、种肥施肥方法 选择腐熟的牲畜粪,禽类,人类等有机肥。也可选择磷酸二铵,硫酸钾,氯化钾等化肥做种肥,尿素不宜做种肥施用。 施肥方法:有机肥人工滤施,有机颗粒复合肥可机械施入,颗粒状化肥随机械施入。做到种,肥隔离,施在种旁2-4厘米或种下3厘米为安全。 3.追肥方法 各种速效氮肥,钾肥,如尿素,硫酸铵,碳酸氢铵等可作追肥。春玉米长势差,肥料又充足,可以在拔节期,喇叭口期和果穗吐丝期3次追肥,肥料不足应在大喇叭口期一次追肥。春玉米长势好,地力强,基肥足,在大喇叭口期追肥一次。拔节肥一般没亩可追1.5-2.5千克纯氮的化肥,通常在玉米拔节后,长出7-9片叶时开穴追施。穗肥一般在玉米出现大喇叭口时期施用,该时期约离抽雄花前10-15天,每亩可穴施2.5-3.5千克纯氮。粒肥一般应在果穗吐丝时施用为好,这样能使肥效于灌浆乳熟时期发挥作用,粒肥用量不宜过大,每亩穴施纯氮1.0千克即可。 玉米科学施肥技术 玉米对大量元素养分的需求以氮最多,钾次之,磷最少。玉米吸收肥料三要素各生育期累积吸收百分率的趋势是:拔节期1%-4%,小喇叭口期5%-8%, 玉米对大量元素养分的需求以氮最多,钾次之,磷最少。玉米吸收肥料三要素各生育期累积吸收百分率的趋势是:拔节期1%-4%,小喇叭口期5%-8%,大喇叭口期30%-35%,抽雄期50%-60%,籽粒形成至成熟期为65%-100%。一般来说,苗期生长慢,植株小,吸收的养分少,拔节期至开花期生长快,正是雌穗和雄穗的形成和发育时期,吸收养分的速度快,数量多,是玉米需要营养的关键时期。春玉米在抽雄开花期达到高峰,夏玉米以大喇叭口至抽丝期最多,其中大喇叭口期是需肥高峰期,这也跟雨水和积温等气候条件密切相关。 当前农户施肥习惯存在以下问题: 1)农民习惯只在小麦种植前施用一次有机肥(农家肥),且有相当大的比例农户没有施用,有机质含量较低,肥力差,造成地力的下降。 2)只用氮肥(尿素、碳铵)或氮磷肥(磷酸二铵),轻视钾肥的使用,或者有些只施用一定比例的复合肥,造成养分的不均衡。不能根据自家地的产量水平准确肥料用量。 3)施用方法及施用部位不科学,采用撒施的较多,肥料流失较多,利用率降低,亦有烧苗 现象存在。 4)大多数小麦秸秆进行还田,导致土壤的碳氮不平衡。

大气NH3浓度升高对不同氮效率玉米生理指标及生物量的影响

植物生态学报 2008,32(1)204~211 ΞJ ournal of Plant Ecology(Chinese Version) 大气NH3浓度升高对不同氮效率玉米生理 指标及生物量的影响 陈小莉1 李世清1,23 任小龙2 强 虹2 吉春容2 闫登明2 (1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杨凌 712100) (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陕西杨凌 712100) 摘 要 该试验采用开顶式气室(Open top chambers)装置,在两种大气NH3浓度水平(大气背景浓度值为10nl?L-1 和高NH3浓度1000nl?L-1)和两种供氮介质水平(高供氮介质和低供氮介质)下,对两种氮效率玉米(Zea mays)基 因型(‘氮高效5号’(NE5)和‘氮低效四单19’(S D19))的叶绿素指标值(S P AD值)、净光合速率(P n)、气孔导度(G s)、 生物量和根冠比等生物学和生理学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大气NH3浓度升高对两种氮效率玉米基因型各生 理指标有显著影响(p<0.05)。与大气背景NH3浓度相比,当大气NH3浓度为1000nl?L-1时,生长在高供氮介质 中‘氮高效5号’的S P AD值、P n和G s分别降低7.0%、14.0%和6.5%,而‘氮低效四单19’的对应指标分别降低 9.0%、11.0%和6.9%;生长在低供氮介质中的两种氮效率玉米基因型各生理指标均显著增加(p<0.05):‘氮高效 5号’的S P AD值、P n和G s分别增加5.7%、7.1%和17%,‘氮低效四单19’的对应指标分别增加7.0%、11.0%和 22.0%。高供氮介质中NH3浓度升高对氮低效基因型玉米冠层生物量抑制作用小于对氮高效基因型玉米的抑制效 应,而低供氮介质中NH3浓度升高对氮高效基因型玉米冠部的促进作用显著高于对氮低效基因型玉米的促进作用 (p<0.05);两种大气NH3营养下玉米根冠比的变化与采样时期有关。说明从大气中吸收NH3有利于改善生长在 低供氮介质上玉米的氮素营养状况,而且对氮低效基因型玉米的促进作用比对氮高效基因型玉米更加显著。 关键词 玉米 NH3浓度升高 氮效率 基因型 生理指标 INF L UENCE OF INCREASE D ATMOSPHERIC NH3ON PH YSIOLOG Y IN DEX AN D BIOMASS OF MAIZE WITH DIFFERENT N EFFICIENCY CHE N X iao2Li1,LI Shi2Qing1,23,RE N X iao2Long2,QI ANG H ong2,J I Chun2R ong2,and Y AN Deng2Ming2 1State K ey Laboratory o f Soil Erosion and Dryland Farming,Institute o f Soil Erosion and Water Conservation,Chinese Academy o f Sciences,Yan2 gling,Shaanxi712100,China,and2College o 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Sciences,Northwest A&F Univer sity,Yangling,Shaanxi712100, China Abstract Aims The main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response of various physiology indexes, e.g.,chlorophyll index value(stand for the relative content of chlorophyll,S P AD value),net photosynthetic rate(P n),stomatal conductance(G s),and root shoot ratio(R/S)in tw o genotypes of maize(Zea mays)to NH3concentration enrichment. Methods We grew maize on H oagland s olution in PVC pots in open top chambers(OT Cs).The experiment was a split2split plot design,which main treatments were tw o NH3concentrations(10and1000nl?L-1).The sub2plot treatments of the experiment were tw o levels of nitrogen(high and low),and sub2sub2plot treatments were tw o N efficiency genotypes(high N efficiency,‘NE5’,and low N efficiency,‘S D19’).Air flow in OT Cs was controlled by small fans and atm ospheric NH3concentration was measured accurately by tw o methods (NH3determination tubes and G T L2C atm osphere detecting apparatus). Important findings Under elevated atm ospheric NH3,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5)for physiology indexes between the tw o varieties,‘NE5’and‘S D19’.Under high N medium,com pared with10 nl?L-1atm ospheric NH3concentration,the S P AD value,P n and G s of‘NE5’treated with1000nl?L-1de2 creased7.0%,14.0%and6.5%,respectively,and the corresponding targets of‘S D19’decreased9.0%, 11.0%and6.9%,respectively.Under low N medium,various physiology indexes of the tw o varieties signifi2 cantly increased,i.e.,the S P AD value,P n and G s of‘NE5’increased5.7%,7.1%and17%,respec2 Ξ 收稿日期:2006210230 接受日期:200720220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1116和30670326)  3通讯作者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E2mail:spl@https://www.doczj.com/doc/8c13428419.html,

我国玉米育种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国玉米育种现状和发展趋势 摘要: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面积仅次于小麦、水稻,居第三位,在饲料业、制药业、食品加工业以及新能源领域都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对我国粮食安全举足轻重。在玉米增产的各种技术因素中,优良品种的贡献率在35%以上。近年来,我国玉米育种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国玉米育种的研究现状新中国成立50年来,我国玉米生产和其它各项事业一样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国玉米单产和总产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其它发展中国家,玉米杂交种的普及率95%左右,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玉米在我国粮食生产中的地位显得愈来愈重。关键词:现状分析发展趋势育种 一、我国玉米育种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绩 “九五”以来,在国家科技部和农业部的直接领导下,在各级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的艰苦努力,我国玉米育种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品种、新自交系的选育成绩斐然“九五”前三年,在19个由国家攻关计划第一子专题资助的玉米育种单位,通过省级以上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新品种达41个(详见表1),年平均审定新品种13.66个,其中东北玉米区9个;华北区13个;西北区7个;西南区8个;南方区4个。这些新品种大面积示范的平均亩产都达到600公斤以上。同时各单位还育成一批配合力高、抗性好、单株生产力高的优良自变系,在41个玉米新品种的82个亲本中,有26个是近三年育成的自交系,新系的比例达到31.7%。如果加上非国家攻关单位和私营企业选育的玉米新品种和自交系,其数量将进一步增加。有理由相信,我国玉米育种的研究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高速发展时期。在各玉米产区,依靠l~2个品种当家的历史已经结束,新品种更换的速度大大加快,新品种推广呈现多元化趋势。 2.种质扩增和改良进展明显近十年来,我国玉米育种界的一个重要变化之一是愈来愈多的玉米育种工作者对种质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地认识。为了扩大种质的遗传变异,增加选择的机会,提高玉米杂种优势利用水平,各育种单位普遍重视种质的扩增和改良。中农国科院、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单位在国

【CN109851435A】玉米专用缓释长效复合肥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258801.0 (22)申请日 2019.04.01 (71)申请人 东北农业大学 地址 15003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长 江路600号 (72)发明人 李威 杨德光 刘昕萌 李淑敏  李函笑 张倩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思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11598 代理人 余光军 杨惠 (51)Int.Cl. C05G 3/00(2006.01) (54)发明名称 玉米专用缓释长效复合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和应用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玉米专用缓释长效复合肥料 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首先提供一种用于 作物缓释肥料包膜材料的改性煤渣粉。本发明进 一步提供了应用该改性煤渣粉为包膜材料制备 得到玉米专用缓释复合肥料。本发明先用贝壳粉 对煤渣粉进行改性后再用酸溶液改性,通过两步 改性使改性后的煤渣粉的比表面积显著提高,其 吸附性能也明显提升,利用其作为玉米专用肥包 膜材料,成为缓释肥料的有效载体。本发明所制 备的玉米专用缓释长效复合肥料能够显著提高 肥料的利用效率,减少肥料的损失,最终使玉米 增产显著。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6页 附图1页CN 109851435 A 2019.06.07 C N 109851435 A

1.一种用于作物缓释肥料包膜材料的改性煤渣粉,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方法包括: (1)将煤渣磨粉、过筛得到煤渣粉; (2)将煤渣粉与贝壳粉混合后煅烧; (3)将煅烧后的粉末混合物进行酸改性处理; (4)将酸改性处理后的产品进行烘干、研磨,即得。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煤渣粉,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将煤渣粉与贝壳粉按(3- 7):1的质量比例混合后煅烧30-150分钟,所述的煅烧温度400-700℃;优选的,步骤(2)中将煤渣粉与贝壳粉按5:1的质量比例混合后煅烧90分钟,所述的煅烧温度500-600℃。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煤渣粉,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酸改性处理包括:将煅烧后的粉末混合物用强酸溶液进行浸泡处理后再烘干。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改性煤渣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强酸溶液是HCl溶液或H 2SO 4溶液,优选的,所述HCl溶液是2-6mol ·L -1的HCl溶液,所述的H 2SO 4是2-6mol ·L -1(1/2)H 2SO 4溶液;按照克:ml计,煅烧后的粉末混合物与强酸溶液的比例为1:(2-4),优选为1:2;所述的浸泡时间为5-48小时,优选为20小时;所述的烘干是80-120℃烘干0.5-4小时,优选为105℃烘干2小时。 5.权利要求1-4任何一项所述的改性煤渣粉用于作物缓释肥料包膜材料中的用途。 6.一种玉米专用的缓释长效复合肥料,其特征在于, 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优选的,各组成的组成为: 权 利 要 求 书1/2页2CN 109851435 A

(完整版)低磷胁迫对不同甜糯玉米品种苗期生物量的研究毕业设计

低磷胁迫对不同甜糯玉米品种苗期生物量的研 究 Study on Biomass in Different Sweet and Waxy Corn Seedling Stage under Low Phosphorus Stress 学生姓名陈应标学号 所在学院农学院班级农资1111班所在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

申请学位农学学士学位 指导教师郭荣发职称教授副指导教师职称 答辩时间2015年5月30 日

目录 摘要................................................................................................................................... ABSTRACT ........................................................................................................................ 1前言.............................................................................................................................. 1.1........................................................................................................................ 1.2低磷胁迫下玉米的缺素症状表现研究................................................................. 1.3湛江土壤特性......................................................................................................... 1.4低磷胁迫生物量的研究进展................................................................................. 1.5研究目的与意义..................................................................................................... 2实验材料与方法.......................................................................................................... 2.1实验材料 ..................................................................................................................... 2.2实验设计 ..................................................................................................................... 2.2.1准备工作............................................................................................................... 2.2.2实验步骤............................................................................................................... 2.3测定项目与方法 ......................................................................................................... 2.4数据分析方法 ............................................................................................................. 3结果与分析.................................................................................................................. 3.1低磷条件下对甜糯玉米苗期株高的影响 ................................................................. 3.2低磷条件下对甜糯玉米苗期茎粗的影响 ................................................................. 3.3低磷条件下对甜糯玉米苗期根体积的影响 (1) 3.4低磷条件下对甜糯玉米苗期根数的影响 (1) 3.6低磷条件下对甜糯玉米苗期冠干重的影响 (1) 4结论与讨论 (1) 4.1结论 (1)

玉米的施肥技术(王海峰)

玉米施肥技术 玉米施肥方法是否合理科学,直接关系到效益的高低。玉米的施肥方法要根据气候条件、种植密度、土壤肥力水平、施用肥料的种类和数量而灵活应用。一般情况下,应是施足基肥,适量种肥,早施攻秆肥,重施攻穗肥,补施攻粒肥。按玉米生育特性,可分为:苗期、穗期和花粒期三个主要生育时期。不同生长时期玉米对养分的需求特点每个生长时期玉米需要养分比例不同。 苗期:玉米拔节前的营养生长时期,玉米从出苗到拔节,吸收氮 2.5%、有效磷1.12%、有效钾3%; 穗期:拔节至抽穗,是玉米营养器官旺盛生长,雌雄穗分化形成,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同时进行的决定玉米果穗大小的重要时期。从拔节到开花,吸收氮素51.15%、有效磷63.81%、有效钾97%; 花粒期:雄穗抽出到成熟,是玉米的生殖生长阶段从开花到成熟,吸收氮46.35%、有效磷35.07%、有效钾0%。 氮磷钾比例为:1∶0.48∶0.8。 一.基肥:播种前施用的肥料称为基肥。基肥可培肥地力,改良土壤结构,在玉米的整个生育期间源源不断地供给养分,以保证玉米的正常生长发育。基肥应以有机肥或者化学肥料为主,生物菌肥为辅。化学肥料也就是化肥,目前市面化学肥料混乱,应该选择磷酸二铵与氯化钾(硫酸钾)为基肥,尿素做追肥,这样既能提高肥料利用率还避免购买到劣质的肥料。 1.基肥施肥量:底肥使用磷酸二铵加钾肥,这样磷肥含量能得到保证。而且成本低肥效高。钾肥以硫酸钾比较好。但是购买肥料时,一定要看含量,要买含量高的。30斤磷酸二铵,磷的含量相当于100斤复合肥磷的含量。 ①垧保苗7万株,垧施磷酸二铵垧施225—262.5公斤,折合每小亩施磷酸二铵15—17.5

玉米科学施肥

科学施肥,科学知识 1.玉米营养特性各地研究表明,每生产100kg玉米籽粒,春玉米氮、磷、钾吸收比例为1:0.3:1.5左右,需吸收氮(N)3.5~4.0kg、磷(P205)1.2~1.4kg、钾(K20)5~6kg;夏玉米需吸收氮(N)2.5—2.7kg、磷(P205)1.1~1.4kg、钾(K20)3.7~4.2kg,氮、磷、钾吸收比例为1:0.5:1.5左右。玉米不同生育期对养分吸收不同,春玉米与夏玉米相比,夏玉米对氮、磷的吸收更集中,吸收峰值也早。一般春玉米苗期(拔节前)吸氮仅占总量的2.2%,中期(拔节至抽穗开花)占51.2%,后期(抽穗后)占46.6%。而夏玉米苗期吸氮占9.7%,中期占78.4%,后期占11.9%。春玉米吸磷,苗期占总吸收量的1.1%,中期占63.9%,后期占35.0%;夏玉米苗期吸收磷占10.5%,中期占80%,后期占9.5%。玉米对钾的吸收,春夏玉米均在拔节后迅速增加,且在开花期达到峰值,吸收速率大,容易导致供钾不足,出现缺钾症状。 2.施肥技术根据玉米生育期的营养吸收规律,玉米的施肥原则是:施足基肥,轻施苗肥,重施拔节肥和苞肥,巧施粒肥。 (1)基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一般每667 m2施3000k8左右的有机肥。缺磷土壤每667 m2施过磷酸钙30~40ks左右,缺钾土壤每667m2施氯化钾5~10kz。一般基肥中迟效性肥料约占基肥总用量的80%左右,速效性肥料占20%左右为宜。基肥可全层深施,肥料用量少时,可采用沟施或穴施方法。问作或混作玉米

应重视用种肥,—般用有机肥料,配合适量氮、磷化肥,采用条 施或穴施方法进行。 (2)追肥:每667m2施肥量低于20kg标准氮肥时,宜在拔节中期一次追肥,秆穗齐攻。一般早熟品种播后30d左右,即“喇 叭口期”,追肥为好。中熟品种播后25d左右,追肥为好。晚熟 品种播后35~40d,追肥为好。每667 m2施用量超过20kg标准 氮肥的,以分次追肥为好。重点放在攻秆和攻穗肥,辅之以提苗, 攻籽肥。各地试验结果,采用二次追肥,一般以前重后轻,即攻秆肥占60%~70%,攻穗肥占30%一40%为好,高肥力田块或 施了底肥、种肥、提苗肥的,则以前轻后重为佳。对于一些缺锌、 铁、硼等微量元素土壤,在拔节、孕穗期喷施0.3%的硫酸锌或0.2%硼砂溶液均有显著的增产效果。 玉米施肥技术附施肥量 玉米对养分的吸收量每生产100kg玉米籽粒所吸收的养分量,受土壤、气候(雨量、温度、光照)品种、产量等因素的影响。随着产量的增加有所减少,但氮素例外。实验表明,玉米吸收N、P、K 的比例(N:P2O5:K2O)平均为1:0.48:0.79。 玉米的需肥生理特性 玉米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从土壤中不断地吸收各种养分,合成供给自身生长发育的有机物质。在整个生育期中,玉米吸收最多的养分元素有N、P、K、S、Ca、Mg。在玉米的一生中吸收的养分以N 最多,K次之,P较少。由于土壤中大部分元素可以满足玉米生长的需要,因而在生产上施肥主要是施N、P和K三种肥料。

夏玉米生产过程中所需的营养与施肥要求

夏玉米生产过程中所需的营养与施肥要求 一、玉米的施肥要求 玉米对N、P、K 元素需求量最多,所以,N、P、K 是施肥关键,还需少量的锌、钼、铜等微量元素。玉米带走的养分数量会因地力、产量及其它栽培措施不同而不同,但是?总体趋势是:产量越高,需肥量越大。 根据试验统计每生产100 公斤玉米籽实,需氮 2.5 公斤,需磷1公斤,需钾2.1公斤;N P、K之间的比例是1.25 : 0.5 : 1.05,即吸收量N>P>K即亩产500公斤玉米,亩需尿素33公斤左右,过磷酸钙31 公斤,氯化钾10.85 公斤。 二、不同生育期养分的积累进程玉米对各种营养的吸收曲线基本上与干物质的积累曲线是一致的。若苗期养分吸收的少,则拔节后显著增多,乳熟期后又趋近于缓慢。据科学试验总结,苗期植株干重中养分含量最高,随着生育期的向后发展,干物质中的养分含量逐渐下降。从总趋势来看,K的吸收速度最快,其次是N,最后是P。吸收量具有两头少,中间多的特点,尤其以拔节期到乳熟期的吸收量最多。施肥可以增产,但是增产的原因不是直接增加植株器官中的养分含量,而是通过增强光合作用,增加干物质积累而达到间接增产的目的。例如施N不但能增大叶面积,而且能提高叶绿素含量,因而能提高光合效率,促进增产。 三、平衡施肥为了达到高产目的,增施基肥可培肥地力,改良土壤

结构,在玉米的整个生育期间源源不断地供给养分,以保证玉米的正常生长发育。基肥积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化学肥料为辅。玉米需要满足 N、P、K 三种肥料的均衡使用。施肥时必须是全量供应三大元素,任何 单独施用某种元素,都不能达到理想的生产目的,同时大量度表明,在 玉米专用肥中适量增加锌、钼、铜等微量元素不但能增产,而且提高玉 米生产过程中抵抗病害的能力。 大量的N、P、K 互作试验结果表明:玉米对氮素的吸收是比较平 稳的,到抽雄吐丝达到高峰,灌浆成熟阶段吸收速度减慢,整个生育期 都吸收氮肥;玉米全生育期都在吸收磷肥,也是在生长发育最旺盛的 抽雄吐丝期达到高峰,后期吸磷下降,但仍占1/3 左右;玉米对钾的吸收,以拔节至孕穗期最多,开花期达到最高,以后停止吸收钾;单施N 肥倒伏严重,增加P肥施用量也会增加倒伏,但是K 肥有明显的抗倒伏作用。 四、玉米专用肥玉米控释肥由于采用高科技包膜技术,养分释放的高峰期基本上与玉米吸收养分的高峰期相吻合,氮的利用率提高了一倍,而且肥效期延长了,苗期不浪费后期不脱肥。所以,玉米上使用控释肥可以一次施肥,不再追肥。玉米控释肥的优点是:(1) 一次施肥,省工省力;(2)减少施肥量20%,省肥;(3)玉米苗期 不旺长,后期不脱肥;(4)抗倒伏、不?d 顶,产量高。大 量的试验证明一般每亩可施用土杂肥和厩肥 1 500 —3 000千克 作基肥。配合每亩(666.67平方米)施用35?D40公斤玉米专用控释 肥,就可以达到比较高的产量。不同肥料及不同施肥方法对比试验见

2020年夏玉米科学施肥指导意见

2020年夏玉米科学施肥指导意见 一、施肥原则 1、依据土壤养分状况适当调减氮肥用量,高效施用钾肥。 2、建议氮肥分期施用,适当增加氮肥追肥比例。鼓励施用缓控释肥等新型肥料。 3、注意锌等微量元素的配合施用。 4、提倡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 5、肥料施用应与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相结合。 二、基追结合施肥方案 1、山前平原区 推荐配方: 24-6-10(N-P2O5-K2O)或相近配方。 施肥建议:产量水平450-550kg/亩,推荐基肥施用配方肥25-30kg/亩,中期追施尿素13-15kg/亩;产量水平550-650kg/亩,推荐基肥施用配方肥30-35kg/亩,中期追施尿素16-18kg/亩;产量水平大于650kg/亩,推荐基肥施用配方肥35-40kg/亩,中期追尿素20kg/亩。高产区建议亩增施1-2kg硫酸锌。 2、东部低平原区 推荐配方:24-8-8(N-P2O5-K2O)或相近配方 施肥建议:产量水平小于450kg/亩,推荐基肥施用配方肥20-25 kg /亩,中期追施尿素10-14 kg /亩;产量水平450-550 kg /亩,推荐基肥施用配方肥25-30 kg /亩,中期追施尿素14-18 kg /亩;产量水平550-650 kg /亩,推荐基肥施用配方肥30-35 kg /亩,中期追施尿素18-22 kg /亩;产量水平大于650 kg /亩,推荐基肥施用配方肥35-40 kg /亩,中期追尿素22-25 kg /亩。高产区建议亩增施1-2 kg硫酸锌。 三、一次性施肥方案 1、山前平原区 推荐配方:28-7-10(N-P2O5-K2O)或相近配方。 施肥建议:一次性基施,建议选择含有缓控释氮素的配方肥。产量水平450-550 kg /亩,推荐配方肥施用量35-40 kg /亩;产量水平550-650 kg /亩,推荐配方肥施用量40-48 kg /亩;产量水平大于650 kg /亩,推荐配方肥施用量48-55 kg /亩。高产区建议亩增施1-2 kg

专用肥

――胡有桃,余国槐,掺混大豆专用肥的肥料效应及其施用技术探讨,浙江农业科学,1994(3):131-133 大豆的配方施肥是根据大豆需肥特点,土壤的供肥能力,提出氮肥、磷肥、钾肥的经济用量和配比,做到有效地供应大豆高产所需要的多种营养元素。由于褐煤富含腐殖酸,将其与化肥混合,对氮、磷、钾及某些微量元素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可以提高化肥利用率;对作物具有刺激作用,可促进种子萌发,提高出苗率,促进根系生长,提高根系吸收养分和水分的能力;且有改良土壤的作用〔1〕。利用当地褐煤资源丰富,品质好的条件,研制褐煤与氮、磷、钾微肥按合理比例混合制成的大豆专用混合肥料,是对传统大豆施肥方法的改革,使大豆施肥更科学。本试验旨在通过建立大豆产量与大豆专用混合肥料中主要成分氮、磷、钾、褐煤之间的数学模型,研究大豆产量与专用肥中氮肥、磷肥、钾肥、褐煤的用量及配比关系,探讨获得大豆高产所需要主要成分的最佳用量及合理配比,确定不同产量范围大豆所需混合肥料中主要成分的最佳用量及最高产量施肥量和配比,为生产大豆专用混合肥料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和方法 试验于1995-1996年在内蒙古农牧学院教学农场进行。耕层土壤主要农化性状为:有机质24 8g/kg,全氮1 37g/kg,速效磷(P2O5)39mg/kg,速效钾(K+)91mg/kg。供试氮肥为尿素,磷肥为重过磷酸钙,钾肥为硝酸钾,褐煤取自内蒙古武川县(腐殖酸含量47%)。四种原料粉碎后分别按设计量充分混合均匀制成16种混合肥料。大豆品种为862 2。 ――魏景云,索全义,林栋,大豆产量与大豆专用肥中主要 成分配比关系,华北农学报1998,13(4):61~65 大豆多元专用肥是莆田市农科所根据我市大豆产区各类土壤的养分状况和大豆营养特点,科学配比氮磷钾(N∶P2O5∶K2O=10∶8∶12),相应并适量加入大豆生长需要而土壤中比较缺乏的中微量元素钙、镁、硫、锌、硼、钼等配制而成。1994年进行小区试验,1995年进行大面积示范,经市科委组织多点验收,均取得较好的增产增收效果。至2000年全市已累计推广5000多hm2。现将试验、示范结果报告如下。 3.1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施用大豆多元专用肥的比习惯施肥的增产20.7%~23.8%,肥料成本降低26.7%,增收86.69~9 4.06元/667m2,与施用等N量的进口复合肥相比也有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 3.2大豆多元专用肥是以土壤肥力分析为依据,结合大豆的需肥特性,科学配比大、中、微量元素,使作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得到平衡供应,进而协调大豆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充分发挥大豆的产量潜力和土壤的肥力潜力。 3.3使用测土配方的大豆多元专用肥,可以减少盲目施肥的负效应及元素的拮抗作用,提高肥料的利用率。而且使用颗粒状的高浓度的专用肥,减少了与土壤的接触面,使养分损失少。3.4目前多数农民使用的进口复合肥(15∶15∶15或16∶16∶16)的氮、磷、钾比例欠合理,而传统的习惯施肥也普遍造成磷、钾资源的无谓浪费,多元专用肥则弥补了这两者的缺陷,

玉米施肥技术

玉米施肥技术 一、玉米的需肥特点 玉米是高产作物,植株高大,吸收养分多,施肥增产效果极为显著。据试验分析,亩产100公斤籽粒,需要吸收纯氮2.2―2.8公斤,五氧化二磷0.7―0.9公斤,氧化钾1.5―2.3公斤。玉米不同生育阶段对养分的需求数量、比例有很大不同,从三叶期到拔节期,随着幼苗的生长消耗养分的数量逐渐增加,这个生育期吸收营养物质虽然少,但必须满足要求才能获得壮苗。拔节到抽雄期是玉米果穗形成阶段,也是需要养分最多的时期,此期吸收的氮占整个生育期的三分之一,磷占二分之一,钾占三分之二。此期如营养充足,能促使玉米植株高大,茎秆粗壮,穗大粒多。抽穗到开花期,植株的生长基本结束,所消耗的氮占整个生育期的五分之一,磷占五分之一,钾占三分之一。灌浆开始后,玉米的需肥量又迅速增加,以形成籽粒中的蛋白质、淀粉和脂肪,一直到成熟为止。这一时期吸收的氮占整个生育期的二分之一,磷占三分之一。 二、氮、磷、钾营养不足或过剩对玉米生长及产量有哪些影响 氮素对玉米的生长和产量有很大的影响。生长初期氮肥不足时植株生长缓慢,呈黄绿色;旺盛生长期氮肥不足时呈淡绿色,然后变成黄色,同时下部叶片干枯,由叶尖开始逐渐达到中脉,最后全部干枯。但是氮肥过量也会影响正常生长。播种时施入过量的可溶性氮肥,一

旦遇到干旱,就会伤害种子,影响发芽,出苗慢而不整齐,降低出苗率。后期氮素营养过多时,生育延迟,营养生长繁茂,子实产量下降。同时由于氮素多,促进了蛋白质的合成,大量消耗碳水化合物,因此组织分化不良,表皮发育不完全,易倒伏。 玉米有两个时期最容易缺磷。一是幼苗期,玉米从发芽到三叶期前,幼苗所需的磷是由种子供给的,当种子内的磷消耗完后,便开始吸收土壤或肥料中的磷。但因幼苗根系短小,吸收能力弱,如此期磷素不足下部叶片便出现暗绿色,此后从边缘开始出现紫红色。极度缺磷时,叶片边缘从叶尖开始变成褐色,此后生长更加缓慢。二是开花期,开花时期植株内部的磷开始从叶片和茎秆向子粒中转移,此时如果缺磷,雌蕊花丝延迟抽出,受精不完全,往往长成籽实行列歪曲的畸形果穗。但磷肥也不宜过多,施磷过多玉米加速生长,果穗形成过程很快结束,穗粒数减少,产量不高。 玉米幼苗期缺钾生长缓慢,茎秆矮小,嫩叶呈黄色或褐色。严重缺钾时,叶缘或顶端成火烧状。较老的植株缺钾时叶脉变黄,节间缩短,根系发育弱,易倒伏。植株缺钾时,果穗顶部缺粒,子粒小,产量低,而钾肥过多对玉米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并没有明显的影响。 三、玉米施肥原则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一、选地、选种、整地 (一)选地、整地: 选择排灌方便、土壤蔬松、肥沃的旱田或旱地,播种时将田犁耙平整,碎土,按畦面80~90公分起厢,畦高20公分,开好排水沟。 (二)选种、开行(穴): 选择抗性好、产量高的品种,如迪卡007、正大999、桂单30。在我县可在三月初左右播种,一般要在播种前开好行(穴),行距一般为65-70公分,深约15公分,株距约28-30公分,开行要求尽量平直,深浅一致。 (三)播种: 1、施足基肥: 一般以沤熟的农家为主,可以直接施在播种行沟里,每亩施1000公斤干粪,尿素20公斤,氯化钾15公斤,磷肥30公斤。磷肥提前一个月左右与农家肥混合沤熟,尿素和氯化钾混合后再与农家肥使用,没有农家肥或农家肥较少的可以施复合肥30公斤左右。 2、下种: 种植密度约为3200-3500株/亩,肥水条件好的可种植密些。种子点播在肥旁边,不能直接接触种肥,且每穴播2颗种子较合适,这样可以保证够苗。同时,大多的玉米种子已用进口的种衣剂包衣,播种时要尽量避免手直接接触种子,可以戴胶手套或塑料袋等,播种完毕要及时洗手,以防药物中毒。 3、盖土: 用碎土覆盖3--5厘米厚,不要太厚或太薄,且要均匀,否则就会造成出苗不整齐。 4、喷施除草剂: 盖上后24小时内要及时喷施除草剂,防止杂草过多,影响玉米的生长。常用的比较经济有效的除草剂有禾耐斯或乙草胺等。有条件的盖上地膜。 二、出苗--拔节期的田问管理 玉米出苗到第三张叶后,种子内养分已经耗尽,玉米由自养生活转向异养生活。这时候是以生根、分化茎叶为主的营养生长阶段,其生育特点是:根系发育较快,但地上部茎,叶量的增长比较缓慢。为此,田间的管理目标是;促进根系发育、多长根,扎深根,培育壮苗,达到苗足、苗齐,苗壮的要求,为玉米丰产打好基础。(一)间苗、定苗: 出苗3-5张叶后要及时间苗、定苗。去掉弱苗、病苗,每穴留一苗,遇到缺株的可留两株,苗要留足、留匀、留壮。 (二)中耕小培土: 定苗后亩施尿素4公斤,氯化钾5公斤,混合施用。用锄头轻锄玉米幼苗周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