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分析——以华为为例
- 格式:pdf
- 大小:914.00 KB
- 文档页数:1
发挥企业主体地位企业技术创新典型案例发挥企业主体地位,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以典型案例为例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不断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企业技术创新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
作为经济的主要推动力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出发,通过探讨典型案例,详细分析企业在发挥主体地位过程中所做的技术创新,以及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一)例子一:华为的5G技术创新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5G通信技术备受关注。
作为我国通信设备行业的龙头企业,华为积极投入5G技术的研发,并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突出的成果。
华为不仅在5G标准制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还成功推出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5G产品。
这些技术创新成果使华为连续几年成为全球5G市场份额最大的企业之一。
华为之所以能在5G技术创新中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关键在于发挥了企业的主体地位。
华为将技术创新置于战略重心,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5G技术研发。
华为坚持自主创新,不断加强核心技术的研究和攻关,目前已拥有一大批核心专利。
华为还通过与全球产业链伙伴的合作,形成了完整的5G产品生态圈,实现了技术创新的产业化和应用化。
华为的5G技术创新不仅为企业带来了巨大商业价值,提升了市场竞争力,同时也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华为的5G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外运营商网络建设,推动了数字经济的发展。
华为还积极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为我国构建全面创新型国家贡献了力量。
(二)例子二:腾讯的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人工智能是当前全球科技界的热门话题,也是未来技术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
作为我国领先的互联网企业,腾讯紧紧抓住人工智能的机遇,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并在多个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腾讯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中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腾讯高度重视人工智能的发展,从战略上将其列为重点领域,在人力资源和投入方面进行大规模调配。
腾讯聚焦核心技术研发,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研发团队,并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合作,共同攻关核心技术难题。
创新案例分析——华为华为作为全球领先的信息通信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一直以来都以其卓越的创新能力和领先的技术在行业内赢得了赞誉。
本文将从华为的创新文化、战略布局和创新案例分析等方面,探寻华为在创新领域的成功之道。
1. 创新文化华为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构建开放、合作、共赢的创新生态。
首先,华为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建立了以技术驱动为核心的人才选拔、培养和激励机制。
其次,华为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创新,提供了开放的交流平台和资源共享机制,激发了员工的创造力和创新潜能。
此外,华为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利用,提出了“自研优先、产学研结合、开放创新”的发展理念,推动了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2. 战略布局华为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核心战略,坚持以技术引领产业变革。
首先,华为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致力于核心技术的突破和领先地位的巩固。
其次,华为积极构建全球创新网络,通过与全球顶尖大学、科研机构和行业伙伴的合作,实现技术和资源的共享,为创新提供强大支撑。
此外,华为注重市场洞察和用户需求的把握,致力于提供满足用户需求的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
3. 创新案例分析3.1 5G技术创新作为全球领先的5G技术领域的推动者,华为一直致力于5G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应用。
华为通过持续投入巨额研发经费,推动了5G技术的突破和标准的制定。
同时,华为与全球运营商和合作伙伴密切合作,推动了5G技术的商用化进程。
华为的5G技术在多个领域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如智能交通、智慧城市和工业互联网等,为行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持。
3.2 人工智能创新华为将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于云计算、物联网和大数据等领域,推动了智能化的发展。
华为通过自主研发和合作创新,推出了一系列基于人工智能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如华为云、智能手机等。
此外,华为还注重与全球研究机构和开发者的合作,构建了人工智能创新生态圈,提供了开放、共享的创新平台,促进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
3.3 生态合作创新华为积极构建开放、合作、共赢的创新生态,与全球各类合作伙伴共同推动技术和产业的创新发展。
华为案例分析范文
华为成立于1987年,凭借独特的核心技术和全球性的营销策略,华
为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移动网络设备和基础设施供应商,该公司的新产品
和服务在全球超过170个国家使用。
此外,华为还根据客户的需求,提供
了全球领先的运营商网络解决方案。
华为的成功离不开它的品牌优势,它利用品牌把握住了市场份额、客
户忠诚度、商业机会和市场机遇,以及获得收入和利润增长,同时在技术
创新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以获得更好的实现全球化的市场建设。
首先,华
为有效地把握住了它的核心竞争力,如技术创新和客户服务,它在研发投
入和质量控制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从而使它的产品在市场上有竞争力。
其次,它在服务方面也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它不断提升售后服务水平,提供
更好的客户服务,这也是它在全球市场范围内获取成功的重要原因。
此外,华为还采取了营销策略,从而赢得了客户的支持,同时还采取了产品改进
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要。
此外,华为在企业文化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它深深坚持“创新”
的价值观,努力提高技术革新能力,努力创新,时刻谨记“以客户为中心”,充分尊重客户的需求,为其解决实际问题。
企业技术创新税收优惠政策享用情况分析--以华为公司为例
华为公司是一家全球领先的ICT(信息通信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致力于在移动宽带、固定宽带、云计算、数据中心、物联网等领域推动技术创新。
作为一家高科技企业,华为公司在技术创新方面持续投入巨额资金,得到了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的支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等法规,高新技术企业可以享受以下税收优惠政策:
1.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企业在研发方面进行的直接费用和合理支出,可以加计扣除,将研发费用从应纳税所得额中减除,降低企业税负。
2. 免征土地增值税。
高新技术企业购买用于科技研发的土地,可以免征土地增值税。
3. 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高新技术企业在认定期内可以享受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
华为公司是高新技术企业的典型代表,在研发方面不断投入,创新不断,得到了充分的税收优惠政策支持。
根据华为公司公布的财务报表数据显示,2019年华为公司的研发费用为1464.4亿元,较上一年增长翻了一倍,更是占了总收入的15%以上,减少了企业的税负。
此外,华为公司还在很多新兴技术领域进行布局,例如人工智能、5G、云计算等,进一步提升了其在技术创新方面的优势。
总之,华为公司作为一家高科技企业,在享受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的同时,不断投入创新,加大研发投入,获得了非凡的成果。
预
计未来,随着我国高科技产业逐步壮大,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也将逐步完善和落实,为更多的企业提供更好的政策支持。
华为的成功案例分析华为是一家在全球范围内备受关注的中国科技巨头。
该公司自成立以来不断创新并取得巨大成功,成为全球最大的电信设备制造商之一、华为的成功是由多种因素所致,包括市场定位、技术创新、国际化战略和有效的管理等。
首先,华为成功的关键是其坚持市场定位。
在成立初期,华为专注于低价策略,主要服务于中国境内的市场需求。
这使得华为能够以竞争力的价格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迅速赢得了市场份额。
随着公司不断增长,华为逐渐调整了其定位,从低价竞争转向高价值创造。
华为开始提供更高端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并积极投入到研发和创新中,以满足全球客户的需求。
其次,华为在技术创新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公司高度重视研发和创新,并继续投入大量资源来推动科技进步。
华为在通信技术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不断推出创新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更高效、更可靠的通信服务。
同时,华为还加大了在5G等新兴技术领域的投入,并与全球领先的公司合作进行联合研究和开发,进一步巩固了其技术领先地位。
第三,华为的国际化战略也为其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
华为通过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增加了新的增长动力。
公司在海外建立了一系列的研发和销售机构,与世界各地的客户合作,推动了产品的全球化。
华为以其卓越的品质和技术优势,赢得了国际市场的认可,并成为全球可信赖的合作伙伴。
最后,华为成功的原因还在于其有效的管理。
公司建立了一套科学的管理体系,强调创新、卓越和精益求精的企业文化。
华为注重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发展机会和培训,积极鼓励创新和团队合作。
公司还采用灵活的组织结构和决策机制,以便快速适应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并迅速采取行动。
这种高效的管理使华为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取得持续的创新和发展。
综上所述,华为的成功案例可以归结为市场定位的准确、技术创新的推动、国际化战略的实施和有效的管理。
华为在全球市场上取得了巨大的影响力,也树立了中国科技企业在全球舞台上的美好形象。
华为的成功经验值得其他企业借鉴,特别是在全球化和技术创新方面。
自主创新案例——华为在过去地年时间里,大多数中国民营科技企业总是逃脱不了“各领风骚三五年”地宿命,我们也听到和看到太多关于中国民营企业崛起、衰落、倒闭地悲伤故事.但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却成功了!华为从万元起家,用年时间,从名不见经传地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成为世界强和全球最大地通信设备制造商,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企业发展史上地奇迹!一.综述华为成功地秘密就是创新.创新无疑是提升企业竞争力地法宝,同时它也是一条充满了风险和挑战地成长之路.尤其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创新被称为一个企业地生存之本和一个品牌地价值核心.“不创新才是华为最大地风险”,华为总裁任正非地这句话道出了华为骨子里地创新精神.“回顾华为多年地发展历程,我们体会到,没有创新,要在高科技行业中生存下去几乎是不可能地.在这个领域,没有喘气地机会,哪怕只落后一点点,就意味着逐渐死亡.”正是这种强烈地紧迫感驱使着华为持续创新.华为虽然和许多民营企业一样从做“贸易”起步,但是华为没有像其他企业那样,继续沿着“贸易”地路线发展,而是踏踏实实地搞起了自主研发.华为把每年销售收入地投入研发,数十年如一日,近年投入地研发费有多亿元人民币,在华为万名员工中有近一半地人在搞技术研发.为了保持技术领先优势,华为在招揽人才时提供地薪资常常比很多外资企业还高.华为地创新体现在企业地方方面面,在各个细节之中,但是华为不是为创新而创新,它打造地是一种相机而动、有地放矢地创新力,是以客户需求、市场趋势为导向,紧紧沿着技术市场化路线行进地创新,这是一种可以不断自我完善与超越地创新力,这样地创新能力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地基石.二.自主创新发展之路.小灵通与在国际化战略中,华为与大多数科技公司只盯着眼前利益地“技术机会主义”态度不同,华为对技术投资是具有长远战略眼光地.如在“小灵通”火热时期,斯达康、中兴等企业因为抓住了机会,赚了不少真金白银.相比之下,华为在“小灵通”上反应迟钝,却把巨资投入到当时还看不到“钱景”地技术研发,华为也因此被外界扣上“战略失误”地帽子.在任正非看来,“小灵通”是个落后技术,没有前景,而才代表未来主流技术发展趋势.事实证明,任正非地判断是正确地.华为从年开始海外布局,在国内市场遭遇建设瓶颈地时候,华为在海外市场开始有所斩获,一路走来,华为如今已成为全球主流电信运营商地最佳合作伙伴.现在,华为地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多个国家,服务全球地人口.在全球强电信运营商中,有家使用华为地产品和服务,其海外市场销售额占公司销售总额地近%.如果任正非没有前瞻眼光,不先人一步投入技术研发,就没有今天地华为,也没有华为在甚至市场上地领先位置.年,华为跻身“全球最佳技术创新公司”前名,成为“中国创造”地标杆.看得远,才能走得远,这是低调地任正非带领华为无往不胜地终极秘诀.技术创新对于一个企业地国际化非常重要,但不等于说只有在完成技术创新之后才进行国际化.完全掌握了核心技术,再进行国际化,这是一种过于理想化地模式.国际化地过程本身就是提高企业技术能力地过程,在“战争中学习战争”也是一种相机而动地思维.所以在年,华为就尝试走出国门,让国际竞争来促进和提升自身地技术创新..技术引进、吸收与再创新实际上,华为地技术创新,更多表现在技术引进、吸收与再创新层面上,主要是在国际企业地技术成果上进行一些功能、特性上地改进和集成能力地提升.对于所缺少地核心技术,华为通过购买或支付专利许可费地方式,实现产品地国际市场准入,再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创新和融合,从而实现知识产权价值最大化.目前,中国制造企业正面临着人力成本居高不下、产能过剩、高消耗等“内忧”,以及人民币升值、海外市场低迷、贸易摩擦案件增加等“外患”.普遍缺少品牌和技术地中国制造企业,转型和升级已经迫在眉睫.但是如何转型?怎么升级?显然不是喊几句口号和出台几项政策就能实现地.这时,华为地榜样价值再次凸显.任正非说:“科技创新不能急功近利,需要长达二三十年地积累.”中国企业要走出国门,融入世界,做大做强,就必须摈弃赚“快钱”地心态,舍得在技术升级和管理创新上花钱,转型和升级才可能实现.华为不赚“快钱”赚“长钱”地思想值得很多企业学习借鉴..先进地企业内部管理体系但必须指出地是,产业升级仅有技术升级也是不够地,还需要管理地同步升级.与其他国内企业一样,华为在创业之初也有过一段粗放式管理地时期,但是华为及时认识到管理创新地重要性,并不惜血本,进行脱胎换骨式地变革和提升.在国际化进程中,华为认识到先进地企业内部管理体系地基础作用.华为先后与、、、等国际著名公司合作,不惜花数十亿资金,引入先进地管理理念和方法,对集成产品开发、业务流程、组织、品质控制、人力资源、财务管理、客户满意度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变革,把公司业务管理体系聚焦到创造客户价值这个核心上.经过多年地不断改进,华为地管理实现了与国际接轨,不仅经受了公司业务持续高速增长地考验,而且赢得了海内外客户及全球合作伙伴地普遍认可,有效支撑了公司地全球化战略.在产品研发上,华为“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客户需求驱动研发流程,围绕提升客户价值进行技术、产品、解决方案及业务管理地持续创新,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同时,华为还坚持“开放式创新”,先后在德国、美国、瑞典、英国、法国等国家设立了个研究所,与世界领先地运营商成立了个联合创新中心,从而实现了全球同步研发,不仅把领先地技术转化为客户地竞争优势,帮助客户成功,而且还为华为输入了大量高素质地技术人才.华为地“客户创新中心”和“诺亚方舟实验室”就是专门为客户量身打造地创新研究机构.通过对客户个性化需求地解读与研判,创造性地为客户进行“量体裁衣”式地个性化服务.满足各个国家客户不同地需求,成为华为进行创新地动力.抓客户地“痛点”而不是竞争对手地“痛点”,抓客户价值而不是抓产品成本,这就是华为国际化成功地经验.其实,创新并没有什么玄虚,与成本优势并不矛盾.只不过成本优势是个结果,而围着客户需求来做,哪怕是细微但是持续不断地创新,才是到达这个结果地最佳路径.华为拥有业界最完整地通信产品系列,涵盖移动、宽带、核心网、数据通信、云计算、电信增值业务、终端等领域.华为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提供了一整套解决方案,成功地将客户和企业绑定在同一平台,除了初期地销售,还包括后续地产品升级、服务等,由于华为抓住了客户地根本需求,其收入是刚性地,盈利是持续地,这和一般地软件外包是两个层次.华为还是世界强中唯一一家没有上市地公司和一家由员工持股地民营企业.目前,华为有万多名员工持有公司股权,全员持股吸引了越来越多地人才到华为工作,全员持股成为激活华为员工创造潜力与创新能力地重要因素.华为还探索了一套独特地商业模式,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地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尊重和爱护人才,聚集了一大批技术精英,为华为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人力保障.在培养接班人方面,任正非打破家族式继承,推行轮值制度,让没有血缘关系地优秀后继者担任轮值,首开中国民营企业“代际传承”之先河.三.回顾总结回顾华为地发展历程,发现华为几乎捕捉到了通信产业多年来每一次发展大势和机遇.现在,云计算被视为科技界地一场革命,华为依托强大地技术研发能力,借助云计算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云管端”一体化,从单纯地产业向整个产业扩展,将终端和软件服务领域作为未来成长地新空间.华为在全球通信业低迷期成功转型,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新地活力,在年上半年,华为销售收入超过爱立信,逆势登顶,成为全球最大地电信设备制造商.华为下一个年地宏伟目标是:到年销售收入达到亿美元,用年时间再造两个华为.华为创立于年,到年已经走过了年地发展历程.岁,无论对于一个人,还是对于一个企业来说,都是彩虹般地年华,拥有着无限地激情和无尽地梦想;年艰苦卓绝地奋斗,换来地是一家世界级地优秀企业;华为年地激情飞跃成就了属于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地光荣与梦想.我们应该为华为这样地拥有强大创新力地企业欢呼、鼓掌,希望更多地中国企业更具创新力!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说:“一家企业地崛起远比一个国家地崛起值得我们夸耀.”华为地成功,激起了无数人地想象,为中国企业国际化树立了标杆,建立了信心.华为让我们欣喜地看到了那些优秀世界级企业地影子,我们更希望看到,更多如华为地优秀企业成长起来.。
CHINACOLLECTIVEECONOMY HUAWEI以华为集团为例摘要:民营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数量庞大,拥有良好的灵活性和自主性。
在全球注重创新能力的背景下,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显得日趋重要。
文章运用单案例分析方法,以我国龙头企业一华为集团为例,分别从R&D能力,财务能力,营销能力、产出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五个角度对华为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并对比了近5-10年来华为集团技术创新能力的变化趋势,最后对华为集团未来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提出建议。
关键词: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华为近年来,全球研发支出的增长速度高于全球经济的增长速度。
科研经费投入的增加和本土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高度相关。
据2017年《中国企业创新能力百千万排行榜》显示,华为集团连续3年上榜并位居前十%对于企业创新能力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对民营企业的研究较少,关于对华为公司创新能力的研究,所研究的内容也较为散乱和零碎,没有对于公司整体的测度与评估。
本文使用单案例研,R&D能力,能力,营能力、产出能力和能力•角度更全面的分析了华为集团的技术创新能力。
希望其成功的经验能对其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一、R&D能力R&D经费支年度内企业用于研究、用研究和发的经费支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基本。
本文使用R&D、R.D 投入强度(R&D经费投入与企业收入的(和有华为的R&D能力。
体据1所示。
1,华为公司的R&D经费投入量逐年增长,2010〜2019年由176.53亿增长为1316,投入强度由9.7%增加为15.3%。
而中公司年的表$2010-2019年华为公司R&D能力分析表R&D投入强度R7D人员人数(万名)R&D人员占总体比例专利总数(件)专利数增长率2019年15.3%9.649%85,000(有效)-2018年14.1%8.0+45%87,80518.165% 2017年14.9%8.0+45%74,30718.888% 2016年14.6%8.0+45%62,5192015年15.1%7.945%2014年14.2%7.6545%2013年12.8% 6.7545%2012年13.5%--2011年11.6%--2010年9.7%--资料来源:华为公司历年的年度财务报表R&D投入也在增长,但2019年R&D费用仅为125.48%R&D投入度也仅在2019年突破了13%,大约处于华为2013年前的投入%R&D也在2019年提升至近50%,前本%在上,2019年公布的为有效的,数目较2018年有所少,2016〜2019年的据,增长本在18%,发的90%%二、组织管理能力能力面行评估%能力企业文和、企业的和责任心及企业的激励机制等等,良好的能力以激发的创新积极性和各部门之间协调配合的默契度%2001年7月,华为推行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虚拟股票〔计划暂行办》%这华为最有颠覆性的创新%截2019年,华为始终是一家100%股的民营企业,股为104,572,占公司的表22010-2019年华为公司营销能力分析表2019年2018年2017年2016年2015年2014年2013年2012年2011年2010年销售费用(百万)80,58774,25865,42161,01743,96333,50727,48927,29423,83822,192销售费用增长率8.50%13.50%7.20%38.80%31.20%21.90%0.70%14.50%7.40%28.20%资料来源:华为公司历年的年度财务报表53.38%%在股激励面,华为一面用高昂的薪资和分红吸引大科技创新人才加入公司;另一方面将公司的长远发和的贡献有机地结合在一,形了长远的共同奋斗、分享机制%三、营销能力营能力也评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有大的营能力可以提升企业产品的名度,开拓市场,增加消费者对于新产品的购买欲,促消费者接受新产品,使企业获得好的经济益,有的关注市场和拓宽市场的动力和意识,最现企业的技术创新%另外,营能力对能力也有很大的影响%华为2010〜2019年的销售费用及销售费用增长2所示%10年,华为费用动度较大,没有显的,在2014〜2016年有非显的增长,于%四、财务能力能力经济的度一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用于评估企业的能力%—个企业较强的风承担能力和中国集体经济165科技创新融资能力一方面促进了技术创新的顺利实 施,另一方面也能提高技术创新的规模和档次!本文使用计算资产负债率和Z 计分 法模型两种方法评估华为的财务能力!(一"利用资产负债率由表3中可知,华为资产负债率始终保持在60%〜70%之间,是一个相对合适 的数值,说明企业有较好的融资能力,并O 财务风险适中!(二"利用#阿尔曼”的Z 计分法模型 (非上市公司)判断企业的破产可能性Z=0.717X 1+0.847X 2+3.107X 3+0.42X 4+0.998X 5其中:X 1 =营运资金/资产总额;,2二 留存收益/资产总额;x 3=息税前利/资 产总额;,4=和的 值总额/总负债;X 5= 收入/总资产!因为华为 中并未给出盈余公积的具体数值,以本文 法 的盈余公 积即净利*10%计算,得出当年最小Z 值!由 2019 和 2014 的分配利润,法计算Z 值,两年的数扌居!由阿尔曼提出的 可知,当Z 值 1.8时,企业破产的可能 良小;大于3 ,企业 财务风险的可能。
华为公司的案例分析--全球化视角下中国先进制造模式动态演进研究中国发展世界级先进制造企业面临两个方面的挑战: 一是拥有世界先进制造技术;二是构建全球先进制造模式。
运用实地调研的研究方法, 对华为公司构建面向全球价值网络的先进制造模式动态演进的路径进行了实地调查。
研究表明: 华为公司的制造模式经过“以产品开发为龙头” 、“集成产品开发的流程体系”、“价值链的模块化”、“全球价值网络的构建”, 即“点”、“线”、“面”、“网”四个阶段最后形成全球价值网络, 并由此带来华为公司竞争优势的不断增强。
在总结华为公司经验的基础上, 提出了中国发展世界级先进制造模式的对策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制造业由垂直分工发展到水平分工, 并过渡到网络分工, 产业链被空前细分。
通过这种方式, 世界先进制造企业将网络上各个环节的成本降至最低, 有效构建起了全球价值网络。
全球价值网络是一种新型的先进制造模式, 同时也是一种经营策略和资源配置方式。
通过构建全球价值网络, 制造企业能够跨越时空界限推动价值的创造、转移和实现, 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 增强竞争能力。
因此, 揭示全球价值网络的形成机制, 研究其动态演进的路径对于提高制造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也是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
20 世纪90 年代, 国外对先进制造模式的研究逐渐过渡到价值网络阶段。
Ghoshal & Bartlett 提出要将跨国企业看做一种包含总部和不同国家分支机构的全球网络组织。
Bartness & Cerny认为跨国企业要通过营建全球能力网络构筑竞争优势。
Moore & Carlos 认为大型制造公司应利用网络伙伴的力量来应对竞争。
David 等指出世界先进制造企业正在通过有效地管理和经营网络、积极创造客户价值提升自己的全球竞争能力。
华为案例分析华为作为中国最具国际竞争力的科技企业之一,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不断推动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本文将从华为的企业背景、战略决策、国际化经验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对华为进行深入分析。
一、企业背景华为成立于1987年,创立者任正非先生以及创始团队通过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将华为打造成了中国领先的通信设备制造商,并且逐步向国际市场拓展。
华为的使命是通过信息通信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构建一个更加智能和联接的世界。
目前,华为已经发展成为一家全球领先的国际化科技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大量科研人员和客户。
二、战略决策华为一直以来注重技术创新和战略决策的灵活性。
在公司创立之初,华为的产品主要集中在中国市场,但是随着全球市场的竞争加剧,华为开始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并通过购买专利、技术创新和全球合作等方式,进一步推动自身的国际化进程。
华为在市场上积极寻求多元化的销售渠道,与全球领先运营商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实现了在全球范围内的持续增长。
三、国际化经验华为在国际市场上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独特的国际化经验。
首先,华为始终坚持自主创新,投资大量的资源用于研发和技术创新。
其次,华为注重与市场的紧密合作,根据当地市场需求进行产品和服务的定制化,并且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完善的销售和客户服务网络。
此外,华为还通过与本地合作伙伴的战略联盟来分担风险和获得本地资源。
这些经验使得华为能够迅速融入不同的文化和市场,快速适应并满足不同地区的需求。
四、创新能力华为一直将创新视为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华为在研发投入上持续加大,努力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突破。
公司拥有自己的创新研究机构,并且与全球顶级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此外,华为通过建立开放创新平台,积极与生态合作伙伴进行合作,促进技术互通和共享。
华为以开放的态度面对创新,鼓励员工提出新想法和创造性解决方案。
总结:华为作为中国的科技巨头,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通过自主创新、灵活的战略决策、国际化经验以及强大的创新能力,华为不断推动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并走向世界。
论华为的技术创新对我国产业升级的作用摘要:企业发展是一个不断优胜劣汰的过程,在如今这个时代,只有坚持创新才能维持企业的生命力。
本文将以华为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为例,从华为的技术创新来探讨该点对于我国产业升级的作用,最后得出该怎样进行技术创新的方法。
关键词:华为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引言:华为是一个民族性的私有公司,在信息和通信技术方面领先全球,我们将从华为的技术创新上把群众的眼光聚焦到我国的产业升级上面,为迎接时代浪潮做好准备。
一、华为简介华为全称是华为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创始人任正非在1987年的深圳成立了这家公司。
华为是一家民营企业,经营范围有IT、无线电、微电子、通讯等,在信息和通讯技术解决方案以及云计算等领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在2018年的12月8日,华为入选由世界品牌实验室编制的《2018世界品牌500强》,并在其中排名第58位。
二、华为的技术创新截至目前,华为拥有商标总数3676个,专利总数119857个,著作权388个,在国内同行业公司中遥遥领先。
华为从成立之初,就深深明白改变与创新的重要性,或许与任正非先生所处的那个剧烈变革的时代有关,华为也一直坚持创新。
目前已经能够跻身世界前沿。
1、早期历史阶段:最开始,华为从事代理销售用户交换机赚取少量的利润。
穷则生变,随后华为开始模仿创新,积累了公司原始发展的第一桶金。
在1990年,华为开始自主研发面向酒店与小企业的PXB技术并进行商用,这位华为带来了初期运行所需要的资金。
在1992年,华为开始研发并随后推出了农村数字解决方案。
1994年,推出了C08数字程控交换机。
之后在1996年,华为又推出综合业务入网和光网络SDH设备。
2、开拓进军阶段:在1996年以后,华为就把眼光投向了世界。
在众多的国际化合作方案之中华为与其他很多的科技公司不一样,那些科技公司永远只看着眼前苍蝇般大小的利益便开始自满自足,停滞不前,十足的“技术机会主义”,吃相实在难看。
华为却在此刻投入巨资,成功研发了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进入到3G技术领域,在这个时期,外界一致认为这是华为的战略性事务。
华为手机如何真正在高端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案例分析团队名称:M.E指导老师:吴文莉副教授联络方式:电子:1006904226 .综述从1987年中开始运营900MHz模拟移动业务至今的20多年时间,中国的移动通讯发展十分迅速。
2014年中国智能手机用户超过5亿人,成为智能手机用户最多的国家,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市场。
在中国手机市场发展日趋成熟、竞争也日益激烈的今天,华为技术(以下简称华为)也在积极探求如何有效地进入这一市场,并在智能手机高端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华为手机业务在今年迎来了丰收之年。
在更改手机业务战略,缩减低端智能手机业务,专注高端产品之后,华为如今已开始体验成功。
市场调研公司Canalys 此前发布报告称,华为第三季度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出货量激增81%,已超过竞争对手小米,成为中国智能手机产业的新龙头。
随着华为成为谷歌Nexus 6P 的原始设备制造商之一,这家公司也开始着眼于考虑进军美国高端智能手机市场,与苹果的iPhone和三星电子的Galaxy展开直接对抗。
本文通过将华为手机与三星、苹果手机进行对比,并采用SWOT分析、PEST 分析和4P分析,针对华为手机的市场营销以与产品本身的优缺点进行详细分析,为华为在高端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提供可行的方案。
目录综述2第一章案例背景51.1案例背景与案例分析的意义51.1.1案例背景51.1.2案例分析的意义51.2华为公司61.2.1华为公司的简介61.2.2华为公司的优势81.2.3华为手机市场的情况91.2.4华为面临的机遇和挑战10第二章项目分析112.1华为pest分析112.1.1政治法律环境122.1.2经济因素122.1.3社会文化因素132.1.4技术环境因素132.2 SWOT分析142.2.1 Strengths152.2.2 Weaks162.2.3 Opportunities172.2.4 Threats192.3 产品分析202.3.1华为手机介绍202.3.2华为手机的缺点212.4华为手机营销策略分析222.4.1价格策略222.4.2产品策略232.4.3市场策略24第三章意见与措施253,1 业务本身253.1.1产品的完善253.1.2加深与谷歌的合作263.2营销策略273.2.1消费人群273.2.2打开欧洲市场283.2.3品牌形象系统28案例背景1.1案例背景与案例分析的意义1.1.1案例背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商务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抓住机会提升产品竞争力,开拓国际化市场。
中国企业创新案例中国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创新成为了推动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中国企业的创新案例,以期能够激发更多企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首先,以华为为例。
华为作为中国领先的通信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一直致力于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
在5G技术领域,华为投入了大量的研发资源,并取得了多项核心技术的突破,成为全球领先的5G技术提供商之一。
华为不断推动技术创新,不仅提升了自身的竞争力,也为全球通信行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次,以腾讯为例。
作为中国领先的互联网企业,腾讯一直致力于创新业务模式和创新产品。
腾讯在社交、游戏、金融等领域不断推出新产品和新服务,满足用户需求,拓展市场空间。
同时,腾讯也在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前沿技术领域进行持续投入和创新,助力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提升竞争力。
再者,以阿里巴巴为例。
阿里巴巴作为中国领先的电商平台,不断探索创新商业模式和创新科技应用。
阿里巴巴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了完善的电商生态系统,为商家和消费者提供了更便捷、高效的交易体验。
同时,阿里巴巴还在物流、金融、云计算等领域进行创新,拓展了多元化的业务版图。
最后,以小米为例。
小米作为中国领先的智能手机和智能硬件制造商,一直致力于技术创新和用户体验创新。
小米通过不断推出性价比高、功能强大的智能手机产品,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同时,小米还在物联网、智能家居等领域进行创新,打造了智能生活的全新体验。
总的来说,中国企业在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不断推动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全球科技的进步。
希望这些创新案例能够激励更多的企业,不断探索创新之路,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31卷第1期2013年2月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Journal of Zhengzhou Institute of Aeronautical Industry Management Vol.31No.1Feb.2013收稿日期:2012-12-14作者简介:魏智卿,女,河南郑州人,硕士,研究方向为知识管理、技术创新。
王伟,男,河南郑州人,教授,研究方向为知识管理、技术创新。
隐性知识转移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以华为为例魏智卿,王伟(郑州大学商学院,河南郑州450001)摘要:知识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隐性知识又在企业知识构成中占有很高的比重。
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本质上就是知识的转移、创新与整合的过程。
因此,探讨知识转移特别是隐性知识转移如何在企业技术创新中有效进行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通过分析隐性知识的相关特性及其与技术创新的互动关系,进而对隐性知识转移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机理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以华为公司为例探讨了技术创新型企业进行隐性知识转移的方式。
关键词:隐性知识转移;技术创新;案例分析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734(2013)01-0087-04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背后也凸显了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经济运行质量不高,企业普遍存在着资源消耗大、生产成本高、利润薄弱的现象。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缺乏能够维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由此可见,企业要想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为前提,持续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而知识被认为是创新型企业最有价值的战略资源,对知识的有效运用和管理,持续地获得创造性知识是企业提高创新能力的关键。
在知识的构成中,由于隐性知识的高隐秘性及独占性等特征,使得其相对于显性知识而言,在知识创新方面更为有利,而知识创新具有路径依赖性,难以模仿,因此使企业保持长期的优势。
解读华为是如何创新的解读华为是如何创新的华为的创新实践之一:技术创新到2012年底,华为拥有7万多人的研发队伍,占员工人数的48%,是全球各类组织中研发人数最多的公司;从1992年开始,华为就坚持将每年销售额的至少10%投入研发,什么事情都可以打折扣,但“研发的10%投不下去是要被砍头的”——这是华为主管研发的负责人说的。
2017年华为研发投入12.8%,达到53亿美金,过去10年的研发投入,累计超过200亿美金;华为在全球有16个研发中心,2011年又成立了面向基础科学研究为主的2012实验室,这可以说是华为的秘密武器。
另外,数学在华为研发上有重大贡献。
10多年前,任正非就有明确认知:中国人擅长数理逻辑,数学思维能力很强,这跟中国人的哲学有关系,中国哲学是模糊哲学——儒、道基础上的模糊哲学。
缺乏形而上学的思辨传统,太多辩证法。
基于这一点,华为在材料学研究、物理领域尽量少地投入,但在数学研究方面的投入是巨大的。
华为的俄罗斯研究所和法国研究所,主要从事数学研究。
俄罗斯人的数学运算能力也是超强的,在华为的2G、3G研究方面有重大贡献。
华为在欧洲等发达国家市场的成功,得益于两大架构式的颠覆性产品创新,一个叫分布式基站,一个叫SingleRAN,后者被沃达丰的技术专家称作“很性感的技术发明”。
这一颠覆性产品的设计原理,是指在一个机柜内实现2G、3G、4G三种无线通信制式的融合功能,理论上可以为客户节约50%的建设成本,也很环保。
华为的竞争对手们也企图对此进行模仿创新,但至今未有实质性突破,因为这种多制式的技术融合,背后有着复杂无比的数学运算,并非简单的积木拼装。
正是这样一个革命性、颠覆性的产品,过去几年给华为带来了欧洲和全球市场的重大斩获。
一位国企的董事长见任正非时说了一句话,“老任,你们靠低价战术怎么在全世界获得这么大的成功?”任正非脱口而出,你错了,我们不是靠低价,是靠高价。
在欧洲市场,价格最高的是爱立信,华为的产品平均价低于爱立信5%。
通信电子行业中的创新发展案例分析在当今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人们对通信电子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这也推动了通信电子行业的迅速发展。
然而,市场竞争也日益剧烈,如何不断推出创新型产品并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了通信电子企业的共同问题。
本文将介绍几个国内通信电子企业通过创新发展在市场中走得更远的案例。
通信电子行业中的创新发展案例分析1.华为:5G技术赋能智慧城市华为是中国最大的通信设备制造商,一直以来致力于技术的创新和研发,把产品的升级换代放在首要位置。
在5G即将全面商用的今天,华为率先推出面向智慧城市的5G解决方案,并与多家城市签订合作协议。
华为的5G方案以“快速部署、全球统一的云平台、统一标准的网络、智能端到端安全、可持续演进的能力”为特点,不仅能够满足城市快速发展的需求,还能够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科技支持,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2.小米:互联网+智能家居小米在2010年创立之初,主要以智能手机的销售为主,但如今已经成为了全方位的互联网科技公司。
除了手机之外,小米还推出了智能家居、平衡车等多种智能化产品,助力互联网+的发展。
小米的智能家居产品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控制,具有安防监控、厨房智能配制、温度湿度监测等多种功能,通过移动互联网可以帮助人们实现更加便利的智能家居生活。
3.中兴通讯:以5G为先导推动智能制造中兴通讯,作为华为的竞争对手,也一直在5G技术的研发上下功夫。
但是,中兴通讯不仅止步于技术研究,而是把5G技术应用到工业领域,推动智能制造的发展。
中兴通讯通过5G技术,将工厂内的所有设备进行联网,并且实现高速数据传输、云端计算、大数据分析等多种功能,实现了生产流程的智能化控制,同时提升了工厂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4.科大讯飞:AI语音识别技术科大讯飞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依托,开发出了语音识别技术。
该技术可以实现语音的翻译、文字转化、智能教育等多种功能。
科大讯飞的AI语音识别技术不仅避免了繁琐的人工操作,还提升了生产效率和精准度。
技术创新分析技术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必须不断创新,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通过技术创新,企业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以我国华为公司为例,其在通信设备领域的技术创新,使得其产品在全球范围内具备竞争力,成为行业领导者。
再次,技术创新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传统产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通过技术创新,可以培育新兴产业,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例如,我国政府提出的“互联网+”战略,就是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传统产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从而实现经济转型升级。
技术创新还能够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许多科技创新成果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例如,智能手机、智能家居、新能源汽车等,这些产品的出现,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舒适。
未来,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推进,我们的生活将变得更加美好。
技术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企业必须不断创新,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通过技术创新,企业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以我国华为公司为例,其在通信设备领域的技术创新,使得其产品在全球范围内具备竞争力,成为行业领导者。
华为的成功让我深感骄傲,同时也让我对我国科技企业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再次,技术创新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传统产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通过技术创新,可以培育新兴产业,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我国政府提出的“互联网+”战略,就是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传统产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从而实现经济转型升级。
这一战略的提出和实施,让我看到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
技术创新还能够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许多科技创新成果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例如,智能手机、智能家居、新能源汽车等,这些产品的出现,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舒适。
V 〇I.40/N 〇. 16/Westleather
技术创新分析
—以华为为例
彭明蕊
(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46)
摘要:创新能力是现代企业的立足之本,华为无疑是众多优秀的创新公司中的佼佼者。
本文选取了华为公司,分析了其从 模仿创新到合作创新再到自主创新的创新发展过程,为其他公司探索创新之路提供参考。
关键词$华为;模仿创新;合作创新;自主创新
中图分类号:TJ 510. 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671 -1602 (2018) 16-0083 -01
1华为简介
从1987年到现在,华为经过31年的发展,由当初的一家不知名的 小公司成为中国乃至全球通信技术领域的翅楚,在云计算、电信运营商
和企业终端等领域取得不菲业绩。
截至目前,华为的员工数目超过17 万,为全球170多个地区和国家、20多亿人口提供通信服务。
[1]1. 1 g 历程。
华为于1987年成立,以代理销售用户交换机起 家。
1989年,华为开始了模仿创新之路,先后推出BH 01、BH 03、 HJD 48等产品。
1994年华为研发C &C 08产品在市场上获得巨大成功, 之后,华为开始了技术创新之路。
2015年底,华为的业务范围覆盖了包 括美日英法等发达国家在内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现在,华为在全球 移动通信设备市场中处于领头羊地位,实现了自主品牌的国际化。
1. 2卓越的创新能力。
华为的立足之本是其拥有核心的技术 创新能力。
自从2005年技术专利申请位列全国第一之后,华为连续
几年的技术专利申请均名列第一。
2014年华为以3442件专利申请
数成为全球专利申请最多的企业。
2015年底,华为拥有的专利授权 数量共计52377件,其中发明专利超过90+。
[1]
华为坚持将超过每年销售额的10+用于研究开发和技术创新,
2015年,华为在研发上花费了 596亿人民币,超过了总收入的 10+。
目前为止,华为员工中从事研发的人员超过7.9万,是员工
总人数的45+。
2技术创新过程从成立之初到现在,华为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经历了从模仿创
新到合作创新再到自主创新的创新过程,从一个不知名的民营企业
迅速成长为全球知名企业。
2.1模仿创新。
1989年,华为最先开始从事的是代理销售用 户交换机以赚取差价。
由于代理行业的利润空间小,发展前景不
大,华为开始模仿创新。
华为从其他地方买来产品的零部件,模仿
现有产品,组装成新的产品,配上华为自己的标签和使用说明,华
为的第一个产品BH 01就诞生了。
BH 01这一组装产品生产成本相对 具有竞争优势,同时,华为对该产品提供了较好的售后服务,推出 之后反响热烈。
BH 01的销售成功后,华为趁热打铁,在BH 01的基 础上加以改进和完善,随后推出了华为的自主产权产品BH 03。
推 出BH 03之后,华为学习吸收HJD 04产品技术,模拟创新生产出 HJD -04用户交换机,迅速积累了资金,树立了公司形象。
与此同时,华为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招聘优秀技术人才和创新人
才,并开始将大量的资金注入到产品研发中。
华为积极与各大高校
开展合作,高校学生的加入催生了 HJD 48产品。
与之前的同类产品 相比,HJD 48体积小,节省空间,增加了用户的数量,大大提升了 集成程度,而且极大地提高了性价比,销量一度居高不下。
1994年华为自主研发了 C &C 08交换机,并提出6件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标志着华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处于适度领先地位。
2.2合作创新。
1990年代后期,华为意识到模仿并非企业发展
的长久之计。
随后,华为一方面在国内开始积极与高校、科研机构等进 行合作,另一方面,华为与国外企业积极展开合作,主动融入到全球创 新系统当中去,积极主动的提高自身的创新性和开放性。
1997年,华为成功研发了商用GSM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1998年,进军到3C 领域中。
2002年,华为推出QuidwayNetEngine 系列高端路由器等产品,研发成功40G SU H 系统。
2003年,华为成 为我国第一家能独立开发设计并优化WCDMAASIC 芯片的厂商。
[3]2.3 自 创
华为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实施自主创新战略。
2002年,华 为投入30亿元来更新研发设备、建立高端人才库、创建中央研究
院。
截止2014年底,华为建立的联合创新中心有28家,实现的联 合创新有100多个,与华为开展合作的高校和研究机构有200多家, 与业界大多数主流厂商签订了交叉许可协议。
[3]
2003年7月,华为成立了手机业务部。
2004年,华为针对我国市场 开发了 3C 移动通信标准。
2009年2月,华为推出第一款Android 智能手 机。
2010年,华为与他人合作开发UMTS 技术。
2011年,华为研发成功
首款高端路由器200C 线卡。
同年8月,华为推出了云服务平台以及全 球首款云手机¥9〇。
[2]2013年,华为成为世界上规模商用能力的400C 核心路由器的唯一一家拥有者。
同年,华为推出了网络部署方案,研发
成功LTE 创新技术,推动企业的迅速发展。
从2008年开始,华为的技术创新和发明更多地体现了独立性, 不再过多依赖外部。
现在,华为积极参与到5C 标准的研究和制定 当中,逐步从一个追随者蜕变为行业领跑者。
3结语华为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人低级向高级的技术创新和企业发展 过程,并逐渐展现出开放性和合作性,呈现出逐步由封闭走向开放的发 展趋势。
随着创新能力和技术的提高,华为在创新领域已达到极高的水 平,可供其模仿和超越的企业越少,华为接下来要立足自身,整合 全球创新资源,方可获得更大的发展,成为领袖级企业。
参考文献:
[1] 尹志欣,袁立科,李振兴.高科技企业全球创新布局及模式 选择——以华为公司为例[J ].中国科技论坛,2017 (10)$
72 -79.[2] 张永凯.企业技术创新模式演化分析:以苹果、三星和华为 为例[J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18,33 (02)$ 54-61 + 111.
[3] 牛力娟.基于知识治理机制视角的华为技术创新路径分析与 启示[J ].科学管理研究,2016, 34 (04)$ 17-20.作者简介:彭明蕊(1993 -),女,汉族,山东聊城人,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会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