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重大项目表
- 格式:doc
- 大小:100.00 KB
- 文档页数:5
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文本省人民政府二〇一二年十一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一条区划目的 (1)第二条区划依据 (1)第三条区划目标 (2)第四条区划原则 (4)第五条区划围 (4)第六条区划成果 (4)第二章海洋开发保护现状与面临形势 (5)第七条地理概况和区位条件 (5)第八条自然环境与资源条件 (5)第九条开发利用现状 (6)第十条面临的形势 (6)第三章海洋开发与保护战略布局 (7)第十一条总体布局 (7)第十二条大埕湾—柘林湾及周边海域 (8)第十三条岛及周边海域 (8)第十四条港及周边海域 (9)第十五条海门湾—神泉港及周边海域 (9)第十六条碣石湾—红海湾及周边海域 (10)第十七条大亚湾及周边海域 (10)第十八条狮子洋—伶仃洋及周边海域 (10)第十九条万山群岛及周边海域 (11)第二十条磨刀门—黄茅海及周边海域 (11)第二十一条广海湾—川山群岛及周边海域 (12)第二十二条海陵湾及周边海域 (12)第二十三条博贺湾—水东湾及周边海域 (12)第二十四条湾及周边海域 (13)第二十五条琼州海峡—英罗港及周边海域 (13)第四章海洋基本功能分区及管理要求 (14)第二十六条概述 (14)第二十七条农渔业区 (14)第二十八条港口航运区 (15)第二十九条工业与城镇用海区 (16)第三十条矿产与能源区 (17)第三十一条旅游休闲娱乐区 (18)第三十二条海洋保护区 (18)第三十三条特殊利用区 (19)第三十四条保留区 (20)第五章实施措施 (21)第三十五条海域使用管理 (21)第三十六条海洋环境保护 (22)第三十七条区划编制 (23)第三十八条监督检查 (23)第三十九条宣传教育 (23)第四十条技术支持 (24)第六章附则 (24)第四十一条区划效力 (24)第四十二条区划附件 (24)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区划目的海洋功能区划是海域使用管理和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制度,是海域资源开发、控制和综合管理以及编制各类涉海规划的法定依据。
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文本的通知粤府〔2008〕57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文本的通知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业经国务院批准,现将区划文本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省海洋渔业局反映。
广东省人民政府二○○八年八月五日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文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区划目的。
海洋功能区划是海域使用管理以及海洋环境保护管理的法律依据。
广东省是海洋大省,岸线漫长,海域辽阔,海洋资源丰富,海洋经济发展迅速。
为了适应全省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协调和规范各种海洋开发活动,加强对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海洋经济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加快海洋经济强省的建设步伐,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按照《省级海洋功能区划成果要求(试行)》,遵循《全国海洋功能区划》,根据全省海域的区位条件、环境与资源状况等自然属性,结合全省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将全省海域划分成不同类型且具有特定主导功能的海洋功能区。
第二条区划主要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1999年12月25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
(三)《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02年8月29日国务院批准)。
(四)《关于加快海洋功能区划编制、审批和实施工作的通知》(国海管字〔2002〕84号)。
(五)《省级海洋功能区划成果要求(试行)》(国海管字〔2002〕84号附件1)。
(六)《国务院关于国土资源部〈省级海洋功能区划审批办法的批复〉》(国函〔2003〕38号)。
(七)《关于加快省级海洋功能区划修订、报批工作的通知》(国海管发〔2004〕132号)。
第三条区划目标。
区划期限至2010年。
建立起符合海洋功能区划的海洋开发利用秩序,实现海域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海洋的需求。
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关于建设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自然资源部•【公布日期】2018.11.23•【文号】发改地区〔2018〕1712号•【施行日期】2018.11.2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海洋资源正文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关于建设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通知发改地区〔2018〕1712号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重大决策部署,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按照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关于建设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要求,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海洋局关于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地区〔2016〕2702号),经认真研究,支持山东威海等14个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建设,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落实目标任务示范区建设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科学规划、突出特色、创新引领、集约节约,以创新体制与先行先试促改革,以产业集聚与转型升级促发展,以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促生态,实现改革和发展高效联动,努力将示范区建设成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功能平台。
二、强化示范引领示范区建设要坚持陆海统筹,立足比较优势,突出区域特点,明确发展方向,发挥引领作用。
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要突出体制机制创新,最大限度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尽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要坚决防范各类风险,合理确定建设目标和任务,把握建设时序和节奏,切实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129-一、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经济取得显著成效但仍存不足粤港澳大湾区是引领中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重要区域之一,也是我国海洋经济开放合作的重要先行区,海洋资源丰富,海域面积达20176平方公里,大陆岸线长1479.9千米,海岛1121个。
“十三五”以来,全省海洋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海洋经济成为全省高质量发展的“蓝色引擎”,基本建成提升我国海洋经济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区、促进海洋科技创新和成果高效转化的集聚区。
1.海洋经济核心竞争力地位持续巩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20年,广东海洋经济生产总值1724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5.6%,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21.6%,连续26年居全国首位;沿海经济带创造了约占全省82.3%的经济总量,产生了占全省90.7%的进出口总额,海洋摘要:粤港澳大湾区是引领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重要区域之一,“十三五”以来,海洋经济作为高质量发展的“蓝色引擎”,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
但依然存在发展速度与质量不平衡、创新驱动不充分、新兴产业规模仍然较小、区域发展不均衡等问题,迫切需要共同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共同建设海洋科技协同创新体系,共建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在制度政策衔接,与硬件、要素、环保、文化协同方面下功夫,由此推动大湾区海洋经济实现高质量协同发展。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全省海洋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海洋三次产业结构由2016年的1.7:40.7:57.6调整为2020年的2.8:26.0:71.2,海洋现代服务业在海洋经济发展中的贡献持续增强,呈现出第二、三产业并驾齐驱的均衡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产业优势突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海洋产业体系。
①“湾+带”联动发展优势明显,大湾区加强在海洋交通运输、海洋装备制造、邮轮旅游等领域产业合作,引领全省海洋经济发展;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逐渐成为全省海洋经济新增长极,临海能源、临海制造业、滨海旅游业等产业集聚效应凸显。
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财政思路与对策———以广东为例课题组(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广东510300)内容提要:随着《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的获批,国务院将广东省列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为广东省的海洋事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广东提出建设“海洋强省”的目标,并将海洋经济建设列为一项重大战略。
通过对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现状及现有的财政政策进行分析,并结合本省海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财政政策支持的现状和不足,提出运用财政政策手段支持广东海洋经济发展的建议,全面支持壮大海洋主导产业,培育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而实现广东建设海洋强省的目标。
关键词:广东海洋经济强省战略财政政策中图分类号:F81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9544(2013)11-0063-06〔收稿日期〕2013-05-03〔作者简介〕课题组负责人:杨黎静,南海海洋工程勘察与环境研究院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海洋经济与规划;课题组成员:王平,南海海洋工程勘察与环境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海洋资源评价与管理;谢素美,南海海洋工程勘察与环境研究院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与评估;曹艳,南海海洋工程勘察与环境研究院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海洋经济、区域经济研究;赵明利,南海海洋工程勘察与环境研究院工程师,博士,研究方向为海岸带综合管理。
近年来,随着国家和地方各省对海洋经济的不断重视,政策支持力度也不断地加大,海洋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广东省委、省政府多年来高度重视海洋事业和海洋工作,努力推动海洋经济成为广东省新的经济增长点。
2011年,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这是继《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之后,广东省又一个上升到国家级战略的区域性规划。
国务院将广东列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地区,标志着广东海洋经济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必将为广东实现新一轮大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力,推进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地区建设已成为广东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广东打造“海洋经济强省”的“蓝色引擎”就此启动。
十一五规划十二五规划第一篇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第一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第二章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三章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第二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第四章发展现代农业第五章增加农民收入第六章改善农村面貌第七章培养新型农民第八章增加农业和农村投入第九章深化农村改革第三篇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第十章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第十一章振兴装备制造业第十二章优化发展能源工业第十三章调整原材料工业结构和布局第十四章提升轻纺工业水平第十五章积极推进信息化第四篇加快发展服务业第十六章拓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七章丰富消费性服务业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第一章发展环境第二章指导思想第三章主要目标第四章政策导向第二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第六章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第七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第八章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第三篇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第九章改造提升制造业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第四篇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第十八章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第五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第十九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二十章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第二十一章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六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二章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三章保护修复自然生态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强化资源管理第二十六章合理利用海洋和气候资源第七篇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加快科学技术创新和跨越第二十八章优先发展教育第二十九章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第八篇深化体制改革第三十章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第三十一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三十二章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第三十三章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第三十四章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第九篇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第五篇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第六篇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第七篇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第二十八章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第二十九章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第八篇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第三十章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第三十一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第三十二章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第三十五章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第三十六章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第三十七章积极开展国际经济合作第十篇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第三十八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三十九章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第四十章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建设第四十二章完善社会管理体制第十一篇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第四十三章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第十二篇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第四十四章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第十三篇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第四十五章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第十四篇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第四十六章建立分类指导的实施机制第四十七章调整和完善经济政策第四十八章健全规划管理体制[3]第三十三章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三十四章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第三十五章提高住房保障水平第三十六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九篇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第三十七章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第三十八章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第三十九章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第四十章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第十篇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四十二章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第四十三章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十四章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第十一篇改革攻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四十五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四十六章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第四十七章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第四十八章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第四十九章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第十二篇互利共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第五十章完善区域开放格局第三章主要目标第四章发展理念第五章发展主线第二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第六章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第七章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第八章构建激励创新的体制机制第九章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第十章拓展发展动力新空间第三篇构建发展新体制第十一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十二章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第十三章健全现代市场体系第十四章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第十五章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第十六章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第十七章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第四篇推进农业现代化第十八章增强农产品安全保障能力第十九章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第二十章提高农业技术装备和信息化水平第二十一章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第三章主要目标第四章政策导向第二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第六章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第七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第八章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第三篇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第九章改造提升制造业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第四篇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第五篇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五篇优化现代产业体系第二十二章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二十三章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第二十四章加快推动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第六篇拓展网络经济空间第二十五章构建泛在高效的信息网络第二十六章发展现代互联网产业体系第二十七章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第二十八章强化信息安全保障第七篇构筑现代基础设施网络第二十九章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三十章建设现代能源体系第三十一章强化水安全保障第八篇推进新型城镇化第三十二章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第三十三章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第三十四章建设和谐宜居城市第三十五章健全住房供应体系第三十六章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第九篇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第三十七章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三十八章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第六篇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第七篇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第二十八章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第二十九章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第八篇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第三十章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第三十一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第三十二章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第三十三章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三十四章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第三十五章提高住房保障水平第三十六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三十九章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第四十章扶持特殊类型地区发展第四十一章拓展蓝色经济空间第十篇加快改善生态环境第四十二章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第四十三章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第四十四章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第四十五章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第四十六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四十七章健全生态安全保障机制第四十八章发展绿色环保产业第十一篇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第四十九章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第五十章健全对外开放新体制第五十一章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第五十二章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第五十三章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第十二篇深化内地和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发展第五十四章支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发展第五十五章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第九篇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第三十七章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第三十八章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第三十九章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第四十章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第十篇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四十二章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第四十三章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十四章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第十一篇改革攻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四十五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四十六章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第四十七章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第四十八章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第四十九章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第十二篇互利共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第五十章完善区域开放格局第五十一章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第五十二章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第五十三章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第十三篇发展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2024年 第2期海洋开发与管理45海洋经济发展试点政策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汪克亮,韩念文(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 青岛 266100)收稿日期:2023-05-30;修订日期:2024-01-2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㊁重点项目㊁重大项目)(71973131).作者简介:汪克亮,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资源环境经济㊁海洋经济通信作者:韩念文,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资源环境经济摘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实现海洋强国目标的关键㊂文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20082019年我国沿海11省(自治区㊁直辖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和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实证考察海洋经济发展试点政策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㊂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质量整体呈波动提高趋势,其中上海和广东位居前列,海南和广西相对落后;海洋经济发展试点政策显著提高海洋经济发展质量,且研究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海洋经济发展试点政策通过科技创新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发展试点政策对邻近地区的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㊂关键词:海洋经济发展试点政策;高质量发展;双重差分法;动态空间杜宾模型中图分类号:P 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9857(2024)02-0045-10T h e I m p a c t o fM a r i n eE c o n o m i cD e v e l o pm e n t P i l o t P o l i c i e s o nH i g h -q u a l i t y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M a r i n eE c o n o m yWA N G K e l i a n g,H A N N i a n w e n (S c h o o l o fE c o n o m i c s ,O c e a nU n i v e r s i t y o fC h i n a ,Q i n gd a o 266100,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T h eh i g h -q u a l i t y de v e l o p m e n t o fm a r i n ee c o n o m y i s t h ek e y t ob em a r i t i m e p o w e r .T h i s p a pe r b a s e do n t h e t h e o r e t i c a l a n a l y s i s a n d t h e p a n e l d a t a of 11c o a s t a l P r o v i n c e s (A u t o n o m o u sR eg i o n ,M u n i c i -p a l i t i e s )o f Chi n a f r o m2008t o 2019,e m p i r i c a l l y e x a m i n e d t h e i m p a c t o f t h em a r i n e e c o n o m i c d e v e l o p m e n t p i l o t p o l i c i e so nt h eh i g h -q u a l i t y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m a r i n ee c o n o m y b y u s i n g t h ed i f f e r e n c e -i n -d i f f e r e n c e m e t h o d a n dd y n a m i cS D M.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e d t h a t t h e o v e r a l l q u a l i t y o fC h i n a 'sm a r i n e e c o n o m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 s h o w e d a f l u c t u a t i n g u p w a r d t r e n d ,w i t hS h a n g h a i a n dG u a n g d o n g r a n k e da m o n g t h e t o p ,w h i l e H a i n a n a n dG u a n g x i w e r e r e l a t i v e l y b a c k w a r d .T h em a r i n e e c o n o m i c d e v e l o p m e n t p i l o t p o l i c i e s h a d s i gn i f i -c a n t l y i m p r o v e d t h e q u a l i t y o fm a r i n e e c o n o m i c d e v e l o pm e n t ,a n d t h e r e s e a r c h c o n c l u s i o n sw e r e s t i l l v a l i d a f t e r a s e r i e s o f r o b u s t n e s s t e s t s .T h em a r i n e e c o n o m i c d e v e l o p m e n t p i l o t p o l i c i e s c o u l d p r o m o t e h i g h -qu a l -i t y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t h em a r i n ee c o n o m y t h r o u g h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 i n n o v a t i o n .T h em a r i n ee c o n o m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 p i l o t p o l i c i e s h a d a s i g n i f i c a n t p o s i t i v e s p a t i a l s p i l l o v e r e f f e c t o n t h e h i g h -q u a l i t y d e v e l o pm e n t o fm a -46海洋开发与管理2024年r i n e e c o n o m y i nn e i g h b o r i n g a r e a s.K e y w o r d s:M a r i n e e c o n o m i c d e v e l o p m e n t p i l o t p o l i c i e s,H i g h-q u a l i t y d e v e l o p m e n t,D i f f e r e n c e-i n-d i f f e r e n c e m e t h o d,D y n a m i cS D M0引言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 建设海洋强国 ,党的十九大和二十大报告均强调 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㊂2022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达9.46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8%㊂在我国海洋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海洋环境污染㊁资源环境约束㊁区域发展不协调等一系列问题日益突出[1-3],海洋资源环境状况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亟须改善[4]㊂因此,提高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质量迫在眉睫㊂近年来,围绕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㊂①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5-6]㊂学者们从发展理念[7]㊁系统对象[8]㊁内在要求[9]等角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得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质量波动提高的结论㊂②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探究㊂狄乾斌等[10]提出海洋经济创新驱动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程度最大;蹇令香等[11]基于随机森林算法和偏效应模型,提出发展数字经济能够推动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㊂此外,海洋产业结构㊁海洋经济综合实力㊁海洋新兴产业占比等也是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12]㊂③海洋经济发展政策的实施效果评价㊂王伟萍等[13]验证海洋经济发展试点政策的经济增长效应;邢澜等[14]以113个地级市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发现海洋经济发展试点政策能够显著推动区域经济韧性的提升㊂通过文献梳理可以发现,现有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发展空间㊂①由于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相对较新的概念,现有文献大多从区域固有属性的角度探究其影响因素,而忽视宏观政策的影响;②虽有对海洋经济发展试点政策经济效应的考察,但未涉及对其环境效应的探究㊂因此,本研究构建包含经济和环境因素的评价指标体系,考察海洋经济发展试点政策对海洋经济和海洋环境的综合效应;通过建立中介效应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进一步丰富对海洋经济发展试点政策的研究㊂1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1.1海洋经济发展试点政策与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发展试点政策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主要包括2个方面㊂①海洋经济发展试点政策着力于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加快海洋科学技术研发,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促进作用[13];②海洋经济发展试点政策通过设立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项目㊁完善海洋资源环境保护政策等手段,实现海洋资源综合利用和生态保护,提升试点地区的环境效益[15]㊂由此提出假设1,即海洋经济发展试点政策能够显著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㊂1.2海洋经济发展试点政策、科技创新与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从宏观角度来看,海洋经济发展试点政策有利于吸引高端人才㊁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资本等创新要素的集聚,为试点地区的科技创新提供动力[16]㊂从微观角度来看,海洋经济发展试点政策能够为企业获取和整合创新资源提供便利,从而提高企业科技创新水平[14];随着科技创新水平的提高,企业可以采用清洁生产方式和绿色生产技术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而减少生产过程中对海洋环境的损害[17]㊂由此提出假设2,即海洋经济发展试点政策通过科技创新来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㊂1.3海洋经济发展试点政策的空间溢出效应根据地理学第一定律,任何事物都与其他事物相联系,且邻近事物的联系更加紧密[18]㊂因此,海洋经济发展试点政策可以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影响邻近地区的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㊂一方面,邻近地区通过学习和借鉴试点地区的成功经验,推动海洋经济增长和减少海洋资源损耗,从而实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 虹吸效应 可能导致邻近地区流失科技创新资源,从而阻碍海洋经济高质量第2期汪克亮,等:海洋经济发展试点政策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47发展[19]㊂由此提出假设3,即海洋经济发展试点政策对邻近地区的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㊂2模型构建㊁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2.1模型构建2.1.1双重差分模型为精准识别海洋经济发展试点政策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本研究根据2011 2013年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地区名单,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进行因果推断㊂在我国沿海11省(自治区㊁直辖市)中,将入选试点的5省(直辖市)(山东㊁浙江㊁广东㊁福建㊁天津)作为实验组,将其他6省(自治区㊁直辖市)(辽宁㊁河北㊁江苏㊁上海㊁广西㊁海南)作为控制组,构建基准模型:H Q D i t=α0+α1d i d i t+α2X i t+μi+v t+εi t 式中:i为地区;t为时间;H Q D i t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d i d i t为海洋经济发展试点政策;α为估计系数;X i t为控制变量;μi和v t分别为地区固定效应和时间固定效应;εi t为随机误差项㊂2.1.2中介效应模型为验证科技创新在海洋经济发展试点政策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中发挥的中介作用,进一步构建中介效应模型:H Q D i t=α0+α1d i d i t+α2X i t+μi+v t+εi tT I i t=β0+β1d i d i t+β2X i t+μi+v t+εi tH Q D i t=λ0+λ1d i d i t+λ2T I i t+λ3X i t+μi+v t+εi t 式中:T I i t为中介变量,即科技创新;β和λ均为估计系数㊂如果α1㊁β1和λ1同时显著,且λ1与α1相比变小或显著性水平降低,表明中介变量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如果λ1不显著,表明中介变量发挥完全中介作用㊂2.2变量选取2.2.1被解释变量: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已有研究[7,11,20],本研究构建包含海洋经济㊁产业结构㊁对外开放㊁技术创新㊁生态环境㊁社会保障6个方面,共14个纬度㊁25个指标的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表1),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进行测算㊂表1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T a b l e1E v a l u a t i o n i n d e x s y s t e mf o r h i g h-q u a l i t y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m a r i n e e c o n o m y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海洋经济经济增长海洋生产总值增长率陆海统筹陆海经济关联度生产效率海洋资本投入产出比涉海劳动力投入产出比单位岸线海洋生产率产业结构产业结构海洋产业结构升级指数海洋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对外开放对外贸易海洋产业进出口总额港口货物吞吐量外商投资实际利用外商投资额旅游外汇收入沿海地区旅行社数技术创新创新投入海洋科研经费投入力度专业技术人员占比创新产出人均专利占有数人均发表科技论文数人均海洋科研课题数生态环境资源消耗单位海洋产业增加值能源消费量һ生态治理海洋自然保护区覆盖率环境污染单位海洋产业增加值废水排放量һ单位海洋产业增加值废气排放量һ单位海洋产业增加值固体废物排放量һ社会保障就业机会涉海从业人员占比收入福利人均可支配收入教育福利硕士点数注:һ表示负向指标,其他均为正向指标㊂2.2.2核心解释变量:海洋经济发展试点政策根据双重差分模型的基本原理设立2个虚拟变量:①组别虚拟变量(t r e a t),即将实验组和控制组分别定义为1和0,表明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差异;②时间虚拟变量(p e r i o d),即将设立和未设立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地区的年份分别定义为1和0,表明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地区设立前后的差异㊂将2个虚拟变量的交互项作为核心解释变量㊂2.2.3中介变量和控制变量中介变量为科技创新,结合已有研究[21],以海48海洋开发与管理2024年洋科研机构科研人员数表征㊂控制变量包括:①信息化水平(i l),以互联网用户数占比表征;②外商直接投资水平(f d i),以外商直接投资额占G D P比重表征;③城镇化水平(u r),以城镇化率表征;④工业化水平(n i),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表征;⑤基础设施水平(i n f),以每平方千米范围的公路里程数表征㊂2.3数据来源选取2008 2019年我国沿海11省(自治区㊁直辖市)的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㊂原始数据均来源于历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以及各地的统计年鉴与公报,将涉及价格的变量转换为2008年不变价㊂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如表2所示㊂表2变量的描述性统计T a b l e2D e s c r i p t i v e s t a t i s t i c s o f v a r i a b l e s变量名称平均值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H Q D)1.0000.5100.0292.334海洋经济发展试点政策(d i d)0.3180.4680.0001.000科技创新(T I)0.1750.1230.0120.675信息化水平(i l)55.09319.30315.241128.875外商直接投资水平(f d i)3.2862.7050.17112.102城镇化水平(u r)63.17013.02238.16589.600工业化水平(n i)2.2641.8480.0346.550基础设施水平(i n f)1.1130.4310.4182.101注:各变量的样本数均为132个㊂3实证分析3.1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空分布特征本研究采用核密度函数反映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态演变特征㊂核密度曲线逐渐向右移动,表明海洋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高;与2008年相比,2019年核密度函数峰值减小,表明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差异减小(图1)㊂经测算,上海和广东的海洋经济发展质量居于前列,海南和广西相对落后㊂3.2平行趋势检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的基本前提是满足平行趋势假设,即在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地区设立之前,实验组和控制组的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相同的图1核密度曲线F i g.1 K e r n e l d e n s i t y c u r v e时间变化趋势㊂本研究采用事件研究法检验平行趋势,构建模型为:H Q D i t=α0+ 4kʂ-2αk d i d k i t+α2X i t+μi+v t+εi t 式中:d i d k i t为入选试点的虚拟变量,假设地区i被设立为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的年份为y i,令k=t-y i㊂本研究将海洋经济发展试点政策实施的前二年作为基准年份,因此排除k=-2的虚拟变量㊂为直观观察平行趋势以及海洋经济发展试点政策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态影响,绘制估计系数αk的估计值图(图2)㊂图2平行趋势检验F i g.2 P a r a l l e l t r e n d t e s t由图2可以看出:在海洋经济发展试点政策实施之前(p r e),αk在0值附近波动且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实验组和控制组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第2期汪克亮,等:海洋经济发展试点政策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49的变化趋势并无显著差异,即满足平行趋势假设;在海洋经济发展试点政策实施之后(p o s t )的前二年,αk 并未显著上升,表明政策实施成果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在海洋经济发展试点政策实施的第三年和第四年,αk 显著为正,表明海洋经济发展试点政策显著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㊂3.3 基准回归结果模型1仅控制地区效应和时间效应,d i d 的回归系数为正且在5%的统计性水平上显著,表明单一的海洋经济发展试点政策显著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㊂在模型2至模型6中依次加入控制变量,d i d 的回归系数始终为正且显著性提升,表明在控制变量影响下海洋经济发展试点政策仍然显著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㊂研究结果初步验证假设1(表3)㊂表3 基准回归结果T a b l e 3 B e n c h m a r k r e gr e s s i o n r e s u l t s 项目模型1模型2模型3模型4模型5模型6d i d 0.070**(0.029)0.079***(0.029)0.081***(0.026)0.079***(0.025)0.071***(0.025)0.071***(0.025)i l -0.005***(0.002)0.004***(0.002)0.005**(0.002)0.006***(0.002)0.006***(0.002)f d i --0.025***(0.005)0.028***(0.005)0.032***(0.005)0.032***(0.005)u r ----0.010***(0.004)-0.011***(0.004)-0.011***(0.004)n i -----0.043***(0.016)-0.043***(0.016)i n f -----0.041(0.142)常数项0.771***(0.024)0.627***(8.350)0.520***(0.069)1.084***(0.215)1.170***(0.212)1.130***(0.256)R 20.8510.8570.8880.8960.9020.902 注:***㊁**和*分别表示通过1%㊁5%和10%的显著性水平检验;括号内为稳健标准误;所有变量均满足地区固定和时间固定;样本数均为132个㊂进一步以海洋经济㊁产业结构㊁对外开放㊁技术创新㊁生态环境㊁社会保障6个指标作为被解释变量进行回归,发现海洋经济发展试点政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最为显著㊂原因可能在于试点地区摒弃粗放型资源开发模式并尝试开展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项目,从而缓解生态环境压力(表4)㊂表4 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子指标的估计结果T a b l e 4 E s t i m a t e d r e s u l t s o f s u b -H QD 项目海洋经济产业结构对外开放技术创新生态环境社会保障d i d -0.003(0.133)-0.149**(0.065)-0.003(0.032)0.142(0.105)0.276***(0.045)-0.061*(0.036)常数项-4.596***(1.370)0.380(0.673)0.216(0.326)-0.573(1.080)-0.245(0.467)1.566***(0.369)R 20.3070.2310.3050.5670.7530.948注:***㊁**和*分别表示通过1%㊁5%和10%的显著性水平检验;括号内为稳健标准误;所有变量均满足地区固定和时间固定;样本数均为132个㊂50 海洋开发与管理2024年3.4 稳健性检验3.4.1 安慰剂检验由于数据有限,如果不排除随机因素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潜在影响,可能导致实证结果出现偏差㊂鉴于此,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方法进行安慰剂检验㊂具体过程为:①从样本所属地区中随机抽取部分地区,并将其命名为t r e a t f a l s e;②随机抽取1个年份作为虚拟的政策实施时间,并将其命名为pe r i o df a l s e ;③得到新的交互项d i d f a l s e =t r e a t f a l s eˑpe r i o df a l s e ;④将上述过程分别重复500次和1000次并重新进行回归,最终得到核密度分布图(图3)㊂可以发现,估计值呈正态分布于0值附近,且与基准回归结果存在显著差异,表明可以排除其他政策等随机因素的影响㊂图3 安慰剂检验F i g.3 P l a c e b o t e s t 3.4.2 其他稳健性检验为进一步消除其他因素的干扰,本研究分别通过改变试点政策实施时间㊁剔除直辖市和排除其他政策,对回归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表5)㊂表5 稳健性检验T a b l e 5 R o b u s t t e s t项目改变试点政策实施时间提前2年提前3年剔除直辖市排除其他政策d i d 0.054(0.035)0.032(0.051)0.057**(0.028)0.065***(0.025)自贸区建设---0.044*(0.026)海洋强国建设---0.216(0.160)常数项1.222***(0.278)1.231***(0.281)1.501***(0.377)1.084***(0.215)R 20.8850.8830.8980.896注:***㊁**和*分别表示通过1%㊁5%和10%的显著性水平检验;括号内为稳健标准误;所有变量均满足地区固定和时间固定;样本数均为132个;所有回归均加入控制变量㊂由表5可以看出,基准回归结果的稳健性得到进一步验证㊂①当试点政策实施时间分别提前2年或3年时,d i d 的估计系数均不显著,表明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确是由海洋经济发展试点政策引起的,而非其他随机因素㊂②直辖市在经济发展㊁产业结构㊁科技和城镇化水平等方面与普通地区存在较大差异,在剔除直辖市后d i d 的估计系数仍显著为正,表明海洋经济发展试点政策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受直辖市因素的影响㊂③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可能受其他政策的影响,导致高估或低估海洋经济发展试点政策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㊂通过对相邻年份的政策梳理以及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将 自贸区建设 和 海洋强国建设 作为其他政策(虚拟变量)加入基准回归模型并重新回归,d i d 的估计系数仍显著为正,表明海洋经济发展试点政策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受其他政策因素的影响㊂3.5 中介效应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如表6所示㊂第一步:d i d第2期汪克亮,等:海洋经济发展试点政策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51的估计系数显著为正,表明海洋经济发展试点政策显著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第二步:d i d 的估计系数显著为正,表明海洋经济发展试点政策显著推进科技创新;第三步:T I 和d i d 的估计系数均显著为正,且d i d 的估计系数比第一步有所下降,表明科技创新在海洋经济发展试点政策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㊂表6 科技创新的中介效应T a b l e 6 M e d i a t i n g e f f e c t o f s c i e n t i f i c a n d t e c h n o l o gi c a l i n n o v a t i o n项目第一步(H Q D )第二步(T I)第三步(H Q D )d i d 0.065**(0.027)0.042**(0.019)0.043*(0.025)T I --0.509***(0.128)常数项1.183***(0.274)-0.111(0.197)1.239***(0.257)R 20.8890.3860.904注:***㊁**和*分别表示通过1%㊁5%和10%的显著性水平检验;括号内为稳健标准误;所有变量均满足地区固定和时间固定;样本数均为132个;所有回归均加入控制变量㊂4 空间溢出效应4.1 动态空间杜宾模型空间计量模型主要包括空间滞后模型(S L M )㊁空间误差模型(S E M )和空间杜宾模型(S D M )㊂其中,S D M 是S L M 和S E M 的一般形式,能够同时考虑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的空间相关性㊂同时,在S D M 中纳入被解释变量的滞后期,能够缓解模型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㊂基于上述考虑,本研究选用动态S D M 进一步讨论海洋经济发展试点政策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㊂动态S D M 的具体形式为:H Q D i t =α0+ρH QD i ,t -1+α2W i j H Q D i ,t -1+α3W i j HQ D i t +α4W i jd i d i t +α5d i d i t +βX i t +θW i j X i t +μi +v t +εi t 式中:ρ和θ均为估计系数;W i j 为基于经纬度坐标和人均G D P 计算的地区i 和地区j 的空间经济距离权重矩阵㊂W i j 的计算公式为:W i j =0, i =j 1d i j ˑd i a g Y 1/Y ,Y 2/Y , ,Y r /Y (),i ʂj ìîíïïïï式中:d i j 为地区i 和地区j 之间的地理距离,以地区政府所在地的经纬度坐标计算;Y i 为研究期内地区i 的人均G D P 平均值(i =1,2, ,r );Y 为研究期内所有地区的人均G D P 平均值㊂4.2 空间自相关本研究从全局自相关和局部自相关2个角度进行空间自相关检验㊂①样本期内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全局莫兰指数(M o r a n 's I )至少在10%水平上显著为正,表明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现较强的空间正相关性(表7)㊂②绘制2008年和2019年的局部莫兰散点图,大多数地区呈现 高-高 和 低-低 的集聚特征(图4)㊂综合来看,全局莫兰指数和局部莫兰散点图均表明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空间正相关性,因此有必要采用空间计量模型进行分析㊂表7 全局自相关检验T a b l e 7 O v e r a l l a u t o c o r r e l a t i o n t e s t年份M o r a n 's IP 值年份M o r a n's IP 值20080.113**0.04620140.194**0.01120090.171**0.01720150.165**0.02020100.165**0.01820160.166**0.01920110.154**0.02320170.164**0.02020120.134**0.03320180.072*0.08820130.148**0.02620190.078*0.086注:**和*分别表示通过5%和10%的显著性水平检验㊂52 海洋开发与管理2024年图4 局部莫兰散点F i g .4 L o c a lM o r a n s c a t t e r pl o t 4.3 空间溢出效应动态S D M 的基准回归结果及其分解效应如表8所示㊂表8 动态S D M 的基准回归结果及其分解效应T a b l e 8 B e n c h m a r k r e g r e s s i o n r e s u l t s o f d yn a m i c S D Ma n d i t s d e c o m po s i t i o n e f f e c t s 项目H Q D HQ D短期长期H Q D i -10.455***(0.090)--d i d0.062**(0.025)--W ˑd i d0.106**(0.045)--直接效应-0.052**(0.024)0.085*(0.049)间接效应-0.078**(0.037)0.119*(0.069)总效应-0.130***(0.042)0.205***(0.069)ρ0.274**(0.111)--R 20.855--注:***㊁**和*分别表示通过1%㊁5%和10%的显著性水平检验;括号内为稳健标准误;样本数均为121个;所有回归均加入控制变量㊂根据回归结果,本地区的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会对邻近地区的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海洋经济发展试点政策对邻近地区的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㊂进一步将其分解为直接效应(对本地区的影响)和间接效应(对邻近地区的影响)并区分长期和短期,可以看出海洋经济发展试点政策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显著为正,且长期效应大于短期效应,表明海洋经济发展试点政策能够循序渐进地促进本地区和邻近地区的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㊂5 结语本研究基于2008 2019年我国沿海11省(自治区㊁直辖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和动态S D M 考察海洋经济发展试点政策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主要得到4点结论㊂①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质量整体呈波动提高趋势且存在区域差异,其中上海和广东位居前列,海南和广西相对落后;②海洋经济发展试点政策能够显著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一系列检验证实该结论的稳健性;③科技创新在海洋经济发展试点政策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④海洋经济发展试点政策不仅促进本地区的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而且对邻近地区的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㊂基于上述结论,本研究提出3项政策建议㊂①深入推进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逐步扩大试点范围㊂地方政府应充分认识海洋经济发展试点政策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显著促进作用,通过加大资金投入㊁加强执行手段和促进技术交流等方式充分实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政策,同时及时总结建设经验和发挥示范作用,充分发挥政策红利㊂②在海洋经济发展试点政策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应充分考虑科技创新在二者之间发挥的中介作用,以科技创新带动和支撑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㊂具体而言,应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科技创新环境建设,强化海洋企业科技创新的优势地位,加大核心技术领域的资本投入,提高海洋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协同创新水平㊂③非试点地区应积极把握试点地区的政策红利和正外部性,吸收和借鉴试点地区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加强与试点地区在海洋经济发展方面的交流与合作㊂第2期汪克亮,等:海洋经济发展试点政策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53参考文献(R e f e r e n c e s):[1]余璇,沈满洪.海洋强国战略对沿海地区经济增长效应检验[J].统计与决策,2022,38(1):126-130.Y U X u a n,S H E N M a n h o n g.T e s t i n g t h e e f f e c t o fm a r i t i m e p o w e r s t r a t e g y o ne c o n o m i c g r o w t h i n c o a s t a l a r e a s[J].S t a t i s t i c s&D e c i s i o n, 2022,38(1):126-130.[2]程曼曼,陈伟,杨蕊.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构建及时空分析:基于海洋强国战略背景[J].资源开发与市场,2022,38(1):8-15.C H E N G M a n m a n,C H E N W e i,Y A N G R u i.C o n s t r u c t i o na n ds p a t i a l-t e m p o r a la n a l y s i so fh i g h-q u a l i t y d e v e l o p m e n t i n d e xs y s t e m o fC h i n a'sm a r i n e e c o n o m y:u n d e r t h e b a c k g r o u n do fm a r i t i m e p o w e r s t r a t e g y[J].R e s o u r c eD e v e l o p m e n t&M a r k e t,2022,38(1):8-15.[3]仇荣山,殷伟,韩立民.中国区域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与类型区划分[J].统计与决策,2023,39(1):103-108.Q I U R o n g s h a n,Y I N W e i,H A NL i m i n.E v a l u a t i o n a n d t y p e d i v i s i o n o f h i g h-q u a l i t y d e v e l o p m e n t l e v e l o f r e g i o n a lm a r i n e e c o n o m y i nC h i n a [J].S t a t i s t i c s&D e c i s i o n,2023,39(1):103-108.[4] H A L P E R NB,L O N G OC,H A R D YD,e t a l.A n i n d e x t o a s s e s s t h e h e a l t h a n d b e n e f i t s o f t h e g l o b a l o c e a n[J].N a t u r e,2012,488:615-620.[5]刘鑫.山东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与影响因素探讨[J].海洋开发与管理,2022,39(12):60-68.L I U X i n.T h e e v a l u a t i o na n d i n f l u e n c i n g f a c t o r s o f h i g h-q u a l i t y d e v e l o p m e n t l e v e l o fm a r i n e e c o n o m y i nS h a n d o n g P r o v i n c e[J].O c e a nD e-v e l o p m e n t a n d M a n a g e m e n t,2022,39(12):60-68.[6]高升,李子怡,王润洁,等.江苏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分析[J].海洋开发与管理,2022,39(10):41-46.G A OS h e n g,L I Z i y i,WA N G R u n j i e,e t a l.T h ee v a l u a t i o no fh i g h-q u a l i t y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m a r i n ee c o n o m y i nJ i a n g s uP r o v i n c e[J].O c e a n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 M a n a g e m e n t,2022,39(10):41-46.[7]刘波,龙如银,朱传耿,等.江苏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J].经济地理,2020,40(8):104-113.L I U B o,L O N G R u y i n,Z HUC h u a n g e n g,e t a l.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m e a s u r e m e n t o f t h e i n d e x s y s t e mf o rm a r i n e e c o n o m y h i g h-q u a l i t y d e v e l o p-m e n t i n J i a n g s uP r o v i n c e[J].E c o n o m i cG e o g r a p h y,2020,40(8):104-113.[8]丁黎黎,杨颖,李慧.区域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双向评价及差异性[J].经济地理,2021,41(7):31-39.D I N GL i l i,Y A N G Y i n g,L IH u i.B i d i r e c t i o n a l e v a l u a t i o na n dd i f f e r e n c e o f h i g h-q u a l i t y d e v e l o p m e n t l e v e l o f r e g i o n a lm a r i n e e c o n o m y[J].E c o n o m i cG e o g r a p h y,2021,41(7):31-39.[9] A N D o n g,S H E NC h u n l e i,Y A N GL i n.E v a l u a t i o na n d t e m p o r a l-s p a t i a l d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f o rh i g h-q u a l i t y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r e g i o n a lm a r i n e e-c o n o m y:a c a s e s t ud y o fC h i n a[J].F r o n t ie r s i n M a r i n eS c i e n c e,2022,9:1-17.[10]狄乾斌,高广悦,於哲.中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与影响因素研究[J].地理科学,2022,42(4):650-661.D IQ i a n b i n,G A OG u a n g y u e,Y UZ h e.E v a l u a t i o n a n d i n f l u e n c i n g f a c t o r s o f h i g h-q u a l i t y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m a r i n e e c o n o m y i nC h i n a[J].S c i-e n t i aG e o g r a p h i c aS i n i c a,2022,42(4):650-661.[11]蹇令香,苏宇凌,曹珊珊.数字经济驱动沿海地区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21,36(11):28-40.J I A NL i n g x i a n g,S U Y u l i n g,C A OS h a n s h a n.R e s e a r c ho n t h e d i g i t a l e c o n o m y d r i v i n g t h e h i g h-q u a l i t y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m a r i n e i n d u s t r y i nc o a s t a l a r e a s[J].J o u r n a l o f S t a t i s t i c s a nd I n f o r m a t i o n,2021,36(11):28-40.[12] L I U B a i q i o n g,X U M i n,WA N GJ i n g,e t a l.E v a l u a t i o no fC h i n a'sm a r i n e e c o n o m i c g r o w t h q u a l i t y b a s e do ns e t p a i r a n a l y s i s[J].M a r i n eP o l i c y,2021,126:104405.[13]王伟萍,陈晓文,马雪婷.国家海洋经济发展试点政策效应及异质性评价:基于双重差分法的实证检验[J].海洋湖沼通报,2023,45(2):184-191.WA N G W e i p i n g,C H E N X i a o w e n,MA X u e t i n g.E f f e c ta n dh e t e r o g e n e i t y e v a l u a t i o no fn a t i o n a l m a r i n ee c o n o m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 p i l o t p o l i c y:e m p i r i c a l t e s t b a s i n g o nd i f f e r e n c e i nd i f f e r e n c em o d e l[J].T r a n s a c t i o no fO c e a n o l o g y a n dL i m n o l o g y,2023,45(2):184-191.[14]邢澜,张广海.海洋经济发展试点政策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基于沿海地区的准自然实验[J].地理科学进展,2023,42(2):260-274.X I N GL a n,Z H A N GG u a n g h a i.E f f e c t o fm a r i n e e c o n o m i c d e v e l o p m e n t p i l o t p o l i c i e s o n r e g i o n a l e c o n o m i c r e s i l i e n c e:b a s e d o n q u a s i-n a t u-r a l e x p e r i m e n t s f r o mc o a s t a l a r e a s i nC h i n a[J].P r o g r e s s i nG e o g r a p h y,2023,42(2):260-274.[15]孙才志,王甲君.中国海洋经济政策对海洋经济发展的影响机理:基于P L S-S E M模型的实证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9,35(10):1236-1243.S U NC a i z h i,WA N GJ i a j u n.R e s e a r c h o n i m p a c tm e c h a n i s mo f C h i n a'sm a r i n e e c o n o m i c p o l i c i e s o nm a r i n e e c o n o m i c d e v e l o p m e n t:e m p i r i-。
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文本广东省人民政府二〇一二年十一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一条区划目的 (1)第二条区划依据 (1)第三条区划目标 (2)第四条区划原则 (4)第五条区划范围 (4)第六条区划成果 (4)第二章海洋开发保护现状与面临形势 (5)第七条地理概况和区位条件 (5)第八条自然环境与资源条件 (5)第九条开发利用现状 (6)第十条面临的形势 (7)第三章海洋开发与保护战略布局 (7)第十一条总体布局 (7)第十二条大埕湾—柘林湾及周边海域 (8)第十三条南澳岛及周边海域 (9)第十四条汕头港及周边海域 (9)第十五条海门湾—神泉港及周边海域 (9)第十六条碣石湾—红海湾及周边海域 (10)第十七条大亚湾及周边海域 (10)第十八条狮子洋—伶仃洋及周边海域 (11)第十九条万山群岛及周边海域 (11)第二十条磨刀门—黄茅海及周边海域 (12)第二十一条广海湾—川山群岛及周边海域 (12)第二十二条海陵湾及周边海域 (12)第二十三条博贺湾—水东湾及周边海域 (13)第二十四条湛江湾及周边海域 (13)第二十五条琼州海峡—英罗港及周边海域 (13)第四章海洋基本功能分区及管理要求 (14)第二十六条概述 (14)第二十七条农渔业区 (14)第二十八条港口航运区 (15)第二十九条工业与城镇用海区 (16)第三十条矿产与能源区 (17)第三十一条旅游休闲娱乐区 (18)第三十二条海洋保护区 (19)第三十三条特殊利用区 (20)第三十四条保留区 (20)第五章实施措施 (21)第三十五条海域使用管理 (21)第三十六条海洋环境保护 (22)第三十七条区划编制 (23)第三十八条监督检查 (23)第三十九条宣传教育 (24)第四十条技术支持 (24)第六章附则 (25)第四十一条区划效力 (25)第四十二条区划附件 (25)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区划目的海洋功能区划是海域使用管理和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制度,是海域资源开发、控制和综合管理以及编制各类涉海规划的法定依据。
珠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珠海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珠海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3.04•【字号】珠府〔2024〕16号•【施行日期】2024.03.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珠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珠海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各区政府(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珠海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珠海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执行过程中遇到问题,请径向市发展改革局反映。
珠海市人民政府2024年3月4日珠海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一、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预期目标(一)发展环境从宏观环境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大国博弈更趋激烈,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在高通胀、高债务、高利率制约下,世界经济增长动能趋弱,风险挑战增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世界经济增长2.9%,较2023年回落0.1个百分点。
从国内形势看,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国内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但也要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持续显现,宏观政策空间仍然充足,发展的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广,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世界银行预计2024年中国经济增长4.5%,我国仍是全球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和稳定器。
从珠海自身看,今年是澳门回归25周年、珠海建市45周年、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成立3周年,各类政策红利不断显现。
随着过去两年我市抢抓发展机遇,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积极发展产业新赛道,加快推进项目落地攻坚,经济增长的动力不断增强、动能持续释放,必将带动珠海高质量发展加速崛起。
(二)总体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省委十三届三次、四次全会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1313”思路举措,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树立新作风、扛起新使命、增创新优势、展现新担当、干出新作为,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珠海贡献。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州市海洋功能区划(2013-202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7.10.31•【字号】穗府〔2017〕24号•【施行日期】2017.10.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海洋资源正文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州市海洋功能区划(2013-2020年)的通知穗府〔2017〕24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广州市海洋功能区划(2013-2020年)》已经广东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其文本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海洋渔业局反映。
广州市人民政府2017年10月31日广州市海洋功能区划(2013-2020年)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区划目的。
海洋功能区划是海洋综合管理的整体性、基础性、约束性文件,是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有效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法定依据。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推动海洋经济发展,保护和改善海洋环境,建设海洋生态文明,提高海洋综合管控能力,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海洋开发保护的方针、政策,分析广州市海洋开发和保护的实际情况,结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及用海需求,在国务院批准的《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基础上,编制本区划,旨在有效指导、约束海洋开发活动,保障海洋开发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为广州市海域使用管理和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为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用海保障。
第二条区划依据。
(一)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2001年10月27日通过,2002年1月1日起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修正,2013年12月28日通过);3.《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2009年12月26日通过,2010年3月1日起施行);4.《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修正,1998年4月29日通过);5.《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278号,2000年1月29日);6.《广东省海域使用管理条例》(广东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2007年1月25日通过,2007年3月1日起施行);7.《广东省河口滩涂管理条例》(广东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修正,2012年1月9日通过);8.《广东省湿地保护条例》(广东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2006年6月1日通过,2006年9月1日起施行);9.《广东省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和效益补偿办法》(广东省人民政府第九届17次常务会议,1998年10月26日通过,1999年1月1日起施行);10.《国务院关于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的批复》(国函〔2012〕13号);11.《国务院关于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的批复》(国函〔2012〕182号);12.《海洋功能区划管理规定》(国海发〔2007〕18号);13.《关于组织开展市县级海洋功能区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海管字〔2013〕747号)。
海洋经济拉动国民经济增长0.4个百分点。
据初步核算,2023年海洋生产总值达99097亿元,较上年增长6.0%,比国民经济增速高0.8个百分点,呈现强劲复苏态势。
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9%,较上年增加0.1个百分点。
其中,海洋产业增加值40711亿元,海洋科研教育增加值6345亿元,海洋公共管理服务增加值16606亿元,带动海洋相关产业增加值35435亿元。
海洋制造业增速高于全国。
2023年,海洋制造业增加值29861亿元,比上年增长7.0%,比全国制造业增速高2个百分点。
其中,海洋船舶工业增加值1150亿元,比上年增长17.6%,船舶制造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扎实推进,已进入产品全谱系发展新时期。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发展良好,国际市场份额继续保持全球领先,全年实现增加值872亿元,比上年增长5.9%。
国内外市场对我国化工产品需求旺盛,产销增加,海洋化工业增加值4343亿元,比上年增长10.0%。
海洋服务业助推国民经济增长。
2023年,海洋服务业增加值58968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4.7%,拉动国民经济增长0.3个百分点,为国民经济增长助力。
接触型、聚集型服务业恢复较快,海洋交通运输业增加值7623亿元,比上年增长8.5%,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近110亿吨。
海洋旅游业增加值14735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居民旅游需求得到释放,多家邮轮港实现邮轮复航。
资源供给保障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海洋空间资源要素保障持续加强。
全国新增审批用海用岛项目2162个、313.3万亩,同比分别增加30.2%、7.3%,涉及投资超1万亿元,油气、核电、液化天然气等重大基础设施用海用岛需求保障有力。
出台《自然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做好用地用海要素保障的通知》和《自然资源部关于探索推进海域立体分层设权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推动海域和海岛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升。
开展第一届“和美海岛”创建示范,全国33个海岛入选。
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落实《惠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工作分工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惠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05.18•【字号】惠府[2007]58号•【施行日期】2007.05.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财政综合规定正文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落实《惠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工作分工的通知(惠府〔2007〕58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各单位:《惠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已经市九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并由市政府印发(惠府〔2006〕40号)。
《纲要》描绘了我市“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市人民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确保《纲要》顺利实施,对我市建设珠三角东部现代化经济强市和广东省现代石化数码产业名城、构建文明和谐惠州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为切实做好《纲要》的组织实施工作,市政府决定按照职能分工,将《纲要》提出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县、区,各部门。
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分工原则(一)明确政府职责和市场功能。
实现《纲要》确定的目标和任务,主要依靠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政府要正确履行职责,调控引导社会资源,合理配置公共资源。
因此,对依靠市场主体自主行为实现的目标和任务,不作分解;对需要政府履行职责的目标和任务进行分解。
(二)落实责任主体。
依据各部门的职能分工,将《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分解到相关部门,并将耕地保有量、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3项约束性指标分解到各县、区。
(三)突出主要目标、重点任务。
紧扣《纲要》提出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明确工作要求,切实保障《纲要》的顺利实施。
二、责任主体和工作分工(一)约束性指标。
《纲要》确定的约束性指标,具有法律效力,各县、区政府,各相关部门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指标完成。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莞市海洋与渔业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东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9.16•【字号】东府办[2011]118号•【施行日期】2011.09.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渔业资源正文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莞市海洋与渔业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东府办〔2011〕118号)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府直属各单位:《东莞市海洋与渔业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二○一一年九月十六日东莞市海洋与渔业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时期是我市深入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加快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排头兵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农村改革步伐加快、海洋与渔业现代化进程加速的重要时期。
做好这一时期的海洋与渔业工作,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进步,构建和谐幸福东莞,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有效配置资源,推动我市海洋与渔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奠定的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十一五”时期,我市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一系列海洋与渔业方针政策,坚持科学发展,促进海洋与渔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海洋与渔业产业转型升级,全市海洋与渔业事业发展突飞猛进,海洋与渔业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产业素质不断提升,已经成为城乡经济新的增长点,为“十二五”时期海洋与渔业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具体表现在:(一)海洋综合开发力度加大,海洋经济持续发展“十一五”期间,我市海洋经济持续保持发展的良好势头,经济总量连续保持10%以上的增长率,海洋对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地位日益凸显。
一、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基本概念与战略意义1、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大百科全书》对丝绸之路的定义是:“中国古代经中亚通往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的陆上贸易通道。
因大量中国生丝及丝制品多经此路西运,故称丝绸之路,简称“丝路”。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顺利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
海上丝绸之路是相对陆上丝绸之路而言的,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的海上通道。
海上丝绸之路概念最早由日本学者三杉隆敏在其1967年出版的专著《探索海上丝绸之路》中提出。
海上丝绸之路分东海启航线和南海启航线。
东海启航线由中国烟台、扬州等海港至日本、朝鲜。
南海启航线由中国泉州、广州等海港经南中国海、马六甲海峡、印度洋、红海、苏伊士运河(1869年开始通航)、地中海至东南亚、非洲和欧洲国家。
唐宋时代以后,随着中国造船及航海技术的发展,南海航线或称南海丝绸之路成为中国最主要的对外交通要道。
当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对外输出的商品主要有丝绸、瓷器、茶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广东未来发展战略——以海洋经济为例杨 明(广东省市场经济促进会会长,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副研究员)【内容摘要】中国提出与隔海相望的东盟各国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通过扩大同东盟国家各领域务实合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同东盟国家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充分展现了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良好国际形象。
广东是中国地区经济和海洋经济总值位居第一的经济大省,本文以海洋经济特别是其支柱产业海洋船舶和海工装备制造业为例,研究论证广东未来发展战略,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课题项目】本文系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定向扶持项目SL2015SDX01的研究成果。
广东省市场经济促进会秘书长叶农参与本文课题设计,副秘书长张临红参与资料收集、整理。
2023年 第11期海洋开发与管理37广东海洋科技创新发展历程、问题及建议王琼(广东省海洋发展规划研究中心 广州 510220)收稿日期:2023-06-05;修订日期:2023-10-19基金项目:广东省省级科技计划项目 广东省海洋科技协同创新中心 (2018B 020207014).作者简介:王琼,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海洋资源开发与管理政策摘要:海洋科技是支撑海洋强国㊁海洋强省建设的重要引擎与驱动力㊂文章从海洋科技战略演变及海洋调查等方面,梳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广东海洋科技创新发展具有重大推动作用和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从海洋科技管理体制机制㊁科技创新投入及海洋领域高层次人才引进及创新平台建设等角度指出广东海洋科技创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㊂在此基础上,结合广东海洋强省建设需求,提出强化海洋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建设㊁打造海洋科技人才和创新平台以及加大海洋科技创新投入渠道与力度等方面的具体建议㊂关键词:海洋科技创新;发展历程;经验建议;广东中图分类号:P 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9857(2023)11-0037-09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H i s t o r y ,P r o b l e m s a n dS u g g e s t i o n s f o rM a r i n e S c i e n t i f i c a n d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 I n n o v a t i o n i nG u a n g d o n g Pr o v i n c e WA N G Q i o n g(G u a n g d o n g C e n t e r o fM a r i n eD e v e l o p m e n tP l a n n i n g R e s e a r c h ,G u a n gz h o u510220,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M a r i n e s c i e n c e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i sa ni m p o r t a n t e n g i n ea n dd r i v i n g f o r c e t os u p po r t t h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 a s t r o n g m a r i n e c o u n t r y a n da s t r o n g m a r i n e p r o v i n c e .T h i s p a p e r f o c u s e s o n t h e e v o l u t i o no fm a r i n e s c i e n t i f i c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 s t r a t e g y ,m a r i n e s u r v e y ,t o s o r t o u t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h i s t o r y w h i c hh a s m i l e s t o n es i g n i f i c a n c ea n d p l a y e da m a j o rr o l e i n p r o m o t i n g G u a n g d o n g 's m a r i n e s c i e n t i f i c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i n n o v a t i o n a n d d e v e l o pm e n t s i n c e t h e f o u n d i n g o f t h eP e o p l e 'sR e p u b l i c o f C h i n a .T h i s p a p e r p o i n t s o u t t h e e x i s t i n gp r o b l e m s i n t h e i n n o v a t i o n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m a r i n e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i nG u a n g d o n g Pr o v i n c e f r o mt h e p e r s p e c t i v e s o f t h em a n a g e m e n t s y s t e m a n d m e c h a n i s m o fm a r i n e s c i e n c e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i n -n o v a t i o n i n v e s t m e n t ,t h e i n t r o d u c t i o no fh i gh -l e v e l t a l e n t s i nt h e m a r i n ef i e l da n dt h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 i n n o v a t i o n p l a t f o r m.O n t h i s b a s i s ,c o n s i d e r i n g t h e n e e d s o f b u i l d i n g a s t r o n g m a -r i n e p r o v i n c e i nG u a n g d o n g ,t h e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c o u n t e r m e a s u r e s a n d s u g g e s t i o n s f o r t h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 t h e s y s t e ma n dm e c h a n i s mf o r t h e i n n o v a t i o na n dd e v e l o pm e n t o fm a r i n e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a r e p u t f o r w a r d ,c r e a t i n g ah i g h l a n d f o rm a r i n e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ta l e n t s38海洋开发与管理2023年a n d i n n o v a t i o n p l a t f o r m s,a n d i n c r e a s i n g t h e c h a n n e l s a n d e f f o r t s o fm a r i n e s c i e n t i f i c a n d t e c h-n o l o g i c a l i n n o v a t i o n.K e y w o r d s:M a r i n e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i n n o v a t i o n,D e v e l o p m e n t h i s t o r y,S u g g e s t i o n s, G u a n g d o n g P r o v i n c e0引言科技是国之利器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㊂党的十八大将科技创新驱动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党的二十大强调完善科技创新体系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㊂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㊂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海洋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 主战场 ,已经成为各国在经济㊁政治和军事方面博弈的重点领域㊂海洋高科技创新攻坚战已经打响㊂目前,国内外已有大量针对海洋科技创新政策㊁创新机制㊁创新效率等方面的分析,研究的时间跨度集中在近10年,但针对我国尤其是地方海洋科技创新历史发展路径的研究较少[1-3]㊂广东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和海洋经济发展先进省份,在海洋科技战略的引领下,海洋科学调查㊁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等科技行动蓬勃发展,科技自立自强能力一直走在全国前列[4]㊂海洋科技战略推动海洋科技创新发展,海洋科学调查为海洋科技创新提供实验素材和数据资料㊂海洋科技创新平台为海洋科技创新培养人才和提供研发设备和场地㊂本研究以海洋科技战略演变及海洋科技发展重要事件两条主线来阐述广东省的海洋科技创新发展历程,通过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国家在海洋科技发展的注意力分配与资源布局重点,广东地方海洋科技发展的政策倾斜及具体管理工作的落脚点,剖析广东的海洋科技创新发展中存在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推动广东海洋科技创新发展的政策建议㊂以期充分发挥广东海洋科技在助推强国建设㊁民族复兴的支撑作用和示范引领㊂因整个研究时间跨度大㊁涉及面广㊁专业性强,本研究仅就目前所掌握的文献资料进行梳理与总结㊂1广东海洋科技创新发展历程1.1以政府为主导的萌芽期(1949 197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国家对海洋的认识重在海防等国家安全战略层面,广东海洋科技发展主要以中央方针和省级政府政策引导为主㊂1956年1月,党的八大会议召开前,中共中央提出 向科学进军 的号召,随后,我国第一张科技发展蓝图‘1956 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发布, 中国海洋的综合调查及其开发方案 被列为第7项[5]㊂1963年,国家科委组织制定第二个科技十年规划‘1963 1972年十年科学技术规划“出台㊂在国家科技规划指导背景下, 1964年,广东省科委会同省计委编制了‘广东省1963 1972十年科技规划“,其中在海洋方面明确提出 南海水产资源开发利用 ㊂1970年,广东省革命委员会生产组科研办公室组织制定‘广东省第四个五年计划期间科学实验规划“,进一步提出重点抓 南海水产资源调查 工作[6]㊂这一时期的广东海洋科技发展主要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各类海洋科学调查工作,因当时还不具备海洋资源深度开发条件,对海洋的探索主要以基础调查为主,渔业资源及环境本底调查居多㊂相应的海洋科技事业发展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工作㊂一是成立了一批海洋管理部门与科研机构,如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㊁广东省水产实验所(1982年改名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㊁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㊁地质部海洋第二㊁第四调查大队等涉海管理与科研调查专业机构㊂二是依托上述管理及科研机构,开展大量海洋基础调查,主要涉及海洋地质调查㊁海洋水文调查㊁渔业资源调查等专项调查及一些海洋综合调查,为后期海洋科技的发展奠定基础[6-9](表1)㊂第11期王琼:广东海洋科技创新发展历程㊁问题及建议39表11949 1977年广东海洋科技发展重要事件T a b l e1I m p o r t a n t e v e n t s r e l a t e d t o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m a r i n e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i nG u a n g d o n g d u r i n g1949t o1977年份事件备注1952开展全省沿海海洋渔业调查由广东省水产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渔业普查队开展,编写了第一部‘广东海洋渔业概况“1953成立广东省水产实验所1982年改名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1956开展西沙㊁南沙和中沙群岛海区的渔场调查由西南沙水产资源调查队组织开展,广东海洋科技调查向远海迈进1957开展全省第一次较为全面的海水养殖资源调查由广东省水产厅组织1958开展南海海洋综合调查和渔业资源调查 十二年科学技术远景规划 中提出的国家重点科技项目,通过大规模的海洋普查活动,得到了较完整的南海海域基本情况资料1959成立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全国第二个海洋研究所,开拓南海研究视野的第一个海洋研究所成立广东省气象局,建立海洋观测站开展水文气象观测研究启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全国海洋综合调查广东承担南海北部17ʎN以北海区的海洋综合调查,初步掌握了广东近海海洋生态环境本底情况,为广东后期海洋保护与利用工作开展打下基础;出版我国第一部正式的海洋调查规范 ‘海洋调查暂行规范“,为此后海洋调查提供了重要指引1960开展华南沿海第一次海岸带调查 华南沿海第四纪地质及新构造运动的调查研究0701 海岸带调查研究计划,于1964年年底完成调查研究报告㊁地质地貌图和新构造图等调查研究成果1964开展南海北部(海南岛以东)底拖网鱼类资源调查形成中国第一部系统的鱼类资源调查报告1965成立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同步设立海洋调查船大队,广东海洋调查专业队伍初步形成1971地质部在湛江成立第二海洋地质调查大队同年开展北部湾沿岸水深15m以深海区1ʒ50万海底表层沉积和砂矿调查,至1974年完成1975地质部在广州成立第四海洋地质调查大队广东海洋地质㊁地球物理调查专业队伍至此组建并壮大起来1976开展中国首次远洋科学调查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 向阳红5 号远洋调查船,首次驶往太平洋中部特定海域,为中国运载火箭试验海区选划工作进行综合科学考察,揭开了中国大洋科学考察的序幕1.2面向市场需求转型的快速提升期(1978 2011年) 1978年至21世纪初,广东海洋科技调查在国家和省相应规划指引下,由较为单一的专项调查逐步转变为更为系统㊁更为深入的综合性㊁系统性科学考察,并拓展到深远海,向大洋进军㊂1978年3月,邓小平同志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旗帜鲜明地指出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1988年邓小平同志又提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的重要论断[10]㊂1979年,广东省科委完成‘1978 1985年广东省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编制,将 海洋科学技术:开展南海及南海诸岛的海洋环境综合调查;加强海南岛㊁西沙群岛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 列入规划58项重点项目,广东省海洋科技发展就此拉开了发展序幕㊂1985年,广东省科委㊁广东省计委组织编制完成‘广东省 七五 科技发展计划“,加强了科技规划和计划管理,并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相结合,提出了如对于项目实行招标管理,引入竞争机制等一系列管理新措施㊂1995年5月6日,中共中央㊁国务院作出‘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首次提出中国将坚定不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之后催生了科技兴海战略40海洋开发与管理2023年思想㊂广东依海而生,依海而兴,海洋科技对海洋经济的支撑作用越来越强,广东海洋科技整体发展方向迎来了由政府引导为主向面临市场经济发展需求转变的快速提升期㊂1998年,‘中共广东省委㊁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决定“出台,提出 以建设海洋经济强省为目标,依靠科技进步催生海洋产业,使其成为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 ㊂1999年‘广东省1999 2010年科技兴海规划“‘广东省海洋与渔业高新技术产业 十五 发展规划“分别提出 要依靠科技进步催生海洋产业,发展海洋产业 建设广东海洋与渔业高新技术创新体系 [11]㊂党中央旗帜鲜明地提出:一定要从战略高度认识海洋㊂作为全面加快海洋开发的基础工作,海洋调查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㊂2000年,‘中共广东省委㊁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海洋综合开发的意见“提出 大力推进科技兴海,提高海洋经济的科技含量 ,并明确指出集中抓好海洋资源开发㊁海洋工程建设㊁海洋勘探调查等领域高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12]㊂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建设 和谐海洋 思想和远海防卫战略[13]㊂2004年,‘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决定“提出, 加强海洋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提高海洋经济核心竞争力 ,并从科技创新体制㊁创新能力㊁技术推广与人才培养等4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14]㊂2007年,‘广东省科学和技术发展 十一五 规划“将 海洋㊁资源与环境 发展列为八大重点领域与优先主题之一,并明确提出 大力发展海洋高新技术,加强海洋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推动现代海洋产业发展 [15]㊂2010年,‘广东省科技兴海规划(2010年 2015年)“出台,对全省科技兴海任务与目标做了详细规划㊂总体来讲,这一时期,海洋产业科技创新支持力度逐步增大,海洋科技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显著提高㊂在这一阶段,广东相继开展了南沙群岛及其邻近海区的综合科学考察㊁广东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㊁广东海岛资源综合调查等大型规模化㊁综合性科学考察,进一步摸清了广东海洋资源环境家底,为地方接下来近20年海洋保护与开发利用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6-7,16](表2)㊂表21978—2011年广东海洋科技发展重要事件T a b l e2I m p o r t a n t e v e n t s r e l a t e d t o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m a r i n e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i nG u a n g d o n g d u r i n g1978t o2011年份事件备注1978开展太平洋考察由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 向阳红5 号远洋调查船承担,共4个航次,编写形成‘太平洋中部特定海域调查图集“及调查资料㊁调查报告1986 1993中国首次赴南太平洋贝劳群岛附近海域开展远洋渔业调查和生产性试验由南海水产研究所 南锋701 南锋703 海洋渔业调查船对贝劳群岛附近海域进行远洋调查,填补我国大陆远洋渔业的空白,为我国在世界各大洋的远洋渔业资源调查提供宝贵经验1978 1979开展赤道低纬度区域大洋考察主要进行高空气象㊁水文㊁底质㊁生物㊁化学等海上观测;1979年执行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机构组织的全球大气试验第二特殊观测期海洋调查作业1980 1987开展地球物理综合调查主要围绕南海中部㊁北部㊁三沙群岛等区域开展地球物理综合调查1981建立汕头大学汕头大学海洋科学专业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1983 1985开展海洋环境资源综合调查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与第二㊁第三海洋研究所等单位共同进行南海中部海洋环境资源综合调查,至1985年1月完成1984 1987开展 三沙 海域综合海洋科学考察主要由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㊁中国科学院南沙综合科学考察队㊁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联合执行第11期王琼:广东海洋科技创新发展历程㊁问题及建议41续表2年份事件备注1985 1990开展西太平洋㊁南海国际合作海洋科学考察1985 1990年,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派出海洋科学考察船执行中美西太平洋海气相互作用计划,共进行了10个航次的现场调查;1986 1987年,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 向阳红5 号海洋科学考察船在西太平洋执行中国㊁美国㊁澳大利亚3国联合参加的赤道中尺度试验和澳大利亚季风试验;1987年,中国与联邦德国合作,在南海进行两个航次的科学调查1980 1986开展广东省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形成调查报告共34份,系统摸清广东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现状,较客观地评价了这些资源的质量及利用价值,为广东海岸带和海涂资源开发㊁海岸工程建设㊁海岸带整治修复㊁海岸管理和海防建设提供重要可靠的基础资料和科学的决策依据为海岸带的综合开发㊁利用㊁保护打下了基础1989 1994开展广东海岛资源综合调查形成资料汇编228册及约100万字的调查报告,掌握全省海岛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基本状况,为省内有居民大岛的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提供重要基础性资料和开发意见,为广东科学制订一系列海岛规划㊁开发海岛资源提供科学依据1993创建广东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为广东省第一个海洋科学类的省级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科研设施齐全,仪器设备先进,具有开展海洋生物学研究的优越条件1995开展南海北部海域地质调查调查获得有关南海北部海山的彩色三维地形地貌图1996创建农业部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实验室开展渔业资源养护与可持续利用㊁渔业环境保护与生态调控㊁海水健康高效养殖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等方面重大基础与应用基础㊁应用技术和高新技术研究任务1999开展 西沙海槽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前期调查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奋斗五 号调查船执行,揭开中国天然气水合物调查的新篇章1997 2000开展南沙群岛海域珊瑚礁㊁鱼类资源专项调查研究成果全面掌握南沙群岛珊瑚礁经济鱼类种类组成㊁优势类群和分布特点,准确计算岛礁水域面积,该成果在广东㊁海南和广西得到应用,成为地方各级渔业主管部门制订南沙渔业开发规划的重要科学依据2002 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与评价 国家专项正式启动2017年5月,首次试采成功2004组织开展广东省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 908 专项调查)此次调查是广东历史上组织开展的最大规模的海洋综合调查,通过对全省港湾㊁河口㊁海岛及重点调查区域进行海洋水文与气象㊁生物生态㊁海洋化学和海底底质等多领域的综合调查,为广东沿海社会经济发展㊁海洋综合管理㊁海洋开发与保护㊁海洋工程建设㊁自然保护区建设等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创建广东省应用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实验室面向南海,开展明显区域特色的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理论和技术创新研究,在热带海洋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安全㊁海水健康增养殖生物学理论与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理论和关键技术突破2010 南锋 号渔业科学综合考察船首航该船为中国第一艘自行设计㊁自行建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综合性海洋科学调查船,标志着中国实施 科技兴海 科技兴渔 战略在硬件设施方面取得重大突破2011设立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重点研究南海及其邻近大洋海洋环流系统㊁热带海洋气候变异㊁热带海洋动力过程的生态与环境效应等关键科学问题,强化海洋观测技术研发及应用1.3以市场为主体,政府统筹协调的高质量发展期(2012年至今)2012年,‘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 十二五 规划“提出 加强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促进海洋科技成果转化 ㊂2012年,‘广东省发展临海工业实施方案“发布,方案进一步强调了要提升海洋钻井平台42海洋开发与管理2023年等海洋工程装备高新技术能力[17]㊂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高度重视海洋科技创新发展㊂广东海洋科技发展再次提速,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海洋科技创新措施㊂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海洋科技创新政策力度逐步加大㊂2017年,‘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 十三五 规划“印发,从培育创新主体㊁推动协同创新㊁搭建研发载体3个方面提出要增强海洋科技创新驱动力㊂2021年,‘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 十四五 规划“印发,从优化海洋科技资源配置㊁激发涉海企业创新活力㊁加强海洋科技人才培育㊁改善海洋科技创新环境等4个方面提出强化海洋科技自立自强战略支撑的具体措施㊂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海洋科学调查伴随着世界海洋科技创新发展大流,深远海㊁大洋㊁南极和北极科考调查已趋于常态化,海洋调查类型呈多元化迅猛发展态势㊂涉海科技创新平台不断增加,科研基础条件持续夯实㊂海洋科技逐步向创新引领型转变,海洋科考设备不断向高精尖化发展,海洋高技术领域自主创新不断取得新突破㊂有超过150余项涉海前沿成果得到转化应用㊂海洋可再生能源㊁舰载雷达㊁海洋油气及海底矿产开发利用产业㊁海洋药物㊁海洋生物及微生物等领域专利授权数从2011年156项增长至2020年超1700项,增加了近10倍㊂目前,海洋科技发展已成为广东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引擎,在以市场为主体和政府统筹协调的引导下,海洋科技创新不断提升广东关心海洋的维度㊁认识海洋的深度和经略海洋的力度(表3)㊂表32012年至今广东海洋科技发展重要事件T a b l e3I m p o r t a n t e v e n t s r e l a t e d t o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m a r i n e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i nG u a n g d o n g s i n c e2012t o p r e s e n t 年份事件备注2012广东省海洋预报台海洋环境专题预报室全国首个以海洋渔业为专题的省级海洋环境专题预报室,开启地方海洋专题预报业务体系改革之路2012 2016南海中北部珊瑚礁本底调查开展了南海中北部包括华南沿岸㊁海南岛和西沙群岛和中沙群岛珊瑚礁的野外现场调查和观测,项目获得了有关南海中北部珊瑚礁与环境的基本科学数据㊁资料㊁样品和调查报告等数据资源2013开启咸潮在线监测广东成为全国最早开展咸潮在线监测的省份2016开展第一次全国海洋经济调查该项调查是国务院批准开展的一项重大国情国力调查,项目实施为全面㊁系统掌握广东海洋经济基本情况,完善广东海洋经济基础信息,为省委㊁省政府科学谋划推进海洋强省建设提供决策依据2017广东海洋创新联盟成立全国首个省级海洋创新联盟广东省海洋遥感重点实验室依托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经广东省科技厅批准成立2018北部湾海洋渔业资源科学考察依托广东海洋大学南海生态环境科学考察依托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创建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湛江)实验室重点研究领域涵盖深海装备㊁海洋牧场㊁海洋绿色能源和海洋大数据等方向,致力打造具有国际重大影响力的一流海洋科研创新高地创建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实验室围绕海洋环境与资源㊁海洋工程与技术㊁海洋人文与考古三大研究领域,实施多学科交叉融合重大项目创建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实验室聚焦 南海边缘海形成演化及其资源环境效应 核心科学问题,着力解决岛礁可持续发展㊁资源可持续利用㊁生态可持续发展等科技难题建设全国首个海洋科技大数据平台由广东湛数大数据有限公司开发的全国首个海洋科技大数据平台 海上云 国家海洋科技大数据综合平台 正式发布,标志着中国第一个专注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和海洋数据资产运营的大数据平台正式诞生第11期王琼:广东海洋科技创新发展历程㊁问题及建议43续表3年份事件备注2019粤港澳大湾区海岛陆生脊椎动物资源专项科学考察依托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粤港澳大湾区红树林生态本底科学考察依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粤港澳大湾区大型海藻资源科学考察依托华南理工大学2020开展广东省全国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针对地震灾害㊁地质灾害㊁气象灾害㊁水旱灾害㊁海洋灾害㊁森林和草原火灾等六大类灾害开展全面调查;建立分类型㊁分区域的国家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与减灾能力数据库;编制不同尺度自然灾害系列风险图,修订主要灾种区划2020 2021广东省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 横琴新区调查示范项目该项目以横琴新区㊁滨海湾新区为核心,运用当今地球物理㊁地球化学㊁海洋地质㊁遥感等高新技术手段开展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示范,是广东省首个海岸带综合性地质调查示范项目2021雷州半岛周边海域海龟资源科学考察依托广东海洋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河口及海湾湿地动物重点资源调查依托中山大学广东海岸带植物多样性科学考察与环境影响评估依托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广东省海岸带牡蛎礁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现状调查与评估依托国家海洋局南海环境监测中心,项目系统调查广东省海岸带牡蛎礁的地理分布特征和物种资源多样性,掌握广东省海岸带牡蛎种质资源家底,研究牡蛎礁礁栖生物多样性和牡蛎生物质量,评估牡蛎礁受人类活动的干扰状况及生态现状2022启动省级近海海底基础数据调查专项全国范围内首个由省级部署开展的管辖海域大比例尺海底地形地貌调查建立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珠海)标志着部省合作共同贯彻落实海洋强国建设重大部署迈上新的台阶2广东海洋科技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2.1海洋科技管理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广东海洋科技管理涉及省科技厅㊁省自然资源厅㊁省生态环境厅等多个部门,各部门在科技项目管理上缺乏有效统筹协调机制,在项目立项及经费资助方面难以达到最优化配置㊂从海洋科技创新主体来看,省内主要有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㊁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等科研院所;中山大学㊁广东海洋大学等高等院校;还有以海工装备㊁海上风电㊁海洋电子信息等领域的龙头企业,这些机构㊁企业在科研项目上存在彼此重复㊁攻关课题交叉重叠,导致科技经费较为分散,浪费现象难以避免㊂2.2海洋核心关键技术攻关能力有待加强尽管近年来广东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取得了极大进展,但与许多发达国家和先进沿海地区相比,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依旧不足是事实㊂目前 卡脖子 问题还比较突出,产业链和供应链安全问题依然严峻㊂尤其是重点领域的核心产品和关键零部件,自给率仍偏低,例如海洋重大装备制造技术仍受制于人㊂在深远海资源开发科技支撑能力方面,应用于南海深水油气开发的水下生产系统,其研发㊁设计㊁制造等核心技术主要由美国和挪威的4家公司掌握,高附加值核心部件全部依赖进口㊂海域关键领域自主研发专利技术方面,海上风电叶片的关键材料巴沙木和P V C泡沫等核心部件国产。
附件: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重大项目表
投资单位:万元
序号项目名称建设
阶段
建设内容及规模
建设起止
年限
总投资
“十一五”计
划投资
合计44项54383241 35465519 一、海洋渔业(11项)
1 国家级重点渔港续建建设21个国家级渔港,其中国家级中心渔港10
个,国家一级渔港11个。
2002-2010 57000 54000
2 省区域性渔港及渔船避风塘续建建设24个省区域性渔港、8个省区域性渔船避
风塘。
2003-2010 31000 25000
3 海洋与渔业综合执法能力建设新开工广东省渔业安全生产通信指挥系统、执法装备及
基地建设等。
2006-2010 51000 51000
4 海洋与渔业自然保护区续建新建或扩建一批海洋与渔业自然保护区。
2004-2010 25000 20000
5 人工鱼礁续建建设12个人工鱼礁区,共100座人工鱼礁。
2002-2011 80000 39100
6 广东省海洋与水产高科技园续建完成一期工程建设任务,重点建设科研试验、教
学培训、成果展示、种苗繁育、养殖示范等区域。
2004-2010 11400 8800
7 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和水生动物
防疫体系建设
续建
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水产品质量监督
检验、赤潮监测预警与应急响应体系建设、水生
动物防疫检疫综合实验室建设和改造。
2004-2010 35000 30000
8 远洋渔业建设和合作项目续建新建33艘玻璃钢冷海水金枪鱼延绳钓渔船,新
建6艘超低温金枪鱼延绳钓渔船;在南太和东南
亚国家发展渔业合作项目,建立远洋基地若干
个。
2004-2010 100500 80500
序号项目名称建设
阶段
建设内容及规模
建设起止
年限
总投资
“十一五”计
划投资
9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生物种质资
源保护与利用技术创新平台
新开工
海洋生物种质资源库、海洋生物种质利用技术创
新中心。
2006-2010 12000 12000
10 广东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续建全面更新近海基础数据,进一步查清海洋资源的
现状,建立广东近海海洋资源环境信息数据库,
建立海洋资源环境信息查询系统及综合管理决
策支持系统。
2004-2009 8800 8800
11 广东省重大科技兴海(兴渔)项目续建开展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开发、海洋工程、海洋矿
产与能源开发等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研究。
2004-2010 10000 6000
二、海洋电力业(12项)
12 潮州三百门电厂1—2号机续建2×60万千瓦。
2004-2006 595300 265300
13 珠海电厂3—4号机续建2×60万千瓦。
2004-2006 538117 266817
14 岭澳核电二期续建2×100万千瓦。
2005-2010 2660000 2160000
15 湛江奥里油电厂续建2×60万千瓦。
2004-2006 400000 200000
16 汕头海门电厂新开工2×90万千瓦。
2006-2010 982000 982000
17 惠东平海电厂一期工程新开工2×90万千瓦。
2007-2010 1022090 1022090
18 汕尾电厂1—2号续建2×60万千瓦。
2004-2007 619900 283019
序号项目名称建设
阶段
建设内容及规模
建设起止
年限
总投资
“十一五”计
划投资
19 阳西电厂新开工2×60万千瓦。
2007-2010 645500 645500
20 珠海LNG项目配套电厂新开工315万千瓦。
2009-2012 1100000 600000
21 台山核电一期(腰古厂址)新开工2×100万千瓦。
2007-2013 2370000 1630000
22 阳江核电站一期新开工2×100万千瓦。
2007-2013 2360000 1800000
23 珠海LNG接收站一期新开工接收能力370万吨/年,管道约290公里及城市
燃气管网。
2008-2011 950000 850000
三、临海石化工业(6项)
24 汕潮揭石化基地续建建设乙烯项目、丁二烯、苯乙烯、乙二醇等石化
下游加工项目及重油催化裂解制烯烃项目。
2003-2012 2800000 1500000
25 大亚湾石化基地续建炼油能力1200万吨/年、PX100万吨,丙烯酸20
万吨,建设乙烯下游系列产品加工项目及精细化
工等。
2003-2010 4700000 3000000
26 茂湛石化基地续建乙烯生产能力扩大到80万吨/年、茂名年原油加
工能力扩大到1800万吨、湛江年炼油能力扩大
到800万吨,并建设适硫性装置改造工程、乙烯
下游产品加工系列产品项目等。
2004-2012 2115400 1300000
27 广州石化基地新开工建设年原油加工能力扩大到1000万吨、乙烯加
工能力达到80万吨/年、烧碱、甲醛及钛白粉项
目等。
2004-2010 2800000 2000000
28 崖门口石化基地新开工建设年产PTA90万吨、芳烃、天然气化工及石化
下游加工项目。
2006-2012 1300000 800000
序号项目名称建设
阶段
建设内容及规模
建设起止
年限
总投资
“十一五”计
划投资
29 大型炼油化工项目新开工炼油能力1200万吨/年,乙烯80万吨/年等一系
列装置,并配套建设原油储备设施。
2008-2012 5000000 3500000
四、临海钢铁工业(1项)
30 钢铁基地新开工湛江炼钢1000万吨/年,广州南沙高档板材340
万吨/年。
2007-2012 9090000 6500000
五、海洋船舶制造业(1项)
31 造船基地续建中船总广州南沙单船生产能力30万吨-40万吨;
年造船能力达200万吨-300万吨;建设30万吨
以上浮修船坞3座、20万吨级和15万吨级浮修
船坞和海洋平台各1座。
2004-2008 600000 550000
六、海洋交通运输业(12项)
32 深圳蛇口集装箱码头三期、大铲湾
集装箱码头一期、盐田三期集装箱
码头扩建工程
续建
8万吨级集装箱泊位3个、7万吨—10万吨级集
装箱泊位10个、3万吨级泊位1个。
2004-2010 2191840 1861840
33 东莞虎门港沙田港区西大坦5号、
6号泊位
续建3万吨级多用途泊位两个。
2005-2007 91670 90435
34 广州南沙港区二期工程南沙港区
三期工程、南沙港区散货专用码
头、新沙港区二期工程
续建
5万吨级集装箱泊位6个、1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
6个、5万吨级多用途泊位4个、8吨-15吨级散
货泊位6个。
2005-20101355906 1188400
35 珠海高栏集装箱码头一期(九洲港
货运搬迁工程)、南迳湾油码头
续建5万吨级集装箱泊位两个、8万吨油码头两个。
2005-2007 230000 203600
序号项目名称建设
阶段
建设内容及规模
建设起止
年限
总投资
“十一五”计
划投资
36 广州港出海航道二、三期工程续建5万吨级航道里程115公里,10万吨级航道里程
77公里。
2005-2008 521400 467400
37 广州南沙基础设施续建包括凫州大桥、新蕉门大桥等基础设施建设。
2003-2007 781700 350000
38 汕头广澳港区5万吨级石化码头新开工5万吨级液体化工品码头泊位1个。
2006-2007 15718 15718
39 湛江东海岛铁矿石码头、宝满港区
集装箱码头(一期)、原油码头扩
建
新开工
25万吨级泊位两个、5万吨级集装箱泊位两个、
30万吨级原油泊位1个。
2006-2010 243000 243000
40 深圳铜鼓航道工程新开工10万吨级航道里程20.2公里。
2006-2007 159000 159000
41 珠江河口整治工程新开工疏浚整治珠江出海口门的东四口门,实施西海水
道开卡。
2006- 150000 127400
42 湛江30万吨级航道工程新开工30万吨级航道里程54.78公里。
2007-2009 58000 58000
43 港珠澳大桥新开工高速公路标准,全长约40公里。
2007-2015 5500000 500000
七、滨海旅游业(1项)
44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续建建筑面积1.655万平方米。
2004-2006 15000 1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