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3
黑龙江省自然灾害综述摘要 通过资料的分析研究,简明的阐述了几种自然灾害的成因、特点及对于黑龙江省农业造成的危害。
关键词 自然灾害 黑龙江省 干旱 洪涝 风雹 农业 成因-4~5℃。
气温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南北差近10℃。
夏季气温高,降水多。
黑龙江省属寒温带——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促,西北端没有夏天。
全年平均气温零下6—4℃,一月零下32—零下17℃,七月16—23℃,西北部气温最低。
温带、寒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促而日照充分,无霜期3—5个月,年降水量400—700毫米。
全年无霜期多在90—120天之间。
年平均降水量50--700毫米之间,以小兴安岭、张广才岭迎风坡最多。
全年降水的60%集中在6—8月份,1957年7月15日克山降水177.9毫米,为本省最大日降水量。
春旱、夏涝、秋霜冻为主要自然灾害。
是中国最冷的省份。
黑龙江的降水季节分配不均衡,因此黑龙江省的干旱洪涝是季节性的。
一:干旱和洪涝“黑龙江省的洪涝特点是:1受灾面积大,危害重。
全省易涝面积6,000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约1/2,每年成灾面积上千万亩,一遇洪涝灾害就容易造成农业生产减产。
洪涝灾害不仅危害当年的农业生产,而且影响来年春耕春种,形成土壤积水,板结和冷浆。
”(《搞好防洪除涝-抗御自然灾害》作者:刘锦成,黑龙江省水利厅,)“黑龙江省的旱灾是农业型旱灾,主要特点:1干旱频率加快...进入九十年代后,基本是十年九春旱。
2干旱范围扩大。
90年代以后,含情发展到佳木斯,牡丹江,鸡西,双鸭山,鹤岗,七台河...近几年,除黑龙江沿岸大兴安岭地区以外,大部分县市不同程度的发生过旱情。
3干旱程度加重,...连续无雨日延长,干土层加深,河流断流,小型库塘干涸,泵站低水位吊泵,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并且干旱受灾面积和成灾面积成倍增加”(《黑龙江省干旱问题研究》作者:金玲、王玉[黑龙江省水利厅]、王忠波[东北农业大学]。
黑龙江气候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黑龙江位于中国的东北地区,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省份。
其气候类型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独特的气候特点。
本文将详细介绍黑龙江气候的特点以及对人们生活和农业产业的影响。
一、季风气候的概念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是指位于中纬度东部地区的季风气候类型。
这种气候下的季风主要来自海洋,受到山脉的阻挡,产生明显的季节变化。
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的特点有四个明显的季节:春季温暖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干燥,冬季寒冷干燥。
二、黑龙江气候的特点1. 春季温暖多风黑龙江的春季通常从三月开始,这个季节的气温逐渐回升,但仍相对较冷。
春季的黑龙江经常受到冷空气的影响,风力较大。
升温较快的同时,春季降水较少。
2. 夏季炎热多雨黑龙江的夏季通常从六月到八月。
这个季节的气温高,多数地区都会出现30度以上的高温。
夏季也是黑龙江降水最多的季节,多数地区的降雨量较大。
夏季的黑龙江也受到台风的影响,造成暴雨和洪涝灾害。
3. 秋季凉爽干燥黑龙江的秋季通常从九月到十一月。
这个季节的气温逐渐下降,但仍较为宜人。
秋季降雨相对较少,干燥的天气常常会对农业产生一定的影响。
4. 冬季寒冷干燥黑龙江的冬季通常从十一月到次年二月。
这个季节的气温极低,多数地区都会出现零下十度以上的低温。
冬季的雪量较大,且多为干雪。
冬季干燥的天气对农作物生长有一定的限制。
三、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黑龙江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对人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1. 服装选择由于气温变化较大,人们需要准备好相应的衣物,以适应季节的变化。
在春秋季,人们需要注意保暖和防风;夏季则需选择透气性好、吸湿性强的服装;冬季则需要穿着厚重的冬装。
2. 饮食习惯黑龙江的季风气候也影响了人们的饮食习惯。
夏季多雨,丰富的湿润环境为农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人们可享受大量的时令蔬果;冬季寒冷干燥,人们更倾向于选择热气腾腾的食物,如火锅、烧烤等。
3. 旅游休闲黑龙江气候特点使其成为一个适合旅游的地方。
黑龙江省气候特征简述
黑龙江省是我国东北地区较大的省份之一,其气候特征主要受到区内地形、地理位置
及季风气候的影响。
下面将从气温、降水、气候类型等方面简述黑龙江省的气候特征。
1. 气温
黑龙江省气温较低,其年平均气温在-5℃~5℃之间,因此被称为“冰城”。
冬季尤其
严寒,省内大部分地区1月份平均气温在-20℃左右,冰雪覆盖时间长达5个月以上。
春季气温较为波动,但总体上相对较低。
夏季气温比较适宜,省内大部分地区7月份平均气温
在20℃~25℃之间。
秋季气温较为宜人,但由于气候转凉快速,需注意迎接寒冷的冬季。
2. 降水
黑龙江省降水量较为丰富,年降雨量在400~800毫米之间,以夏、秋季为降水季节。
冬季降水相对较少,多为雪。
具体来说,省内西部山地降水量较大,而东南部沿海地区降
水量相对较少。
同时,由于受到季风气候和气流影响,降雨分布不均,局部地区可能会出
现长时间的干旱或暴雨天气。
3. 气候类型
黑龙江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但由于地形和地理位置的差异,气候类型比较多样。
主要包括:
(1) 中亚大陆性季风气候:位于省内西南部,因地势高大,降水较多,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
(3) 渤海湾温带亚湿润气候:位于省内沿海地区,冬季寒冷多雪,夏季温暖湿润,降
水较为均匀。
总之,黑龙江省气候特征比较复杂,但总体上以寒冷、干燥为主。
当计划前往黑龙江
省旅游或定居时,需考虑其气候特征,做好相应的准备。
认识东北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东北地区是指中国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个省份,坐落在中国东北部,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丰富的地区。
然而,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东北地区经常受到自然灾害的威胁,给当地居民和社会发展带来诸多困难。
下面我将结合实际情况,详细了解一下东北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一、暴风雪暴风雪是东北地区最为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
由于东北地区地处寒冷地带,冬季寒潮非常频繁,而暴风雪往往是寒潮到来的前奏。
暴风雪给东北地区的交通、农业、电力等行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在交通方面,暴风雪可能会导致公路封锁、列车停运、机场关闭等情况,给民众带来不便。
在农业方面,暴风雪可能导致作物冻死、家禽离奇死亡等,给农民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在电力方面,暴风雪可能会导致电线被压断,给供电系统造成很大的压力,可能会导致停电的情况发生。
二、地震地震是东北地区自然灾害中最为致命的一种。
由于东北地区处于地震频发地带,这里每年都会发生多次地震。
最近的一次大地震是2024年的吉林松原地震,震级为6.4级,造成人员伤亡和房屋损坏。
地震不仅对居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威胁,还会对当地的社会经济带来一定的冲击。
三、洪水洪水是东北地区的常见自然灾害之一。
由于东北地区地形多为山区,但在夏季降雨极易出现,一旦降雨过于集中,就有可能导致山洪和河水暴涨,引发洪水成灾。
洪水往往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给整个社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
四、荒漠化荒漠化是一个较为潜在的自然灾害,但它对东北地区的环境和经济造成的危害同样不可忽视。
东北地区经常遭受干旱的侵扰,外加过度开垦的农业活动和工业污染,使得绿地面积不断减少,最终导致荒漠化的发生。
荒漠化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带来很大的冲击,给人们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威胁。
东北地区的自然灾害很多,虽然大多不可避免,但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比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环保意识等,以便更好地保障东北地区的人民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黑龙江省气候特点及主要气象灾害概述黑龙江省是中国最北的省份,面积为46万多平方公里。
处于中纬度欧亚大陆东沿,太平洋西岸,北面临近寒冷的西伯利亚,南北跨中温带与寒温带,属于高纬度大陆性季风气候。
总的气候特征为四季分明,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暂而炎热,而春、秋季气温升降变化快,属于过渡季节,时间较短。
受地理环境、海陆气团和季风的交替影响,各季气候差异显著,变化很大。
冬季在极地大陆气团控制下,气候寒冷干燥;夏季受副热带海洋气团影响,降水充沛,气候温热;春、秋两季因冬、夏季风交替影响,气候多变,春季多大风,降水少,易干旱;秋季降温剧烈,常有霜冻危害。
1、资料说明本文所用的气象台站为国家气候中心上报批准的对黑龙江省有代表性的71个气象台站,气候要素平均值为目前气候业务使用的近30年(1981~2010年)平均值。
2、气温黑龙江省是全国气温最低的省份,年平均气温为2.6℃,从空间分布上看平原温度高于山地,南部温度高于北部,南北最冷、最热市县温差达到9.6℃(见图1),年平均气温的低温中心在北部大兴安岭,高温中心分别为松嫩平原西部的泰来和牡丹江的东宁。
从各月气温来看,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在-30.9℃~-14.7℃之间,漠河的极端最低气温在1969年曾达到-52.3℃,为全国最低记录;7月最热,平均气温在22℃左右,有记录以来最高的温度为1968年7月22日的泰来,极端最高气温达41.6℃(见图2)图1 黑龙江省近30年(1981~2010年)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图2 黑龙江省近30年(1981~2010年)各月平均气温(℃)3、降水黑龙江省的降水表现出明显的季风性特征,年平均降水量为515.3毫米。
夏季受东南季风的影响,降水充沛,占全年降水量的65%左右;冬季在干冷西北风控制下,干燥少雪,仅占全年降水量的5%;春秋分别占13%和17%左右。
1月份最少,7月份最多。
年平均降水量等值线大致与经线平行,这说明南北降水量差异不明显,东西差异明显,“西旱东涝”是多年来黑龙江省降水的显著特点(见图3)。
黑龙江省台风特征及影响分析付雯;王楠;孙含笑【摘要】使用2001-2016年黑龙江省83个站历史日值资料,应用MESIS历史查询系统和天气业务内网平台,按照台风越过38.92°N(辽宁最南端)、黑龙江日降雨量≥25 mm的站点数不少于5个的标准,统计出近16 a给黑龙江带来较大风雨的台风个例,对其进行分类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0年越过38.92°N(辽宁省最南端)的台风路径整体位于日本及日本海附近,2011-2016年路径整体向西移动,导致黑龙江受台风影响增多,灾害严重;台风所致的暴雨频发区域并不出现在离海最近的地方,而是黑龙江中部的两个小区域;从单次台风过程看,风大的地方并不意味着雨也大,大风和暴雨站点的重合率极低;台风沿副高西侧的偏南气流一路向北推进,与西风带的冷空气相遇,形成"东暖西冷"的半暖温压场结构,极易触发暴雨和大风.此外,从台风强度、数量和路径多个角度的印证表明,黑龙江正处于台风北上活动的活跃期,尤其是近两年台风路径在高纬地区发生了罕见西折,更需深入研究.【期刊名称】《黑龙江气象》【年(卷),期】2017(034)002【总页数】4页(P12-14,27)【关键词】黑龙江;台风活跃期;路径西折【作者】付雯;王楠;孙含笑【作者单位】黑龙江省气象服务中心,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黑龙江省气象服务中心,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黑龙江省气象服务中心,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58.1+24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北端的内陆省份,受台风直接影响的情况较少,多为台风登陆后变性为温带气旋致使黑龙江产生暴雨或大雨。
例如2012年8月28-29日台风“布拉万”从海上携带充足水汽北上,配合高空槽诱发暴雨,全省27个站点的日降雨量达到暴雨以上量级,27万人受灾,转移安置614人,耕地受灾面积10.7万公顷[1]。
研究发现,与2001-2010年相比,影响黑龙江省的台风在近6 a的时间里明显增多增强,并且台风路径整体向西移动,尤其是近2 a的台风路径还发生了罕见西折,因此,总结台风规律并把台风所致的风雨影响进行数据量化、解构、分类,能为降雨和大风预报提供参考依据。
黑龙江省近十年主要气象灾害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是指天气(气候)的状态严重偏离其平均态,在统计意义上属于不易发生的事件。
通俗地讲,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指的是50年一遇或100年一遇的小概率“罕见”事件。
近十年来,黑龙江省经历了多起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2001年冬季酷寒,是自1961年以来历史第2个冷冬(1977年冬季为历史第1位),比常年偏低3.3℃,2002年冬季异常温暖,为历史最暖冬季,比常年偏高3℃;2003年和2006年春季出现大范围干旱,导致森林火灾频发,2007年夏季黑龙江省发生超百年一遇的严重干旱,造成森林火灾、病虫害等灾害,同时严重影响大田作物生长发育,松花江干流水位出现历史最低值,三江平原90%
的中小河流出现枯水或断流,多个水库干涸;2005年6月宁安市沙兰镇遭受突降暴雨袭击,洪灾造成117人死亡(其中学生105人),倒塌房屋2244间、农作物受灾面积4810.8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8亿元;2009年暴雨洪涝导致的鸡西鑫永丰煤矿地面塌陷,发生水灾事故,损失严重;2010年6月的异常高温,是自1961年以来最热的一年,受高温影响,大兴安岭地区发生特大森林火灾,过火面积达13497.62公顷。
可见,黑龙江省的气象灾害和极端事件日益频繁。
对于居民百姓应全面了解并及时获得灾害预警信号,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或者拨打电话12121,或向当地气象台咨询,也可以登录中国气象局官方网站和中国天气网查看咨询,及时应对,实现防灾害于未然。
人民至上战大考 逆风破浪谱新篇2020年汛期,受连续强降雨和3次台风影响,黑龙江省黑龙江、松花江、嫩江、松花江干流肇源段2020年,面对历史最大降雨量、连续台风袭击、大江大河全部超警超保的严峻形势,黑龙江省牢牢守住了水旱灾害防御安全底线。
党委政府齐抓共管 水利部门积极作为领导有力。
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把疫情防控常态化与防汛抗洪救灾相结合,牢牢守住“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的目标不放松,以防汛抗洪救灾工作成效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把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国家安全的“五大安全”要求与黑龙江省肩负国防安全、农业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的“五大安全”要求以及对水旱灾害防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贯142亮点展示彻落实结合起来。
省委书记张庆伟、时任省长王文涛、常务副省长李海涛、副省长王永康多次作出批示,召开会议安排部署,深入一线调研检查,亲赴现场指挥调度抗洪抢险。
省防指先后启动防汛Ⅳ级、Ⅲ级、Ⅱ级应急响应。
各地党委和政府在外洪内涝袭击的紧要关头,主要负责人前置岗位、亲临一线,分管责任人履职尽责、靠前指挥,基层防汛责任人驻村住户、包段包片,争取了防汛抗洪各项工作主动权。
勇挑重担。
省水利厅党组把防范化解水旱灾害重大风险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组织带领全省水利系统扎实工作。
先后召开全省水利工作会议、水库安全度汛会议、水旱灾害防御会议、超标准洪水防御会议、山洪灾害防御会议、防汛指挥调度会议等一系列会议,提前安排部署强降雨、台风、江河洪水、水库安全、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分2批派出由厅领导带队的工作组13个,对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完对、山洪防御等各项重点环节工作作出部署。
入汛以来,水文部门按照“专班预报、联合会商、滚动订正”的洪水预报工作机制,发布条件洪水预报107期、洪水预警9期、编号洪水9期,发布水雨情预警信息3.9万条,并及时推送至市县主要领导,指导各地提前做好超警戒水位河流、薄弱堤段、险工弱段、水库安全等巡查防守。
一、灾情概述根据我国多地气象部门监测和各地政府部门报告,近期我国多地发生大风灾害,以下为部分地区的灾情概述:1. 黑龙江省鸡西市2020年6月9日下午,鸡西市遭遇平均风力8级以上、阵风10级以上的强对流天气。
受大风灾害影响,鸡西市多处街路发生城市绿化景观树木被强风刮倒、刮断,车辆被砸受损以及火灾等灾情,共造成2人死亡。
2. 四川省宜宾市2024年5月25日,宜宾市多个区县遭遇大风和暴雨。
强降雨导致道路积水、树木被吹倒以及农作物受损。
宜宾市气象台发布了多个预警信息,预测25日傍晚到26日上午将有一次明显的强降雨天气过程。
实际天气情况显示,25日傍晚到夜间出现了区域性暴雨、局部大暴雨,并伴有6到9级阵性大风,个别点达到12级和局地冰雹。
自然灾害中,一家酒店的玻璃大门爆裂,彩钢瓦被吹倒导致道路中断。
3. 商丘市2024年7月26日,受台风格美影响,商丘市将迎来一场强降水,伴随有暴雨和局部大暴雨,并可能出现短时强降水、雷暴及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7月26日下午3点,商丘市已启动III级防汛应急响应。
4. 广州市白云区2024年4月27日下午,广州白云区钟落潭镇良田村附近遭遇一起龙卷风事件。
根据广东省气象局提供的信息,该局在龙卷风发生后半小时,迅速组织了佛山龙卷风研究中心、省级气象台和广州市的气象专家团队前往受灾现场进行调查。
初步评估显示,这次龙卷风的强度为3级,被归类为强龙卷风,其影响范围大约1公里。
5. 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布嘎乡2022年5月9日凌晨,昭阳区出现强对流大风暴雨天气。
布嘎乡境内遭遇了局部强风、强降雨及冰雹等天气灾害,导致烤烟、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和部分群众房屋不同程度受损。
二、灾情应对针对此次大风灾害,各地政府及相关部门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全力开展灾情应对工作:1. 黑龙江省鸡西市灾情发生后,鸡西市立即启动灾害天气应急预案,电力、消防、公安交警、城市执法、环卫、园林绿化等相关部门迅速出动,全力做好灾情应对和抢险救援工作。
黑龙江省气象灾害对输电线路的影响针对黑龙江省雪灾比较多的特点,结合黑龙江省的实际和需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前瞻性和建设对策和建议。
标签:黑龙江;气象灾害;输电线路地球气候正经历着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随着气候环境的不断变化,全球气象灾害发生越来越频繁,频率随之显著增加,强度进一步增强,损失越来越严重,给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以及人民生活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2009年5月,黑龙江省发生特大干旱,受旱面积达656.5万公顷,全省绝大部分地区受灾,降水量达到历史同期最小。
2009年冬至2010年春黑龙江省气候异常,4个月全省中雪以上次数达22次,平均降水57毫米,比历年同期多90%,三江平原地区平均降水为近50年以来历史最高值。
4月12日全省大范围降雪,有29个县市的降水量超过10毫米,哈尔滨市降水量达32毫米,为50年来最大暴雪。
全省3月份平均气温比历年同期低4℃,4月上旬平均气象为0℃,比历年同期偏低2~3℃,气温回暖比1.自然灾害的危害自然灾害是涉及面最广、影响程度最大的公共突发事件。
气象灾害是最主要的自然灾害,在我国占到自然灾害的70%。
我国是世界上气象灾害发生频繁程度、灾害种类甚多、造成损失十分严重的国家之一黑龙江省位于我国东北部,地处边疆,幅员辽阔,是著名的资源大省、生态省、全国最大商品粮生产基地和国家重要的商品粮战略储备基地。
现有国土资源面积45.4万平方千米,东西跨14个经度,南北跨10个纬度。
属于寒温带、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是全国气温最低的省份。
冬季寒冷、干燥并漫长;夏季气候温热,水、光、热同季;春季风多雨少,易发生干旱;秋季短促,降温急剧,常有霜冻。
各种气象灾害繁多,分布广,不仅包括暴雨、冰雹、寒潮、大风、暴风雪、沙尘暴、雷暴、浓雾等天气灾害,还包括干旱、洪涝、冷害、雪灾、持续高温、土壤沙化等气候灾害,是我国受气象灾害影响较严重的地区之一、而且洪水、森林病虫害等气象次生和衍生灾害也时常发生、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的环境污染、重大传染性疾病、有毒有害气体泄漏、森林火灾等也成为影响人民工作和生活的重要问题,并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当地天气气候特点环流的季节转换当地天气气候概况月平均降水月平均气温天气要素的极值灾害(极端)天气发生的天气背景及危害等黑龙江天气气候特点1当地天气气候特点黑龙江省气候寒冷,冬季漫长。
按每3个月划为一季,与全国各地四季长短的始末一致,但同处一季各地温度状况、物候现象差异很大。
若按我国气候学家提出的用5d的平均温度(候温)为标准,并兼顾各地某些能反映季节来临的植物或动物的生长和活动规律来划分四季,能够较好地反映各地温度状况和物候现象的特点。
按张宝堃提出的当候温≥10℃、<22℃时为春季;候温≥22℃时为夏季;候温<22℃,≥10℃时为秋季;候温<10℃时为冬季。
按此划分黑龙江省北部一些市县在许多年份春、秋相连,没有夏季。
因此,根据黑龙江省的气候特点,在日常的预报和服务中采用与南方各省不同的季节划分方法。
即春季为3—5月,夏季为6—8月,秋季为9—10月,冬季为11月—次年2月。
春季春季(3—5月)是冬夏季风交替的过渡季节,天气多变,气温变化大,空气干燥,降水少,多大风。
各地季平均气温一般在~6.0℃,北部大、小兴安岭及黑河等地在~4.0℃;南部地区在~6.0℃。
各地季降水量一般在50~100mm,约占全年降水量的12~17%,具有经向分布特征,表现为东多西少,西南部地区一般不足60mm;东部三江平原、北部小兴安岭及其南部等地在80mm以上;其它地区在60~80mm。
春季多大风,平均日数各地一般在4~16d,约占全年大风日数的50~70%,大、小兴安岭,三江平原东部等地在4~8d;松嫩平原大部在12~16d;其它地区在8~12d。
各地相对湿度一般在50~70%,松嫩平原西南部不足50%;三江平原东部、哈尔滨地区北部在60%以上;其它地区在50~60%。
夏季夏季(6—8月)黑龙江省盛行东南季风,气候温热、雨量充沛。
各地季平均气温一般在16~22℃,大兴安岭北部在16~18℃;小兴安岭、黑河等地在18~20℃;南部、东部地区在20~22℃。
黑龙江省主要气象灾害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气象灾害是自然灾害中最为频繁而又严重的灾害。
黑龙江省地处亚洲大陆东岸,我国的东北部,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季风气候明显。
近年来,由于环境的污染、臭氧层的破坏,全球气候日益加剧,黑龙江省已成为全国气温升幅最大区之一,同时也是我国气候灾害较频繁、较严重的地区之一,气象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人民的生产生活,威胁着粮食作物的安全生产,而且,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亦呈上升发展趋势,直接影响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全面认识和了解黑龙江省的主要气象灾害,对预防及应对灾害的发生,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影响黑龙江省的主要气象灾害:
暴雨洪涝——我国气象部门规定,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或以上
的雨称为“暴雨”。
暴雨洪涝是黑龙江省发生频次最多的灾害,占30%,主要发生在夏季6、7月份,往往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工程失事、堤防溃决和农作物被淹等重大的经济损失。
特别是对于一些地势低洼、地形闭塞的地区,雨水不能迅速宣泄造成农田积水和土壤水分过度饱和,会造成更多的灾害。
冰雹灾害——指在对流性天气控制下,积雨云中凝结生成的冰块从空中降落而造成的灾害。
黑龙江省是冰雹灾害的频发区,常发生在夏季,常常伴随着狂风、强降水、急剧降温等阵发性灾害性天气过程。
冰雹常常砸毁大片农作物、果园,损坏建筑物,威胁人类安全,给农业、建筑、通讯、电力、交通以及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
干旱——在足够长的时期内,降水量严重不足,致使土壤因蒸发而水分亏损,河川流量减少,破坏了正常的作物生长和人类活动的灾害性天气现象。
干旱是影响黑龙江省农业最为严重的气象灾害,造成农作物、果树减产,人民、牲畜饮水困难,及工业用水缺乏等严重危害。
大风灾害——大风是快速流动的空气,我国气象观测业务中规定瞬时风速达到或超过8级时(17m/s)称为大风。
当大风给人类社会带来危害时,即构成大风灾害。
它常使作物倒伏,尘土飞扬,严重时能拔起大树,吹倒广告牌,毁坏建筑设施和吹翻江河湖面上的船只,造成伤亡事故。
霜冻——霜冻是指日平均气温高于0℃的温暖时期,地面和作物体表面的温度骤降至0℃以下,使作物遭受冻害或死亡的现象,主要发生在春、秋两季。
黑龙江省地处中高纬地区,无霜期较短,霜冻是农业的
主要灾害之一,它使黑龙江省大田作物受害或致死,影响粮食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雷电——雷电是伴有闪电和雷鸣的一种雄伟壮观而又有点令人生畏的放电现象。
雷电一般产生于对流发展旺盛的积雨云中,因此常伴有强烈的阵风和暴雨,有时还伴有冰雹和龙卷风。
雷电易造成设备损坏、火灾、爆炸及人身伤亡等事故。
森林火灾——是指失去人为控制,在林地内自由蔓延和扩展,对森林、森林生态系统和人类带来一定危害和损失的林火行为。
森林火灾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救助较为困难的自然灾害。
雪灾——雪灾亦称白灾,是因长时间大量降雪造成大范围积雪成灾的自然现象。
雪灾严重影响甚至破坏交通、通讯、输电线路等生命线工程,对人民的生命安全和生活造成威胁。
病虫害——病害和虫害的并称,常对农、林、牧业等造成不良影响。
黑龙江省是国家主要粮食生产基地,病虫害严重威胁作物生长发育,对粮食的产量和质量有重大影响。
龙卷风——龙卷风是一种强烈的、小范围的空气涡旋,是在极不稳定天气下由空气强烈对流运动而产生的,由雷暴云底伸展至地面的漏斗状云(龙卷)产生的强烈的旋风,其风力可达12级以上,最大可达100米每秒以上,一般伴有雷雨,有时也伴有冰雹。
龙卷风经过的地方,常会发生拔起大树、掀翻车辆、摧毁建筑物等现象,有时把人吸走,危害十分严重。
以上为黑龙江省主要气象灾害,另外,渍涝、气象地质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