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论基础知识

  • 格式:docx
  • 大小:22.59 KB
  • 文档页数:1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理论基础知识

1、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

2、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1)倡导全人教育。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处理好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克服课程过分注重知识传承与技能训练的倾向。(2)为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新课程追求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具体性。(3)体现新时代的价值观。新课程的基本价值观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3、新课程的内容选择淡化“双基”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改变目前课程内容繁、难、多、旧的现象。新课程改革方案明确了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均衡性、选择性三个原则。

4、新课程的教学策略(1)强调教学与课程的整合突出教学改革对课程建设的能动作用。(2)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持续发展的过程。

(3)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4)实现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合理应用。

5、新课程从“文本课程”走向“体验课程”。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交往的本质属性是主体性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与互惠性。

6、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改变过去的那种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

7、新课程的评价体系要求既关注结果更重视过程的评价要以促进发展为核心发挥评价的检查、诊断、导向、反馈、激励等功能。

要求评价内容标准要体现多样化、多维化。

8、教师要成为课程的执行者、设计者、创造者。

9、新课程突出学习方式的变革切实加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10、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11、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12、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3、新课程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

14、新型的师生关系——平等、理解、双向。建立的途径——师生间的双向交流。

15、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

16、教学活动设计要求(1)教学目标的多重性不仅是知识与技能而且还有过程与方法,还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教学资源的构建性,要求根据教材提供的资源与建议,重新组织课程资源(3)教学过程的生成性。即要考虑到教学过程中有创新的成分、不可预见的成分(4)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提倡求疑、创新。

17、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基础性原则、全面性原则、科学性原则、选择性原则、实践性原则、时代性原则等。

18、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和教学行为应有重大的变化。

①变单纯传授知识为在传授知识过程中重视能力培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了每个孩子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振。②变单纯抓智育为德智体全面发展。③变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中心。④变平均发展为因材施教,发展个性。⑤变重教法轻学法为教法学法同步改革。

19、转变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终生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0、面对新课程教师应做好哪些准备

①思想观念上的准备。认真学习有关课改的文件,了解课程改革的背景、意义、内容和实施要求,深刻领会课程改革的目的、意义,

切实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树立新的课程观、学生观、教学观及评价观,增强实施基础教育②业务素质上的准备。认真学习、研读学科“课程标准”、国标本教材以及课程专家的论著、文章研究与新课标、新教材、学生特点相适应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提高开发新课程、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③工作方式和方法上的准备。要更加重视教师间、师生间、教师与家长间的合作与交流,要高度重视在教学工作中的自我反思、自我完善大力倡导“反思型”教学要积极投身于新课程的教研工作,积极参与校本教研,做“研究型”“专家型”“学者型”教师。

21、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有哪些主要特点

①努力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②突

破学科中心,尽可能体现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课程应首先服务于学生发展的功能。③改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④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评价建议有更强的操作性。⑤为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是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一个重要区别,从而为教材的多样性和教师教学的创造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体现并满足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创造了较好的环境。新课程的使命感和自觉性。

22、如何理解并落实新课程中的三维教学目标

①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新教材特点在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三维目标”的落实。②“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一个有机整体,不是三项并列目标,不能将其硬性割裂分开。③三维目标的落实是一个灵活创新求真的过程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有序地落实。④受传统的习惯影响教师尤其要强化“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个层面上的目标意识。

23、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①获得亲身参与科学探索的积极体验。②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③学会合作与分享。④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⑤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⑥激活知识储存,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

24、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怎样转变?

①从教师与学生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

进者。②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③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④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25、课程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①课程是学校培养人才的施工蓝图。②课程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基本依据。③课程是学生吸取知识的主要来源。④合理的课程设置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决定性作用。⑤课程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和标准。

26 26、我国现行基础教育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①教育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同时代发展要求不能完全适应。②思想品德教育针对性、实效性不强。③课程内容存在着“繁、难、偏、旧”的状况。④课程结构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⑤学生死记硬背、题海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⑥课程评价过于强调学生成绩和甄别、选拔的功能。⑦课程管理强调统一,致使课程难以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多样发展的需求。

27、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有哪些

①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②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