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 格式:docx
  • 大小:10.52 KB
  • 文档页数: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1、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党创造性地回答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问题所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为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是人的无机的身体”。因此,人类应该像对待自己的身体一样对待自然界,高度重视自然环境的保护与优化,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力,统筹当前发展与为来发展的需要,既关注经济指标,又关注资源环境指标,既积极实现当前的目标,又为未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2、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之间具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其中,经济建设是基础,政治建设是保证,文化建设是先导,社会建设是归宿,生态文明建设是前提。

3、传统工业化道路的主流意识:征服大自然、榨取大自然、单向度地向大自然索取,结果带来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等问题。

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特征和任务

我国探索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经历了一个从自发到自觉的历史过程。

党的十六大报告正式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显著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目标之一。

胡锦涛同志在2005 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在全社会大力进行生态文明教育。从此,生态文明这一重大理念成为党和国家的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新要求。

党的十八大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1、生态文明的内涵: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

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一种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社会形态,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个方面。

建设生态文明,以把握自然规律、尊重自然为前提,以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建立节约环保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增强永续发展能力为着眼点,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本质要求。

建设生态文明,先进的生态伦理观念是价值取向,发达的生态经济是物质基础,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是激励约束机制,可靠的生态安全是必保底线,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是根本目的。

在价值观念上,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生态文明倡导给自然以平等态度和充分的人文关怀,关注和尊重生态环境的存在意义,从“向自然宣战” 、“征服自然”向“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转变。倡导主动遵循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合理有效地利用自然、禁止对自然无节制的攫取,对资源无序的开发利用。倡导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给自然留下更多的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的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在指导方针上,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节约优先就是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保护优先就是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把环境承载力作为发展的首要前提。自然恢复为主,就是减少人为干预,给生态环境以自我修复、自我更新的时间和空间。

在实现路径上,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在目标追求上,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在时间跨度上,需要长期艰巨的建设过程。

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方面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

具体而言,建设生态文明的重点任务主要包括:第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第二,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

第三,深化节能减排,加大水、大气、土壤等污染治理力度,强化核与辐射监管能力,明显改善环境质量。

第四,切实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现城乡生态环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第五,加强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构建生态安全屏障。第六,建立健全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构建有利于建设生态文明的政策法规和体制机制。

第七,加强宣传教育,在全社会树立和弘扬生态文明理念。

第八,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全球性环境问题。

三、需要着重把握的若干重大问题

1、积极探索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环境保护新道路我国已经到了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的新阶段,需要把节约环保与调整产业结构、污染防治与企业节约增效、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与扩大内需、生态保护与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结合起来,以环境容量优化区域布局,以环境监管优化经济结构,以环境成本优化增长方式,以环境标准优化产业升级,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

2、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结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推进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融合

资源环境问题,究其本质是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和消费模式的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把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放在突出位置,作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工作。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就是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3、着力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必须确保人民群众饮水安全,集中力量解决重金属、化学品、危险废物、细颗粒物(PM2.5)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关系民生的环境问题。

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实施分三步走:第一步,2012 年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PM2.5 与O3检测并

公布数据;第二步,2013 年在113 个环保重点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开展检测;第三部,2015年在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开展检测,2016年1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