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月下独酌》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下独酌

教学目标:

一、诵读和领悟互相推进

二、感受李白的酒月情结

三、总结李白孤独情怀

教学重点

一、诗文的思想内容

二、解读李白的酒月情结

教学难点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的正确理解,从而更好的理解诗人的孤独情怀

教学内容与步骤:

1.导入:

酒与月,是李白一生须臾不曾离开的最忠实的伴侣,无论他走到哪里,身处何方,总会留下有关美酒与明月的兴会淋漓之作。如"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客中作》);如"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如"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通过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李白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既不乏浪漫又带有些许悲凉的境界,而把这种酒月情结发挥

到极致的,就是这首《月下独酌》了。

2.具体分析

(一)月下独酌的客观环境

(1)听录音朗读,思考:李白在怎样的环境里喝酒?在这样的环境里,李白喝酒的心情怎样?为什么?

明确:有了志同道合的"幽人"相伴,方可在花间同赴醉乡,尽情分享饮酒的无穷乐趣。可是眼下却无人作伴,要独自一人喝。自然觉得落落寡欢。

(2)酒喝不下去,李白是如何解决的呢?

明确:在一举手、一投足间,明月成伴,身影相陪。何其潇洒,何其自在,活脱脱一付天下难寻的"谪仙"面目,岂是他人可以效法、摹仿得来的?

补充:天上的月亮是李白在精神世界中永远的知己,也是李白诗歌中频繁光顾的常客。他曾经回忆自己儿时对月亮的最初认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出门在外,月光勾起他游子的乡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秋月里,他曾倾述过不尽的相思:"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玉阶怨》);月光下,他能和古人结为知己:"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金陵城西楼月下吟》)。所以在读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时,我们一点也不会惊讶与不解,反而认定这才是真正的李白,是那个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的纯粹的、浪漫的、不食人间烟火的"诗仙"李白!只有他才做得出这样匪夷所思的

举动,也只有他才写得出如此飘逸风神的诗行。

(3)诵读体悟

(二)月下独酌的心理体验

(1)诗文到此,李白喝酒也该达至高潮了吧?

朗读,明确:月亮却远在天边,它只能挂在高高的苍穹,不能和李白同酌共饮;影子虽然近在咫尺,但也只会默默地跟随,无法进行真正的交流。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诗人内心仍然是孤独寂寞的。

(2)李白究竟为何孤独?

讨论,明确:(1)大凡天才都与常人在思想境界上有相当的差距.

(2)他的追求与探索也常常会被人误解.

(3)他对现实人生的领悟与拒绝,让他感到孤独.

(3)李白如何看待自己的孤独?

A.”永”__李白即便落到了“斯人独憔悴”的地步也是绝不会后悔、绝不向世俗低头的。

B.”期”__李白明白自己的孤独处境,但却陶醉于这一处境。

材料补充:比如李白为了建功立业的理想不能实现,不肯做一个御用文人,为唐明皇、杨贵妃的醉生梦死、歌舞升平涂脂抹粉,所以放着京城好好的荣华富贵不享,锦衣美食不要,待诏翰林不干,非要浪迹江湖,还要说自己什么"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这不是自讨苦吃、自讨没趣吗?也许正是这种被世人看来的不识实务,才使他最终落得个"长流夜郎"的下场。与李白有一面之交的大诗人杜甫曾经多次写诗表达他对李白的钦佩与担忧:"冠盖满京

华,斯人独憔悴"(《梦李白二首》)。不过,李白即便落到了"斯人独憔悴"的地步也是绝不会后悔、绝不向世俗低头的,他有一首《独坐敬亭山》诗这样写到:"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不管是有生命的鸟,还是无生命的云,只要是能动弹的,都义无反顾地远离李白而去,剩下的只有那一座纹丝不动的大山了,即使这样,李白还是能够心安理得地安坐山中,修身养性,自得其趣,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

(4)齐读领会

(三)深入探究月下独酌的深层原因:

(1)为什么在李白的精神世界里总是高悬着一轮明月呢?

讨论,明确:

•月亮高洁、孤独、冷漠,或许还有一种深沉的忧郁.

•李白也许就把自己当成了那一轮明月,守卫着自己的世界.”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月,不是游伴;对月的认同,不是为了解脱自己的孤寂.没有相互的安慰,只有加倍的同一,月之孤独明丽,倍增李白之孤独明丽.

月,就是李白;李白,就是月。他们因共享孤独而成为一体,并从世俗人类中超脱出来在幽冷孤寂的云深处高蹈。

(四)拓展比较:

诗仙与坡仙,既然都是”仙”,就有超越平凡庸俗之处,就会凭虚御风,飘逸高洁,如同高高挂在斗牛之间的一轮清辉.但盈虚者如彼,万川之间又各有风情,那么,李白的月亮与苏轼的月亮究竟有什么不

同呢?

不同点:苏轼:(1)温润深厚的儒家情怀,把苏轼的根深深扎在现实的土壤中,即使遭到挫折,即使通达人生祸福无常,也不能完全从心灵深处抹去对现实的留恋和希望。

(2)遥远的月亮只不过是苏轼悲凉的后院,而不是永恒的家园。李白:(1)一个人醒着,却刻意为自己演绎着幻觉,那是宁可沉醉,不愿醒来。在这热闹的孤独中,李白坚持不懈的演出,没有观众,没有结局。这种坚持本身说明,李白对孤独是无条件的认同。

(2)月亮之于李白,永远不能成为一个避难所。李白对于月亮是主动的意志追求。

相似点:李白对月和苏轼对月,皆源于孤独.他们的把酒问月,都是对人类生命的超然反省。

李白”仙而人者”,李白的仙表现了“绝世天才入世的悲哀”。苏轼”人而仙者”,苏轼则是“凭借着几分飘忽的仙气而得到解脱” ___ _叶嘉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