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交换律说课稿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加法交换律”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加法交换律”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7页的内容。主题图呈现的是李叔叔骑自行车去旅游,今天上午骑了40千米,下午骑了56千米。解决:“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这个问题。可列出40+56=96(千米)或56+40=96(千米)两个算式,从而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式得数相等,可以用“=”连接,然后再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进而发现加法交换律,再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

(二)学情分析:加法交换律的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都有过浅显的认知基础(如、加法的验算),只是没有明确的概括,本节课的教学很大程度上是要将学生以前比较零散的感性认识经过整理、明确后上升为理性认识,因此,学生学起来比较容易。

通过深度的解读教材,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如下:

(三)教学目标

1.在探索加法交换律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到加法交换律的用途。

2.在探索加法交换律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个例——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这一数学思维过程,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3.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用举例验证结论的数学思维方法,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根据以上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举例验证,最后得出加法交换律并能利用加法交换律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对“个例——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这一数学思维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二、说教学流程

1.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首先以复习旧知引入,做加法口算、有加法的四则运算。通过对这两个旧知识的复习,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每组的两个算式,加数相同,只是交换了他们的位置,结果没有发生变化。这样不仅起到了新旧知识的链接作用,还很自然的进入到后面的学习中,并为后面新知识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2.创境激趣、引出例题

教师创设情境后直接出示例题,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解决:“李叔叔一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这个问题。

3.自主探究

(1)学生独立解答问题。

(2)汇报交流解题思路。这个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把解题思路说透,让学生明确:不管是用上午骑的路程加上下午骑的路程,还是用下午骑的路程加上上午骑的路程,求的都是李叔叔这一天一共骑的路程。所以40+56和56+40这两个算式可以用等号连接。并告诉学生我们把这样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在这里也给学生一个初步的交代,让他们对等式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这里把解题思路说透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为后面探究加法交换律做好铺垫。

(3)观察上面等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通过观察,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等号左右两边的算式加数相同,只是交换了位置,但是和不变。(4)归纳得出:加法交换律,即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5)举例验证结论。根据同学们的发现,自己举一些符合这类等式的例子。进一步验证探究得出的结论。这样教学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对加法交换律有了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6)探究:等号左右两边的算式是否符合加法交换律必须满足几个条件?通过这个环节的学习,使学生更加明确一个等式是否运用了加法交换律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等号左右两边的加数相同。二是。这两个加数必须交换位置。这样一来,学生在做练习时会更加准确的判断哪些等式运用了加法交换律。

通过让学生从“个例——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这一系列教学环节的设计,力求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7)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

这个环节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表示加法交换律,有的学生用字母,有的学生用图形,有的学生用汉字,有的学生用标点符号……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符号感,方便学生记忆,另一方面提高了知识的抽象概括程度,为以后正式教学用字母表示数奠定了基础。

(8)想一想:以前在哪里用过加法交换律?

这个环节的设计,就是想让同学们在头脑中形成新旧知识的链接。以前在进行加法验算时他们只知道这样做,但是通过今天的学习,使他们更加明确了这样做的依据,根据的就是加法交换律。

4.巩固练习

运用今天所学的加法交换律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不用计算,仔细观察下面各题左右两边的算式相等吗?

(2)运用加法交换律填空。

(3)计算下面各题,并用加法交换律进行验算。(教材第19页第2题。)

通过这几个层次的练习,为学生提供了具有价值的学习内容,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思维含量,学生在观察辨析中比较,在思考对比中升华,促进学生灵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5.板书设计

最后我要说一下板书设计,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力求简单、直观、明了,让学生和听课教师一看便知道本课所教学的内容和要突出的重难点。

以上是我对“加法交换律”一课的说课,有什么不足之处,请大家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阿依木尼沙

2015-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