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讲 抗干扰通信与通信干扰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821.50 KB
- 文档页数:87
分析通信抗干扰和通信干扰综合技术摘要:随着通信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对网络的通信质量和系统容量影响很大,因此,这是当前重要的发展项目。
本文分析了抗干扰通信技术的原理和特点,对通信系统的抗干扰技术和综合抗干扰技术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提出了抗干扰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通信技术;抗干扰;一抗干扰通信技术原理与特点分析抗干扰通信技术的学术定义是用于对抗任何对通信或雷达运行的干扰的系统或技术。
可以理解为通信设备和系统利用电磁能量和方向性能量控制和攻击通信电磁频谱以确保生存改进其通信对抗措施所采用的通信对抗技术体系、方法和措施。
其基本原理是抑制干扰源,切断干扰传播路径,提高敏感器件的抗干扰性能。
抗干扰通信技术有两个明显的特点:(1)对抗性强、难度大。
战争是智慧与技术的较量。
沟通的成败对战争的胜负影响很大。
因此,抗干扰通信技术是非常具有对抗性的。
同时,通信干扰不断发展新技术,通信抗干扰技术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增加了通信抗干扰技术的难度;(2)抗干扰通信技术的可行性和可靠性高。
通信抗干扰实际上应该解决战场上的问题。
如果不可靠或不切实际,将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
二通信系统中的存储技术2.1信源和信道编码技术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技术对通信信息进行编码,然后利用特定的冗余信息与信息序列产生一定的关系,当接收端接收到信号时,解码器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校验,并作为错误发现消息后,及时进行可控恢复,该技术不仅提高了信息传输速度,还提高了通信性能。
2.2扩频技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和有效的抗干扰技术之一是扩频技术,它可以对信号进行扩频,使频带在传输前增加十倍或数千倍,减少了劣势。
干扰信号造成的影响。
调频技术是扩频技术中一种非常有效的抗干扰通信技术。
它主要是通过G功能产生的调频模式来控制数据,从而达到调速和码率提升的目的。
同时,调频技术的时间很短,大大提高了信息的传输能力。
2.3多输入多输出技术使用多个发射天线装置发射信息,然后使用多个接收天线接收信号。
分析通信抗干扰和通信干扰综合技术作者:李文华来源:《科学与财富》2016年第09期摘要:通信技术包含有线通信,无线通信,卫星通信,军事通信等等。
而无线通信是如今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线通信技术是利用电磁波来进行传播,电磁波容易受各方面的因素的影响,各种干扰给通信质量的提高带来了很多不好的影响。
本研究就分析了无线通信的干扰技术和抗干扰技术,从而是我们更加了解无线通信的方方面面。
这样会是的我国的无线通信技术更加的被人熟悉,更多的了解并且可以加入研究的队伍。
这会使得我国的无线通信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通信抗干扰;无线通信;综合技术前言:近年来,我国城市化的建设,无线通信的发展越来越快速。
无线通信技术发展快速且被广泛的使用,无线通信已经涉及了民用、军事等众多领域。
无线通信快速摆脱了便捷,不像传统的有线技术的必须要固定的坏处。
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离不开抗干扰技术,抗干扰技术的发展是无线通信发展的前提。
无线电波的优势就是可以随时随地被使用。
通信干扰,无线通信如今发展快速,反干扰还需要继续发展。
当今,出现了许多新的抗干扰技术,这为无线通信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性。
但是,干扰技术的发展也越来越迅速,这为我国的无线通信的发展带来了限制。
解决抗干扰技术就是我们面临的问题所在。
解决好这些问题相信我国的发展会越来越快速。
1. 无线通信技术1.1无线通信技术的传播无线通信是以电磁波的形式传播的,然而电磁波的传播容易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无线通信技术存在干扰问题,这是如今人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解决好电磁波的传播问题中的影响因素是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的前提。
同时由于无线通信信号传播过程中还要面临着地理位置复杂这个问题,比如高层建筑、高山都会导致接受的无线电波信号受到影响,这会造成无线通信信号质量下降。
1.2无线通信技术的目前现状我国无线通信系统的目前的发展非常的迅速,在如今我们可以看到无线通信技术不断的出现,然而提到无线通信技术就离不开无线抗干扰技术。
无线通信中的干扰与抗干扰方法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种无线通信设备,如手机、无线网络、蓝牙耳机等。
然而,无线通信中的干扰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本文将详细介绍无线通信中的干扰问题以及抗干扰方法,分步骤进行说明。
一、无线通信中的干扰问题:1.1 外部干扰:外部干扰是指无线通信设备受到其他无关设备或信号的干扰,包括电磁辐射、其他频率段的无线信号等。
1.2 内部干扰:内部干扰是指无线通信设备自身产生的干扰,如不同通信设备之间的相互干扰、不同频段的信号相互干扰等。
二、无线通信中的干扰类型:2.1 同频干扰:同频干扰是指在相同频段上的两个信号互相干扰,导致通信质量下降。
例如,在同一频段上通话的两部手机会相互干扰。
2.2 邻频干扰:邻频干扰是指在相邻频段上的两个信号互相干扰,也会导致通信质量下降。
例如,使用相邻频段的两个无线网络之间可能会相互干扰。
2.3 共存干扰:共存干扰是指不同通信系统或设备共同使用同一频段,导致互相干扰,进而影响通信质量。
例如,无线网络在2.4GHz频段上与蓝牙设备共存时会相互干扰。
三、无线通信中的抗干扰方法:3.1 技术手段:3.1.1 协议设计:通过优化协议的设计,降低通信系统之间的干扰。
例如,在邻频干扰情况下,通过合理规划频段的间隔,来降低相邻频段信号之间的干扰。
3.1.2 功率控制:通过合理的功率控制策略,减少同频干扰。
例如,无线通信设备可以根据距离远近、信号强度等因素自动调整发送功率,降低同频干扰的可能性。
3.1.3 频谱分配:通过合理的频谱分配策略,减少共存干扰。
例如,通信系统可以按需分配频段,避免频繁的频谱冲突和共存干扰。
3.1.4 编码技术:采用差分编码、编码违序、交织技术等方式,提高信号的抗干扰能力。
例如,利用纠错编码算法可以在传输过程中对数据进行检测和纠正,提高通信质量。
3.2 设备设计:3.2.1 滤波器设计:通过在无线通信设备中加入滤波器来屏蔽外部干扰。
无线通信中的干扰与抗干扰技术引言: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无线通信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无线通信的特性,各种干扰也在不断出现。
干扰可能会极大地影响通信质量,并给用户带来不便。
因此,了解无线通信中的干扰及其抗干扰技术显得十分重要。
I. 干扰的类型1. 自然干扰- 天气因素影响- 地形地貌限制- 大气层的折射与散射2. 人为干扰- 其他无线设备的干扰- 电磁辐射的干扰- 电源干扰II. 干扰对无线通信的影响1. 通信质量下降2. 数据传输错误率增加3. 通信距离缩短4. 通信速率下降III. 抗干扰技术的分类1. 基于信号处理的技术- 频率选择性技术- 码分多址技术- 时分多址技术- 空分复用技术2. 基于调制解调技术- 抗抖动技术- 补偿失真技术3. 空间分集技术- 均衡技术- 多径衰落技术4. 智能天线技术- 波束赋形技术- 阵列信号处理技术IV. 抗干扰技术的实施步骤1. 识别干扰源- 使用干扰扫描仪逐一扫描频段- 利用无线接收机和频谱分析仪进行干扰特点分析2. 分析干扰特点- 干扰频段、干扰信号类型、干扰强度等3. 选择合适的抗干扰技术- 根据干扰的类型和特点选择相应的抗干扰技术4. 实施抗干扰技术- 进行信号处理或调制解调技术的配置与调整- 部署空间分集或智能天线等技术5. 测试与优化- 对实施后的抗干扰技术进行测试与优化- 监测通信质量,进行必要的调整结论:无线通信中的干扰是不可避免的,但通过合理的抗干扰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干扰对通信质量的影响。
因此,在实施无线通信系统时,需要充分考虑干扰问题,并采取适当的抗干扰措施,以提高通信质量和用户体验。
5G网络的信号干扰与抗干扰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5G网络作为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正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
然而,与其带来的高速传输和低延迟相伴而来的是信号干扰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5G网络的信号干扰及其抗干扰技术。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5G网络的信号干扰。
5G网络通过高频率的电磁波进行数据传输,但高频率也意味着信号容易受到干扰。
在城市中,大量的建筑物和其他设备会产生电磁波干扰,如微波炉、电视机等。
此外,人们的使用习惯也会对信号产生影响,比如大量用户同时使用网络会导致信号拥塞,进而干扰传输速度和质量。
为了解决5G网络的信号干扰问题,科学家们提出了一系列的抗干扰技术。
首先是天线技术。
天线是5G网络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能够接收和发送信号。
为了提高信号的传输质量,科学家们设计了各种各样的天线,如MIMO(多输入多输出)天线、波束成形技术等。
这些天线技术能够提高信号的接收和发送效率,减少干扰对信号的影响。
其次是功率控制技术。
在5G网络中,不同用户之间的设备功率可能存在差异,这会导致信号干扰。
因此,科学家们提出了功率控制技术,通过调整设备的功率,使得信号能够在合适的范围内传输。
这样可以减少信号干扰,提高网络的传输质量。
此外,频谱管理也是解决信号干扰的重要手段。
5G网络需要使用更高的频率进行数据传输,但高频率也意味着更容易受到干扰。
因此,科学家们提出了频谱管理技术,通过合理分配和利用频谱资源,减少信号之间的干扰。
这样可以提高信号的传输速度和质量。
另外,网络拓扑结构的优化也是解决信号干扰的关键。
5G网络由许多基站和设备组成,它们之间的连接方式对信号的传输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科学家们通过优化网络拓扑结构,使得信号能够更加稳定地传输。
比如,引入中继站、增加基站的密度等方式,都可以减少信号干扰,提高网络的传输效果。
最后,人们还可以通过改变自身的使用习惯,减少信号干扰的产生。
比如,在高峰期避免同时使用网络,减少对信号的需求;避免使用产生较大电磁波的设备,如微波炉等。
直接序列扩频技术1 通信系统中的主要干扰无线传输极易受到各种其他无线电波的干扰。
不管是GSM 系统还是CDMA 系统, 都是干扰受限系统, 干扰的大量存在会极大地影响网络的通信质量和系统的容量。
移动通信系统中主要存在以下干扰:同频干扰,临频干扰,互调干扰,多址干扰,噪声干扰。
2 主要的抗干扰技术目前主要的抗干扰技术有:扩频技术,功率控制技术,间断传输技术,多用户检测技术等。
本文主要讨论扩频技术中的直接序列扩频技术。
3 直接序列扩频技术的优势与应用3.1 扩频技术原理扩频通信作为一种信息传输方式,其信号所占有的频带宽度远大于所传信息必需的最小带宽,频带展宽通过编码及调制的方法实现,与所传信息数据无关。
在接收端用相同的扩频码进行相关解调来解扩及恢复所传信息数据。
扩频技术具有伪随机编码调制和信号相关处理两大特点。
扩频通信方式具有很多优点,如抗干扰、抗噪声、抗多径衰落、低功率谱密度下工作、有保密性、可多址复用和任意选址、高精度测量等。
扩频通信从利用电磁波来看,与一般现有的常规通信方式不同。
扩频通信用伪随机编码把基带信号的频谱进行扩展,形成相当宽带的低功率谱密度信号发射。
使用不同的伪随机编码,不同通信用户可在同一频段、同一时间工作,互不影响或影响极小。
常规通信是在频段上细分或时间上细分给通信用户,彼此互不干扰地分别使用。
信息数据序列{an}经普通数据调制之后变成带宽为B1 的信号x(t),用扩频序列发生器产生的伪随机编码(PN 码)去对基带信号作扩频调制,形成带宽为B2(B2》B1)、功率谱密度极低的扩频信号y(t) 后再发射。
众多的通信用户,使用各自不同的伪随机编码,可以同时使用带宽为B2 的同一频带。
在接收端,首先使用与扩频信号发送者相同的伪随机编码作扩频解调处理,把宽带信号恢复成通常的基带信号,再使用通常的通信手段,解调出发送来的信息数据序列{an}显然,接收端不知道发送的扩频信号所使用的伪随机编码时,要进行扩频解调是非常难办、甚至是不可能的。
通信系统中的抗干扰技术1.引言1.1通信系统中的主要干扰及抗干扰技术无线传输极易受到各种其他无线电波的干扰。
不管是GSM 系统还是CDMA 系统, 都是干扰受限系统, 干扰的大量存在会极大地影响网络的通信质量和系统的容量。
移动通信系统中主要存在以下干扰:同频干扰,临频干扰,互调干扰,多址干扰,噪声干扰。
目前主要的抗干扰技术有:扩频技术,功率控制技术,间断传输技术,多用户检测技术等。
本文主要讨论扩频技术中的直接序列扩频技术。
1.2 直序扩频系统的应用背景:直接序列扩频(DSSS—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技术是当今人们所熟知的扩频技术之一。
这种技术是将要发送的信息用伪随机码(PN码)扩展到一个很宽的频带上去,在接收端,用与发端扩展用的相同的伪随机码对接收到的扩频信号进行相关处理,恢复出发送的信息。
它是二战期间开发的,最初的用途是为军事通信提供安全保障,是美军重要的无线保密通信技术。
这种技术使敌人很难探测到信号。
即便探测到信号,如果不知道正确的编码,也不可能将噪声信号重新汇编成原始的信号。
有关扩频通信技术的观点是在1941年由好莱坞女演员Hedy Lamarr 和钢琴家George Antheil 提出的。
基于对鱼雷控制的安全无线通信的思路,他们申请了美国专利#2.292.387。
不幸的是,当时该技术并没有引起美国军方的重视,直到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才引起关注,将它用于敌对环境中的无线通信系统。
直序扩频解决了短距离数据收发信机、如:卫星定位系统(GPS)、3G移动通信系统、WLAN (IEEE802.11a, IEEE802.11b, IEE802.11g)和蓝牙技术等应用的关键问题。
扩频技术也为提高无线电频率的利用率(无线电频谱是有限的因此也是一种昂贵的资源)提供帮助。
直序扩频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如图1-1所示。
在发端输入的数字信号信息,先由扩频码发生器产生的扩频码序列去调制数字信号以展宽信号的频谱,扩频码序列一般采用PN码。
通信⼲扰与抗⼲扰综述通信⼲扰与抗⼲扰技术综述班级: 0108**学号: 0108****姓名: ******⽬录⼀、通信⼲扰 (2)1.1 通信⼲扰的特点 (2)1.2 通信⼲扰的分类 (3)1.3 信⼲扰的⼀般过程和影响因素 (5)⼆、通信抗⼲扰 (6)2.1概述 (6)2.2通信抗⼲扰原理 (7)2.3抗⼲扰技术 (8)三、直接序列扩频 (8)3.1 DS扩频技术基本原理 (8)3.2 DS抗⼲扰性能分析 (10)四、⼩结 (12)⼀、通信⼲扰概述1.1 通信⼲扰的特点对⽆线电通信过程的⼲扰是在⽆线电通信技术诞⽣之前就已经客观存在了,如天线⼲扰和⼯业⼲扰等,但是⼈为有意的⽆线电⼲扰却是在⽆线电通信技术成功应⽤于战争研究之后才发展起来的。
其特点可归纳如下。
1.对抗性通信⼲扰是为了破坏或扰乱敌⽅的⽆线电通信。
其信号发射⽬的不在于传送某种信息,⽽在于⽤⼲扰中携带的信息去压制和破坏敌⽅的通信。
2.进攻性⽆线电通信是有源的、积极地、主动地,他千⽅百计的“杀⼊”到敌⽅通信系统内部,所以⼲扰是有进攻性的。
3.先进性通信⼲扰每时每刻都以敌⽅为对象,因此它必须跟踪敌⽅通信技术的最新发展,并且设法超过敌⽅,只有这样才能开发出克敌制胜的通信⼲扰设备。
4.灵活性和预见性作为对抗性武器,通信⼲扰系统逆序具备敌变我变的能⼒,现代战场瞬息万变,为了⽴于不败之地,通信⼲扰系统的开发和研究必须注重功能的灵活性和发展的预见性。
5.技战综合性通信⼲扰系统有如其他武器⼀样,其作⽤不仅取决于技术性能的优良,在很⼤程度上还取决于其战术使⽤⽅法。
6.综合对抗性⽆线电通信系统随着现代化战争的发展,已从过去单独的、分散的、局部的发展成为联合的、⼀体的、全局的通信指挥系统。
7.⼯作频带宽⽆线电通信⼲扰设备随着现代军事⽆线电技术的发展,需要覆盖的频率范围已经相当宽,甚⾄可以达到⼗⼏千赫到⼏⼗千赫。
8.反应速度快在跳频通信、促发通信飞速发展的今天,⽬标信号在每⼀个频率点上的驻留时间已经⾮常短促,这就要求通信⼲扰系统的反应速度⼗分迅速。
浅谈卫星通信干扰及抗干扰方法卫星通信干扰是指在卫星通信系统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信号传输过程中出现异常,从而干扰正常的通信传输。
卫星通信干扰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天气因素:恶劣的天气条件如强风、雷电、大雨等会导致信号传输变弱或中断,从而影响通信质量。
2.频谱受限:由于电磁频谱资源有限,卫星通信系统频率资源也受到限制,频谱竞争激烈,频率重叠可能导致通信干扰。
3.无线电干扰:电磁波传播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其他无线电设备的干扰,如电视、广播等设备的频率与卫星通信频率相近,容易产生干扰。
4.对地站干扰:由于对地站的工作环境和设备等原因,可能会产生信号干扰,影响卫星通信质量。
针对上述卫星通信干扰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抗干扰方法:1.天线指向优化:通过优化卫星天线的指向度,可以减小信号传输过程中受到的天气因素的影响,提高通信质量。
2.频谱管理:对卫星通信频谱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和分配,避免频段重叠,减少频谱竞争,提高通信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3.信号处理技术:采用先进的信号处理技术,如误码率调整、自适应调制解调、码间干扰消除等,提高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
4.整层排障:针对卫星通信中频谱重叠导致的干扰问题,可以通过整层排障技术,将不同频段之间的干扰隔离开来,降低干扰对通信质量的影响。
5.对地站干扰管理:加强对地站设备的管理和检测,及时修复或更换可能导致干扰的设备,减少对地站干扰对卫星通信的影响。
6.加密技术:采用加密技术对通信数据进行加密处理,提高通信的安全性和抗干扰能力。
7.建立监测系统:建立卫星通信干扰监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测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干扰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干扰抑制措施。
卫星通信干扰对通信质量和安全性都会产生影响,因此,提高抗干扰能力是卫星通信系统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采取适当的干扰监测和抑制措施,加强管理和维护工作,可以有效减少干扰对卫星通信系统的影响,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未来的卫星通信系统将更加智能化和自适应,提高对各种干扰的识别和抑制能力,进一步提高通信质量,满足人们对于通信的需求。
探究通信抗干扰与通信干扰综合技术作者:白政芳来源:《中国新通信》2017年第08期【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移动通信技术不再仅涉及我们熟悉的2G、3G网络。
在卫星涉及、无线通信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通信技术同样带来了科技的改革。
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提高设备的抗干扰能力是永恒的话题,无线通信的影响因素来自于设备本身和外界环境,需要对其进行正确的分析。
【关键词】通信抗干扰通信干扰综合技术通信技术近年来,我国通信科技快速发展,并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无线通信技术广泛应用于生活中各个环节。
无线通信抗干扰技术应用而生,文章就无线通信技术的概念、现状和应用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一、无线通信技术1、概念。
无线网的研究源于上世纪70年,并且随后的以太网局域网的快速发展,使无线网的灵活性提高,无线网的应用范围更广。
无线网降低了以往的有线传输成本,具有明显的优势。
但是无线网的干扰因素多,如微波干扰。
无线通信的主要特点是卫星通信和微波通信,微波通信应在微波中转站进行信息传送,具有较大的通信量。
不同于微波传输,卫星通信传输以卫星为核心,二者共同服务于无线服务行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积极影响。
2、现状及趋势。
无线通信可以利用电磁波信号在自由空间内传播,完成信息通信过程。
目前,无线通信技术在我国发展迅速,并且具体广阔的应用前景。
无线网络的应用领域如卫星定位上、GPS导航中,未来无线通信技术在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研发速度也将不断提高。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已经出现了无线近距离传输技术,采用点对点的通信方式,来获得高频无线通信信号。
短距离无线通信主要应用于NFC技术,并且降低了运行成本,能耗少。
但是近距离传输目前还具有技术缺陷,存在严重的干扰问题,传输速率和传输安全性受到影响,为了加快我国移动通信行业的发展步伐,还应不断的研究通信抗干扰技术。
另外,我国移动通信技术在发展过程中,专业人才极少。
我们应从根本上加大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促进移动通信业的发展。
探究通信抗干扰与通信干扰综合技术【摘要】通信干扰技术是保证移动通信发展,为人类提供服务的关键。
随着科技的发展,通信抗干扰模式和通信干扰综合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文章结合无线通信技术的作用对其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移动通信通信抗干扰抗干扰综合技术随着我国移动通信业务的发展,相关问题随之而来。
移动通信的影响因素多,降低信道的受干扰程度成为主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推进城市化和通信业的普及,国家对通信技术进行了更新,无线抗干扰技术应用于网络通信,使信号更加稳定。
未来,我国移动通信业务将在更多的领域应用,抗干扰技术和通信干扰综合技术的使用和改进十分必要。
一、无线通信技术的概念无线通信技术即无线通信网,我国移动通信技术经过了2G、3G、4G、无线wifi等过程。
随着科技的发展移动通信技术将进一步更新,光纤网的性能和效率将进一步得到提高。
无线通信的抗干扰能力强,多应用于卫星系统、微波中转站中。
当然,移动通信不可避免的面临着一系列干扰,他利用电磁波信号来完成信息的交换。
这一过程中,地理环境,基站周边建筑以及天气条件都会对信号强度造成一定的影响,解决干扰问题,确保移动通信质量是当下的主要问题。
无线通信业务在我国的发展将非常迅速,移动无线通信业务将覆盖人们生活、工作的各个领域,无线通信具有广阔的前景,将其应用于卫星定位、移动导航都具有可行性,另外还可以应用于短距离传输。
针对不同的传输目的和传输形式,其抗干扰方针有所不同,下文我们将对其进行具体的分析。
二、移动通信的核心技术及其发展1、频谱扩展技术的??现。
频谱扩展技术作为主要的抗干扰技术,是由TH跳时技术、直接序列扩频、FH跳频技术和组合扩频技术组成。
根据带宽的不同可选择不同的抗干扰技术,其中,DS直接序列扩频技术主要应用于较宽的频率上,是利用信号的扩展来实现单位功率的降低。
该技术在移动通信抗干扰中的应用最为广泛,具有截获率低、隐蔽性好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