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土地资源
- 格式:ppt
- 大小:11.87 MB
- 文档页数:28
1. 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概念、分类及其在我国的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人均占有量以及各类土地资源的分布情况。
3. 培养学生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土地资源的概念:土地是地球表面的陆地和其底下的上层土壤,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舞台。
2. 土地资源的分类: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其他土地。
3. 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总量丰富,人均不足;各类土地资源齐全,但比例不同。
4. 各类土地资源的分布情况: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部;草地主要分布在北部、西部内陆地区;建筑用地和其他土地分布较广。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土地资源的概念、分类及其在我国的重要性;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人均占有量以及各类土地资源的分布情况。
难点: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总量丰富,人均不足;各类土地资源齐全,但比例不同。
四、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土地资源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土地资源的概念、分类及其在我国的重要性。
3. 分析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人均占有量以及各类土地资源的分布情况。
4.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土地资源的认知和感悟。
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土地资源利用中的正反面案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展示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情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各类土地资源的的空间分布。
3. 设计实践活动,如模拟土地资源分配,让学生亲身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七、课时安排:本节课共45分钟,其中讲解土地资源概念、分类及重要性约15分钟,分析我国土地资源基本国情、人均占有量及分布情况约20分钟,讨论及分享环节约5分钟,总结及布置作业约5分钟。
篇一: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土地资源第二节、土地资源(一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土地类型及其特点:知道我国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
2.使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
3.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意义,从而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教学重点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与“十分珍惜每一寸土地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本节的重点。
教学难点土地资源利用中产生的问题及对策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方法直观法、讨论法与谈话法。
教学媒体中国地形挂图,投影片“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百分比”图、“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草原自东向西的变化”、“水土流失与小草的哀求”漫画、及“三北防护林的分布”图。
三大林区的录像。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教师提问:我国有哪些主要的自然资源?可更新的自然资源有哪些?我们脚下的土地属于什么资源?它可更新吗?学生回答问题略。
【板书】第二节土地资源一、人多地少类型齐全我国的土地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人均土地面积不到世界人均值的三分之一【教师讲解】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知道“土地是人类生存的空间和活动的场所”、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那么我国的土地资源状况又如何哪?大家打开地图册看中国地形图并对照课本中的“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和“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百分比”图(。
同时出示投影片)并提供以下资料:(1)我国山地占国土总面积的2/3以上,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巴西、澳大利亚等面积大的国家相比,我国山地比重最大。
我国耕地只占土地总面积的1/10,比美国、印度都低。
森林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4%,远低世界平均水平。
(2)中国土地资源的绝对数量和人均数量(1992年)请同学们分成六个大组,给同学们十分钟时间来讨论下列问题,每个小组选三个问题讨论?然后每个小组出一名同学代表全组发言,全班评议。
平原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高原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山地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除了上述三种土地利用类型以外还有哪些土地利用类型?我国大约有几种土地利用类型?哪些属于已经人工改造利用的土地?占总土地面积的多少(%)?其中所占比例最少的是哪两种土地利用类型?哪些属于适宜开垦利用的土地?又占土地总面积的多少(%)?难于利用的土地主要有哪些?概括一下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
八年级上册地理人教版《土地资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概念、种类及其在我国的分布情况。
2. 使学生掌握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合理利用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爱护土地资源的意识,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土地资源的概念:土地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舞台,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土地资源的种类: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
3. 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部,草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建筑用地分布较广。
4. 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关系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5.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方法:节约用地、保护耕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防止土地荒漠化等。
6. 爱护土地资源的意识:珍惜每寸土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土地资源的概念、种类及其在我国的分布情况,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合理利用的方法。
2. 难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展示土地资源的图片和数据,增强学生对土地资源的认识。
2.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为例,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措施。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的看法。
4. 开展实践活动,如调查周边土地资源利用情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土地资源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土地资源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介绍土地资源的概念、种类及其在我国的分布情况,讲解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合理利用的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保护的必要性。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的主题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
5. 实践活动: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调查周边土地资源利用情况,提高实践能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意识。
八年级上册土地资源知识点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支柱之一。
在八年级上册地理课程中,我们需要学习一些关于土地资源的知识点,本文将为大家进行详细介绍。
一、什么是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指的是地壳表面的自然土地及其所具有的各种自然和社会经济属性,如土地的质量、面积、形态、使用功能、自然环境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等。
二、土地资源的分类1. 农业用地:主要用于农业种植、养殖、渔业等。
2. 工业用地:主要用于工业生产、加工制造等。
3. 建设用地:主要用于城市建设、道路交通、公共设施、居住等。
4. 矿产用地:主要用于开采矿产资源。
5. 保留用地:主要用于生态保护、风景名胜、自然保护区等。
三、我国土地资源面临的问题1. 土地资源不足: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土地面积较少,加上城市的不断发展,土地资源更是供不应求。
2. 土地质量下降:由于过度开发、污染等原因,一些土地质量严重下降,不再适合农业或其他用途。
3. 土地流失严重:土地流失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如不合理的开垦、过度的放牧、滥伐森林等。
4. 土地利用效率低:由于一些地区技术和管理手段落后,土地的利用效率低下,不能充分发挥其效益。
四、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1. 实行科学规划: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的规划和管理,从而达到合理利用土地的目的。
2. 加强土地质量监测:加强土地质量监测,防止环境污染,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保护好土地资源。
3. 引导农民科学种田:引导农民采用科学的农业种植方式,遵循土地资源的自然规律,保证土地长期肥沃。
4. 加强土地保护意识:加强广大人民的土地保护意识,进一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人人从我做起,积极保护土地资源。
五、总结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要合理利用土地,保护好土地资源,合理规划和管理土地,做好土地质量监测工作,引导农民科学种田,加强土地保护意识,保障我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